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20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师:让我们静下来,仔细地想一想:(语速放慢)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
生: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时候,和是奇数。
师:(板书箭头)是呀,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也等于偶数。
【设计意图】用好规律,内化认识。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图9
就像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的那样: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图10)
生: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师:是呀“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会一直陪伴我们的数学学习。
图10
三、练习感悟、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么多知识,下面老师要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真是勇敢的孩子。
据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难点拟定为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和的奇偶性》效果分析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全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在研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时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节“新、趣、活、实”的好课。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到位,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层层递进。就这个课题而言,即让学生亲自探究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知道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又利用规律结合图形进行推理,研究了多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并且在练习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了拓展应用,学生掌握扎实。特别是最后的练习,直接让学生抛开数字,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问题入手的解决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解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奇数和奇数的和、偶数和偶数的和、奇数和偶数的和的奇偶性;2.掌握判断两个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器、纸张和铅笔;2.学生准备书本、课堂笔记和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教师提问:“请问一下,如果有两个奇数相加,会得到什么结果?”2.学生回答:“得到偶数。

”3.教师再问:“那如果有两个偶数相加呢?”4.学生回答:“也得到偶数。

”5.教师继续问:“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呢?”6.学生回答:“得到奇数。

”7.教师总结:“对的,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判断两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步骤二:讲解与演示1.教师将两个数之和的奇偶性判断分为两种情况讲解:a.情况一:两个数都是偶数时。

-如果两个偶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偶数。

-举例说明:4+6=10,10是偶数。

b.情况二:至少有一个数是奇数时。

-如果两个奇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偶数。

-如果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其结果一定是奇数。

-举例说明:3+5=8,8是偶数;2+7=9,9是奇数。

2.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几个示例的计算和判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步骤三:合作探究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2-3人,自行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计算并判断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

-问题例子:小明有3把铅笔,小红有7把铅笔,两人共有多少把铅笔?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汇报答案及解决思路。

步骤四:展示与讨论1.教师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教师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计算并判断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

-问题例子:小明有4颗糖果,小红有9颗糖果,两人共有多少颗糖果?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讷河市通南镇中心小学姜凤玲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倍数和因数。

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后,安排的一系列专题活动。

数的奇偶性主要是要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这一单元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谨性。

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快速判断,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

二、通过猜想、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合情推理能力。

三、让学生在游戏探索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和的奇偶性规律及运用,掌握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探索规律及运用。

教学难点: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探索方法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生成单。

小组内分享预习生成单,提出问题,组内解决,不能解决课上解决。

二、创设情境,提出猜想,初步建模1、观看视频,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内容埋伏笔。

2、游戏:抛筛子1)明确游戏规则:泡一次是几,就用几加几,找到对应的转盘奖品。

2)全班抛筛子,得出结论,提出质疑,解决问题:想要中奖怎么改变游戏规则。

结合学生的回答,请一名同学动手操作,复习奇数,偶数,板书内容。

如何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举例验证。

举例举不完怎么办呢,讨论,得出结论:个位数相加判断和的奇偶性。

3、数形结合,探索知识动手操作,利用图形体会和的奇偶性回头看,小结:判断和的奇偶性可以用个位数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解决问题(探索和的奇偶性)-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探索和的奇偶性)-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探索和的奇偶性)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2.能够运用这个规律快速判断奇偶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应用奇偶性规律快速计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桌面上的两堆石子或者图片或者文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两堆石子的数量,让他们说出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并把它标记在黑板上。

2. 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1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如果两堆石子合在一起,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已标记的数字,判断两数相加后的和的奇偶性,并解释为什么。

3. 案例演示(15分钟)
1.教师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快速解答。

2.随后,将问题以及其解答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记忆答案。

3.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问题,并与同桌分享。

4. 巩固与拓展(15分钟)
1.将问题发到课堂软件群组,让学生在家里练习。

2.订做练习册,让学生自行独立完成。

5. 总结(5分钟)
回顾课上学到的知识点,总结奇偶性规律,并鼓励学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并且通过练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各异,也出现了一些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南京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公开课教案

