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治疗小儿咳嗽临证经验_王瑞萍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产生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脏、呼吸肌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以及异物进入呼吸道都可以刺激咳嗽中枢。
因此,咳嗽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的一种症状。
咳嗽的分类有很多种,包括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
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和色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直接关系。
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的颜色和质地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针对不同的咳嗽症状,中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
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机、病证,进行辩证论治。
炼液为痰,通常是因为邪火所致,痰多黄稠;聚湿为痰,通常是因为脾湿所致,痰多稠白;水泛为痰,通常是因为脏气虚寒所致,痰液清冷。
因此,咳嗽不仅仅是肺部问题,五脏六腑都可能导致咳嗽。
小儿咳嗽通常与肺、脾、肾有关。
如果是因为痰而咳嗽,通常是因为小儿脾胃虚弱,食物不当或积热所致。
这会导致脾失健运,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痰浊,阻塞气道,导致咳嗽。
此外,肾也与咳嗽有关,因为肾纳气,肺依赖于肾来生成气。
如果肾阳虚衰,就会导致脾虚湿聚而生痰,或者水寒上犯而为饮。
因此,治疗小儿咳嗽需要全面考虑。
小儿频繁咳嗽、呛咳或剧烈咳嗽通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肺循环障碍、机械性或其他因素、精神性咳嗽以及其他罕见疾病。
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并不可靠,需要全面考虑病情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其所患的疾病。
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
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
根据统计数据,中医儿科医案记录100例中,主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湿疹等常见儿童疾病。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具体病例记录:
1. 患儿,男性,2岁,发热3天,体温达到39℃。
中医诊断为风热外袭,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
用连翘、银花等泡水,每日3次,连服3天,体温逐渐降低,症状缓解。
2. 患儿,女性,1岁,咳嗽1周,痰黄粘稠。
中医诊断为痰热壅肺,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
用川贝、葶苈子等药物煎服,每日2次,连服1周,咳嗽明显减少,痰液变少。
3. 患儿,男性,6岁,腹泻2天,每天多次,大便稀水样。
中医诊断为湿热腹泻,治疗方案为清热利湿。
用黄连、石斛等药物煎服,每日3次,连服3天,腹泻次数逐渐减少,大便恢复正常。
4. 患儿,女性,3岁,全身皮肤瘙痒,伴有红斑。
中医诊断为湿热郁热,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用黄连、苦参等药物煎服,每日2次,外敷煎汤洗澡,连续用药2周,瘙痒明显减轻,红斑逐渐消退。
以上仅为100例中医儿科医案记录的一部分,不同病例根据具体病情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在儿童疾病预防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经验,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长的认可和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中医治疗
儿童疾病时,应该寻求合格的中医医师指导,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检查和治疗手段。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儿科中医经典医案是中医领域中重要的学习和实践资料之一,通过学习这些医案可以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50例儿科中医经典医案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张仲景《伤寒论》:本案主诉发热、寒战、头痛、咳嗽、畏寒、恶风、口渴、四肢酸软,经过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则,配合解表祛邪之法,最终病情好转。
2. 杨继洲《掌灯录》:根据患儿鼻塞、喘息等症状,辨证论治,选用辛温宣肺、祛邪通窍之法,并结合饮食调理,患儿逐渐恢复健康。
3. 华陀《仲景医疗心法》:本案患儿病程较长,出现低热、便溏等症状,通过辨证施治,运用清热解毒、补脾健胃之法,最终患儿病情得以缓解。
4. 温身悟《小儿疾病辨证要诀》:该案患儿多汗、纳差、舌淡苔白等症状,辨证选用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之法,结合针灸治疗,最终患儿康复。
5.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本案患儿多汗、烦躁、纳差等症状,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嗽之法,最终患儿病情好转。
6. 王叔和《温病条辨》:本案患儿发热、咳嗽、恶寒、苔薄白等症状,辨证选用辛温解表、宣肺祛痰之法,最终患儿康复。
