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14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老王》读后感 鄂教版(通用)
老王读后感第一篇: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
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
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
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
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
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
所有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第二篇:“老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只要你姓王就能称呼,即使现在不能称呼,将久也要称呼。
老王不知何许人也,文中只有姓没有名,家事也略知一二,而文章选题也仅仅是老王。
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个人来说,面对这样的人应该很多很多。
文中杨先生极尽歌颂老王的质朴善良的同时,字里行间业自然流露出自己对老王的爱与同情。
杨先生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我想孔老夫子“泛爱众”思想深植于心。
因此这种爱非常自然,行文中才有一种大爱无痕的感觉。
我觉得杨先生的善良有别于老王的善,老王的善举或许来自于杨先生夫妻俩素日对他的同情关照,或许来自于人本身的天性,或许二者兼有。
因为老王到底是什么人,什么历史杨先生一概不知,但是杨先生尊重老王的人格,因此,老王对其他人只是价格公道,而对杨先生一家才有特殊照顾。
我想文中老王的善举,主要来自于杨先生本身的爱!杨先生之爱来自于天性,更来自于教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王》教案一. 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善良、诚实、勤劳的老人——老王,他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艰辛,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通过老王的故事,课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艰辛,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观有所思考。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了解不多。
通过学习《老王》,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品质,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老王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4.分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老王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王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王的生活现状和社会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问题清单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老王的故事和社会现象。
《老王》教案
《老王》教案《老王》教案篇1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1课时一、导入谈话导入:亲爱的金塘中学七年级?班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关注一些人和事。
我在生活中也学会了关注,关注我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校,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
通过关注,我了解到我们金塘是舟山一颗璀璨的明珠,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兴起。
通过关注,我也知道金塘中学七年级?班的同学们才华横溢,激情满怀,今天能够跟同学们共同学习,倍感荣幸之至。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也不会缺少关注吧。
比如关注伟人、明星,明星、伟人固然应该关注,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与我们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
也许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更关注。
(注意:尽量营造出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一)画说老王: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这就是杨绛笔下的老王。
(出示课题)老王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画像。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从他佝偻的背影看,他是一个多病的老人……)(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走近老王:1、师:从画图来看,老王的确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可请生读,解释“干校”)2、师:著名作家笔下的普通人自有他不凡之处。
现在我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
3、生:默读课文。
(边读边体悟,琢磨老王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然后用——形式说)三、点拨导思(一)评说老王: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老王》练习题+课外阅读附答案复习进程
23、( A)处,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表现“我”的善良。
( B)处, 写出 “我” 在默默享受着老人的友好情意, 表达“我” 对老人的尊重、 理解。
24、( 1)是老人对买他将券的人的祝福; ( 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做一个好人的愿望。
25、不好。原题目形象、深刻,暗示老人的善良、爱心已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拥有了 做人的好品质。“卖奖券的老人”只是交代了老人的身份。
是
。
22、第 1 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3、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 品析。
A)或( B)处的加点词语加以
24、文中两次出现“在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25、若将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26、示例:用热情、直诚、善良去温暖处于艰难处境中的人们。
27、略
精品文档
题。
9、本文以
为线索,兼用
顺序和
顺
序来组织材料,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有一天, 我在家听到打门,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
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
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
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
初二年级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
初二期末复习现代文课内阅读(一)⑴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⑶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⑷“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⑸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⑻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⑼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的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⑽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①我是②阿长是2、文中有一个短语表达了“我”对《山海经》的企盼和渴慕:这个短语是 ;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时:文中有一个句子生动的表达了“我”的反应:这个句子是3、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我”时:我的心理活动是: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写到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澎湃.(pài)祈祷.(dǎo)亘.古(gèng)锲.而不舍(qiè)B.校.对(jiào)默契.(qì)晌.午(shǎng)气冲斗.牛(dòu)C.嫉.妒(jì)哺.育(bǔ)挚.友(zhì)鞠躬尽瘁.(cuì)D.愧怍.(zuò)污秽.(huì)殷.红(yān)扑朔.迷离(shu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草率抱歉取谛心不在焉熟能生巧B.斑斓奠基厚道大庭广众家喻户晓C.胸膛烦锁卓越妇孺皆知言外之意D.惶恐懊悔诧异群蚁排衙深恶痛决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公园草地上“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C.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老王 (14)
“我们仨(sā) ”
杨绛与钱钟书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认识老王
1、文章开头交代了老王的哪些基本情况?有 何用意? 2、文章记叙了老王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事, 说明他是怎样一个人?
