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湖心亭看雪精品说课稿
新部编版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 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下雪啦,多好!雪带给我们的感受?——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
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
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线索〗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合作探究〗(一)既然题目是《看雪》,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
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单元教材分析】1.与其他单元比较:《湖心亭看雪》位于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主题是“游目骋怀”,包括《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3篇写景游记散文,1篇诗词组合。
部编版教材在八、九年级进入文本阅读之后,共安排了七个古诗文单元,从“人文主题”看,本单元与八上第三单元的“山川美景”内容相近,都是“游目”自然的写景名篇,但八上第三单元作品所抒之情相比较更单纯一些,通过描写美景,抒发赞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之雅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而本单元的作品则更侧重“骋怀”,让情怀在景物描写中尽情展开,彰显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和深厚炽热的家国情怀,是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肥沃土壤。
2.本单元分析: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
本单元所选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寻找推动自我行动的现实力量——中华民族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乐感文化,先忧后乐、进退无惧的家国情怀。
(2022新课标对诗文的学习有明确的循序渐进的规定,通过三年学习,到本单元时,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自主诵读,依据所学知识和课下注释感知文章大意,已经基本掌握文言词语的认知规律,但需升级对文言虚词的认知。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单元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
3.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课文分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文章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描写了雪后西湖的独特风光,在苍茫广袤的冰雪世界中,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文章表面看似写景,实则下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赏景短文,全文一百五十余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大意。
另外,作为一篇记游散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志趣。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简练,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西湖的雪后奇景,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运用对比手法,在文中通过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鲜明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
师生对关键词痴“和独”的解读,自然还会得出世俗所不能理解的情怀”与超脱于尘世万象的情怀”,从而理解文中更丰富的情感。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作为一篇文言自读课文,学生能够把握叙事线索,快速阅读文章,并能围绕文章的叙事线索理清楚文章大意。
学生七八年级已经学过多篇写景抒情类散文,学生基本能掌握品辞绘情”的游记类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具备通过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张岱的性情。
二、说教学目标1、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
2、品味描写雪景的句子,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习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四、说学情《湖心亭看雪》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借助注释和字典基本能掌握文中的重要词句。
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学习的经验基础上,学生能关注到文中的景和情。
学习难度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会更强一些。
但是本文的精髓————万籁俱寂、天地苍茫、天人合一的景物描写和文中“痴”的进一步解读,学生还是需要引导体会的。
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讨,老师引导、点拨为主。
五、说教法学法1. 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及课堂实录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
首先,说教材。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和能力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 朗读和背诵全文。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确定为: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2课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观看雪景的美丽景色和心情。
通过对雪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也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
但部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作者的心情和感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悟,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湖心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作者的心情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6.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12 湖心亭看雪 PPT(附教案、说课稿)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 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 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 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 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 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 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 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 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 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点此下载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9日星期五
到亭上,有 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
来到湖心亭,竟然 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 着毡席,相对而坐。一 个小仆正在煮酒 ,炉 火正旺,水也正沸。见 到我,他们喜出望外, 说:“这个时候,在湖 上怎么会碰到像你这样 的人!”随即拉我共饮。 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 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 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 人,现客居这里。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几笔就可 勾勒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 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 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 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 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 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 的圆规。”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山
望海潮
杨万里
柳永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 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 三四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 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结构。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包括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
•掌握用“各”修饰虚词的方法。
2.情感目标:•学会欣赏自然美的形象,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朴素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本内容的理解。
2.文本的结构分析。
3.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描写手法的运用。
2.理解讽刺手法。
四、课堂教学1. 预习导引引导学生预习文本,了解文本大意,掌握文本结构。
2. 形式多样的描写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作者如何用丰富的语言描写出雪景,从而体会描写的重要性。
3. 策略讲解通过ppt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积极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讽刺手法,引导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感受语文魅力。
5.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和讽刺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知识点1. 内容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游湖心亭看雪时的所感所想。
文章采用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通过文笔优美的描写展现出湖心亭和雪景的美丽。
2. 文本结构本文属于记实性随笔,文本结构由五个部分构成:开宗明义、描绘湖心亭的特点、描写雪景、想象湖心亭的历史、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 段落分析•第一段:通过事实句描述作者看到的海棠花和杜鹃花,突出了故事发生的时刻和地点。
•第二段:揭示了湖心亭的特色,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示出湖心亭独特的魅力。
•第三段:详细地描绘了雪景,生动地表现出雪的质感和景色的美丽。
•第四段:概述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湖心亭的赞美,并以此引出对湖心亭产生的新的想象。
•第五段:在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述了他的思想情感。
4. 修辞手法•对比手法:文章中通过对比刻画雪景,突出雪的美丽。
•拟人手法:将湖心亭比作一位美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湖心亭的美。
•借景抒情:通过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课件(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翻译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句,赏析美景,了解白描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张岱的“痴”,体会作者清高自赏的生活态度和 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培养学生的雅趣和爱国之情,引 导学生正确的评价作者。
4
