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怎么用

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怎么用

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怎么用

一、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怎么用二、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三、患者在用胰岛素增敏剂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怎么用1、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只有在胰岛尚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胰岛无分泌胰岛素功能(如1型糖尿病),则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2、因此,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多用于经饮食控制和锻炼治疗效果仍不满意,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血糖增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已被列入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3、对于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伴随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基础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也被推荐作为一线用药。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对于肥胖和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4、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禁忌症包括:无分泌胰岛素功能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性昏迷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急性心衰或有心衰病史者;严重肝或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严重的感染或外伤,手术前后;孕妇或可能妊娠的妇女。此外,尚无18岁以下患者服用本品的资料,故不推荐使用。

5、有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早期使用罗格列酮治疗,可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长期达标提供益处。如果2型糖尿病病程偏长,不仅有胰岛素抵抗,内生胰岛功能也比较差,就需要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既可以联合磺脲类或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也可以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罗格列酮推荐剂量4~8毫克日,吡格列酮推荐剂量15~45毫克日。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早晨高血糖不易调整。早晨高血糖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提示两种可能:一种是“苏木杰现象”,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现早晨高血糖的现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7、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8、某些继发糖尿病 9、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10、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目标:把血糖降到4567(空腹4~5,餐后2小时6~7),控 制血糖不超过5678(空腹<5.6,餐后2小时<7.8) 糖尿病运动糖尿病中医药糖尿病饮食糖尿病与水果 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患者出现苏木杰反应大多由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

#3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治疗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

2015 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档编号:__________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 of Jiang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糖尿病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 学部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 5 月

浅谈糖尿病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 姓名,专业 学部,指导老师 摘要 糖尿病作为21世纪的主要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2013年最新统计,全球患病在20-79岁成人中患病率为8.3%,人数已达3.82亿人,我国患病人数显著增高由4500万人上升9840万人,IDF估计,到2035年中国的患病人数将达1.43亿人,仍居全球首位,美国仅将达2970万人次,IDF在次提醒糖尿病是一个巨大且不断加剧的全球问题,成为继高血压,心脏病以后的第三大疾病,但是其中大多数的患者为Ⅱ型糖尿病,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针对治疗的口服药物越来越多,目前调节血糖的口服药物有: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类,后来随着胰岛素的大量生产又给患者新的治疗希望,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关键词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及作用原理;胰岛素。

