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行为的本质
第十三章 性伦理
人类的性与性伦理
一、性现象与性本质
从生物学上说,性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和 生理现象。每个人生来就有性器官,并以此 构成男女不同的性别;同时也具有各自的性 身份,承担一定的性角色。 性行为与繁殖的关系; 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类的性的社会烙印。
1
二、性道德
性道德是社会为人类性行为所规定的范围和评 价标准。性道德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所形成, 它又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性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活 动之一。 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有了性道德的雏形,它 是以性禁忌的形式出现的。 家庭产生以后,性道德又演变为婚姻、家庭制 度的组成部分,出现禁止婚前、婚外和一切不 是以两性性交导致生育后代为目的的性行为的 规范,通过法律加以确定并逐渐完善。
3
第二节 临床工作中的性道德
一、妇产科临床中的性道德 (一)性别选择与性别判断 1.性别的决定因素 性别决定并非后天学习的结果。虽然后天 因素对性别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更 主要的是先天因素。它不仅仅是性染色体 所决定的,还有其它先天因素的影响。
4
2.性别选择与性别判断中的伦理 (1)性别选择 性别选择是指选择后代性别的技术或手段。 性别选择的方法有两种:孕前方法和孕后方法。 胎儿的性别选择的伦理争论: 首先,在伦理上对性别选择技术不能持一概否定或一 概肯定的观点; 其次, 为了使性别选择技术得到适当的应用,各有关 方面都要明确责任;从长远来看,只有当人类可以预 测人口的发展趋势,人们的观念中已基本清除性别歧 视时,才可用此技术调整社会的两性比例。
5
(2)性别判断 性别判断主要用于鉴别先天性的两性畸形。 两性畸形一般有三类: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症 睾丸女性化综合症 两性体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用其解释一些现象;
2、会辨析内能、热量和温度这几个概念,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3、熟练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并会运用吸放热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3、熟练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并会运用吸放热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课前在教室的地面上偷偷地洒一些香水)
◆探究活动1:
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
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
(2)实质:内能的转移
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3)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焦耳(J)。
一根铁丝要使它的温度升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以: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的实质是能量之间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可以用红墨水)
(3)固体扩散实验(视频)
实验现象:几年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合金。
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4.扩散现象的实例
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第十三章行为的本质
第十三章行为的本质生命最大的特征是“会动”,这种“动”就是活动与运动。
“动”不是生物的专利,而是物质的共性,生物是物质的一种形式,物质会“动”,生物自然也会“动”。
物质之所以会“动”,是因为携有能量,当物质释放的能量达到一定的“度”,物质就动起来了,就像爆竹、烟花、汽车和火箭一样,生物也是如此。
运动是物质在能量的推动下,在时间和空间的舞台上演化的过程。
虽然任何物质都有活动与运动,但这种活动与运动往往是被动的,是受“外力”驱使的,生命体的活动与运动,是自主的,下意识的,正因为如此,才使人觉得生命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否则,生命体就与一般的物质没有什么不同了。
严格地说,任何物质的活动与运动,都具有主动性与被动性双重属性,不论是“死物”还是“活物”。
物质运动的动力,直接来自物质内部,间接来自物质外部。
太阳是活性很大的天体,这种活性主要是来自内部,这与人是一样的。
生物是物质的一种形态,是活性较大的物质。
物质的天性是运动的,不同只是运动的不同。
物质在宇宙中的常态是动态,物质在地球中,动态受到了束缚和制约,是因为物质之间存在吸力或引力,物质在地球上就像铁钉在磁铁上,要动起来不容易,只有活性最大的物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束缚和制约。
生物尤其是动物,是地球上最有活性的物质。
当然,动物的运动也是符合物理法则的,一切运动都可以用物理定理来解释,只是运动更复杂一些,要精确解释不容易,因为人体包含有60万亿个细胞,人体的运动是60万亿个细胞运动的综合。
动物的运动,简单来说就像一个空罐头盒,里面有许多小鞭炮不时炸响,于是这个空罐头盒就在地上蹦蹦跳跳了。
若小鞭炮的炸响受到特定程序的控制,跳起来就显得有规律了。
动物的活性来自于体内化学反应的烈度。
化学反应越激烈,活性就越大。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活性,相同的动物也有不同的活性。