7. 唐代王孟英《知柏草堂医案》:本案患儿发热、咳嗽、黄痰等症状,辨证用药,运用温肺化痰、清热解毒之法,最终患儿康复。
8. 清代吴鞠通《吴茱萸医案》:根据患儿便溏、舌淡苔白等症状,辨证选用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之法,最终患儿病情好转。
9. 清代蒲谊《续退方录》:本案患儿咳嗽、烦躁、纳差等症状,通过辨证论治,运用清胃降逆、宣肺化痰之法,最终患儿病情缓解。
10. 清代曹大全《鬼王散证治》:本案患儿高热、口渴、纳差等症状,辨证选用解毒清热、阴阳调和之法,最终患儿病情显著好转。
这些儿科中医经典医案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包括疾病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具体治疗方案等。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医案,可以提高对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尽管本文没有提供具体的医案内容,但希望以上的参考内容能对读者对儿科中医经典医案有所帮助。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唐步祺(1917~2004年),当今“火神派”代表人物之一。
出生于四川省永川县,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
其祖父蓉生公以医闻世,私淑清末伤寒大师郑钦安先生。
唐步祺幼承庭训,习郑钦安之学,后又游学于伤寒学家吴棹仙教授之门,听学于“卢火神”卢永定先生“扶阳医坛”,继问难于任应秋教授,行医半个世纪。
精于伤寒与郑钦安学术流派,擅于辨阳虚阴虚证,妙于应用姜桂附,屡起沉疴,世人誉称“唐火神”。
唐氏服膺郑钦安之学,毕生研究、传承火神派学说,多年致力于郑钦安医学著作的阐释研究,曾几次走访郑氏嫡孙及其亲属,进一步得到一些有关他的遗闻轶事。
唐氏晚年历时15年阐释濒于失传之郑钦安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阐释完成,先后付梓,自1991年3册分别出版以来,受到各界好评,后又将郑氏三书统一体例,合为一本,定名为《郑钦安医书阐释》,1996年四川巴蜀书杜出版,2004年由该社再次修订出版,阐释郑钦安著作并与自己临床理法方药创新于一体,医理既得真传,理法方药又极其实用,特别是一些自己应用病案和治疗具体体验,出版之后,受到临床者的高度关注与研习,深受海内外医家赞赏,谓其自成体系,独步医林。
该书对郑氏原著精勘细样,订正错讹,按节进行阐释,并附有自己的验案约40个,在该书的序、跋文中,唐氏还对郑氏学说作了初步的归纳整理,这些对于传承、研究火神派成为及其重的文献和依据。
就此而论,唐氏可谓是用心最专,用工最勤,成绩最著,时间持久,理论联系临床,资料丰富而详实,称得上是火神派郑钦安先生最忠实的传人与发扬者。
《郑钦安医书阐释》得到各方面的好评,如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郭子光教授所说:“工于文,精于医,学验皆优。
其对郑氏著作研究有素,不惜数十年之精力,逐条逐句,细勘点校,并附间释,旁征博引,彰明义明,展现奥旨,又将自己实践所得融于其中,足以学之所用,确非随文释义者可比。
”其可谓是“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王瑞平效方治验--养阴益肺解毒方
王瑞平,女,1961年10月生,江苏启东人,中共党员。
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
1982年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198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200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省名中医章永红教授。
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2009年被列为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师从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
最 擅长治疗的疾病: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及卵巢癌。
最擅 长使用的经典方:归芍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半夏泻心汤、血府逐瘀汤、沙参麦冬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最擅 长使用的中药:党参、太子参、黄芪、当归、桂枝、茯苓、白术、郁金、莪术、沙参、石斛、半夏、仙鹤草、半枝莲、猫爪草。
最 推崇的古代中医药学家: 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陈修园、叶天士、王清任。
最喜 爱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脾胃论》《医学心悟》《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医林改错》。
从医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王瑞平效方治验——养阴益肺解毒方王瑞平(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doi :10.19844/ki.1672-397X.2021.02.004—·—·—·—·—·—·—·—·—·—·—·—·—·—·—·—·—·—◎ 江苏省名中医 王瑞平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阴虚热毒;养阴益肺解毒方;验方;名医经验;王瑞平;江苏中图分类号 R 27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21)02-0007-021 养阴益肺解毒方组 成:南沙参15 g,麦冬15 g,玉竹15 g,石斛15 g,生地黄15 g,玄参15 g,当归10 g,白芍10 g,杏仁10 g,丹参10 g,百合15 g,太子参15 g,鱼腥草15 g,虎杖15 g,甘草5 g。
唐方教授脏腑辨证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经验
