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开发 全面育人

合集下载

落实全面育人_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建设

落实全面育人_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建设

6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由国家设置、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的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与学校课程建设能力息息相关。

有的学校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不准确、理解不到位,或者学校自身课程建设能力不足等,在研制或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课程目标单调雷同”“课时设置形同虚设”“课程内容缺少地方特色”“课程实施和评价缺乏深度”“教师激励缺乏抓手”等问题。

因此,要想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地,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学校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建构水平和实施品质。

极具特色的课程目标在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时,课程目标的确定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照搬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目标,缺少校本化的二次开发;二是以学校的全部办学目标或者校本课程的目标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课程,同时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目标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向——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是学校推进“五育融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强调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为真实世界的问题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再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同时,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求出发,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不是单纯的知识目标,或者说,其学习内容不是体系化的学科知识,而是包括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在内的能力目标,是动态可变的。

此外,就学校课程规划文本而言,不少学校的课程目标的总体描述还是比较笼统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个别化、具体化、情境化处理。

推行有温度的教育,成就有梦想的人生

推行有温度的教育,成就有梦想的人生

推行有温度的教育,成就有梦想的人生发布时间:2021-11-16T03:02:57.5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7期作者:陈烨[导读] 同时立足素质教育,为各年龄段学生开发开设了一系列延展性课程。

浙江省慈溪市文谷外国语小学315300毗邻慈溪市会展中心,坐落着一所充满活力又具有国际教育水准的双语学校——慈溪市文谷外国语小学。

文谷外国语小学是一所年轻而又优质的民办学校,于2018年3月经慈溪市人民政府、慈溪市教育局统筹规划,由学大教育和文谷传媒出资创办。

学校以现代智慧校园和绿色校园双重标准精心打造,结构设计简练大方,整体配套自然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无处不透着悠悠的艺术美学气息。

自建校以来,学校在“立德树人、中外合璧、多元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秉承“辅仁、求真、弘毅”的校训,围绕“文谷教育G.A.p个性化全人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全面而又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主题教育活动,致力于培养学术水平卓越(Academic Success)、具有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y)与全面发展力(Progressive Traits) 的世界公民。

一、建设延展课程体系,尊重学子个性发展自创校以来,学校在“个性化全人教育”培养目标引领下,开发构建起以“国家基础课程”“学校延展课程”及“国际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依托这一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所有国家规定课程,同时立足素质教育,为各年龄段学生开发开设了一系列延展性课程。

“文谷新六艺”是学校为孩子们开设的六个延展课程群,分别是明德课程群、悦读课程群、启智课程群、健体课程群、艺术和领袖课程群。

在此课程结构下,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校细化课程设置,研发出各类个性化的延展课程。

