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计划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计划

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的工作计划(2008.07-2011.09)一、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努力培养“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学生。

怎样“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

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研究怎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课堂与实习地点相融合,积极研究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视职业教育、岗位能力和就业导向的紧密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实际技术应用人才,以工学结合的形式促进“教、学、做”的融合,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在高等职业教育诸多的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

在教学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适应,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加强调查研究,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和“双证书”制为切入点,根据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加大改革力度,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为重点,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1.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安装、焊接、组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针对建筑工程行业开展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课程体系《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根据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现实需求制定的。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理论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施工组织原理、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资源管理等内容。

实践操作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 建筑施工组织原理:通过学习建筑施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组织方式。

2. 施工计划编制:学习如何利用先进的施工组织软件,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任务分解、项目时间表等内容。

3. 施工进度控制:学习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度情况,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防止延误。

4. 施工资源管理:学习如何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 施工组织方案优化:学习如何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要求,制定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培养目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施工中的问题。

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施工任务。

通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掌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系部电建系总负责王建锋编写边步义二〇一二年十月《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实施方案目录前言: (1)一、指导思想 (1)二、课程定位 (1)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1)四、精品课程的建设措施和保障激励措施 (2)五、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3)六、课程体系与特色 (5)七、课程资源 (6)八、精品课程的任务安排表. (7)九、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8)十、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9)十一、精品课程的课程考核. (9)十二、精品课程的管理 (10)前言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建筑工程施工作为建筑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

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职业学校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建筑行业发展对施工技术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又是横跨工程技术、结构技术的骨干课程,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构造、建筑结构联系密切。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掌握从地基、基础到主体工程中砌筑、钢筋混凝土工程,最后到防水、装饰装修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要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实习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建筑工程技术和技能。

建筑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

建筑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

建筑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面向建筑类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等职业领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参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课程组借鉴前人经验,根据专业群总目标对专业群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各专业的资源,构建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

同时,在教学中对接1+X证书,形成模块化课程,有效地推进了“1”与“X”的融合。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课程体系;引言课程是专业的基本组成,专业是课程的有机组合。

专业群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改进课程体系建设,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是充分发挥高职专业群集聚效应的关键前提。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推动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在于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只有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重构,才能重建新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顾名思义,专业群是一个集合,它是由单个或数个就业率高、办学实力强的重点建设作为核心专业,以及若干个专业学科基础相近、技术领域相近或者工程对象相同的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

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强调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重视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内容,包括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重构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建设专业群时,要重视产业链岗位技术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专业群内各专业所包含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以便更大程度上发挥专业群集聚优势、教学力量的凝聚作用,促使课程体系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企业人才需求,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层面,为相关产业、技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专业群课程改革的特征模块化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征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匹配。

浅谈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综合性、仿真性实训基 地建设薄弱 ; 原有的实训基地 多指向基 双 师 型 人 才。
本与基 础技术及技能训练,没有进行完整的综合实训项 目设
更缺乏对建设综合性、仿真性实训基 地的认识 ; 班级人数众多, 场地、设备 跟不上 ,实训耗 材成倍增 加与有限实训 经费之 间的 矛盾尖锐 。
6 师 资问题 .
参考文献 :
【高林, 1 ] 鲍洁.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M 北京:
人 民邮 电出版社 ,0 9 20.
【】 国烛 , 2周 王文博, 韩志伟.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杨彦如, 5 ] 王文博, 韩志伟.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M. 北京: 中国


建筑 类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具 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针对不同建筑 类专业 ,因材 施教,不 断更 新和改革 教学 内
有一定 的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迅速 适应工作,这就 需要对传统 容是十分必要的。
()课程 教学 内容 与培养层次适应 。应用型本 科人才相对 1
关键词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实践教学 ;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 海航 (9 6 ) 徐 16 一 ,男, 内蒙古扎兰屯人 , 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建 筑类专业课 程教学与研究 ; 姜作杰 (9 9 ) 17一 ,男 , 内蒙古扎兰屯人 ,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 建
少培 养合格职 业师 资的 机构 ; 改革 时间短、变化 多,教师 对
中国电力教 育 CE E P
21年 第6 总 第 17 O0 期 5 期
生毕业 后获得注册 执业资格,在课 程 内容上要 与各执业 资格考 设 计或论文完成时间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 试参考 书相 关内容 吻合,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获得 注册执业资格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预决算、咨询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丰富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理论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中包含了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等公共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监理、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预决算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4. 选修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程体系中还设置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等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