即使是同一个生命体,在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时期活性也不同。
奔跑时比静卧时活性更大,年轻时比年老时活性更大。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第十三章概述及读后感1000字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第十三章概述及读后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第十三章概述及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第十三章概述及读后感1000字:初二孩子的父母最担心什么问题?通过阅读《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的第十三章并结合初二孩子的实际情况归纳出来:学习、人际相处、校园欺凌、网络成瘾、早恋、自杀。
针对青少年的可怕行为父母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1、学习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有认识的误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就一定是学习态度有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能笼统地归结为学习态度有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的孩子的学习呢?首先,应该接受现状。
十三四岁的孩子,行为习惯和情感价值观已经初具雏形。
他们的成绩好坏的原因,父母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只是有些成绩不佳的孩子的父母不能接受,不能面对罢了。
因此,就用学习态度作为挡箭牌,用以逃避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遗憾。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自欺欺人。
只有承认孩子的问题,并且接受这些问题,接受孩子可能因此很平庸的现实,才是一个新的开始。
因为,只有真正接受了孩子会很平庸的现实,以后做的每一点努力取得的每一点成果才会如此振奋,孩子和你都在一起往好的地方一步一步走。
否则,逃避问题,将一切归结为态度,又无法做出本质改变,只会越来越茫然,直至绝望。
其次,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看到孩子的进步。
家长们认识到孩子一个一个的问题后,不要想着一次性短时间地解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贪多贪快一定失败。
读后感·不要把目光集中在月考、半期、期末的一两分的分数上,应该把目光集中在影响孩子学习和做事情的恶习和错误的思维习惯上,一次集中解决一两个,这必然对孩子的学习有根本上的帮助,也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孩子的人生很长,一步一步地走,稳稳地。
第三,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都需要许多科学有效地办法。
这些办法,大家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获得,也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获得。
物理化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287-304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本章知识要点与公式 1.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 自由能 B B B B,,n ,,n ,,n ,,n s s s s S V S p T V T p U H A G A A A A γ⎛⎫⎛⎫⎛⎫⎛⎫∂∂∂∂====⎪ ⎪ ⎪ ⎪∂∂∂∂⎝⎭⎝⎭⎝⎭⎝⎭ 2.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1)Young -Laplace 公式:''1211R R s p γ⎛⎫=+⎪⎝⎭上式表示附加压力与球曲率半径及表面张力的关系。
若是球面,'''12'2, s R R R p R γ===若为平面,则'1R 和'2, 0s R p →∞→。
毛细管内液柱上升(或下降)的高度(h )计算方法。
2cos h R gγθρ=∆(θ为液体与管壁之间的接触角,11g ρρρρ∆=-≈ ) (2)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Kekvin 公式''0022ln r p M p MRT p p R RTR γγρρ∆==简化式: 3.溶液的表面吸附 Gibbs 吸附公式 22d d 2a RT a γΓ=-若2d 0,0d 2a γ〈Γ〉则,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若22d 0,0d a γ〉Γ〈则,是负吸附,非表面活性物质。
4.液—固界面——润湿作用 杨氏润湿方程:cos s g l sl gγγθγ----=当090o o θ≤〈时,液体能润湿固体, 0o θ=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
当90180o o θ〈≤时,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180o θ=时,液体完全不能润湿固体。
粘湿功()1cos a g s g l l s g l W γγγγθ----=+-=+ 浸湿功cos i g s l s g l W γγγθ---=-=铺展系数()cos 1g s g l l s g l S γγγγθ----=--=- 5.固体表面吸附 Langmuir 等温式:m m11ap p pap V V a V θ==++或 混合气体的Langmuir 吸附等温式:B 1B BB BBa p a p θ=+∑Fieundlich 等温式:1nq kp = BET 吸附公式(=常数公式):()()11pms s C V V p p p C p =⎡⎤-+-⎢⎥⎣⎦eMKHH T 方程式:()ln o m V RT A p V θα== 通过Clausius -Clapeyron 方程式求化学吸附热2ln Q RTq p T ∂⎛⎫=⎪∂⎝⎭ 6.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单分子反应2A A 2A A A 1k a pr k a p θ==+(假定产物的吸附很弱)若A p 低,A A 1a p ,则2A A A r k a p kp ==,一级反应; 若A p 高,A A 1a p ,则2r k =,零级反应; 若A p 适中,2A AA A1k a p r a p =+,介于0~1级之间。
