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浅谈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的作用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
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先关学科教学中”。
在历史科的教学中,经常可以渗透进相关的法制教育,它不仅是对历史课的延伸,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有益的补充,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初一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一课中,我就渗透了公民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的法制教育。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厂卫特务机关的设立,其中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朱元璋时期的开国文臣宋濂曾经在自己的家中与客人饮酒,第二天,朱元璋问:昨天喝酒了吗?在座的宾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将事实回答。
朱元璋笑着说:“好啊,你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上面清楚的标明宋濂请的客人的座次及面前的酒菜,将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就这个例子,我问了学生这样几个问题:“朱元璋是怎样知道宋濂请客的情形的?”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锦衣卫的监视。
接着我又问:“锦衣卫的活动放在今天你们能接受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我们不愿被人监视。
”“那么,锦衣卫的活动触犯了我们的什么权利?”“隐私权、人身自由权……”。
很自然的法制教育就渗透进教学中,接着我又总结道:“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这难道不就是君权的加强吗?”学生顿时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在初一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讲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元朝的疆域图”,然后指出图中的“万里石塘”问大家:“同学们知道元朝所说的万里石塘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吗?”有同学指出是今天的南沙群岛。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白云义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目前据统计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6亿人之多,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
做好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对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思想道德水平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如2008年我省瓮安“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时期,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
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以确保青少年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深感任重道远,本人在自己教学中从事长时间学科法制渗透教学尝试。
现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谈谈自己的感想。
历史教学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如果离开了历史知识而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不能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而且会把历史课上成法律课。
结果会枯燥无味,不仅达不到预定目标,而且会实则其反,只有根据史实,把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进去,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能使历史教学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
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原则
历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原则【摘要】史教学要加强法制教育,并遵循教育内容的选择性和教育要求的层次性?【关键词】历史教学法制教育教师学生教育原则中学历史大规定的德育目标,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历史责任感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德育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
纵观历史,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文件(文献资料),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这些法律文件(文献)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学习具体而枯燥的法律条文更具有吸引力。
针对学生的实际,历史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教育内容的选择性原则要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目的、有系统的发掘历史教材中法制教育的材料,选择教育内容。
第一,选择合适的角度对法制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法制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任何法制都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其在特定时期都发挥过积极作用,对法制的评价必须回归特定的历史阶段去评价。
历史上的法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维护多少人利益的社会主义法制,如1936年颁布的苏联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198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等,其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还不完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另一类属于私有制社会维护剥削阶,级的法制。
如《汉谟拉比法典》、《民法大全》、1787年美国宪法,它们都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和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虽然它们只是维护少数人的利益,但是它们对当时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法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历程是相伴而生的,其同样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
第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只有在坚持历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进去,润物细无声,才能使教育入耳人脑。
如在学习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法制建设在历史发展过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辩证的对待历史文化遗产。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作者:叶斌来源:《师道·教研》2015年第10期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联系与历史教材有关的法制内容来渗透法制教育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联系到法制的知识点很多,只要教师认真研读,就不难发现。
例如,教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教学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可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教学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时,可指导学生学习《反分裂国家法》;教学“一国两制”构想时,可指导学生学习香港、澳门《基本法》;教学中国教育发展时,可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因此,只要教师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的法制因素,把历史知识和法制教育巧妙地结合,对学生因势利导,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法制内容,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统一,相互融合。
二、现实生活中关联与法律相关的历史,培养法制观念1. 教学《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时,可以联系到本乡土的叶剑英元帅,他在1981年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这一重要谈话进一步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几项具体政策。
谈话除了能够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以外,还能联系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两项基本法的内容就包括了叶剑英谈话的内涵所在,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法的理解。
2. 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时,可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针对当前农村极个别家长不愿送子女入学特别是女孩入学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指出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青年学生又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法制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则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一、在教案中渗透虽然我们有专门的思品课向学生专门介绍一些法律知识,还有班主任平时的班会课也要涉及一些法律知识,但是,我们每一位课任老师都应有责任去宣传一些法律知识,应重视这一问题。