品味老王
1、关于老王的事例很多,作者写的最详细 的是那一件? 2、文中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分别 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3、找出体现作者感情态度的字词。
关注“老王”
老王生前,杨绛经常帮助他,但 她仍觉得关爱得不够,而我们身 边,也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 王”,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呢?
《让世界充满爱》
我 家
……
流 浪 之 后
……自 食 其 力…… Nhomakorabea互 助
……
姐妹抓阄jiū读书,有书读的妹妹却哭了……
的 床
我 们 的 课 桌 , 我 们
……
放 学
老
杨 绛
王
散文
作者简介
• 杨绛(jià ng)(1911——),现代女作家, 文学翻译家。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 1938年留学英法。主要作品有散文集 《干校六记》和《将饮茶》,译著有 《堂· 吉诃德》。 • 著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 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
我 要 读 书
……
我们常常无法 做伟大的事, 但我们可以用 伟大的爱去做 些小事。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南斯拉夫/印度]
赠 言
揣摩语言
研讨与练习二
仿句: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
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 爱心是
14、老王
老王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3.初步了解老王,感受人物形象学习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难点:初步了解老王,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作《堂吉诃德》等,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三.写作背景《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于是有了此文。
四.初读课文识记字词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翳()滞笨()愧怍()侮辱()五.再读课文走进老王思考:1、默读1-4段,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什么情况?(从职业、生活、身体、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2、文中作者与老王的关系怎样?你从哪看出来?六.三读课文品味老王跳读5-22段,思考:1、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王的性格特征。
(用“从中,我读出了”作答)(组内讨论)七.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
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的老实淳朴、讲仁义、重感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知识链接(相关背景补充)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食品、衣服、工业日用品需要按照政府发放的各种票证限量供应。
买布要凭布票,买粮食要凭粮票和粮本,香油和鸡蛋更是市场的短缺食品,凭“副食本”限量购买。
因此,老王送的一瓶香油,还有一二十个“新鲜的大鸡蛋”,不仅价格贵,而且超出一位普通市民一个月的额定购买量;也就是说,老王的这份厚礼必然用去他积攒多时或用钱物交换来的票证,而且动用了不少积蓄。
《老王》阅读练习及答案2篇
《老王》阅读练习及答案《老王》阅读练习及答案2篇现代文阅读(40分)老王(20分)(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老王》课堂实录14
《老王》课堂实录14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屏显作者照片。
)
师: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
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在从事文学工作,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其中我们熟悉和喜欢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目前最好的译本就出自杨绛之手。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老王》。
(板书课题、作者。
)
二、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师: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生速读课文。
)
生1:我觉得应该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个词愧怍。
师:很好,关键词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老王》段落层次划分
《老王》段落层次划分1. 老王啊,就像一个神秘的怪咖,在那世界里独自行走。
他的形象嘛,像是从旧时光里扒拉出来的古董,满是岁月的痕迹,那脸皱得像风干的橘子皮。
2. 老王的住所呢,那简直是个“黑暗城堡”,狭小又昏暗,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进去就感觉像掉进了黑洞。
3. 老王出门的时候,那步伐慢悠悠的,就像一只老乌龟在挪步,一步三晃悠,感觉随时都会停下来打个盹儿。
4. 他的衣服啊,永远像是从丐帮那儿淘来的,破破烂烂,松松垮垮挂在身上,像个行走的稻草人。
5. 老王的头发乱得像个鸟窝,估计鸟儿飞进去都会迷路,那发梢还油乎乎的,仿佛能拧出二两油来。
6. 老王说话的声音呢,就像破旧的风箱在拉风,呼啦呼啦的,还带着一种沙哑的质感,像是砂纸在磨玻璃。
7. 他的牙齿参差不齐,黄得像泡了多年的老烟枪,笑起来的时候,那牙齿就像一排东倒西歪的小墓碑。
8. 老王的眼睛小得像两颗黑豆,还总是眯缝着,感觉就像在算计着什么,又像是随时会睡着。
9. 他的背驼得像个倒扣的锅,走在路上的时候,感觉他背上能放下一座小山丘,而且还稳稳当当的。
10. 老王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破三轮,那三轮就像快要散架的老马,骑起来嘎吱嘎吱响,仿佛在抗议着自己的命运。
11. 老王干活的时候,那双手就像干枯的树枝,又黑又糙,感觉稍微一用力就会折断似的。
12. 他的生活习惯也很奇特,吃饭就像在进行一场神秘仪式,一小口一小口地啄着食物,像只挑食的老母鸡。
13. 老王的耳朵大得像蒲扇,可听力却不咋好,你跟他说话得像打雷一样大声,不然他就像个木头人似的没反应。
14. 他的皮肤黝黑黝黑的,就像从煤炭堆里滚出来的一样,在太阳下还会反光呢,就像个黑色的镜子。
15. 老王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皱纹会挤成一团,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还是那种被霜打过的菊花。
16. 他的记性就像个筛子,刚说的事儿转眼就忘,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痕迹,比鱼的记忆还短。
17. 老王的眉毛稀疏得像冬天荒原上的几根枯草,还时不时地挑动一下,那模样就像个滑稽的小丑。
课文《老王》教案示例
课文《老王》教案示例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
分析课文《老王》的主题和结构。
提高学生对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2 教学内容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特点。
