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土地是当前破解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上虞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专题调研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利用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利用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11.19•【字号】•【施行日期】2012.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利用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要素保障能力,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利用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利用工作力度(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全省力争批而未供土地面积比2010年底下降25万亩左右,前三年度新供应建设项目用地按期开工率达到90%以上,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90%以上;其中2012年底前批而未供土地面积比2011年底下降7万亩。
(二)全面清查整治。
各地要抓紧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闲置土地的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查清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后供应情况,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后开工建设情况和土地闲置情况。
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快制订处置利用意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的原则,逐宗制订整改处置方案。
各地要继续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72号)精神和省国土资源厅《批而未供土地转用指标盘活管理办法》、《批而未供土地核销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工作。
各地新建项目用地要尽量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及属盘活用地指标土地。
扎实推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工作,发展改革、经信、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商务、环保等部门要加快土地交付、项目立项、方案审查、设施配套等前期工作,促使建设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同时,切实加大对恶意囤地、炒地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督促加快土地开发利用(一)强化土地出让合同履约管理。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6〕5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若干意见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1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4〕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加快盘活城镇低效、“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等存量建设用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新增建设用地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用地保障方式,结合“三改一拆”、“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等工作部署,创新完善存量建设用地管理机制,努力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优化,历史遗留用地问题得到解决,努力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科学编制和实施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专项规划。
2.规范运作,合理推进。
遵循存量建设用地审批程序,依法规范运作。
充分尊重原土地权利人的意愿,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
绍兴市上虞区创新实施“一码管地” 构建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图景”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42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2020年以来,绍兴市上虞区作为浙江省首个开展“一码管地”创新试点区,梳理核心业务,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工作协同,赋能社会服务,构建了集资源编码、流程审批、数据整合、项目监管、信息共享、决策辅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新模式。
截至目前,该区已完成存量662832个不动产单元的赋码工作,新办理土地赋码515宗,基本实现不动产码“历史、现状、未来”全覆盖。
“一码管地”是深入贯彻省委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入推进浙江省空间治理现代化、打造自然资源整体智治的有益探索。
一、背景介绍(一)基本情况随着国家、省级层面“放管服”改革、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原先职能部门在数据共享方面的短板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也不例外。
经调查统计,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涉及调、规、批、储、供、用、补、查、测、登、建、验等 10 多项关系密切的业务线,业务职能分属不同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不同业务线“平行不交叉”导致“内部共享弱”“群众多头跑”“材料重复交”等问题的出现。
(二)缘由分析通过对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虞分局现有系统和数据开展分析,规划编制、用地报批、土地供应和不动产登记各业务阶段均有相应的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库,各阶段业务地块按照业务规范分别编码,业务地块编码间没有关联关系,业务系统间没有共享接口。
以不动产登记为例,在登记过程中不能“追根溯源”,无法及时准确查看不动产单元对应的规划、报批和供应情况,影响不动产登记和管理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三)目标定位通过“一码管地”改革,绍兴市上虞区建立一套自然资源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机制,以“一码”为抓手实现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海域及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与统一利用,为实现自然资源高效配置、落实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211072463_科学统筹_创新探索_杭州高新区(滨江)开辟土地节约集约新路径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47JICENGCHUANZHEN基层传真近日,自然资源部公示首批认定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杭州市滨江区成功入选。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活动是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准,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创建示范活动。
