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
造成句子歧义的几个原因
八.读音不明 这是指句中某个字(词)有两种或多种读音,造成的歧义。
例: 这个人好说话。
该句中的“好”可读“hǎo”,是“易于,便于”的 意思;也可读“hào”,指“喜欢,爱好”的意思。 读音不明,造成了歧义。
九.省略不当 这是指句中省略不当造成的歧义。
例: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 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996年高考全国卷第7题)
句中的“上课”,即可以从施事者角度来理解, 也可以从受事者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说,即可以是 “王老师去师范学院听课”,也可以是“王老师去师 范学院给学生讲课”,所以有歧义。
五.词义不明 这种情况,是由句子中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6题)
二.修饰不明 这是指由修饰语修饰的中心词不明确而造成的歧义。
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 有新的起色。(1998年全国卷)
该项中修饰语“几个” ,既可以修饰“学校”也可 以修饰“领导”,因而也造成了歧义。
三.停顿不明 这是指因句中停顿不明确(或者说句中可以有不
同的停顿)而引起的歧义。
七.词性不明 这是指句中词语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引起的 歧义现象。
例: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 两家银行。(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7题)
句中的“和”,可以作连词也可以作介词,因而也有 两种不同的意思:前者表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 个人,自己去干某事”;后者则表示“他背着总经理一人, 伙同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因而有歧义。
题中动补短语“看不上”是多义的,可理解为 “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从而造成了歧 义。
再比如我们曾见到过的句子“我要炒肉丝,你把油 拿来”和“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很明显, “炒肉丝”这个短语在前一句中是“动宾结构”,表 示“炒肉丝”这件事;而在后一句中却是个“偏正的 名词短语”,表示“炒肉丝”这种菜。如果没有特定
高考语文歧义考查题型例析
高考语文歧义考查题型例析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对歧义的考查占有一定的比例。
解答此类题固然可凭语感,但是如能在语感的基础上了解歧义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消除歧义的方法,无疑会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分析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歧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某些语句孤立地看可以有不同理解,表达意思不明确;但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例如1989年全国高考第17题“我要妙肉丝”一句,既可理解为“我需要的是炒肉丝这样菜”,又可理解为“我将要炒肉丝了”.但是在“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中语义明确。
另一种是一些语句不论孤立地看,还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都有歧义。
例如,1992年“三南”试题中“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一句中的“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不仅孤立地看,谁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不得而知;就是在原句中,既可以是张原,又可以是老人,仍有歧义。
前一种叫做合理的歧义,而后一类叫做不合理的歧义。
高考对合理的歧义考查常用的题型有:辨识歧义语句,写出歧义语句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消除歧义等。
而不合理的歧义往往是由于语法上或逻辑上的错误而造成,是属于不通顺、不清晰的病句,所以高考时往往把它放在句子正误辨析,对病句原因的分析和修改病句等题型中。
下面我们就以高考对歧义检测的各类题型中的典型题为例,具体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概括出消除歧义常用的方法。
先来分析对合理歧义检测的题型。
1.辫识歧义语句。
例题l(成人高考1990年试题)有的短语只表示一个意思口山西\燕生贤题型例析高考语文歧义考查(如“读报”),有的短语可以表示两个意思(如“炒白菜”可以是一个菜名,也可以是一种动作),下面每个短语只表示一个意思的一组是:A.翻译小说学习文件B.运行李给小王一本书C.主要的演员和导演高一和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D.做好事对敌人的进攻分析:题干要求辨识哪些短语是单义的即没有歧义,哪些短语是多义的即有歧义的。
要正确辨识短语有无歧义,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歧义短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短语的结构关系不同,其次要求考生对所列每个短语作结构关系上的正确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 歧义例说
D.他的笑话讲不完。
5.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栋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B.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C.巴基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有准备的。
D.他没有听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改变,变更了全文的结论。
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1998年全国高考题)
代词“他”指代不明,“他”既可指代得分最高的嘉宾;也可指代另外的人。
再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全国高考题)
“对此”一词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四)数量短语作定语,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如: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其他”既可修饰物——公司,表示其他公司;也可修饰人——领导,表示同一公司的其他领导。
再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年全国高考题)
再如:(2004年全国高考题)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句子的最后一个分句前省略了主语,从而不能确定是哪一种产品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致使语意不明,造成歧义。
(六)语意不明造成歧义。
如:张佳最近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他。
2、能分析、解决一些句子。
考点:语意不明
类型(原因):消除方法:
一、多义词造成歧义
多音词/同音词/多义词更换词语
二、代词指代不明
歧义的类型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常出现歧义辨析和理解的问题,本文拟对常见的歧义句式加以说明。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歧义句剖析及真题解析
歧义句剖析及真题解析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A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 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
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
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A.捉住老鼠的花猫B.袒护孩子的妈妈C.残害百姓的匪徒D.审判罪犯的法官【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
故选B。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
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
例如: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例如: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
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
例如: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
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
例如: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
例如: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
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
例如: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
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
例如: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
例句中“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的人,有可能是“刘小明”,也有可能是“王大伯”。
(技能)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文稿出现歧义的原因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2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歧义的辨析与分解
明确概念
一、歧义的定义:
一个短语有两歧或多歧的 意义,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 释,叫句法歧义现象。
牛奶面包
想起来了
探究原因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原因
反对老师袒护学生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原因一:短语的构造 层次不同
讨论:
学生家长 翻译小说 她原来在这里 他走了两小时了
每个短语有哪几种可能的理解?