肺脏与肝脏各司其职,金木互制,出入平衡,可保持 之气不顺接而致。将食指放于患儿鼻孔下方,嘱其
人体气机出入均衡,呼吸平稳。肝主藏血,可调节全 闭嘴,用鼻部用力呼气,根据呼出气体的热度及通
身气血;肺主治节,可以朝百脉;肺得肝血之养,则 畅程度判断病情轻重。鼻息热重者多为肺胃热盛,
治节出焉,肺气的肃降通调作用使肾水得荫,心血 热轻者多为肺热。根据上述诊断和辨证方法,为小
短可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其中小儿急性咳嗽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灵枢·忧患无言》),又
指病程不大于 3 周的咳嗽。急性咳嗽一年四季均可
[3]
“肺气通于鼻”(《灵枢·脉度》) 。其二,五行相生,共
发生,以冬春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尤以婴幼儿多 同参与宗气生成和气血津液化生。肺属金,胃属土,
第
卷 38
2019
年
8第月4
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 No.4 Aug.2019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4.03
唐方教授脏腑辨证治疗 小儿急性咳嗽经验 *
为辨证参考的依据,将闻诊进一步延伸。依据肺部 声音呼吸粗细或湿性啰音的程度进行辨证。如呼吸
络影响至肺脏,出现肺脏的病变。如肝气郁久化火, 音粗,无湿性啰音者提示病在气分,病机为肺胃热
或肝经实火循经上传,火气上逆,木火刑金,气机不 盛,多病较轻;呼吸音粗,湿性啰音病重提示病在血
畅,肺失宣降则发为咳嗽。其二,《灵枢》曰:“肝者, 分,病机为胃肝热盛,病情较重。因小儿就诊时候往
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四
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四(三)邓 x x,女,30 岁,农民。
主诉:“我从出麻疹后,即患气喘病,久之则喘而齁,迄今二十余年未治愈,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哮喘。
平时虽感觉气紧而齁喘,尚能勉强参加田间轻微劳动,每当伤风受凉后则齁喘加甚,齁鼾之声,达于室外,不能劳动。
服药治疗,能暂时减轻,偶一不慎受凉,则又发病。
”据上所述,似即张景岳所谓:“喘有夙根,遇寒即发,亦名哮喘之证。
”此次暑天发病,更觉严重,咳喘均甚,齁鼾之声,隔室皆闻,头晕,腰背痛,四肢酸软无力,恶风寒,发热,无汗,晚上不能平卧,咳时吐清稀泡沫痰,口不渴。
舌苔白滑,略带微黄。
脉现浮紧。
此乃寒邪久伏肺脏,从未彻底清除,故一遇风寒之邪,则两相感召,发为哮喘。
以麻黄汤加半夏、干姜祛寒降逆,平哮止喘。
麻黄9克杏仁18克桂枝12克甘草18克半夏15克干姜15克连服两剂,咳嗽、哮喘有所减轻,已能平卧。
但喉管干燥发痒,发痒即咳,此外感风邪入血分,有化燥热之势,三拗汤加味治之。
麻黄9克杏仁18克甘草12克紫苏9克防风15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桑皮15克尽剂后,外感风邪化燥热之势已除,标病既去。
当进而治其根本,本病实为寒邪久伏肺脏之哮喘,即通称沉寒入肺之证。
法当散寒,用麻黄汤加味治疗。
麻黄9克杏仁15克桂枝9克甘草15克紫苏9克防风9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服药二剂后,哮喘大减,全身已不酸软,腰背痛等外感寒邪告愈。
仅清晨微咳兼哮,皆因喉管发痒所引起。
此风邪未尽,又肺脏久伏寒邪,可以温化,乃以苓桂术甘汤加祛风药味治之。
茯苓12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甘草12克紫苏9克防风15克半夏15克牛蒡12克杏仁15克尽剂后,喉管已不发痒,是风邪祛尽,故咳嗽随之而愈。
但微喘,已能参加田间劳动,仍以苓桂术甘汤加干姜、半夏温肺降逆,散其余寒以平喘。
茯苓12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甘草12克半夏15克干姜15克服药二剂,即告痊愈。
按:上举二、三病例,皆系麻疹后遗证,现时通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春天小儿咳嗽高发,必读的3位名老中医验方
春天小儿咳嗽高发,必读的3位名老中医验方导读春季为冬、夏两季的过渡季,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气候干燥,气温多变,过敏原增多,小孩抵抗力差,极易引起咳嗽。
当家长为此苦恼不已的时候,作为医生,你是不是在翻阅名家医案来总结得当的治疗之法。
本文收集了赵心波、王鹏飞、张士卿3位名医的4则小儿咳嗽医案,3分钟读完名医经验,赶走小儿咳嗽。
赵心波老先生医案案1乔女,10月。
20 日来阵咳频作,气呛成顿,咳剧则呕,咳后可听到吼声,痰鸣,精神饮食欠佳,肌肤不丰,二便自调,经治疗无效。
转诊来院。
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舌苔垢腻,指纹淡紫,诊为百日咳。
证属痰热互结,邪阻肺络。
立法: 清肺化痰。
方药:炙百部5克,南橘络5克炙桑皮6克,川贝3克黄芩5克,瓜蒌皮10克麦冬10克,知母6克蜜杷叶6克,焦麦芽10克服药3剂,痰热渐退,阵咳由每20~30分钟1次,减少到每1~3 小时1次。
每次由顿咳10分钟减少至2分钟左右,诸症大减。
原方又服6 剂。
热已解,痰尽退,偶有1~2声轻咳,睡眠、饮食二便如常。
再予清肺化痰宁嗽之剂,善后调理。
南橘络5克,炙桑皮6克川贝5克,黄芩6克,知母5克焦麦芽10克,麦冬10克炒杏仁3克,蜜杷叶10克按咳在初期,多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利咽为主。
咳到中期,则治以清热化痰、宁嗽平逆。
本方采用橘络、百部、川贝、瓜萎皮,清化肺金而涤其痰。
桑皮、黄芩、杷叶,宁其嗽而去其塞。
麦冬、知母,润肺利咽清热兼以肃肺。
赵老治百日咳,重在清肺化痰,使邪有出路,大忌过早使用收敛之品(如: 白矾、米壳等),恋邪为患,复生他病。
案2侯男,7 岁。
月余阵咳频作,连声不止,剧则鼻衄,眼睑浮肿,呕吐痰涎和食物,曾于当地就医数次未见轻减,小便短黄。
诊断: 百日咳。
辨证: 舌苔薄黄,脉滑,为肺气上逆,清肃失职之顿咳。
立法: 清金宁嗽。
方药:制麻黄3克,杏仁6克甘草5克,生石膏18克牛蒡子10克,黄芩6克制杷叶10克,浙贝6克百部10克,米壳2.4克炙葶苈10克,茅根10克,竹茹10克治疗经过:连进2 剂,收效不著,阵咳如前,仍有衄血面目浮肿,乃改用宁嗽疏络利窍之剂。
