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1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1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利哈乔夫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帮助人们理解教养的真谛。

文章观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语言简练生动,是一篇可以作为典范的议论文。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仍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文章观点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文章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文章中涉及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对文章观点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2.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究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读书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玩转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玩转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猎人海力布》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小说,该篇教文讲述了主人公海力布在山林中打猎时,不小心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从而懂得了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道理。

本文将针对《猎人海力布》这一教材内容,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通过分析文中人物性格、行为,认识到珍惜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撰写一篇有关保护环境的小作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由于《猎人海力布》中背景和情节比较简单,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出整个故事。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听过或者看到过哪些关于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新闻或者故事呢?2. 阅读教材主题阅读。

在学生安静听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在黑板上展示《猎人海力布》小说中的一幅图画,让学生先通过图画感受主题。

这个情境需要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会引发极好的进入阅读状态的效果。

3. 分析教材小组合作。

根据教师的安排,分成二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整个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的讲解。

4. 自由探究学生可以自由探究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分析猎人经历的事情对他的人物性格和思维产生的影响,并且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5. 思维诱导让学生思考海力布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教师以启示性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考过程,探讨其中所可得到的智慧和启示。

6. 语文知识运用(1)教师会呈现海力布行为不当时的情景,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撰写感想。

(2)再对比海力布行动不善,提出保护环境,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品质?7. 思辨与拓展通过上面的阅读、讲解、探究、讨论、总结和思维诱导等环节,学生们既可以对小说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得到语文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够思考和探究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和撰写感想,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理解水平。

2.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询问学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深度。

音乐四年级第九课教学方案

音乐四年级第九课教学方案

音乐四年级第九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乐器,如弦乐器、吹奏乐器等;2. 能够辨别不同音乐乐器的声音特点;3. 掌握简单乐曲的演奏技巧。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乐器模型、音乐乐谱等;2. 教学材料:《音乐乐器介绍》PPT、《小星星》乐谱;3.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乐器模型或者小乐器。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包含不同乐器声音的音乐,向学生展示乐器模型,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乐器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学生:你们能听出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音吗?你们对这些乐器有什么了解?展示与讲解:1. 分享:通过展示PPT,向学生简要介绍弦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乐器,并配以音频演示。

2. 讲解声音特点:针对每种乐器,向学生讲解其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和听音频,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3. 互动体验:教师模拟演奏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来猜测所模拟的乐器是哪一种,并通过音频示范进行比对。

练习与实践:1. 自主探究:分组让学生摸索各自准备的乐器模型,尝试发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辨别其他同学所演奏的乐器。

2. 组合合奏: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挑选一种乐器进行合奏,通过合奏的形式演绎一首简单的乐曲。

3. 集体欣赏:选择一些精选乐曲,集体欣赏,引导学生以专注的态度聆听,感受不同音乐乐器的魅力。

总结与延伸: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问:我们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音乐乐器?这些乐器有什么特点?2. 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索和学习感兴趣的音乐乐器,并鼓励他们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四、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合奏表现的情况来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寻求改进和提高的方法,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音乐四年级第九课的教学方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增加对音乐乐器的了解,培养音乐欣赏和演奏的能力。

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9《复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九课《复活》教学设计课前导入:“复活"在字面上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一般指肉身上的复活。

这种复活方式只在民间传说与恐怖电影中出现,多含荒诞诡异的元素。

还有种复活,在游戏中常常出现,是游戏机制附带的,“复活”相当于多加一命。

而作为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复活"是什么样的呢?有怎样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复活(节选)》。

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结合小说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心理变化.2、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

3.理解小说中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以及小说中“复活”的意蕴。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农奴制改革的尝试。

1851—1854 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 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 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

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岁。

时代背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

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

他积极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

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故事梗概初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根据小说的情节要素,概括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开端: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发展: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

高潮: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

2. 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 培养法律认识和法治思维,树立法律崇奉,做到遵纪守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立法、峻厉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 难点:如何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平时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法治习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条文的PPT。

