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与校园文化构建

合集下载

建国75周年校园文化作品

建国75周年校园文化作品

标题:建国75周年校园文化作品——传承与创新在建国75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的校园文化作品应充分展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份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作品应包含对祖国75年发展历程的深度思考。

我们可以以诗歌、散文、绘画等形式,描绘出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展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以更好地面向未来。

其次,作品应包含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承。

我们的校园文化作品应当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通过诗、书、画、乐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的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我们应尊重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创新方面,我们的校园文化作品应当具有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步伐。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让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作品。

在作品的呈现方式上,我们应注重多样性。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我们的作品。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与其他学校、社区的合作,共同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我们的作品能够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最后,我们的校园文化作品应当具有教育意义。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了解历史、尊重文化、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

在总结中,我们的建国75周年校园文化作品应当是一个融合了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它不仅要展现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还要体现出我们在新时代下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

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青年。

散文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散文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散文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并且在不断创新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分析散文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一、散文的传承散文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学形式,承载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文化中,散文几乎与古代的经典文献齐名。

《文选》中收录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其中既有骈文代表作如《七发》、《七愬》等,也有骚体代表作如《吊胡缜君序》、《明月上高楼》等。

这些经典散文作品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向后世传承了当时的文化风貌。

除了在古代,散文在现代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鲁迅、茅盾等先贤以及近现代的陈寅恪、杨绛等作家都通过散文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们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二、散文的创新散文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相反,散文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文化的演进。

在现代社会中,散文形式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古代的文言文,《散文选刊》、《散文精华》等刊物的出现,推动了散文的发展,不断挖掘新的文学才华。

现代散文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展示出当代年轻人追求梦想和面临困惑的内心世界。

这种创新使得散文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并与读者产生更深入的共鸣。

三、散文的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散文的传承与创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过程。

传承使创新有了基础,而创新则使得传承更加丰富和活跃。

在现代社会中,散文作品既可以继承古代经典之作,也可以通过创造全新的艺术形式来呈现。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互动使得散文不断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在散文的传承与创新中,传承是基础,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延续;而创新则是时代的要求和文化的推动力。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的双重作用下,散文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对于文化传统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描写校园文化的散文作文800字

描写校园文化的散文作文800字

描写校园文化的散文作文800字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描写校园文化的散文作文800字篇1文化源于水,亦溶于水。

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早已植根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文化之水千年不断,文化之血千年不枯。

如果说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滔滔奔腾不息的黄河,那么,校园文化便是黄河咆哮千年所衍生的一条细小的支流。

虽说校园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条小支脉,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文化亦有其独特的风味。

有人说,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便在于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亦有人说,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于学生们在校训立下的鸿鹄之志。

但我觉得,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便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每天清晨伊始,黑夜与白天交接成一条界限,如墨的夜色与柔和的天色相争,天地之间仿佛处于盘古开天之前的一片混沌。

伫立在黑暗之中的饭堂打开了灯,柔和的灯光如圣光般暂时驱散了黑暗,透过朦胧且如轻纱般的圣光,便可清晰地看见里面有数十人安静而坐。

他们静默地看着摆在桌子上写满了笔记的书本,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抄写着什么,纸与笔摩擦中发出“沙沙”的声音,犹如盛夏寂静的草丛中蛐蛐盛大的演奏曲,曲曲交融萦绕于梁,久久不散。

窗台内饭堂阿姨忙碌地为师生准备早餐的身影与他们伏案而习的背影交织成一幅唯美的国画。

这样心无旁骛的状态直到太阳初升,温暖的阳光驱散阴冷的黑暗,也照耀在他们青春而又充满朝气的脸庞。

他们默默地收拾着桌台上的书本,露出了如阳光般温暖的微笑,慢步走出饭堂。

这只是校园学习中小小的一部分。

在“立石麟志,担振兴责”的牌匾下,学术报告厅举行了诗词大会比拼。

开始之前,选手们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欲一展才子风采。

比赛开始时,选手们却又矜持而坐,带着满腹诗书气,一句句耳熟能详或生僻难懂的古诗在他们口中娓娓而来,谈吐投足之间皆流露出现代学生的精神面貌。

在操场上,学校举行了水火箭比赛,参赛的学生各显神通,让自己的火箭前进,在震天的呐喊和激烈的角逐间,一支支水火箭落地,决胜出了他们之间的王者。

“书香校园”创建方案

“书香校园”创建方案

“书香校园”创建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教基〔2006〕2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创建“五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活动的有关要求,深化“快乐校园工程”建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二、创建目标确立“终生学习、主动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打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全面提升学校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在校园内营造“人人讲学习、时时讲学习、处处讲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书声朗朗,使学习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师资队伍全面素质和整体水平提高。

