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第九版 第一章 总论

《传染病学》第九版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prion)、病毒(virus)、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支原体(mycoplasma)、细菌(bacteria)、真菌(fungus)、螺旋体(spiro-chete)和寄生虫(parasite),如原虫(protozoa)、蠕虫(helminth)、医学昆虫(medical insect)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做到防治结合。

传染病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包括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掌握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甚至改写过人类历史。人类在与传染病较量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战果,19世纪以来,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发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推动了生命科学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疫苗的研究诞生了感染免疫学,奠定了免疫学的理论基础,已用来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手段;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Koch法则”明确了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四、感染过程中 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 1 .天然屏障 2. 吞噬作用 3. 体液因子
(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 免疫。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而 且是主动免疫,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分别由 T淋 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来介导。
1.空气、飞沫、尘埃 2.水、食物、苍蝇 3.手、用具、玩具 4.吸血节肢动物 5.血液、体液、血制品 6.土壤
(三)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
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 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在不同传染 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 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 低,一旦出现,则容易识别。而且,上述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 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三、感染过程中 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 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 疫功能这两个因素。致病能力包括以 下几方面: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发热
(二)急性期改变
(一)发热
发热常见于传染病,但并非传染病所 特有。外源性致热原(病原体及其产物等)进 入体内,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 B淋巴细胞等,使后者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 IL-1 、 IL-6 、 TNF 、干扰素等。内源性致 热原通过血循环刺激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 , 使之释放前列腺素E2。后者把恒温点调高, 使产热超过散热而引起体温上升。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能力。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 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传染病的威胁 。
04
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标准
流行病学史
重大疫情频发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重 大疫情,如埃博拉病毒、登革热 、寨卡病毒等,对人类社会造成 严重影响。
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机遇
1 2 3
挑战
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快速传播、高致死率和高传 染性等特点,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
机遇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也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促 进了抗病毒药物、疫苗和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01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人群免疫状况,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
疫苗接种计划。
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
02
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的质量和供应量

推广疫苗接种知识
03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促进
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
免疫力
人体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抵抗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特异 性免疫力可通过预防接种或患传染病后获得。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斑丘疹
斑疹伤寒


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 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外的多种症 状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该系统出现充血、 增生等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 结的肿大
临床特点

三、临床类型 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急、亚急、 慢 按病情轻重:轻、中、重、及重 按临床表现:典型、非典型


四、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

尽管我们已消灭或基本消灭了许多种 在历史上作恶多端的传染病,可从全世界 的卫生状况看,传染病仍然是各国最重要 的卫生问题。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就在 于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掌握传染病的发 生、发展、转归的基本规律,解除病人痛 苦,以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担负起控制与 彻底消灭传染病的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性 4.有感染后免疫
基本特征

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病原体 (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 旋体、原虫等)引起的,发现病原体有利 于传染病的确诊和防治 。
基本特征

传染性 指病原体从某一个体传染给另一 个体的特性 。
基本特征
三、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 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 两大类: 一是有利于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消灭病原 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

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
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时,通过细胞毒性和
释放的淋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
细胞免疫对抗细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立克次
体、原虫等感染。还有调节体液免疫作用。
体液免疫(Humeral immunity)
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并 分泌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免疫球蛋白)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因素(地区性) 气候因素(季节性) 生态环境: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对流行过 程有决定性影响。
三、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特征
基本特征
临床特征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季节性、地方性
• 有感染后免疫
病原体(pathogen)
• 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
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 • 在历史上许多传染病(如霍乱、伤寒)都是先认识 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后认识其病原体 • 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仍未能充分地加以 认识
传染病病原体推断原则
传染病病原推断最早是由Henle首先提出的。后由 koch补充形成,即所谓“Koch法则”:

第一讲 传染病学总论讲述

第一讲    传染病学总论讲述

感染过程的表现(五种) (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一般来讲 隐性感染最常见, 病原携带状态次之, 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后者一旦出现易于识别 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感染(infection)为 病原体和人体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斗 争的过程.
病原体克服机体的 防御机能,侵犯或侵 入机体的特定部位, 并能生长繁殖,称为 感染“建立”.
*病原体 (pathogen)—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 虫。
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 鼻、肠道、泌尿生殖道)存在各种微生 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 益无害,有些微生物或寄生虫与人体之 间达到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共生 互利状态,称正常菌群。
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 1.5亿人死亡 病死率达50-70% 1000万人以上死亡
天花 霍乱 鼠疫
1918年
亚、欧、美和非洲
流感
2500万人死亡
疯牛病
主发国在英国。据估计死亡 人数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 逐年上升,迄今为止死于此 疫的人数为69人。波及至法 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 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 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 伐克、阿尔巴尼亚、爱沙尼 亚、立陶宛和塞浦路斯等。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估计,疯 牛病事件将给美国造成了至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汇报人:

