河南省偃师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案 精品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二必修3语文教案
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书 ; 网络相关内容
授课方法
思考、讨论、引导、点拨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无
专用教室
无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提问: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相同,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
2、提问:在相如的一番“廷斥”下,秦王和群臣反应如何?
明确:“相如而嘻”,发出惊呼,段无可奈何。秦王也只好自找台阶,说“赵王岂……欺秦邪?”最终“廷见相如……归之”。
小结: 相如既知秦国历史,又洞察秦王内心——智;针锋相对,请就汤镬——勇。
归纳:以上六个情节,步步展开,层层深入,置人物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刻画其主要性格特征——智勇,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课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2) 司马迁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完成创新设计上的习题。
教 学 小 结
③训练抓关键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1.有表情地朗读,读出秦王傲慢、贪婪、得意的神态,读出相如机智果断,正气凛然,不惜碎玉,以死报国的气势。
2.讲析:相如怒斥秦王有理有节,作者用语言描写表现蔺相如的智勇。“复取璧”见其智,怒斥见其勇。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学案 苏教版必修3 学案
③间.至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樊哙)头发上.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迁移练习: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并体会其活用规律。
①草行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虽貌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训练1.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亚父南.向坐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 B.⎩⎪⎨⎪⎧东犬西.吠西.望武昌C.⎩⎪⎨⎪⎧于是相如前.进缻于是直前.诟虏帅失信 D.⎩⎪⎨⎪⎧臣乃敢上.璧怒发上.冲冠2.下面加点字的词性全部活用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赵王遂行,相如从.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请指示王.C.⎩⎪⎨⎪⎧大王必欲急.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东.犬西吠顺流而东.也脱离语境。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new)
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主要作品《史记》。
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
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
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
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背景链接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实力最强。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二)常识整理Ⅰ。
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2.1【教学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文言字词及句式的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品鉴《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开启心智,提高赏析,评价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2、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3、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将相合欢”的对比深度。
【教学难点】达到掌握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史记》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性,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河南省偃师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案
《廉颇和蔺相如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课前预习】1、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此前,秦早已占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秦也未停止对赵的进攻,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
2、字音缪.贤()列观.()倨.()广成传.()缪.公()汤镬.()渑.池()缻.()刎.()【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3.可予不.4.臣愿奉.璧往使5.拜送书于庭.6.召有司案.图7. 详.为予赵城8.设九宾.于廷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⒒为一击缻二、重点词语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均.之二策相如奉璧奏.秦王逆.强秦之欢礼节甚倨.乃辞谢.固.请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从径道亡.臣诚.恐见欺于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拔.石城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秦王竟.酒位在廉颇之右.已而..相如出独.畏廉将军哉三、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决负约不偿城④宁许以负秦曲⑤肉袒负荆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⑧余负重伤,逾垣走⑨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则幸得脱矣③大王亦幸赦臣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以绝秦望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欢①逆强秦之欢②绝秦赵之欢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念父母,顾妻子必①王必无人②大王必欲急臣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因跪请秦王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③旦日沛公从百余骑④与齐楚从亲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②乃前曰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③臣具以表闻四、古今异义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请指示王且相如素贱人..③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④明年..复攻赵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⑥于是相如前进..缶⑦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⑧且庸人..尚羞之⑨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⑩臣所以..而事君者..去亲戚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乃前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②舍相如广成传③左右欲刃相如④乃使从者衣褐⑤怀其璧⑥臣乃敢上璧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⑧赵王鼓瑟2.名词作状语:①奉璧西入秦②怒发上冲冠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④卒廷见相如3.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大王必欲急臣⑤毕礼而归之⑥以绝秦望⑦归璧与赵4.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为之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蔺相如者,赵人也③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④为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⑦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使不辱于诸侯3.倒装句:①宾语前置: a、何以知之 b、君何以知燕王②定语后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状语后置: a拜送书于庭 b以勇气闻于诸侯 c故燕王欲结于君d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e设九宾于廷 f会于西河外渑池4.省略句 (补出省略部分)a臣语曰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今君乃亡赵走燕d宁许以负秦曲 e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f大王见臣列观g传之美人 h欲以击柱 i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j遂与秦王会渑池 k请奏盆缻秦王l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m不肯与会七、成语总结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达标训练巩固提升】(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总体设计教材概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第四专题“仔细理会”板块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史记》中的代表性篇目。