三、具体目标(一)校园充满书香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寻找挖掘校园文化特色,逐步让校园处处是“书签”,声声皆书韵。

改进图书室建设,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图书室,建立学生阅览室。

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师生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校园里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教师盈溢书情每位教师必读两种书,一种是朱永新教授等名家的专著,一种是经典名著,在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书香校园建设计划

书香校园建设计划

书香校园建设计划书香校园建设计划香莲乡中心小学书香校园建设计划最是书香能致远。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师生产生深远影响。

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卷气是师生最好的品格。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展建设书香校园的系列活动。

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读书活动,创设各种平台开展读书活动,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文化校园的特色。

一、活动目标1.在校园营造浓厚的“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2.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3.“与好书交朋友”,通过读书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

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体验:我读书,我快乐!以此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风貌。

让学生逐渐具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艺术审美情趣,让校园处处充满读书声。

4.精心组织阅读活动,制定“晨诵午读”“师生共读”机制,提高“阶梯阅读”的针对性,让“晨诵、午读、暮省”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二、具体活动内容(一)营造“书香校园”环境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我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好图书室的作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说好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想到读书,爱上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2.班级环境建设能够彰显班级文化。

(1)每个班级完善图书角,由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鼓励学生们都把自己的课外书带来,扩充阅读知识量,总体能营造书香氛围。

弘扬经典传统文化,构建人文校园策略研究——课 题 方 案

弘扬经典传统文化,构建人文校园策略研究——课 题 方 案

弘扬经典传统文化,构建人文校园策略研究——课题方案1.课题提出的背景需求1.1推进经典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和世界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重视。

温家宝总理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他说:““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 5000 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006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1.2推进经典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中华经典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旨在全民族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经典是人类思想文化和智慧地结晶,也是一个民族泱泱文化的源头。

他历尽岁月的淘洗,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他传递着跨越时代的思想,也传递着人类共同的真、善、美的精神。

儿童学习经典传统文化,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同时通过诵读咀嚼我们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神,探寻语言的源头,可得到多方面的滋润和营养。

任何一个民族的全面复兴都必须有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的提高,都必须借助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校园校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校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校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校园校刊作为学校内部的重要传媒平台,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读者群体。

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校园校刊的作用。

首先,校园校刊作为宣传校园文化的媒介,能够传递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校刊经常刊登学校的校训、校风建设和校园精神等内容,帮助学生和教职员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

例如,在校刊上发布学校的优秀人物故事,可以激励学生们向这些榜样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校园校刊能够弘扬正能量,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校园校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文化素养和才艺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投稿的方式在校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如诗歌、散文、摄影作品等。

这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作才能,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校园校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对文化创作的兴趣。

此外,校园校刊可以加强学生对校园活动和学术研究的了解。

校刊通常会刊登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的报道和学术研究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了解校园动态和学科最新发展的机会。

通过阅读校刊,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团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

此外,校园校刊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校刊上发表作品需要学生进行撰写、修改和审稿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有帮助。

学生通过投稿和参与编辑团队的工作,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校园校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能够传递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展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才艺,加强学生对校园活动和学术研究的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校刊的作用,构建更加丰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

诵读千古美文 构建书香校园

诵读千古美文  构建书香校园

诵读千古美文构建书香校园作者:曹毅来源:《教育界·上旬》2015年第11期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沉积着中华民族的精魄。

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国200多家少儿报刊社向全国少年儿童倡议开展“每天课外阅读十分钟”活动。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由于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古诗文背诵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大语文课堂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无形的资产元素。

现在的小学生,因为电子媒体的普及、互联网的运用,致使一些传统教学意义下的基本功能缺失,尤其是阅读文化的缺失。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这很危险,因为它直接淡化了文本阅读,削弱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我认为促进学生阅读视野的转变迫在眉睫。

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丽。

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体味到我国中华经典诗文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进而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所以,要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的热情,必须在阅读指导上下功夫。

以下是针对我的课题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所总结的一些做法。

一、“读”字当头,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就要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感情。

