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永年谈形意拳的三层功夫 )

合集下载

形意拳入门桩功三体式

形意拳入门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 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眼, 下颏回收;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 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

要点抬前臂时既要贴身, 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

这就是“肘不离肋, 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

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 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 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

要点下按时, 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 两手下按, 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 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

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

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 前膝向前, 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

提肛, 不得突臀, 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要点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 不用拙力。

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附1~@正面)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

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 ,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

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期、附1~⑥正面)。

要点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

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

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

尽管不是向远进步, 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 , 之意与劲, 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

《能说形意拳经》

《能说形意拳经》

《能说形意拳经》作者:中都刀客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

有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一、练精化气。

二练气化神。

三、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三步功夫一、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壮似泰山。

二、易筋:练之已腾其膜,以长其筋,俗语:“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三、洗髓:练之以清虚起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

三种练法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运转要和顺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

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二、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

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

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三、化劲:练之周身四肢运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者不可改移。

虽然周身运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

一三种练法明劲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

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

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

大凡人之处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

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

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面目。

后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

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

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

”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

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

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

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

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

惟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地之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即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

形意拳内功练法

形意拳内功练法

形意拳内功练法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

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

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

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

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

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

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

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

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

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

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

”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

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

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

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

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

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

形意拳三体式详解

形意拳三体式详解

形意拳三体式详解形意拳三体式,初期仍沿用戴氏心意拳的步型----虎步。

拳势为两脚尖均朝前。

前弓后绷,后脚跟与背部成一斜柱形。

后来改用为“屈膝侧身,前弓后撑,前手平伸,后手护心”的半马步,定名为三体式,又称三才式。

三才者“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人有三才精、气、神”。

三体者,乃天、地、人,上、中、下,人体之头、手、足也。

更重要的是要贯注于人体的“固”(人体的五脏六腑,皮、肉:筋、骨),“液”(人体内的液体,津、精、血液、淋巴液等),“气”(人体内的真气),它们不但是人们籍以生存的载体,气、液、固在体内的流动运行,相互生克变化,也是人们进行新陈代谢,运动等生理活动的能量和动力的源泉。

三体式的练法和拳势,我归纳成几句口诀:半侧身沉,迈步屈蹲,前后脚距,小腿为准,前腿屈弓,后腿屈撑,前四后六,虚实分明,前臂稍曲,搨腕平伸,后手按意,护腹护心,指分掌凹,趾扣拧踵,沉肩垂肘,实腹含胸,架势高低,循势依人,意气劲力,桩中勤寻。

形意拳的套路,起势攻势均为三体式,形意拳的母拳是五行拳的劈拳,劈拳的拳势,劲力贯注于形意拳体用的全部过程,而劈拳的基本拳势乃三体式,三体式比较集中地包含和体现了形意拳的原理,习练要领和特点,所以有“形意拳方法出于三体”之说。

练三体式周身气血贯通,内固外坚,达到根深体坚的功底,所以三体式必须认真刻苦持之以恒的毕生习练,不能丝毫懈怠,轻视,须知练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练习三体式,乃至形意拳套路,不但外形求其相似,更要带着意念练,要研求其劲节和内意。

1.头:头正颈直,百会虚顶,勿前低后仰,左歪右斜。

2.表情自然,神不外溢,意不外露,外示安然,不露神色,舌抵上腭,牙齿轻叩。

3.两肩宜松,宜平,宜扣,宜沉。

4.肘:垂肘、合肘。

“肘不离肋”,但切勿紧贴,以免压迫胸腔,影响呼吸和气血畅通,适当悬肘空腋,两肘护肋。

5.前臂曲中求直,过曲不及,过直不力,后手护心,有下按之意。

6.提肛搨腰,实腹畅胸。

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化劲

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化劲

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化劲武术形意拳有三种练劲的方法,“一曰明劲,二曰暗劲,三日化劲。

“明劲者.即拳中之刚劲也”,“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

此为“易骨、练精、化气”的初步功夫,是初学者打基础阶段,有形干外。

此阶段通过锻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增加力量和速度。

“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形态气质威严如山”。

“暗劲者,即拳中之柔劲也”,“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

此为“易筋、练气、化神”的大乘功夫,是提高阶段,有形于内。

此阶段要求动作“运用自然,连贯完整,圆活舒展,加强柔韧和灵活性。

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化劲者.暗劲练到至柔至顺之极处,谓之暗劲之终,化劲之始,“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两种,不可改移。

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

此为“洗髓、练神还虚”的神明功夫.是登峰阶段。

无形无像之手法,不见而彰,不动而变。

此阶段要求练功时“多重意、少重形,意、气、力高度结合”,以意领气,以气摧力,意到气到,气到力发。

“手足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

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

古往今来,练至化劲者不多见,正可谓“练者如牛毛.能者似麟角”。

劲路要靠个人在刻苦练功中悉心体会,只听别人讲,是难以完全理解的:一般来说,刚劲能达到浑身内外完整一气,迅、猛、刚、实,好像打枪一样,一扣扳机,“啪‘地一声,猎物应声而落,十分利索千脆,就算达到要求了。

暗劲、化劲,都是形意拳的柔劲,是柔劲的不同层次。

缓动随发谓之“暗”劲(柔),柔到无形无象不意而发则渭之“化’劲。

暗劲与化劲都必须以明劲为基础,没有刚劲为后盾,则暗劲与化劲不宜也不可能分阶段地做单趟子练习,只能在打好基础后.在炼刚劲中慢慢摸索,于拳势的变化转换中.逐渐过波,增加柔、化的成份.终而达到刚柔相济,化发并存的境界。