故我们在每门学科的教案中都应有意识地去设置一些法律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也许有些老师会说自己的课根本与法律知识不太着边,此类教案不好写。
在这里,你应充分挖掘教材,灵活处理。
例如:语文课中若讲到湖、河,则可以让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身边的湖、河的环境状况,从而普及一些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
例如:音乐课,可讲一些歌词方面的侵权行为,从而普及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
体育课,也可讲一些在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等案例,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
英语课中,有关于交通方面的知识,则可以向学生宣传介绍一些交通法规。
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讲法律知识,而是老师尽力而为,时时关注,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从多方面去向学生宣传法制知识,使学生能多渠道的接触到法律知识。
二、课堂活动中渗透其实,课堂活动是每一门课都可以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故,在课堂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老师在上课时,应有意识地创造好一种良好的相应法制氛围,在这活动中,要适当的穿插讲一下法律知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参与中,又能学到相关的法制知识,并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三、在课堂举例中渗透在我们的很多的课堂中,老师在理论讲解时都要举例,这样,老师便可以在例中灵活的贯穿一些法律知识。
在举例时,应举学生身边的或比较熟悉的事例,这样,才有说服力。
例,思品课中讲到“受教育权”时,一家长以父母无钱为由不送子女读书,你是怎么看的?这样让学生感觉例子很真实,又能学到法律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主讲人: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幼儿园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2.有机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
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
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情感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
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
如:教学语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可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
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
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
教师把这些在以往的授课时一般都不讲的保护环境知识讲给学生听,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两者的结合并不显得牵强。
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更渴望被社会接纳,但他们也正处于叛逆期,强调自我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不计后果,时常有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发生。
那么,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
因此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一、把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高中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可以联系到法制的内容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细心研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讲到必修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学生提问: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制受到了怎样的践踏?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国家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由于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四人帮”横行,全国上下一片混乱,许多人遭到残酷迫害,有的甚至被迫害至死,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从而让学生明确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于国于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法制教育。
二、把课外活动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课外历史教学活动能够扩大学生历史知识的领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例如:例如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东京审判》,影片记录了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战胜国一方,针对日本法西斯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进行的正义审判。
观看后,教师强调影片当中的律师梅汝璈是如何捍卫国家权利的,使学生意识到,维护国家利益要采取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
爱国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增强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三、把现实生活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法制氛围,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作者:小宗巴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9期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时期,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以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历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学科之一,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肩负的重任。
在历史教育中提出的情感态度與价值观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最终都要落实到法制教育中去,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做事,再学会学习。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历史教师要有法制观念,做法律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熟悉日常和自己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熟悉《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才能用法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例如,在教学中,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侮辱学生;不能私自拆阅学生的信件等。
只有从观念上懂法,行为上守法,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将法制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的环节中。
二、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深挖课程资源,将法制教育融入其中,而且还可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经济腾飞与生活的巨变》一课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课中共同提到了“电脑与网络”的发展历程,针对现在的很多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接触网络,由于心智不成熟,很多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上网成瘾,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荒废学业,而少部分学生则突破道德底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利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摘要:法制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向学生渗透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法制教育;教学策略针对目前高中生的法制意识特点,笔者通过“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逐渐渗透法制教育”“课堂上构建教学情境,对学生逐渐渗透法制教育,体验法制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等具体教学策略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希望能对广大的教学者有所帮助。
一、通过课堂教学与法制相结合,逐渐渗透法制教育高中历史教材涉及的法律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中丰富的法律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通过课上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法律内容、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之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以下即为笔者讲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的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大家从小就了解了很多中国的古代历史和传奇文化,但是对于国外的历久与发展还缺少详细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和西方古代文明密切相关的《罗马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实例,以此来了解罗马的早期法律——埃里是一个善良的贵族,他生前立下遗嘱希望把三分之一的家产捐给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仆人们,但埃里死后家人却拒不执行,如果仆人们因此告上法庭,法官会怎么判呢?”生:“法官会偏袒埃里的家人。
