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教案
20.1.1 平均数(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过渡】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平均数这个概念。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遇到这类问题,比如我们在每次考试结束后要进行横向对比,看本班级在年级中的所排名次如何,自己在本班中排名第几,这就需要知道各科分数这些数据,并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现在,我们就来回忆一下平均数。
1、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七位裁判给某体操运动员打的分数分别为:7.8,8.1,9.5,7.4,8.4,6.4,8.3.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那么,这位运动员平均得分是多少?(学生回答)【过渡】刚刚的问题呢,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更进一步的关于平均数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平均数【过渡】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有该如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呢?课本问题1.【过渡】对于问题(1),我们之前学习过,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因此我们对这两个应聘者的成绩求取平均值,即能得到两者的综合成绩。
(学生计算回答)【过渡】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时候会侧重其中一点考虑,这个时候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看一个第二个小问题。
【过渡】对(2)理解发现,(2)中更侧重于读写,因此,在求平均数时,我们不能像上一个那样,而应该将不同项目的比例考虑进去。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平均数(1)教案新人教版(202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平均数。
八下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教案、习题讲解分析教案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教案》课标要求: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单元\章节内容分析:全章共分三节:20.1数据的集中趋势.本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本节中,教科书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引进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为了突出“权”的作用和意义,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从不同方面体现“权”的作用.接下去,教科书对加权平均数进行扩展,包括如何将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统一起来,如何求区间分组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如何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如何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问题等.对于中位数和众数,教科书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研究了它们的统计意义.在本节最后,教科书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研究了综合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的例子,并对这三种统计量进行了概括总结,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统计意义和各自的特征.20.2数据的波动本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极差和方差.教科书首先利用温差的例子研究了极差的统计意义.方差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教科书对方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首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提出对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的研究,并画出散点图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引进了利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介绍了方差的公式,并从方差公式的结构上分析了方差是如何刻画数据的波动的.随后,又介绍了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方差的方法.本节最后,教科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章前言中提出的问题,并研究了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问题.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教科书在最后一节安排了一个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学习”.这个“课题学习”选用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体质健康问题.由于本章是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这个课题学习的综合性比前面两章统计中的课题学习更强。
人教版2022-2022年八下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教学案(含解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1.探索并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用样本估计总体,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2.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共有三章.这三章内容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统计部分的两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来安排.我们在7年级下册学习了“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数据的分析”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在前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常用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列表、绘图等处理工作后,数据分布的一些面貌和特征可以通过统计图表等反映出来.为了进一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还需要计算出一些代表数据一般水平(典型水平)或分布状况的特征量.对于统计数据的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平均数)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远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三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这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数据分布特征的不同侧面.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就从前两个方面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重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及其应用.【难点】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相关内容的衔接.本章在教学时,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将三个学段的相关内容,在分析数据的这个大背景下统一起来,在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本章就是在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大背景下,在整理学生已有的关于这三种统计量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加权平均数,研究如何根据统计量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等.