近年来,杭州市滨江区始终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主线,高水平“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
在2021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高居全国第五,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占浙江省2.75%的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位列全省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75%以上。
一、统筹谋划空间规划布局,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
以空间规划引领未来城市建设,全域统筹谋划空间资源,升级发展路径,开展滨江区总体及奥体、智慧新天地、白马湖三个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其中《杭州市滨江区总体城市设计》,荣获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优秀项目城市设计组一等奖,并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
二是塑造导控体系。
建立“总体+重点+导控”的“穿透式”分层导控体系,以整体格局优化为统领,以重点片区塑造为抓手,以管控逐级传导为支撑,对重点区域实施城市设计图则化,实现从详细城市设计传导到控制性规划的落实,有效保障滨江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
三是制定管理办法。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新区(滨江)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资源的实施意见》,从“完善规划体系、提升规划管理、加强实施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全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理,构建区域一体规划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探索集约用地途径,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模式一是推进土地复合利用。
以人才需求和痛点为中心,坚持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2020年全市首个“园(产业园区)中园”——海康威视嵌入式幼儿园在科学统筹 创新探索杭州高新区(滨江)开辟土地节约集约新路径□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分局 宓伟庆 王海龙▲▲杭州市滨江区土地综合整治成果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48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滨江区建成开园,并被列为杭州市2020年度重点领域改革项目。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4]14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4〕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年2月22日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当前,本市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并存在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现提出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若干意见:一、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盘活存量土地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政策保障作用,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按照“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基本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大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中心城“双增双减”和郊区“产城融合、功能提升”的规划理念;坚持用途管制,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管制,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强化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实际用途变更管理;坚持发展底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底线;坚持市场配置,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土地利用绩效挂钩和利益共享机制,切实保障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守初心重担当 找问题抓落实——关于加快盘活宁波市海曙区存量建
守初心重担当找问题抓落实——关于加快盘活宁波市海曙区存量建设用地的研究与思考作者:林峰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20年第1期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曙分局林峰“十三五”时期,在“中国基本资源国情没有变、资源在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的“三不变”背景下,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用地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单纯依赖增量土地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自然资源进入了存量挖潜、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为了增强宁波市海曙区土地可持续供应能力,本文从该区用地需求面临的形势、存量土地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的方向四个方面开展调查和研究,望以此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加强社会经济发展中用地需求的资源保障和供给能力。
一、面临的形势(一)单纯依赖增量土地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近年来,海曙区各类建设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逼近“天花板”,2019 年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已用无可用。
从地域实际的特点出发,该区的占补平衡主渠道还是外购,低丘缓坡造地推进困难,外地购买指标难度越来越大,价格普遍翻倍,“占水补水”“占优补优”的难度更大,单纯依赖增量土地进行城市扩张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二)增存挂钩制度倒逼存量土地挖潜增效据统计,至2019 年年末,海曙区“批而未供”土地达到11022 亩。