文章节选部分记述了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围绕着吞并与反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智勇较量的争斗中廉颇和蔺相如各自的不同表现。
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司马迁学习本文,一方面要重点梳理涉及的典型文言现象,并作归纳分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对文本中的“亮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思路方法设计思路: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的方法,疏通字句。
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感受司马迁《史记》不同寻常的风格,并从中借鉴写法,为写作提供科学的借鉴。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本,扫除阅读障碍;教师准备PPT。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三维目标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3.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4.过程:立足于课文三个故事,各自确定一个教学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深化,集中突破,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5.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6.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高中语文 第4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四 苏教版必修3 学案
某某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4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四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段大意。
3、背诵最后一段。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
阅读第十一段:1、解释加点词语: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理解文段大意:蔺相如再次被提拔,位在廉颇之上,为下文廉蔺矛盾埋下___________。
二、阅读第十二段:1、解释加点词语: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判断文言句式:①相如闻,不肯与会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______③且相如素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重点语段: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精品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6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 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 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 过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精选教育课件
7
研读课文
1.文章开头对人物身份的介绍有何作用?
2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精选教育课件
3
学习目标
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 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3.体会课文用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 手法,以及作者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精选教育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8
2.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
提示:(1)设伏:开头对人物的介绍为下文埋下伏 笔。 (2)陪衬:秦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求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衬托了蔺相如的与众不同。(3)虚 写:缪贤讲述蔺相如曾助自己脱罪,虚写其勇敢和智 慧。(4)出场(不同凡响):面对现实,从容坚定,成竹 在胸。
14
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 矛盾,二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 后果,是构成后一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种矛盾冲 突,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 两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威信的两次实力较量,也 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写这两件事情,也显 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
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 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 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 王,最后以人璧俱碎的结果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
高中语文必修3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品读式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品读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概括每部分的大意;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德育目标:学习廉颇、蔺相如身上所体现出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三、教学方法讲解分析与合作探究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语有云:“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说的就是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宽容,诸葛亮七纵孟获更是宽容。
法国著名诗人雨果认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能改!(二)品鉴文章1.通读全文,划分段落,且给文章的主体部分加上小标题。
并以列提纲的形式写出每个故事的经过。
设题意图:本文较长,应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题思路:抓住本文集中所写的三个故事,并且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概述故事即可。
参考[答案]完璧归赵(3~13)出使前:缪贤举荐;出使中:献璧取璧;出使后:秦赵暂和;渑池之会(14~16)会前计议;会上斗争:请秦王击缶,以秦都为寿斗争结束。
廉蔺交好(17~21)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起因廉颇宣言,相如回避舍人请辞,相如解劝发展,廉颇请罪,将相合欢结局。
2.三个故事中,分别体现了蔺相如的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本作答。
设题意图:从具体事件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以文本为主的观念。
解题思路:紧扣文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及别人的议论等侧面描写相结合作答。
参考[答案]蔺相如的性格特征①有智谋A.相如从利害观点分析,指出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B.从决定要奉璧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C.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胁秦王击缶,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②勇敢,机智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璧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B.在秦廷上,相如持璧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璧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赵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迫秦王击缶,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语文ⅲ人版第四专项第三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1
语文ⅲ人版第四专项第三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1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前历尽艰辛,发愤著书《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司马迁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识广博。