2. 搜集一些依法治国的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3. 准备一些与法治相关的视频或短片,用于教室导入。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社会热点法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 讲授新课:PPT展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依法治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司法公正。

a. 依法治国:强调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对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如一些官员违法乱纪的现象,以及一些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b. 执法必严:强调执法机关必须峻厉依法行使职权,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执法必严,如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等。

c. 违法必究:强调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都没有超出法律的特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违法必究,如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督等。

d. 司法公正:强调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公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司法公正,如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司法监督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盘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法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句含义,能够背诵其中一首古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古诗三首》的诗句含义,能够流畅朗读其中一首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抽象意象,培养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儿童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播放一段中国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2. 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请认真阅读诗歌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诗歌中的句子含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思想。

4. 诗歌赏析(20分钟)•请学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从诗歌的音韵、意象、抒情等方面进行赏析,深入挖掘诗歌的文学价值。

5. 扩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一篇关于《古诗三首》的感想或评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学习情况的简要总结,鼓励学生对中华诗歌文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古诗三首》•诗歌内容要点•诗歌抒情五、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学生对诗歌的误解并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六、教学资源•《古诗三首》课文•音乐播放器•小组讨论讲解材料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并完成一篇感想或评论。

•练习其他两首古诗的朗读,并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古诗三首》中的诗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02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教学设计计)④增强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意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2022年中国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因溺水造成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占比高达33%。

材料表明()A. 会游泳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B. 游泳有危险,应禁止青少年游泳C. 加强防溺水教育可避免溺水事故D. 应提高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3.某市一名两岁儿童从六楼坠落,掉到二楼广告牌上再次翻下,千钧一发之际,一名“90后”男子果断扔掉手机,伸出双臂和同事一起将孩子稳稳接住。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①警示幼儿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②说明男子和同事践行生命至上③警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要尽责④说明该男子缺乏财产安全意识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暑天到了,有水的地方是大家喜欢去的地方,也是容易发生安全意外的地方。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我们应()①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不到池塘、水库等野外水域游泳②学习防溺水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技能③发现有人落水,要科学施救,不可贸然下水④万一不幸落水,要保持镇定不慌张,运用正确的方法自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的有()①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利人利己②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③增强风险意识,方能平安生活④提高驾驶水平,安全就有保障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教学反思】2024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教学设计。

《第九课_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第九课_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要爱护身边的公物。

⑵寻找爱护公物的好办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⑴要以爱护公物为荣,以破坏公物为耻。

⑵知道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都应当爱护。

3.行为与习惯:⑴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⑵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4.过程与方法:通过说出和公物的故事,找到爱护公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爱护身边的公物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它们。

教学难点:⑴能够主动爱护公物,做到小心使用不损坏。

⑵发现公物被损坏的情况时,能够用合适的办法解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故事的名字是小熊和小猴。

一天,小猴和小熊结伴来到公园游玩。

公园里可漂亮啦,红红的花一团团,一簇簇;高高的树一排又一排;绿油油的草坪,软软的像一块块精美的地毯。

小熊高兴得一会儿摘几朵花闻闻,一会儿抓住树枝荡荡秋千,一会儿又在草坪上翻翻跟头;而小猴呢,它这边看看那边瞧瞧,悠闲自得地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

不知不觉它们来到一座凉亭里,小熊累极了,躺下来呼呼大睡。

再看看小猴,东摸摸西摸摸,仍然玩兴十足。

不过它看到小猴那样它也躺下来。

忽然它想:我今天也要在这留言,让后来的人也知道俺老孙曾到过这里。

不知它从哪儿找到一支笔,在一根柱子上得意洋洋地写下了孙小圣到此一游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小熊看到了,生气的说:小猴!假如别人都像你这样到处乱写乱画,这个公园还会整洁吗?小猴一听,脸立刻红得像个大灯笼,赶忙找来橡皮认认真真地把这几个字擦掉了。

看到小猴这样,太阳公公高兴地笑了,小鸟欢快地叫了,小猴高兴地拉起小熊的手继续去玩了。

(课件2)2、讲一讲我和公物的故事。

《第九课 情绪变奏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九课 情绪变奏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情绪变奏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2. 学会有效管理情绪,提升自我情绪调控能力。