若按照60 万元/ 亩外购指标计算,仅“批而未供”土地指标成本就超过 66 亿元。
这些存量土地若能盘活利用50%,就能满足该区两年的用地需求,且无需受占补平衡及用地规划空间的制约。
《自然资源部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2018〕1 号文件)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要把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数量作为重要测算指标,逐年减少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多和处置不力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并明确各地区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具体任务和奖惩要求。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杭政[2014]12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杭政〔2014〕1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2012〕4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3〕81号)等文件精神,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现就我市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节约集约用地重要性的认识我市人多地少,可利用土地资源禀赋不足,必须坚持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大力弘扬集约促转型的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大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2010年底翻一番,基本形成与我市市情相适应的节约集约用地体制机制,为建设“美丽杭州”提供要素保障。
二、优化土地空间格局(一)完善土地规划体系。
各地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优化配置规划指标,合理安排城乡发展用地空间和建设规模,组织编制功能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体系。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72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7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开展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用地保障。
但是,我省一些地方土地批而未供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既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也直接影响到土地要素的有效保障和正常土地管理秩序。
为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以简化行政审批、加快批后实施、规范供地行为为手段,以解决批而未供土地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工作,着力构建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长效机制,力争到2015年底全省批而未供土地面积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保障发展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处置的原则,对批而未供土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置,防止盲目草率供地,避免造成新的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坚持突出重点和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相促进的原则,在解决当前批而未供土地突出问题的同时,着力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坚持部门协作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加快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动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的工作合力。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03•【字号】梅市府[2010]25号•【施行日期】2010.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梅市府〔2010〕2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为挖掘建设用地潜力,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推动绿色崛起,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以下简称“三旧”)的改造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推进“三旧”改造是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的重要举措。
省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三旧”改造作为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通过抓好“三旧”改造,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二)推进“三旧”改造是我市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三旧”改造,通过土地使用权置换盘活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解决我市土地资源瓶颈、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
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创新思路,研究对策,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推进产业转移、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
(三)推进“三旧”改造是我市建设宜居城乡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市已利用土地普遍存在着低效、粗放的用地现象。
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模式研究———来自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的经验