明德课程群围绕进校礼仪、作业态度、见客礼仪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日常礼仪、学习习惯与人格修养;悦读课程群设有分级阅读、英语剧表演、英语绘本等课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书香陪伴氛围;启智课程群可细分为棋类、STEAM、数学思维,开设国际象棋、VEX竞赛编程、趣玩数学谷等13个课程,大大活跃开拓学生思维与眼界;健体课程群引入花样拍球、基础轮滑、美式橄榄球、高尔夫、击剑等13个运动项目,令学生在丰富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艺术课程群分为音乐与美术两类,面向学生开设表演唱、足尖精灵、艺术体操、创意绘画等十类课程;领袖课程群设有童军、定向运动、演讲(中、英)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课程育人 多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育人 多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学 校 于 2016年 初 大 胆 改 革 .尝 试 在 人 文 化 的 培 养 体 系 下 建 立 以 “人 文 教 育 ” 为 特 色 的 课 程 体 系 。 于 每 周 五 的 下 午 , 全 面 开 放 校 本 课 程 。 同 年 5月 18 日 , 学 校 申 报 省 级 课 题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培 养 与 课 程 改 革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经 过 审 批 ,成 功 立 项 。 历 时 1 年 的 国 家 课 程 校 本 化 、校 本 课 程 特 色 化 建 设 ,使 学 校 的 实 验 课 程 建 设 在探 索 与 实 践 中 日趋 完 善 、成 熟 。
当 今 , 基 础 教 育 聚 焦 于 课 程 建 设 ,聚 焦 于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培 养 。 基 础 教 育 要 去 学 科 化 , 强 调 综 合 。尤 其 是 在 小 学 教 育 阶 段 , 必 须 提 高 教 学 的 综 合 性 。 我 校 致 力 于 课 程 建 设 的 重 构 与 改 进 ,将 汽 开 区 “纽 扣 教 育 ” 贯 穿 于 整 个 课 程 建 设 规 划 实 施 的 全 过 程 ,贯 穿 于 教 育 教 学 的 全 过 程 ,贯 穿 于 提 高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全 过 程 . 目 的 就 是 要 实 现 课 程 育 人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个 性 特 长 的 全 面 发 展 。
一 年 来 , 我 校 教 师 自编 校 本 教 材 百 余 本 , 由 各 科 教 师 负 责 编 写 和 使 用 ,初 中 部 以 人 与 自 然 、人 与 社 会 、人 与 生 命 为 主 题 。小 学 部 课 程 设 置 分 别 从 同 年 级 同 学 科 方 面 设 置 微 型 校 本 课 程 ; 从 跨 年 级 同 学 科 角 度 进 行 地 域 文 化 、传 统 文 化 、学 科 文 化 课 程 的 设 置 ,如 一 、二 年 级 学 科 类 选 修 课 程 : 《绘 本 故 事 》 《儿 歌 》 等 ;四 、五 年 级 学 科 类 选 修 课 程 : 《汽 车 文 化 》 《中 国 传 统 节 日课 程 》 等 ;从 同 年 级 跨 学 科 方 面 设 置 ,三 年 级 以 科 学 为 主 的 校 本 融 合 课 程 《开 心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简述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简述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简述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和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化,作为高校的一线干部,辅导员
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职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引领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人生观。

针对学生思想现状进行科学有序的思想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具备优秀的人格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当前高校学生因为学习压力、情感不稳定、生活习惯不良等
方面的原因,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工作,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和辅导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通过解决心理问题,强化个人心理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开创美好未来。

三、拓展学生多元发展空间。

辅导员要全力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自主采取行动,
尤其是参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和自行安排的课外活动等等。

面对不同的开发方式和
活动领域,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协助学生实现专业、
全面、多元的发展。

五、带领学生成长成才成人。

高校辅导员育人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才成人。

辅导员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性格特点,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提供帮助
和支持,推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具备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并具有全面人才素质的
高度受欢迎的人物。

“德融数理”多元育人,“知行合一”助力成长

“德融数理”多元育人,“知行合一”助力成长

“德融数理”多元育人,“知行合一”助力成长发布时间:2023-04-17T01:27:32.7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2期作者:田维河韩国萍任翔丽[导读] 以“德”为先,开启多样化的成长通路。

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建立分层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山东省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61400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烟台市“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的引领下,在已有“孝诚爱”课程改革及其成果基础上,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将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把道德理念多角度、跨学科、系统性地呈现给学生。

学校以“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信念,从“多维师资队伍建设、活动课程体系育人、5G育人平台搭建”三方面推进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活动育人,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内在统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一、多维融合:打造“四有”师资1.以“德”为先,开启多样化的成长通路。

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建立分层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引导教师将“德融数理”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提出了“人人都是研究主体,人人参与实践”的目标,实施教师即“德融数理”教学研究的实践者行动计划。

学校确立了“班会课程——贯彻”“学科课程——融入”“项目课程——应用”三个课程领域的四大专题行动,构建以课题引领为主的工作室,在市级骨干教师于伟红的带领下开展课题实践、主题研究,引领教师在各自领域中深研学生素养培训和课程育人之道。

