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和整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第一章:复习立方体的体积计算1.1 回顾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立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立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相等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也相等1.2 复习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a³,其中a为立方体的边长1.3 练习计算立方体的体积给学生发放一些立方体的边长,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二章:复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2.1 回顾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长方体是一种六个面中有两个是相同的长方形,其他四个面是相同的小长方形的立体图形长方体的相对面面积相等长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也相等2.2 复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lwh,其中l、w、h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2.3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给学生发放一些长方体的长、宽和高,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三章:复习圆柱体的体积计算3.1 回顾圆柱体的定义和特征圆柱体是由两个平行的圆形底面和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矩形,其高等于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相等,且与高垂直3.2 复习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πr²h,其中r为圆柱体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体的高3.3 练习计算圆柱体的体积给学生发放一些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四章:复习球体的体积计算4.1 回顾球体的定义和特征球体是一种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的立体图形球体的表面是一个曲面,其面积无法直接计算,但体积可以通过球半径来计算4.2 复习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4/3)πr³,其中r为球体的半径4.3 练习计算球体的体积给学生发放一些球体的半径,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五章:综合练习5.1 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它是哪种立体图形,并计算其体积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4cm,宽为3cm,高为2cm,计算其体积5.2 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六章:复习圆锥体的体积计算6.1 回顾圆锥体的定义和特征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顶点连接而成的立体图形圆锥体的侧面是一个锥形,其母线与底面圆的半径相交于顶点圆锥体的底面直径相等,且与高垂直6.2 复习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1/3)πr²h,其中r为圆锥体的底面半径,h为圆锥体的高6.3 练习计算圆锥体的体积给学生发放一些圆锥体的底面半径和高,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七章:复习锥台的体积计算7.1 回顾锥台的定义和特征锥台是由两个圆锥体共享一个顶点而形成的立体图形锥台的上下底面半径不同,但它们的直径相等锥台的侧面是一个锥形,其母线与上下底面圆的半径相交于顶点7.2 复习锥台的体积计算公式锥台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 = (1/3)πh(r₁²+ r₂²+ r₁r₂),其中r₁为上底面半径,r₂为下底面半径,h为锥台的高7.3 练习计算锥台的体积给学生发放一些锥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和高,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八章:复习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8.1 回顾立体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可以分为两大类: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体包括立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旋转体包括圆柱体、球体、圆锥体、锥台等8.2 回顾立体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每个面都是二维图形,而立体图形本身是三维图形立体图形的边和角可以用来描述其形状和大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是衡量其大小的两个重要指标8.3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应用第九章:巩固练习9.1 给出一些立体图形的描述,让学生计算其体积例如:一个立方体的边长为5cm,计算其体积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6cm,宽为4cm,高为3cm,计算其体积9.2 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第十章:总结和评价10.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锥台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练习了不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10.2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和解答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理解立体图形是由二维图形组成的三维图形,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计算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2)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公式;(3)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学会运用体积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公式;(2)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2)复杂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模型、幻灯片、教学课件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2)提问: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2. 知识讲解:(1)讲解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公式;(2)通过幻灯片、课件等展示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过程;(3)举例讲解如何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选几位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过程;(3)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2)讨论:如何运用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五、课后作业1. 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评估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给予适当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4. 注重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1. 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分类2.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3.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4.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5.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拓展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立体图形模型。

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立体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发学生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3.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规律。

4.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分类2.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3.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4.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尝试计算其体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 知识梳理(1)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 = a b h(2)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 = a a a(3)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V = πr^2 h(4)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V = 1/3 πr^2 h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体积计算公式。

4. 案例分析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批改,评估其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下数学教案+实录+反思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

六下数学教案+实录+反思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

《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复习》教学案《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教学实录一、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二、回顾与整理1、师:你能说一说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吗?生1:V<圆柱>=圆周率×r²生2:V<圆锥>=圆周率×r²×1 3生3:V<长方体>=a×b×h生4:V<正方体>=a×a×a师:大家的记性真好。

你们还能回忆一下各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先与同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生1:我来说说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把一个长方体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去度量,看每一层横着能摆几个,竖着摆能几排,再看一共能摆几层。

师:你所说的几个、几排、几层其实就……生2:就与长方体的长、宽、高对应。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生3:我来说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再乘棱长。