原因二:短语的语法 结构不同 原因三:短语的语义 结构不同 原因四:多层定语 位置不当
解决方法
三、歧义的分解方法
1、设置具体语境
2、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3、变换句式
实战运用
四、高考对歧义的考查方式:
1、歧义的分解;
2、歧义的辨析。
实战运用
1、下面的句子有歧义,请在其前面或后 面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使原句的意思变得明 确:
① ②
我要炒肉片 开刀的是他父亲
实战运用
2、下列新闻标题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小结
五、小结
1、歧义的定义; 2、歧义产生的四种主要原因;
3、分解歧义的三种方法;
4、歧义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
作业
六、课后作业:
1、搜集生活中句法歧义现象的例子, 在班上讨论产生歧义的原因;
2、再查找一些病句题中有歧义的选项, 进一步提高辨析歧义病句的能力。
歧义的辨析与分解
……操与宫坐久,忽闻 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 可疑,当窃听之。”二人 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 曰:“缚而杀之,何如?” 操曰:“是矣!今若不先 下手,必遭擒获。”遂与 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 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 杀。宫曰:“孟德心多, 误杀好人矣!” ……
高考病句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高考病句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一、要消除语句的歧义,首先要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
归纳起来,歧义的造成有以下几种情况: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比如:(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3、兼类词引起歧义。
比如:(5)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比如:(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如:(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如:(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本句可理解为“那年”“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比如:(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表意不明(歧义)
歧义句。 2、增减词语 3、调整语序。 4、改用词语。 5、改换量词。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表意不明(歧义) 歧义的定义 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 歧义类型 语音歧义 同音词 停顿 重音 多音词 语义歧义 词语多义 短语多义 兼类词 语法歧义 多种结构 学校通知,暑假期间,图书馆、阅览室全部开放。全不 我看见/他/笑了。 他想起来了。 读书不好。 老张气死了。 我要炒肉丝。 饭不热了 “热”是形容词,饭是不凉的。 “热”是动词,饭要温一下 学习文件 出租汽车 进口彩电 偏正短语:外国的彩电 动宾短语:买彩电 学生家长 偏正短语:学生的家长 并列短语:学生和家长 我去上课。 鸡不吃了。 1、动词支配范围不确定而出现歧义。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2、介词的涉及范围不确定而出现的歧义。如: 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 的意见”?) 3、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如: 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4、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如:对校长的意见。 美国对伊拉克的进 攻是早有准备的。 5、是否分项定语而出现的歧义: 许多朋友的礼物放到了桌子上。 6.量词在既表人有表物情况下而造成的歧义:两个医院的医生。 7.否定词的管辖范围不明: 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8.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如:我们三个人一组 我们/三个人一组 我们三 个人/一组
施事、受动关 系造成的歧义 多种层次
(四)语 境造成的 歧义句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的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2.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 警察愤慨的可以是 “报案人” , 也可以是 “围 观者” ,语意不明。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 “提着黑皮包” 的是张原,还是老人?)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姚芹明(221400)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
高考考查歧义句辨析的频率较高,综合近年高考考查歧义句类型,分析其形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04全国卷Ⅰ)分析:说话或朗读时,需要在句子中间作或大或小的停顿,停顿的地方不同,往往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导致歧义。
例句后半部分由于停顿位置不确定,既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类似的例子还有: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05天津卷)“晚”和“上”连读,意与“白天”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来的”。
2、重音不同产生歧义例:a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b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全国卷)分析:重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一种是逻辑重音,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音通常指逻辑重音。
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往往不同。
例句a要表达“应该好好教育”的意思,“打”字要重读,例句b表达的是“该打的是我”之意,“他”字应重读,。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89全国卷)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产太少了;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则表示生产太多了。
3、多义词引起歧义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卷)分析:一个词或短语常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义项不同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理解不同。
例句“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轻视”、“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收看失败”。
类似的例子还有: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94全国卷)“前”字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以前”,指汇报的时间不能超过15日;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前往”,指规定汇报的时间为15日当天。