”师:“为什么?”生:“因为罗马早期只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意识去行动,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约束。
所以法官往往会偏袒那些贵族出身的人,而平民的权力却得不到维护。
”师:“是的,因此公元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了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制定相关法律后如果还是上面的案例,法官会怎么判决?”生:“根据法律规定:死者的财产需要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因此仆人们就可以得到贵族之前分配给他们的财产。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作者:翟俊鸿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8期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形势严峻,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起到了传承历史、延续文明的作用,而且也承担着公民素养培养的任务,肩负着法制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法制观、道德观形成的时期,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及遵纪守法的习惯,关键在于教育,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在这方面高中历史学科有着更多的优势,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要充分认识历史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的重要性雷楚年一个曾经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如今却变成了诈骗犯,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个中原因很多,但是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他们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学校教育应负的责任。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承载了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功能,而且也承担了公民素养培养的重任,在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法制内容比较多,他们不仅包括《罗马法》、《秦律》等古代法律,而且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社会主义中国的法律、法规等,同时还介绍了法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及法律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这些法律知识的讲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掌握法律内容,增强法制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应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对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
浅谈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性原则待王学校王红杰我们注意到,最近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强调法制精神,强调依法治国,大力推进法制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法律意识和知识。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开展法制教育更是责任重大,刻不容缓。
具体到各个学校,其措施也各有千秋。
一般说来,有聘请公检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者担任法制副校长,有请监狱的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也有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或图片展览的,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重大问题便是,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脱节,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
很少有学校能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或者即使渗透也是极个别科目如政治、思想品德。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否则,从根本上提高受教育者的法法治精神将是一句空谈。
其原因很简单,学科教学乃是学校教育的主导,法治精神不渗透到学科教学,便无法渗透入学校教育,只凭几场讲座或者展览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律意识的。
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学校之中?值得思考,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我认为,造成法制教育渗透性不足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任课教师即施教者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欠缺。
这是我们可以一眼看到的问题,也是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将法制教育的渗透性原则很好的运用于学科教学当中,就需要自己有很好的法律素养,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不事雕琢,与课堂浑然一体,否则,很容易生拉硬套,失去教育意义甚至适得其反。
第二,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的说法有待商榷:又是讲座又是竞赛的,怎么重视不够了?我认为,这实际上正好表现了我们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有待提高。
即使是做得很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天天开讲座,周周搞竞赛,很多时候,就是一阵风,刮过去就没有了,至于成效如何,那只有看造化了。
很尖锐,但这是实情。
如果我们足够重视,那么就会将法制教育纳入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到课堂教育之上,而不是一阵风似的运动。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第一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懂法;学生学法;减少犯罪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明确要求和任务。
要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既需要加大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力度,更需要普遍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使青少年从小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论。
要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又必须从学校入手,从学生抓起。
而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
“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
最近颁布的全国“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要求:“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深感任重道远。
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教师要懂法。
教师不仅要懂得本行业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还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了解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家庭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宪法》……初步掌握财产继承的顺序,哪些是法定继承人;房屋发生纠纷怎样解决;自己的名誉、人格受到侵害应如何保护;每年的收入应怎样纳税;人民的生活生产得不到保障需向谁申诉等等这些简单的法律知识。
老师有了法律知识,才能恰如其分,信手拈来、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做到说话有理有据、有根有底。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发展与变迁,讲解历史事件中的法律意义,组织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讨论和辩论,以及结合历史教学内容设置法律知识点等方式。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法律在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关键词:法制教育、中学历史课堂、历史案例、法律发展、法制意识、实践活动、辩论、法律知识、全面提高、法治观念、学生成长。
1. 引言1.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历史是法律发展和演变的镜像,通过历史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如何在不同时期产生、发展和变迁的。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规范意识。
1.2 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重要渠道,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和国家治理。
而法制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将法制教育融入历史课堂中,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法律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历史案例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期的法律发展和变迁,从而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
讲解历史事件中的法律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组织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
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同时增强法治观念。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法制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精神,组织辩论活动,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设置相关作业和考题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通过中学历史课堂的渗透,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法制教育,为未来的法治社会做好准备。