师:他是这样想的,你们呢?生(齐):也是的。

师:那表扬一下自己!生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我来说:(拿出一个学具)把这个圆柱平均分成16份,然后犬牙交错地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就能把圆柱体的体积转化成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师:这样可以,你们还能想出别的方法来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吗?比如,老师把拼成长方体的的放置方法变化一下(把瓦棱状的一个面朝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现在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的半径长。

圆柱的体积还等于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

师:圆柱的体积公式同学们能想出两种,真不简单。

那圆锥的体积公式又该如何推导呢?生6:通过实验,找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先在圆锥中装满水,再倒入圆柱体中,就会发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我明白这位同学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生:嗯(有的点头,有的似懂非懂)。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75-77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分析、归纳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正方体、圆柱体玻璃容器各一个,土豆一个。

教学过程:(一)回顾公式(出示一组建筑的图片)师:首先万老师带大家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建筑,想想都是由哪些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有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吗?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在建筑物中应用很多,生活中有吗?谁来说说?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师:这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课题)师:谁来回顾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板书:用字母表示各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1、师:大家还记得这几种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我们最先学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

它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长乘成宽乘高或者底面积乘高)它的体积公式我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让课件帮助你回忆下旧知。

播放课件。

教师解释。

2、后来我们学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

它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乘宽乘高,所以正方体也是棱长乘棱长乘棱长,也就是棱长的三次方。

)(板书补上箭头)3、后来我们学的圆柱体,公式又是如何推倒出来的呢?播放ppt课件。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开门见山,揭示课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实践应用,提高能力”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唤起对旧知的回忆,让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能力,展示一个充满着观察、推理、交流和实践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沟通这些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师谈话:最近我们学校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学校准备在新大楼的后面建一个金鱼池,你猜测一下金鱼池可能是什么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不规则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立体图形。

把挖出的土堆成一堆,可能是什么?(圆锥体、正方体等)如果要求挖出多少立方米的泥土,就是求什么?(体积)师指着黑板说:“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立体图形胡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师:我们能直接测量计算这瓶矿泉水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能,这瓶矿泉水是不规则的图形)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计算呢?1、同桌探索求矿泉水体积的方法。

2、学生汇报测量计算方法,回忆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学情预设:(1)把矿泉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水就变成了长方体,根据V=abh,求出体积。

(2)把矿泉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如果没倒满,水就变成了长方体,根据V=abh ,求出体积。

如果倒满,水就变成了正方体,根据V=a 3,求出体积。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这一课,是对小学阶段立体图形体积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体积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教学难点: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新课导入:介绍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课堂讲解: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5《立体图形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5《立体图形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立体图形整理和复习》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特征以及计算方法的整理和复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2)理解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如长方体的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等。

(3)熟练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特征以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立体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特征以及计算方法。

(2)学生尝试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2)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立体图形的性质、特征以及计算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2)教师强调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体图形体积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复习教案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已学立体图形的计算,加深对所学形体的之间内在的联系。

2、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教学重点: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二、探究新知1.引导质疑,独立计算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立体图形?(出示:你能比较下列图形体积的大小吗?)请你帮它们排排序。

(教师巡视各种方法:比较体积大小;比较底面积大小)2.反馈交流第一层次:体积的基本计算方法a、板书公式与计算过程;b、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通用方法;c、学生简单地回顾。

小结: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一个图形的体积,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师: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第二层次:当高相等时,只需比较底面积大小a、学生说比较方法b、在公式中找到相同的高,只需比较底面积大小小结:这种比较方法发现了相同的高,从而只需比较底面积大小就行。

所以同学们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先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四个图形中,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第三层次: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半径比的关系推出底面积比的关系然后直接判断出结果。

小结:同学们都能快速地回忆起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且能找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你能根据这些知识正确回答下面问题吗?三、巩固练习(一)基础练习1.一个圆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和是64dm3,圆柱体积是()dm3,圆锥体体积是()dm3。

2.有一个盛满水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为8cm、6cm、3cm,现要把这些水倒进一个底面面积为24cm2的长方体中,这个长方体的水有()cm高。

3.把一个底面积为12.56cm2,高为15cm的圆锥形铁块铸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cm。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设计江口镇中心小学苏小坚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内容二、教学目标:1.回忆和整理立体图形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体积求法。