教学重点: 1.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词汇。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作者的“痴”。
10
二、反复朗读,感知文本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拏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幻灯)
2.读出节奏
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
要注意节奏。
3.齐读课文。
4.结合注释自由读课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学生阅
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能
1
2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
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
抱负。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熟读成熟,积累文言词语,并体会古人寄托于山
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本
文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写于明亡以后,作
教学手段:PPT(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讲 解思路清晰,提示到位,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9
本课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 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 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 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 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 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 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走进文 本做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知识点《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明王朝灭亡后所写,是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九班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育古文的阅读理解力量。
2.品尝写景美句,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之痴。
【教学重点】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和肤浅的故国之思。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让同学回忆积累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老师预设整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苏轼,“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等诗句。
依据同学回答,老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顺缠绵。
可是假如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读音障碍读中清(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吐字清楚)1.找两个同学读课文,同学起来评价,指出问题再朗读;2.生依据多媒体课文停顿划分,听课文示范录音,留意朗读的语气;3.同学依据录音齐读课文。
三、文章大意读中通同学依据自己预习状况找出理解不了的地方小组争论,组内理解不了的地方,提出问题,全班解决。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第一段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了后面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和一个舟子呢?究竟是几个人去的?2.“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三个“与”用的太重复了,有点拖沓,改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或“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好不好?明确:不好,修改后的句子把四种景物断开了,而原句三个“与”把四种景物相连融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天地苍茫的浩大气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3单元《湖心亭看雪》一.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反映人物的心情和思想。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张岱在湖心亭观赏雪景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课文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湖心亭雪景的宁静、壮美,展示了作者的高洁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寓意有一定的理解。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较难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和点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难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2.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哲理:学生可能对此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解、朗读等方式,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词和难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
4.讲解与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关键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明朝灭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
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2、掌握体裁:小品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形式比较活泼,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本文是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游记。
3、读准注音:崇祯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毡更有喃喃4、解释实词:绝拏毳衣雾凇沆砀一白一芥焉得更强饮大白客此及三、走进课文1、老师范读2、同学读课文,以组为单位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3、疏通文意。
四、赏析课文1、初探叙事内容(1)归纳记叙要素A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B地点:西湖湖心亭谁来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湖心亭正如同学们所介绍,湖心亭四面环水,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公开课)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黄梅县小池二中刘咏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
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
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冰雪世界。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夹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
二、说学情心理层面:由于本次活动用的是陌生的学生,师生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学生在心里会有一点好奇,又有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引入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评价语精心营造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氛围,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放声读,大胆说,积极想,让个性张扬,使智慧绽放。
知识层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我们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的深层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张岱生于浙江绍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现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在这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全文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笔简练,不足二百字的文章,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本单元所选均为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鉴于以上课文的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我们先来看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即白描手法。
(3)通过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分析来理解作者的心情和对西湖的特殊感情。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明确重点: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然后把握难点:通过三读,让学生读出文中的情景,情境以及作者的心情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鉴于课文篇幅较短,因此课文的基本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授课的侧重点放在诵读、鉴赏方面。
但是,由于仍有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较低。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结合本文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学法和教法。
我们先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法。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的学法有以下三种:1、自主学习法: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段中有疑问的语句,以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良好习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湖心亭看雪》的文学特色和审美情趣,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结构,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翻译、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培养他们对文人墨客情怀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所描绘的雪景及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
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雪景描写和文人的孤独与超脱情怀。
作者简介: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著称。
教学准备:《湖心亭看雪》课文PPT课件,包含张岱的生平简介、《湖心亭看雪》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雪景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文章中的自然景观。
学生作业本、笔、文言文翻译练习卡、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眼中的雪景”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雪景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张岱的生平和《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张岱的雪景描写和文人情怀。
深入探讨(15分钟)1. 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使用排比、对仗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文人情怀:讨论作者如何通过雪景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孤独与超脱。