㊀㊀2023年第64卷第7期1595收稿日期:2023-03-09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一般软科学研究项目(2022R18S52D01)作者简介:苗苗(1988 ),女,河南驻马店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城乡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E-mail:blessmiumiu@㊂通信作者:夏钦(1982 ),男,浙江上虞人,从事美丽乡村㊁农村环境工程相关研究和工作,E-mail:531920279@㊂文献著录格式:苗苗,陈亚运,迮寒露,等.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模式研究:来自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的经验[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7):1595-1598.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29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模式研究来自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的经验苗苗1,陈亚运2,迮寒露1,夏钦3∗(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杭州㊀310021;2.上虞区丁宅乡人民政府,浙江上虞㊀312300;3.上虞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浙江上虞㊀312300)㊀㊀摘㊀要: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㊁产业相近㊁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㊁面积㊁资源㊁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㊂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三村突破 单点 思维,探索发展组团式 共富单元 ,以培育数字平台 创富 ㊁联结龙头企业 带富 ㊁吸纳运营主体 引富 为实施路径,走出一条 仙果 为基㊁抱团联营㊁四轮驱动的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之路,集中展现了浙江省持续深化 千村示范㊁万村整治 工程的区域实践成果㊂关键词: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 仙果+ ;四轮驱动中图分类号:[S-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3)07-1595-04㊀㊀未来乡村片区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持续深化 千村示范㊁万村整治 工程的变革抓手㊁集成载体和示范成果㊂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是指具备地缘相邻㊁产业相近㊁优势互补等特征的乡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一步提高人口㊁面积㊁资源㊁资产等方面管理幅度,加速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空间抱团联营和协作分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1]㊂浙江省出台的‘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 2022 4号)明确指出,鼓励片区化㊁组团式整体谋划村庄规划㊂在实践层面,浙江各地以党建统领㊁数智引领㊁利益联结等为主线,推动未来乡村片区化㊁组团式发展,从而实现1+1>2 的集群效果㊂淳安县下姜村通过建立党建引领和共联共享机制,突出跨村联合㊁连片建设,推动村庄从 各自为战 向 抱团发展 转变;衢州市启动数智引领的未来乡村连片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智慧化和数字化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平湖市沈家弄村联合钟埭村㊁大力村,聚集三村 集体收入均超千万均为3A级景区村庄 等优势,打好 强村富民 系列 组合拳 ㊂丁宅乡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核心地带,辖区面积43hm 2,下辖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0.9万余人㊂作为上虞区打造 四季仙果之旅 品牌的主要阵地之一,丁宅乡不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和数字化改革赋能,先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㊁首批省级特色农业强镇㊁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乡镇㊁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并入选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㊂近年来,丁宅乡充分发挥特色果业资源优势,锚定共同富裕发展主线,突破 单点 思维,连片建设丁宅㊁上宅㊁下宅三村并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不断探索组团式 共富单元 ,放大 四季仙果之旅 的致富效应㊂1 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的内在逻辑1.1㊀组团共富主体:连片打造㊀㊀丁宅乡将丁宅㊁上宅㊁下宅三村连片建设,着力打造未来乡村组团共富的 丁宅样板 ㊂划定组团共富片区时主要遵循以下逻辑:一是地缘1596㊀㊀2023年第64卷第7期相邻㊂丁宅㊁上宅㊁下宅三村地域相邻,同位于集镇区域,总面积占全乡面积的1/3,户籍人口占全乡人口的1/2㊂二是产业相似㊂片区内各村仙果 产业特色鲜明,丁宅草莓㊁上宅水蜜桃㊁下宅桑葚 串珠成链 ,近年又新引进了冬枣㊁冬桃㊁火龙果等一大批品种,填补了采摘期空白,基本形成了 季季有仙果㊁时时可采摘 的产业格局㊂三是资源互惠㊂各村资源优势互补,既包括水上乐园㊁卡丁车场等休闲旅游项目,也包括以 互联网+ 为运作模式㊁农商文旅和科普体验集成的大通农场,同时具备以数字农业综合体㊁农创智谷等为主体的科创综合性园区㊂由此,丁宅㊁上宅㊁下宅三村打破村域界限,充分发挥农业资源连片优势㊂1.2㊀组团共富内容: 仙果+近年来,丁宅乡围绕 四季仙果特色强镇㊁精致精美特色小镇 升级版的发展定位,不断探索以四季水果串联一二三产业㊁带动业态融合拓展的 仙果+ 未来乡村发展之路(图1)㊂在 仙果+ 种植业方面,全乡现有水果种植面积4.67hm2,高标准水果采摘基地11个,生态观光农庄3家,农民合作社59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涵盖桑果㊁草莓㊁葡萄㊁水蜜桃等众多品类㊂在 仙果+ 加工业方面,先后引进大通农场㊁叶氏兄弟等全省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㊂在 仙果+ 休闲农旅产业方面,结合丁宅乡未来乡村片区的资源现状,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振兴样板区㊁农旅融合智创共富先行区和乐水生活夏溪休闲集聚区㊂图1㊀ 仙果+ 产业组团共富机制1.3㊀组团共富方式: 四轮驱动㊀㊀丁宅乡坚持组团共富主线,探索以 产业培优+空间集聚+IP运营+数字赋能 为特征的 四轮驱动 未来乡村发展模式(图2),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上虞 四季仙果之旅 辨识度的共富发展之路㊂通过将土地㊁资本㊁劳动力等要素进行跨界重组,进一步推动鲜果产业集聚,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拓展未来乡村产业发展空间;通过探索特色产业 跨村联营 机制,推动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化管理,突破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实现跨区域创新联动和抱团增收[2];打造 仙果+ 农业品牌IP形象,引进乡村运营团队,持续放大 仙果+ 效益,以区域公用品牌来提升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能力;利用大数据㊁人工智能㊁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研发智慧乡村平台,将丁宅乡未来乡村片区打造成 数字乡村典范 ㊂2 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的做法与成效2.1㊀推动 仙果+ 产业抱团联营,共建共富乡村㊀㊀丁宅乡立足丁宅草莓㊁上宅水蜜桃㊁下宅桑葚特色果业资源优势,初步形成集仙果加工㊁销售㊁文创㊁休闲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㊂一是技术先行栽下 共富树 ㊂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农业科技试验基地,搭建新品种试验平台,加快优质新品种推广,提供常态化结对帮扶指导,培育图2㊀ 四轮驱动 未来乡村发展模式出 金霞油蟠 等新品种11个,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㊂二是盘活资源结出 