2.以“数”为媒,整合多渠道活动资源。

创建校外辅导员聘任制度,深入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起了一支由家长志愿者、五老成员及社会上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能工巧匠和专业人士组成的“百人团”,走进校园,组成“家、校、社”助学队伍。

每学期定期开展50余次进校送教活动,以“数”说理,以“数”导行,以“数”育德。

构建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构建体育教学多元立体育人模式
式 、 法 和 手 段 都 有 了 巨 大 的 价 , 而 改 变 教 师 本 人 因 为 主 方 从
构 建 体 育 教 学
找 到 学 生 的 缺 点 , 难 于 在 横 而
通 过这种 多方 面角度 的评价 ,
想 ,改 革 教学 内容 和 教学 方 法 .克 服 学枝 教 育 不 同程 度存 在 的脱 离经 济 建设 和 社 会 需要 发 展 的现 象 “ 。 因此 ,我们 必 须认 真 总结 学 校 体 育 教 学 成 功 的经 验 和 不 足之 处 ,克 服 过 去普 遍 存 在的 “ 重育 体 、轻 育心 和 重 技 术 、轻 思 想 品 德 的教 育教 学 弊端 在 教 学 实 践 中挖 掘 体 育 多 功能 育 ^ 的 有 利 因素 ,充 实 育 人 内容 ,优 化 育 人方 法 ,完 善 育人 机 制 ,重 视学 生 的身 心 和 谐 及德 、智 、体 、美 、劳全 面 发 展 ;坚持 全 面 育 人 的 宗 旨 ,探 索 构 建 育 体 、育 心 、 育 德 台 一 的 教学 育人 新模 式 ,使学 校 体 育教 学 主 动适 应 与现 代 经 济 和精 神 文 明建 设 相适 应 的
与 运 用 教 师 用 书 的基 础 上 , 依 行 为 。 非 对 于 某 个 学 生 的 粗 而 业 素 质 和 学 生 的 实 际状 况 , 选 价 。
箍 课 程 教 学 。 此 . 学 活 动 过 步 对 教 师 提 出 了 两 个 基 本 的 要 从 教 程 不 再 是 全 国 统 一 教 材 的 于 篇 求 . 加 强 过 程 性 评 价 1 体 即 个


胡 摄 铎
吴 夏 萍
律 的 演 绎 . 与 校 之 间 的 教 的 、 对 性 的 评 价 ) 从 多 角 度 棱 相 和

打造“三个课堂” 实现“三全”育人

打造“三个课堂”  实现“三全”育人

打造“三个课堂” 实现“三全”育人作者:惠强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年第09期“三个课堂”首次将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教育场域,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指明了“陕西路径”。

一、认识和体会首先,“三个课堂”构建了全面育人的新生态。

通过打造“三个课堂”,构建起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校外教育环环相扣的完整育人链条,实现学生、教师和社会知识提供者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共同构成立德树人“大课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教育系统的具体实践。

其次,“三个课堂”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

“三个课堂”以大教育理念为主导,突破学科壁垒,按校内校外、层次类别、属性侧重点等不同,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社会课程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构,统筹为一个整体,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提供了抓手。

“三个课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课程、文化、活动、管理、实践、协同“六个育人”真正协调统一。

特别是“第三课堂”引领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各种场所,打开了育人空间,革新了教育观念,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方法路径。

最后,“三个课堂”是振兴陕西教育的行动指南。

今年,陕西省教育厅印发了“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向中小学延伸的实施方案,拉开了陕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帷幕。

“三个课堂”的提出,既是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度实践,也是今后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个课堂”突破传统课堂限制,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抓手、新动能和新阵地。

二、思考和行动一是持续优化教育管理。

“三个课堂”拓宽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空间,是对作业、手机、睡眠、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的有力保障,是对提升“四点半”课堂质量的重要支撑,更是对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有效实践。

