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2.7归园田居五首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7《归园田居》 精品教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7《归园田居》 精品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地思想感情.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地欣赏能力.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地艺术情趣.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地意境美.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地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地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地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地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地官场地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地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地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地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地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⑵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地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地是争权夺利,在这样地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地政治理想是不可能地,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地吗?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地影响,有“大济苍生”地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地一个很重要地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地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地目地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地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地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地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地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地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M折腰”地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地自由和独立.⑶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⑷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地诗句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地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地?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地自由和独立.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地农村后地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地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地官场生活相对立地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地至高至真地境界.5.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地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地田园意境.问:诗人笔下地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地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地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地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地小天地,是自由自在地王国.榆树柳树地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地欣慰情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地、舒缓地、柔和地.“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地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地不是互不相关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地村落、墟里地炊烟、深巷中地狗吠、桑树颠地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地景物构成地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地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地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地至臻完美地艺术境界.二、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地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地思想感情,了解诗人地艺术情趣.<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地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地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地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地田地一天天在扩大.⑥霰<xiàn)小雪珠.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①南山:指庐山.②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⑨.【注释】①去:离开.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地杂草荆棘.⑤丘垄:坟墓.⑥依依:隐约可辨地样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地教义是空,东晋佛教地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释】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过滤.滤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地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地大概情况.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地情状.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地荒芜、环境地幽清和夜气地湿寒.⑷“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地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地心志和盘托出.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地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地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地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地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地闲适喜悦地心情.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讨论、明确:《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地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地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现实之上.诗人描写地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地诗人地主观上地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地一种远距离地关照,是一种审美地描绘,而不是客观地写实.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地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地烟火,人间地生气.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地是宁静而不乏生机地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地云端落到黑黑地泥土,现实中地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地宁静平和地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地安贫乐道思想.<其它几首诗歌赏析交流,略)5.小结:《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地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地隐居生活,更重要地是,就其所抒发地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地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地.诗中虽有感情地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地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地.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地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地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地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地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地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地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地概括,也是一种深刻地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地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地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地精神世界.6.探究,了解诗人地艺术情趣.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地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地陶诗地艺术风格吗?小结:诗人描绘地是常景,抒发地是真情,阐释地是至理,挑选地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地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地艺术写照.三、播放田园风光地音乐画面<多媒体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四、布置作业: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地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地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⑵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⑶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⑷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⑸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多媒体4)2.结合《归园田居》组诗、《归去来兮辞》《饮酒》,谈谈你对陶诗感受最深地艺术特色.<700字左右.)说课: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地连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地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地任务.古典诗歌地鉴赏教学应该以意象、意境为突破口,准确把握诗歌中地意象是怎样形成意境地.也就是说,作者在具体地物象中融注了怎样地情感.了解了这些,便能达到对诗歌内容地把握.诗歌地意境,是真景物与真感情地结晶体,体悟出诗歌地意境,对其进行深入地品味是诗歌鉴赏地重要环节.本课教学设计,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以引导学生体会欣赏诗歌地意境为重点,力图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地欣赏能力;二是通过《归园田居》组诗地拓展探究学习,从更深入地层面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地意义.陶渊明地诗在朴素地语言中蕴涵着深情,它所反映地深刻地思想文化,它所表现地精湛圆熟地艺术技巧,实在值得我们后人深入咀嚼鉴赏.为此,我设计了以“朗读、品读、比较、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引领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地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地欣赏能力.最后,对陶诗艺术风格地探究,是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在更高地层面上理解诗歌,走近诗人,领悟诗人作品地美感.布置课外作业,有两方面设想:一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揣摩陶诗语言地妙处;一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联系所学过地陶渊明地作品,进一步探究理解诗人地思想感情及其诗作地艺术魅力.点评:<梁种玉)一篇好地教案是一堂好课地基础.在我看来,有特色有实效地课就是好课.一篇好地教案亦然,它必须继承传统,有所突破,具有自己鲜明地个性品质和特色.这种特色又常常表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地把握、教学地设计和课堂地驾驭能力,但主要表现在学生地动.学生地动通常指地是行动,但更应让学生心动;通常又指地是课内动,但更应让学生课后有继续去动地激情和冲动,并付诸实际行动. 《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地教读课文,同学们在高一时已学过一定数量地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还学了陶渊明地散文《归去来兮辞》,这篇教案就是依据这个教学实际制订地.教案还依据古典诗歌地文体特点,既注重传统地以“读”为主地学习方法,又精心设计了“音读、意读、情读、品读”等步骤,使吟诵不断推进,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地理解.诗歌地鉴赏教学,教案不停留在词句地理解、意象地简单组合上,而是以意象、意境为突破口,通过准确把握诗歌中地意象是怎样形成意境地、作者在具体地物象中融注了怎样地情感等问题地探究,从解读意象到体悟意境,从探究诗人地艺术情趣到领会作品地美感,进而引领学生在较高地层面上去理解诗歌,走近诗人.教案还通过对《归园田居》组诗地拓展探究学习、课外作业地布置,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对比阅读,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学生迁移能力和探究精神地培养,从更深地层面上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地意义.整篇教案目标设置明确,教学步骤清晰且逐层推进,注重知识地迁移,便于他人借鉴和操作,特色鲜明.然而由一篇好地教案到一堂有特色地好课,还取决于师生地互动、多媒体课件地恰当运用及课后地延伸等,这一切在教案中都已体现,只待执教者地临场发挥了.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8兰亭集序最典型诗集书序素材新人教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8兰亭集序最典型诗集书序素材新人教必修2