这样的一种编写方式,将三个学段的学习连成一个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整体.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内容,使学生对于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整体认识.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本章要求通过较多实例,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并初步感受样本的代表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能够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等.因此,在本章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3.合理使用计算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统计学的研究带来很大变化,为统计工作的高效、准确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对于计算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统计的作用,本章中,编写了使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的内容作为必学内容,还编写了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集中统计量的内容作为选学内容等.教学中要注意发挥计算器在处理数据中的作用,也要注意合理地使用计算器.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平均数(2课时) 20.1.2中位数和众数(2课时)4课时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1课时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1课时单元概括整合1课时20.1数据的集中趋势1.进一步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3.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经历应用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和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20.1.1平均数1.进一步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经历应用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重点】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实际应用.【难点】1.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2.应用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做出合理判断.第课时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形成和发展统计观念.2.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据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渗透数学公式的简单美和结构的严谨美,展示了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正确理解.【教师准备】教学中出示的课件和例题.【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导入一:刘木头开了一家小工厂,生产儿童玩具.工厂的管理人员由刘木头、他的弟弟及其他6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5个领工和10个工人组成.现在需要一个新工人,刘木头正在与一个叫小王的青年人谈招聘问题.刘木头说:“我们这里报酬不错,平均每个人的薪金是每周300元,但在学徒期间每周是75元,不过很快就可以加工资.”小王上了几天班以后,要求和厂长谈谈.小王说:“你骗我,我已经和其他工人核对过了,没有一个人的工资超过每周100元.每人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刘木头皮笑肉不笑地回答:“小王,不要激动嘛!每人平均工资确实是300元,不信你自己算一算.”刘木头拿出一张表,说道:“这是我每周付出的薪金.我得2400元,我弟弟得1000元,我的6个亲戚每人得250元,5个领工每人得200元,10个工人每人得100元.总共是每周6900元,付给23个人,平均每人得300元,对吗?”“对,对,你是对的,每人的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可你还是骗了我.”小王生气地说.刘木头拍着小王的肩膀说:“这我可不同意,你自己算的结果也表明我没骗你呀!小兄弟,你根本不懂得平均数的含义,怪不得别人哟!”同学们,你能当个小法官来判一下谁说的对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数学又指导生活实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及引入新课的目的.导入二: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些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种子提出怎样的建议呢?品各试验田每公顷产量种(单位:吨)甲7.657.57.627.597.65 7.647.57.47.417.41乙7.557.567.537.447.49 7.527.587.467.537.49提问:如何考察一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后,教师说明本章学习的知识内容:(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概念;(2)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3)课题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学生难以用已学到的平均数的公式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新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本章研究的基本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思想.[过渡语]前面我们学过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我们一起来探究加权平均数.1.加权平均数思路一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郊县人数/万人均耕地面积/公顷A15 0.15 B7 0.21 C10 0.18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问题1小明求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 =0.18(公顷).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并适时指导:(1)对“平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准确理解;(2)三个郊县人数的多少对人均耕地面积有无影响,分析小明同学的计算错误.问题2这个市郊县的总耕地面积是多少?总人口是多少?你能算出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吗?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算式,即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17(公顷).问题3三个郊县的人数(单位:万)15,7,10在计算人均耕地面积时有何作用?教师指出:上面的平均数0.17称为三个数0.15,0.21,0.18的加权平均数.三个郊县的人数(单位:万)15,7,10分别为三个数据的权.追问:你能正确理解数据的权和三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吗?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数据的权及加权平均数的理解.问题4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归纳得出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学生思考、总结归纳: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思考认识到用已学过的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根本行不通的,使学生意识到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激发学生去探究.通过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归纳思想方法,理解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及其结构特征,认识数据的权的作用.