我们将以打造“三个课堂”为抓手,全面梳理教育改革举措,深化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德育课程化、系列化、体验化、实践化,大力发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等要求,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支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坚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校园心理剧育人新路径

校园心理剧育人新路径

校园心理剧育人新路径校园心理剧是一种以现代剧或音乐剧形式,通过情节演绎、表演艺术和人文思考,以展示、探索并解决当代青少年在生活、学习方面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校园心理剧育人的新路径。

一、多元表达形式的开发校园心理剧可以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如话剧、歌剧、音乐剧、舞蹈剧、影视剧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集中教师、学生、社团、文学艺术团队的力量,开发多元表达形式,在表达形式上创新,实现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

二、关注现实,探索内心世界在校园心理剧育人实践中,应关注学生所面临的现实,探索学生内心的世界,让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存在价值,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控制。

剧中情节应当具有启发性和反思性,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有所收获。

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体验能力,达到情感共鸣和情感敬畏的效果。

三、课程和团队的整合校园心理剧应该整合校园内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人性关怀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同时,应该整合学校内各团队的力量,如文艺队、心理顾问队、辅导员队等,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夯实校园心理健康育人的基础。

四、参与共建,深化协同校园心理剧的实践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共建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表演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倡导学生与社会和家庭的相互协作,创造良好的家校社共建环境,将心理健康育人的思想和理念贯彻校园各个层面和阶段。

五、科学评估,促进深化在校园心理剧育人实践中,应注意科学评估,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校园文化生活,掌握随访教育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优化育人模式,进一步提高校园心理健康育人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校园心理剧育人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多元性、实践性的育人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优秀青年才能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与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与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1 物联网工程专业现状“物联网”一词源于1999年Kevin Ashton 的定义,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可以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作为多学科相交叉的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因此对人才培养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新工科建设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与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相关联,对我国未来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2]。

作为“新工科”专业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根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行动要求,应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专业人才[3-4]。

随着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不断发展,已有部分高校获得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并有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未来的专业发展都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标准,建设有各高校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涵盖了目前IT 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主要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并具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RFID 技术、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IPv6、短距无线通信、传感器、二维条码等。

从实际应用角度讲,物联网应用几乎已经涵盖了各行各业,从共享单车、智能家居、智慧农业、车联网到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都体现了物联网技术的无处不在,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也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2 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的模式2.1 以国家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育部高教司于2017年推出了新工科建设计划,并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指导性文件。

传承龙文化,构建多元育人模式

传承龙文化,构建多元育人模式

传承龙文化,构建多元育人模式作者:林永怀来源:《新教师》2020年第07期校园文化是凝聚人心、孕育美丽生命和优秀人文之花的沃土,是学校优良校风的根源,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潜能。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依托地域特色,寻根探源龙文化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基石,更是托起明日希望之所在。

如何打造精神传承,远比如何教育学生认字读书更为重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建校时间为22年,现有学生1500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据了半壁江山。

虽然建校时间不长,历史沉淀较短,但学校秉承“精细管理、特色办学”的思路,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名和校名,充分挖掘学校所处龙山社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把特色文化主要聚焦在“龙”字上,以“龙文化”为校园核心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

学校努力弘扬龙文化,汲取龙的精神的精髓,传承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合作、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龙精神,以文化为引领,构建多元育人模式,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二、挖掘龙文化内涵,明晰育人目标“龙文化”具有丰富和深厚的文化价值、育人价值,蕴含着学校发展的态势和学生发展、成长、成才、成杰的轨迹。

“人无精神不振,校无精神不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精气神尤为重要,所以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相当重要。

要使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合作、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龙精神在学生身上得以发扬延续,引领学生对龙文化内涵探究和挖掘至关重要。

因此,我校基于对龙精神内涵的理解,结合育人目标,提炼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努力培养新时代龙的传人。