拳意述真全文

拳意述真全文

拳意述真序孙禄堂先生以形意、八卦、太极拳术教授后学,恐久而失其真也,作摹拳意述真,述先辈教授之精意而加以发挥。

竣稿后,命余序之。

三家之术其意本一。

大略务胜人。

尚气力者,源失之浊。

不求胜于人,神行机圆而人亦莫能胜之者,其源那么清,清那么技与道合。

先生是书皆合乎道之言也。

先生学形意,拜李奎垣先生之门。

李之师为郭先生云深,而先生实学于郭,从之最久。

幼弃其业,随之往来各省,郭先生骑而驰,先外行揽马尾,步追其后,奔逸绝尘,日尝行百余里。

至京师,闻程先生廷华精八卦拳术,董海川先生之徒也,访焉,又绝受其术。

程先生赞先生敏捷过于人,人亦乐授之。

蚤从郭,暮依程,如是精练者数年,游行郡邑,闻有艺者,必造访,或不服与较,而先生何尝负之。

故郭、程二先生赞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先生年五十余,有郝先生为桢者,自广平来,郝善太极拳术,又从问其意,郝先生曰:“异哉,吾一言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

”故先生融会三家而能得其精微,笔之于书,表章先辈,开示后学,明内家境艺无二之旨。

动静交修之法,其理深矣,其说俱备于书,阅者自知之。

余因略述先生得道之由,以见先生是书,乃苦功经历所得者,非空言也。

民国十二年(1923年)岁次癸亥仲冬靳水陈曾那么序拳意述真自序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

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当中。

夫道,一罢了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之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那么一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假设偏阴、偏阳皆谓之病。

夫人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也。

故前人创内家拳术,令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躯体力行,以合其道,那么能复其本来之性体。

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终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法。

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

曾著形意、八卦、太极拳学,已刊行世。

形意拳的内外“三合”

形意拳的内外“三合”

形意拳的内外“三合”一、形意拳有五种劲,简明朴实,可以速成。

形意拳是把武术中的各种动作,归纳成五种劲。

从上向下的为“劈”,从下向上或斜上方的为“钻”,直向前去的为“崩”,架开敌手再击的为“炮”,用横力制敌的为“横”。

形意拳套路虽多,但都没有离开上述五种劲。

例如虎形便是双手劈拳;鹰形也属劲;鼍形则属横劲;燕子钻天、鹞子钻天都属钻劲,鹞子入林则属炮劲。

练法不如练功,从练功时间利用率上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对数量少,重复练;练的次数越多,意识支配动作的训练也越扎实。

俗语说:熟能生巧,在搏击时,动作反应敏捷。

要诀:就是练,要多练,聚精会神地练。

李飞羽37岁才开始学形意拳,学至47岁竟学业大成,扬名天下。

这说明了形意拳在短时间内便可练成,但在练时,必须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演练,功夫要看实质,不能单凭练拳年限来衡量。

二、形意拳是体用同修,也就是魂魄兼修的拳种,是从条件反射训练开始的拳种。

形意拳的练法分三部功夫,即先练明劲,次练暗劲,再练化劲;以期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之中是真艺。

明劲:练时要严格按24法练,动作要协调,手足相顾内外三合是第一步功夫。

暗劲:是指柔劲而言。

柔劲不等于软劲,软是无力,柔是不僵,周身关节放松,心意放松,阴阳和谐,双手用力均匀,以心、意、气、力合一,劲力停而意不断,运劲如抽丝,意如丝绵不断,又如双手拉硬弓,用力徐徐拉开一般,一手外翻,一手里裹,劲断意不断,意断劲相连,外形无像,内劲缠绵,力发轴心,阴阳循环,左换右,右换左,如波涛骇浪,劲意不断,即为第二步功夫。

化劲:是指魂魄结合,是条件反射的训练。

身体得到了刚健,心意得到贯通,这只是自身的修炼,为了充分完成内外结合而经得起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将采取感觉上的训练,即为第三步功夫。

第一步功夫:练骨以气催力。

第二步功夫:练筋、练膜,以意催力,以力催气阴阳配合,循环不息。

第三步功夫:要在易骨、易筋膜,壮身健体接通意、气、力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对外界刺激应急的对敌措施,也就是条件反射的培养。

【干货】形意拳的奥秘就在练出脊椎骨,身子懂了才是真懂了

【干货】形意拳的奥秘就在练出脊椎骨,身子懂了才是真懂了

【干货】形意拳的奥秘就在练出脊椎骨,身子懂了才是真懂了形意拳发力几个组成部分1、腿的蹬踩反弹如同弹簧。

形意拳站桩,很重视腿功的练习,下盘越稳,功夫也好。

举个例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起跳的那一步,就是用的蹬踩反弹作用力,和我们练拳用的是一个劲力。

打拳以地为身,大家仔细体会下,打拳时腿的蹬劲,和前脚的突然刹车反弹,所组成的劲力感觉。

2、腰胯尾闾的抖动如同大海翻浪。

腰胯的抖动,催动脊背的翻浪,如滔滔浪涌,连绵不段,干脆利落,使其达到骨动柔不拘,开如弓崩弦断之境界。

俗话说的狮子抖毛之功。

3、腰脊拧弹滚翻如同滚珠。

我们练拳时的每一拳一脚都是由腰轴的转动和划圆而产生的,卷放到极点,既是蓄发,如小臂出拳似拧绳,腰脊转动如同上了发条,所以身体转动应似滚珠。

4、后背发力如争牵。

后背是整体力传递的重要一环,头与足相争,前腿与后跨相争,所以说。

前手打人,后背使劲。

就是这个道理。

5、出手如同链子锤。

练拳时三节出现一点僵力都不对。

要节节松柔,节节贯通,却不能把胳膊当木棍去练流星锤,那样劲力是不能练到梢节的。

6、整体螺旋如同触电。

腿、腰胯、腰脊、后背、到手,形成了一个整体骨架。

由腿的蹬踩、腰胯的转抖、形成脊椎拧转蓄劲的那种全身之力擎于一掌,一触即发的螺旋震力,类似触电之感觉形意拳的奥秘就在练出脊椎骨形意拳要求思想上做到膝盖内扣、大腿根里裹、坐胯顶悬、背圆胸含、沉肩坠肘,很多人知道这么练,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练,我知道了。