目录 摘要 (1) 绪论 (4) ⒈糖尿病的定义及分类 (4) ⒈⒈糖尿病 (4) ⒈⒈⒈Ⅰ型糖尿病 (4) ⒈⒈⒉Ⅱ型糖尿病 (4) ⒉糖尿病口服降糖药 (4) ⒉⒈磺脲类 (5) ⒉⒈⒈临床代表药物 (5) ⒉⒈⒉作用机理 (5) ⒉⒈⒊磺脲类主要作用 (5) ⒉⒈⒋临床应用 (5) ⒉⒈⒌不良反应 (5) ⒉⒉双胍类 (6) ⒉⒉⒈作用机制 (6) ⒉⒉⒉临床应用 (6) ⒉⒉⒊不良反应 (6) ⒉⒉⒋合理应用 (6) ⒉⒊ α-糖苷酶抑制剂 (7) ⒉⒊⒈作用机理 (7) ⒉⒊⒉适用类型 (7) ⒉⒊⒊临床注意 (7) ⒉⒋胰岛素增敏剂(嗪唑烷二酮类) (7) ⒉⒋⒈代表药物 (7) ⒉⒋⒉作用机制 (7) ⒉⒋⒊适用类型 (7) ⒉⒋⒋药物副作用 (7) ⒉⒋⒌具体药物 (8) ⒉⒌胰岛素促泌剂 (8) ⒉⒌⒈代表药物 (8) ⒉⒌⒉作用机制 (8) ⒉⒌⒊注意事项 (8) ⒊注射降糖药 (9) ⒊⒈胰岛素 (9) ⒊⒈⒈胰岛素的结构 (9) ⒊⒈⒉胰岛素基因 (9) ⒊⒈⒊胰岛素受体 (9) ⒊⒈⒋胰岛素的分泌 (9) ⒊⒈⒌影响胰岛素释放因素 (10) ⒊⒈⒍胰岛素生理效应 (10) ⒊⒈⒎胰岛素的分类 (10) ⒊⒈⒏胰岛素治疗目的 (12)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糖尿病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各种急性重症感染等.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3)手术或各种应激状态影响到血糖及代谢平衡紊乱时。 (4)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禁忌症。 (5)2型糖尿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未达标。 (6)妊娠糖尿病经饮食治疗血糖未达标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7)全胰切除或坏死性胰腺炎导致胰岛素水平绝对缺乏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揭示了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新诊断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平均β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这样给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外源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提供了依据。同时,UKPDS的结果提出联合治疗才能把血糖进一步长期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西太区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提出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简单概括为: (1)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仍然未达到良好控制目标的患者。 (2)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继发失效的患者。 (3)难以分型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补充治疗和替代治疗两种。 胰岛素的补充治疗主要指在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这种补充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已经使用了近十年。由于胰岛素制剂的发展,近几年来补充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睡前中、长效胰岛素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睡前加用中效(NPH或Lente)或长效胰岛素控制好空腹血糖,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效果明显改善,从而改善全天的血糖控制。由于在这种方案中每天只注射一次胰岛素,操作简单、快捷,不需要住院,因而病人比较容易接受,依从性好。这种方案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2)晚上10点后联合使用NPH或长效胰岛素。 (3)初始剂量为0.2Ukg体重。 (4)密切监测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用量。 (5)3d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U。 (6)空腹血糖控制在4~8mmolL(根据个体化要求)。 睡前加用中、长效胰岛素治疗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是夜间肝糖产生过多,或夜间药物作用减弱。睡前注射NPH,其达峰时间是在注射后5~8h(恰在黎明时血糖水平最高的时间段),从而可理想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如此空腹血糖下降满意以后,大部分病人白天的血糖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如果睡前注射NPH后空腹、早餐后和午餐后的血糖改善都比较好,但是晚餐后的血糖仍然比较高,提示白天胰岛素分泌仍然不足。这是因为NPH不能有效持续作用24h,需要早餐前再增加一次注射,以增加午、晚餐后胰岛素的浓度。如果患者每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临床探讨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临床探讨 发表时间:2020-03-09T13:32:32.6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21期作者:孙亦心吕敬媛通讯作者[导读] 研究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临床效果。孙亦心吕敬媛通讯作者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雌激素、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激素、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卵泡生成激素、Homa-β功能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胰岛素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升治疗效率,具有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胰岛素增敏剂;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sulin sensitizer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crine disorder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Method: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disorder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insulin sensitizer,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estrogen,insulin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5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0%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luteinizing hormone,testosterone,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androstenedione sulfate,estradiol,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follicular follicular hormone,Homa-β function index,fasting blood glucose,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and fasting insul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insulin sensitizer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endocrine disorder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It can promote the rapid improvement of sex hormone level,insulin level and blood sugar level,promote the rapid relief of clinical symptoms,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patients.It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Insulin sensitizer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Endocrine disorder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类型,在中青年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患者会出现雄性激素增多、促性腺激素异常等,导致内分泌紊乱、代谢紊乱或者胰岛素抵抗增高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肥胖、毛发旺盛、高胰岛素血症、无排卵或者卵巢增大等,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1]。临床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经常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式,但常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研究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90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胰岛素增敏剂与常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90例,纳入标准: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存在月经不调、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多毛、排卵异常等临床症状,利用超声波检查明确存在多囊卵巢特征,雄性激素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升高。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者,不愿意接受本次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确诊之后根据患者的医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从月经出血后第5天开始,每天睡前服用达英-35(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114,规格:2 mg×21 s)1片,1次/d,连续服用21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过后,等下次月经后第5天再次开始下一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每天服用二甲双胍(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514,规格:0.25 g×24 s)500 mg,3次/d,饭后服用,连续服用21 d。如果患者存在消化道不适症状,适当控制二甲双胍用量,前2周服用250 mg/次,2周后服用剂量增加至500 mg/次,进行6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多囊卵巢症状消失,患者的月经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卵巢形态恢复正常,月经在3个月内来潮和撤退恢复正常;无效: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仍然存在多囊卵巢症状,并且患者的月经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6]。总有效=显效+有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水平,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采取KPS-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的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进行分析,性激素水平指标包括黄体生成激素、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及卵泡生成激素[2-3];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包括Homa-β功能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胰岛素[4-5]。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32.3±1.5)岁;病程2~6个月,平均( 3.5±0.4)个月;基础疾病: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32.8±1.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0.3)个月;基础疾病:高血压4例,糖尿病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