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老王》。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和知识点。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意见。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作业3.1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文或问题解答,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其他杨绛的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和主题。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老王》原文。
作者杨绛的简介和相关作品。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4.2 辅助材料课文注释和解释词语的词典。
分析课文结构和主题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5.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改进教学策略。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互动6.1 课堂活动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课文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6.2 互动环节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的交流。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课文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拓展阅读与研究7.1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有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价值观的理解。
再改 14《老王》
愧怍 zuò
●
从这篇课文你读出了什么?
方法提示:
①可谈论文章的内容,说说文章都写了什 么事情,可见老王和“我”是什么样的人。② 可谈论文章蕴含的或是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 想通过老王表达什么呢,怎么表达的。③可谈 论文章的结构,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④还可 谈论本文的语言风格,等等。
要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做批注,学会做阅 读感言。
请记住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老王最可贵的东西,是在那 样的一个特定的、疯狂的、荒谬 的年代,——坚持做人的本色。
老王
穷苦卑微
凄凉艰难 老实厚道 心地善良
知恩必报
走出老王
通过老王,你读出了什么更 深的东西?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 的愧怍。
杨绛先生有着文化人的一种优越感,通俗 说是文人的清高;说得重一点,是文化人的狭 隘和自私。可以说,她对老王的同情是不彻底 的,她的善良我们觉得也是有保留的。所以, 当时的作者完全是以俯视的眼光来看老王的。 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个人缺点,而是文化人 是知识分子共有的一种缺陷,杨绛们和老王们 这个群体之间有着天然的距离。而先生在本文 中敢于这样解剖自己,表达自我的反思——尽 管这个反思迟到了几年——则显得非常可贵, 尤为值得我们尊敬。
老 王
杨 绛
学习目标
1、 通过把握本文的内容,学会理 解老王的性格特点; 2、 通过研究本文内容间的联系, 体会作者一家的善良。 3、 通过咀嚼文本细节,学会品味 文章语言的深意。
相信你会读
惶恐 huáng
● ● ● ●
取缔 dì
●
伛着 y
ǔ 攥着 zuàn
● ●
眼翳 yì 骷髅 kū lóu 滞笨 zhì
走进杨绛
14老王
作者简介:
杨绛( 1911-2016 ), 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 翻译家。 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49 年后,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 作。代表作: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长篇小说《洗澡》,译作《堂 ·吉诃德》等。补充介 绍:钱锺书( 1910—1998),杨绛丈夫。学者,作 家,著有小说《围城》等。
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文本赏析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 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 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 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 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 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 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 成一堆白骨。
写作背景:
1966年文革开始后,杨绛也如同其他 知识分子一样受到迫害和打压,杨绛在外 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 “揪出来”,并且被剃了“阴阳头”, 她 和丈夫钱锺书一起被划分为“牛鬼蛇神”, 她被安排去扫厕所,杨绛爱卫生,在打扫 厕所时,她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 摆放整齐,而且通风透气。红卫兵来整她 时,她就躲入女厕所避难。
人力车夫
日光淡淡,白云悠悠,风吹薄冰河水不流。
出门去,雇人力车。街上行人,往来很多,车马 纷纷,不知干些什么?
人力车上人,个个穿棉衣,个个袖手望,还觉得 风吹来,身上冷不过。
车夫单衣已破,他却汗珠颗颗往下堕。
老 王
杨绛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愧怍。
初识老王
(1—4段)
姓名:老王
七下语文《老王》知识点
七下语文《老王》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理解词义1.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惶恐:惊慌害怕。
4.荒僻:荒凉偏僻。
5.塌败:塌陷破败。
6.滞笨:呆滞笨拙。
7.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8.愧怍:惭愧。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问题归纳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侧面描写。
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铺垫。
语文教案-教案《老王》
语文教案-教案《老王》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初一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老王》。