唐方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热 “牡 ’等 Ⅲ。严 重者 可 引起 神 昏 、惊 厥 、抽 搐 、心悸 等 症 。该 伤 正气 ,强调 汗 出即止 。 间隔 4h后 即可 转入 处方 2。本 例二期
病 属于 现 代 医学 上 呼吸 道感 染 的 范畴 。唐 方 教授 为 天津 市 名 侧 重清 热 解毒 、利 咽散 结 ,无 需 辅 以抗生 素 ,平均 退热 时 间 ,扁
体温升高 ,伴恶寒 、面赤 、烦躁 、咳嗽、咽痛 、脉数或指纹紫暗等
对 于二 期治 疗 时机 的选 择 ,唐师 提 出 ,重 在与 汗法 的旋 即
主要 临 床表 现 的一 类外感 病 证 。古代 医家 常名之 为 ‘发 热”‘寒 衔 接 。汗 出热减 后 ,因d,JL脏 腑 薄 ,藩 篱疏 。为 防汗 出太 过耗
方 1:生麻 黄 9g、杏仁 9g、桂 枝 9 甘草 9g、莱 菔子 10g、生姜 3片 、 d。服药后热退 。该方稍事加减 ,再服 7剂 ,病愈 。
大枣 3枚 ,2剂 ;银 翘散 加减 ,处 方 2:金银 花 6 连翘 6g、蒲 公英
按 :外 感 之邪 ,阻 于三 焦 ,三 焦气 机不 畅 逆于 胸d;38℃ 一38.5℃ ,4次/d;<38℃ ,3次/d。 阳 、分 消湿热之 功 。
服药后 热退 。后处 方 2稍 事加减 ,于清气化 痰 中调和脾 胃,再服 小 儿脏 腑柔嫩 ,并 ‘肝 常 有余,’,不仅 易 于外感 ,而且外感 高
7剂 ,病 愈 。
中 图分 类号 :R249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006.0979(2018)05.0025.02
d'JLgb感 发 热是 儿 科 的常 见病 、多 发病 ,是 指小 儿感 受 六 镇 痛 药 物 ,或 平 素 自汗 ,盗 汗 患儿 即便 高 热 、恶 寒 ,无 汗 ,四末
中医经典在小儿咳嗽中的临床运用 ppt课件
PPT课件
32
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因而治疗上则 宜采用疏散外邪,宣通肺气的方法,因势利导, 则邪祛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润、收 涩、镇咳之品,以免关门留寇,致使咳嗽缠绵 难愈。
PPT课件
33
咳嗽的治疗,
• <医学心悟>云: 凡治咳嗽, 贵在初起得法为 善, 初治必须发散, 而又不可过散。 不散则 邪不去, 过散则肺气必虚, 皆令缠绵难愈。且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攻击之剂,既要使 客邪易散,又要使肺气安宁
• 张仲景在《景岳全书》中指出: “外感之嗽,无论 四时,必皆因于寒邪。”
• 《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
主”,
PPT课件
30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小儿咳嗽篇对小 儿咳嗽病因重视外感风寒,唯论“肺中风 冷”
他仅记载了“风冷入肺”“暴冷咳 嗽”“积风冷
嗽”,未言风热、痰热为患,
PPT课件
PPT课件
44
• 小儿脏气清灵,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 冷、积热所伤耗伤正气,脾肺受损,脾失 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浊, 上贮于肺,壅阻气道,致肺气不得宣畅, 而引起咳嗽。 《幼幼集成》(元 1750 年) 清.陈复正 :“但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
主治在肺。因痰而咳者,痰为重,主治在 脾。 ”
PPT课件
25
• 痰黄而稠者属热
• 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
• 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
• 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 热或阴虚络伤
PPT课件
26
• 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 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为痰热
• 痰味甜者属痰湿
• 痰味咸者属肾虚
儿科学国医大师,王烈先生有一个用来治疗小...
儿科学国医大师,王烈先生有一个用来治疗小...
儿科学国医大师,王烈先生有一个用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止咳方。
方子的组成只有简简单单的4味药,分别是白曲菜,川贝母、以及半夏、瓜蒌。
这个方子可以帮助我们清热止咳化痰。
也就是说它适用于小儿有痰、有热的咳嗽。
那么痰热咳嗽的孩子有什么表现呢?
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往往是在有痰咳嗽的同时,伴随发热,口渴,烦躁不安。
他的大便是干的,小便是黄的,舌质是红的,舌苔是黄的。
如果我们去把他的脉的话,会发现这个孩子是滑数脉
这个方子当中呢,白屈菜的性味苦寒。
可以帮助我们理肺镇咳。
川贝母润肺散结,止咳化痰。
半夏的作用是燥湿化痰,而且半夏跟川贝母配合寒热均宜。
瓜蒌在这里。
加强了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
临证的加减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咽喉肿痛者,加射干、重楼、
胸闷不畅者,加枳壳、
倦怠乏力者,加白术、黄芪、
大便干者,加枳实、番泻叶、
发热者,加柴胡、黄芩、
这个方子是治疗小儿咳嗽的有效方剂,止咳的范围非常的广泛,
对于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都可以在辨证的前提之下,对症来进行选用。
#头条健康##中医##咳嗽##小儿咳嗽#
配图:射干开的花···。
小儿肺风咳嗽经验方。麻黄、蝉蜕、...
小儿肺风咳嗽经验方。
麻黄、蝉蜕、...
小儿肺风咳嗽经验方
提要:小儿肺风咳嗽是儿童的唯一症状,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无痰无汗,常常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部分患儿没有任何诱因。
多在夜间或凌晨加剧。
有的患儿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