运动生理学——第十三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误分不开 4、反馈调节不完全,分化抑制不完全 5、第一与第二信号系统没有建立选择性扩
散 6、条件反射建立不巩固
教学注意事项:
1、因为粗略阶段,运动员的肌肉没有建立 精确的肌肉感觉,这时主要看(视觉分析 器),因此在运动员粗略阶段时教师应该 多采用正确示范练习,多采用直观,通过 视觉的反馈来正立你的体会,你的肌肉感 觉。
2、由于学生对新的动作缺乏感性认识,抓 不住动作的主要和次要环节,因此教师在 示范讲解时要突出重点,不能够过分要求 动作细节而不容易去分化。
3、为了加强肌肉感觉,可利用保护帮助的 办法,使学生不能单独完成的动作情况下, 来体验肌肉感觉(降低动作难度)。
4、可以多采用直感教学法(不是直观)而 是好多感觉器官参与练习(如听、看 )
所以运动技能或随意运动形成的生理机制 是在大脑皮质中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而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过程,其本质就是建 立运动条件反向过程。
运动技能既然是大脑皮质统一调控的条件 反射活动从神经控制角度来考虑,运动技 能的形成具备三个结构条件。
(1)一个是作为运动动力结构的肌肉(当然 包括神经)
(2)第二是要有一个完善信息系统,由信息 的输入开始,经过中间的一系列加工处理 到最后效应器作出反应。(肌肉收缩完成 动作)
如参加肌肉有主动肌拮抗, 肌和协同 肌等必须协调配合,而每块肌肉的兴奋抑 制时机、兴奋性、高低、收缩的幅度方向 持续时间、收缩和舒张的顺序等都必须准 确(包括时间、空间),这样动作才能优 美省力。
举例 跳高: 首先,思维对跳高的整个过程的回忆 本体感受器感知肌肉关节活动情况 视觉感知横杆的高度和距离 听觉(感觉(知))步伐的节奏 触觉感知地面的硬度和踏地力量 位觉感知身体在空中位置和身体翻转情况 等等……
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道理
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道理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
其第十三章是其中的一篇,探讨了道德的本质和实际应用。
本文将详细解读道德经第十三章的原文,探讨其中蕴含的道德原理。
第十三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失,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原理分析: 在这一章中,道德经告诫人们要处事慎重,不受到外界的宠辱之欲和担忧之扰。
首先,宠辱应该像受到惊吓一样,既不应过分追求宠爱,亦不应过分害怕挫折与困难。
因为宠爱易失,失去宠爱会感到惊恐;同样地,挫折与困难也会引起惊慌。
人们应保持内心平静,不为外界因素左右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其次,在道德经的观念中,贵重的患就像身体遇到了重大的疾病一样令人焦虑。
然而,如果我们没有身体,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视为天下的重要一部分,以身体托举着整个世界。
对待他人和社会事务时,应当将个人的利益和幸福与整个社会和世界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道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道德经第十三章的原理不仅仅是理论性的,还应通过实际应用来体现其意义和价值。
以下是几个例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道德经第十三章的原理。
1. 宠辱若惊:当我们受到夸奖和赞美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并不要因此变得傲慢。
同样地,当遭受挫折和抨击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为此而动摇自信。
2. 贵大患若身:将身体比作重大的疾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当我们面临问题时,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被问题所拖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继续前进。
3. 以身为天下: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包容的态度。
我们应该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并尽量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福祉相结合。
只有当我们为整个社会着想时,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乡土中国第十三章摘抄赏析
乡土中国第十三章摘抄赏析
摘抄: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隐讳。
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
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
赏析:费孝通用“差序格局”来形容这现象,以自己为中心,距离自己近的用一套标准,涟漪般的一层层往外的人际圈对待态度会发生变化,道德标准缺乏普遍性。
墨家的“爱无差等”会被儒家骂成无父无君。
摘抄:“差序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个人对团队而言是分子对全体,在同一团体中的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其次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