思路二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应试听说读写者甲85 83 78 75乙73 80 85 82提问: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录用依据是什么?学生提出评判依据,若学生提出以总分作为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已学过的哪个统计量可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学生计算平均数,解决问题.追问:这家公司在招聘英文翻译的过程中,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哪几个方面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分别为多少?学生同桌讨论,计算后提出自己的意见.问题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引导学生讨论:招聘口语能力或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时,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公司侧重哪两个方面的成绩?从给出的比值是否体现这两方面更加“重要”?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依据题目要求,分别计算出甲、乙两名应试者的成绩,教师引导写出解答过程.问题3在问题2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权不同),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一般?追问:若n个数据x1,x2,…,x n的权分别为w1,w2,…,w n,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该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问题4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应该侧重哪些分项成绩?如果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两人的测试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与问题2相比较,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体会权的改变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追问:你认为问题1中各数据的权有什么关系?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说说你对权的认识.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加权平均数公式,发现问题1中各数可看作是权相同的,教师指出两种平均数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为引入加权平均数作铺垫.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接纳和吸引别人的正确意见,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改变同一个问题背景中数据的权,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体会权的意义与作用.[知识拓展](1)当所给的数据在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a.一组数据x1,x2,…,x n的各个数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各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a,得x'1=x1-a,x'2=x2-a,…,x'n=x n-a.于是x1=x'1+a,x2=x'2+a,…,x n=x'n+a.因此=(x1+x2+…+x n)=(x1'+x2'+…+x n')+·na='+a;(2)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它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是一组数据的“重心”,也是度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基准;(3)加权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特例.加权平均数的实质就是考虑不同权重的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的各项权相等时,就变成了算术平均数.2.例题讲解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个成绩均按百分制,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选手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A85 95 95B95 85 95请确定两人的名次.教师出示例题并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看成是求两名选手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50%,40%,10%说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重要程度,是三项成绩的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下列问题:(1)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重要程度用什么数据说明?(2)要想决出两人的名次,必须求两人的总成绩,实质上是求这两名选手三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学生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分别计算出两名选手的总成绩,教师进一步引导写出解答过程.解:选手A的最后得分是=90,选手B的最后得分是=91.由上可知选手B获得第一名,选手A获得第二名.[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权的作用,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1)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在一组数据中,由于每个数据的权不同,所以计算平均数时,用加权平均数,才符合实际.(2)数据的权的意义: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3)加权平均数公式:=.1.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体育活动评估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则平时体育活动评估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权分别为、和.解析:根据权的概念解决即可.答案:20%30%50%2.学校把学生学科的期中、期末两次成绩分别按40%,60%的比例计入学期学科总成绩.小明期中数学成绩是85分,期末数学成绩是90分,那么他的学期数学总成绩是()A.85分B.87.5分C.88分D.90分解析:根据学期数学成绩=期中数学成绩×所占的百分比+期末数学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学期总成绩.故选C.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的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应聘笔试面试实习者甲85 83 9080 85 92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用,为什么?解:甲的平均成绩为=86.9,乙的平均成绩为=87.5.因此,乙会被公司录用.4.某单位欲招聘一名技术部门负责人,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且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取,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测试项目测试成绩甲乙丙沟通能力85 73 73 科研能70 71 65组织能64 72 84力(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2)根据实际需要,该单位将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三项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因此,丙的平均成绩最高,丙将被录用.(2)甲的成绩为=76.3,乙的成绩为=72.2,丙的成绩为=72.8.因此,甲的成绩最高,甲将被录用.第1课时1.加权平均数2.例题讲解例题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13页练习第1,2题;教材第121页习题20.1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122页习题20.1第5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中,四位参赛选手的各项得分如下表,如果将专业、形象、人气这三项得分按3∶2∶1的比例确定最终得分,最终得分最高的进入下一轮比赛,则进入下一轮比赛的是()(每项按10分制)测试内测试成绩容小赵小王小李小黄专业素6 7 8 8质形象表8 7 6 9现人气指8 10 9 6数A.