该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老王的人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老王的生平和性格,以及他因为善良和正义而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经历。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成年人的真实经历和对于生命和正义的理解。
2.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了解老王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3.理解老王所追求的正义精神。
3.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理解老王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2.分析文章中表现正义的相关描写。
4.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理解老王所追求的正义精神;2.探究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课文的标题《老王》为线索,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这个名字,是否有一个特别的印象;2.引导学生们回想自己曾经听说过的一个人或事,描述其性格特点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3.让学生们想一想,做出这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信念。
2. 学习核心1.阅读课文《老王》;2.分小组讨论老王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3.重点讲解文章中所描写的正义精神;4.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讲解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课堂延伸1.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讨论和思考;2.分小组或个人撰写一篇小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3.鼓励学生们在课外去了解和探究相关的社会问题,加深对于文章中正义精神的理解。
4. 课堂评价1.对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价;2.对于撰写小论文的学生进行评分;3.以思维导图、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课堂总结。
三、教学反思本教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于文章中所表现的正义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探究相关的社会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本教案还强调了对于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对于撰写小论文的评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 14《老王》教学设计邓永龙教学设想: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笔调,记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地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热情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把握老王的善与苦两个方面,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应像作者一样对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
在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朴素、含蓄、灵气飞扬的特点,也让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一下当时那个时代。
最后.总结,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再用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2、感知散文有关知识,学习散文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2、以善良体察善良,感受人物思想感情3、揣摩本文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心理教育目标:正确认识别人的不幸,正确对待自己的不幸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了解作者生平,了解老王所处的时代特征。
课堂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心理教育导入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导语: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纯真的情感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写与车夫的交往,向我们诠释了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下面我们来认识杨绛。
听音○课型:教读研讨课○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目标: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
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
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
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
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
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
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
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
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
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
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
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
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芦花荡》教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①亦不详其姓字().②因以为号焉()③不求甚解()_④造饮辄尽()_⑤环堵萧然()_⑤箪瓢屡空,晏如也()_○6不戚戚于贫贱()_○7不汲汲于富贵()_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
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
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
“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
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他有三大志趣。
一是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