2023-12-2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病原学基础

•传染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目录

•传染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传染病预防策略与措施建议

•传染病研究前沿动态与发展趋

势预测

0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定义

根据病原体种类和传播方式,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分类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患者、带菌者、潜伏期患者等人群中,成为传染病的传染源。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原体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给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的多少与传染病发病率的高低密切相关。

03

02

01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社会恐慌和公共卫生危机。

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控意义

防控意义

危害

02

传染病病原学基础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细菌

常见的传染病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它们

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病毒

病毒是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如流感

病毒、登革热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它们通常比细菌小,且复制周期短,

容易变异。

真菌

真菌也是传染病的病原体,如念珠菌、隐球菌等。它们通常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引起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例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淋病奈瑟菌则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传染病学 总论

传染病学    总论

隐性感染在传染病流行期间, 对防止流行的扩散有积极意义, 因为隐性感染者的增多,人群 对某一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就降 低,该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就下 降。但另一方面,隐性感染者 也可能处于病原携带状态,在 传染病流行期间成为重要的传 染源。
(三)、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 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 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 改变和临床表现。在大多数传染 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 者的小部分。但在少数传染病中, 如麻疹、水痘等大多数感染者表 现为显性感染。
(二)、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
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 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 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 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 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病毒性传染 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其数量常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 以上)。
隐形感染过程结束以后,大多 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 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可 转变为病毒携带状态,病原体 持续存在于体内,成为无症状 携带者,如伤寒杆菌、志贺杆 菌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一)、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 对侵入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 它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 免疫应答的增强。 1、天然屏障:包括外部屏障:皮 肤、粘膜及其分泌物,如溶菌 酶、气管粘膜上的纤毛等。内 部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等。

Infectious Diseases(总论)-2015

Infectious Diseases(总论)-2015
感 染 病 学
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
研究病原性生物引起人类疾病的一门科学。
传染病学:(communicable diseases)
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 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科学。
重点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
欧洲
欧洲 美洲 欧洲 亚、欧、美洲 亚、欧、美60多 个国家
亚、欧、美和非洲
鼠疫
梅毒
天花、鼠疫、流感
天花 霍乱
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 1.5亿人死亡
病死率达50-70% 1000万人以上死亡
2500万人死亡
5
鼠疫
流感
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传染病
传染病
结核病 疟疾 伤寒 流脑 白喉 菌痢 19世纪的白色瘟疫 中国甲骨文记载:malaria(鬼怪)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广泛流行 世界上30多个国家流行,我国高发 1583-1618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 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
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2
传染病属于感染病范畴
传染病不仅仅是感染病,还具有传染性,特定条 件下会造成流行
感染病经常向传染病转化(如冠状病毒,猪链球 菌等)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 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
皮肤科: 各种皮疹的鉴别 基础学科: 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
2020/7/26
16
一、传染病与传染病学的定义
二、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异同
三、传染病学与其它各科的联系
四、学习总论的目的
五、祖矛国盾医的学普对遍传性染与病矛的盾认的识特殊性 六、传认染识病事防物治的方共面性的与重个大性成的就关系 七、传为染进病一学步面学临习的各挑论战打下基础
六、传染病防治方面的重大成就
七、传染病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20/7/26
18
一、传1.染各病种与病传原染体病的学发的现定,义使传染病的诊断和 二、传治染疗病有与突感破染。病的区别 三、传2.预 发染防病病措率学施明与尤 显其其 降它是 低各疫 甚科苗 至的的 消联应 灭系用 。使传染病的 四、学3.缅习怀总古论代的对目传的染病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 五、祖学国家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
续下表 2020/7/26
26
续上表
年代
1986 1988 1988 1989 1989 1991 1992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7 1999 2003
微生物
环孢子球虫 人疱疹病毒6型 戊型肝炎病毒 查菲氏埃立克体 丙型肝炎病毒 Guanarito病毒 O139霍乱弧菌 巴尔道氏体 汉坦病毒分离株 Sabia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 朊毒体

