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和谐语言中学习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谐天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和谐天地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
和谐教育需要和谐课堂,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育下,和谐的课堂中,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走进新课程,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更多发展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 ,而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平等自主,探究的课堂中去学习,给学生一个情感、自主、对话、体味思维快乐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和谐天地。
一、潜心解读文本,弹性预设课堂教学教材是知识的外化形式,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
教材只有回到教师、学生生命体之中,才能被充分激活。
课改后的教材,留给教师更多的是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材的整合与超越。
因此,教师解读教材文本并不仅仅读懂其原有之意,还要主动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进行广泛联系,对教材文本进行高屋建瓴的超越与重新建构,从而使书本与现实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语文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
教学实践证明,灵活的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弹性预设的首要特征。
教师根据文本特点,结合教学重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学环节设计成几个大的板块。
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活动的板块设计,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
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二、充分尊重学生,真实展现教学过程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但是,我们教师常常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
在课堂中,我们总是觉得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够到位,朗读还不够有滋有味,而我们又总是想尽了办法要达到自己设计中的理想状态,课堂就变得机械、沉闷、程序化,缺乏了应有的生气和乐趣。
和谐语文课堂追求的是一种真实、自然。
我们要调整心态,俯下身子看孩子,孩子的世界毕竟与我们的世界是不相同的,学会等待,学会宽容,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是真实的完美的。
语文教学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心情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常会给我们教学者意外的惊喜,无限感动。
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生百味体验的乐园。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又应该怎样引领他们的心情呢?一、相信激情会带来收获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
我不敢相信,一位在课堂上呆若木鸡、脸无表情的老师,到底能传递什么,给孩子们情感体验和孕育崇高的理想更无从谈起。
所以,一出现在孩子们的周围,有一个声音总在提醒我:要感染学生。
每节语文课,我都会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刻挖掘文中的内涵与情感因子。
每当站在讲台上,我都会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然后用主持人的方式,把自己对课文的每份情感,每份理解,每份感悟,用语言、眼神、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力求与他们的情感共鸣。
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介绍母亲对生病儿子的照顾:儿子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出去;自己重病缠身还推着儿子到北海看菊花……接着,我鼓励大家说说自己的妈妈。
话题一开,同学们纷纷发言,让我意外的是一群十三岁的小学生,谈起自己的母亲语言竟如此饱含深情,虽朴实,却很有感染力。
有很多同学还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珠说:“我妈妈虽然不漂亮,但我喜欢妈妈……”这一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课文读得趣味盎然,入情入境。
就这样,我用我的激情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二、享受成功的体验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少年儿童更是如此。
所以,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是学生享受成功的阵地。
只要学生的努力得到肯定,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不忘用心去欣赏每位学生。
只要他们有尚好的表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要送去赞扬。
如一份礼物,或是一句“你真的很棒!”“老师为你骄傲!”“真是精彩的发言!”等,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另外,我们要尽量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都有在克服困难后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探求与成功的有效循环中不断前进。
锤炼教学语言 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锤炼教学语言构建和谐课堂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
作为教师,教学语言的锤炼对增加课堂活力,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抑扬顿挫、准确严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健康文明。
关键词: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引导、能力的培养、认识的提高,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
如何练好教学语言这一基本功,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人在日常教学中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语言对象和场合,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语言技巧。
首先,教学语言必须合乎逻辑,准确严谨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应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所讲授内容的确切含义及其来龙去脉,然后精心组织教学语言。
怎么开头,前后关系如何,内容主线是什么,怎么结束,从而搭建好整个课堂的教学语言框架。
突出重点难点,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课堂是讲究效率的,而不是泛泛而谈。
教学语言应当准确,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讲清内容和道理。
最忌思路不清,东扯西扯,甚至空话连篇,不加节制,不加选择地旁征博引,虽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如鸭子听雷,不知所云。
所以教学语言必须严谨,做到“少而精”。
紧扣课题重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
其次,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遇到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如一些说理性的说明文,其中的数字、例子等“中规中矩”,涉及到的有关科学领域中的专业术语等又比较抽象,以及古汉语中拗口难懂的词句等,学生不容易识记理解的情况。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及心里特点,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热门话题、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笑话传说等,做到言之有物,一语中的。
如插入一幅画面上一只大老虎和它周围许多光秃秃的树桩,旁边加一行醒目的大字:“老虎屁股摸得了,为了生存,摸一次5元钱。
”的漫画,不仅使学生明白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受到了警示。
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环境之我见论文