在这一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确立了“扬龙的精神,做新时代龙的传人”的师生发展目标,以“博识、健美、向上、向善”为校训,在文化建设中赋予龙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优秀传统美德,又有良好现代人格的新时代龙的传人。

新基础教育”的基本思想

新基础教育”的基本思想

“新基础教育”的基本思想1.根本目的:三个创新1999年: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和创新型学校。

2004年,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

2.研究内容:三个“层面”:(1)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3.成功标志: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观念的更新4.预期效应:2004年:实现校园“四还”:(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2009年:实现学校“五转型”:(1)价值提升、(2)重心下移、(3)结构开放、(4)动态生成,(5)动力内化。

5、主要理论:1999年:“三观十性”:(1)价值观: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

(2)学生观: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3)学校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

2004年:内涵“十新”:(1)学校教育价值观——生命性: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2)学生观——“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聚集到“具体个人”的概念上。

(3)培养目标——培养健康、主动发展的人:具有“诚实守信”的为人之德、“承担责任”的行事之德、“热爱祖国”的为民之德和“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学会在不确定性中,通过主动选择和积极实践把握确定性。

(4)课堂教学价值观——三层次重建论:一是各学科共通层面上的价值观,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

二是具体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知识、认识;路径、视角;方法和策略、运算符号和逻辑;经历和体验;发现、欣赏和表现能力)。

三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全过程的价值(一是把书本知识组成结构链,单元教学内容的组织,“长程两段”的教学设计。

全面育人计划的实施方法

全面育人计划的实施方法

全面育人计划的实施方法1. 引言全面育人计划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面、多元、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专业的实施方法。

2. 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 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 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 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计划的实施有序进行。

3.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确保课程内容的多元化。

-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 融入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4. 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 鼓励合作、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育教学方法。

6.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 注重评价的反馈作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7.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 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8. 丰富校园文化和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 加强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 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10. 保障措施-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资金、人力、物力支持。

学习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多元智能开发

学习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多元智能开发

学习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多元智能开发多元智能是指人类智力的多个方面和能力,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等。

有效地进行多元智能开发,对于提高个体的综合智能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以帮助读者进行多元智能开发。

一、了解自己的智能类型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主要智能类型。

每个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在语言智能方面相对较强,而在音乐智能方面较弱,而有些人则相反。

通过了解自己的主要智能类型,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元智能开发。

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智能类型,我们可以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开发。

比如,在语言智能方面,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方式进行开发;在逻辑数学智能方面,可以通过数学题目、逻辑推理题、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开发。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多元智能水平。

三、培养多元智能的交叉应用能力在进行多元智能开发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各种智能的交叉应用能力。

多元智能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比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培养逻辑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的交叉应用能力;在学习音乐时,可以培养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的交叉应用能力。

通过培养多元智能的交叉应用能力,可以提升智力的综合发展水平。

四、实践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技巧的有效性在于实践。

我们需要将学习技巧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各种智能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语言智能时,可以通过实践写作、演讲等方式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音乐智能时,可以通过实践演奏乐器、参与音乐活动等方式来提升音乐表演能力。

实践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习更加具有实效性。

五、创造积极学习环境有效的多元智能开发还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进行多元智能开发。

我们可以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课程,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和交流;我们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文案

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文案

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文案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文案一、序言幼儿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期,是开启智力、情感、社会认知和行为发展等各项能力的关键阶段。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小衔接美好未来的发展基础,保障孩子们茁壮成长和行为规范的必要之路。

幼儿园教育是在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强调以“幸福体验教育、学习主体教育、课程活动同步、个性化服务”为基础,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儿童学习的特性,采取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法,开展全面性、多元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均衡、harmonious 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什么是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全脑开发教育是一种非常突出的教育理念,旨在充分开发儿童大脑的潜能,通过各种多元化、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的思维、判断、记忆、语言、运动等各方面的敏感期、发展期、进展期进行综合、均衡、快速的进步。

