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曹刿论战》1
人教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曹刿论战》1
• • • •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线索。 明确:(人物活动线索:请见—问战—参 战—分析;事件发展线索:迎战—备战— 胜战—释战)
• 四、课后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曹刿和鲁 公各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找出能概括全文 主旨的句子。
曹刿论战
• 一、导入 •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 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 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 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 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 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 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 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 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 什么,它对我பைடு நூலகம்有哪些启发。
• • • • • • • • • • • • • •
二、检查预习 1、简介《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发生的背景; 2、语音: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 小惠未编(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轼(shì 旗靡(mǐ) )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停顿和重音) 4、释词: 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5、释句: a.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属也 b.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可以一战 c.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曹刿论战》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这篇出自于《左传》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这一文眼,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史料剪裁得当,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眼,领会全文主旨;(3)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之”“以”的用法;(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虽是讲读课文,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理清文章叙述线索、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
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三、说学法针对初三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旨;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也符合新大纲中“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练习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要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作者《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九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 人教新课标版
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具有极大的作用。
弱鲁何以战胜强齐? 1、战前准备—— 2、战争过程——
取信于民
以逸待劳 3、战后总结—— 后发制人 中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 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你如何看待曹刿的 军事思想,这种思想在 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 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赞鲁庄公面 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 ”、“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 若谷,唯才是用;三赞鲁庄公不高高 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 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 让能人“掌旗”;四赞鲁庄公不被“ 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 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 扰能人的作战
足智多谋 (计谋、谋略)
故克之——
(战胜) 三而竭——
观其辙——
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殚精竭虑、精疲力竭 (衰竭、用尽) 遂逐之—— 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难测也—— (车印、车痕) 逐鹿中原、追亡逐北 (追击、追赶) 莫测高深、心怀叵测 (推测、估计)
六、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
语言 曹刿
8、未可。 (谨慎) 9、可矣。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军事指挥才能卓越)
语言 鲁庄公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把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的保护上) (目光短浅,企图以“小惠”、 “小信”取得胜利)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取信于 民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1)
(
曹 刿
远
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曹刿请见
↙↓ ↘
论应战条件 作战时 战后总结 政治上应 知己知彼 彼竭我盈时:反攻 取信于民 抓住战机 辙乱旗靡时:追击
1. 写战前的准备—— 详写 2. 叙交战的过程—— 略写 3. 论取胜原因 —— 详写
中心:表现曹刿的“远谋”
战略:取信于民
战术: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
之时。 •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
• 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
鲁庄公也是“肉食者”,也“鄙”。他 的“鄙”表现在哪里?
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不知凭什么迎战齐军;
五、找出今天仍使用的成语并解释和运用: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彼竭我盈
六、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进行印证的成语。 示例: “齐师伐我” ———师出无名,师出有名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 恶贯满盈
自由讨论
你对这一课还有什么见解? 请你在讨论中展示你的 思想、知识和文采。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说文解字
间 • 最早写做“閒” • 从门中能看到月亮, 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 “空儿”。
• 有缝便可插如东西, 引申为插入、参与。
• “又何间焉”的“间” 即参与之意。
翻译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 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12 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认识曹刿的智慧;2.理解文章体现曹刿智慧的方法;3.学习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1.文章体现曹刿智慧的方法;2.一些文言常识。
[教学时数]2课时[预习]1.诵读并抄写课文。
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2.理解和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并能够准确翻译。
[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导入示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选自《左传》,它的作者是写战争的能手,《左传》中留下了许多文学性很强的场景和细节。
但是,在这里的战争,好像没有流血的样子,也没有悬念和转危为安。
前面一句“可矣”,下决心出击了,下面一句就是“齐师败绩”。
这不是太轻松了吗?前面写战争前动员和政治上的调整和落实,花了那么多篇幅,都是为战争;可真正到了打仗,却好像还没有开打就赢了。
再说,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曾经九合诸候,一匡天下,齐国的军队绝不是豆腐渣,怎么就这么轻易地“败绩”了呢?这样的处理,透露出作者的匠心:文章的重点,不在战争,不在战争如何取胜,而在战争为什么取得了胜利。
文章的中心,不是战争,而是决定这场战争并取得胜利的人。
而且也不是这个人的一切,而是这个人的思想,他的战争理论。
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他的理论吧。
[导入示例二]本课文的题目“曹刿论战”,可能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这是一篇议论文。
其实不是。
这是一篇记叙文,是从《左传》中节选出来的。
《左传》据说是对孔子所编《春秋》的注解和阐释。
孔子编《春秋》,按年月日顺序,提纲挈领,很简明,于是后来就有人作“传”,也就是加以注解和补充丰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文本解读《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
它着重体现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如政治上取信于民,战争过程中把握战机,战略攻防中以逸待劳等。
战争中正确运用这些原则,便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这一战例对后世军事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看,作者选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总结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是一篇文字简短明快、内蕴丰富的记事散文。
围绕中心选材,重点突出。
文章开篇交待了时间,战争起因,作战双方;接着写了战前的政治准备,战争过程中双方的对峙、攻防,最后写到战后的总结。
但作者没有平均用力,更没有详细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集中笔墨写曹刿的“论战”。
第一段,战前论战。
重点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围绕着“何以战”这一中心问题,鲁庄公“三答”,曹刿“三评”。
庄公先提出“衣食”的分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但在否定中又有肯定,肯定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