赏析:采取任何一种格局都有深层次原因,重团体的本质是重合作,费孝通认为西洋的“团体格局”源自生活相依的游牧经济不能单独的、零散的在山林里求生。
而安居的乡土社会中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食其力,只有偶然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需要伙伴的支持,换言之,乡土社会是单打独斗型的,没有复杂的社会分工和团队协作,所以造成格局差异。
小王子第十三章读后感
小王子第十三章读后感《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寓意和动人的情感,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
而其中的第十三章更是引人深思,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十三章中,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他们成为了朋友。
狐狸告诉小王子,只有用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且一旦和某个人建立了联系,就会变得独一无二。
这段对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读完这一章,我深深地被这段对话打动了。
狐狸告诉小王子,要成为朋友,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需要用心去观察和理解对方。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友情,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的朋友,而真正的友情却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
只有用心去看待和理解朋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另外,狐狸还告诉小王子,一旦和某个人建立了联系,就会变得独一无二。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经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与我们有联系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一章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和珍惜每一个与我们有联系的人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用心去对待朋友,用心去观察和理解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个与我们有联系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小王子》第十三章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与我有联系的人。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它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去对待朋友,珍惜与我有联系的每一个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三章好句摘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十三章好句摘抄
1.“他感到自己就像那一只苍鹰一样,飞翔在广袤、无垠的蓝天之中,自由自在,自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
2.“但是,这种感觉根本不可能是真实的。
他心里很明白,他和所有
其他人一样,都处在命运和环境的支配之下。
”
3.“他瞪大了眼睛,仿佛要看透这座大城的本质,穿透它的灰尘和混
乱的表象,一眼看到它深处的真相。
”
4.“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面对这个充满艰难与挑战的世界。
”
5.“这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的一个部件,如果
他的部位出了问题,整个机器就要停止运转。
”
6.“真相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它可以让人感到痛苦和绝望。
但是,
无论真相多么残酷和无情,它都不会消失。
”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许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但是,
每个人都应该像保罗一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追寻自己的梦想。
”
8.“保罗梦想着有一天,他能够帮助那些最贫穷、最不幸的人,让他
们也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
9.“十年后,保罗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钢铁工程师,他设计的钢铁产品
质量最高,而且价格最合理。
”
1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有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才能实现
自己的梦想。