就是奔着脊椎骨去的,或者说冲着尾椎骨去的。

下三路做到了尾椎骨就撅起来了,全身做到了脊椎骨就活了。

老师傅说形意门练的就是脊椎骨这条大龙。

想想太极拳也一样,转来转去都是在晃这条大龙。

练完了溜达也是如此,带着这个意思,撅尾椎骨,晃脊椎骨,从脚跟把意思连到手上连到全身,就是个整劲。

脊椎骨是发动机,尾椎骨是开关,胳臂腿是发动机连着的四个轱辘。

练的时候从根到梢,把劲练整,所以要慢,慢才出功夫。

打得时候梢引根随,讲究一个快!《逝去的武林》中尚云祥说李仲轩练得不整,告诉他练根节,以根推梢,慢慢出功夫。

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

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

寿关顺老师谈孙氏形意拳寿关顺老师口述施勇整理缘起:我们这一批的学生是在三年多以前跟随寿老师学习孙氏形意拳和杨氏太极拳的。

在学拳之初,我们并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拳术修炼的道理,但是凭着对传统武学的爱好和对拳学先辈的景仰,我们都坚持按照老师所教认真练习。

由于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都很快,并且我们这批学生中基本都是业余爱好,因此不可能花很多时间练习,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些年以来的进展不甚了解,可是在2004年底的时候,我的一位传承武当功夫多年而且实力极大的兄长,竟然十分惊叹我这两年来在拳术上的进步,对我所表现出来的劲力和技法都表示认可,因为我平时疏懒,对拳学往往多求道理明白,并不经常练习(我们只是于每周日上午在上海中山公园向寿老师学习,平时寿老师行医接待病人很繁忙,学生并不方便求教老师),由此我才认识到寿老师所教的确实是孙氏形意拳中的诀窍,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打击劲力和应手技巧。

当时我也颇为兴奋,以为掌握了孙氏形意拳的根本奥妙,认为依此继续练习下去,日后一定进步更大。

哪里想到就在不久前,我们几个学生漫谈到了孙氏形意拳的三体式单重练法,老师兴起也就为我们讲解了当时支燮堂老师从孙禄堂先生传承下来的单重练法,并为我们调校三体式单重架子,完全不同于社会上所说的单重练法,恰如孙禄堂先生书上所说不空而空,空而不空,觉得万分绝妙,更不可思议孙禄堂先生是何等智慧竟能有如此的拳学创造。

寿老师同时告知以往教授我们的孙氏形意拳功法只是基础之基础,还谈不上是真传,之所以没有教给我们是因为我们只是业余学练,多数人还忙于学习工作营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保持一定的训练量,而且对于学生的选才异常严格绝不能滥传,另外根据孙门的规矩一定还要经过传统的师承礼仪方能得到传授。

看来孙氏的拳学需“有道缘者得之”确是事实。

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孙氏形意拳的奥妙,经过多次的请求,近来寿老师为我们略讲孙氏形意拳的修炼的道理,我将其整理成文,希望广大的孙氏拳学和传统武术爱好者都能和我们一样有所获益,有所领悟。

形意门不传之秘

形意门不传之秘

形意门不传之秘形意拳是中华武术的宝贵遗产,它犹如一棵苍劲不凋的大树屹立于中华武坛,其理论,功法,技法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它的核心功法------《通天撼灵大法》,更是从古至今武功修练的至上大法。

可以说凡内家高手,没有一个不是修练过此功的,历代形意门的大师们无不因对本功法的实践,而使其自身的拳学造诣达到同时代的顶峰。

试观当今武林,真正用于临阵杀敌的精华武功倍受冷落,而比中国差之太远的海外武技却纷纷乘虚而入。

做为中华武学精髓的真正继承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出面肅清历史的真相,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后学之士引入中华武学的殿堂,旨在星星之火能起燎原之势,愿真正追求中华武学真谛的朋友们与我们共同携手,将真正的中华武学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形意门不传之秘--------《通天撼灵大法》共分三步练法,现分述如下;第一步易筋大法。

易筋之法的训练是在站桩求整的相对静止中获取的,在间架配备得当后,可以加上双肘向前下方螺旋滚压,使大臂内侧之筋膜绷拉而起(用手触摸即可感知),同时沉肩撑肘,头顶项竖,即可把颈筋绷起。

臀部下坐,躯干正直,会使脊柱两侧之竖脊肌的筋膜上下对拉,涨腕撑指的要领则使小臂内侧之筋膜腾起,十指抓地,双膝撑拔可使小腿及脚面筋膜腾起,这样浑身之筋膜在肌肉放长运动的牵引下,全处于绷拉状态,由于骨架整体均衡的支撑,关节之间的间隙会加大,从而促进肌肉,筋膜的伸长度,使肌肉纤维,筋膜在运动中获得精壮的成长,芗斋先生早在1926得的遗著《意拳正轨》中提出“筋长力大”的教义。