小赵B.小王C.小李D.小黄2.学校广播站要招聘1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采访写计算机创意设作计小70分60分86分明小90分75分51分亮小60分84分72分丽现在要计算3人的加权平均分,如果将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这三项的权重比由3∶5∶2变成5∶3∶2,成绩变化情况是() A.小明增加最多 B.小亮增加最多C.小丽增加最多D.三人的成绩都增加3.希望中学一个学期的数学总平均分是按下图进行计算的.该校李飞同学这个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单位:分)李飞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90 8588则李飞这个学期数学总平均分为.4.某商场用加权平均数来确定什锦糖的单价,由单价为15元/千克的甲种糖果10千克,单价为12元/千克的乙种糖果20千克,单价为10元/千克的丙种糖果30千克混合成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应定为.【能力提升】5.学生的学科期末成绩由期考分数、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三部分组成,按各占30%,30%,40%的比例确定.已知晓明的数学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数学期末成绩为分.6.小丽家上个月吃饭费用为500元,教育费用为200元,其他费用为500元.本月小丽家这三项费用分别增长了10%,30%和5%.小丽家本月的总费用比上个月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7.小李同学七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测验类别平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测验1测验2测验3测验4成绩88 92 94 90 92 89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是根据如图所示的权重计算,那么小李同学该学期的总评成绩为多少分?(四舍五入精确到1分)8.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测验占20%,期中考试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学生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关80 75 71 88 小76 80 68 90分别算出小关和小兵的总平均分.【拓展探究】9.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人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成绩(单位:分)测试项甲乙丙目笔试75 80 90面试93 7068根据录用程序,组织200名职工对三人利用投票推荐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议,三人得票率(没有弃权票,每位职工只能推荐1人)如图所示,每得一票记作1分.(1)请算出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2)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精确到0.01)(3)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答案与解析】1.D(解析:将四个人的测试成绩按比例求出最终成绩,找出成绩最高的即可.)2.B(解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分别计算出3人的各自成绩.先求出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这三项的权重比是3∶5∶2各自的成绩,再求出这三项的权重比是5∶3∶2各自的成绩,进行比较.)3.87.5(解析:先从统计图得到相应数据的权重,再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解.)4.11.5元/千克(解析:将三种糖果的总价算出,再除以60即可.)5.85(解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6.解:500×10%+200×30%+500×5%=135(元),135÷(500+200+500)×100% =11.25%.7.解:平时平均成绩为=91(分),总评成绩为=90.1≈90(分).8.解:小关的学期总平均分为=80×10%+75×20%+71×35%+88×35%=78.65(分),小兵的学期总平均分为'=76×10%+80×20%+68×35%+90×35%=78.9(分).9.解:(1)甲、乙、丙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分别为:200×25%=50(分),200×40%=80(分),200×35%=70(分).(2)甲的平均成绩为≈72.67(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6.67(分),丙的平均成绩为=76.00(分).由于76.67>76>72.67,所以候选人乙将被录用.(3)甲的个人成绩为=72.9(分);乙的个人成绩为=77(分);丙的个人成绩为=77.4(分).由于丙的个人成绩最高,所以候选人丙将被录用.本节课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高估了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能力,主要困难在于一些学生不能对权的含义理解透彻.适当增加学生熟知的一些实例,通过计算平均数,深刻理解权的含义及对平均数的影响.练习(教材第113页)1.解:(1)甲:=88(分),乙:=87.5(分),故甲将被录取.(2)甲:=87.6(分),乙:=88.4(分),故乙将被录取.2.解:=88.5(分).故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88.5分.学生在第二学段已学过平均数,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这个课时将在此基础上,在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大背景下,学习加权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1
最后按动求平均数的功能键(例如 x 键),计算器
便会求出平均数 x x1 f1 x2 f2 xn fn 的值.
n
做一做
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
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
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使用寿命 600≤x 1 000≤x 1 400≤x 1 800≤x 2 200≤x x/h <1 000 <1 400 <1 800 <2 200 <2 600
灯泡只数 5 抽出501只0灯泡的使12用寿命组1成7 一个样 6 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使用寿命来
20 18
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 15
15
10
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 10
黄瓜根数,得到右面的条形 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
5 0 10 13
14 15 黄瓜根数
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
解: x 1010 1513 2014 1815 16.25
10 13 14 15
答: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16.25根黄瓜.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0:24:2710 :24:271 0:24Sunday, April 04,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4.421.4. 410:24: 2710:2 4:27Apr il 4, 2021
1≤x<21
11
3
21≤x<41
31
5
41≤x<61
51
20
61≤x<81
71
22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教学课件 (新版
xB 95 50% 85 40% 9510% 91 50% 40% 10%
答:由上可知选手__B__获得第一名,选手__A__ 获得第二名.
(1)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重要程度不同时,加权平
均数能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权的作用是什么?
权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数据权的改变一般会影 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1 平均数
第2课时
1、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解:x x1 x 2 x3 x 4 ... x n n
2、七位裁判给某体操运动员打的分数分别为:7.8, 8.1,9.5,7.4,8.4,6.4,8.3.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那么,这位运动员平均得分是 多少?