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环境之我见“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我们期待和谐的社会,我们也期待教育的和谐。
学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在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品味体会学习语文的美.要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环境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以诚相待,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增强师生情感的交流。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尊重学生提出的意见。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信任,不要伤害其自尊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地表扬、鼓励,哪怕是一次掌声,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都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大大增强了学生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样会引起学生的情绪高涨和探索欲望,触发学生内驱力,张扬学生个性,萌发创新灵感。
“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协调良好的生与生的关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手段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凭借教材和学生进行思想、知识和能力的交往;学生以学组为单位,先带着讨论题自我探索,小组伙伴之间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小组讨论和组间交流时,学生独立学习的成果和遗留的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充分的关注和帮助;教师针对讨论题中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具体交流情况相应引导、适时点拨;最后以巩固性测试的形式来自查教学效果,并及时反馈矫正。
构建和谐互动语文课堂论文
构建和谐互动的语文课堂师生平等交流、和谐互动是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情,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主动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搭建起平等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进行平等交流对话,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才智,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如何构建和谐互动的语文课堂环境,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与同行共商榷。
一、机智精炼的语言互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准确生动地传达教师的意图,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感情,可调控课堂气氛,从而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思维活跃的学习场景。
有的教师上课说话时,不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一个调子到底,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导致学生疲劳厌学,注意力涣散,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语文课堂的互动交流。
因此,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实施师生机智灵活互动的前提。
为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以少而精为佳,多鼓励,少批评。
如果夸夸其谈,那就会喧宾夺主,势必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突出。
老师说多了,学生发言的时间少了,锻炼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
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精炼、简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为准备精彩地陈述各自的见解而积极思考。
我们知道,教学的成效不是看教师传授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受到哪些启发,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多少有益的影响。
语言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不仅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机会、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对他人的回答敢于提出疑义或给予比较中肯的评价。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生动活泼的行为互动行为互动是由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两种因素磨合而成,并得以维持的。
如何构建和谐小学语文课堂论文
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和谐”,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创造美,美在和谐中。
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智力得到提升,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师生得到共同发展,追求和谐的课堂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呢?一、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统一“语文课堂”中“语文”的取义,按叶圣陶先生的权威解说,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的统称。
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性质与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
”过去,我们强调一元化,要么强调工具性,要么强调人文性(思想性),二者难以统一,当然也就无法使语文本质属性的认识清晰起来,正确指导教学实践,无法改变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地共存于语文这个统一体中,正如张志公先生就语文工具和思想的关系,作过形象而精辟的论述:“锄头是锄草的,而锄头和草是两码事,锄头和草并不长在一起。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语文和思想虽然也是两码事,可是由于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抽象的,它要领先语文这个物质外壳而存在,所以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分不开。
”可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一般的劳动工具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科学的思想规律与方法,并依此而存在。
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是基于语文的物质外壳与内涵的思想内容相互依存、和谐融会构成的整体。
谁能想象,语文学习缺少了思想文化内容的感知和积累,使学生表达时头脑缺乏先行的丰富完整、科学有序的思想内容,而让其仅靠掌握的一些辞藻、语句,堆砌成无生命活力的“无魂之尸”,就能正确完美地实现语文的交际功能与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如下认识:语文是以语音或文字构成的词句、语段、篇章为物质外壳,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和思想规律与方法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打造宽松和谐语文课堂氛围论文
打造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技能,从长远看还应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从而进入到“人化情境”中去,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教师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自由赞叹。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在感受长城的伟大中激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创设和谐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飞扬论文