南京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公开课教案

南京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和的奇偶性》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以及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和的奇偶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的奇偶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的奇偶性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与加数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奇偶性。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究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3.采用讲解法,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的奇偶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生活中的实例和数学运算的示例。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你有一堆奇数个苹果,然后再拿一些苹果来,这些苹果的总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的奇偶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奇数相加的结果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偶数,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结果是奇数。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卡片上的整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判断运算的结果的奇偶性,并记录下来。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和的奇偶性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整数的加减法,还有哪些运算的和的奇偶性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比如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和的奇偶性》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和的奇偶性》 ︳青岛版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县市:学段:小学学科: 数学
教学过程数。


2、你能快速判断下面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31+32+33+34+35+……+54
3、像这样判一个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叫做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和的奇偶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奇数、偶数的概念,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铺垫,同时,用一道难题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引发探索两个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的学习需求。


二、分类思考,举例验证
1、你认为要从几个数的和开始研究?
从最简单的两数之和开始研究,是数学中常常用到的思路。

为了方便,需要先分一分类。

两个数相加,如果按奇数偶数可以分成哪几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2、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 (根据学生猜测板书)
3、猜想对不对?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学生举例子验证。

4、举偏大数据的例子验证。

举例验证是个好办法,但例子太多举不完,是不是现在就能肯定的下结论了呢?大家举的例子太小,我来举大一点的数据,看谁能够不计算,马上判断出和的个位是奇数还是偶数?
10689+2004= 11387+131= 46786+25878=
【设计意图:初探活动,让学生感知两个自然数和的奇偶性是有一定规律存在的。

体验了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建构思维,告诫学生使用举例的办法研究数学,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同时为后续的探索活动留白】。

小学数学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优秀教学设计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后安排的一个专题活动——和的奇偶性(活动2),主要是要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这一单元的知识较具抽象性与严谨性,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初步建模1、明确游戏规则,揭示课题。

摸奖规则:1、每人只能摸一次奖;2、摸奖时,从箱子里任意摸出两个球,把球上的数相加,算出结果,找到对应的奖区。

摸完奖后,把球放回箱里。

组织讨论:符合什么条件的人能中奖?结合学生的回答复习奇数、偶数,揭示课题。

2、组织游戏,猜测揭秘①学生摸奖,提出问题:都中不了奖,是不是箱子里只有偶数?②摸球验证,提出猜想: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师: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这只是我们的初步猜想,如何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3、举例验证“偶数+偶数=偶数”的正确性,得出结论师:举例验证是数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并且卓有成效的方法。

①组织讨论:如何举例验证?应该举什么样的例子验证?如果举例相加的结果都是偶数,说明什么?如果不是,又说明什么?②举例验证。

③得出结论:偶数+偶数=偶数4、小结:刚才咱们只是用摸奖球上的数相加的方法初步得出“偶数加偶数可能等于偶数”,现在通过举例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教学设计】《两数和的奇偶性》

【教学设计】《两数和的奇偶性》

【教学设计】《两数和的奇偶性》一、教材解析:《两数和的奇偶性》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第5课时的教学内容,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材编排是通过研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纯数学问题,重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并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助于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数之和的积偶性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书的积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能借助几何直观及多种解题策略,认识两数之和的积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活动经验。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使学生发现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使学生应用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预设过程:(一)复习导入抢答,快速地说出屏幕上出现的是奇数还是偶数?你们回答的真好。

这样送给你们一些惊喜。

盲袋有限,这样吧,我们玩个游戏。

随意翻开数学书,你翻到的左、右两边页码相加得偶数者获奖。

(二)引入主题1.出示题目。

师:你们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两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请大家思考,这两个加数可能是什么数?(奇数、偶数)2.理解题意。

师:我们今天的研究就是三个问题:一是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二是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三是偶数与偶数呢?为什么不用研究偶数加奇数的情况?(三)探究新知1.研究“奇数加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实验呢?学生说想法,动手实践。