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
重要程度 不一样!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解:
x甲 =
85
2+78
1+85
2+1+3+4
3+73
4
=79.5 ,
x乙 =
73
2+80
1+82 2+1+3+4
3+83
4
=80.4 .
因为乙的成绩比甲高,所以应该录取乙.
面试
笔试
甲
86
90
乙
92
83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的 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解:根据题意,求甲、乙各项成绩的平均数,得:
x甲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25
20.1.1 平均数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用样本估计总体。
3.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学习并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提升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想一想:(课件展示)问题1 果园里有100 棵梨树,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梨的产量.你认为该怎样估计呢?梨的个数?每个梨的质量?生:自由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师:综合学生的讨论,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结果吧。
师:做一做:(出示课件)::问题2:果农从100 棵梨树中任意选出10 棵,数出这10棵梨树上梨的个数,得到以下数据:154,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梨的个数吗?生:小组活动形式,一组列算式,一组运用计算器就算,一组说算式理由,一组做评委,(积极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但知道如何列式,关键知道所以然师:帮助引导归纳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与技巧。
师:我们还要继续闯关,只解决梨的个数,梨的质量怎么办呢?师:做一做:(出示课件)问题3:果农从这10 棵梨树的每一棵树上分别随机摘4 个梨,这些梨的质量分布如下表:能估计出这批梨的平均质量吗?生:男女生成为PK 小组,第一比列算式的正确率,第二比计算的正确率,第三比讲解的透彻度。
(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师:引导汇报结果。
1502152153154155315715915410++++++==x ⨯⨯025403512045160558042412168.+.+.+.==.+++x ⨯⨯⨯⨯师:我们能估计出该果园中梨的总产量吗?154×100×0.42=6468(千克)所以,该果园中梨的总产量约为6 468 kg ,切记要有单位。
师:思考(课件展示) 这个生活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体现了怎样的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9
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利用频数分布表(或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组中值求这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对总体进行估计的思想方法。
经历探究、思考、推理与计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理解,体验统计中的思维方式与数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加深用样本对总体进行估计的思想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激发学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频数分布中的平均数的计算及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中数据的确定及相应权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探究问题1: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李大爷在果园里钟了100 棵皇冠梨树,在收获前,李大爷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梨的产量.你认为该怎样估计呢?(1)李大爷从100 棵梨树中任意选出10 棵,数出这10棵梨树上梨的个数,得到以下数据:154,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你能计算出平均每棵树的梨的个数吗?(2)李大爷从这10 棵梨树的每一棵树上分别随机摘4 个梨,这些梨的质量分布如下表:(3)能估计出该果园中梨的总产量吗?思考: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体现了怎样的统计思想?问题2: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二)跟踪练习1.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的黄瓜,为了考察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右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为了解某校学生做语文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老师对各班随机抽取的5名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语文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结果取整数).(三)知识拓展一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先从鱼塘里捕捞100条鱼都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塘中去,经过一段时间,待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第二次再捕捞100条鱼,发现其中10条有标记,那么你估计鱼塘里大约有鱼多少条.(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意义;2.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精编文档】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讲义新版新人教版.docx
数据的集中趋势知识精讲 一.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有n 个数据,分别记为123,,......nx x x x ,则它们的平均数为:12......nx x x x n ++=二.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n x 出现n f 次,那么:112212n nnx f x f x f f f f ++⋅⋅⋅+++⋅⋅⋅ 叫做1x 、2x 、……n x 的加权平均数. 1f 、2f 、……n f 是1x 、2x 、……n x 的权(英文是weight ,表示数据的重要程度)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顺)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应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四.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题讲解一: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例1.1.1我省某市五月份第二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为:111.96.47.68.70、77.105,则这七天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是( ) A .71.8B .77C .82D .95.7例1.1.2某中学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A.6 B.6.5 C.7 D.8例 1.1.3某公司对应聘者进行面试,按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给应聘者打分,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6:3:1,对应聘的两人打分如下表:如果两人中只录取一人,若你是人事主管,你会录用谁?说说你的理由.二:中位数,众数例1.2.1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例1.2.2一组数据:2,3,6,6,7,8,8,8的中位数是()A.6 B.6.5 C.7 D.8例1.2.