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
纲(初级)
2005年11月
目录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 (1)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
一、考试大纲编制与使用说明 (1)
二、考试性质 (1)
三、考核目标 (1)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2)
一、理论热身 (2)
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2)
2.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2)
环节1 教学规划 (3)
一、教学设计流程 (3)
1. 前端分析 (3)
2. 教学方案设计 (3)
二、在计算机中处理教学方案 (4)
1. 电子教案的特点及制作工具 (4)
2.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4)
环节2 资源准备 (5)
一、理论热身 (5)
1. 教学资源基本概念 (5)
2. 教学资源的类型 (5)
3. 常见信息化教学资源格式 (5)
4. 教学资源的选择原则 (5)
二、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6)
1. 教学资源获取的途径及方法 (6)
2. 教学资源的存放 (6)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 (7)
1. 教学课件的分类 (7)
2. 主要用于演示的教学课件的制作 (7)
环节3 教学实施 (7)
一、理论热身 (7)
1. 教学设施的作用 (8)
2. 教学实施过程基本概念 (8)
二、教学设施 (8)
1. 硬件设施 (8)
2. 软件环境 (9)
三、教学过程 (9)
1. 教学信息呈现 (9)
2. 教学过程组织形式 (9)
3. 信息交流与反馈 (9)
环节4 教学评价 (10)
一、理论热身 (10)
1.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10)
2. 教学评价的理念 (10)
二、对学生评价数据的处理 (11)
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1)
2. 数据的解释与呈现 (11)
三、对教师评价数据的处理 (12)
1. 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获取数据 (12)
2. 教学反思 (12)
第三部分试卷结构 (12)
1.试卷类型 (12)
2.试卷题型 (13)
3.试卷内容比例 (13)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大纲编制与使用说明
1.本考试大纲是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中对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而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考查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初级能力水平。

2.本考试大纲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注重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考核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考核理念,参考了国外开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我国研制适应国情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过程中的有益经验。

3.考试大纲的编制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任务驱动”为指导原则,把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作为主要任务,按照完整的教学环节(教学规划、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组织大纲。

每个环节都包括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和相应标准三个部分。

“考试范围”是指在该环节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考试要求”是对具体考试范围中教师所应掌握的初级能力的界定,“相应标准”是涉及到的考试范围对应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条目。

4.以“任务驱动”方式组织的考试,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通过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各个任务,体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

5.考试时间约为2.0个小时(120分钟),采用上机考试方式,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考试性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NTST)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全国性考试,对象为全国在职的中小学教师。

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教育部签发考试合格证书。

三、考核目标
达到初级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中小学教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达到如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3.了解教学媒体的特点,恰当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4.会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并能简单整合教学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给定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条件下,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补充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来处理教学文档
2.能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形成用于演示目的的教学课件
3.能处理教学实施中遇到的一般性硬件故障问题
4.能尝试使用技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会使用成熟的评价量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认识到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有使用教育技术的切身体验,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2.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本考试内容按照完整的教学环节(教学规划、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如图1),大纲由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和相应标准三大部分组成。