3.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增进个人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传授学生识别和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情绪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2. 准备一些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练习的道具,如纸张、彩笔等。

3. 安排一次教室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本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4. 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绪表现,以便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情绪变奏曲》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和表现,建立初步的情绪自我调节认识。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境导入、知识讲解、实践体验和总结反思四个环节。

1. 情境导入* 引入情绪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 通过观看一段短片或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情绪状态,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营建轻松的教室氛围。

2. 知识讲解* 讲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和表现,包括情绪的维度(愉快-不愉快、积极-消极等)、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姿态、声音等)和情绪的内部体验(心理感受、思考方式等)。

* 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肌肉、转移注意力等,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

3. 实践体验* 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

* 引导学生分享实践体验的心得和收获,鼓励他们分享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 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绪,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第九课 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九课 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意义,理解文化强国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干系。

2. 理解文化自大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化强国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干系,理解文化自大的内涵。

2. 难点:如何将文化自大融入平时生活,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创新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用于诠释文化强国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干系,以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2. 制作PPT课件,包括相关图片和案例,便于教室讲解。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国内外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并引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大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1. 文化强国(1)介绍文化强国的观点和内涵,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2)通过举例说明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文化遗产珍爱、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提出建议和措施。

2. 文化自大(1)介绍文化自大的观点和来源,强调文化自大的重要性。

(2)通过举例说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摩登社会中的价值,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文化自大,提出建议和措施。

3. 高中政治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大中的作用(1)介绍高中政治课程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高中政治如何为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自大贡献力量。

(三)教室互动1. 提问:让学生就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自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2. 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和建议。

3. 总结: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自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尽力。

(四)安置作业1.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自大。

《第九课 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九课 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及意义,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 树立文化创新认识,认识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

2.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推动文化发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图片和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观点和重要性。

2. 制作PPT课件,包括观点诠释、案例分析、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等。

3. 安排教室讨论和文化创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创新思维。

4. 准备一些与文化创新相关的书籍、杂志和网站等参考资料,供学生在教室上自由查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起首,我会向学生介绍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社会对文化发展的需求。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在这一部分,我将详细介绍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会讲解文化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同时,我也会讨论一些具体的挑战,如文化资源的珍爱和传承,如何应对文化举世化等。

3. 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你认为什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你认为当前社会面临哪些文化挑战?”等。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实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我会组织一次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博物馆或艺术中心,了解当地的文化创新实践。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创新性的文化项目,以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反馈:最后,我会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文化发展的看法和观点。

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些成功的文化创新案例,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文化创新活动。

五、结语在结语部分,我会强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如何参与文化发展。

我还会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和探索新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 教案

中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 教案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教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经验;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变化;5.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内容和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2.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通过教师讲解,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4.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变化;5.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思考。

2.知识讲解: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历史回顾: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经验。

4.经济建设:教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政治制度: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变化,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6.文化建设: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7.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2.学生课堂活动的展示和分享;3.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视等);2.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3.教科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第九课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第九课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第九课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法尔玛执着坚强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的人物和情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人物和情景有什么共同点?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 引入课题:成全一棵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断句。

3.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 学生交流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妈妈要把孩子留在家里?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4.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感受法尔玛坚强执着的精神,并思考:你从法尔玛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做?
5.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并思考:在这些困难和挫折中,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
2. 指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总结: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第九课 4 全民守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九课 4 全民守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全民守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全民守法。

2. 知道全民守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3. 理解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全民守法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公民的守法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和案例,用于教室讨论。

2.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和文字说明。

3. 准备好法律常识的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在教室教学中,我会起首通过讲解和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全民守法,以及全民守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公民的守法认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深入讨论。

最后,我会对教室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生活中去。

同时,我会提醒学生课后自行查找相关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恪守法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述“全民守法”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高中政治课程《全民守法》第一课时。

2. 提问:如何理解“全民守法”的含义?举出平时生活中符合守法要求的具体例子。

二、介绍课程目标1. 了解公民应恪守的法律范畴,明确全民守法的意义。

2. 分析不同群体的法律认识和守法行为,理解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恪守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