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表:那么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众数是()A.4 B.1.75 C.1.70 D.1.65随堂练习1.1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1.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操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惠的三项成绩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惠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______分.1.3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1.4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公司将录取()A.甲B.乙C.丙D.丁1.5宝应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一次少年跳绳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则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岁.1.6某同学在一次期末测试中,七科的成绩分别是92,100,96,93,96,98,95,则这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93,96 B.96,96 C.96,100 D.93,1001.7某鞋店试销一种新款女鞋,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鞋店经理最关心的是,哪种型号的鞋销量最大.对他来说,下列统计量中最重要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1.8小贝家买了一辆小轿车,小贝记录了连续七天中每天行驶的路程:则小贝家轿车这七天行驶路程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33,52 B.43,52 C.43,43 D.52,43 自我总结课后作业1一组数据3,x,1,-1,2的平均数是1,则x等于()A.-1 B.0 C.1 D.22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以班为单位参赛,评委组的各位评委给九年级三班的演唱打分情况(满分100分)如表,从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余下的分数的平均分是()A.92分B.93分C.94分D.95分3小林同学为了在体育中考获得好成绩,每天早晨坚持练习跳绳,临考前,体育老师记载了他5次练习成绩,分别为143.145.144.146.a,这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为144.小林自己又记载了两次练习成绩为141.147,则他七次练习成绩的平均数为____.4评定学生的学科期末成绩由期考分数,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2:5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数学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数学期末成绩为.5小华所在的九年级一班共有50名学生,一次体检测量了全班学生的身高,由此求得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5米,而小华的身高是1.66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65米是该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华高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25人C.这组身高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65米D.这组身高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65米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某校组织了一次环保知识竞赛,每班选25名同学参加比赛,成绩分别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学校将某年级的一班和二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统计图: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把一班竞赛成绩统计图补充完整;(2)写出下表中A.B.c的值:(3)请从以下给出的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这次竞赛成绩的结果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方面比较一班和二班的成绩;②从平均数和众数方面比较一班和二班的成绩;③从B级以上(包括B级)的人数方面来比较一班和二班的成绩.7下列特征量不能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A.众数B.中位数C.方差D.平均数8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9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各有4名同学,在某次测验中,他们的得分如下表:设两组同学得分的平均数依次为x 甲,x 乙,得分的方差依次为2S 甲,2S 乙,则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 A .x x =甲乙,22S S >甲乙 B .x x =甲乙,22S S <甲乙 C .x x >甲乙,22SS >甲乙D .x x <甲乙,22SS <甲乙10省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____环,乙的平均成绩是____环; (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计算方差的公式:s2=1n [(x1-x )2+(x2-x )2+…+(xn-x )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17
20.1.1平均数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中,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性较强的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明白加权平均数的含义与用法;2、明白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情况;过程与方法: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渗透诚实、上进道德观念,培养吃苦创新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其计算和确定方法;教学难点:平均数的计算,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算。
二、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的设计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概念教学中,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三个统计量的计算与确定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小组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探究思考”“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进行。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但我觉得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
我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指导他们探究概念、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直观演示,切实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人数(人)
2
8
6
4
则这次比赛的平均成绩约为_8_1__分.
-25-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同步考点手册 P35
2.从鱼塘捕获同时放养的草鱼 240 条,从中任选 8 条,称得每条鱼的质
量分别为 1.5,1.6,1.4,1.3,1.5,1.2,1.7,1.8(单位:千克),那么可估计
这 240 条鱼的总质量大约为( B )
(2)如果规定“综合得分”为:平均每场得分×1+平均每场篮板×1.5 +平均每场失误×(-1.5),且综合得分越高表现越好,那么请你利用这种评 价方法,来比较该运动员在分别与“甲”和“乙”的各四场比赛中,对阵 哪一个队表现更好?