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 *导读: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胰岛素增敏剂又称胰岛素增敏因子,它是一类能增强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充分利用的物质。不少糖尿病患者用其降糖,一起来看看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吧。 *一、什么是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又称胰岛素增敏因子,它是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剂,使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利用。 其作用机制为:能增强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降低它们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肝糖原的分解,改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细胞功能,改善糖代谢。

*二、胰岛素增敏剂有哪些? 胰岛素增敏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又称噻唑烷二酮(TZD)类口服降血糖药物,因其名称中均有格列酮字,又称之为格列酮类药物。 常见的胰岛素增效剂有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环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等,其中曲格列酮因对肝脏的毒害作用而被禁用。现临床上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许多过程,包括影响胰岛素受体激酶活性、胰岛素受体磷酸化过程、胰岛素受体数量及肝糖代谢及通过降低机体及组织对脂肪的利用等。能减轻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没有胰岛素存在时,它们不具有降血糖作用,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不会引起低血糖。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罗格列酮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产生降压作用。同时,人体内的瘦素可能会通过其自身受体及受体后机制来直接影响血压,研究发现,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后,瘦素水平显着升高,可通过增加瘦素的含量而实现其降压作用。 *三、胰岛素增敏剂怎么用? 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都可以。 如果是早期、病程比较短的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单纯的增敏剂效果就不错,维持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好,现在研究很多了,有人连续三年甚至五年的研究结果都发现一旦适应的人群对了,用药以后的效果非常稳定。 如果病程偏长,不仅有胰岛素抵抗,内生胰岛的功能也比较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什么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称格列酮类)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类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度选择性及强力的激动剂,PPARγ被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葡萄糖的产生、转运、利用及脂肪代谢的调节。增强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降低它们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肝糖原的分解,改善β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改善糖代谢。 常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两大类。临床上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罗格列酮类的有: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每片2毫克、4毫克(葛兰素史克);太罗(罗格列酮钠),每片4毫克(太极药业);爱能(罗格列酮),每片4毫克(成都恒瑞);维戈洛(盐酸罗格列酮),每片4毫克(上海三维)。 吡格列酮类的有:艾汀(盐酸吡格列酮),每片15毫克(太洋药业);卡司平(盐酸吡格列酮),每片15毫克(中美华东);瑞彤(盐酸吡格列酮),每片15毫克(成都恒瑞)。

以上药物均为医保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哪些特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直接降低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实现血糖的长期控制,以此减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潜力和巨大的应用前景。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起效时间较其他降血糖药为慢。其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非短期内就能达到最理想的疗效。一般需数周乃至数月才能达到最大作用效果。所以,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时,还必须达到足够的疗程。只有在足量以及足够疗程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保护β细胞功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延缓病情进展。 早期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哪些益处?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因其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改善并保护β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谢,因而具有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不肥胖但伴有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优先并尽早给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早期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决不仅仅意味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的下降和达标,更重要的潜在益处在于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和改善,进而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改善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慢性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