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立体图形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将这些知识予以复习。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复习(二)出示自学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后点评。

(三)回顾整理。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引导交流,归纳整理。

完成表格。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2、复习圆柱体、圆锥体。

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小组讨论,归纳整理。

3.什么是物体的容积?计算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计算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四)、延学1.判断题2.求下列图形的体积。

(只列式不计算.单位:cm)3.实践应用A.一个正方体水箱,棱长是40厘米。

如果将一个石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2厘米。

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B.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 截成2个相等的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8平方分米,每段小圆柱体积是多少?C. 粮场有一堆圆锥形的粮堆,底面周长约为18.84米,高约2米。

如果每立方米的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五).总结。

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题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2、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通常我们是怎样整理复习学过的知识?学生回答:整理出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机板书: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种方法来整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整理课前大家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现在拿出你们的数学整理记录单,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解决你在复习中的问题。

如果发现在整理中有遗漏的内容,就边交流边补充到整理记录单中。

一会在全班进行交流。

看哪个小组对这部分知识梳理得更完整、更全面。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能有条理的独立整理复习所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整理复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小组交流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遇到困难能主动请教他人,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从而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与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与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与复习(详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05-107页整理与反思【教学目标】1.回顾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回顾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掌握计算方法;3.归纳、分析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4.能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教学准备】⑴教师准备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图片;②磁铁;③教学课件;④实物投影仪。

⑵学生准备①课前分成5个大组(每组7人)并确定小组长;②课前整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③练习纸(35份);④展示单(5份)④每个小组一张直角三角形纸(5张);⑤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提问: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二、集体交流,集中梳理㈠复习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板贴出相应的图形】2.还记得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吗?【板书在黑板的左侧:abh V = 3a V =Sh V = Sh V 31=】 3.关于这些图形,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指名回答)4.老师有问题: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每个同学选1~2个立体图形,说出它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小组里和组员交流。

注意选择的图形尽量不要和小组内的同学重复!【大屏幕出示活动要求】4.学生小组交流。

5.学生分别汇报。

提问:谁来说?你准备说哪个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超链接:学生说哪个图形教师就点哪个图形】⑴(学生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① 学生汇报② 老师将他说的过程制作成了课件,看大屏幕【大屏幕演示】我们是用单位体积的小正方体计量长方体体积的,看长、宽、高各摆了几个小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宽、高的乘积。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部分第四课时“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复习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剑武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梳理立体图形体积的相关知识,巩固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巩固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六组教学素材;学生:立体图形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小学阶段我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1、头脑风暴:学生独立在微型卡上写出所掌握的有关立体图形体积的知识。

(大多数)(防空、防花架子)2、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整理复习二、通过问题梳理,5人小组合作整理立体图形体积的相关知识。

标准平台一:1、教师课件出示已学过的四种立体图形(多向度)。

2、5人小组(原理形态组)任选一种立体图形,合作整理所选图形体积相关知识。

(关键项、主动权、大多数;平行度、自由度)再现计算公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在中卡上(表达呈现、卡) 、(防泡沫、防空讲、防花架子)。

(强化1次)3、组间交互,(每个小组至少到其他两个小组交流学习,并做简单记录) (防泡沫、防空转、防空看)(强化2次)4、继续完善学习卡。

(把学到的知识补充在自己的学习卡上)(强化1次)5、交流分享。

随机抽2---3个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

(防泡沫:假听)(强化2—3次)6、教师点讲,梳理板书。

三、运用强化。

1、教师课件出示不同层次练习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5g:关键项(基本知识点、核心考点)、大多数、强化次数;5f:防单一、防以学生为敌】(强化2次)标准平台二:2、教师课件出示六组学具(1、圆柱体容器一个,不规则物体一个;2、塑料胶带一卷;3、沙子少许,长方体纸盘一个;4、不规则容器一个,长方体容器一个;5、大米少许,细绳一条;6、卷筒纸一个。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是对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的体积知识的回顾和巩固。

本节课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几何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回顾,又有实际问题的解决,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但部分学生对体积公式的理解仍停留在死记硬背上,缺乏对公式推导过程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体积知识,对空间几何观念的建立还不够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积公式,提高空间几何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空间几何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体积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体积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练习题。