共富果 ㊂充分激活闲置资源拓渠增收,引导农户流转土地1.33hm2,通过土地租赁㊁物业租赁等方式,推动未来乡村片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由200万元增长到370万余元;推动 仙果+ 订单农业发展,辐射带动民宿㊁农家乐㊁夜间经济等新型业态培育,以产业稳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㊂三是项目招引托起 共富梦 ㊂出台‘丁宅乡2022年度农业产业提质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依托 四季仙果 数字农业综合体和农创智谷建设,推动高标准智慧大棚㊁智能冷库储藏平台㊁电商直播中心等项目落地实施,为未来乡村组团联营积蓄发展动能㊂2.2㊀推进 一溪两岸 连片提升,共创和美乡村㊀㊀一是 多规合一 统筹规划㊂坚持规划引领,做好 点㊁线㊁片㊁面 结合文章,做到自上而下既有统一规划又和而不同,集中连片打造一派青山碧水㊁仙果飘香㊁桃园绯红的美丽乡村画卷;促进乡村微改造,建设景观休闲游步道㊁卡丁车场㊁书法碑帖馆,激活闲置厂房改建为仙果研学中心,联合教体集团打造户外农事体验空间㊁劳动实践基地㊁湿地自然课堂等研学目的地[3]㊂二是投资近亿元打造 一溪两岸 片区㊂以山为骨,以溪为脉,高品质打造 一溪两岸 景观带,以下管溪丁宅段为中心轴,在南北两岸建立游步道和骑行道,串联丁宅村和上宅村,打造滨水户外休闲营地和山岙趣味空间,形成集度假㊁娱乐㊁住宿㊁餐饮于一体的乐水生活休闲集聚区㊂三是持续放大 仙果+ 节会效应,探索建立 企业+合作社+农户 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开发采摘游㊁研学游等高品质项目;承办卡丁车国际赛事,谋划冰雪竞技中心建设项目,争创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年均接待游客30万余人,带动农户人均创收2万余元㊂2.3㊀拓展数智丁宅应用场景,共谋智慧乡村㊀㊀研发应用 数智丁宅 平台,探索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 从田间到舌尖 的全流程智慧监管㊂一是打造 四季仙果 数字农业综合体㊂借助互联网㊁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 线上线下 融合互动发展方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㊁农村电子商务㊁数字农业开发㊁农产品溯源㊁休闲观光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片区智能化㊁信息化管理[4]㊂二是开发 丁宅环卫e眼 小程序㊂设置上报端㊁整改端㊁审核端三个业务流程,实现人居环境问题发现整改全流程闭环㊂三是打造 线上绿币 应用场景㊂通过开展 绿币计划 绿色账本 鸡毛换糖 等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动村民自主清理整治美化村庄环境㊂将原有绿币计划从单一的美丽庭院创建,拓展到垃圾分类同美丽庭院建设相结合,共同推进美丽丁宅建设,并成功承办绍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㊂通过强化数字赋能,丁宅乡人居环境在绍兴市常态化评估中获得第一名,2个村获得市级红旗村称号; 数智丁宅 平台获得全省113个未来乡村创建单位数字化平台综合评比第三名㊂2.4㊀打造丁赞民生品牌,共治和谐乡村㊀㊀一是开发 丁赞民生 数字化平台㊂以直线型流程归集服务需求㊁服务资源和人员力量,实现民生服务的线上线下闭环管理,创新打造一键呼叫㊁服务交办㊁评价决策三个子场景,利用数字化打通群众需求端和服务供给端,进一步拓宽了兜底性民生保障的可及范围,实现75周岁以上老年人㊁低保边缘户㊁残疾人等困难对象探访关爱率每月常态化全覆盖㊂2022年, 丁赞民生 已为150名左右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众配备 一键呼叫 设备㊂二是聚焦党建统领网格智治㊂关注 一老一小 问题,创新开展 丁赞民生服务 ,构建党建引领㊁乡村联动㊁社会参与㊁精准服务的民生服务新模式,打造 丁赞 党建服务品牌㊂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组建 丁赞 民生服务大队,下设若干服务分队,实现党建工作有形化㊁实体化㊁惠民化㊂ 丁赞 民生服务大队现有223名志愿者,其中党员107名,占比48%㊂三是聚焦乡村 微服务 ㊂实行网格化管理,以表单形式收集民生服务动态需求,通过 志愿+抵偿 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多元服务,以 微服务 助力基层治理,有效提升民生服务队伍在疫情防1598㊀㊀2023年第64卷第7期控㊁防汛防台等工作中的参与力和凝聚力,带动农村群众逐步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㊂3㊀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的经验与启示3.1㊀培育数字平台 创富㊀㊀2021年,丁宅乡启动数字农业综合体项目,项目包含小镇客厅㊁乡村驿站㊁数字农业管理平台㊁智能冷库储藏平台等功能布局,总投资超过1.5亿元㊂该项目旨在培育产业优势突出㊁智慧高效生态㊁示范效应良好的数字农业示范区,从而有效推动 仙果+ 产业多元化㊁融合化发展㊂2022年,该平台迭代升级为浙里 三位一体 共富平台2.0版,通过拓展 特色乡镇+中心乡镇 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供销网络,打造 丁宅数字康养 下管数字研学 等 三位一体 共富平台,绘就了镇域层面共富全景图,使得丁宅共富样本被复制推广并逐步覆盖章镇㊁岭南㊁下管等上虞南部乡镇,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连片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5]㊂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迭代,推动单一的 四季仙果采摘游 向多元的 仙果+ 三产融合转型升级,以 四季仙果 休闲旅游集聚更多人气㊁拉动消费,使得年均游客量由35万人次增加到55万人次㊂3.2㊀联结龙头企业 带富㊀㊀2021年,丁宅乡与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销定产推动生产端和销售端无缝衔接㊂明康汇作为拥有蔬果种植㊁畜禽养殖㊁水产养殖㊁加工㊁仓储㊁冷链物流㊁零售终端与电商于一体的生鲜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丁宅乡全方位制定了农产品品牌推广策略,搭建了从产地到中心仓和仓储店的物流链路,推动丁宅乡蔬果产业实现了研㊁产㊁供㊁检㊁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㊂这种以产销协作为契机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产品溢价包销㊂2022年,丁宅乡与明康汇共同推进 明康汇 丁宅 帮促共富 党建联建 ,以 企业+党(总)支部+农户 模式为牵引,政企合作共建水蜜桃㊁果桑㊁萝卜等果蔬基地,通过组织共建㊁项目共培和资源共融,打造形成了农产品产销联合㊁龙头企业帮扶带富的实践样板[6]㊂截至2022年,明康汇累计收购水蜜桃超过20万kg,每kg均价提升2元,带动全乡果农增收2500万元左右㊂3.3㊀吸纳运营主体 引富㊀㊀丁宅乡以未来乡村片区和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为抓手,坚持全域景区化㊁产村一体化发展策略㊂一是强化未来乡村整体运营㊂围绕管溪㊃山水绿道综合开发,引进乡村运营团队,整合水上乐园㊁滨水营地㊁研学基地等项目资源,以 一溪两岸 为轴线探索一村一景区运营模式㊂二是把握乡村发展智力引擎㊂深入实施农民工匠培育行动,依托农创智谷数字平台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技术支撑和农创客联盟资源优势,招引青年农创客入驻丁宅,不断健全未来乡村新型合作经营体系,把智力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㊂4㊀结论当前,正值绍兴市融杭联甬打造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和上虞区打造 青春之城 的奋进起点,丁宅乡三村资源串珠成链,走出一条 仙果 为基㊁抱团联营㊁四轮驱动的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共富之路,集中展现了上虞区 南花园 共富单元建设的经验与成效㊂一方面,突破 单点 思维,盘活资源集成赋能,探索组团式 共富单元 ,持续放大 四季仙果之旅 的致富效应;另一方面,全链条打通从 做大蛋糕 到 分好蛋糕 的机制堵点,扎实推进培育数字平台 创富 ㊁联结龙头企业 带富 ㊁吸纳运营主体 引富 等共富路径,从而实现产业连片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7]㊂参考文献:[1]㊀郝文强,王佳璐,张道林.