而后集体交流。

方法一:我们可以举例来推断一下,那我们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

你有什么发现?(奇数+ 偶数= 奇数)方法二:我们还可以根据奇数、偶数的特征判断。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的奇偶性》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性质,以及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加减法算式中数字的奇偶性,来总结出和的奇偶性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性。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偶数与奇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和的奇偶性概念,能够判断一个算式的和的奇偶性。

2.掌握偶数与奇数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性,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和的奇偶性概念,以及偶数与奇数在加减法运算中的特性。

2.难点: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理解和掌握和的奇偶性与偶数与奇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的奇偶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活动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问题驱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例,用于学生的操练和巩固。

3.教学设备: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设备,以便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的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算式:3 + 5 = 8,提问:这个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2.呈现(10分钟)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七课时,教材第15页例2。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本节课是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的奇偶性规律,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归纳和的奇偶性规律教学准备:探究单每组一份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好,课前我们已经见过面了,怎么称呼我?我来自?对,我来自临沂第九实验小学,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师手指课件),我的名字叫骆艳,这个名字不太好记,但是老师说一个成语的话,相信你很快就能记住了。

(ppt)沉鱼落雁。

有没有觉得我的颜值和她的颜值差不多呢?谢谢你们!和大家开个玩笑,同学们这回记住老师的名字了吧?同学们,你能不能做个自我介绍?【设计意图】课前谈话,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消除学生紧张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教学过程:一、游戏互动,引发思考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咱们就先玩个摸奖游戏吧。

师:请看游戏规则,谁来读一读?(出示图1)图1生:“有两个盒子,一个盒子内放的是奇数,另一个盒子内放的是偶数,每次只能在一个盒内抽取2张卡片,如果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奇数,就可获得小礼物一份。

”师:同学们,每次只能在一个盒子里抽取2张卡片。

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老师需要两位小助手,谁想来?同学们,他拿的盒子里都是奇数,他的盒子里都是偶数。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

《和的奇偶性》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页的例2。

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获得举例、说理、图示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分类、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解决问题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格表,通过举例验证,总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用分类的思想思考问题,能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规律推广到多数之和。

3.会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猜想、验证、推理、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

(四)学习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学习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要性。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和的奇偶性》名师教学课件、学习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偶数是2的倍数,也就是除以2余几?奇数呢?(2)偶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为2n(n是自然数),奇数呢?(3)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偶数总能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奇数呢?请你试着画一画。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1)小竞赛:①快速判断下面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6 580 3471 531894(明确判断一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只用看个位上的数)②快速判断下面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31+32+33+34+35+……+49+50师:像这样判一个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叫做和的奇偶性。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引入,从简单到复杂,引出探究和的奇偶性的必要性。

】2.问题探究(1)分类思考,理解题意师:你认为要从几个数的和开始研究?师:从最简单的两数之和开始研究,是数学中常常用到的思路。

为了方便,需要先分一分类。

师:两个数相加,如果按奇数偶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小结。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也就是我们要探求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师:这些问题还可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节《和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和的奇偶性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和的奇偶性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2.难点:理解和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和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的奇偶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激发学生的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和生活实例相关的图片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探究。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卡片、小球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图片,如衣服、鞋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奇偶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的奇偶性规律吗?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数字的奇偶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些数字的奇偶性规律吗?3.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奇偶性》教学设计

《奇偶性》教学设计

《奇偶性》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数学《奇偶性》教学对象:高中数学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特性。

2.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加、减、乘、除的规律。

3.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进行相关运算。

4.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及运算法则。

3.奇数和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数学教材。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玩具数字卡片。

3.教学辅助:PPT、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利用数字卡片展示一些数字,请学生判断这些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二、讲解奇偶性的定义及判断方法(15分钟)1.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数。

2.提供几个实例,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判断这些数的奇偶性。

3.引导学生总结判断奇偶性的方法。

三、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及运算法则(25分钟)1.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奇数、偶数乘偶数的结果均为偶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为奇数,奇数乘奇数的结果为奇数。

2.利用算术题让学生练习奇偶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

3.指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综合实践(20分钟)1.练习题:提供一些奇偶性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练习。