习者可自身检验,如果全身肌肉筋膜均成拉伸状态,可让伙伴用力拍自己的桩形,其结果是自身如一弹簧整体均会产生压缩和反弹,而且用力越大,反弹力越强。

从而证明出间架配备和质量是否过关。

这种感觉的初期由于筋膜受力而极其劳累酸痛难支,但是这一阶段又是最长功夫的阶段,故必须忍耐苦耗,待运动量能够适应后,可任意抱一桩形,让伙伴撞击,体会桩架似铁的感觉。

从而深入了解肌肉运动的效果,事实上肌肉的拉伸运动并不能完全使筋获得最大拉伸量,只有骨骼角度支撑达到了最合理的定位,才能使筋膜的拉伸达到极限,而筋膜挑起之状态,谓之“遍体筋撑弹簧似”,筋膜的极限拉伸又可促使肌肉纤维获得更大的拉伸长度。

明劲,暗劲,化劲,练形意拳的三个境界,形意拳的不传之秘

明劲,暗劲,化劲,练形意拳的三个境界,形意拳的不传之秘

明劲,暗劲,化劲,练形意拳的三个境界,形意拳的不传之秘明劲,暗劲,化劲,练形意拳的三个境界,形意拳的不传之秘,明劲、暗劲、化劲,是在练形意拳的过程中,拳法合道,人身心变化的三个层次。

明劲阶段是转回纯阳,也就是返回到婴儿刚出生的状态。

所谓六阳纯全刚健之至。

这个刚健,是指生命的健康程度,刚出生的婴儿虎头虎脑健健康康,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在初始状态体内纯是阳气,随着年龄增长思欲渐重,则阴气渐来袭阳,那么我们练拳就要从阴阳杂处的状态,逐渐回到纯阳,这个过程的终结,就是明劲。

处于明劲状态的人青春洋溢,流光溢彩,胆气粗豪,无所畏惧。

放在人堆里一眼就能看得见,因为神气与众不同。

从生理上看,明劲易骨,此时练拳主要是出骨力。

明劲过后自然进入暗劲,也就是走向纯阴。

这个阴和后天思欲剥阳之阴不同。

此时心理上走向收敛,人也逐渐变得平凡,好像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争斗之心皆无,只是每日自修自炼而已。

生理上则是易筋,此时练拳则出筋力。

到此时,方知崩拳为何物。

崩拳似箭,虚全身筋络联合做功。

练到暗劲时,全身的筋都成一体,触一发而动全身。

明劲,暗劲,化劲,练形意拳的三个境界,形意拳的不传之秘。

明、暗、化三劲都带个“劲”字,却5261不是指劲力的种类,而是三种不同的练功方式。

所谓明劲的明,是明显、明白之意,是练习时要将劲力发出,而且要发得充分、发得顺畅。

明劲阶段,说白了,还处于肌肉发力的阶段;此阶段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整力发放的技巧,强化肌肉筋键,起到“腾膜”的作用,此为易筋之功夫。

此阶段劲力的练习,虽以刚劲为主,但也需含有柔化之力,即做到束身以柔,展势以刚,如纯以刚劲练习,则容易有僵滞之病,严重的还可对身体造成暗伤。

明劲一旦将劲力练整(练出整劲),与常人交手,就很难吃亏了(当然,以寡敌众的情况另论)。

暗劲之暗,有隐蕴、暗含之意,是练习是纯以意行气,劲力少发(不是不发)但劲意要充分。

此阶段拳架动作要达到周身圆活自如,意气连绵(势断意连)。

郭云深先生论形意拳三层呼吸及用法

郭云深先生论形意拳三层呼吸及用法

郭云深先生论形意拳三层呼吸及用法郭云深先生言:练形意拳有三层呼吸。

第一层练拳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颚,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谓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

第二层练习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颚等规矩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调息也。

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著意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谓练气化神之力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层之意又有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

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

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

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至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形意拳之用法,有三层,有有形有相之用,有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有声有有名无形之用,有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之用。

拳经云:起如钢锉,起者去也,落者钩杆(落者回也),未起是摘子,未落是堕子。

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分,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寒食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相之用也。

到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伏虎登天,落似霹雳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上躜,一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分,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之形迹,有无之用也。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之处,或如人之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

此皆是化劲神化之用也。

然而所用之虚实奇正,亦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

记形意、太极拳一代明师关永年

记形意、太极拳一代明师关永年

记形意、太极拳一代明师关永年摘要: 形意拳、太极拳是内家名拳,历代名家辈出、高手如云,在京城有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秉承家传,转益多师,精研形意、太极拳艺,恪守内家拳法度,技理兼精,虽年近耄耋,但精神矍铄、鹤发童颜,行拳走势不减当年雄风的 ...形意拳、太极拳是内家名拳,历代名家辈出、高手如云,在京城有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秉承家传,转益多师,精研形意、太极拳艺,恪守内家拳法度,技理兼精,虽年近耄耋,但精神矍铄、鹤发童颜,行拳走势不减当年雄风的内家拳名师。

他就是形意拳大师李文亭(李星阶)再传弟子,太极棒尺气功第三代名师、北京武协形意拳研究会顾问、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现年75岁高龄的关永年先生。

关永年先生是满族人,瓜尔佳氏,1937年出生于北京地安门附近沙井胡同一座大宅门内。

他出身名门望族,曾祖父奎俊在清朝末年曾任四川总督、吏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要职,四姑嫁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族兄弟爱新觉罗.溥伦。

