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07近代前期中国地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
新课标09-13高考历史真题集锦思想解放的潮流(精)
维新思想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维新思想、辛亥革命【答案】B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7_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网络构建※※主线解读※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阿凡题1086024()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项正确;20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大国崛起·法国篇》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 阶段特征、领导阶级及相关历史事件?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资产阶级 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播
3、学习西方历程最终结果的启示与认识:
器物
制度
文化
(1)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宣告了单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照搬西方的政治制 度同样不能挽救中国; (3)最终无产阶级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符合中 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能够挽救中国危亡,实现中国富强。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 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 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 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 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坚持民族文化的 独立性; 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来文化 的包容性; 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内容和形 式上要相互融合,积极创新。
(2)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目的侧重点:抵抗派主要是为了抵 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派主要用 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侵 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 (2)实践结果:抵抗派主张由于受到压 制未能付诸实践;洋务派主张付诸实 践三十多年,掀起洋务运动
不同点
二、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
阶段 阶级阶层 核心思想资产阶 级维新 派
资产阶级 改良,实 行君主立 宪制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答案】B【考查点】魏源与《海国图志》2.(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3.(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答案】D【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4.(2013年北京高考15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考查点】程朱理学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5.(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9题)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答案】D6.(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七)·中国近现代思想潮流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思想潮流的演变发展在中国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的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强国御侮,实现国家的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先后成为主流思想。
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把它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的了重大的胜利。
一、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潮流的演变发展鸦片战争以前,在思想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是被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加上清朝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政策,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死气沉沉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序幕。
导致新思潮萌发的原因主要有:①随着清朝末年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一部分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主动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这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到“中体西用”,到自由平等博爱,再到民主和科学,最后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最终找到了一条真正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思想领域的探索主要活动或主张认识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留意有扎实的基础,要留意温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1第一讲西学东渐一、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背景:①西方“洋枪洋炮”的威力和鸦片战争的失败;②一些士大夫倡导“经世致用”。
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
目的: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缺乏具体实践;但是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背景: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含义:“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口号:“自强”、“求富”。
作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派与顽固派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三、早期维新思想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出现背景: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④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共同主张:① 变法图存;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总结4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A.中国民主政治力量赢来了合作的春天 B.抗战中国民党政府内部分崩离析局面 C.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处于最后胜利阶段 D.重庆谈判中,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分裂
史观渗透
学案17
解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1949 年春天正处于人
民解放战争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国民党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 之中。此题应该选择 C。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线索发散
(3)资产阶级
学案17
①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 伐战争等。 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利用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 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4)无产阶级 ①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②主张: 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作指导,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③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 胜利。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史观渗透
2.从革命史观看列强侵华
学案17
从革命史观看, 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 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3.从整体史观看近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1)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 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 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 (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相 联在一起。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
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转型),社会也在逐渐转型,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D;ABC三项不是最主要原因,说法欠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2.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A.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答案】A【解析】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引进机器生产,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了经济的近代化;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改造中国社会,表明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A项排列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的历程·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近代中国人通过列强发动的战争,首先认识到了与外国在器物层次上的差别,所以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以洋务运动为代表;但是甲午战争以后,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学技术并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由此可知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2.(2012年3月揭阳一模)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最大价值在于()。
A.开启了清代“经世致用”之先河 B.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C.看清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先进 D.改变了封建士大夫传统思维方式4.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无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5.(2011年1月辽宁锦州高二期末22题)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6.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8.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9.(2010年12月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14题)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奏朝廷,创办“求是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促成了安徽教育的变革。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总结3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史观渗透
【例 1】
学案14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
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 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 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 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 D )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解析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革命,它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 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 了一条新的道路。
线索发散
学案14
由城市工人运动到农
革命 首都巴黎城市 首都彼得格勒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 道路 起义 城市起义 《土地法令》 无农民支持 调动了农民的 革命积极性 政权; 由效法苏俄革命 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同盟 军 土地革命(土改)调动 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无产阶级建立 建立了世界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地位 政权的第一次 第一个社会主 胜利, 鼓舞了被压迫民 伟大尝试 义国家 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解析 从材料信息“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儒家可发 挥积极的作用”,可推出东亚发展兼采中西文明,故选 D。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提能专训 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提能专训(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石家庄一模)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
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 =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B.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D.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答案:D解析:士大夫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与西学东渐和西学中国化无关,故排除A、B两项。
这一现象的本质反映的是D项。
2.(2014·西安市质检二)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德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中的文字多达26处。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
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B.传教士是外国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C.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中传教士的作用。
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海国图志》的编撰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文字“多达26处”可知,教会报刊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有积极作用。
由“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文章”可知,教会报刊成为早期维新派宣扬新思想的阵地,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C项错在“主导”,这夸大了传教士的作用,可以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可以排除。
3.(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考)“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下列与该主张类似的有()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③“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④“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潮流》精品
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 关日键仰:望促善进良国政民府的,觉贤醒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 实之践希:冀提主倡恩“,民小主民”之和希“冀科圣学君”贤,相发施动行新仁文政化,运无动以。
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
实践自己的认识的?