患儿就诊时多已经采用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过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疗效,日久不愈。
西医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和茶碱类则可缓解。
小孩子一般的脾胃功能较弱,治疗时更应禁食寒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方名:温润止咳汤
来源:清代雷丰《时病论》。
处方:
麻黄、蝉蜕、僵蚕、紫菀、
松子仁、款冬花、杏仁、百部、
陈皮。
(用量根据小儿年龄而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服药时放入冰糖15克。
功效:祛风温肺,润燥止咳。
主治:干咳无痰无汗,即便有少量痰亦清稀而少,喉问干痒,咳
甚则胸胁引疼,舌苔白薄而少津,脉沉而紧。
方解:方中麻黄、蝉蜕、僵蚕散寒祛风,紫菀、款冬花温而且润,能宣畅肺气,止咳化痰。
百部润肺止咳,暴咳久咳咸宜。
松子仁润肺燥,杏仁利肺气。
陈皮理气化痰,气顺则痰消。
以冰糖为引,取其润肺止嗽。
全方皆为温润之品,肺得温润,则咳逆自然渐止。
按语:本方以干咳无痰、无汗、喉痒胸胁微痛为辨证要点。
现代西医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等。
如胸胁痛重者加旋覆花、瓜蒌皮、橘络。
老中医王圣尉编辑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三
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三(六)四逆加茯苓汤附片干姜炙甘草茯苓四逆汤方解,参见伤寒咳嗽。
入茯苓健脾行水,水者,痰之本也,水去而痰自不作,阳回水去则咳嗽自愈。
治验:(一)陈 x x,女,1岁。
患儿年仅一岁,每日咳嗽不止,一咳连续一、二十声,有时涕泪俱出,咳痰不易吐出,经医院检查为百日咳,服中、西药无效,注射针药亦无效,有增无已,半年来未有宁日。
面色青黯唇白,舌质淡红,苔白腻。
此乃初伤于水湿,继化痰涎,痰饮积聚而引起之百日咳。
法当祛痰饮而降逆止咳,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治之。
半夏9克生姜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紫苑3克连服二剂后,咳嗽有所减轻,由于患儿因水湿化痰饮为患,以致阳虚,必须温阳逐水化痰,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治之。
制附片18克白术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茯苓15克又尽二剂,咳嗽即告痊愈。
但面色苍白,唇口及舌质淡红,苔白润,饮食不佳,用六君子汤加砂、蔻健脾胃而法痰,巩固疗效。
党参15克茯苓9克白术12克炙甘草15克半夏9克陈皮6克砂仁6克白蔻6克又服二剂,即恢复健康。
(二)李 x x,女,4 岁。
患儿从生下后,其父母即托人照护,时常感冒,服药后即愈。
从一岁时起,随时咳嗽,一月半月始能告愈,但不久时间又复发,统计一年内,即有三、四月患咳嗽。
经检查诊断为百日咳。
但中西医治疗,迄无良好效果。
咳时兼喘,头痛、口不渴,有时恶寒,有时又发热,无汗,咳时吐清泡沫痰,晚上咳得更甚,一咳连续一、二十声。
唇白,舌质淡红,苔微黄。
受凉即发,或受凉后咳得更厉害。
根据以上病情,乃属感寒之百日咳,应以麻黄汤之辛温发表为的剂。
但现时咳而发呕,故加半夏、生姜治之。
麻黄6克杏仁15克桂枝6克甘草12克半夏9克生姜15克尽剂后,晚上睡觉时出汗,咳嗽大大减轻,已不发呕,清泡沫痰亦减少,继续用麻黄汤原方治之。
麻黄6克杏仁15克桂枝6克甘草12克又尽二剂,咳嗽痊愈。
患儿所以随时感寒咳嗽,因身体虚弱,缺乏抵抗外邪侵袭能力,必须增强体质,乃以六君子汤补阳益气,调和营卫,巩固疗效。
治愈小儿咳嗽三例
治愈小儿咳嗽三例
刘新武(主治);刘瑞平(整理)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4(000)004
【摘要】一风寒咳嗽案张××,男,1.5岁,1982年12月9日初诊。
家长代述:前因天气骤变,寒风凛冽,对儿护理不当,感受寒邪,咳嗽频作,声音嘶哑,重浊不清,已近三日,始于当地保健站诊为感冒肺炎咳嗽,给以消炎退热和镇咳等药治疗,效不明显,后转我院就诊.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刘新武(主治);刘瑞平(整理)
【作者单位】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
【相关文献】
1.小儿咳嗽为何难治愈 [J], 刘军堂
2.治愈世界,治愈你 [J],
3.治愈世界,治愈你 [J],
4.日本美食治愈系电影的情感关系空间探索
——《澄沙之味》用红豆温暖人心,用美食治愈人生 [J], 胡玉姝
5.治愈≠自愈,治愈+自愈=痊愈 [J], 郭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txt丶︶ ̄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我笑了当初你不挺傲的吗现在您这是又玩哪出呢?咳嗽之辨证论治 2第一章概说2第一节咳嗽之含义2第二节咳嗽之病因3第三节咳嗽之病理3第四节咳嗽之诊治4第二章外感咳嗽4第一节伤风咳嗽4一、风寒咳嗽5二、风热咳嗽5三、风湿咳嗽6四、风燥咳嗽6方解:6(一)荆防败毒散加减:6(二)香苏饮加减:6(三)桂枝汤:6(四)止嗽散加味:6(五)桂枝麻黄各半汤:7(六)桑菊饮加减:7(七)白虎汤:7(八)羌活除湿汤加味:7治验:7第二节伤寒咳嗽8一、风寒咳嗽9二、寒挟热咳嗽9三、寒湿咳嗽9方解:9(一)麻黄汤:9(二)小青龙汤: 10(三)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10(四)新订四逆加麻黄汤: 10(五)麻杏石甘汤:10(六)麻黄加术汤:10治验:11第三节伤热咳嗽12一,湿热咳嗽13二,燥热咳嗽13方解:13(一)菊饮加减13(二)银翘散13(三)麻杏石甘汤 13(四)白虎汤13(五)大承气汤13(六)苍冬白虎汤加味14(七)沙参麦冬汤 14(八)清燥救肺汤14治验:14第四节伤暑咳嗽15方解:16(一)六一散16(二)白虎加人参汤16(三)地愉散(一名泼火散)16治验:16第五节伤湿咳嗽17方解:17(一)麻杏苡甘汤 17(二)五苓散17治验:18第六节伤燥咳嗽19方解:19(一)葱豉汤加味 19(二)清燥救肺汤 20(三)麦门冬汤20治验:20附一、顿咳(百日咳)20方解:21(一)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