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七篇

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七篇

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七篇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根据学校及各班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本学期侧重“校园文化”建设,有效丰富校园文化,以便开阔同学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他们,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快乐地成长.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二、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具体内容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学期着重搞好校园文化。

1、打造静态文化师生合力打造墙壁文化,构建书香校园氛围。

读书,是需要环境与氛围的。

学校通过张贴标语口号,布置文化墙等形式,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引导和激励学生与好书相伴。

如: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e.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飞中。

f.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g.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书香弥漫校园。

h.我和祖国同成长,书香一路伴我行。

真正让墙壁会”说话”.各班级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值日表等内容.教室后墙黑板,用作黑板报,按学校或年级组的布置实施,其余时间班级安排,定期出专栏.(2)学校设计校园名片,我们给校园定名称、校魂、公约、口号,另外,校长写了寄语。

校园名字:追赶太阳校魂:优、雅、勤校园形象: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学校公约:学风严谨奋勇拼搏优雅大方文明守信心胸宽广表里如一尊师爱友团结互助自立自强知恩图报静净敬竞永不言弃学校口号:扬帆摆舵奋勇拼搏看我某班气势磅礴校长寄语:我潜力无限,我十分聪明,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告别三闲,静专思主,为成功人生做准备。

(3)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卫生工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存放到垃圾桶里.经常教育学生讲究卫生,除每天搞好班级及公共区卫生以外,还定时清洗班级,定期擦洗桌子,以保障班级环境干净整洁,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本学期班级卫生的检查评比项目如下:个人卫生2、搞好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措施主要有:(一)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将进行阳光大课间活动比赛(二)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让学生在读书中开拓视野,感悟人生,学会思考,快乐成长。

关于校园文化的文章5篇

关于校园文化的文章5篇

关于校园文化的文章5篇每所学校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文化,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学校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关于校园文化的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校园文化的文章篇1看那!一双双手臂在阳光的衬托下,伴着使人热血澎湃的国歌,鲜艳的国旗,由低到高,手齐刷刷的举了起来,有些人可能会有了些疑问,既不是星期一,为什么会举行升旗仪式呀?是啊!今天是我校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界开幕式及庆祝世界儿歌日文化演出。

在今天,鲜艳的国旗进入了眼帘,更为夺目的是,彩旗飘飘,我们全体以吟诵“植树节”这一首童谣拉开序幕,主持人高昂的喊了声“全体起立”我们齐刷刷的站了起来,便开始有序的打着节拍,最后一句:绿化祖国献力量”刚一出口,空气似乎在那一瞬间停止了,这不仅是一首简简单单的童谣齐诵,更体现了我们金小学生的团结精神,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节目“坐上火车去北京”。

一个个小演员演的是多么的投入,表情是多么的稚嫩。

使刚一下台就鼓起掌来。

这使我有了些思绪:青藏和北京,就那么一条小小的铁道,竟然连接起了两岸人们的友谊的铁路。

更为让我震撼的节目便是“满江红”,一位穿着金色的武打衣的男孩,一上台就来了两个漂亮的空翻,手举大旗,上下挥舞着,我们在空气中,同时发出一声口号:杀啊!便把手中的小旗挥了出来,形成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下面了便是那让人心不禁气愤的古诗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个节目演完,我的内心深处有感而发:现在当今世界里的繁荣富贵,都是那一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精忠报国精神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学习啊!它们只是睡着了,在心底最深处让童年的旋律唤醒你最深处的美好,让孩提的游戏叫醒你沉寂了的童真,他便是儿歌。

关于校园文化的文章篇2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今天终于开幕了!同学们迫不急待的来到音像馆。

首先,我们看到三年一班的文艺演出。

他们表演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七色光之歌》等精彩的节目吸引着同学们目不转睛、兴致勃勃地观看。

浅谈校园文化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校园文化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校园文化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语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汉字、词语和句子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生的成长环境,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在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同时也可以参与各种语言表达的形式,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热情,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生的成长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接受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更愿意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而且,学校的文化活动也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乐趣。

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学习实践机会。

在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语文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在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诗歌的内涵;在作文比赛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笔和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

在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学生会有很多与语文学习有关的体验,如诵读古诗、观赏戏曲、欣赏美术作品等。

通过这些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魅力,增进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感情投入。

诵读经典美文 建设书香校园8篇

诵读经典美文 建设书香校园8篇

诵读经典美文建设书香校园8篇第1篇示例:诵读经典美文建设书香校园书香校园,是每一个学子向往的地方。

在这里,知识的力量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们在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中汲取营养,培养了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而要建设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首先需要进行诵读经典美文的活动。