胰岛素的用法和用量 胰岛素是大分子肽,在消化道内会被蛋 白分解酶分解、消化,失去生理学活性;另外胰岛素分子较大,有很强的分子间聚合趋势,形成较大分子量的寡聚体,难以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发挥效应。故目前胰岛素口服制剂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胰岛素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后,先经毛细血管、静脉系统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及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在外周血管滞留较长,不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而体内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分泌后经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经下腔静脉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胰岛素均应采用皮下注射给药。现在广泛采用特殊的胰岛素注射器(此注射器的刻度为一格一个单位),笔式注射器和胰岛素输注泵。 笔式注射器现有诺和诺德公司出品的诺和笔,礼来公司的优伴,但均得使用为之配套的卡瓶式胰岛素。使用时装入“笔”内,旋转笔帽即可调节注射的胰岛素单位,调节时可发出响声,有利于盲人或视力不佳者;其注射的针均较细,故注射时基本没有疼痛。 (1)补充治疗:当口服降糖药后,空腹血糖仍高(当药物在夜间减弱或有黎明现象时)可采用胰岛素补充治疗。 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能减少夜间肝糖原的产生和降低空腹血糖;中效胰岛素最大降糖效果出现在注射后8小时,晚10时注射后,正好抵消在6:00-9:00之间逐渐增加的胰岛素抵抗(黎明现象);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7Am,此时病人已

醒,易于监测血糖,也便于进食避免低血糖。 补充治疗的方法: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晚10时使用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开始剂量为0.2u/kg,3日后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u,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8mmol/L。 (2)替代治疗:当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接近生理剂量时,改用替代治疗,替代治疗胰岛素用量估计: 1型糖尿病0.7-0.8u/kg/d 2型糖尿病大于1.0u/kg/d 三次注射疗法:用于1型糖尿病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或2型糖尿病有条件自我监测血糖者。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于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或在进餐时注射超短效胰岛素。也可在早、中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加小量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三次注射疗法接近生理状态,易于调整胰岛素剂量,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应注意的是:如果晚餐前的中效胰岛素用量小时,空腹血糖控制不好;如用量大时,夜间12时-3Am可出现低血糖。一日之内,一般早餐前所用的剂量最多,晚餐前次之,中餐前最少。用3-5日后可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的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四次注射疗法:即在三次注射疗法基础上,在睡前注射一次小剂量(4-8u)的中效胰岛素,以控制空腹血糖。这也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案。缺点是:由于中效胰岛素作用维持14-16小时,,如果基础胰岛素缺乏者,在翌日2pm到晚餐前出现空白区。 五次注射疗法:即在三餐前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另在8Am左右,睡前各注射中效胰岛素一次。这是最符合生理模式的给药方法,但每日需注射五次,不易为患者接受。 二次注射疗法:在三次注射疗法的基础上,按早、中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的比例,选用予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或50R)。这可减少午餐前的注射,方便了病人,但缺点是如早餐后2小时血糖满意,午餐前易出现低血糖,如在10Am小量加餐,则午餐后血糖波动,不易控制,(可在午餐时加用二甲双胍或a糖苷酶抑制剂)。晚餐前中效胰岛素过量,前半夜可出现低血糖,如晚餐前中效胰岛素不足,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 在用胰岛素治疗前应停用口服降糖药,用胰岛素后可加用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这样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且可达到更早控制血糖的目的。 (3)强化胰岛素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是指每日注射或3次以上胰岛素,或用体外胰岛素泵每日多次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饮食摄入量预计运动量等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其目标是用外源胰岛素维持全天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这样可明显