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飞扬文章摘要: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语文教师也要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语文不是静寂的字符,语文是声形意兼备的艺术。
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教师捧给学生微笑、宽容、欣赏,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合作、探究,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充满着学生飞扬的个性,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大显身手,收到语文学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和谐语文课堂学生个性发展走上三尺讲台已经十来年了,好多同事都害怕教语文、厌烦教语文,都说语文课堂总有些沉闷,语文这门学科是谁都能教,谁也教不好,效果较差,费力不讨好的”烂科”。
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我的求学经历中就存在着喜爱哪个老师就对哪门学科感兴趣,师生的关系处理好了,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这门学科就自然而然的学好了。
所以,我认为教学语文,必须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拉近师生距离的课堂诱发学生个性发展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模仿他喜爱的人,而不愿意模仿他讨厌的人。
这在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证实——通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所担任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成绩就相对要好得多。
教师衣着得体,仪态大方,露齿微笑,话语亲切,都会让学生一下就喜欢上了你。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赞许犹如阳光。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无论是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渴望照耀到那赞许鼓励的阳光,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
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更加积极。
教师的朝气、活力、心情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一个温柔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迷人的微笑,无时无刻不在传递?教师的真情,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学生经常得到赏识,情感才会受到感染,才能产生共鸣,闪现智慧之光,才能勇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飞扬个性。
创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论文
创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语文教育在各科当中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此,结合我个人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美1.在交流中创设和谐美语文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们谈谈对宋定伯的看法,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宋定伯很狡猾,阴险。
”其理由是: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了羊,最后还去卖钱。
而我们教参上的是: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
当时我与同学用掌声给与他高度的赞扬。
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也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所发展,才会有创造。
2.在合作学习中共享和谐美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本意是要促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往往被简单地阐释为”小组学习”、”讨论学习”甚至是”大锅饭”式的学习,只流于一种表层形式,剥夺了”合作学习”内蕴中的价值和灵性。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焦虑和深思。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的调整教学环节。
语文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和谐论文
语文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和谐论文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
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
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赞扬欣赏激趣法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
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
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小学语文论文:营造和谐氛围 实现有效对话
营造和谐氛围实现有效对话“对话”一词,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时尚用语,它蕴含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价值追求、新的教学策略。
而对话的思想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古人的典籍中。
如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这是孔子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引导学生装不要以为老师长他们几天,对话就有所顾忌。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虽然对话的理念已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然而走进课堂,我们却很难真正感受到对话本应具有的实质——平等、民主、畅谈、提升。
究其原因,无外乎有这样两种:一是未真正理解对话的本质;二是无法实现有效对话,即缺乏对话的基本策略。
那在教学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开展平等的对话,以营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呢?一、正确解读文本——有效对话的前提“平等对话”观念,对我们评价学生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有时会刻意求异,只求表面的热闹。
如有人把《狐狸和乌鸦》求异为“狐狸非常聪明、善于开动脑筋”,把《丰碑》求异为“军需处长不会合作、没有远见”。
有人就提出“此类随心所欲的理解是很不严肃的,也是违背理解规律的”。
可以说,学生这种对文本的求异很难在课堂上和老师、同伴进行有效对话。
可以说,对文本正确的解读是实现对话的前提。
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先正确解读文本,然后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领,组织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有效对话。
我在教学《民间故事主题》时,就经历了解读文本的提升。
原来我一直把《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等故事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爱情故事。
可当我真正走进这些文本,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这些故事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时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当权者的都有着满腔怒火,可是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否则就会被统治阶级抓起来,所以只能借用一些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构建和谐同学关系,避免语言伤害作文
构建和谐同学关系,避免语言伤害作文
《构建和谐同学关系,避免语言伤害》作文一
小朋友们,咱们在学校里每天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可有时候,一些不好听的话会跑出来捣乱,破坏咱们的关系。
比如说,有一次小明考试没考好,心里正难过呢,小刚却跑过去说:“你怎么这么笨,这都考不好!”小明听了,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
小刚的话就像一把刀,扎在了小明的心上。
让我们都做会说话的好孩子,这样就能有好多好多好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构建和谐同学关系,避免语言伤害》作文二