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需要人民的支持,于是有了第三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充分肯定了这一点,指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战前论战可以看出曹刿对民心所向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础。
第二段,战中论战。
只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就表现出了曹刿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沉着冷静,表现出曹刿对战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预见性和正确的战略战术。
第三段,战后论战。
是从道理上对第二段战事实况的分析和论述,论述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展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从进攻和追击两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要以弱胜强就必须把握战机的军事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内容预览:《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8、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六、课文内容理解1、曹刿形象分析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1)新人教版
9.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 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 事才能。 10.第二、三段中可以看出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_①__战__争_中__重__视__有__利_的__反__攻__时__机_。__②__追__击__须_抓__住__可__行__之_时__。_
(6)望其旗靡( mǐ )__倒__下___
2.辨析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语气助词,呢 在那里 )
)
(2) 下视其辙( 齐军的 ) 公问其故( 战胜的 )
3.补出下列句中的省略部分。 (1)肉食者谋之,( 你 )又何间焉? (2)必以( 之 )分( 于 )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 你 )也。 (4)可以( 之 )一战。
(2015·黑河)结合材料,综合探究。 材料一 2014年12月7日,燕山大学23名大学生在海边玩雪 时,发现一名女子向海中走去。情况危急!他们不顾天气寒 冷、海水刺骨,冒着生命危险陆续下海,手拉手结成一条冰 海救人的“生命链”,救回跳海女子。 材料二 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早热古丽·依米提,10余 年照顾22个维汉脑瘫孩子的“爱心妈妈”。她这样说:“不 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妈妈的爱。只要 他们来到我这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_语_段__(__一__)__主_要__写__的__是__曹_刿__对__战__争__制_胜__之__道__的__议__论_,__表__现__了__曹 _刿_的__“__远__谋__”_。__而__对__长__勺_之__战__中__双__方_的__对__峙__交__锋__描_述__不__多__。__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精品课件
牺牲: 牛羊等祭祀品 孚: 信任
加: 以少报多
福: 名词作动词 赐福
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总
是很诚实的报(有多少说多少)。”曹刿应
答说:“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的
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打胜仗)
的。”
18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
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
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
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7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
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鲍叔牙扶助公子小白出奔莒国(今 山东莒县一带),另一方面管夷吾 (即管仲)和 召忽扶助公子 纠出奔鲁国。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 自立为君。到鲁庄公九年(公元前684年),齐国人又杀了公孙 无知,国内出现了“无君”的状态,这时鲁庄公便乘机伐齐, 打算把公子纠送回齐国去做国君,可这时公子小白(即后来成为 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从莒国抢先回到了齐国,做了齐国的国君, 并截杀公子纠,却只杀死了召忽,俘获了管仲。然后齐桓公发 兵,与鲁庄公在干时(齐国地名)打了一仗,当时齐强鲁弱,鲁 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 恨。四个月以后,即鲁庄公十年,齐师再伐鲁国,战于长勺。 可想而知当时鲁国将会是处于如何的紧张气氛之中。
1
2
请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以 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3
请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 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长勺之战
4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的下册版曹刿论战
2023-12-13
• 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 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 •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01
背景与作者简介
《曹刿论战》的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为邻国,长期争战不断。公元前684年,齐桓公进攻鲁国 ,鲁庄公准备迎战。
鲁庄公的虚心纳谏也是取得胜 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章还传达了“以民为本”的 思想,强调了人民在战争中的
重要性。
03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艺术特色探讨
简洁明快的语言
曹刿论战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 接点明战争的胜负原因,使读者
易于理解。
生动的人物形象
通过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生动地展 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庄公的愚昧 无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03
曹刿
智勇双全,善于观察和分 析,能够冷静应对战争中 的变化。
鲁庄公
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能 够虚心听取曹刿的建议, 最终取得胜利。
齐军将领
骄傲轻敌,被鲁庄公和曹 刿利用其弱点打败。
主题思想解读
01
02
03
04
文章通过长勺之战的叙述,强 调了战争中的策略、智慧和勇
气的重要性。
曹刿的智勇双全和善于观察分 析成为战争胜利的关键。
义。
06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曹刿论战中的某些观点或 策略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曹刿、庄公等角色,模拟对话场景, 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立场。
课堂辩论
针对曹刿论战中的某些观点,组织学生进行正反 方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PPT课件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 战》课 件1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曹刿: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 的是 春秋时以弱胜强的
战役之一 —— 齐鲁长勺之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 战》课 件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 战》课 件1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 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 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 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 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 “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 说。
遍及,
个人
普注遍释不 专有 凭 把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 战》课 件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 战》课 件1
参与
于是
注释
军队攻打鲁庄公 当政的鄙陋,目 人 光短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
国(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 拜见(庄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导入 •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 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 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 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 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 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 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 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 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知 1、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线索。 明确:(人物活动线索:请见—问战—参 战—分析;事件发展线索:迎战—备战— 胜战—释战)
• 四、课后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曹刿和鲁 公各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找出能概括全文 主旨的句子。
• • • • • • • • • • • • • •
二、检查预习 1、简介《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发生的背景; 2、语音: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 小惠未编(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轼(shì 旗靡(mǐ) )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停顿和重音) 4、释词: 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5、释句: a.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属也 b.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可以一战 c.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