4、马克思主义在中 4、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完整版课件ppt
2
09山东 文综
09山东 文综
09山东 文综
考情报告
选择题11题 实业救国思想
4分
材料题27-3 西学东渐影响和作用
6分
材料题29-2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7分 五四运动
10山东 选择题12题 清末民初山西风俗变化 4分 文综
11 山东 选择题12题 陈独秀对义和团观念的转 4分
文综
变 完整版课件ppt
3
1、纵向把握思想的阶段特征; 2、横向联系政治和经济,分析 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 3、中西对比理解思想产生的世 界环境。 4、合作探究,感悟思想的力量 5、以史为鉴,思考如何建设新 文化。
完整版课件ppt
4
基本流程
网构知识——我行我塑 合作探究——你说我论 推陈出新——史鉴升华 知行合一——活学活用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关键:我用们暴必力须推倾翻覆清满政洲府政,府实,行建民立主民共国和。革命成功 活之动日:…辛…亥废革除命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康有为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 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孙中山认为实现国家富强 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
2013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
2013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2013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12年2月枣庄五校高三联考8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2.(2012年2月枣庄五校联考14题)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A.康有为 B.毛泽东 C.孙中山 D.陈独秀3.(2012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9题)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有( )①民族危机的出现②封建制度的衰落③鸦片战争的震醒A.①②③B.①③6.(2012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7题)“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2012年3月青岛质检14题)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
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8.(2012年3月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18题)“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是( )A.器物制度文化 B.器物文化制度C.文化制度器物 D.制度文化器物10.(2012年3月杭州质检15题)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07近代前期中国地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0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考纲要求】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注意重点考查的内容,如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五四运动后,《新青年》杂志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等。
对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应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整合】考点一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1.(2012·北京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致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考点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主要观点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谭嗣同: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④严复:翻译西方书籍,宣传了人民享有自由权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2)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特别强调】(1)把握一条主线: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入里、选择取舍的渐进历程。
(2)理解两个基本观点: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中国史专题07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版)【考纲要求】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注意重点考查的容,如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五四运动后,《新青年》杂志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等。
对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应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整合】考点一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1.(2012·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致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考点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主要观点①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要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兴、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谭嗣同: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④严复:翻译西方书籍,宣传了人民享有自由权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2)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特别强调】(1)把握一条主线: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入里、选择取舍的渐进历程。
(2)理解两个基本观点: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注意思想史与政治史的结合,如运用政治史中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践关系原理去解释某种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关系,尤其是儒学在21世纪的发展和走向问题,而这些又是当前国外学术界研讨的热点之一。
【感悟高考】2.(2012·高考)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源B.康有为、梁启超C.、章太炎D.独秀、胡适考点三新文化运动【感悟高考】4.(2012·高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考点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原因①新文化运动对新思想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传播方式①发表文章,翻译著作;②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③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3)影响①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②马克思主义传入后,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导新主义革命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几个特征:(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
(2)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五个阶段:(4)启示: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课后精练】1.【2012•东城期末考】“欲使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为此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C.五权分立D.与科学2.【2012•徐汇一诊】“自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
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
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
”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变革B.主革新C.希望进步D.要求守法3.【2012•期末考】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4.【2012•青浦质检】“朦朦胧胧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成立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5.【2012•西城区期末考】右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B.1898年C.1919年D.1948年6.【2012•名校模拟】8.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12•期末考】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其论述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答案】C【解析】从题干看,观应认为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实际是批评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只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答案为C。
【考点定位】必修三·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8.【2012•枣庄期末考】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
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9.【2012•一模】“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和科学思想C.主“中学”“西学”相结合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10.【2012·八校联考】“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 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B. 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C. 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D.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须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中心涵。
从材料看,“通州之设纱厂”“为中国利源计”可以出其办厂的主要动机为实业救国,故其主要思想是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B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必修三·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实业救国思潮11.【2012·八校联考】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12.【2012·八校联考】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3.【2012·四校联考】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材料表明大钊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B.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14.【2012•质检】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15.【2012•闵行期末考】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一一摘编自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一一摘编自费正清、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学”(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
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产生了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如: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指导思想(戊戌变法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思想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辛亥革命,主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国);与科学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容(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入),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