同学们,咱们在一个班级里,就应该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
小花和小美是同桌,有一天小花带了一支漂亮的笔,小美特别喜欢,就想借过来看看。
可是小花不愿意,还说:“你总是弄坏别人的东西,我才不借给你呢!”小美听了,心里可难受了,从那以后,她俩的关系就变得不好了。
其实小花要是能好好说,比如:“我现在还要用,等我用完再借给你。
”这样小美就不会伤心啦。
所以呀,咱们说话的时候要多想想对方的感受,不能随口就说出伤人的话。
这样咱们的班级才会充满爱,大家才能一起快乐地成长!。
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避免语言伤害作文
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避免语言伤害作文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同学关系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语言则是我们手中的画笔。
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给这幅画卷留下一道不和谐的痕迹。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教室里弥漫着一股轻松的氛围。
数学老师刚刚布置了一道难题,大家都埋头苦思。
我旁边的小李,平时数学成绩就不错,很快就有了思路,开始在本子上唰唰地写起来。
我呢,被这道题难住了,怎么也找不到头绪。
看着小李那自信的样子,我忍不住凑过去说:“哎呀,你可真厉害,这么快就会做了,我怎么这么笨,啥也想不出来。
”本以为这只是一句自我调侃的话,没想到小李抬起头,白了我一眼说:“哼,谁让你平时不多努力,这都不会!”这简单的几个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地插进了我的心里。
那一瞬间,我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
原本只是想寻求一点鼓励或者帮助,却得到了这样冷漠又伤人的回应。
我愣愣地坐回自己的座位,心里满是失落和委屈。
眼睛盯着那道题,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脑子里全是小李那句伤人的话。
接下来的一整天,我都打不起精神。
上课也走神,下课也不想和同学们玩。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小李要这么说呢?我们不是好朋友吗?难道好朋友之间就可以这样随意地伤害对方吗?后来我发现,小李自己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话对我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
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和其他同学有说有笑。
而我,却因为他的那句话,陷入了自我怀疑和沮丧的情绪中。
这件小事让我深深地明白,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句不经意的伤人的话,可能会在对方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也许小李当时只是着急做题,随口一说,可这随口的一句,却让我难受了好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有的同学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情绪不好,对别人说出一些难听的话;有的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厉害,故意贬低别人;还有的可能只是开玩笑,但却没有把握好分寸。
就像有一次,我看到班上的小王和小张在吵架。
原因仅仅是小王不小心碰掉了小张的书,小张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冒失,长没长眼睛啊!”小王听了也火冒三丈:“不就一本书嘛,你至于这么凶吗?”结果两人越吵越凶,最后差点打起来。
关于如何形成语文和谐课堂的相关建议的论文
关于如何形成语文和谐课堂的相关建议的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标不断深化和推进,我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地开始进展改革,但由于长时间地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的改革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和谐课堂的构建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本篇文章就和谐课堂的创造,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建议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和道德素质的有利影响。
受教育不仅是承受知识的熏陶,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与周围关系都和谐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人格。
创立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优秀的思想品格,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对下一代的培养应该高度的重视,只有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提高了,我国的和谐开展才能继续。
2. 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开展打根底。
在语文和谐的课堂教育中,学生承受文化知识的教育,感染文明风气,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格,可以促进心智、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完善,和谐课堂形成的气氛和环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
3. 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真正配合和积极主动才能够真正学到知识的学科。
语文的字词的学习渗透在平时的生活之中,语文的提高也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如阅读课外书,积累语文常识。
对于学生,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发自内心的鼓励和热爱,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敢于和乐于开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4. 形成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和气氛。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由教师一人讲授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展点拨、引导、组织。
在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时,老师要具有大方、友好、亲切的态度,改变以往的教师居高临下的态度,要真正地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要对学生进展经常性的启发,让他们自主地动脑,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语文课堂和谐氛围分析论文
1.“换位思考”备学情。
实现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必须要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
为此,需要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和要求,尤其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围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在不断变化,学生知识的积累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率”,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共振。
2.用活“边缘材料”,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或相关鉴赏争论,常常被认为是引入教学的边缘性材料而被忽视。
实际上,在提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和谐共振中,这些边缘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巧设“争议性问题”,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多是为了追求答案的正确,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暴露,这就很难取得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究的效果。
因为它掩盖和隐藏着潜在的教学问题,常常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掌握不了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研讨兴趣,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关键环节。