传染病学 总论

传染病学 总论

传染病学
传染病的特征 感染与免疫
发病机制
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感染(传染)
感染 (infection)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 感染谱 (infection spectrum)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双方斗争的过程中表现
各不相同
征 麻疹)
毒血症状: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等,严重者
可有意识障碍,谵语,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肝脾肿大
荨麻疹
Rash of measles麻疹
Varicella水痘. Early rash with macules papules and superficial vesicles. Some beginning to inspissate.
人群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
异性免疫力的人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
社会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㈠有病原体 ㈡有传染性 ㈢有流行病学特征 ㈣有感染后免疫
• 是传染病与其他 感染性疾病的主 要区别。
• 隔离的重要性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应 答;包括细胞免疫(T细胞参与)、体液免 疫(B细胞参与)。
致敏B细胞 浆细胞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有五种:IgA\ IgE\ IgG \IgM \ IgD.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入侵门户
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的入侵门户,只有入侵门户适
一、感染的概念
机会性感染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 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原来寄居或致 病力很弱的微生物侵入人体不习惯寄生 的部位,平衡不复存在,引起宿主损伤, 导致机会性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大多数病原体与人体间是不适应的因而
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由于适应程度不 同,双方斗争的后果也各异,因而产生 各种互不相同的感染谱,亦即传染过程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包括:
空气、飞沫、尘埃 如麻疹
水、食物、苍蝇
接触传播 如痢疾
如伤寒
虫媒传播
如蚊虫、恙虫
血液、体液、血制品 如艾滋病 土壤 如破伤风 母婴垂直 如乙肝
3、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的人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60年代初 消灭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和霍乱的流行,常见传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A.病原体被清除,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
B.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成为流行 期间的传染源。
④隐性感染与人群易感性的关系
隐性感染高,易感性和发病率低。
15
⑶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①定义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 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 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24
⒋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对抗原特异性识别产生的免疫,包括 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 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IgM在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但持续时间不长,
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 IgA IgE
25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能力成正比。最低病原体数量伤寒10万,菌痢10个。
⑷变异性(Variobility) 人工培养多次传代可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例
如、卡介苗。 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例如、肺
鼠疫。 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
而继续引起疾病,例如、流感、HCV和HIV。
23
㈣ 传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⒈免疫应答作用 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重要作用。 ⒉免疫应答双重性 ①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 免疫应答。 ②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 ⒊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天然屏障(Natural barrier)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体液因子(Humoral factors)

完整版传染病学总论

完整版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0
传染病防治的辉煌战果
4. 感染病学理论的形成
1884 “Koch法则”——证病律
① 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 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中 不存在
近百年流感流行状况
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性
? 1918-1919 西班牙流感 ? 病毒类型 H1N1,通过参战的士兵传 遍世界 ,大约 4000 万人死亡
? 1957-1958 亚洲流感 ? 病毒类型 H2N2,死亡人数约 200万
? 1968-1969 香港流感 ? 病毒类型 H3N2,死亡人数约 3.4万
1880 Pastear
1890 Behring & Kitasato
1921 Calmette & Guerin
1969 Blumberg
1986 unknown
achievement smallpox vaccine vaccines against anthrax, rabies Diphtheria antitoxin B.C.G.Vaccine hepatitis B vaccine from human plasma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传染病学总论-文档资料