图1教学流程中的四个环节
一、理论热身
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意义
2.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2)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1.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解释“教育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并能指出它们之间的
区别和联系
2. 能够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描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1. 意识与态度/重要性认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促
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3. 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4. 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5.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环节1 教学规划
一、教学设计流程
1. 前端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知识水平、年龄特征、认知特点
(2)教学环境分析
⏹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与工具
2. 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阐明
⏹教学目标的描述(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范围的确定
⏹教学重点的提炼
⏹教学序列的组织
(3)教学组织策略
⏹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示范模仿法)
⏹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协作学习、自主学习)
(4)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媒体的分类及特点(按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类)
⏹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目标实现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合原则)(5)教学评价
1. 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学科、学段分析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
2. 能够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现状制定教学目标
3. 能够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重点提取
4. 能够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1.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3.
知识与技能/
基本技能/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4.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5.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
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6. 社会责任/有效应用教育技术,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
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 在计算机中处理教学方案
1. 电子教案的特点及制作工具
(1) 电子教案的特点
⏹ 方便修改、利于共享、形式多样化(如可以加入文字、图片、表格)
(2) 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 文字处理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多媒体软件的使用 2.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1) 输入教学方案内容
(2) 美化电子教案
⏹ 根据要求设置教学方案的文字格式(字体、字型、字号、颜色)
⏹ 根据指定要求插入图像,包括插入剪切画和从文档和网站中插入图像
⏹ 根据指定要求设置单一序列的页码及页码位置
⏹ 根据要求插入指定行数和列数的表格,并在表格中正确输入教学内容
1. 能够列举出2至3种制作电子教案的工具
2. 能够使用软件对已有的电子教案进行修改 1.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处理的方法
2.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 应用与创新/科研与发展/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

环节2 资源准备
一、理论热身
1. 教学资源基本概念
(1)教学资源的定义
(2)教学资源的范围
⏹各种教育媒体
⏹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
2. 教学资源的类型
⏹挂图、标本、模型
⏹素材(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
⏹课件
⏹文献资料
⏹教育网站
3. 常见信息化教学资源格式
⏹可执行文件( *.exe *.com)
⏹教学文档(*.txt *.doc *.ppt *.xls *.wps )
⏹音频格式(*.wav *.mp3 *.rm )
⏹视频格式(*.mpeg *.avi *.ram *.wmv *.mov)
⏹图像格式(*.bmp *.gif *.jpeg)
4. 教学资源的选择原则
⏹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
1. 了解常用的教学资源类型
2. 熟悉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格式
3. 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资源
1.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3.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4. 应用与创新/科研与发展/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二、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1. 教学资源获取的途径及方法
(1)教学资源获取途径
⏹数码相机、扫描仪、录音机在获取教学素材中的应用
⏹软盘、硬盘、光盘、移动存储设备
⏹局域网、互联网
(2)教学资源获取方法
①利用键盘上的Print Screen及其组合键截取屏幕上的图像
②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录音机”录制教学音频素材
③IE浏览器应用于查询、收集与保存教学资源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查询与选择适用的教学资源网站
⏹使用浏览器“收藏夹”和“历史”对常用的教学浏览信息进行保存
④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与保存
(3)在获取教学资源时树立版权意识
2. 教学资源的存放
(1)教学资源的存放形式
⏹本地磁盘
⏹移动存储设备
(2)本地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利用文件夹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级与分类管理(创建、移动、复制、更名)
1. 了解常用的多媒体硬件设备
2. 能够使用各种资源存储设备
3. 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4. 能够利用IE浏览器浏览指定的教学网页,包括地址的输入、链接信息的查询
5. 能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指定的教学信息
6. 能够下载并保存指定的教学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充实教学资源
1.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 应用与创新/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4. 应用与创新/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
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三、 教学资源的整合
1. 教学课件的分类
⏹ 按使用对象分类(助教型和助学型)

