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技能,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业精神,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了解《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2.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木兰诗》的语言表现和艺术形式。
三、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的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细致观察和把握能力。
四、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讲解式教学、思维导图与PPT呈现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与《木兰诗》有关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思考诗歌创作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重点讲解2.1《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木兰诗》是一首古代民歌,被收录于明代《军民歌谣》中,描写的是唐朝女扮男装参军的故事。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感情深沉,情节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它刻画了一个母亲为了国家和家庭事业,顶替儿子参军的形象。
诗中的一个个细节,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勇敢、团结、自强”的价值观念。
2.2 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木兰诗》的作者不详,但可以看出,这首民歌是一个流传在民间的作品。
它的创作目的是弘扬忠诚、勇气、自强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的坚毅勇敢、悲壮豁达,以及她对家国情感的高度忠诚和对家庭幸福的无限牵挂,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高尚品质和母性情怀。
她顶替儿子参战的行为,更是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兴亡之世,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之德”。
2.3 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木兰诗》的语言表现和艺术形式从诗歌的语言艺术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木兰诗》的叙事空间、时间结构的变化,以及语言形式上运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押韵、排比等,以及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之间的辅助作用,使《木兰诗》在叙事、形式、内容等方面呈现出它自身的美感。
木兰诗人教版说课稿
木兰诗人教版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木兰诗》,这是一首北朝民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作品。
《木兰诗》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女性的英雄气概和孝顺精神。
本次说课旨在通过对《木兰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道德情操。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朗诵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木兰的孝顺精神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木兰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文本解读、艺术手法分析和文化背景探讨。
1. 文本解读:首先,教师将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通过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在解读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木兰形象的塑造。
2. 艺术手法分析:《木兰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著称。
教师将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如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3. 文化背景探讨:《木兰诗》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教师将介绍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说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木兰的故事,加深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花木兰的故事或者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课稿范例-精选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课稿范例一、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
本单元五篇课文以多样的体裁,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
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
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
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依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课三维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①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②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③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本文学习拟用两课时完成。
教学中,依照诗歌的特点,以诵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流程,在反复的诵读中将诗歌读准,读熟,读懂,读透,直至成诵。
教学中,贯彻先学后导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学,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以解决,教师适时做好启发、引导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视频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
初中课文木兰诗说课稿【5篇】
初中课文木兰诗说课稿【5篇】初中课文木兰诗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3.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4.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教学设想1.利用诗中排比句、对偶句、复沓句、顶真句等句式特点,当堂背下来。
2.疏通文义,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3.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像,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
4.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
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南北朝,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2.《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
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
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木兰诗》说课稿(精选6篇)
《木兰诗》说课稿(精选6篇)《木兰诗》篇1下面是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仅供参考!一、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人教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一篇乐府诗,这也是初中学习的第一篇乐府诗。
文章写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果敢智慧的巾帼英雄形象。
全诗风格明朗、质朴生动,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技能的基础篇章。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接触古文只有一个学期,初步学会了识读,对于通过阅读来理解诗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木兰形象有一定认知,听过花木兰的故事,对学习本课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古文句子含义,学会翻译古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诗中精彩语句的学习,体会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的风格,能够辨别和理解“互文”修辞。
情感与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感。
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古文的修辞手,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掌握古文修辞手法,句子含义。
体会古文的美感。
五、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采用讲授、启发、欣赏为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因为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代代相传,而且本文的情节性很强,预先让学生收集花木兰的故事,了解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自学能力2、初步朗读、整体感知让同学们默读全诗,遇到不懂词语可借助词典,尝试翻译古文。
在默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每一段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故事是如何展开的。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讨论各段故事情节,每组选一位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全班得出本文的故事线索。
3、抓住重点、释疑解难带领学生学习古文,逐段进行研读,课文中的重难点句子、词语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结合学生之前对古文词语、句子的尝试翻译,掌握古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课文《木兰诗》优质说课稿3篇
初中课文《木兰诗》优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
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
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依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课三维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本文学习拟用两课时完成。
教学中,依照诗歌的特点,以诵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流程,在反复的诵读中将诗歌读准,读熟,读懂,读透,直至成诵。
教学中,贯彻先学后导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学,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以解决,教师适时做好启发、引导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视频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
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对,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而现在,花木兰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
新人教版木兰诗说课稿
新人教版木兰诗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木兰诗》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
本诗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木兰诗》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女性的英勇形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木兰诗》,并理解诗中的基本情节。
-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如“唧唧复唧唧”等,并能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木兰代父从军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分析木兰形象所体现的传统美德和女性力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诗歌背景资料和相关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木兰及其他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诗歌:- 学生跟随录音或教师的示范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生僻字词:- 教师重点讲解文中的生僻字词,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4. 文本分析:-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讨论木兰的形象和诗歌所传达的主题。