传染病学总论-文档资料
• 流行性

• 季节性 • 地方性
• 感染后免疫
散发 爆发 流行 大流行
临床特点
• 潜伏期 • 前驱期 • 症状明显期 • 恢复期 • 复发与再燃
后遗症
传染病症状与体征
• 发热 • 皮疹 • 毒血症状 •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
• 原因 • 阶段 • 热型
发热
• 稽留热 • 弛张热 • 间歇热 • 回归热 • 波状热 • 消耗热 • 不规则热
传染病的治疗
• 一般及支持治疗 • 病原治疗 • 对症治疗 • 康复治疗 • 中医及中药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
• 管理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 甲类 • 乙类 • 丙类 • 共35种
传染病分类
• 鼠疫 • 霍乱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 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 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 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 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在病人血中繁 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中 毒症状
• 脓毒血症pyemia: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强时,患者的其他组 织和器官发生转移性化脓性病灶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侵入 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A 粪—口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经饮水传播:取决水源类型及受染情况,常 见的有伤寒、戊型肝炎、霍乱等。 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及多发肠道寄 生虫病等都可通过污染的食物而传播。如甲型肝 炎、细菌性痢疾等。 食具、手、苍蝇在传播中也起重要作用。
(二) 机体的反应性(免疫) 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外界作斗争的过程,并在 斗争中求生存。这包括社会的和自然的。人与病原体斗 争属于自然的,它主要靠: 1.非特异的免疫力 先天屏障:皮肤、粘膜屏障和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分泌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淋巴液中的抗菌素 病物质(补体、溶酶体、β—溶菌素、干扰素等)。 2.特异性免疫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人类母体传递的IgG及母 乳中的IgA(4月内婴儿不能生成,靠母乳来源)可保护 婴儿免受感染、不生疾病。 免疫力受遗传、年龄、精神状态、营养等的影响。
(1)人类生产和活动方式的改变。如垦荒、石 油开采、修建铁路和输变电工程、野生动物捕猎 养殖等生产活动;农药的广泛施用及动植物产品 的交易;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
旅游、宠物豢养等新的生活方式兴起,使人与各
种宿主动物和病原体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疾病
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导致一些自然疫源性疾
(四)病原体和人体斗争的结局 1.人体保持健康,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各种 防御功能正常,病原体入侵后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2.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在局部繁殖,局部病变轻 微,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自局部向外排出病原体,是 传染源。 3.隐性感染:人体原有部分免疫力,遇到量较少或 毒力欠强的病原感染时,可无症状而获免疫。如乙脑、 灰质炎等。隐性感染利用血清学可测出,其中部分人可 形成带菌状态。 4.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内,隐藏在体内, 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如单纯 疱疹。可发生显性感染。 5.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由于抵抗力、免疫 力薄弱,病原体毒力强得以繁殖、产毒,引起一系列病 理生理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该病特有的表现。即患传染 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非典型
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
表1
一、基本条件
1、进行性深度黄疸,伴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和极度乏力 2、凝血酶元活动度<40%,
二、附加条件
1、出血倾向 2、肝性腹水 3、肝肾综合征 4、肝性脑病
三型重症肝炎的鉴别 表2
急性重肝
病程 <10 日
亚急性重肝
数周~数月
慢性重肝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史,HBsAg 携带史
隔离:Isolation 护理:nursing
care 支持:supportive treatment
(二)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
50
传染病的治疗 (Treatment of ID)
(三)特效治疗:(specific treatment)

抗生素:antibiotics
易感人群
自然因素
请按空格键
四、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征
(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季节性、地方性等)
4.有感染后免疫
14
(二)传染病临床特点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2.前躯期(prodromal period)
3.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4.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5.复发(Relapse)与再燃(recrudescence)
15
传染病临床特点

常见症状与体征:(Common Symptoms and signs)
(1)发热:(Fever)
44
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查
血 伤寒 菌痢 阿米巴病 霍乱 流脑 钩体 疟疾 培养 培养 涂片 涂片 培养 尿 培养 粪 培养 培养 涂片 培养涂片 培养涂片 涂片 脑脊液 骨髓 培养 胆汁 培养 皮疹 培养
45
诊断依据 实验检查
实验室检查 (Lab examinations)
一般化验:血、尿、粪、血液生化 病原体分离 免疫学检查 病理检查 特殊检查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传染源 2.传播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8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动物 受感染的动物
9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 水、食物、蝇:消化道 手、用具、玩具:日常生活接触 吸血节肢动物:虫媒 血液、体液、血制品:血液传播 土壤、疫水:
10
3
二、传染及免疫

传染:是病原体相互作用和斗争的侵入人 体后在人体后的一种寄生过程,即是人与 病原体过程。


传染的必备条件:病原体、人、环境。
传染病是否发生只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及 防御能力。
4
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隐性感染(Covert
Inf.)
化学制剂:chemical agents
免疫制剂:Immunogenic agents
51
七、传染病的预防 (Prevention of ID)
(一)管理传染源:Control of the sources of infection
传染病报告:(Reporting of ID) 隔离病人:(Isolation of patients) 接触者检疫观察(Quarantine of contacts) 管理动物传染病(control of infected
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的人。 人群易感性:取决于易感者在特定人群的 比例。

11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空气、飞沫、尘埃
感 染 的 人 与 动 物
水、食物、蝇
手、用具、玩具
吸血节肢动物
血液、体液、血制品
易 感 人 群
土壤
请按空格键
影响流行过程的综合因素
社会因素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回归热
21
波状热
22
不规则热
23
传染病临床特点
热程
短程发热
长程发热
慢性微热
热度