【关键词】关键词:法制教育、中学历史课堂、法治精神、历史事件案例、辩论活动、法律专家、法官讲座、作业、考题、学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遵纪守法。
1. 引言1.1 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法制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法律的普遍性和约束力,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作用,掌握基本法律常识和法治精神,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具备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法制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法律、尊重法律,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依法行事,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律信仰。
对中学生而言,通过法制教育的学习和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水平,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 为社会和国家的法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从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素质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2 中学历史课堂作为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历史课程中广泛涉及国家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法律变迁,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历史对法律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历史课堂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从而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辨别是非、依法行事的能力。
邀请法律专家或法官到历史课堂进行讲座或交流,可以让学生直接听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促进法制观念的形成和深化。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法制精神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1.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与法制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法制题材丰富的历史事件,如《光绪新政》、《辛亥革命》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法治思想、法律法规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历史事件,学生可以理解到法制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培养对法治的认同感和敬畏之心。
2.探究历史名人的法治思想历史上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法律名人,如苏格拉底、孔子、孟子等。
通过研究他们的文化思想和法治思想,学生可以体会到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且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治观念的多样性。
教师可以适当摘抄名人的经典言论,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3.分析历史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法律案例,如《汤显祖》案、《梦溪笔谈》案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案例结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法治对社会的影响力和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历史事件中的法律问题,防止将历史视为权威的模板,而是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自行分析事件中的法律问题,并展开讨论。
2.设计适合学生认识能力的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法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背景下的应用,并逐步培养起法律意识。
3.引导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制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活动、模拟法庭等。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
基础教育参考·2019/05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须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为基础,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渗透,才能提升教育效率,增强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初中历史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又有着独特而显著的功能。
一、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背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逐步呈现低龄化趋势和上升趋势,形势比较严峻。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原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较多地出现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法制的讲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性,提高法制意识。
1.通过历史法制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法的本质青少年初次接触“法”的概念是在岳麓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中提到的夏朝刑法。
教师可围绕“奴隶主阶级为什么要制定刑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七年级上第十四课《伐无道诛暴秦》中提到,秦始皇通过制定严酷的刑法对人民进行统治。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封建社会里,‘法’是地主阶级进行统治和剥削农民阶级的工具”。
对历史法制的讲述,能使学生初步形成“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观念。
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其法律意识、强化法制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认可、尊重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前提,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好历史学科的优势,完善法律、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传统思想依旧存在,民主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这一现状影响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性,而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则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法制教育;课堂渗透;教学策略对高中历史课堂而言,在其中渗透法制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历史教学只有立足于史实才能够成立,真实、栩栩如生的事件不是说教,所以更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同。
强化高中生的法制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钻研并挖掘教材中可以展开法制的素材,在领悟法律要旨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既需要完成既定的历史教学任务,又需要进行合理的渗透。
如此才能够引导学生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一、强化中学生法制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强化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健全法制以及加强法制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它更是社会稳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文革”刚结束不久那段特殊的时期中,邓小平同志就曾对“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工作作出过重要批示。
加强法制是加强民主建设的基础,广泛的民主与健全的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高中生是时代骄子,是未来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接班人,因此需对其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能够真正知法、懂法、守法,为国内经济建设以及民族复兴大业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现阶段,国内法制建设虽在稳步推进,但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关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弊端,社会上也经常出现藐视法律、权大于法的闹剧,其实很多中国人都缺少对于法律应有的敬畏。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作者:曾卫芳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05期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须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为基础,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渗透,才能提升教育效率,增强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初中历史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又有着独特而显著的功能。