21(二)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1(三)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1(四)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解见伤湿咳嗽。
21(五)六君子汤加味21(六)四逆加茯苓汤21治验:22附二、麻疹咳嗽23方解:24(一)荆防败毒散加减方解见伤风咳嗽。
24(二)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4(三)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
24(四)竹叶石膏汤 24(五)三黄石膏汤加味24(六)通脉四逆汤加味25(七)六君子汤方解见百日咳。
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二
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二(五)汪x x,男,42 岁,工人。
患者过去曾患肺结核,已治愈。
此次,因淋雨,复脱衣感寒,咳喘大发,吐脓痰,气紧促,整夜不能睡,心慌,四肢冷,出汗,口虽干燥,但不思茶水,诊断为支气管炎,治之无效。
面色青黯,精神疲乏。
舌苔黄腻。
脉沉细。
此阳虚不能卫外,寒邪深入少阴。
法当温经散寒以利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
麻黄12克制附片31克细辛3克桂枝15克干姜31克甘草31克服药二剂后,喘咳都减轻,四肢渐温和,舌苔黄腻减薄。
但全身胀痛,复用上方加重分量,并入生姜以散表寒。
麻黄12克制附片62克细辛3克桂枝20克干姜62克生姜31克甘草62克又尽二剂,已能步行,咳喘大减,痰虽多,已由脓痰变为白泡沫痰,已不出冷汗,全身胀痛减轻。
但腹痛,小便不利,头眩,心下悸,用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治之。
制附片62克干姜31克白术31克炙甘草31克生姜31克茯苓24克连服二剂,诸证又减。
惟白泡沫痰仍多,治以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24克桂枝24克白术18克甘草18克半夏18克生姜31克尽二剂后,基本上已不咳喘,眩悸都止,整夜能安睡。
惟大病之后,食欲不佳,微吐清痰,用附子理中汤去参,加砂、蔻、茯苓治之。
制附片31克白术31克干姜31克炙甘草31克砂仁15克白蔻15克茯苓24克连服二剂,咳喘告愈,随即上班工作。
第三节伤热咳嗽《内经》谓:“热淫所胜,民病寒热咳喘,甚则腹胀,腹大满膨膨而喘咳。
”又谓:“火淫所胜,咳唾血,烦心。
”盖火、热实同一气,言热即可赅火,是即由火热引起之咳嗽。
其伤于人,多为温热之邪,而形成种种急性热性病;亦有风、寒、暑、湿、燥各邪入内,而化火化热,均应从热施治。
清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主气、主咳,故种种热咳,大多由此而生。
温为阳邪,伤人身之阴,故宜清凉滋润等法救其阴,治以辛凉宣透,清金降火,邪去咳止,而禁用辛温发表之剂,以免动耗津液口热邪之伤人也,其邪多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亦有皮毛先受热邪,皮毛者,肺之合也。
唐方教授治疗小儿病临证经验撷析
唐方教授治疗小儿病临证经验撷析
胡瑞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2(033)001
【摘要】@@ 唐方教授是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市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尤擅长采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疾患,临床用药以古方为依托,注重灵活化裁,糅合相济,灵活应用经典原方;遣方用药不求多但求精, 倡导用药剂量小、处方药味简,方证相对.现将唐教授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77,79)
【作者】胡瑞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天津,30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王强教授治疗胸痹临证经验撷析
2.谢立科教授眼科临证中医治疗经验撷菁
3.唐远山教授运用和法临证经验撷要
4.林钟香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撷析
5.杨介宾教授临证用方经验撷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用治疗小儿咳喘病证方药
➢ 陈某某,男,5岁。2016年10月就诊。主诉:咳喘4年。平素多汗、多 涕。1岁时患咳嗽哮喘,曾以输液、吸入激素等法治疗,效差。1周前 受凉加重。症见鼻塞、流清涕、喷嚏连连,咳喘、痰液稀少清稀,纳 少便溏,尿多尿清,气弱声低,倦怠少言,毛发稀疏,舌淡红,苔白, 脉浮。
炒白术6 g 法半夏6 g 陈皮6 g 蜜百部6 g 紫苑6 g 炙冬花9 g 辛夷6g(包煎)防风9 g 蝉蜕3g 生甘草3 g 7剂水煎服,煎2服3次。 上方7剂后,咳喘平,食欲增,余症均减。前方再进14剂。 另嘱:中药穴位贴敷,每周1次,连贴9次。
常用治疗小儿咳喘病证方药 案例分享1
➢ 陈某某,男,5岁。2016年10月就诊。主诉:咳喘4年。平素多汗多涕。
身。
➢ 陈某某,男,5岁。2016年10月就诊。主诉:咳喘4年。平素多汗、多 涕。
➢二诊:症见பைடு நூலகம்清涕、打喷嚏明显减少,微咳喘、痰液稀少,纳少便溏, 尿多尿清,气弱声低,倦怠少言,毛发稀疏,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风寒邪去,脾肺两虚。法当先予健脾益气、清肺平喘通窍。 以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治之:太子参9 g 黄芪6 g 茯苓9 g
辨证:脾肺两虚、风寒外袭所致咳喘。法当急则治标,先予疏风散邪、通窍
止咳。方用辛防通窍止咳汤:
辛夷6g(包煎) 白芷6g 苍耳子3g
防风9 g
蝉蜕3g 川芎6g
蜜百部6 g 白前9 g 炙冬花9 g
炙紫苑9 g 木蝴蝶3g 蜜麻黄3 g
甘草3g 7剂水煎服,煎2服3次。
常用治疗小儿咳喘病证方药 案例分享1