二、实践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课程: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建筑设备实验、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

这些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实习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

实习课程使学生能够将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训课程:包括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建筑施工监理实训、建筑预算实训等课程。

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4. 创新与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特点1. 实践性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紧密联系行业需求: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建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建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潍坊百树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可行性调研报告潍坊百树中等专业学校理工系编制2015年8月摘要:通过对我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市场调查,分析了我校申报该专业的优势,描述了我校制定的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说明了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为该专业的设置和开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及“十二五”会议精神,我校积极探索招生和就业的路子及方向,按照市场规律办学,与时俱进。

我校对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和优良的师资力量、实习基地。

为此我校向省教育厅申请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一、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市场调查1、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可谓亮点频闪。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可以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

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以上,成为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巩固。

2011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8%;对外工程承包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

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未来50年,中国预计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1.1专业基本情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的骨干专业之一,本专业成立于2019年。

现有2019级、2020级、2021级学生,共985人。

目前该团队有教师35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通识教育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建筑工程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带动了建设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

1.2行业背景建筑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建筑业对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山东省五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型建筑建材产业,紧抓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亮点纷呈。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同时,贵安新区的建设和大健康、大数据等产业的发展提振了内部需求,有力促进了XX建筑业快速发展。

当前,全社会对健康、环保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居民对住房及办公房屋的节能、安全、保温、隔音等性能比较关注。

随着全省城镇化示范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省内建筑市场需求将向绿色环保方面转变,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或引进各大科研机构节能低碳的新工艺、新技术,加快新型建材产品的推广和运用,鼓励企业使用新型环保材料,促进建筑业和建材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为绿色环保的现代新型建筑业企业。

预计到2020年,全省新型建筑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以上,占建筑业总产值90%以上,年均增速达13%;新型建筑业增加值达2150亿元以上,占建筑业增加值90%以上,年均增速达12%,占GDP比重8.5%左右;新型墙材产能达600亿块以上,工程使用比例达95%以上;重点扶持100个新型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讨论稿)——适用于生物技术及应用与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微生物发酵、酒类酿造、生物制药等行业,培养从事微生物培养、生产操作、分析检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生物技术类专业知识、技术、素质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并按照职业技能形成与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校内学习与企业锻炼交互进行,促进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

一、完善“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生物技术类专业群按照“底层共享”的原则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平台);按照“中层分立”原则,根据各专业特点个性化地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按照“高层互选”原则设置“共享型”专业拓展课程及实践创新项目,形成生物技术类专业群“宽平台、多模块、可拓展”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①学生从低年级接触专业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专业学习的时间、空问更有保证;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遵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原则;③根据生产季节性强及教学任务安排需要,可实施跨学期、分段式教学;④在专业群范围内,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无障碍地选择专业,体现课程体系的灵活性;⑤公共基础课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生物技术类专业基础课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体现知识的基础性,讲究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后续的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体现技能的服务性,练就娴熟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核心技能学习服务。

注重《基础化学及化学分析技术》、《食品化学》或《生物化学》、《微生物及检验技术》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化学检验、生化操作、分离提取、微生物培养与保藏、识图绘图等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宽基础、复合型、多方向、强技能的素质潜力,以便实现与专业核心课教学的无缝衔接,适应生物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筑工程施工开设什么课程

建筑工程施工开设什么课程

建筑工程施工开设什么课程建筑工程施工的课程设置应该尽可能全面和系统,涵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法规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建筑工程施工开设的一些课程: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教授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等管理知识。

学生将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工程项目的规划、执行、监控和总结等环节。

此外,还将介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2.建筑工程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设计理论课程将教授学生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风格、构造原理、材料选用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建筑设计的规划和设计,熟悉建筑图纸的绘制和交流。

3.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课程: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这门课程将教授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内容,这门课程将教授学生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砌体施工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建筑材料与设备课程:建筑材料与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设施,这门课程将介绍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以及建筑设备的选用和使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6.建筑法规法律课程: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诸多法律法规,学生需要熟悉相关法律知识,避免施工中的纠纷和风险。