父亲死后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此外他还广泛游览,实地考察积存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他创作《史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特别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亮,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简介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公元前3-4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
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实力较强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结构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简介廉蔺其人。
这部分是先交待廉蔺两人身份,为后文写廉颇恃功鄙视蔺相如导致将相交恶——和欢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完璧归赵。
这部分通过“完璧归赵”之事,描写相如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的言行,表现出他杰出的才能和胆识。
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渑池会。
这部分通过写“渑池会”之事〔相如第二件事〕,描写相如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的言行,表现他智勇无畏忠诚爱国的英雄精神。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3 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能力目标:《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思想感情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教学难点: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读通文意,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基础上进行提问,继而讲解其重点和难点,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
以期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一、导入课文: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宫)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
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
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教师补充。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
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苏教版必修3 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归纳重点实词、虚词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2、欣赏体味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灵活运用课文素材。
过程与方法:通过翻译训练,掌握翻译方法,提高文言翻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形象的意义,学会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
自主梳理篇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臣等不肖.()刎颈..之交()广成传舍..()缪.贤舍人()见臣列观.()相如虽驽.()臣语.曰()使人遗.赵王书()睨.柱()秦王不怿.()左右皆靡.()臣等不肖.()间.至赵矣()请奏盆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乃辞谢.2.从径.道亡3.间.至赵矣4.臣请就汤镬..5.左右皆靡.6.为赵王寿.7.秦王竟.酒 8.位在廉颇之右.9.一介.之使 10.徒.以口舌为.劳11、拔.石城 1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3、舍.相如广成传舍..三、写出通假字1.可予不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四、找出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加以解释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而相如庭叱之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6、完璧归赵7、秦王恐其破璧8、宁许以负秦曲9、毕礼而归之10、且庸人尚羞之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五、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9.且相如素贱人10.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六、名句默写1、今两虎共斗,。
臣所以为此者,。
2、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
七、重点语句翻译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 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及练习【背景探源】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早年曾在家乡“耕读河山之阳”,青年时期出游,足迹遍及现在的黄河、长江以及珠江流域,所到之处,实地调查,搜集了许多资料,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展了他的胸襟与眼界。
继其父为太史令后,博览朝廷藏书,整理史料,又为他写作做了充分准备。
司马迁约于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
其后,因替降将李陵辩护,惨遭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愤,继续著述。
前9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煌煌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130篇,内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以写人物为中心,形象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鲁迅曾给《史记》以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文学史纲要》)《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
作者对蔺相如的“智勇”和他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战功和作用以及他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
【作品鉴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
前两者姑且不论,就说“将相和”部分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
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
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
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 .doc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1.提高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或事件一、教学重点1.辨识正误,训练翻译2.寻找规律,归纳方法教学过程及步骤:(一)课件展示:高考考试说明三、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打出课题)(二)《廉》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它有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请一学生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
.............,细节由其他学生补充。
齐读最精彩的第六段学英语要多掌握单词,学文言要多掌握实词、虚词。
分别出一组实词、虚词检查预习情况......。
文言实词:负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文言虚词: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介词)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介词)③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与“为”结合,表示认为)④传之美人,以戏弄臣(来,连词)⑤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表示方位,助词)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介词)⑦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凭,介词)(三)翻译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实示例(边展示课件边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成: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看着别人欺骗例如: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和蔺相如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课前预习】1、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此前,秦早已占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秦也未停止对赵的进攻,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