”。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热运动B.固体分子紧密排列,分子间没有间隙C.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答案:BA.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但分子间仍然存在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C.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弱,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盒牛奶,放入70℃左右的热水中加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B.热水将温度传递给牛奶,使牛奶的温度升高C.随着牛奶温度升高,牛奶的内能保持不变D.加热后牛奶香气四溢,是因为牛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答案:DA.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温度高的热水将热量传递给牛奶,使牛奶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故B错误;C.温度低的牛奶吸收热量,随着牛奶温度升高,牛奶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加热后牛奶香气四溢,是因为牛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扩散到空气中引起嗅觉,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0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D.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答案:DA.一切的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0,故A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C.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故C错误;D.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故D正确。
第十三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4.美国的实用主义
除了胡塞尔以外,詹姆斯大概是对舒茨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如果说胡塞尔帮助舒茨找到了对社会行动的意义进行构成分 析的工具,促使舒茨关注生活世界中主体间性问题,那么詹 姆斯的思想则引发了舒茨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而这个问题是舒茨社会分析中最具持久价值的部分之一。 除了詹姆斯以外,米德对舒茨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米德对身 体行为的分析,无疑是舒茨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体可直接触及 部分的重要意义时借助的一个主要思想来源。而且,舒茨通 过将这些思想放在主体间性的“我们关系”中来考察,成功 地摆脱了米德思想中的行为主义倾向,将身体与社会现实问 题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理论
他人是具有肉体的存在; 他人的身体具有和我自身在本质上一样的意识; 外在世界中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是同质的,意义也基本相同; 我可以与他人打交道,并相互采取行动; 我可以使自己为他人所理解; 一个已经层化的社会文化世界是作为一个参照框架被预先给予的,这 种给予方式是普通人想当然地将其视为“自然世界”; 我发现自己置身其中的情境只有一小部分是个人创造的。
如果说胡塞尔帮助舒茨找到了对社会行动的意义进行构成分析的工具促使舒茨关注生活世界中主体间性问题那么詹姆斯的思想则引发了舒茨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这个问题是舒茨社会分析中最具持久价值的部分之一
第十三章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博士 副教授
主讲教师:牛喜霞
联系方式:nxnxx_2002@
现象学社会学(phenomenological sociology)是上世纪6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 的一种反自然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是移居美国的奥地利哲学家和社 会学家A.舒茨和倡导常人方法学的美国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等人。作为一种 社会学理论,现象学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来源是德国哲学家E.胡塞尔的先验现 象学、M.舍勒的知识社会学和M.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在理论上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怎样使按照自然科学方式建立起 来的“社会学”在整体上不致成为一桩错误的事业,以及怎样选择一种研究 社会现象的方式使之更富成效?它力求选择一种使自己植根于社会现象独特 性的基础,即关注社会现象的意义特征,但不流于无法检验的直觉。正是在 这一点上,现象学社会学把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联系起 来。
第十三章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第十三章认识的本质和特征认识论是人对认识的认识,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即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个问题的回答,它要研究认识的本质、性质及其前提基础、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及其检验和评价标准等,就是研究人类观念的把握世界是否可能、如何可能、为何可能等问题。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一、认识的本质(一)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根据恩格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分析,结合整个哲学的发展历史,存在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1、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认为客观事物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承认认识的客观来源,肯定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反映论有不同形态,旧唯物主义坚持直观反映论。