2.学具:笔记本、笔、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引导学生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整理与复习 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应用(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整理与复习 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应用(教案)

5.2.4 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页练习二十三6—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及相应的体积单位。

能正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反思、应用等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体等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都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立体图形体积的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系统整理已经学习过的公式,条理清晰】(二)知识梳理1.教学议一议整理体积计算公式。

提问:你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让学生独立整理完成,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然后汇报,全班交流,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这里就要体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之间自主交流与互相借鉴这个的层面上,而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2.教学例题。

(1) 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从中获取信息。

整理信息:时代广场有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5m ,深0.8m 。

每立方米水重1吨,这个水池最多能装多少吨水?(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和过程,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板演:③ 3.14×(25)²×0.8×1 =15.7(吨)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并适时提醒学生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天河区员村小学季山)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P132 练习P133-134 5~9教学目标:1、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电教设备一套。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将对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课件立体图形并板书: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意义、计算方法)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你能举例说明吗?(2)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你能举例说明吗?(3)教师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小组合作,系统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独立整理。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进行了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对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

(2)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

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整理情况说说你的看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

注意计算公式与学生的评价4、归纳总结,升华提高(1)公式推导。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

那么,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1-2种自己喜欢的图形,自己说一说。

(2)反馈:谁自愿来说一说自己喜欢图形表面积或者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还有没有不同的?(3)教师小结: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转化的方法、转化的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很重要的方法。

(4)整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①同学们。

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并且也知道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

那么,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对照自己整理的公式,想一想,然后把你想的法说给同桌听听。

②反馈学生交流情况,明确其内在联系:a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b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联系: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等体积等高的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圆锥的31,等体积等底的圆柱体的高是圆锥的31。

三、应用拓展,提高技能同学们,我们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而整理复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

(板书:运用)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1、判断。

(对的打“√” ,错误的打“×”)①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6倍。

( )② 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缩小3倍,高扩大9倍,它的体积不变。

( )③ 因为求体积与求容积的计算公式相同,所以物体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 )④ 一个正方体与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

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 ⑤ 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则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少32,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200%。

( ) 2、选择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

① 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 )个小正方体。

A 、3B 、9C 、12D 、27② 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

这个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 )。

A 、3倍B 、31C 、32D 、21③ 把两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体积是( )。

A 、250平方厘米B 、200平方厘米C 、250立方厘米D 、200立方厘米 ④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2厘米,列式为(3.14×2×2×2)平方厘米,是求( )。

A 、侧面积B 、表面积C 、体积D 、容积⑤ 681.2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十数约是( )。

A 、681B 、680C 、690D 、7003、解决问题。

我朋友买了一套新房,他告诉了我他家客厅的一些数据(长6米,宽4米,高3米)。

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装修时所需的部分材料。

(1)客厅准备用边长是(100×100)平方厘米规格的方砖铺地面,需要多少块?(2)准备粉刷客厅的四周和顶面,除去门、电视墙等10平方米不粉刷外,实际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朋友装修新房时,所选的木料是直径40厘米,长是3米的圆木自己加工,大约需要5根。

求装修新房时所需木料的体积?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为我朋友计算装修材料时,实际就是在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认为我们应注意些什么?(板书:认清图形、单位对应、明白问题、认真计算、反复检验)4、书上练习:P133-134 9四、再现知识,总结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你还有什么问题?五、板书设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图形、单位、问题、计算、检验)意义 应用计算方法教学反思: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努力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复习课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复习的每一过程能否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重视了:系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注重自主整理,提高建构能力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必须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出现按立体图形的种类和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方法来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

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课前完成整理和建构,增大了建构的空间,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交流中调整,为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作品时,体验和感悟了建构知识网的方法。

这样,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把知识纵向成线、横向成片,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做”中学会整理建构的方法,获得整理建构的能力。

二、改变机械练习,提高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只会对一般参数作简单代入或将习题套入一般模式,那么学生的素质并不会提高多少。

只有经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一次次的重新创造,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再者,《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改变原来那种学生纯粹的代公式等练习,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

同时,也将有助于理解“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代数据计算。

三、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实验操作《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形体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有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不同的答案,从而引起学生间的争辩,使课堂上学生间的争辩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

把动手实验搬进数学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