抱团发展: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创新:来自浙北桐乡市的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2022,43(8):54-66.[2]㊀张新文,杜永康.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样态㊁经验透视与创新路径:基于江苏 共同富裕百村实践的乡村建设经验[J].经济学家,2022(6):88-97. [3]㊀郑永君,李春雨,刘海颖.旅游驱动的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模式研究:基于共享发展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3(1):1-14.[4]㊀郑瑞强,刘烨斌,宋振江.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逻辑检视与实践向度[J].重庆社会科学,2023(1):46-59.[5]㊀王博,王亚华.县域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内在逻辑㊁驱动机制和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43(12):73-81.[6]㊀王晓宾,马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组团帮扶机制研究:以粤东J县驻镇帮扶工作队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8):110-121.[7]㊀申云,景艳茜,李京蓉.村社集体经济共同体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于成都崇州市的实践考察[J].农业经济问题,2022:1-17.(责任编辑:董宇飞)。
绍兴上虞事业单位真题2024
2024年绍兴市上虞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作为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三艘保障船之一,()圆满完成罗斯海新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抵达山东日照岚山港。
A."镜泊湖"号B."雪龙"号C."徐霞客"号D."天惠"轮【答案】:D2.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A.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B.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C.推进乡村全面振兴D.推进农村全面振兴【答案】:C3.2024年2月6日,海南昌江核电厂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完成。
下列关于“玲龙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B.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C.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D.预计2025年建成投运【答案】:B1/ 14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
A.社会主义特色经济B.中国经济C.中国式现代化D.经济发展【答案】:C5.粤港澳大湾区的齿菌新物种——(),生长于壳斗科植物和马尾松混合的树林中。
A.红星头菌B.红笼头菌C.小果齿菌D.红佛手菌【答案】:C6.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必须经过()。
A.本级人代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B.上级检察院批准C.本级人民政府同意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意【答案】:A7.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关键是怎样认识()。
A.资本主义B.毛泽东思想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D.经济全球化【答案】:C8.社会发展对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客观必要要求是()。
不让民生实事“一决了之”
不让民生实事“一决了之”作者:陈波来源:《法治与社会》 2018年第8期江东名郡,处处青山照玉缸;轻纺之乡,水润泽国尽繁华。
1066 平方公里的浙江绍兴柯桥,在中国版图上并不算大,却是县域经济的一颗耀眼“明珠”。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柯桥区乡镇人大不断强化对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的跟踪监督力度,确保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实时监督,打造“1+1+1+3”办法“增设集镇停车场,是今年人代会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
目前,杨汛大桥下的停车场已经完成设计方案,马上可以进行招投标。
江桥停车场正在进行镇村两级集中整治与调查,随后将进入规划设计程序。
”2018 年4 月4 日上午,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人大主席团召集的“政府实事项目督查座谈会”召开。
分管城建的杨汛桥镇副镇长李坚向代表们报告“增设集镇停车场”项目进展情况。
这样的座谈会,是该镇人大探索建立的督查民生实事项目落地“1+1+1+3”办法中的有机一环。
杨汛桥镇是柯桥区经济先发地区,全镇有22 个村(居),户籍人口3.5 万余人。
当地政府和人大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是政府向全体代表立下的“军令状”,向全镇百姓做出的“承诺书”,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为此,该镇人大主席团建立起了督查项目落地的“1+1+1+3”办法:根据实事工程内容和代表专业特长,为每一项实事工程配备一名由政府班子成员担任的项目负责人,一名由政府具体实施线办负责人担任的项目联络员。
同时,每项实事工程项目配备一名项目督办领衔代表和3名联系代表,分别由人大主席团成员、镇级人大代表担任。
“1+1+1+3”办法,“主体是代表,主要在监督,主线是全程”。
杨汛桥镇人大主席团专门研究制定并讨论通过了《杨汛桥镇人大代表监督民生实事工程办法》。
办法明确,民生实事工程凡涉及前期规划设计、招投标等程序的,镇政府分管线办必须邀请领衔代表到会听取相关审议,并把代表意见写入会议纪要;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领衔代表有权随时通过镇人大主席团,发函要求镇政府对应线办就民生实事工程的质量、进度进行了解,项目联络员实时向领衔代表提供项目实施情况,镇政府相关线办要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函。
诸暨市“三个不变、三个同享”鼓励农民宅基地置换进城
诸暨市“三个不变、三个同享”鼓励农民宅基地置换进城作者:翁钱威俞欣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第9期诸暨市国土资源局翁钱威俞欣近年来,诸暨市紧扣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有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机制,以“尊重农民选择、引导农民意愿、稳定农民预期”为指导原则,科学引导,积极鼓励农民宅基地置换进城。
截至目前,累计申请农户达5000多户,已置换签约1100多户,一期15万平方米进城安置房2015年可交付使用,二期12万平方米已全面建设,三期安置房建设方案正在审批中;全市已置换复垦面积近500亩,居绍兴市首位,走在全省同类县(市、区)的前列。
一、思路创新保持“三个不变”,实现“三个同享”。
一是保持“三个不变”,离乡不离土。