2、唯心主义认识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把物质世界看作主观或“客观”精神的产物,把认识看作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实践)的东西,奉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分为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休谟、康德、陆九渊、王守仁等)和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回忆说”、黑格尔、程朱理学),前者认为认识是对自己感觉和观念的认识,后者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客观精神自己认识自己◆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优点是强调了人的认识的能动性,但由于把主体抽象为精神、把人理解为自我意识,因而这种能动性的强调就是抽象的、不真实的。
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原则运用于考察人类的认识现象,认为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活动,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能动的反映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原则,肯定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奉行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坚决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
第13章 人类行为的理解
陆军 MTP管理技能训练 2013年6月29日10时20分 第15页
13.2、人的需求
——对部属的刺激
•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来自于“需求”
■部属因什么“刺激”而努力工作?
受到上司的赞赏 受到工资的诱惑 受到友情的诱惑
◆利用图24“行为的图解”
陆军
MTP管理技能训练
2013年6月29日10时20分
13.1、人类行为的理解
——部属也是有独立情感和个性的个体
●部属是有情感和个性的个体,对他们无法象操作机器那样进行管理
(机器电钮一按,就自动操作,人行吗?)
故事:
冬季的一天,有四个人被突然而致的大雪困在一个亭子里,为了消 磨时间,其中有一个人提议每人说一句话,凑成一首诗,以表达他们对下 雪这一自然现象的感想: 商人 大雪纷纷坠地 秀才 都是皇家瑞气 财主 再下三年何妨 樵夫 放他娘的狗屁 请问: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下雪现象,反应不一呢? 作为管理者你还坚信对组织的目标、制度、奖励措施大家的认识都一致吗?
陆军
MTP管理技能训练
2013年6月29日10时20分
第27页
13.3、需求不满
——需求不满的行为(P204)
■人的需求无法满足时,可能采取哪些行为呢? ●对外攻击 ●自我封闭 ● ●捏造歪理 ●心灰意冷 等10种因需求不满而产生的行为 翻开P204“需求不满所引起的行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的行为除有“因需求不足所引起的行为”外,尚有“需 求不满时所产生的行为”。注意观察时,不难发现两者之 间有着相当的“差异”。
陆军
MTP管理技能训练
2013年6月29日10时20分
第14页
13.1、人类行为的理解
《老子》第十三章解读
《⽼⼦》第⼗三章解读——关于《⽼⼦》第⼗三章的解读原⽂:“宠辱若惊,贵⼤患若⾝。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患若⾝?吾所以有⼤患者,为吾有⾝。
及吾⽆⾝,吾有何患?故贵以⾝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陈⿎应:《⽼⼦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P121.以下简称《今译》)在第⼗⼆章中,⽼⼦列举了“五⾊”、“五⾳”、“五味”、“难得之货”、“猎物”等⾝外诱惑对⼈⾝⼼的戕害及其对为道、修道的危害,认为只有⽆欲、⽆私,“为腹不为⽬”,才能超凡⼊圣。
本章承续了上⼀章的话题,不仅要求⼈们从⾝体上克服物欲诱惑,⽽且要求⼈们在⾯对得失、荣枯、尊卑时,从⼼灵上、精神上、⼈格上做到宠辱不惊。
有此等情怀的⼈⽅可“寄天下”和“托天下”。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种⽆私⽆欲的精神境界。
宠辱虽不直接等同于财富、名利、地位的得失,但却与财富、名利、地位的得失紧密相联并能使其发⽣变动,⼈们之所以重视宠辱,其本质在于重视宠辱背后的功名利禄等⾝外之物的得失。
⼀般⼈⾯对宠辱,不是“不惊”,⽽是“若惊”(惊喜、惊恐、惊讶、惊吓)。
之所以“若惊”,是因为“贵⼤患若⾝”。
贵,是重视、在乎的意思;⼤患即宠辱及与此相关的功名利禄;⾝,是指⽣命、⾝体。
陈⿎应先⽣认为,“贵⼤患若⾝”说的是“重视⾝体⼀如重视⼤患……真耕协韵,故倒其⽂”,并引证王纯甫在《⽼⼦亿》中的话说:“‘贵⼤患若⾝’,当云:贵⾝若⼤患。
倒⽽⾔之,⽂之奇也,古语多类如此者。
”(《今译》,P121)笔者认为,若此理解,不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且与下⽂中的“‘贵⾝’、‘爱⾝’为天下”等词句相抵牾。
按照整章的逻辑,这⾥的意思⾮常清晰,即对宠辱(包括其背后的功名利禄的得失等)表现为惊喜或惊慌就等于重视⼤患如同重视⾝体⼀样。
正常的、符合⾃然的⾝体与⼤患是不共戴天的,却有⼈视⼤患如同⾝体,则⾝体必危,性命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行为的本质生命最大的特征是“会动”,这种“动”就是活动与运动。