歧义句例说
歧义句例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于海生《考试说明》规定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既表达力求准确、清楚,不产生歧义。
这也正是近几年高考的训练点和考查点。
自2003年起,“语意明确”便成为高考热点,为了帮助考生理解并消除歧义句,笔者浅说如下:一、一词多音而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2002年包头市模拟卷D项)【分析】: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多音,因而在书面表达时有可能造成歧义。
这时可用创设语境法来消除歧义。
“好”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hǎo”,又可以读“hào”。
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但在书面表达上反映不出来,所以可用创设语境法修正。
可改为“这个人好(hào)说话,经常爱老师批评。
”或“这个人好(hǎo)说话,大家都喜欢她。
”二、音同口述而引起歧义(2)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2001年通辽市模拟卷A项)(3)常饮酒能治病常饮酒能致病(2002年黄冈市模拟卷C项)【分析】:汉语中有许多同音字,这些同音字使一些句子在口述时易于产生歧义,这时可用停顿法或填字法来消除歧义。
(2)、(3)句用书面表达时较为清晰,若再通过电话转述时就会产生歧义,故句(2)采用停顿法可改为: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句(3)采用填字法可改为:常饮酒能治(好)病常饮酒能(导)致病.三、因一词多意而引起歧义(4)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年全国卷第6题C项)(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1998年全国卷第7题B项)【分析】: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
句(4)中“看不上”有歧义,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故表意不明。
句(5)中“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 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为嘉宾送人的礼品”。
高考语文复习:歧义辨析讲解
歧义辨析讲解一个句子在意义上有两种以上的理解便为歧义句。
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字多音0.⑴这句话说重了。
句中的“重”读“zhònɡ”和“chónɡ”皆可,不同的读音便有不同的理解。
⑵这个人好说话。
句中的“好”,既可读“hǎo”,又可读“hào”。
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 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2.一词多义⑴满山都是杜鹃。
句中的“杜鹃”,可以指花,也可以指鸟。
⑵这是我校的一辆机动车。
句中的“机动”一词,词义可以是“利用机器开动的”,以区别于使用人力;词义又可以是“准备灵活运用的”,以区别于固定使用的。
3.词语(短语)的兼类⑴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句中“和”,作为连词来理解,意思就成了“他一个人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位领导把钱存入了银行”;作为介词来理解,意思就成了“他和副总经理合伙背着‘总经理’一个人把钱存入了银行”。
⑵我要炒鸡蛋。
句中的“要”可以是动词,“炒鸡蛋”可以为偏正词词组,此时句意为“我需要一份炒鸡蛋”;“要”也可以是副词,意为“将要”,“炒鸡蛋”也可以为动宾词组,此时句意为“我将要炒鸡蛋了”。
4.语序不当⑴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98年高考题)句中“几个”的位置不当,造成了歧义。
局长嘱咐的对象可以理解为“不同学校的几个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同一所学校的几个领导”。
⑵两个村办的小化肥厂。
句中“两个”的位置不当,造成了歧义。
句意可以理解为“两个村合办的小化肥厂”,也可以理解为“村子办了两个小化肥厂”。
5.结构划分不一⑴关于鲁迅的书。
句中介词“关于”的宾语可以是“鲁迅”,此时句意为“写鲁迅的书”;“关于”的宾语也可以是“鲁迅的书”,此时句意为“鲁迅写的书”。
⑵美国谴责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
句中“谴责”的宾语可以是“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此时句意为“美国对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的行为表示谴责”;“谴责”的宾语也可以是“苏联”,此时句意为“美国对苏联表示谴责,并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以下是为您推荐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
如果一个短语(句子)表示二种或以上的含义,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是误解,那儿这个短语(句子)就叫做歧义短语(句子)。
语言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二类:一、词语歧义;二、语法歧义。
如果我们根据歧义产生的原因和其具体结构分析,可以大致将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心词是一个名词,前面有二个定语,而第一个定语既可修饰限定第二个定语,又可修饰中心词而造成歧义。
如“出席会议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等。
2、一个表修饰限定的词语连着一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修饰词既可以修饰前一个名词,也可理解为修饰整个并列的名词短语。
如“拿着篮球的老师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就是一例。
与此近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并列的名词短语连着一个名词的情形。
如“他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参加了他的生日晚会”。
3、一个成份既可属前,也可属后造成歧义。
如“在北大的图书馆”、“你们三人一组”等。
4、一个动词连着一个由名词(代词)修饰限定的偏正短语,动词的支配对象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中心词,也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限定词。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关心自己的孩子”等短语。
5、二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后面的名词可作为任一动词的支配对象造成歧义。
如“我正在考虑修改方案”。
6、由一个词多重的词性或意义造成歧义。
如“学习文件”、“进口机电产品”、“我倒了一杯茶”、“小马的问题”等短语(句子)。
7、有一些短语(句子)的主语既可作为动作的承受者(承事者),又可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造成歧义。
如“鸡不吃了”、“小王去打针了”等句子。
歧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干扰了社会交际中的信息交流。
因此,我们在话语交流和写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消除歧义短语(句子)的存在。
消除歧义的办法主要有五种:1、更换或增添词语。
高考歧义句的辨析及分化
高考歧义句的辨析及分化作者:赵吉章来源:《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年第11期病句现象很复杂,病句类型很多,改正难度也很大。
