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山东郯城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第17课猫第二课时
部编_山东郯城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无答案)_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周第课时班组姓名:执笔人:审核人: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型:新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二、自主导航: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三国时最强, 最弱,曹丕死后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266年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280年灭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原因、目的、后果等)(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4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1) 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3) 趁内乱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内迁民族、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民族矛盾很尖锐。
内迁民族:匈奴、、、氏、羌影响:促进;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三、合作交流: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四、尝试应用1、三国时期各政权结束的先后顺序是()①吴国②蜀国③魏国A、③②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2、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C、西晋伐魏D、少数民族的内迁3、西晋的建立者是()A.司马懿 B、司马迁 C、司马炎 D、司马睿A、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A、东晋B、西晋C、西汉 D 、东汉4、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A、西晋后期B、三国时期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5、四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十六国B、前秦C、成汉D、匈奴五、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写作我爱我家
-情感传递: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文字将情感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情感与逻辑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表达需要与文章的逻辑结构相结合,避免情感泛滥而失去文章的条理性。
-写作技巧的应用:学生在写作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难点: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表达情感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在写作中表达家庭亲情,以及情感真挚和细节描绘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写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堂所学的写作方法,描述一个家庭的温馨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写作中表达家庭亲情”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深入的交流。这说明同学们对家庭亲情这一主题有着较高的兴趣,也愿意去探讨如何在写作中表达这一主题。作为教师,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交流,以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我觉得今天的课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17、18课同步课件
这件堪称惊险的事是一只鸟所经历的,这件堪称伟大的事情是许多熟识与不熟识
的人共同完成的。
(选自《意林》2018年第17期,有删改)
第五单元
第17课* 动物笑谈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15-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训练点) 一只黑喉潜鸟落脚于繁华都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栖息、换羽、飞行训练,最终成功飞离。 (4分)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A )(3分) 要是它会说人话,一定会脱口喊出:我的妈呀。 A.【A】 B.【B】 C.【C】 D.【D】 3.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隔日的早间,它再次尝试,踩.水.,助.跑.……起.飞.。 “踩水”“助跑”“起飞”等一连串动词,细腻地描写出这只鸟有序的训练过程,表现出它坚 持不懈的精神。(4分)
第五单元
第17课* 动物笑谈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17-
批注阅读 逃跑的火焰 周涛
①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 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 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②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 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 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第五单元
第17课* 动物笑谈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4-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 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17 看云识天气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17 看云识天气设计:沙河站镇中学乔西建一、字词1.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晕.车()崩塌.()薄.()云2.释义: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二、朗读1.朗读要求: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本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这篇课文我朗读了()遍。
组长签字:三、文学常识1、说明文按语言特色可分为平实说明文与生动说明文,本文是一篇。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3.说明文常采用总分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具体可分为三种:4.说明方法: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下列各题的说明方法(1)蓝鲸是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火车头的拉力。
()(2)鲸的种类很多,总是来说可以分为两在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3)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4)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5)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惊人,例如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四、预习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如何看云识天气?(非必做题)五、我的预习困惑: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7课第1页共4页课后巩固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有大雨。
( )(3)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部编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
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孩子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但我们永远只允许他们从这一面中挑选材料,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是不可避免的。
更何况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对生活早己没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写作文要求的符合生活又真实的素材,你叫她到哪里找去?所以,学生很讨厌写作文。
学生们久经“沙场”,已经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老师也日复一日地看着千篇—律的作文。
果,学生乐于写作文了。
那么,必是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了。
这就需要对作文有一个民主的态度。
需要评判者给一个宽松的氛围。
到那时候,学生会把写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次旧查,老师看作文也将不再是一个苦差事。
第二课时一、布置作文题进入初中以后不知不觉中,新学期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想,在这一个多月的生活也许是最不寻常的,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的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和亲友的关爱和鼓励,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题目:进入中学以后要求:1 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 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二、学生讨论如何选材,可以写那些内容?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
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三、生写作,师巡视板书设计:①开放性。
②更宽松的环境。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⑤文题不限。
教学反思: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
【部编版】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2济南的冬天
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教学反思: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总课时:三)拓展延伸1 学习诗歌的格律常识: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每首诗八句话。
绝句可看作是律诗八句话的节选,每首诗四句话。
二者都讲究押韵,是格律诗的典型代表。
(四)训练检测1 作者借景物来表达飘泊他乡而心思故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点明主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无意说理却在景物与节令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借“雁足传书”的典故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让我们透过小景看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大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反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总课时:。
初中上语文第十七课教案
初中上语文第十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厚父爱。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父亲》,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谈论对父亲的印象,导入新课《背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父爱的感受。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了父爱的伟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身边的亲情,关爱家人。
【部编】山东郯城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皇帝的新装 教案
红花中学教(学)案总课时:学科:语文年级:七执教人:时间2016年12月日第周第 1 课时课题皇帝的新装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炫耀(xuàn):本课指夸耀。
(2)称职(chèn):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3)妥当:稳妥适当。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呈报(chéng):报告(上级)。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精致:精巧细致。
(9)陛下(bì):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2.关于童话本文的体裁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
请你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 从“我”的经历中,你得到了怎样的 启示
•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 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 训?
• 面对困难不要畏难却步,要敢于跨 出第一步; • 学会坚持; • 要冷静地分析困难,一步步克服困 难,积小胜为大胜。
下面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自 由畅谈
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 荡荡,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感 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 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 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 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寒 冬 再 走 一 步 便 是 春
深 秋 走 一 步 是 寒 冬
失 败 再 走 一 步 可 能 就 是 成 功
挫 折 走 一 步 或 许 还 是 失 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 据复述得失小结:下次自读课
文应如何改进?