“动”不是生物的专利,而是物质的共性,生物是物质的一种形式,物质会“动”,生物自然也会“动”。
物质之所以会“动”,是因为携有能量,当物质释放的能量达到一定的“度”,物质就动起来了,就像爆竹、烟花、汽车和火箭一样,生物也是如此。
运动是物质在能量的推动下,在时间和空间的舞台上演化的过程。
虽然任何物质都有活动与运动,但这种活动与运动往往是被动的,是受“外力”驱使的,生命体的活动与运动,是自主的,下意识的,正因为如此,才使人觉得生命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否则,生命体就与一般的物质没有什么不同了。
严格地说,任何物质的活动与运动,都具有主动性与被动性双重属性,不论是“死物”还是“活物”。
物质运动的动力,直接来自物质内部,间接来自物质外部。
太阳是活性很大的天体,这种活性主要是来自内部,这与人是一样的。
生物是物质的一种形态,是活性较大的物质。
物质的天性是运动的,不同只是运动的不同。
物质在宇宙中的常态是动态,物质在地球中,动态受到了束缚和制约,是因为物质之间存在吸力或引力,物质在地球上就像铁钉在磁铁上,要动起来不容易,只有活性最大的物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束缚和制约。
生物尤其是动物,是地球上最有活性的物质。
当然,动物的运动也是符合物理法则的,一切运动都可以用物理定理来解释,只是运动更复杂一些,要精确解释不容易,因为人体包含有60万亿个细胞,人体的运动是60万亿个细胞运动的综合。
动物的运动,简单来说就像一个空罐头盒,里面有许多小鞭炮不时炸响,于是这个空罐头盒就在地上蹦蹦跳跳了。
若小鞭炮的炸响受到特定程序的控制,跳起来就显得有规律了。
动物的活性来自于体内化学反应的烈度。
化学反应越激烈,活性就越大。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活性,相同的动物也有不同的活性。
即使是同一个生命体,在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时期活性也不同。
奔跑时比静卧时活性更大,年轻时比年老时活性更大。
活性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供血状况,心脏有力,血管畅通,必然有使不完的精力、体力。
其中道理,就像把油门踩到底,给汽缸泵入大量汽油,汽车就会像野马一样狂奔。
这正是青年比老年有更大精力和体力的主要原因。
给六十岁的老人换上一颗二十岁的心脏,他就会感觉精力、体力更充沛了,好像又回到了二三十岁的从前。
现实中有这样的病例,还接受电视采访介绍了手术的成功和重获青春的奇迹。
生命的活动与运动有三个方面:一是生命体内部的活动。
即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这类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是惯性活动,自行运转,自行工作。
因此,人睡着之后,体内的活动依然正常,生命依然得到维持和延续。
二是生命体表面的活动。
如表情、语言、动作、眼珠转动、肌肉起伏等,这类活动是由思维控制的。
三是生命体个体的运动。
生命体位移称为运动,这是动物与植物的最大区别。
动物的运动形式千奇百态,都是为了趋利避害。
这类活动也是由思维控制的。
在这里,我们把后两类由思维控制的活动和运动称为行为。
动物之所以“会动”,是因为摄入和携带的能量更大,在同等质量下,携带能量越大,活性也越大。
阳光是一级能量来源,植物是二级能量来源,动物是三级能量来源。
能量来源级别越高,动物活性越大。
植物以阳光作为能量来源,活性最小;牛羊以植物作为能量来源,活性较大;狮虎以动物作为能量来源,活性最大。
食草动物总是被食肉动物捕捉,是因为力气稍逊一筹。
羊、牛、大象、熊猫等以植物为食的动物,行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很迟缓。
大象虽然力气大,却是以巨大的身躯和巨大的食量为前提的,单位携能量并不大,没有狮虎那种爆发力。
海里的动物,大多以肉类为食,所以活性很大,几乎永远都在游动中。
鸟以肉为食,才有足够的力气飞翔。
植物蕴含的能量之所以比阳光多,是因为植物是阳光能量的储存器;动物蕴含的能量之所以比植物多,是因为动物是植物能量的储存器。
地表中蕴藏的能量,包括煤炭、石油中蕴含的能量,几乎都是来自阳光。
煤炭与石油具有同源性,都是由动植物演化而来的,之所以不同在于被埋在地下的环境不同。
地核也有足够的热能,可惜传到地表的极少,偶尔才通过火山喷发释放一些能量。
而地球的生物,绝大多数还没学会利用地核中的能量。
植物需要阳光,人类理解为植物利用、储存太阳能,这是一个较为恰当的比喻。
植物合成细胞所需的物质,是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需要一个条件:阳光。
这谓之利用。
阳光照射到树叶,绝大部分被吸收了,确切说是光子被树叶细胞的原子核俘获了。
这谓之储存。
人类已知的物质,都是携有能量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
生命体是物质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是比非生命体携有更多的能量。
铀的裂变和氢的聚变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若人体内的元素发生裂变或聚变,也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人体除了携有物理能,还携有化学能,化学能归根结底来自太阳,人体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形式。
人类的一切活动和运动,都是这三类物质缓慢释放太阳能的结果。
不论是生命体内部的活动,还是生命体个体的运动,都是基本生物共同做功的结果。
心脏的跳动,是心脏细胞协调一致的收缩与舒张的结果。
一收一放,心脏就跳了起来。
人把手臂弯曲,是一部分肌肉细胞收缩,另一部分肌肉细胞舒张的结果。
一收一放,手臂就弯了过来。
人的奔跑,是腿中的各部分肌肉,按一定的次序和节律,进行收缩与舒张,从而带动骨骼乃至全身,跑了起来。
人之所以能做各种复杂的高难动作,是因为大脑可以随意指挥哪一部分肌肉收缩,哪一部分肌肉舒张。
任何一种运动和活动,都是细胞收缩与舒张的结果。
而这种运动的能量,来自化学能或说来自太阳能,即来自糖、脂肪和蛋白质。
汽车也会运动,因为汽车携有化学能,从本质上讲,汽车的运动与人类的运动,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太阳能驱动的结果。
汽车也是有生命的物质,是人造的动物,只是没有大脑罢了。