三、讲解课程内容1. 讲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应恪守的最高法律。

a. 讲解宪法的性质和地位。

b. 举例说明宪法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贯彻宪法精神。

2. 讲解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a. 介绍这些法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b. 举例说明平时生活中违反这些法律的行为及其后果。

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恪守这些法律。

3. 分析不同群体在守法方面的差别,如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等。

a. 讨论不同群体在守法认识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b. 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2. 培养观察感知、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3. 培养探究问题、提出假设的能力;4. 理解如何科学地种植观察植物。

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2.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3. 培养学生观察感知、记录观察结果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观察、记录,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种植土、花盆、葫芦籽、浇水壶、锄头、挖掘小铲、米线、量筒、小板凳。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种在花盆里的葫芦苗,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形成对植物的初步印象。

Step 2 分组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盆葫芦苗,提出问题:葫芦苗要怎样的生长环境才能生长得更好?例如:它需要多少光照、水分和养分等。

2. 注重引导学生提出可操作、符合科学方法、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经验提出假设。

3. 给学生5-10分钟的观察和记录时间,并指导学生记录他们关心的问题、假设及疑问。

Step 3 展示实验结果1. 让学生轮流分享他们记录的问题、假设、实验结果及反思,让同学发表看法,讨论现象背后的原因。

鼓励学生明确实验结论,找到证据支持自己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2. 老师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将学生的思考引向科学规律。

Step 4 疑难解答1.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解答学生在观察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和难点。

Step 5 小结课堂1. 概括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强调植物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提醒家长多给孩子提供绿植环境。

2. 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可以找一片空地,自己种植了解的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第九课失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三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

第九课失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三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

第九课失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三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南大版小学心理健康三年级全一册的第九课《失败了,我不怕》。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培养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学会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勇敢面对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失败的含义,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前奏。

2.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勇敢面对挑战。

4. 培养学生互相鼓励、支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心理。

2. 引导学生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3.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应对策略。

四、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图片等。

2. 教学课件,包括失败案例分析、心理测试等。

3. 小组讨论道具,如卡片、便利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失败,并提出问题:“你们害怕失败吗?为什么?”2. 认识失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经历,引导他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前奏。

3. 失败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失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应对。

4. 心理测试:进行一次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面对失败时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失败,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6.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失败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失败。

7.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看待失败、积极应对挫折的重要性。

8. 课后实践: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庭、学校中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勇敢面对挑战。

六、板书设计1. 失败了,我不怕2. 副正确看待失败,积极应对挫折3. 板书内容:- 失败的含义- 失败与成功的关系- 应对失败的策略- 学会在失败中成长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篇关于自己失败经历的作文,分享自己在失败中学到的东西。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健全人格:增强安全意识,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责任意识:知道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理解增强安全意识的方法。

3.体会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守护生命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做法。

教学难点:增强安全意识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视频:《生命无价安全最大》,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增强安全意识,守护生命安全。

教师过渡: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安全意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增强安全意识》。

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67-69页,用笔在书上做好标记(抓住关键词)。

1.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2.怎样增强安全意识?三、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学习任务一: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生活观察】P67:小组合作讨论:(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想法和做法?小川和小丽两位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缺乏警觉和戒备,是不敬畏生命的表现。

小丽的做法是正确的,进入陌生场所先观察环境,查找安全疏散通道的标志,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的表现。

(2)查找学校、博物馆、公共交通工具等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提示语,并与同学分享。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提高防护能力》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提高防护能力》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提高防护能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关于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掌握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网络诈骗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防护能力,学会在不同情境下保护自己。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安全风险,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防护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景模拟法:创设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风险。

掌握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防护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冷静和理智。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安全事故的视频,如火灾、交通事故等,引发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认识安全风险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风险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自然灾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先讨论、制定、绘制策划方案,然后用手绘线条——物象空
间表达等方法表现出游路线图,用线描手法画出备忘录。