进城置换的农民除不再享有申请、使用农村宅基地权利外,原村待遇及农民身份不变、土地承包权和集体资产分配权不变、计划生育权不变,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损。
二是实现“三个同享”,农民变市民。
进城置换的农民可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子女就近学校入学等权利,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发展难题,共享城乡公共服务。
二、举措创新置换简便化,补偿惠民化,安置市场化。
一是置换操作简便化。
在宅基地面积的计算环节,不论农村房屋的质量好差和建筑面积大小,在置换时一律以房屋合法占地面积置换公寓房建筑面积。
在置换政策中,宅基地置换市区保障性住房基本上遵照“等量置换”的原则,如放弃宅基地50-80平方米(不含50平方米,含80平方米)的,可在市区置换建筑面积75平方米的农民保障性住房一套;放弃宅基地80-130平方米(不含80平方米,含130平方米)的,可在市区置换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农民保障性住房一套;放弃宅基地130平方米以上的,可在市区置换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的农民保障性住房一套。
实际置换房屋建筑面积小于宅基地占地面积的部分,则以拆迁价予以补偿。
浅谈国土资源管理利用的“不可为”“可不为”“可为之”
国土资源TANSUOYANJIULAND&RESOURCES35探索研究土地是万物之源、民生之本。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和生产性等特点。
管好用好土地资源,对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应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作为第一要务,实现新增用地减量化和存量土地增值化;应把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作为重大举措,把调整土地空间结构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应把计划指标与规划指标挂钩作为统筹方式,通过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共同作用,统筹促进“两项指标”的均衡和协调。
下面笔者依据管理学上的“三圈理论”,结合挂职锻炼期间的学习、思考和调研,就国土资源管理、利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谈三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不可为之事,当坚决不做,这是一种意志和定力对于不可为的事情,应有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和政绩观,算大账而不是只算小账,看长远而不是只看眼前。
这样,心里才会亮堂,才不会不可为而为之。
就国土资源管理、利用而言,要守住“四条线”。
1.守住耕地红线今年8月,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明确要求把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约束性保护统筹起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任务。
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
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
不得多预留一定比例永久基本农田为建设占用留有空间,不得随意改变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区边界特别是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
符合法定条件的,需占用和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的,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确实难以避让的,应当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一并报国务院批准,及时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永久基本农田。
运用“叠加思维” 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余姚”模式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47JICENGCHUANZHEN基层传真近年来,余姚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以“土地整治+”统领项目建设、盘活土地资源、腾出发展空间、创造美丽环境,构建农地集中连片、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宜居优美、资源集约高效的用地空间新格局,形成“土地整治”与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价值链、增值链。
2020年,该市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获得浙江省政府督查激励,其中梁弄镇的典型经验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在全国推广学习。
一、聚焦连片提质,整出“万亩农田”粮食新基地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聚焦农地集中连片和耕地质量提升,将“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企业招引、区域特色农业培育、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统筹推进,打造长三角现代化农业发展高地。
三年来,余姚市累计开展农田整治工程65个,完成“旱地改水田”4000余亩、建设用地复垦835亩,累计新增耕地10.4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7.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永农面积比例达78%,被评为全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建设先进集体”,确保全市“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
如,该市持续实施未利用土地资源垦造耕地工程,2018年引进泰国正大集团,投资20亿元共建正大余姚中泰生态农业园,通过河路成网、淡水洗盐以及种植耐盐碱、稳产高产水稻品种,实行稻麦、油菜轮作种植模式,推行秸秆还田深翻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目前,中泰生态农业园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成为该市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单季水稻平均亩产超550公斤,耕地质量等级均在7级以上,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作业,1名工人可以管理500亩土地,水稻、油菜等轮作种植亩均效益达800元左右,盐碱地变身为“粮仓”。