关永年家庭尚武之风颇浓,他的祖父和河北派形意拳一代宗师、“单刀”李存义的高徒、“定兴李氏三杰”中的李文亭(李星阶)是好友,于是延请“李氏三杰”到家中传艺,“定兴李氏三杰”大爷李彩亭,字呈章,二爷李文亭,字星阶,三爷李耀亭,字子扬,都是李存义先生的名弟子,德艺双馨,在武术界具有极高的威望,影响极大。

关家是大户人家,家趁人值,容易引起绿林人的觊觎,自从“李氏三杰”入住关家之后,绿林人摄于“李氏三杰”的威名,敬佩其侠义之风,从未骚扰过关家。

关永年的父亲关宝纯、叔父关宝询都拜在李星阶先生门下,得到河北派形意拳真传。

李星阶和“三拳合一”的内家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既是同门师兄弟,又是志同道合的挚友,李星阶的公子李敦素秉承家传外,又拜孙禄堂为师习得孙先生独创的孙式太极拳。

关永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幼随父亲和叔父习练形意拳,又随师伯李敦素习练了孙式太极拳。

李星阶威望极高,常有同门和晚辈来关家拜望李星阶,因此,关宝纯兄弟与众多形意门同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星阶的高足唐凤亭、唐凤台兄弟就曾在关家常住,唐氏兄弟后来在北京创办了大兴第一国术社,在京城传人很多,影响颇大,原北京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唐振荣就是唐凤亭的嫡孙。

(112)形意拳的皮、筋、骨、髓

(112)形意拳的皮、筋、骨、髓

(112)形意拳的皮、筋、骨、髓前人对于形意研究很深入,也很精到。

只是由于精准的概念和标准不确切,致使后人研究方向各有所长,心得各有不同。

就如同达摩禅师对众僧说,某得了皮,某得了筋、某得了骨,某得了髓。

随着潜心研究的深入和见识的广泛,便会发现形意拳一样有筋骨皮与髓之说。

看看各家所表现的重点,就会发现侧重点不相同。

譬如有的操练沙袋获得力量,有的研究腰胯、有的研究脊背,有的研究筋,有的研究整劲,有的研究速度,有的研究打斗,不一而论。

但是显然祖师的拳谱是一个综合的高境界,不是某一部分。

譬如盲人摸象,每人摸索到的都是一小部分,难以获得整体。

但是什么是皮,什么是骨,什么是髓。

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形意的魅力也在于此,很多人沉浸其中,不管向哪个方向研究,总会有所得。

因为有得,就会有成就感,所以很多人也觉得这东西没有止境。

当成玩意,足矣。

真的可以小可以怡情,大可以修身。

祖师的心得作成形意的谱,后人的天赋不一样,理解不一样,所以成就有大有小,各有千秋,就像同一首曲子,钢琴和小提琴弹出来就不一个味道,但没人说不是一个调。

更有的曲子不同的心境弹出来也不一个味道,听听阿炳的,再听听其他音乐家的,对心灵的震荡自然不一样。

拳谱也是一样,不同的人演练起来也不一样。

但是谁的接近作者或祖师心境,因为他们不在了,无以评判,所以都认为自己的对。

有的人演练套路精熟,也很美,但是缺乏内涵,内行看来只是皮,所以只有演练者自娱自乐了。

有的有一定造诣,有劲力,但是普通的劲力,由于年久功深,也有气势,可以称为筋。

有的人能发出内劲,也能应用,气势雄浑,劲力强大,可以称为得了骨。

有的六合俱到,从其一言一默,由内向外的自然有一种气势,有令人不可抵御的合力,触人如电,则可以认为得了髓。

惜能得髓者稀少,看前辈描述或后人所见,即使在过去全部精力练武的时代,能达此境界者也极为罕见。

过去没有文字记载的韶乐、霓裳羽衣曲谱都失传了,后人难得再闻此只应天上有的美妙曲子了;有文字记载的拳谱后人却不知能达此境地的路径,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展,追求各自的境界了。

形意拳的总机关三体式,一通百通

形意拳的总机关三体式,一通百通

形意拳的总机关三体式,一通百通为什么老前辈们把三体式誉为形意拳总机关,开始我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造成了练习了一段时间的拳,最后一无所得。

之后经过对三体式不厌其烦的练习,胯逐渐坐下来,腰部也能松弛开来,打拳时感觉脚下有了根,至此才明白形意拳实质上是三体式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化过程。

三体式所谓通畅,实质上是气血和劲力的通畅,做到这两点才谈得上是六合,才能叫形意拳,否则就是在瞎比划。

气血之通,只有站三体式才最纯粹,最彻底,这就是前辈们为啥要把三体式作为入门练习的首要的问题所在。

你站过三体式就能明白,拳术需要的气血畅通是在大的运动量和动作难度下的畅通,而不等同于普通人行走坐卧的畅通要求,这就是为啥拳术有成的人体质远远强于常人的缘故。

站三体式到一定程度,大腿会紧张的难受,这滋味没有任何的痛苦能于他媲美,然而经过不断的坚持,当僵硬逐渐消失,你会发现腿劲大增,这不仅是肌肉力量的增长,更是气血通畅之下气与力合的缘故。

所以前辈们的创举是效率极高的。

练习形意拳必须苦站三体式,站到气血通畅,你的拳才能养人,更能养眼;一通百通非三体式莫属!常言说练拳练心,传统武学对心智的磨练是优于其他运动的,就形意拳主要功夫三体式而言,如果练习得法,达到数量,那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一则是精气神三宝俱足;人体内外气质得换;再则内心会变得坚强,豁达,透视一切。