按语: 此案一诊的思辨要点是: (1)虚实:脉象属实、 舌象、症状均呈脾肺两
虚之象。 (2)标本:咳喘涕喷多 是标,脾肺两虚是本。 治疗之法,急则治标, 疏散风寒之邪,但药量 轻微,防止伤正。早用 补益药有闭门留寇之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方治疗小儿咳嗽临证经验王瑞萍,唐 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天津300052)摘 要:小儿咳嗽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唐方教授临证注重小儿特殊体质和小儿咳嗽不同特点之病因病机,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自成一体。
多从肺肝脾着手,重在调畅气机,行津化痰。
从肺着手论治,紧密联系肝脾,在治理肺之宣发肃降之时,结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且又防木火刑金之弊,同时防木克脾土,以使肺之母受邪而伤脾,故又培土以治生金,又宣肺、疏肝行气而使用权痰湿随气行而消散;从肝着手论治,为忘肺脾通调,肝气条达,肺气宣发肃降相因,脾之运化条畅病则愈。
亦不忘脏病腑治。
台此简要周全,临床疗养效甚著!关键词:小儿咳嗽;临证经验;唐方;随诊心得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7-1227-02收稿日期:2009-12-12作者简介:王瑞萍(1982-),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脏腑学说客观化科学化及促胃肠动力中药药理研究。
咳嗽一症,从古至今,所论者甚多,所患者不绝,尤其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极易感邪,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但纯阳之体,生机蓬勃,脏气轻灵,随拨随应,但凡对证,极易收效。
唐方教授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主任,是天津医学界声望很高的中医儿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擅长治疗小儿咳嗽、发热、疳积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用方精炼而直中,临证有其独特的经验。
笔者跟师随诊,受益匪浅,有所心得,现将老师治疗小儿咳嗽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明确诊断111 四诊合参首重望诊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和谐统一,自然相辅,然神圣工巧,又有不同。
何况小儿,素称哑科。
但其历世不多,纯真轻灵,内外相应,微著相彰,多可望而知之。
唐方教授秉承传统医学精华,注重观察患儿的整体禀赋,同时微察局部变化,多以望舌咽、望指纹为常规诊法。
112 中西结合借助听诊 当今之世,中西医并流,各有优势。
唐方教授在立足于传统医学诊法基础之上,借助听诊,简单直观,细加把握。
小儿嗽痰,多不会咯,痰多痰少,痰色痰质,多难描述,而听诊直观,最易定肺系情况。
113 整体审察定位定性 望听问诊后,多整体审察,又细加量化。
诸如依据咳声定病性,依据咳时定病位。
咳声清脆,或伴鼻塞流涕,多风寒为主,或未化热。
咳声重浊,痰声较重,多为痰湿或痰热。
咳声喑哑,同时咽痛,多风热为主。
干咳痰少,或为风燥,或为阴伤。
晨咳重者,多因肺肠。
卧时咳重,多因脾胃。
子夜咳重,多因肝胆。
咳初多在肺,咳久多并肝脾。
咳至面红青筋露多在肝伤,咳至欲呕多在脾伤。
2 辨证论治211 首推八纲辨证 历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各科临床辨证的基本纲领。
八纲辨证,突出了中医的辨证法思维,体现着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性病位的认识。
具体到咳嗽一症,具体到小儿咳嗽一症,唐老师亦遵首辨内伤外感,如望舌苔薄厚以别病位表里,望指纹颜色以别病性寒热,听咳声轻重以辨病情虚实。
212 重在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终究是纲。
人以五脏六腑为核心,故脏腑辨证更易确切把握。
古贤已述:小儿为/三虚二实0之体质。
即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有余。
然咳嗽一症,无论本脏他脏,终因肺气失宣,上逆做声而定。
故唐老师治疗小儿咳嗽多辨本脏他脏,从肺肝脾着手,重在调畅气机,行津化痰。
(1)以本脏肺为核心:古云:五脏六腑皆有咳,非独肺也。
但五气所病,肺为咳。
故咳嗽一症,不止于肺又不离乎肺。
小儿亦不例外。
肺主人体一身之气机。
/天气通于肺0,肺为娇脏,主宣发与肃降,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自然界之清气,受不得外来之邪气,邪气客之则呛而咳;/肺朝百脉0,为脏腑之华盖,只受得脏腑之精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外行六淫,肺系首当其冲,肺为邪侵,壅遏肺络,气机不宣,肃降失司,肺气上逆为咳。
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是令咳也。
虽分五脏六腑之殊。
而其要皆主于肺。
故治肺咳总以扶正祛邪,宣肺理气为要。
大肠者,传导之官,为六腑之一,肺之府也。
以通为顺,以降为常。
/肺与大肠相表里0,肺气下达,大肠才能传导,同样,腑气通降,利于肺气宣肃。
若腑气不通,肺气不降,亦能引起咳嗽。
故治大肠累及肺之咳总以通腑降气,宣通肺气为要。
(2)他脏犯肺: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
咳生于肺,而受病之原,则传自五脏,不可第责之肺也。
五脏各以其主治之时受病,非其主治之时,各于其所胜之脏传以与之。
肝之经脉,上入膈膜,分布胁肋,并注于肺。
肝主疏泄,具少阳升发之气,宜升;肺主气,司呼吸,主宣肃,宜降。
升降适宜,以维护肺气的正常呼吸功能。
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调,或郁而化火,或气机上逆,或木火刑金,熏灼肺经,或因肝气上逆,阻肺肃降,终而使肺气上逆引起咳嗽。
此肝犯肺之咳。
肝病为本,肺咳为标。
治当清泄肝经有余之火,改善气机宣达之职。
故治肝犯肺咳总以调顺气机,清降火热为要。