解:2+2+4 2+5=141,2+44+2=2,10+10+4 14+10=11,17+154+12+7 =541,该运动员在对阵“甲队”的四场比赛中的综合得分 P1=25.25+ 11×1.5+141×(-1.5)=37.625;该运动员在对阵“乙队”的四场比赛中的综 合得分 P2=23.25+541×1.5+2×(-1.5)=39.375;∵P1<P2,∴该运动员在 对阵“乙队”的比赛中表现更好.
14.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
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造能力考察,他们的成绩(百
分制)如下表:
候选人
面试 形体 口才
笔试 专业水平 创新能力
甲
86 90
96
92
乙
92 88
95
93
-17-
(1)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
a+b+c A. 3
B.m+3n+r
ma+nb+rc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1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1)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2.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二、学习重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体会权的意义.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数据2、3、4、1、2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平均数. (学生完成,老师点评)点拔: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二)新知探究一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是多少? 解:(10×2 + 9×1 + 8×3 + 7×4 )÷10 = 8.1随堂练习:导学案P94页第1-4题(三)新知探究二 问题: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 两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表所示:(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请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解: 甲的平均成绩为 ,乙的平均成绩为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8578857380254+++=.738082837954+++=.应试者 听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73 80 82 83点拔: 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2)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他们的成绩合理吗?思考:能把这种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一般 吗?归纳:(四)探究三思考: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则应该录取谁?8578857213421379345+++=.+++⨯⨯⨯⨯与问题(1)、(2)、(3)比较,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五)探究四例1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18
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例如,实际生活中经常用样本的平
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本节课的学
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新知 问题 1 果园里有 100 棵梨树,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梨的产量.你
认为该怎样估计呢? 追问 (1)一棵树上梨的个数大约是多少?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教学 难点
如何用样本平均数准确估计总体平均数。
教学 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 媒体
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常
用统计初步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小王家小轿车每月(每月按 30 天计算)要行驶多少千米? (2)若每行驶 100km 需汽油 8L,汽油每升 6 元,求出小王家一年(按 12 个月计 算)的汽油费用是多少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20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问题1:为了解5(1)(2)第二组数据的频数(3)什么关系?(4)这天5例 1 长情况如图所示.要点归纳:1.组中值: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 .2. .探究点2问题2:为了了解某校(1)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样本中男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2)已知抽取的样本中,女生和男生的人数相同,样本中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3)若抽样的女生为m人,女生的平均身高会改变吗?若改变,请计算;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4)根据以上结果,你能估计该校女生的平均身高吗?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右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1.下表是截至到2017年菲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获菲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为 (保留一位小数).2.某班40名学生身高情况如下图,请计算该班学生平均身高.3.为了检查一批零件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10件,测得它们的长度(单位:mm )如下: 22.36 22.35 22.33 22.35 22.37 22.34 22.38 22.36 22.32 22.35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长度.拓展提升4.下图是某学校的一次健康知识测验的分数段统计图(满分100分,分数均为整数),点O 是圆心,点D ,O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OE =36°. (1)本次测验的平均分约是多少?(2)已知本次测验及格人数比不及格人数(低于60 分为不及格)多240人,求参加本次测验的人数.本节课以数学情景作为问题的依托,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变式,让学生将逐步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样本代表性的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同时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27
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2)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并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方法.【学情分析】授课班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较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能力、有信心钻研数学学科,喜欢数学学科,动手能力强,喜欢表现自我,能在教师的动员下自主学习,乐于学习,课程围绕着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而设置。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决问题。