诵读经典美文,是一种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悟文字的内涵,领悟作者的情感,进而提升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诵读经典美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进行诵读经典美文的活动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以及《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悲惨世界》等外国文学经典。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诵,或者在文学社团、朗诵比赛等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朗诵老师来指导学生的诵读,帮助他们提高朗诵的技巧和表达的情感。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一批表现优秀的学生,并给予奖励,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表演。

学校还可以开展主题朗诵活动,包括“经典诗词朗诵”、“名人传记朗诵”、“大国风采朗诵”等,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物,增长见识,培养情操。

学校还可以和图书馆、书店等机构合作,邀请作家、学者等知名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和朗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通过诵读经典美文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品质,进而培养出更多拥有文化素养和情感力量的优秀人才。

建设书香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文学的光芒中,让学校成为知识的殿堂,充满着书香的气息。

【文章结束】第2篇示例:诵读经典美文,建设书香校园书香校园,是每一个学子向往的地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人雅趣读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人雅趣读后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人雅趣读后感1. 引言1.1 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逐渐减少。

为了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认识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文人雅趣”的主题,旨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倡导在校园中弘扬文人雅趣的意义与价值。

为此,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章的目标和安排。

紧接着,在“中华传统文化介绍”部分,将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概述,并阐述其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

在“文人雅趣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部分,将探讨传统文学形式的魅力,以及在学校教育中弘扬文人雅趣的重要性和学生参与与体验的意义。

然后,在“阅读中的乐趣与启示”部分,将重点讲述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并探讨古代智慧在现代阅读中的应用,以及阅读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见解,并强调文人雅趣在校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文章旨在唤起公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关注,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这一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果。

通过引导学校教育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能够提高青少年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传统文学作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味、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启发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 中华传统文化介绍2.1 概述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形成并流传至今的丰富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设计思路: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展现世界文化、中国文化、家乡文化和学校文化,涵盖天文、地理、科技、历史、人文等等方面。

让学生进入校园,处处都能学到知识,处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1、中国文化(北教学楼北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2、我从这里走向世界(宣传栏北面从东到西):世界地图(醒目标注:山东.邹城);各国的国旗及简介;世界100个名人(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简介。

3、我爱我的家乡(山东文化、邹城文化)宣传栏南面:山东、邹城简介、资源、历史名人等等。

4、我爱我的学校(南教学楼东墙):校史,学校荣誉、大事记、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等。

5、我爱我的祖国(停车场东校墙上):(1)锦绣中华: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等等,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了解锦绣中华,(2)五十六个民族:人口、分布、服饰、民俗等等,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6、书香校园系列(厕所墙壁):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

“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是一千二百字左右,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在这两个经典里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增加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增加书香校园的氛围,传统文化底蕴更加厚重。

7、名人伴我成长(北教学楼楼道):中国名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等等领域的名人介绍。

8、我的格言、我的作品(南教学楼楼道):学生个人的格言、书画作品展示,作品上有学生的照片、介绍,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9、教师介绍(每一个办公室门口):教师姓名、所教学科、座右铭等,方便学生、家长寻找,对教师也是一个展示。

10、科普系列(科技楼楼道):各种先进科技介绍11、天文、历史系列(综合楼东墙、平房西墙):综合楼东墙:(1)太阳系八大行星图(右下:银河系结构示意图),(2)全天88星座图。

平房西墙:(3)生物进化史,(4)中国历史朝代简表(了解人类的起源,了解历史)宇宙是浩渺无边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60亿人居住在地球上。

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方案(3篇)

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方案(3篇)

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方案(3篇)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3篇)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20__年以来,市教育局提出并树立“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管理理念,教育成就硕果累累,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在高雅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引领下,读书学习蔚然成风,教师形象日益高雅,学生思维更加开阔,注重塑造内涵发展,教育学习向规律靠拢。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建设书香校园的要求,完善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努力创建“书香个人”“书香集体”“书香家庭”,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丰富师生精神生活,促进教师健康诗意的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主题润泽书香,塑造高尚灵魂三、活动目的: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收获,把学习变成师生的自觉行动,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活动总思路:读好书,塑美德,立良行。

1、培养师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从阅读起步,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与好书相伴,获得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育情趣,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品位,把师生读书的风气转化为终身学习的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推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构建和谐校园。