5.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景加深对诗歌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人教版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木兰诗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木兰诗》是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古诗文,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感人故事。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深层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1. 诗歌内容概述《木兰诗》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诗中描绘了木兰的英勇、智慧和孝顺,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勇敢战斗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非凡勇气和坚强意志。
2. 文言文特点分析《木兰诗》作为一首古代诗歌,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如倒装、省略、对仗等,并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文化背景解读《木兰诗》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教学中应当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女性地位,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木兰的行为和选择。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木兰从军的画面,或者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木兰的英勇形象。
2. 诗歌朗读与赏析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在赏析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语言点讲解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差异,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4. 讨论与拓展组织学生讨论木兰的行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对木兰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木兰的情感和选择。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山西省忻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说课稿 新人教
《木兰诗》说课稿一、说教材《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依据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
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2、学生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
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知识目标: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教案集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木兰诗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木兰代父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三、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四、简介背景五、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七、配乐朗读八、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九、复述故事十、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第二课时一、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5、我对木兰的看法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
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二、学生合作探究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的下册《木兰诗》说课稿
.精选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讲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讲课稿一、教材简析《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祖国为主题,《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期间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奋和善又刚毅英勇的人物形象。
本诗为乐府民歌,拥有浓烈的民歌特点。
是初中语课本中优异的篇。
二、教课目的1.单元目标:频频朗诵,成天感知课的思想内容,培育崇敬的爱国主义情操,推测出色段落和要点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环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确立以下教课目的:1)朗读古诗,感觉花木兰的子女情,英豪气。
2)初步认识民歌的特点,疏导意。
三、教课要点:朗读古诗。
教课难点: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要点段落。
四、教课方法:①朗读法②议论研究法、五、教课过程:课前三分钟:蛇形背诵课外古诗(每人一句)。
课前三分钟是总校向来以传统保存的讲堂必要品,学生或背诵古诗,或叙述一个真理性小故事,蛇形背诵和默写课外古诗,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扎实性。
第一环节:导入豫剧常香玉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注意力拉回讲堂。
师借助多媒体简单介绍《木兰诗》,选自哪处,乐府双壁详细指哪两部作品。
第二环节:诗歌朗读,整体感知第一学生自读课,只要把课读通读顺。
接着多媒体范读课(配乐朗诵),学生注意字音,标明节奏。
而后组内赛读,选出一名最好的参加全班竞赛,评出优越组。
最后组间连读(每组一句,最后一段齐读)。
班级从升入七年级以就开始推行小组学习,全班共分为9组,每组有自己的名字及口号,并设有组长,副组长。
新课标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讲课过程中我时辰表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个人到小组再到班级,充足调换每一个学生的讲堂参加性,每一个学生都是讲堂的主人,我尽量让每个孩子动起手做,动起嘴说。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自读、范读、组读、赛读、连读、齐读六种念书方式,应当能唤起学生念书的热忱!第三环节:疏导意,理清情节在课前充足预习的前提下,小组内相互帮助疏导意,不能解决的举手,而后班级共同解决。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木兰诗》说课稿1《木兰诗》学案㈠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㈡教学重点⑴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㈢教学难点⑴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深入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㈠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
(学生讲)说到巾帼英雄不得不提到木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㈡探索新知识《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2.读文⑴让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播flash)需要注意的字音: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扶将著扑朔戎机⑵让学生结合所听的录音和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⑶找学生读文,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⑷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让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话划分节奏,并大声读出来。
学生划节奏,读文。
找三至五名同学读。
师生共评价。
⑸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着读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句。
学生质疑:学生需积累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例如:当户织:户,军书十二卷:十二,阿爷无大儿:爷,胡骑,戎机,朔,赏赐百千强:强,郭,扶将,著,裳,扑朔,迷离,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合作探究⑴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明确: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023木兰诗的说课稿5篇
2023木兰诗的说课稿5篇2023木兰诗的说课稿5篇说课稿对于教师讲好一堂课、使学生有所涨进、达到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木兰诗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木兰诗的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为了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形成一定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了解北朝民歌和木兰诗产生的背景;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熟读全诗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在诵读中体会木兰的光辉形象。
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替父母分忧,爱家爱国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熟读全诗,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所以我采用自由朗读、两人小组朗读、四人小组朗读、展示朗读、指导节奏朗读、听录音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课文主要内容。
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诗歌朗读的特色。
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二人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 依据
阶段目标: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 确定教学目标
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通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①、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知识。
②、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
③、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能力目标: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③、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本课语言文字通俗,所以计划把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感悟语言特点作为重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
这一环节主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
第二环节:花木兰介绍
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初步形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
初步感知诗意。
(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
)然后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因为诗歌文字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自行完成这一环节。
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初步形成花木兰的印象。
选3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
复述时可以参照老师事先给出的图片。
其余同学评点。
采用说评结合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六环节: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
这一环节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共同形成对木兰的深刻认识。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七环节:合作探究
抓住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这两个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木兰诗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既刻画了木兰的英雄形象,更突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巧妙的情节对于人物刻画成功的重要性。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个作业改写成白话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第二个作业背诵主要是为下一节课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作准备。
四、说教学方法
1. 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诗歌的声韵美,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复述法,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合作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繁简相宜的结构安排。
2.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五、说板书
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形象
(详)↓(略)
杰出的巾帼英雄
板书要简洁明了,这个板书设计主要为了加深学生对木兰的印象,把握木兰两方面的性格特点以及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