按教学环境分类(单机型和网络型)
⏹ 按表现形式分类(演示型和交互型) 2. 主要用于演示的教学课件的制作

创建演示文稿 ⏹
在教学演示文档中输入和编辑标题、项目清单与文字 ⏹
插入教学相关图像 ⏹
插入教学音频与视频 ⏹
根据教学需要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进行自定义动画 ⏹ 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1. 了解教学资源的类型
2. 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1. 意识与态度/重要性认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
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3.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 应用与创新/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
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环节3 教学实施
一、 理论热身
1. 教学设施的作用
(1)支撑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2)通用教学软件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2. 教学实施过程基本概念
(1)教学过程的阶段
(2)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3)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要素
⏹教学策略的选择原则
1. 能够说出教学中可用的硬件设备
2. 了解在教学中使用软件的意义
3. 明确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若干要素
1.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
究的意识
3.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施
1. 硬件设施
(1)因特网、校园网
⏹因特网的常用信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校园网(或局域网)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2)计算机网络教室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3)多功能教室
⏹多功能教室的基本组成
⏹投影仪(如胶片投影仪、实物投影仪、视频投影仪)的一般操作
⏹录音机、录像机、DVD/CD播放机、电视机的使用方法
2. 软件环境
(1) 教学课件
⏹ 教学课件正常运行所需的软件环境 (2) 教学软件
⏹ 常用软件的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广播软件)
1. 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用设施支撑教学
2. 能够阅读“说明书”和“帮助”信息了解教学设施的基本使用方式
3.
能够处理教学设施应用过程中的简单问题
1.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
究的意识
3.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4.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5. 应用与创新/合作与交流/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
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三、 教学过程
1. 教学信息呈现
(1) 控制教学信息的呈现节奏 (2) 把握教学信息的呈现时机
(3) 借助教学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方式
⏹ 教学媒体使用方式(先播放后讲解、边播放边讲解、先讲解后播放)
2. 教学过程组织形式
(1) 集中授课 (2) 自主学习 (3) 协作学习
3. 信息交流与反馈
(1) 交流的内容 ⏹ 讨论学习内容 ⏹ 指导学习方法
⏹ 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
(2) 交流工具的使用
⏹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注和修订 ⏹ 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1. 能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恰当、有效地呈现及传递教学信息
2. 能够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3.
能够选用合适的教学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
4.
能够在与学生交流中帮助他们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1.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
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4. 应用与创新/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5. 应用与创新/合作与交流/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环节4 教学评价
一、 理论热身
1.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1) 教学评价的功能
⏹ 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控制功能 (2) 教学评价的类型
⏹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 教学评价的理念
⏹ 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
1. 能够区别各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方式
2. 能够在教学评价中有意识地贯彻教学评价的理念
1. 意识与态度/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意识与态度/评价与反思/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 意识与态度/
评价与反思/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 对学生评价数据的处理
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 利用各种形式收集数据 ⏹ 平时作业、测验题、考试
(2)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 )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 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成绩排序 ⏹ 某门课的优秀/及格率
2. 数据的解释与呈现
(1) 能够根据数据的处理结果(成绩分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测验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2) 能够以电子邮件方式将评价结果(成绩、排名)反馈给学生,会使用附件
1. 能够选择合适的形式来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2. 能够对评价数据作简单地处理
3. 能够初步分析评价数据
4.
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告诉学生
1. 意识与态度/评价与反思/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 意识与态度/评价与反思/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

4.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

三、对教师评价数据的处理
1. 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获取数据
学生用教师评价表
2. 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的过程)
(2)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撰写教学日记、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1. 能够从学生用教学评价表中发现教师自身待改进的方向
2. 能够认识到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3. 能够写出教学中的几个优点和有待改进的方向,与同事进行交流、讨论
1. 意识与态度/评价与反思/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 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

3. 应用与创新/科研与发展/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

第三部分试卷结构
以“任务驱动式”为指导思想,考查教师在完成各个任务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为使试题更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试题中涉及到的教学情境、素材等都按照不同学科和学段分别设置。

为了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教师在2.0小时(120分钟)内完成四个教学环节中的一系列任务(使用计算机,即采用上机考试方式)。

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1.试卷类型
试卷共有十二类,分为小学、中学两个学段。

每个学段的试卷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素质课程六大类,每一类针对的具体学科教师见下表1。

2.试卷题型
整个试卷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

为各个子任务设计了一系列的表现形式,如视频分析、问题解决方案选择、内容填充、模拟情境、软件操作等形式,让教师在完成一个任务中去体现他们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试卷内容比例
试卷包括教学规划、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部分,其中教学规划约占35%,资源准备约占35%,教学实施约占15%,教学评价约占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