互动活动(20分钟)1. 文言文翻译: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将文中的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湖心亭看雪》说课精品PPT课件
——《湖心亭看雪》说课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以自然山水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在抒发情感的同
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上承八上第三单元和八下
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因此,本单元的文言文在继续培养
学生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积累的同时,又多了学习写景方法,
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
来,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发展。
说 教
分层学习活动—— 自定目标,深入解读,培养思维深度
学
过
任务一 自读:我来制定我来读
程
任务二
根据目标再次讨论
任务三
小组全班交流
任务四
总结升华
任务五 抒怀:千里万里与君同
任务一 自读:我来制定我来读
1、结合注释,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解决自己不懂的字词; 3.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上台板书,全班同学经过交流,判断筛选出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
小组自主突破,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 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培养自 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本环节的设计重在体会文章炼字炼句的艺术, 既有独立思考又有沟通交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任务三
小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目标制定阶段,属于初读,本环节重基础的落实和巩固,疏通文意,学 生要去揣摩关键词,初步体会作者情感,找出自己想要探究的东西。
任务二
根据目标再次讨论
建议:1、回顾所学景物描写赏析的方法; 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抓住连接词和 数量词、描写角度等进行赏析; 2、在文中找依据,猜测作者的心情; 3、结合老师下发的资料,知人论世。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湖⼼亭看雪》虽只有⼀百五⼗余字,作者却以清闲淡雅的笔墨,把湖⼼亭的夜间雪景写得⽓象雄浑、恍惚迷离,深切地抒发了⾃⼰冰雪独抱的操守和孤⾼⾃赏的情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崇祯五年⼗⼆⽉,余住西湖。
⼤雪三⽇,湖中⼈鸟声俱绝。
是⽇更定矣,余拏⼀⼩⾈,拥毳⾐炉⽕,独往湖⼼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与⽔,上下⼀⽩。
湖上影⼦,惟长堤⼀痕、湖⼼亭⼀点、与余⾈⼀芥、⾈中⼈两三粒⽽已。
到亭上,有两⼈铺毡对坐,⼀童⼦烧酒,炉正沸。
见余⼤喜,⽈:“湖中焉得更有此⼈?”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别。
问其姓⽒,是⾦陵⼈,客此。
及下船,⾈⼦喃喃⽈:“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案 教学⽬标: 1. 熟读课⽂,积累⽂⾔字词,疏通⽂意。
2. 初步了解⽩描的写作⼿法。
3.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描的写作⼿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与学法: 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定情绪⾊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的情感体验,从⽽帮助学⽣更准确地理解课⽂。
2.讨论法与点拨法:本⽂⽂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读课⽂,把握⽂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把握⽂章的写作特⾊和语⾔风格。
学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章写景时使⽤⽩描⼿法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 资料助读法: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的那段历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题。
3. 讨论、品读法:通过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章的美点。
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络资源,并将其整合在本节课的展⽰课件之中。
学⽣:1.搜集学过的或⾃⼰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句⼦。
2.对照注释并查阅⼯具书,朗读课⽂,读准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 ⼀、导⼊课⽂,激趣引思。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一个“痴”字,展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文章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 一体。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描绘了所看到 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 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4.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 草一样的微小)
5.词语释义
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是日更定矣: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
完了,结束。
在苍茫天地之间,那长长的横跨西湖中间的苏堤,也 只是一道淡淡的凸痕罢了。那湖心亭在作者眼里仅成了一 个点。而比起湖心亭来,作者的小船更小了,不能称“一 叶”了,只能称“一芥”。看来“一芥”比“一点”更小 了。而小船中的人当然比小船更小,又拿什么来比呢?唯 有用“粒”来形容其小了。读到此处,我们自然不难想见 作者独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 之一栗”的人生彻悟。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学习目标
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朗 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解读全文主 题思想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作者介绍
张岱( 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 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 事著述,穷困以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电子课件
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 与行动细节,抓住他“没 有进学”、“不会营生”、 “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 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 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孔乙己》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 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的描写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 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课堂小结
环 境 : 湖中人鸟声俱绝
全景——广漠 (大) (冷) (孤独)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 定”“独”看雪
• 独立不羁精神
魏晋名士风度——雪夜访戴
• 王子猷yóu,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 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 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 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
自学互研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 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著 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 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 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课文解读:
公元1632年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 人晚、上八飞时左鸟右的声音都消失了。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 是日更定矣撑,(余船)拏一小舟,拥炉毳。 衣炉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明朝的留都。
思考:
1.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 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
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 明朝。
2.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①惊喜、愉悦。“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 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 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
看雪年月、地点和环境
湖Hale Waihona Puke 心西湖雪景亭看 亭中会客
雪
人生感慨
记叙 议论 抒情
谢谢各位的聆听!
识字:
z
gēng
ná cuì
崇祯 更定 拏 毳衣
jiè
雾凇 沆砀 一芥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说课
一、说教材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粗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意在用多样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3、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力才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怀展现得栩栩如生。
所以我把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及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定
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自学法。
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意。
2、讨论分析法。
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品读法,感受文章的美点
五、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检查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词,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同欣赏西湖名诗句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2、作者简介:
第一板块:朗读释疑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和质疑解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先听配音朗读,然后学生齐读。
2、学生自主学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3、老师释疑,讲解重点字词及难懂的句子。
第二板块:探究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四个问题,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1、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往湖心亭,这一举动有何意味?
2、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的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
3、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4、舟子用“痴”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
第三板块:品读活动。
在反复品读中进行品析、品味、品评,通过三个句式说话,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一读,品词语
学生以“我认为词(字)用得好,写出了”为话题发言。
二读,品美点
学生以“我认为句美,写出了”为话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