请在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相关语句
• 1、那堵峭壁对“我”来说为什么显 得高不可攀? • 2、“我”一旦处于险境中,产生了 怎样的心理状态?划出表现这种心理 状态的词语或句子。 • 3、在征服悬崖的过程中,我经历了 怎样的心理变化?可圈画出表现心理 变化的对话和字词。
•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 学,将怎么办? • 2、如果是你的父亲,他会怎样做? • 3、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 怎么办? • 4、请就杰利撇下“我”这一举动谈谈自 己的看法:“我觉得杰利够朋友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十七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3.激励学生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培养学生勇敢精神。
【导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
【导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你能找到作者的资料吗?2、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训诫.()陡峭.()嶙峋..()()耸.立()啜.泣()着.眼()头晕.()目眩.()迂.回()纳罕.()小心翼翼..()3、认真阅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4、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把问题写在下面。
二、整体感知:你能复述本故事情节吗?1、按此要求:(1)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2)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
(3)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16)—(23)节。
按以下朗读方法:A.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语调抑扬。
B.把握好人物的心态和情态,语气恰当,感情真挚。
3、请你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三、合作探究:1、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为什么跟着小伙伴去爬山了呢?2、从(8)、(9)两段找出描写“我”当时的心理和处境的词语并进行分析。
3、父亲是怎样教“我”脱险的?4、当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移动了一小步,又一小步,终于爬下悬崖时,“我”的心里有那些变化?请从(21)(22)两段找出相关词语。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小结: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搜集关于战胜挫折、困难的名言,诗句。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每组两句。
朗读,背诵。
二、合作探究:1、故事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2、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3、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三、拓展延伸: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山东省郯城三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 新人教版
啜泣(chuòqì)纳罕(nàhǎn)瘦骨嶙峋(shòu gǔlín xún)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xuàn)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yì)
(2)点一学生认读,纠正读音。老师示范,带领全班齐读一遍。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xuàn):(眼睛)昏花。头发晕,眼睛发花。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yì):翼翼,谨慎、严肃。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复述全文,使学生把握全文内容
(2)内德,杰利
(3)杰利叫来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走下来
(4)励志的文章。
四选读文中的精彩段落,比如(16)(17)(18)和最后一段,增强语感。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情,语气富有情感。分小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改进。
【落实】学生演读“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
【落实】学生演读文中最后一段。
给学生2分钟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以及起因
(2)出现名字的小男孩一共有几个?分别叫什么?
(3)“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4)通过阅读说说这事一篇怎样的文章?
(发动讨论,引导学生,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提示:(1)美国费城。七月。我和五个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3)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造句,巩固记忆。
训诫(xùn jiè):告诫,教导。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品质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皇帝的新装》,使学生能够:1.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受安徒生童话的艺术魅力,增强文学审美情趣;2.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见解;3. 强化价值观教育,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锻炼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以此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符合新教材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童话的基本概念。《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夸张、拟人等手法,传达了深刻的道理。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具体的故事。它展示了人们在面对权力和虚伪时的态度,以及诚实的重要性。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讽刺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需掌握《皇帝的新装》的主要情节,包括皇帝被骗子欺骗、大臣们的虚伪、民众的盲从以及小孩的诚实等关键环节。
-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要能够分析皇帝、骗子、大臣、小孩等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反映的社会现象。
- 主题思想把握:学生应理解作品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和愚昧,以及强调诚实与勇气的重要性。
- 文学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讽刺、夸张等手法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它们对表达主题的贡献。例如,解释为何作者使用“皇帝的新装”这个比喻来揭示社会的虚伪。
-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感受自然-走过四季
4.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探讨四季之美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5. 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感悟四季变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态环境,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季的变化特点、文学作品中的四季描绘,以及如何通过修辞手法表达季节之美。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四季之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心感受自然的变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秋天》:以何其芳的诗歌《秋天》为载体,让学生领略秋天的韵味与成熟。
4. 《四季之美》:分析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不同作家描绘四季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多角度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2. 增强文化认同感:以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举例:《春》一文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这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
- 学生对于课文中抽象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如《秋天》中“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所表达的诗意和孤独感。
- 对比不同作家描绘同一季节的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和创作背景的差异,如《春》和《秋天》中对春天的不同描绘。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学会读后感的写法
- 阅读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和主题,需要引导他们从字面意义深入到文章内涵。
- 写作技巧:如何将阅读感悟转化为书面表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他们需要学会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 互评互改:学生可能不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也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显得有些吃力。他们知道要写什么,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出了一些写作框架和指导,让他们参考。不过,我也意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让他们多读优秀的文章,多进行仿写练习。这样,他们才能逐渐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提升读后感的写作质量”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读后感写作技巧:学会从阅读中提炼感悟,并能运用到写作中,形成有深度的读后感。
- 写作实践:能够按照读后感的结构要求,撰写一篇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的读后感。
举例:《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学生在学习时,需关注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感悟的提炼和书面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例文和对比不同学生的写作,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将感悟转化为文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读后感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从课文中提取感悟?”
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了解秦始皇陵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有关佛教的历史。
佛教为什么能受到封建统治
里引导学生得出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和平相处的结论)
记》的评价。
是中国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为本
本上的内容来谈谈对司马迁的看法
在学习秦兵马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前不久发生在我国西安秦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寄托的作
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3、学生齐读第30—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三)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4、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教学重点
指引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语文年级:七执教人:Biblioteka 时间年月日第周第2课时
课题
猫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对于斑羚飞渡优秀教案。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同情、垂怜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规定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