最典型诗集书序——就《兰亭集序》主旨与行家商榷《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可是,有些人认为“作者独出机杼,接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

”“《兰亭集序》主旨在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

”“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第一,难道王羲之不懂得书序应该写些什么?第二,难道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可以断定全文是旨在谈自己“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吗?第三,难道“固”能解作“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批判庄子的“一死生”和“士大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第四,难道王羲之对同龄(只差一岁)好友谢安的思想感情会不理解吗?同样身为士族名流,王的思想境界能高出谢那么多吗?第五,难道王羲之会不识时务的在诗集序文中批判诗集中也有诗作、少年就有盛名谢安吗?首先,王羲之既然有能力为兰亭集作序,绝不至于不懂得书序应该写些什么。

先看文章开头。

开篇就交代《兰亭集》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人物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活动、当地景色及与会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心情,点明了这本诗集产生的经过。

这些难道不是最切合书序的要求和目的吗?写了这些后,当然应该接着写有关兰亭诗集的内容及自己体会,以便于读者理解诗集中的诗歌。

反复阅读的结果,我认为作者正是如此,而不是像有的人所说“宕开一笔,说到自己读古人死生亦大矣的体验”来批判诗集中也有诗作的当时名流和好友,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人,不随时尚,不随波逐流。

那么,他在下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再来看文章结尾:“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意思是说:后代看(这本诗集)的人,也必将在这篇文章中受到启发。

那么,后人将在“斯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启发就是作者在文中所阐明的一个鲜明观点:“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即虽然社会不同时代变化,但诗歌中抒发的感情与作者的个人情趣有关。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7《归园田居》 精品教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7《归园田居》 精品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NmU5R1H8cf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NmU5R1H8cf⑵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2.7短歌行官渡之战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2.7短歌行官渡之战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官渡之战消灭睦固后,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

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

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

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

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

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

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

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

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

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三国志》中说不足一万),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

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疑问的。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精品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精品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归园田居》说课稿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一、关于教材《归园田居》(其一)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

这三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

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三、关于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 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3囚绿记相关资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3囚绿记相关资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相关资料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

《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

笔调忧伤愤懑。

《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二、陆蠡散文陆蠡在最早的散文诗《黑夜》中,曾表示要“怀着无限的希望,从心灵一点的光辉中开始进取”。

他确实是这样做的,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严肃和踏实地前进着。

他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岗位,在沦陷的上海,被日本侵略者逮捕之后,默默地忍受着牢狱里的折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在1933年开始写的第一个集子《海星》中,几乎都是短短的散文诗似的篇章,这里有着年轻人的回忆、幻想和沉思。

由于他当时远远地离开战斗的生活,所以在他那些写得很清新和纯朴的文字中,流露出了孤独和空虚的情绪,他“长望着无垠的天空唏嘘”(《失物》)。

不过其中有些篇章,也多少接触了人世的不平与酸辛,像《水碓》写一个童养媳,在疲倦和恐怖之中,摔死在巨大的水碓里,于是作者发出了愤怒的诅咒。

《哑子》写一个善良的劳动者,在打发着自己坎坷的日子,这也引起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他的第二个散文集《竹刀》,已经明显地趋向成熟。