其实,汽车也有大脑,这个大脑安装在驾驶员的脖子上,驾驶员与汽车构成了一个复合生命体。
现在有的汽车已安装了自动驾驶仪,这是汽车独立的大脑。
由此可见,生物的行为,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即太阳能二次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总的来看,动物的运动与机器的运动,有相通之处,动物运动是细胞合力做功,机器运动是零件合力做功。
两者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太阳能。
区别在于,动物的零件是肉做的,机器的零件是铁做的;动物的零件很精细,机器的零件很粗糙;动物的零件数量多,机器的零件数量少;动物的零件有智能,机器的零件没智能。
因此,动物的运动要比机器灵巧得多。
从生命的结构可以看出,行为是由思维引发的,也就是说思维的化学反应引发了行为的化学反应。
神经的上行电流引发的终极化学反应,是思维。
当这种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会产生下行电流,到达肌肉就会引发相应的化学反应,形成动作,这就是行为。
早上醒来,想起床,人就是不动,因为化学反应的强度不够,躺了几分钟,下了很大决心,人终于起来了,因为化学反应的强度够了。
也有一些动作不是由思维引起的,敲一下膝盖的膝腱,腿就踢起来了,这是因为敲击膝腱也可以产生下行电流,这类动作不属人的行为,就像被人推倒不是行为一样。
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感觉的需要,而感觉又是为了满足记忆、感情、欲望和思维的需要,一环扣一环,为什么会是这样?不为什么,基本生物就是这样设计驱动程序的,细胞怎么编程序,人类就得怎么执行,没有商量的余地。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地球可资利用的能量太少了,人不能不动起来,才能找到足够的能量。
人毕竟没有植物那样的本事,能直接从太阳那里获取能量。
不过,也正因为人会动,才具有植物所不具有的另外一些能力。
人类经常把能力挂在嘴边,能力是什么?这是需要首先搞清楚的,能力是知识、经验、思维、人品和行为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能力= 知识+ 经验+ 思维+ 人品+ 行为厚实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正确的思维、良好的人品和恰当的行为,就是有能力。
其中,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前面四项再好,最终都要落实到行为上,才能取得成功。
想得再好,不去做,等于零。
有些人给人感觉很有能力,在某些方面高人一筹,但总是不成功,肯定在上述五个环节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人品之所以构成了能力,是因为人品有力量,勇敢、坚强、果断、正直、友善本身就是力量,好的人品还能借助别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说毛泽东的力量主要表现在思维上,那么周恩来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人品上。
与上下左右相处都让人感到舒服的人,必然前程无量。
许多人不服气,说不是靠本事,而是靠关系,实际上这也是本事。
许多人把不成功归咎于机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所以不成功。
大家都在爬山,别人爬上了山顶,自己只爬到山腰。
为什么?路在别人的脚下。
这就是机遇的不同。
但话说回来,如果能在最恰当的时间,到达最恰当的地点,做最恰当的事情,你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你还能做到。
这就是能力的问题,虽然这种超凡的能力不是凡人所能拥有的,但毕竟这是能力问题。
如果料事如神,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真正有能力的人,做什么都会取得成功,而且取得大成功。
做失败了,一定是能力不足,或知识不够,或经验不足,或看得不准,或人品不佳,或做得不好,怎么讲,都是能力的问题。
因此,失败了不要归咎于机遇,成功了不要归功于别人。
别人赏识你,是因为你值得赏识;别人帮助你,是因为你值得帮助;别人信任你,是因为你值得信任;别人支持你,是因为你值得支持;别人拥护你,是因为你值得拥护。
向赏识过、帮助过、信任过、支持过、拥护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感恩,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再涌泉相报,就可以了,但不要忘记,功劳还是自己的。
一所学校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培养出大批有能力的人。
不要看平均成绩,不要看升学率,不要看培养了多少硕士、博士,说明不了多少问题。
当学生的,不但要动嘴、动笔、动脑,还要手、动脚,行为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行为必然引起感觉,行为的目的也是感觉。
引起的感觉与目标的感觉,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吃肉感觉香,这是引起的感觉,吃完了感觉饱,这是目标感觉,两个感觉不一样,香是一级化学反应,饱是二级化学反应,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
当吃肉的目标感觉也是香时,引起的感觉与目标的感觉就是相同的了,感觉到香就达到目的了,不过还可以引发另一个目标感觉——胀,这虽不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却是实际达到的目标,而香与胀的方向是相反的。
这是基本生物设计人时出现的败笔。
引起的感觉是广谱的,目标的感觉是众多的。
品尝一个菜,色香味都感觉到了,还有口腔的触觉,以及饱胀的感觉等,而这一切感觉都可以是目标感觉,美食家就是这么品尝美食的。
美食家讲究口感,喜欢一种弹牙的感觉。
除了感觉之外,行为还有更深层的目标。
吃东西,有的人不是为了香,不是为了饱,而是为了营养、漂亮、强壮或治病,目标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
为了升天而从容赴死,就是为了一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