打胰岛素的剂量指南

葫芦瓜的药用价值 性味:性偏凉、味甘淡。药理:葫芦瓜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发挥其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但是,这种干扰素诱生剂不耐高温,故不宜将葫芦瓜煮得太熟。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 性味:性偏凉、味甘淡。 药理:葫芦瓜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发挥其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但是,这种干扰素诱生剂不耐高温,故不宜将葫芦瓜煮得太熟。 - 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功用,适用于肺炎、高血压、尿路结石、黄疸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臌胀、心烦口渴、小便短少等病症。 备注:葫芦瓜性偏凉,易生寒湿,因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功用,适用于肺炎、高血压、尿路结石、黄疸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臌胀、心烦口渴、小便短少等病症。 备注:葫芦瓜性偏凉,易生寒湿,因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糖尿病人调整打胰岛素的剂量指南 1、胰岛素治疗要根据您的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这种情况,如果经胰岛功能检查存在胰岛素抵抗,需要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减少胰岛素用量,另外,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2、中医认为: 建议结合中药治本。不管使用哪种药,最好结合中药治本,可完全恢复健康。 人的五脏六腑是相互依赖的,必须用合理的中药进行整体调理治疗才可恢复健康. 要知道血糖控制的好与不好都是暂时的,毫无治疗意义,药力过去马上升高,并发症照样来.大家必须清醒头脑,不可单独用西药降糖,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是最好的.唯一的.科 学的.理想的治疗办法! 西医对糖尿病束手无策,单独降糖的办法害苦了无数患者及家庭!不是哪个医院哪位医生医术不高明,而是整个西医对糖尿病没有好办法! 患者不可把饮食调配放到首位,多少年来,多少患者,在忌口.食物搭配.锻炼.等方面严格按西医的要求去做了,结果又是如何呢???

浅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综述·浅谈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牛瑞仙,李克,朱桂花 泰安市中心医院药库,山东271000 摘要: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旨在了解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 特点、分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是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胰岛 素发挥正常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说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正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能有效地解决胰 岛素抵抗问题,是较有前景的一类降糖药。 关键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97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2-0058-02 胰岛素增敏剂(TZD)又称“胰岛素增敏因子”,它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状态,是使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对胰岛素的分泌本身没有影响,因而对1型糖尿病无效,单用只能用于2型糖尿病。在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占总患病人数的90%以上,而且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胰岛素增敏剂正是降糖药物研究的新思路,能有效地解决胰岛素抵抗问题,是较有前景的一类降糖药。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有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某些降压药、调脂药和噻唑烷二酮类等。本文仅就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作一简述。 1代表药物 自1982年日本发现环格列酮以来,已相继开发出一系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代表药物有:一代曲格列酮,二代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1)第一代曲格列酮。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增敏剂,该药是由日本三共制药公司研制开发的,1996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由三共和葛兰素威康公司在日本、美国和英国上市销售。(2)第二代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第二代罗格列酮是由Smith Kline Beecham公司研制开发,1999年5月被美国FDA批准在国外上市,先后在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销售和使用,我国在2000年上市,目前国内罗格列酮生产企业达十余家,品种包括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罗格列酮、酒石酸罗格列酮和罗格列酮钠,均为口服制剂。吡格列酮是由日本武田公司研制开发,1999年7月美国FDA批准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并于2004年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中国市场。 2临床应用 2.1曲格列酮曲格列酮能明显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口服达峰时间为2 3h,与食物同服吸收较好,血浆半衰期为16 34h,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9%,但服用后不会增加体重,有利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维持在正常水平,用于2型糖尿病。但在临床上发现,该药肝毒性大,并有死亡病例的报告,因此在2000年已停止使用。 2.2罗格列酮罗格列酮可用于初发性或者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可减轻腹部脂肪及内部脂肪,尤其是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水平,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表明:罗格列酮开始是4mg/d,可根据血糖调整为最大8mg/d口服,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维持降糖效果达30个月以上。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应用罗格列酮,有利于保护β细胞功能。罗格列酮和他汀类药物合用可以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症,可以使胆固醇上升,甘油三酯保持不变,游离脂肪酸(FFA)显著下降,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下降。罗格列酮还可以减少偏位二甲基精氨酸,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1]。罗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并可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和胰岛细胞降解,其与磺酰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及β细胞功能。此外,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可使舒张压降低,尿蛋白排泄率降低。罗格列酮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具有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最近发现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引起的银屑病也有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