一、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背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逐步呈现低龄化趋势和上升趋势,形势比较严峻。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原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较多地出现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法制的讲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性,提高法制意识。
1.通过历史法制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法的本质青少年初次接触“法”的概念是在岳麓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中提到的夏朝刑法。
教师可围绕“奴隶主阶级为什么要制定刑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七年级上第十四课《伐无道诛暴秦》中提到,秦始皇通过制定严酷的刑法对人民进行统治。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封建社会里,‘法’是地主阶级进行统治和剥削农民阶级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孙改威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08期
【摘要】中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成为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是每个高中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也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原则;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进行,新的教育教学观、素质观、人才观日渐形成。
教育始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其中法制教育是培育中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高中生(大多处于15-20岁年龄阶段)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他们渴望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但由于法律意识差、行为自制能力不足以及是非观不健全,目前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因此,为了让高中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是势在必行。
必须使学生明白:人的行为必须受法律的规范,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和平等。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是每个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历史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育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那么,高中历史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也应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在备课中要善于从教材中发掘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并在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列为谈论和研究的话题。
2.循序渐进原则
教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也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由个列出发上升到共性认识,再通过对比分析逐步深入到对不同性质法律的理性认识。
3.科学严谨的原则
教育教学是一项讲究科学、追求严谨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更应该如此,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时要端正态度、坚持严谨的治学作风,不能进行肆意联系和发挥。
4.结合性原则
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应该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和设计,应切实地把法制教育和历史学科知识教学融为一体、紧密结合,决不能牺牲学生的学科知识来换取法制教育的渗透。
二、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1.深入挖掘新课程历史教材中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下虽然历史教材有多种,但每套教材都有很多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
以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历史教材为例,它涉及罗马法、《权利法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西方近代代议制民主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革时期民主法制受到践踏、《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法制的重建和完善以及一系列国际法等法制内容。
2.历史与现实结合,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透析法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保障作用,同时能结合现实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法制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稳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并且意识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需从提高每个公民的法制意识做起。
比如,教师在讲授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去分析古罗马的法律对当时庞大的罗马帝国有何意义;其次,让学生根据罗马法的内容和原则,联系现在的世界法律,从中可以找到哪些罗马法的影子;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当时古罗马人身上那种浓厚的法制意识及对法律的不懈追求才成就了罗马法的繁荣;最后,让学生意识到当今很多中国公民法律素养缺乏和法制意识淡薄,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了诸多危害,因此,自觉提高法制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创设法制问题情景,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从身边做起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师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每个高中教师的必备素质。
而其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渗透法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善于创设法制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下面举两个教学实例来说明:
(1)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问题:“比较两部宪法,找出他们的内容有何异同?”在引导学生比较总结的同时,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两部宪法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有何本质差别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和解决,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是有差异的,是在保障本国领导阶级的根本利益的,而社会主义法制与欧美资本主义法制相比有它固有的优越性。
由此教导学生应该遵守社会主义法制,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做出自己的贡献。
(2)在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时,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向学生提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法制受到了哪些破坏?”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新中国刚建立起来的法制基础遭受到践踏,被破坏殆尽,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秩序混乱。
再向学生提问:“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什么我国的法制建设能取得巨大成就呢?”在帮助学生总结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通过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曲折发展历程的学习,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认识和启示?”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深刻明白,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国社会才会具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由此联系到学生在学校只有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才能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4.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法制的正义和庄严
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高中历史教师应适当拓展延伸与历史有关、教材以外的法制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法制的正义和庄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东京审判》,这部影片记述了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正义审判的过程。
观看后,让学生写观后感的同时,强调影片中的中国律师是如何用法律捍卫国家权利和正义的,并让学生谈谈看到在庄严的国际法庭上,曾经高傲的日本帝国主义者低下头颅那刻的感受。
通过以上手段使学生意识到,法制是维护正义的,法制是庄严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正义要采取法律手段,而不能采取极端报复行为。
从而使学生强化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正确有效的方法。
只要教师保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法律要旨,细心的设计,合理的渗透,并持之以恒,就能使广大中学生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并能最终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阳谷、陈风.《中学历史教育文萃》(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