2、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反思习惯,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精神生活,享受休闲、享受精神洗礼、享受美好人生。

3、在学生中积极倡导“读书伴我成长”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发阅读、自觉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如何写文化的散文范文

如何写文化的散文范文

如何写文化的散文范文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传承、创新和共享的精神财富。

写文化的散文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深刻挖掘人类文明的内涵和智慧。

下面我将介绍如何写文化的散文,以及一些范文的分享。

首先,写文化的散文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敏锐的文化触觉。

只有对文化有所了解和追求,才能写出质量上乘的散文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经典、现代作家的作品,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方式,来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实践加以体会。

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文化的蕴含,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

其次,写文化的散文要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文化是多元的,写文化的散文也应该多样化。

可以从历史、民俗、传统艺术等多个角度去描绘文化的风貌,也可以通过比较、对话、批判等方式来展现文化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用叙述、描绘、议论、抒情等手法,结构灵活,语言生动,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最后,写文化的散文要注重审美和情感。

文化本身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写文化的散文也应该具有美感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

可以通过造型、音乐、色彩等多种感官的交织来刻画文化的风姿和情感的流动,让散文作品更加具备艺术感染力。

下面我分享一篇我写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散文范文:"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深邃广博。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精神、佛教智慧、诗词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这些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身心灵,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和忠孝,提倡人伦和社会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思想观念被奉为圭臬,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比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箴言,一直激励着中国人追求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让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伦理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融合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融合路径

| 艺术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融合路径□郭佳连春春/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以德、善、美为灵魂的民族文化产物,这些文化内容与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契合,也与新时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相结合,其基本方向是推动教法创新,使得教学能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其基本层次包含教材和教学架构建设两方面,具体要挖掘并使用知识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外在课程资源,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开展校外融合活动,并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对大学语文而言,其本身既具有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又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入实现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调整、教学内容的补充,使学生在更高质量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素养的提高。

本文基于此,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融合路径。

1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方向1.1 达到课程预设目标在国家愈发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方向之一就是要深入实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传承目标。

为此,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所传承的中华民族内涵和人文精神,让学生透过静态语言符号了解古圣先贤的政治思想、爱国情感,并以史为纲获得完整文学知识,强化自身德育素养[1]。

1.2 推动教法创新改革由于大学语文是一门通识课,所以许多高等院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师缺少教学创新动力,学生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而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与大学语文课程相融合,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有推动教法的创新、教学改革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要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着力改变教师评价方式,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引入教材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量与质量。

教师更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文以载道,化育无痕——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向度解读

文以载道,化育无痕——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向度解读

GUANG DONG JIAO YU广东教育·综合2018年第1期△“中国梦,爱国情”迎国庆演讲比赛颁奖现场文以载道,化育无痕文/本刊记者黄博彦———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向度解读时代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深层力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支柱,是师生发展的木本水源。

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教育的得失成败。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依据怎样的模式,需要涵盖怎样的要素,需要挖掘怎样的资源?对于这些问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回答。

而在粤北地区,一所学校,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小学,正用自身的教育实践,向我们展示着一种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时代的进步永不终止,社会的发展永不止步,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应与时代、与社会保持着同步。

校园文化必须是开放的文化体系,与时代接轨,回应时代之问、响应时代之需,是校园文化自身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方式,亦是校园文化实现育人功能的前提条件。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引领着前进的方向,为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时,金鸡小学以敏锐的教育触觉意识到,中国梦与学校校园文化有着互动的关系: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博大内涵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方向,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对中国梦的提出有所回应。

那应该以何种方式实现中国梦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呢?金鸡小学认为,要以中国梦激扬少年梦、激扬学校的教育梦,要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联系起来;学校要在中国梦的宏观引领下,依据自身的教育实71C品牌广东教育·综合2018年第1期△金鸡艺术节书画作品展际,提炼出学校自身的教育梦,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传递到学生心中。

因此,学校将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内涵与自身的教育实际相结合,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提炼出了学校的教育梦———金鸡梦:特色发展、文博气华、勤学创新。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诵读文化经典,促进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诵读文化经典,促进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诵读文化经典,促进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韦燕智我校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需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突出学校民族性办学特色,而经典诵读是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建设民族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在记忆的黄金时间诵读、熟背唐宋诗词或古典散文等经典美文,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目的,并引导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进而过渡到经典讲解、诗词鉴赏、诗词创作等行动的读书活动。