2、字音缪.贤()列观.()倨.()广成传.()缪.公()汤镬.()渑.池()缻.()刎.()【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3.可予不.4.臣愿奉.璧往使5.拜送书于庭.6.召有司案.图7. 详.为予赵城8.设九宾.于廷9.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1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⒒为一击缻二、重点词语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均.之二策相如奉璧奏.秦王逆.强秦之欢礼节甚倨.乃辞谢.固.请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从径道亡.臣诚.恐见欺于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拔.石城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秦王竟.酒位在廉颇之右.已而..相如出独.畏廉将军哉三、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决负约不偿城④宁许以负秦曲⑤肉袒负荆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⑧余负重伤,逾垣走⑨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则幸得脱矣③大王亦幸赦臣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以绝秦望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欢①逆强秦之欢②绝秦赵之欢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念父母,顾妻子必①王必无人②大王必欲急臣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因跪请秦王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③旦日沛公从百余骑④与齐楚从亲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②乃前曰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③臣具以表闻四、古今异义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请指示王且相如素贱人..③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④明年..复攻赵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⑥于是相如前进..缶⑦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⑧且庸人..尚羞之⑨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⑩臣所以..而事君者..去亲戚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乃前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②舍相如广成传③左右欲刃相如④乃使从者衣褐⑤怀其璧⑥臣乃敢上璧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⑧赵王鼓瑟2.名词作状语:①奉璧西入秦②怒发上冲冠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④卒廷见相如3.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大王必欲急臣⑤毕礼而归之⑥以绝秦望⑦归璧与赵4.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为之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蔺相如者,赵人也③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④为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⑦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使不辱于诸侯3.倒装句:①宾语前置: a、何以知之 b、君何以知燕王②定语后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状语后置: a拜送书于庭 b以勇气闻于诸侯 c故燕王欲结于君d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e设九宾于廷 f会于西河外渑池4.省略句 (补出省略部分)a臣语曰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今君乃亡赵走燕d宁许以负秦曲e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f大王见臣列观g传之美人 h欲以击柱 i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j遂与秦王会渑池 k请奏盆缻秦王l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m不肯与会七、成语总结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达标训练巩固提升】(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15分,每小题3分)(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妻不下纴: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B.式于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士兵去打仗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大起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形容..揣摩 C.山东..之国 D.嫂..枯槁B.简练以为蛇行匍匐..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④式于政,不式于勇⑤转毂连骑,炫煌于道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蔺相如是太史公景仰的历史人物之一,本传一方面表彰他的大智大勇,面对强暴而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又表彰了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格。
廉颇是本篇的另一主要人物,他居功自傲,对相如不服,固然表现了他的狭隘,而一旦认识到错误,立即“肉袒负荆”前去谢罪,这比战场杀敌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因而为司马迁所敬佩。
《廉颇与蔺相如》答案一、通假字⒈ “予”通“与”,给予。
⒉ “质”通“锧”,铁砧。
⒊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⒋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⒌“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⒍ “案”通“按”,审查、察看。
⒎ “详”通“佯”,假装。
⒏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⒐ “缪”通“穆”。
⒑ “孰”通“熟”,仔细。
二、重点词语送交换商量权衡,比较进献触犯,冒犯傲慢道歉坚决只,只不过应该走了确实,实在希望攻取倒退结束朝见时以右为尊不久,随后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三、一词多义负①倚仗,凭借②辜负,对不起③违背④使……承担⑤背着⑥背,驮着东西⑦失败⑧蒙受,担负⑨覆盖使①派②出使③让④使臣⑤假使引①引见,延请②拉③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拉引徒①白白地②只,只不过幸①被...宠幸②侥幸③幸好,幸而以①凭②用,拿③来,连词④用以,用来⑤因为⑥连词,把欢①欢心②交情顾①回头②只是③顾念必①如果②一定,必然因①于是,就②通过③趁此,由此④趁机传①一种文体②传舍,宾馆③传递④传颂从①跟从②听从③使……跟从④通“纵”,合纵乃①竟然②于是,就③才闻①闻名②听说③使……知道四、古今异义①美人:古义:姬妾今义:美女左右:古义:近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身边跟随的人;支配,操纵;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反正。
②贱人:古义:地位低下的人。
今义:下贱的人(贬义)。
③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④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⑤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⑥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今义:指年岁,生命。
⑧庸人:古义:平常人,一般人。
今义:平庸没有作为的人。
⑨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⑩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前:走上前②舍,安置住宿③刃,用刀杀④衣,穿⑤怀,怀揣着⑥上,献上⑦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⑧鼓:弹奏2.名词作状语:①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②上:向上③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④廷:在朝堂上3.使动用法:①完完,使……完整②破,使……破碎③负,使……承担④使……急,逼迫⑤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⑥以:用……来;绝,断绝⑦归:使……归4.意动用法:①羞,以……为羞耻②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六.特殊句式4.省略句a臣语(之)曰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c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d宁许(之)以负秦曲 e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f大王见臣(于)列观g传之(于)美人 h欲以(之)击柱 i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j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k请奏盆缻(于)秦王 l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m不肯与(之)会成语总结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