正如老子所言:“不出户,知天下”,三体式确实可以达到这一境界。

三体式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心跳加快,大汗淋漓,如此才能苦尽甘来。

身体中的一切淤滞可以全部通畅,排出体外,周身有剔透玲珑之感,得道成仙也不过是如此感受吧!三体式不能站至通透那形意拳也绝难练好,拙力拙气不除气血难以真正通畅,遇事依旧会急躁,惶恐,无所适从,这就是三体式不通之病。

“三害”,是形意拳入门必须要去除的三种弊端,这三种弊端不除,别说拳术不会提高,就连健康也会受到损害,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形意拳,练习其他拳术要想保有健康,也必须去除三害。

说说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和化劲

说说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和化劲

说说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和化劲众所周知,明劲、暗劲和化劲,是形意拳的三个不同的修炼层次,但究竟讲的是什么,似乎无人说得清。

本人不揣浅陋,试述一二。

首先声明,本人是习练太极拳的,不是形意拳门内的人,太极拳只讲劲,不分明暗化劲。

以下论述皆是本人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的体悟,结合形意前辈对三者的论述猜测而来。

未必正确,还请方家指正。

明暗化劲同属于武术的整劲,虽分为三,实则为一。

发力机理并无不同,更无超出现代生理学和物理学的玄奥。

那么什么是整劲呢?简单说,就是用身体打人。

整个身体在丹田的发动下,将全部力量聚集在一个点上。

在发力的瞬间,全身绷紧,成一刚体,将身体的动能全部传给被击打者,目的是致其重创。

如果在发力的过程中,身体的任何部位散乱不整,力量就在中途被损耗了,即所谓的“断劲”。

如果在发力过程中,身体不动,只有手臂的伸缩发力,即是所谓的“拙力”明劲,是在发劲时骨骼摆位正确,力量无损耗地由足跟传导至与对方的接触点。

外形上可见手臂的大幅度和身体明显的扭转,并配合剧烈的鼻息。

动似风雷,颇具声威,六合劲中的崩炸劲就是明劲。

暗劲,是全身筋膜腾起之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似有若无的劲。

不发力时,这种劲可使人保持最佳的戒备状态,却不耗费体力,发力时,外形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一吸一呼之间陡然发出一股力来,而且势不可挡。

由于其看似无形无迹,故曰暗劲。

六合劲中的惊弹劲就是暗劲的外放。

太极拳的“粘黏连随”靠的就是这个暗劲。

但暗劲有一个缺点,就是发力之前有一个身体放松的过程,如果在此时被对方发力堵住力点,就发不出来了。

毕竟筋的韧性有限,遇刚则柔。

化劲,就厉害了,外形上与暗劲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可以顶着发力。

也就是在对方大力压制自己的力点时,仍能顶着对方的力道,突然发出一股大力,而不被对方填实。

这是由于化劲是通过骨骼在体内重新摆位,骨架一直撑着对方的来力。

发力时,身体在一收一放之间,已经改变了发力的方向。

由正面迎敌,变为侧面发人,变被动为主动。

形意拳整劲、明劲、暗劲、化劲的奥秘:

形意拳整劲、明劲、暗劲、化劲的奥秘:

形意拳整劲、明劲、暗劲、化劲的奥秘:形意拳整劲、明劲、暗劲、化劲的奥秘:形意拳初练不要谈意气神。

形意拳的劲练整、透、活。

三者中整是基础。

整劲光靠松是松不出来的。

整劲的修炼首先靠姿势正确,周身姿势都要力求正确。

其次靠大关节放松,松是在姿势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放松。

而且也不是全身都放松,主要放松肩根、胯根、胸腹和臀肌。

姿势不正确,无论你怎么放松也整不了。

最后是靠动作协同,要点是手、足、身体重心同时同步到达作用位置。

做到上述这三点基本就能弄明白什么是整劲。

(其中有紧中松之法,先把浑身涣散松软的肌肉抽紧、然后肌肉抽紧的同时做到抽筋拔骨,让筋骨做到逆向对抗抽拔,则筋长骨开,做到真正的真松。

)能够在极短的瞬间做到上面这三点,惊炸劲或说发达劲就出来了,能够恰倒好处地在接触对手身体一瞬间由放松状态突然完成上述三点,透劲就有了。

以后能够纯熟运用这个劲了,这个劲就活了。

到了这个地步才好谈实战中的应用。

形意的劲是整透,要想在实战中应用,就要配合与之相应的打法。

练习整劲,定步容易,动步难。

静止发力容易,运动中发力难。

一般人,运动中发力大多不整。

有了整劲还要会用,并且要学会与局部力相结合。

整劲的运用原则与局部力的运用原则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练到动静合一的程度,自然在运动状态下其整劲就要打折扣。

说明他的功夫没有达到动静合一的境地。

一旦功夫到了动静合一的境界,则当动则动,当静则静,行止坐卧动静皆然。

人一碰他一摸一撞都如巨熊大虎扑人,此自然整。

一个人练出了整劲,其在身体上必有所体现,首先关节的连接力必异于常人,否则不可能将身体各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其次其神经反应力必异于常人。

随时都能用上, 方称整劲, 不是打时有, 平时没有,练出整劲, 举手投足都是整劲, 目光含住对方, 只差打与不打, 练到高处, 有不闻而知之能。

1、形整层次。

关于形整的力学机制笔者在《松柔之本质》(见《武魂》97年12期)上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赘。