2、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按照中学美术课常规模式进行。

(2)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播放MTV “北京欢迎你”
老师:这是什么歌?歌中唱的是哪里?在这阳光明媚的季节里,
大家想不想一起出去游玩!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旅游活动,你可以做好吗?
学生:愿意旅游,可以做好。

老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可不好组织,仅仅靠我们自己个人去通知拉人可不行。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次模拟出游活动。

启发模拟情境:我们来做出游组织者或做一回小小旅行社吧!全班一共6个小组,我们把他当做一个旅行社,每组推选一个组长也就是旅行社经理,全全负责本次活动的安排。

出示课题: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3)讲新课:
策划的含义:策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

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
A策划书
B、备忘录
C、路线图
老师:关于发起出游活动倡议书应涉及哪些内容?具有哪些特点?作为旅行社的一个旅游广告应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简洁、易懂、吸引人、打动人、图文并茂、色彩鲜艳。

老师总结:作用是发起人的号召与动员,文字语言要生动有力,具有吸引力,具有煽动性。

老师:为了让别人相信你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必须给旅游者一个具体的旅游建议,可以拟定一个具体的出游计划——日程安排路线图,
大家讨论怎样设计?有哪些特点?
学生:景点具有代表性,先后顺序明确,易懂。

老师总结:具体安排是给旅游者一个具体的建议获周到的服务。

同时也可借此介绍旅游点的特点、文化特色(旅游中安排的有特色的活动、游戏、表演)、当地特产、可收集的旅游物品、旅游地的地理条件、出行所需准备的物品,旅游地为游客准备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项目等都可以策划到具体旅游内容中。

老师:出游活动准备物品应涉及哪些内容?作为旅行社的备忘录应怎样用图案表现出来?
学生:吃、喝、用、药品、照相机。

老师总结:考虑到方方面面,旅游装备、食品、药品……。

示范:出游名称策划创意
例如:恐龙世界之旅、童话之旅、太阳系漫游、南极之行、卡通世界五日游、月球科技城之行、海底漫游、昆虫王国旅行团、太空探险、人体微观世界一日游、幻想之旅……以上出游行动的内容安排是在学生充满想象的虚拟空间展开的。

大多数初中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吃的是奇异的食品,玩的是从未有过的游戏,看的是古怪风情和异类的特产,坐的是奇特的交通工具。

这样的幻想之旅的策划大大的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的创新意识。

学生们纷纷为自己的出游行动出谋划策,强调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提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尽量在策划当中发挥成员的优势,使策划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组织工作既严密又科学。

教师小结:根据学生的策划方案引导学生质疑,引发争论与思考。

教师提示:关于环保问题、旅游文化特点、旅游的正面意义、旅游特产、旅游产品的开发等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反思。

教师鼓励学生活跃的参与课堂教学气氛。

(4)、作业要求:每组为一个旅游团,起个好名字,自选旅游地点。

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合作完成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
3张作业,也可多完成几套,选出最好的三张作品。

策划书的技能要求:除文字符合写作要求外,不能有错字、病句等整个画面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

如:A运用版面编排知识,设计出美观、清晰、有特色的策划书。

B运用插图、手绘线条表现、等美术知识进行策划图的绘制。

用手绘线条上色的形式绘制路线图和备忘录。

力求画面新颖、版式清晰、色彩明快、富有个性。

(5)、学生作业:
1、在组长的领导下,本组学生根据经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商量,统一意见起一个比较好团名,拿出个性化的策划方案,书写成文字草案,各组派代表发布自己的策划草案。

2、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绘制。

3、学生用搜集的图片信息动手创作,分工完成绘制图文并茂的“策划书”“号召令”“备忘录”作业。

(6)课堂小结,下节课前每组选出三张作品,由全班同学推选评委,搞个竞标活动,选出最佳旅行团。

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平淡无创意,审美水平差。

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热情不高。

(2)解决方法:教师及时推出较好的作业以作引导和借鉴,启发学生的思维。

小组之间应该提倡互助与借鉴,教师对各部分美术内容作有侧重点的引导。

教师同时还要作好小组成员的协调教育工作。

参考书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学参考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