民族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民族学校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全校师生,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导向,以经典文化、精神文化、课堂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继承优秀民族文化,阅读、理解、感悟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典,提高语文素养。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课的五个系列中,就安排有“文化论著研读”的专门系列。

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大力推广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无疑是个标本兼治的有力举措。

诵读经典诗文,是践行语文新课程标准,推动古典诗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经典诵读还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吸收多元文化养料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先哲圣贤、文人骚客给我们留下了浩繁丰厚的文化遗产,穿透满目尘封的纸张,跨进充盈的文本世界,我们能聆听得到先人们的谆谆教诲,能畅快地与之交流、对话,汲取精神的力量、智慧的源泉。

经典诵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的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人格成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习品味生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

诵读经典,能激发师生共同关注经典,学习经典,热爱经典,传承经典的热情,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能拓展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散文欣赏论文系别: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G0702班姓名:李飞学号:11000704xx中国散文与校园文化构建系别: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G0702班姓名:李飞学号:11000704xx 电话:1378202xxxx摘要: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

散文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散文、校园文化、发展、建设、抒情、情感、记叙、精神、古代文学、教育、近代散文、青年中国散文概述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

⒉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⒈较强的纪实性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

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

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

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

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

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

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

”“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

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

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

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

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

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

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

如秦牧的《土地》。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

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中国散文的发展中国散文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的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先秦的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左传》,真实性、鲜明性、生动性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历史散文的优良传统。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

秦代在文学史上起过一定影响的散文是《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汉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

两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

贾谊和晁错是两汉初年政论文的代表作家。

汉代散文中成就突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史记》《汉书》,在整个封建时代,都被史学家和文学家奉为典范。

唐宋“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的繁荣和发展,涌现了唐宋八大家和不少优秀散文作品。

明清散文取材更为广泛,表现手法也更为多样。

唐代散文,既革除六朝旧习,又开辟了宋、元以后散文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重要地位。

唐散文风格多样。

名篇佳作数量可观。

韩愈的《师说》《杂说》《送孟东野序》是议论文的上乘。

宋代散文有显著的成就和重要特色,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北宋初年第一个起来提倡古文的是柳开,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的第一位大师,是宋代散文的奠基者。

北宋后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

活跃在这时文坛上的有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其中苏轼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是北宋最杰出的大作家。

南宋时期的文天祥、郑思肖、谢翱等人的散文迸发出爱国主义的光芒。

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较明代有所发展,形成自己的时代风格和特点,作家辈出,佳作甚多,在古代散文史上有重要地位。

清初散文有“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两派。

近代散文进入成熟的收获期,冰心、巴金、叶圣陶等老作家以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更为可喜的是,以杨朔、刘白羽和秦牧为代表的中青年散文家日渐成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新时期的散文,如同一只报春的燕子,灵巧、敏捷地最先带着时代的气息飞进人们的心里。

改革开放后,全社会沸腾的生活首先在散文中得以体现。

此外,反映生活各方面,如回顾个人经历和情怀、揭示生活哲理的散文亦重展笑颜,绽放光彩。

中国散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作用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亦是如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3个层次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文化是主体智慧的外化,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校园中活跃的学术活动,科技创造,会激发师生智力、能力、创造力与学业的发展。

良好学术环境的形成,会对校园生活的主体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形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

2、文化是主体人格的展现,表现为人们对理想人格和自我完善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师生交往、社团活动、日常生活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通过思想的交流,观念的认同、情感的熏炼、行为的养成……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在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趋向和对共同信念的追求。

3、文化是审美意识的开发,表现在人们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使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高尚的情操得到培养。

人们会由此而产生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与人格的升华。

特别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经历着思想多变、情绪波动大的心理成熟朗。

他们在成长中,一方面积极寻求着与环境的认同,另一方面又有意无意地排斥灌输,不满意总是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

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他们摆脱了单纯受教育的地位,从而在自觉地实践中完成了社会化而走向成熟。

总之,校园文化对青年一代的成长,特别是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有着狭义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完善、调节和补充。

参考文献:【1】姚宗立译. 弗兰西斯・培根 . 经典散文欣赏.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2】于丹 . 于丹心得全集 .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3】孙郁 . 中国优秀散文 . 北京:现代出版社,2009【4】朱自清 . 朱自清散文名篇 . 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5】鲁迅 . 鲁迅杂文 .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7】高长青 . 冰心 . 散文 . 吉林:吉林文史,2006【8】余树森. 中国散文精品.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