难点: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生本自主三环节:导入与自主、展示与质疑、检测与小结三环节教学方法.教师先通过小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互相学习,然后让学生激情展示与质疑,碰出火花。
然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并归纳总结,最后进行课堂检测,使得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设计情景通过一个小故事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新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主一、导入与自主:【快乐热身1】:1: 一组数7、8、8、9、8、16、8 中, 数据8的频数是_____.2:若12≤x<30,则这组数的组中值是____.3: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是:【快乐热身2】:1.老王家的鱼塘中放养了某种鱼1500条,若干年后,准备打捞出售,为了估计鱼塘中这种鱼的总质量,现从鱼塘中捕捞三次,得到数据如下表:(1)鱼塘中这种鱼平均每条重约多少千克?(2)若这种鱼放养的成活率是82%,鱼塘中这种鱼约有多少千克?(3)如果把这种鱼全部卖掉,价格为每千克6.2元,那么这种鱼的总收入是多少元?若投资成本为14000元,这种鱼的纯收入是多少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引出新知的解题思路通过快乐热身1引出频数和组中值的定义,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该校教师平均每人捐款约________元(精确到1元).2.为了了解张大爷今年引进3000株新品种黄瓜瓜的产量,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下面条形图,观察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知共抽查了株黄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22
20.1.1 (第三课时)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2、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某汽车厂为了了解2000辆汽车的安全,可靠性能,你认为下列方法是否可行1、从中抽出15辆做碰撞试验;2、用抽取的15辆汽车的安全可靠性可以作为一个样本3、用抽取的样本的安全可靠性来估计整批2000辆汽车的安全可靠性能。
你认为这样做是否可行?为什么?[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做一做:一组数据分组后的范围分别是1000600<≤x ;14001000<≤x18001400<≤x ;22001800<≤x ;26002200<≤x分别计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
答案:800;1200;1600;2000;2400。
议一议:为了了解某地区某次数学通考6万名考生的平均成绩,你会采用什么样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概括:我们知道,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例如,实际生活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例题解析,当堂练习]例3 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 表20-4使用寿命x(单位:时)1000600<≤x 14001000<≤x 18001400<≤x 22001800<≤x 26002200<≤x 灯泡数(单位:个) 5 10 12 17 6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知识点: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分析:抽出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组成一个样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使用寿命一般来说,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相应地,搜集、整理、计算数据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样本容量较小,估计较粗略,但同时工作量也较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的代价的大小.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教案_23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三、范例解析
例1、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
载客量/人
数量/条
平均每条鱼质量/千克
第一次
15
2.8
第二次
20
3.0
第三次
10
2.5
(1)鱼塘中这种鱼平均每条重约多少千克?
(2)若这种鱼放养的成活率为82%,鱼塘中这种鱼有多少千克?
(3)若全部卖掉,价格为6.2元/千克,那么他家收入是多少元?若投资成本14000元,他家纯收入是多少元?
思考:
当所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我们该如何求取平均数?
六、课堂小结
1、在统计中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2、学会将“图表”转化为“数”,刻理解了“转化”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第66页第6,7题.
一周做家务劳动所用时间(单位:小时)
1.5
2
2.5
3
4
频率
0.16
0.26
0.32
0.14
0.12
那么该班学生一周做家务劳动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小时.
五、拓展练习
1、李大叔想知道他承包的鱼塘里有多少条鱼,他先从鱼塘里捕了200条鱼,作了标记,又把鱼放回鱼塘,过了一段时间,他从鱼塘中捕了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2条,那么估算一下李大叔的鱼塘中大约有条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三课时用样本估计总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来检验生活实际中的各种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进行合理的反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积极情感态度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统计有关知识科学认识生活。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认识事物。
难点: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认识事物。
二、教学过程
1、活动1
问题1:求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是什么?
问题2:你如何理解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意义?
问题3:当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学中常常使用什么方法获得对总体认识?
2、活动2
例3 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10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
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3、活动3:练习
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的黄瓜,为了考察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右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
4、活动4:课堂小结
1.体会运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意义.
2.会运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3.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