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是在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上推行的,旨在全面提高幼儿的认知、运动、情感、社交、发现、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健整的人格、塑造心灵光辉、发展积极情感、欣赏自然和社会和谐、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致力于通过积极有趣的教育方法,扩大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认知能力,让幼儿表现出更加完整的个体和社会个体,并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重要性1、开发幼儿的潜能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旨在通过训练,培养广泛的思维和学习技能,特别是运用左右脑综合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逐步增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大脑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2、深化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是通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幼儿在自我认知与发现的进程中认识身边的一切,加强逻辑思维和关系理解能力,有助于幼儿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知,并且更好地适应对外部环境的识别和应对。

3、打造幼儿的多元素质幼儿园全脑开发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情感、社交、运动、美术、音乐、科学等多元素质,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在将来的各个领域。

幼儿园多元感知智力开发 幼儿园智力开发

幼儿园多元感知智力开发 幼儿园智力开发

幼儿园多元感知智力开发一、幼儿园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幼儿智力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智力开发不仅对儿童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多元感知智力开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多元感知智力的内涵与特点1. 多元感知智力的内涵多元感知智力是指儿童利用各种感觉器官的知觉过程,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认知的智力能力。

这种智力涵盖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方式,以及空间、时间、数量、形状、颜色等各种感知内容。

通过多元感知智力的开发,可以促进幼儿各种感知能力的综合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2. 多元感知智力的特点多元感知智力的开发具有多样性、韧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需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感知智力开发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地发展各种感知能力。

多元感知智力的开发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通过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感知智力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三、幼儿园多元感知智力开发的策略和方法1. 创设丰富多彩的感知环境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感知环境对于幼儿的多元感知智力开发至关重要。

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打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环境,为幼儿提供感知刺激和体验机会。

布置丰富多彩的教室环境,设置感知刺激性的教育玩具和器材,组织开展感知刺激性的教育活动等,以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开发。

2. 进行多元感知智力培训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感知能力,进行多元感知智力培训。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能力的培训,帮助幼儿提高感知刺激的接收和处理能力,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

设计丰富多彩的感知培训课程,组织开展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能力的培训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知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认知和探索。

中职学校“多元整合协同育人,思政+”育人模式

中职学校“多元整合协同育人,思政+”育人模式

中职学校“多元整合协同育人,思政+”育人模式(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000)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出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项目组在调研基础上综合研判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尝试在部分专业作为试点,开展“思政+”行动计划,切实明确了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新要求,紧密结合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将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产教融合、“三教”改革等教育要素系统整合,形成“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提出了“无师不育人、无课不思政、无人不红专”的“思政+”协同育人新理念; 形成了学校、专业教研组、思政教研组、校企单位、劳模工匠等“思政+”多元化联动协同育人格局。

关键词:多元整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协调推进。

在实施和运转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因缺乏“协调”与“整合”而出现运行过程系统效能的损耗,影响课程思政整体功能发挥。

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到了升级改造提质的关键时期。

为此,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整合,成为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点。

一、中职校课程思政现实情况经调研,本项目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教学主体的离散化,各学科教师各自为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是教学内容的拼贴化,缺乏较成熟经验的借鉴,又缺乏统一的编制标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碎片化的状态。

三是教学方法的生硬化,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高、没有针对课程内容深挖思政元素,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不联系专业,专业课教师讲专业忽视育人。

四是教学管理的裂隙化,学校顶层设计滞后,建设管理缺失,没有就协同育人做出部署和要求,专业教研组没有就此创新落实。

二、“思政+“育人模式创新实践过程(一)建立协同育人组织领导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修订《中层干部考核方案》、《教研组考核标准》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举措和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健全经费保障、师资培训等7个配套制度;修订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情况作为评优评奖、职称评聘重要依据。