“表意不明”是《考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而造成表意不明的重要原因是产生歧义,即一个句子或短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讲法。
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利于辨认歧义短语或歧义句。
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结构层次不同(切分点不同,读起来停顿不同),意义不同:围剿土匪的/部队围剿/土匪的部队赞扬小李/的老师赞扬/小李的老师我们五个/一组我们/五个一组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2.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进口彩电(动宾)进口的彩电(偏正)领导群众(动宾)领导、群众(联合)3.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妇女理发店(一是专理妇女的发的;一是理发员全是妇女的)动手术的是他父亲(一是他父亲被医生动手术;一是他父亲操刀给别人动手术)4.词性不同词:我要烙饼(“烙饼”是名词时是一个意思;“烙饼”是动词短语时又是一个意思)他原来住在这里。
(时间名词以前、曾经,语气副词真没想到)5.短语同形异义: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理解为修车师傅,也可以理解为车主)6.轻重音不同造成的歧义句: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轻音是仅的意思;重音表示强调写得多)除以上原因外,囿于版面不一一赘述。
明确了歧义产生的原因,辨析与分解歧义句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对有歧义的短语或句子分化的主要方法是:1.抓规律,记特点:对于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短语或句子,要根据语句表达的规律,记住几种容易出现歧义的短语或句子的结构特点,通过例句训练,就能做到烂熟于心,一目了然。
2.增减或变换词语:如“我营一连发起三次进攻”,可以在“一连”前加“第”或把“一连”换成“连续”。
又如“我们五个一组”可在“五个”前加“这”或“每”。
3.变换句式(一般是由简到繁):如“关心自己的孩子”可变成:A.这个孩子是关心自己的。
高考语文歧义句知识点
高考语文歧义句知识点语文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很多学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语文考试中,歧义句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歧义句是指在语义上具有多种不同理解方式的句子,给人带来困惑和疑惑。
掌握歧义句的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获取高分的机会。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在句子中某个词汇的用法具有多义性,导致句子的含义不明确。
这种歧义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汇中。
例如:他在车前停下了。
这句话中的“停下”一词具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停在车前,二是停下他的车。
考生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仔细推敲句子的意义。
二、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是指句子在语法结构上的不明确性,导致句子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例如:她伸出玉手。
这句话中的“玉手”可以被理解为她用玉石做的手,也可以被理解为她的手比喻为玉石般美丽。
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具体含义。
三、语序歧义:语序歧义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
例如:推着车的是他亲弟弟。
这句话中的“是他亲弟弟”可以表达两种含义:一是他是推车的人的亲弟弟,二是推车的是他的亲弟弟。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解决这种歧义。
四、上下文歧义:上下文歧义是指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环境使得句子的含义模糊不清。
例如:我把她打了一记。
这句话中的“打了一记”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打了她一个耳光,二是记住了她一件事。
考生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判断句子的具体含义。
掌握以上四类歧义句的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歧义句经常出现在阅读理解题、填空题和翻译题中,对考生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考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对歧义句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除了掌握歧义句的知识点,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词汇积累,熟悉常见词汇的多义性。
多读多练,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对于理解句子的语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善于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理解句子的成分和关联关系。
歧义句形成的六点原因
歧义句形成的六点原因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产生误解,那就是一种语病,这种语病我们称之为歧义。
歧义产生的原因很多,一般说有六种情况: 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例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简析: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例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简析: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观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例如:这辆车没有锁。
简析:“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例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简析: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例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简析: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例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简析: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转发。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
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
高考考查歧义句辨析的频率较高,综合近年高考考查歧义句类型,分析其形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04全国卷Ⅰ)
分析:说话或朗读时,需要在句子中间作或大或小的停顿,停顿的地方不同,往往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导致歧义。
例句后半部分由于停顿位置不确定,既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类似的例子还有: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05天津卷)