如教学杜甫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针对学生诗歌鉴赏水平不高的实际,提出了“全诗感情基调是什么”的问题,一个学生得出了“全诗感情体现出深深的忧愁的基调”的结论,并抓住“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词进行分析,我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顺势引导学生从读懂诗歌的内容开始,自由发表意见,谈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了,赞成的与反对的纷纷发言,我又适时提出分析规范化的要求,最终,师生在争论中达成了共识,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互动共振的特点,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浅析和谐语文课堂的建构教育论文
浅析和谐语文课堂的建构教育论文浅析和谐语文课堂的建构教育论文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发出的新号召,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
而语文课堂,更是彰显师生生命和谐的场所。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聚精会神搞教学,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使一堂堂语文课如一首好诗,一篇美文,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图画,一出感人的戏剧,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令学生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着无邪,奏响和谐课堂的琴弦,是每一位师生心中瑰丽的梦。
要达到此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和谐的语文课堂:一、让学生走进文本,课堂因智慧而精彩“唤醒学生封存的记忆,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
”我们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将一篇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使他们在富有激情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勇敢的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平静的面对生活中的'喜悦的心境。
要知道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就会产生多个思想。
我在教学《鸟语》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感受我对鸟儿深深的喜爱之情,接着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畅谈自己的体会。
当说到小作者和布谷鸟对话的时候,抛下这个问题: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说些什么?顿时,课堂上一片鸟语,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话语:“布谷布谷,我要吃谷。
”“布谷布谷,快乐幸福。
”“布谷布谷,美丽清秀。
”……此时,学生已分不清自己是课文中的鸟儿还是现实生活的我了,从而进入课文所想表达的意境之中。
此外,我在阅读教学中,允许学生给老师指错,给教材指错;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甚至发难;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究……我和学生还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
初中论文创设和谐开放的语文课堂氛围
创设和谐开放的语文课堂氛围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语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语言艺术情境多元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氛围。
或欢快,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等。
它制约着学生和教师学和教的情绪,并对学习动机、态度、效果产生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都非常了解,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会对学生产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使语文教学为学生所喜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我认为,创设和谐开放的语文学习的课堂氛围是关键所在。
良好的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情感的沟通,愉悦的体验,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
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讲究语言艺术,营造和谐氛围语文教学离不开讲解。
但同一篇课文有的教师可以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而有的教师却讲得味同嚼蜡,课堂上呈现“万马齐喑”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关键就在于教师的语言。
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分析每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确定一种适合的语言情调。
记得我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语言清新明快,舒缓而优美,教学语言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以表现春天的美丽画面和喜爱赞美之情。
课堂里学生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沉醉于明媚的春光之中。
那种舒畅和谐的氛围令我终生难忘。
当然,在不影响一篇课文的整体语言风格的前提下,教师语言要力求活泼多样,以拔动学生的心弦,造成心灵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和谐的语言中学习
摘要: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
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
下面拟就高中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
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
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
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
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
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
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活泼。
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
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幽默。
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
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
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
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
”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
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
有数。
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
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
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
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当高三学生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
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比如:在复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达十多个,而其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是学生最易弄混的。
首先,要指出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个复杂事物中的多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
用一组材料或图表把它们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
立体结构,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四、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
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