脾胃中土,后天生化之源泉,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运化水湿,若脾不散精,则肺金虚损,若脾失运湿,聚湿生痰,上渍于肺,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0。
痰随气生,冲喉咳嗽。
此脾及肺之咳。
脾病为本,肺咳为标。
治当运脾化湿,理气化痰,气机得行,痰饮得化,肺气清肃,则收痰少咳止之效。
故治脾及肺咳总以调顺气机,运脾化痰为要。
3遣方用药311活用古方精炼直中唐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用方仍以古方为依托:一方面,多灵活化裁,信手拈来,糅合相济,自如运用。
如取三拗汤之炙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取银翘散之金银花、连翘、牛子、桔梗疏风清热,取贝母瓜蒌散之贝母瓜蒌及三子养亲汤之莱菔子白芥子苏子以润肺化痰,取柴胡枳桔汤之柴胡黄芩枳壳桔梗以疏肝宣肺理气,取泻白散之桑皮地骨皮及黛蛤散之青黛生蛤壳及苇茎汤之芦根桃仁以清肝肺火。
另一方面,但若对证,即上原方。
如因过敏引起的小儿鼻塞清涕咳嗽即用小青龙汤原方,若单纯邪困卫表恶寒发热无汗咳喘则用麻黄汤,若单纯邪困卫表有汗咳嗽则用桂枝汤。
诸如此类,难以言尽。
唐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用药多不求多但求精,大多药味控制在十二味以内。
唐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用药量多量小而简又伸展自如。
如炙麻黄杏仁桔梗多6g,柴胡枳壳桔梗多6~9g,黄芩多10~15g,瓜蒌多20~30g,大贝6~10g,芦根20~60g。
诸如此类。
唐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用药方法亦灵活切用,如咳嗽兼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的除服汤药用荆芥穗生艾叶黑芝麻6~9g外用布包沸水冲泡薰鼻,中药雾化,效果很好。
312二因制宜恰到好处/三因制宜0是中医治病基本治则之一。
唐老师治疗小儿咳嗽十分注重/因时因人0的影响因素。
如因时注重四季特点,春风夏湿秋燥冬寒,其遣方用药亦随之变化。
因时还体现在细到十二时辰,小儿子时咳多与辰时咳多用药是不同的。
因人则主要注重小儿的个体体质禀赋,虽说纯阳之体,亦有阳气不旺之体,三虚二实之体质又有侧重。
不可通论。
4病案举例案1赵某,女,1岁半,2008年4月19日初诊。
主诉:咳嗽、咽哑1周余。
现病史:1周前感冒鼻塞流涕咳嗽,自服感冒止咳药效差。
现症:咳嗽、夹痰不会咯,咽哑,纳差,盗汗,大便矢状,2次/d。
查体:咽红,双肺(-),舌红苔薄,指纹风关鲜红。
辨析:此为风热袭肺,肺气失宣,痰阻气道,咽喉不利,肺卫不固。
治当疏风宣肺,利咽化痰。
药用: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6g,桔梗6g,黄芩15g,瓜蒌20g,大贝6g,射干6g,玄参9g,莱菔子(包煎)20g,煅牡蛎15g。
水煎服,日1剂,分3次。
共5剂。
2008年4月26日复诊:咳嗽明显减轻,现症:偶咳夹痰,纳差,大便调,2次/d。
查体:咽微红,双肺(-),舌红苔薄,指纹正常。
辨析:肺咳改善,需调脾母。
药用:藿香12g,苏梗12g,木香6g,陈皮9g,地骨皮10g,知母6g,鸡内金15g,煅牡蛎10g。
水煎服,日1剂,分3次。
共5剂。
案2玄某,男,2岁,2008年4月19日初诊。
主诉:咳嗽3天。
症见:咳嗽,夜间咳重,顿咳,夹痰不多,鼻塞,纳差,大便矢状,1次/1~2d。
查体:咽红,双肺呼吸音粗,舌红点布苔黄厚腻,指纹正常。
辨析:此为肝胆热盛,熏灼肺经,阻肺肃降,气逆而咳。
治当疏肝利胆,清肺化痰。
药用:柴胡6g,黄芩10g,枳壳6g,桔梗6g,瓜蒌20g,大贝6g,桑皮15g,地骨皮10g,莱菔子20g,鱼腥草20g。
水煎服,日1剂,分3次。
共5剂。
2008年4月26日复诊:咳嗽明显减轻,现症:白天偶咳,纳一般,大便不干,1次/d。
查体:咽微红,双肺(-),舌红点布苔黄微厚,指纹正常。
辨析:肝犯肺咳,通调肝肺,气顺痰少热清咳止。
原方:减桑皮加芦根30g水煎服,日1剂,分3次。
共5剂。
案3高某,男,3岁,2008年9月21日初诊。
主诉:咳嗽、顿咳5天余。
现病史:5天前感冒咳嗽,夹痰。
自服止咳药效不佳。
现症:咳嗽、顿咳,白天多发,夹痰难咯,纳差,大便矢状,1次/1~2d。
查体:咽红,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舌红苔黄厚,指纹紫滞。
辨析:此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邪气郁肺,气不布津。
治当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药用:炙麻黄6g,杏仁6g,甘草6g,黄芩15g,瓜蒌20g,大贝6g,桑皮15g,白芥子6g,桃仁6g,芦根20g,冬瓜皮15g。
水煎服,日1剂,分3次。
共5剂。
2008年9月26日复诊:咳嗽明显减轻,现症:仍咳,夹痰,咽微痛,纳一般,大便不干1次/1 ~2d。
查体:咽红,双肺呼吸音粗,舌红苔黄,指纹正常。
辨析:宣肺止咳,肺咳改善,宣毋过及。
原方:去麻黄甘草白芥子桃仁加射干6g水煎服,日1剂,分3次。
共5剂。
5体会咳嗽一症,现代医学认为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祖国医学认为,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咳为嗽。
总结老师临证经验,肺气不畅多为咳,痰阻气道多为嗽。
故治疗小儿咳嗽多注重本脏他脏、调气化痰为要。
其中,肺气不畅,有失宣肃,多与肝脾大肠相关。
肺主一身之气机,运幄胸中之大气,肝主疏通一身之气机,脾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大肠为肺之府,主通降气机。
若能调通肺肝脾肠气,治咳不难。
同时气治助痰消,可同时运脾化痰,通肠降浊,疏肝理气,宣肺化痰。
总之,治咳了解病机,提纲挈领,简洁直中,自然奏效。
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三虚二实。
常听老师讲到:小儿之体多肺脾常虚,胃肠多实,故小儿多患咳嗽疳积之症。
当今之小儿,自身而言,发育成熟较早;外界环境,空气饮食有变。
未必内伤外感截然,即便外感也未必单纯风寒风热。
所以治疗当今小儿之咳嗽,单纯某方难以奏效,需综合因素考虑。
饮食调护,家庭护养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