2.教师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讨论及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奇偶性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2.综合性问题解答: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3.总结奇偶性的相关知识点和运用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奇偶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提醒学生复习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人教版五下2.6《两数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下2.6《两数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进行两数和的奇偶性判断。他们理解了奇数加奇数为偶数,奇数加偶数为奇数,偶数加偶数为偶数的规律,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2. 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探索和实验,提升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通过归纳和推理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在解决与奇偶性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展现出条理清晰的思考过程。
- 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应对所阅读的材料和观看的视频进行笔记,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心得体会。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等。
- 鼓励学生将拓展学习成果与同学分享,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对奇偶性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拓展阅读:
- 《数学趣味故事:奇偶性的奥秘》: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奇偶性的发展历程,激发学习兴趣。
-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检测评价:
- 通过当堂检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奇偶性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 对于检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对于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两数和的奇偶性》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数字相加后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情况?”(如:三个人一组玩游戏,如果每组人数都是奇数,那么总人数会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两数和奇偶性的奥秘。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和的奇偶性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概念,它涉及到我们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门抽象的数学课题。

和的奇偶性的含义是:加法的总和为偶数,则每一项加数至少有一个为偶数;加法的总和为奇数,则每一项加数至少有一个为奇数。

这个概念对学生们来说很难,他们往往不能说出其中的规律,也没有办法运用它。

二、教学目标1.够熟练地说出和的奇偶性的定义。

2.能够掌握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3.能够运用和的奇偶性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定义:向学生们讲解和的奇偶性的定义,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和表达出相关的观点,让他们对和的奇偶性有更深的理解。

(2)例题:出一些和的奇偶性的数学例题,让学生们作答,通过实际的例题来理解和的奇偶性。

(3)游戏: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让学生们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4)其他: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的奇偶性的知识。

四、教学步骤(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和的奇偶性有什么样的好处,看看别人怎么使用,然后用自己的口头解释。

(2)讲解和的奇偶性:让学生们把和的奇偶性概念熟悉,通过实例和讲解来理解其中的规律,然后概括出结论。

(3)例题训练:出一些实际的和的奇偶性的数学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推理,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更深刻的理解和的奇偶性。

五、教学评估老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检测题来测试学生对和的奇偶性的理解程度,确定和的奇偶性教学的效果。

学生们可以用他们的观点和表达,表明他们对和的奇偶性的理解程度。

六、总结和的奇偶性是学生们比较难掌握的一门数学知识,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好处。

所以,我们在进行和的奇偶性的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和的奇偶性的规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和的奇偶性》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和的奇偶性》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和的奇偶性》教案(定稿;区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和的奇偶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高运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概念,对简单的奇数和偶数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结果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奇数和偶数相加减的规律进行解答,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究一些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自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经历两数之和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举例,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3.培养探究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在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正方形。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奇数?
2.偶数除以2余数是几?奇数呢?
(二)探究新知
1.小游戏:
你想中奖吗
游戏规则:
掷骰子,掷出一个数字,再加上这个数字本身,数字之和。

学生观察发现:奇数+偶数=奇数
没中奖的数字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发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2.明确问题,合作探究
例2: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
从题目中,你知道我们要探究什么?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
先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独立探究,再和小组成员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一,列举法
学生汇报,教师加以板书。

教师:通过举例,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二,图示法
学生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讲解。

教师:通过拼摆,使我们确信结论是正确的。

这种方法称作“数形结合”。

预设三,说道理
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比2的倍数多2,还是2的倍数,所以奇数+奇数=偶数偶数是2的倍数,2的倍数加2的倍数,和还是2的倍数,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归纳结论,整理板书。

3.回顾反思
(1)用大数验证
教师:我们的结论正确吗?用大数试试。

学生独立验证,汇报交流。

(2)两数之差的奇偶性
教师: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到哪些等量关系呢?
学生汇报,并举例验证。

(三)巩固练习
1. 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每组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2+51 17+207 1340+576 2810+789
2.30名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体会?
2.你还想对奇偶性进行怎样的研究?
3.作业布置
练习四第2题。

研究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