严格地讲,形整还不是内劲。

也无风雨也无晴——形意拳之明劲易骨

也无风雨也无晴——形意拳之明劲易骨

也无风雨也无晴——形意拳之明劲易骨没有英雄骨,何来英雄胆?骨之不易,练拳终无用处。

明劲到底是个啥样?气象威猛刚健,一派森严。

但也并非全是刚硬,而是侠骨柔肠,平时身软如棉,用时刹那似铁。

郭云深说,明劲易骨,即形意拳之刚劲也。

尚云祥说,再有二十年阳寿,就再打二十年明刚。

这些话后世各种解说,说来说去自己都不信,关键在哪?你得练到人家那个层次,身心都有了验证才能真懂啊。

你说我练了多年搏击,力大拳狠,这一下打人脸上是不是明劲?我告诉您,还差得远,这个充其量是后天经过训练的拙力。

不是说我一练就是明劲,也不是说是劲都可称为明劲,那么真正的明劲是什么?明劲易骨,是人体通过形意拳的系统锻炼,进入到易骨阶段后出来的一种宏大刚猛之力,所以也称为明刚。

不易骨,力量再大也是个俗人。

说你的东西真不真,过来人一摸就知。

我这边真力透心,你还没反应,那是连门都没进。

发劲也不一定非用手,两人错个肩,轻轻碰他一下,让他痛彻心扉,这个也是明劲。

所以形意拳三步功夫三层道理不是白说的。

任何武技都无非易骨易筋做大本钱,形意拳走的是易筋经的路子,八极拳也是。

只有套路没了这个东西的,传承就不全了。

易骨主要是骨头变粗、变重,密度会增大,如棉裹铁。

人自然会转弱为强越来越健壮,健壮到一定程度就不怕一般的击打了,就是所谓的铁布衫。

其实很简单,小孩打大人打不坏,因为大人强健数倍于孩童。

我这有位国家级散打运动员常来交流,敞开怀让人打跟没事一样,这就是客观生理现象,你不断强壮上去,自然就高高在上了。

尚云祥说练功不练拳,功体现在身体上就是不断超越常人。

李仲轩在逝去的武林中曾描述过明劲,就是他想去和薛颠比武,因为他练到明劲阶段体力精力前所未有的充沛,这就是我说的没有英雄骨何来英雄胆?明劲阶段就是这样,因为身心愈发雄健,豪气自然生出了。

这是练得明白的,其必然的阶段。

郭云深公进行了总结,明劲易骨,是练精化气的结果。

这个才是实实在在的功夫,千古不易。

少林也是有的,但不像形意分的这么清楚。

形意拳最重要的核心,不传之秘

形意拳最重要的核心,不传之秘

形意拳最重要的核⼼,不传之秘形意拳,这个名字相信了解武术的⼈都应该有所⽿闻。

形意拳是中国三⼤内家拳术之⼀,也是⼀门极其霸道的内家功夫。

想学形意拳的⼈很多,学习形意拳的⼈不多,学会形意拳的⼈则就更少了。

现在⼤多数会形意拳的⼈学会的都是空架⼦,他们只顾着学招式⽽忘了形意拳的根本上的东西,基本功。

但是⼤多数⼈却都忽视了这个重要的东西,⽽今天我要给⼤家讲解的就是形意拳根本上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民国武神虎头少保孙禄堂1. 核⼼功夫,重中之重,三体式。

三体式是形意拳中最最重要的⼀门桩功,是形意拳的基础,也是形意拳的根本,有着万法出于三体式的说法。

⽆论是练习形意拳的⼗⼆形还是五⾏拳都需要先把三体式学会,⽆论是形意拳的那⼀⽀在练习前都需要先摆三体式的架⼦,可谓学不好三体式就学不了形意拳。

三体式2. 核⼼功夫,万般变化出于此,五⾏拳。

五⾏拳是形意拳的基本功之⼀,重要程度不⽐三体式差,在形意拳中五⾏拳是万般变化的基础,⼗⼆形拳皆是由五⾏拳变化⽽来。

在五⾏拳中,劈拳对应的是⾦和⼈体的肺腑,钻拳对应的是⽔和⼈体的肾脏,崩拳对应的是⽊和⼈体的肝脏,横拳对应的是⼟和⼈体的脾胃,炮拳对应的是⽕和⼈体的⼼脏。

(五⾏拳不仅可以按照相⽣的顺序打,也可以按照相克的顺序打。

)这五种拳法不仅是形意拳的基础,也是锻炼五脏六腑的⼀种⽅法。

3. 进阶功法,不传之秘,混元桩。

混元桩这个称呼相信⼤家都会感觉很陌⽣,但这个桩功的重要性丝毫不下于三体式,甚⾄难度⽐三体式更⼤。

它是形意拳的不传之秘,是练习到形意拳⼀定程度才可以学习掌握的桩功,更是形意拳的进阶桩功。

关于这门桩功我就不便多说了,只给⼤家讲⼀点,混元桩虽然⽹上有许多版本,但是这些版本都少了⼏句重要的⼼法。

有⼀句是讲精神状态的混元⽆极,有⼀句是讲整体精神的抱守归⼀,这只是其中的两句,正是类似这些的句⼦才是最为核⼼的东西,所谓假话真传⼀句话,假传万卷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永年谈形意拳的三层功夫
作者:传统武术提交日期:2006-1-28 0:30:00
关永年谈形意拳的三层功夫
形意拳的三层功夫
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顾问关永年
形意拳的拳法特点主要是动作简捷明快,拳势完整紧凑,劲力沉稳精巧,运劲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全身上下协调、内外相合,形神统一,有内外兼进,惊风雨走雷霆之势。