用来给集子命名的《竹刀》,就是一篇动人心弦的佳构。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2-7《归园田居》 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2-7《归园田居》 精品课件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更多课件、公开课等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小学教学”以及“中学考试”
扫描二维码获 取更多资源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误入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性本爱丘山。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田园农家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十余亩:
南山那十几亩地,是我一锄一耙开垦出来的,那
里有我洒播的汗水,也满盛着我收获的喜悦。最爱的
是那满眼盈盈的绿色,它总是洗刷着我的疲劳,给我
清凉和慰藉。我像呵护着小儿女一样,呵护着我的庄
稼。我喜欢看细小的玉米苗长成翠袖临风的少女,也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喜欢听瘦瘦的豆荚渐渐成熟渐渐饱满发出的爆裂的声
响。收获时节斟一杯自家酿制的,诗情喷涌呢?
方法:1、 用第一人称
2、 发挥想像和联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2.7《 归园田居》(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2.7《 归园田居》(共32张PPT)
远 近
近 远
小结,从家庭生活环境 和自己的心态两个方面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概括地写出了归园田后 自由自在的情景。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 以互换吗?为什么?
暧暧
时代背景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 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 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 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 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 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 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 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 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对偶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设问 东流。 ※五指山上五座峰,五座峰上五条龙。 顶针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 感?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表现诗人对官 场生活的厌恶。
对 官 场 生 活 的 厌 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一词,足见他 对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的官场的厌恶
‘误’字既写出诗人对 官场的厌恶,又写出了 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 深。
为何而归?
表露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和与世 不合的性格
对意象、意境、 感情基调、风 格的把握和理 解.

人教版2020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2020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课《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

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

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通过对诗眼“归”的分析和白描手法的重点分析,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一、导入新课1.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

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2.看图猜文,猜陶渊明的诗句二、知人论世:(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 2-7 短歌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 2-7 短歌

《短歌行》习题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作者()A.对女子的思念 B.对贤才的思慕C.对时光的感慨 D.对理想的追求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表现了作者()A.渴望多招纳贤才 B.对知识的渴求C.不怕艰难险阻 D.对未来的信心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译文正确的一句是()A.贤才远道而来,他们屈尊问候我B.穿越小路,足迹很快就消失。

C.穿越千山万水,哪用的着问候我呢?D.客人远道而来,他们的足迹很快就消失了。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于()A.曹植《赠白马王彪》 B.曹丕《燕歌行》C.曹操《短歌行》 D.陶渊明《饮酒》5、曹操《短歌行》有两个主题,分别是()A.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渴慕贤才B.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及时行乐C.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一是对女子的追求D.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一是对事业的追求6、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pì)慷慨(kǎi)青衿(jīn)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D、沉吟(yín)拾掇(duō)呦呦(āo)7、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8、默写填空(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2),。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9、回答下面的问题(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10、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就诗歌的主题、表达技巧两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简要赏析《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2.7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文学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2.7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文学思想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2.7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文学思想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陶渊明的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

"故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 1 -。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2.7归园田居陶渊明作品艺术特色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2.7归园田居陶渊明作品艺术特色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陶渊明作品艺术特色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 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 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 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 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 生动鲜明。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 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 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 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 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二2.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二2.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诗.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2、过程与方法: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人格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四、诵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二2.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二2.7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诗.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2、过程与方法: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人格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和谐宁静、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恬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

)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再次共同感受他那高尚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问大家知道陶渊明哪些的情况?师出示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别号“五柳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到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他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解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2.7 短歌行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2.7 短歌行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2.7 短歌行译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为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 1 -。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3囚绿记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3囚绿记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

语文版把它选编在初三年上册第一单元,与《白杨礼赞》同作为精读篇目,人教(实验)版则将它放在高一年必修Ⅱ,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瓦尔登湖》一起,组成“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

这几篇课文有写景精美、意蕴深刻、语言优美的共性,而《囚绿记》又以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而别于其它三篇。

在必修模块中,写景状物的现代散文只有这一个单元,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散文的要求上由“欣赏”提升到“鉴赏”的层次,所以,虽然《囚绿记》一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在高中阶段,指导学生对其鉴赏,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课标的教学目标,仍然不可忽视。

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确定目标的依据: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做了大胆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课文那样的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标题和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来研读,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利用四十五钟时间让学生学到一点对自己的发展有用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本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而又有效的读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2.7归园田居五首素材新人
教版必修2
《归园田居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中,诗人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让人们领略到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淡。

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淳朴的田园生活情趣和亲身劳动的真实感受是这首诗最明显、最突出的特色。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

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

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不但没有减少诗人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诗人耕种归来的活动。

其虽看似清淡,但其内蕴醇厚,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欣然自得之情。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