运行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的探讨

运行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的探讨

运行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的探讨弘扬学校历史文化精华,接轨教学改革前沿思想,着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素质发展。

近年来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提出了“多元育人,和谐发展”办学思想,开始了构建、运行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我们建构的“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在充分尊重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及相关要素多元存在的前提下,教师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学生差异,主动构建促进师生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素质为中心,其基本流程是:自主先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讲解—训练内化—总结反思—拓展提升。

我们构建这一模式的价值追求是:强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多元性,强调提供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方法多样性,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强调对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让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获得多种教育收益。

经过总结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我们提炼了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它具有动态生成性、开放性、互动性、多维性,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交流,是充满生命活力、灵性流淌、潜能激扬、愉悦和美、共创共享的课堂。

其特征表现为:一是教与学的主体回归,强调学习的生本性;二是强调教与学的动力生成,摆脱被动单向式学习,促进教学三维生成的互动激发式学习;三是强调教与学的潜能开发,开发每个生命的发展潜能;四是激扬课堂生命活力,具有本质课堂活力生成;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和学习品质,能够让学生亲历问题发现、探究和解决的过程。

二、构建、运行多元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1.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因素的考察一是基于“多元和谐”办学思想的实践需要。

近年来我校提出的“多元育人,和谐发展”办学思想,主要包括三层意涵:学校教育生动、丰润的蓬勃状态;强调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的多元性与和谐性;强调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策略是“共同发展、差异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核心 内容 作 为 ~名 义 务 教 教育 者个 性 发 展 、 获得 幸 福 、 成
发展
育 阶 段 学 校 的 校 长 .我 认 为 . 长 为 “ ” 艺术 . 培养 社 会 人 的 是 “ 人 为 本 ”的 提 出 就 是 在 强 主 义建 设 者和 接 班人 的 崇 高事 育
《 我认 识 的 “ 人 为 本 ” 一 文 , 育 》
人 .其 次 注 重 培 养 孩 子 的 能
为 本 . 和 谐 的氛 围 中挖 掘 学 在
令 我 对 “ 人 为 本 ” 有 了新 力 . 终 通 过 教 育 让 孩 子 具 备 生 的 潜 能 .发 挥 学 生 的 力 量 . 育 又 最
百 年 大 计 .教 育 为 本 : 教 力 于不 断提 高 人才 培养 的质 量 工 作 的 每 一 个 层 面 、 一 个 环 每
育 大计 , 人 为 本 。《 育 国家 中 长
和水 平 . 断推 进素 质 教育 . 不 以 节 .把 人 才 的培 养放 在首 位 .
期 教 育 发 展 和 改 革 规 划 纲 要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和 实践 能 并 作 为 一 切 工 作 的 出 发 点 和
二、 人本 课 堂 。 效 育人 有
随 着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调 要把 育人作 为学 校教 育 的 业 为教 育人 . 不得 不 冷静 入 .我 们 越 来 越 清 醒 地 认 识 身 就
根 本 任 务

思 考 .我 们 的教 育应 该 培养 怎 到 : 堂 教 学 理 念 已 由传 统 的 课 样 的人 ? 又是 怎样 培 养人 的 ? 文 本 教 育 转 向 现 代 的 人 本 教
进公平 、 高质量” 2 提 的 O字 工 造人 , 不 是 教 育 . 是 机械 化 注 每 一 个 孩 子 的 个 性 发 展 . 那 那 用
作 方针 在 2 字 _ 作 方 针 中 . 大生 产 教 育 是一 种 培 育人 和 发 展 的 眼 光 看 学 生 . 0 _ 【 = 开掘 学 生 “ 育人 为本 ”是 教 育 改革 发 展 陶冶 人 的活 动 .是 一 门促 进 受 的 潜 能 . 进 所 有 学 生 的全 面 促
读 懂 《 要 》 DU ONGG GY O 纲 D AN A 月 . 谷 三 小 两 次 开 展 了 区 级 说 . 经 验 的 共 享 、 界 的 融 修 养 . 光 是 视 就是 学 生 明 日言 行 修 养
“ 本 课 堂 ” 学 展 示 活 动 人 教 合 与 心灵 的感 召 三、 成合力 , 形 多维 育 人 我认 为 . 人 为 本 是 教 育 育 的 写 照 . 师 自身 的 道 德 素 养 教
续 补 助 中 职 学 生 生 活 费 的 基 择 校 生 和择 校 收 费 的做 法 建
( 者 系孝 感 市 教 育 局 党 作
础 上 . 步 落 实农 村 贫 困 和 涉 立 健 全 普 通 高 中 家 庭 经 济 困 组 书 记 、 长 ) 逐 局
多元 开发 全 面 育人
■邱运山
口c0o 0o>zo、 o ,r
要》