低热 中度热
37.4~38℃ 38~39℃
高热
超高热
39~41℃
>41℃
24
常见症状体来自百度文库之二
皮疹
皮疹的形态 出疹时间 皮疹分布 皮疹性质 出疹次序
25
传染病临床特点
皮疹形态
传染病学总论
内科教研室
张友谊
1
传染病学总论
(Concepts of Infect Dis.)
2
一、概述
(fundamental conceptions)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或动物 体后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寄生虫病:是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引 起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腹泻的鉴别
霍乱
发病机理 定位 临床特征 粪便 病原体 非炎症性 (肠毒素性) 小肠 水泻 无炎性细胞 霍乱弧菌
细菌性痢疾
炎症性 (侵袭性) 结肠 痢疾 白细胞、浓细胞、 红细胞、巨噬细胞 痢疾杆菌
诊断依据 实验检查
实验室检查 (Lab examinations)
一般化验:血、尿、粪、血液生化 病原体分离 免疫学检查 病理检查 特殊检查
斑疹 maculo rash , 丘疹 papular rash, 疱疹 vesicular rash, 脓疱疹 pustular rash, 荨麻疹 ulticaria
26
斑疹
27
丘疹
疱疹
疱疹
脓疱疹
31
皮疹
出疹时间:水痘、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 寒;伤寒.


皮疹分布;向心性;离心性 出疹次序:成批出现;依次出现
(三)保护易感人群:(Immunization)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主动免疫:active artificial immunization 被动免疫:passive artificial immunization
57

皮疹性质:充血性;出血性
照片3
33
流脑的淤斑
照片10
毒血症状及特殊表现 (多器官中毒性损害)
毒血症(toxemia) 菌血症(bacteremia) 败血症(septicemia) 脓毒血症(pyemia)
临床类型(clinical form)
急性、亚急性、慢性

轻、中、重、暴发型
animal)
55
传染病的预防 (Prevention of ID)
(二)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卫生宣教及群众性卫生运动; 注意环境卫生,消除四害;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 正确管理水源及食物;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加强疫区的消毒工作。
56
传染病的预防 (Prevention of ID)
HDV-RNA
HEV-RNA , (粪)
照片16
48
诊断依据 实验检查
实验室检查 (Lab examinations)
一般化验:血、尿、粪、血液生化 病原体分离 免疫学检查 病理检查 特殊检查
49
六、传染病的治疗 (Treatment of ID)
(一)一般治疗:(General treatment.)
Inf.)
潜伏性感染(Latent
显性感染(Overt
Inf.)
5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 数量 毒力 特异性定位 变异力
6
传染过程中机体免疫的作用


免疫反应: 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细胞免疫:T细胞 (2)体液免疫:B细胞 变态反应:
7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 影响因素
54
传染病的预防 (Prevention of ID)
(一)管理传染源:Control of the sources of infection
传染病报告:(Reporting of ID) 隔离病人:(Isolation of patients) 接触者检疫观察(Quarantine of contacts) 管理动物传染病(control of infected
46
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HBsAg, 抗 HBs, HBcAg, 抗 HBc, HBeAg, 抗 HBe 丙型肝炎 抗 HCVIgM 抗 HCV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抗 HAVIgM
HDAg 抗 HD
抗 HEVIgM 抗 HEVIgG
分子生物学 标志物
HAVRNA, HBV.DNA, HCV-RNA DNA-P (粪)
animal)
52
文件
53
隔离预防的分类



严格隔离(Strict isolation) 接触隔离(Contact isolation) 呼吸道传染病隔离(Respiratory isolation) 结核病隔离(Tuberculosis isolation) 肠道传染病隔离(Enteric precaution) 引流物分泌物隔离(Drainage-secretion precaution) 血液体液隔离(Blood-body fluid precaution) 保护性隔离(Protection isolation)
病情
病理
符合重肝条件 符合 重 肝 条件 肝 肝性脑病Ⅱ以 同左 性脑病发生较晚 上 急性肝坏死或 慢性肝病改变 大 灶 性 肝 坏 死 亚急性肝坏死 亚急性肝坏死 伴肝细胞水肿
38
流脑的临床类型 表3


轻型 普通型 暴发型:


休克型; 脑膜脑类型; 混合型;

慢性败血症型
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
40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 地位 参考:



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 去过疫区、输血史、饮食习惯 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史
诊断依据 实验检查
实验室检查 (Lab examinations)
一般化验:血、尿、粪、血液生化 病原体分离 免疫学检查 病理检查 特殊检查

热型 热程 热度
16
热型
稽留热(sustain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fever) fever)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回归热(relapsing
不规则热(irregular
17
稽留热
18
弛张热
19
间歇热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