然而,这种神化的功夫不是轻而易举可以练就的,非下苦功千锤百炼方能逐渐掌握。

老一辈形意拳家将其总结为三层(步)功夫,也叫作三种练法,三种运劲儿。

1.第一层功夫,炼精化气,即明刚阶段
人在练拳之初,体之阴阳不分,虚实未判,混元不清。

主要表现为浑身上下好像是一个团,气质混杂,四体不随心。

发出的刚劲不是功夫劲,而是体力、硬劲儿。

给人的印象劲儿很足,真冲,可其实体内不通达,意与力不协调,后天的作为占了优势。

此时练拳者自己也不舒服,发出的拳也打不着对手,同时伴有脏腑的淤滞失调,身体滞重。

而好的、有内功的武术家均健步如飞,体轻如燕。

所以,在练拳之初,要从站三体式开始,保持实体自然的上虚下实之态。

要以常人之常态习拳,不可自起强劲。

人本身就有体力,开通本身的体力就行了,任何后天有意识加的力就是强劲。

拳势要舒展,不可拘谨,为的是使劲力发于体外而抻筋拔骨,如皮筋拉长,劲力调和顺畅,开出体劲,渐渐达到体动随心动,练精化气,以退后天返先天。

这就是第一步功夫,练的是明刚之劲,外丹的功夫。

练功久而久之,体的内三合程度逐渐提高,行拳作势舒畅自如而无喘意,自身也就松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力量外放,用尽了,拳不打乏力,练拳者自己都乏了,身体自然能松软,促使体的柔化,基础打好了,下一步就该长真功夫了。

这一阶段练拳的要点是,出手进势的速度要快于回手回身时。

出势与发拳时意念要放长至极远。

进势之际要足蹬、头领,开势、出掌。

行进间应当注意整体性地挺身形,切忌外形有过于显露之处。

回身时恰好相反,要做到含蓄,下劲,要吸,否则立身不稳,这样就体现出了一松一紧,一张一弛。

2.第二层功夫,炼气化神,即暗劲阶段
相对于明刚阶段的劲力外发,第二层功夫的主要特征是收敛。

行拳作势缓缓而来听体的,自身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练劲合形,以意气之为而行拳,随心的程度就高了,即练内功,也就是丹田功、气功。

以此功伸缩往来而运行,内劲不断,而不是用外力行拳。

如果我们把第一步功夫的劲称之为“旺火’,(爆劲),那么,第二步功夫的劲就是“文火”,即用温火之法来锻炼,使意气合于体态之动,称之为“随心”,并时时伴有发自体内的清脆的抖弹之劲。

此时的发劲为“呼”,回落手则为“吸”,此一呼,排泄体内之废物;此一吸,汲取宇宙间的养分。

这种以丹田呼吸配合而行拳的阶段,是炼气化神阶段,运起劲来体内产生的内景妙不可言。

就好像水塔蓄水一样,待丹田气蓄满,在体内如同电源充足后将动能运输于各个支路,即人体的四肢百骸。

将丹田之气贯于四肢而行拳,才能人妙境,肌体的透明度提高,极其灵敏,劲力随合、连绵,透及整个身体。

发劲时又可在瞬间集中于一点,纵放自如,得心应手,即寓技击之功,又可得养生之妙,舒适无比。

这一阶段练拳的要点是,行拳按第一阶段的原形走即可,但用的是腰劲,用的劲力不同,重点此时是在回,主要是吸收养分。

发劲时找丹田的劲。

练绵拳时要配合呼吸,往里往
回是吸气;往外是呼气。

出拳时将气由丹田送至膻中,也就是这个呼吸的过程是从丹田到两肺,真正感觉到胸中有动,再以这个动能送出拳去,’不能单打单脱节,呼吸是呼吸,发拳是发拳。

后天呼吸要配合,但不要有意去配合,而是不调自调,使呼吸自如,先后天呼吸混用并举。

3.第三层功夫,炼神还虚,即化劲阶段
这是形意拳的高级阶段。

此时形意拳之道,得“灵心”而养练于神,以神感动于四肢,心胸清虚及至全体松空,如透明之体,五脏六腑运行无阻,全身经络百脉皆开,机体极灵敏而无滞感。

内脏腑、外躯体、五官力窍,四肢百骸的精、气、神合而为一,成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内丹,或称金丹。

至此行拳作势,无论五行还是十二形,均以神气为动能,感应而动(行拳),习神可补神,习气可补气。

可以说此时拳即气功,气功即拳术。

神势相依,体为神之寓(寓所),一点“真阳”运行,无内无外,无所不在,静致以极,即虚无,以后天返先天,先天之道可立,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道法自然,人与太虚同体,与大自然同化,合而为一。

如身人此境,既可身轻如燕,又可重若泰山,练拳一遍是所谓一气作,如一片神行,无头无尾,环绕无端,由内及外,意动身行,能不知手足之举(舞)动,忽刚、忽柔、忽开、忽合、时高、时低,伸缩进退、左旋右转,一切动作极合节律,无不随心,手起脚落如电闪雷动,惊风雨走沙石,变幻莫测,体备而神完。

正如古拳谱中所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一切行为动向都是无意之中自动化作出的反应,最真实最迅捷的反应。

此步功夫功力的显示只能靠感觉,通过现象去探讨本质,说有也有,说无也无。

第二步功夫小周天打通,第三步功夫大周天开通。

“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亦即金刚之体,童子功。

练功至此,已是“得来万法皆无用,身行应当似水流”,真气转动,上通天谷,下达海底,彻上彻下,洞鉴八荒,尽虚空,通法界,不可思议的境界完全具备于练功者一身。

(摘自关永年著《太极内功养生术》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