g 曩 §
共 财 政保 障力 度 。要 将 高 中以 农 专 业 学 生 享 受 免 费 中 职 教 难 学 生资 助 政 策体 系 . 格 做 严
教 育 收 费 为 主 要 经 费 来 职 教育 的 好 高 中贫 困生 的 资 助 工 作 . 加 切 步伐 : 理 确 定普 通 高 中 收 费 实 减 轻 此 类 学 生 家 庭 经 济 负 合
的 思 考 吕教 授 认 为 “ 书育 健 康 的心 理 、优 秀 的智 能 、 教 良 发展 学 生 的个 性 . 高 育 人 的 提
人 ” 该 颠 倒 为 “ 人 教 书 ” 应 育 .
好 的人 格 、 壮 的 身 体 和 适 应 有效 性 强
20 0 7年 秋 . 光谷 三小 开 始


_

局囊 瓣 逐 转 化 到 以财 政 投 入 面 . 步 粪

为 主 、学 生 收 费 为 补 充 的 格 标 准 . 格 控 制 择 校 生 招 收 比 担 . 保 贫 困 学 生 不 因 家庭 经 严 确
局. 降低 学生 就 学 成 本 在 继 例 和 收 费标 准 . 至 取 消 招 收 济 困难 而失 学 直
人 定教 ”
能 我 们应 该 审 视 自身 . “ 将 育 课 堂 ” 几 年 坚持 下 来 . 果不 效 人 为 本 ” 一 思 想 落 实 到 教 育 错 2 0 这 0 8年 3月 和 2 1 0 0年 1 0
教育 的改 革 、发 展应 该致
6 《 湖北教 育》 教 育教 学) H EJAOY ( UB II U
(0 0 2 2 2 1— 0 0年 )提 出 了“ 先 力 为重 点 .为社 会输 送 优 秀人 落 脚 点 把 “ 人 为本 ” 为 教 》 优 育 作
发展 、 人为本 、 革创新 、 育 改 促 才 按 照 一个 固定 的模 式来 塑 育 的终 极 目标 和 永 恒 追 求 . 关

关注个性。 静心 育 人
吕渭 源 教 授 在 《 北 教 湖
我认 为 . 育 工 作 者 应 该 育 课 堂 教学 设 计 要 立足 于 学 教
F心来 . 先 教 孩 子 怎 么 做 生 . 首 育 ) o o年 第 9期 上 发 表 的 静 一 2l 围绕 学 生 . 学 生 的 发 展 以
这 一 颠 倒 不 是 简 单 的 文 字 游 现 代 社会 激 烈 竞争 的能 力 我
戏 .而 是 一 种 观 念 的转 变 . 它 们 应 该 清 晰 地 认 识 到 . 育 不 尝 试 课 堂 教 学 的改 革 . 力 构 教 努 是指 “ 育要适 应人 ”是 “ 教 . 以 是 灌 输 . 是 唤 醒 人 沉 睡 的 潜 建 我 们 心 中 的课 堂 —— “ 本 而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