二、聚焦亩均效益,整出“千亿产业”发展新空间围绕企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以“亩均效益”为核心标准,用好用活闲置盘活和空间置换,将“土地整治”与“低散乱污”企业整治、特色小镇建设等统筹推进,对闲置、运用“叠加思维”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余姚”模式□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干 华 戴 琳 史双娟▲四明湖滨水湿地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48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低效土地资源实现“腾笼换鸟”,保障新兴产业项目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试行)-甬政发[2010]69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试行)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试行)(甬政发〔2010〕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按照国土资源部《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21号)、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文件精神,现就调整工业用地(含仓储用地,下同)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工业用地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批工业企业转产、停产,相当部分工业用地或闲置,或零星混杂于商业地块,既不符合城市区块功能布局,影响周边环境;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阻碍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调整工业用地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落实“调结构、促消费、增优势、惠民生”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动力,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工业用地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政府收购储备、企业自行改造、土地置换、建筑物功能改变、完善新增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等途径,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区,加快构筑新的产业高地;切实提升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盘存量优增量提质量——湖州市吴兴区“五破五未”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国土资源JUZHANGLUNTANLAND&RESOURCES15局长论坛目前,缙云县国土资源局已为全县50余名领导干部,18个乡镇(街道)的领导及国土资源所全部配备了平板系统,使其成为了干部工作不可或缺的“掌中宝”。
从服务群众上来说,通过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公开和网上服务,实现“多让数据网上跑,少让群众路上走”,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支撑,进一步深化了“最多跑一次”改革。
特别是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确权登记发证所有数据录入,为农村实施不动产登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缙云县国土资源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以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完善缙云县空间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真正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坚持“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理念,通过政策引导、司法处置、收储重组、项目招引、绩效倒逼等方式,有效破解了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五未”难题,盘活了存量、优化了增量、提升了质量,实现了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截至目前,全区批而未供基数从7009亩下降到3162亩;完成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处置19宗、总面积837亩;完成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土地整改提升10宗、总面积563亩。
一、以政策严控、精细管理为重点,破“批而未供”难题“批而未供”土地,指农用地转用征收批准以后未完成供地的土地,主要是因项目取消、征地拆迁未完成、规划调整等因素造成。
湖州市吴兴区采取“管控当前、消化历史”两手抓。
一方面,管控当前。
出台《加快供给侧改革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1、3、6”用地政策。
明确新上用地项目取得用地指标后,1个月内报批农转用审批,3个月内完成供地,6个月内必须开工建设,强化项目招商精准度,对前期项目方案不落实、征地拆迁未完成的,一律不安排用地指标。
关于落实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落实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X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为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按期完成XX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存在问题各项整改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科学合理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规模,严格审批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加强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批后监管,积极引导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管理水平,完成好XXX督察问题的整改工作。
二、整改措施(一)牵头任务1.涉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不规范方面。
整改任务:一是研究制定加强和规范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的制度和考核办法,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日常监管和奖惩考核,建立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对入园企业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管,对用地企业投资达不到立项投资强度或规划建设规模,存在圈而不用或造成土地闲置浪费问题的,由当地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会同项目立项主管部门、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强监管和实施处罚;对土地闲置2年以上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整改措施:一是严格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一律不予办理用地手续;严格执行国家用地定额标准。
二是对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逐宗制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3号)的规定,采取置换、动工开发和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按期整改处置到位。
三是支持土地集约利用的开发区(工业园区)进行扩区、升级。
责任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国土资源局。
整改时限:2018年11月底。
2.涉及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方面整改任务:按照修订后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合理确定用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