“晚”和“上”连读,意与“白天”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来的”。
2、重音不同产生歧义
例:a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全国卷)
分析:重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一种是逻辑重音,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音通常指逻辑重音。
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往往不同。
例句a要表达“应该好好教育”的意思,“打”字要重读,例句b表达的是“该打的是我”之意,“他”字应重读,。
类似的例子还有: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89全国卷)
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产太少了;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则表示生产太多了。
3、多义词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卷)
分析:一个词或短语常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义项不同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理解不同。
例句“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轻视”、“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收看失败”。
类似的例子还有: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94全国卷)
“前”字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以前”,指汇报的时间不能超过15日;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前往”,指规定汇报的时间为15日当天。
4、词性不明产生歧义
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98全国卷)
分析: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常会带来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歧义。
例句中的“和”字既可以理解为连词,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把这笔钱存入银行,也可理解为介词,意思是“他”只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类似的例子还有: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可以发挥得更好。
(05江苏卷)
“和”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因而说服的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老师和你”。
5、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
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04全国卷Ⅰ)
分析:通常上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事或物,而下文使用代词时,指代的内容却未作交代或没有交代清楚,可能造成歧义。
例句出现了松下公司的产品,也出现了索尼公司的产品,而“那样”,既可理解为松下公司的产品没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而索尼公司的产品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也可理解为松下公司的产品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而索尼公司的产品没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类似的例子还有:
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05全国卷Ⅱ)人称代词“自己”既可指“老师”,也可以指“我”。
6、施受不分产生歧义
例: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04全国卷Ⅳ)
分析:表示某一动作的词语在句中既可理解是施事者发出的,还可理解是受事者发出的,如果施受不分明,也可能造成歧义。
例句“孙燕摄的照片”,从施事者来理解表示“照片是孙燕自己摄的”,从受事者来理解则表示“照片是别人替孙燕摄的”。
7、界定不明产生歧义
例: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04全国卷Ⅳ)
分析:词语特别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对宾语界定范围不明确,也会造成歧义。
例句动词“别”既可界定到“送礼品送祝福”,意思是“别送礼品,别送祝福”,也可界定到“送礼品”,意思则是“别送礼品,可以送祝福”。
类似的例子还有:
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
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05全国卷Ⅱ)
“看见”如果界定到“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则表示祁爱群很高兴;如果界定到“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则表示援藏干部很高兴。
8、漏用“的”字产生歧义
例: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03全国卷)
分析:结构助词“的”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可用可不用,但有时必须用,否则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易产生歧义。
例句表达的本意是警方对“围观者坐视不管”这一行为表示愤慨,由于“称”之后少了一个“的”字,原句也可理解为警方对“报案人称”这一行为表示愤慨。
类似的例子还有: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96全国卷)
该句表达的本意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气愤”,由于“揭发”之后少了一个结构助词“的”,原句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一行为普遍感到气愤。
9、量词两属产生歧义
例: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04全国卷Ⅳ)
分析:量词使用范围较广,既可表人的单位,也可表物的单位,若量词修饰的语言单位不明确,就会造成歧义。
例句“数百名死难者的亲属”中的修饰语“数百名”既可以修饰“死难者”,也可以修饰“亲属”,并且两种情况两种意思:修饰前者是说“死难者有数百名”,修饰后者是说“亲属有数百名”。
类似的例子还有: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
来。
(05广东卷)
修饰语“180多家”既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
10、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
(06浙江卷)
分析:前文交代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而后文的动作由于主体省略而没有归属,这样会导致歧义。
例句前文出现了两个主体“我”和“你”,后文由于省略了主语,句子既可理解为“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也可理解为“你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
类似的例子还有: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92三南卷)由于省略了主语,既可理解为“孩子
们来到这里有说有笑,十分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李大伯来到这里有说有笑,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