这门课程将介绍建筑施工的法规、合同和保险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7.建筑工程施工实习课程: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习和实践来加深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理解和掌握。

实习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实际的施工项目,锻炼他们的施工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一、引言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专业课程体系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探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狭窄,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一些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一些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教学内容陈旧一些专业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更新和创新。

这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解决方案1. 优化课程设置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1)拓宽专业口径,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更新课程设置,引入新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更新:(1)定期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2)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将实践经验引入课堂;(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多样化:(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2)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

四、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1. 实施方案:根据以上解决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包括课程设置调整计划、教学内容更新计划、教学方法改革计划等。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1项目描述 (2)1.1项目组构成 (2)1.2专业群构成 (3)1.3建设目标 (3)2建设意义 (6)2.1市场需要 (6)2.2专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7)3建设基础 (7)3.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明显 (7)3.2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7)3.3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 (8)3.4实践教学条件较好 (9)3.5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10)3.6学生进出两旺,社会声誉良好 (10)3.7专业文化建设已具雏形 (10)3.8差距 (10)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11)4.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1)4.2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体系建设 (13)4.3教学团队建设 (20)4.4实验实训条件设计与建设 (22)4.5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 (24)4.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5)4.7专业文化建设 (26)5经费预算 (28)6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 (28)6.1建设进度 (28)6.2预期绩效(2012年、2013年) (29)7建设目标实现保障措施 (31)7.1组织措施 (31)7.2 制度保障 (31)7.3 资金保障 (3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1项目描述1.1项目组构成组长:牟培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系主任、副教授、高工副组长:苏强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学科科长、讲师、博士刘广文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成员:张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刘兵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海全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徐洪峰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朱敏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王鹏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冯凯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申成军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宫淑艳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闫培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工桑佃军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工袁帅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工杨一伟济南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高工丁明涛中建八局第一建设XXX 高工姜千君山东同圆项目管理XXX 高工徐茂奎山东中齐房地产开发XXX 高工王正传烟台市鸿山建设监理公司工程师1.2专业群构成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监理、测量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1.3建设目标1.3.1专业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2年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辐射带动工程监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协同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功办学案例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功办学案例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我校是我区一所重点职业学校。

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贯彻和执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高中课改的各种精神。

在不断加强管理,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程改革。

以改革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努力形成优势,办出特色,树立“品牌”,提高“品位”,力求在“做优”的基础上,把学校“做大”、“做强”。

现将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几年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如下:一、通过学习培训,更新了观念建立了机构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

(1)加强校本培训,确保课程改革理念的更新校本培训是学校全员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为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

首先,我们坚持每周业务学习的制度,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

邀请有关专家为全体老师做有关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拓宽教师的视野。

其次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通过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开设示范研讨课,让教师切实感受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增进对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

通过多次的学习培训,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感到振奋,清醒的认识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矛盾;深深感到过去那种以师为本,以知识为本的课程理念等已经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大家都认识到,需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彻底转变思想。

(2)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教师技能的提高办好一个专业必须要有一批好的师资,为了迅速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自09年以来,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狠抓学历达标活动。

专业课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课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改革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本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案例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引入新技术:引入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如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5.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三、组织与实施
1. 成立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改革方案和组织实施。

2.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革意识。

3. 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评估教学改革效果,及时调整改革方案。

四、预期效果
通过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改革方案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现在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新的起点上,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未有。

2010年国家组织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末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010年末我省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制定了《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规划纲要,我省将启动建设二十二个重点建设项目。

2010年国家又提出了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的政策,现在已经逐步得到落实,这些都为像我校这样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根据21世纪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继续学习的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带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

二、开展了建筑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大好机遇,城乡面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变,建筑业已经成为继工业、农业、贸易之后的第四支柱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居者有其屋”这一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目前我国已经迎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必将带动工程建设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

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从单纯的工程施工转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运作。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工程建设,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4000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但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与技能型人才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总数却相当低,农民工的比例占到80%以上。

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建筑市场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建筑类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建筑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我校积极开展了广泛的建筑市场调研工作,基本掌握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积累了大量原始素材,为进行课程体系整体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为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加强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一起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研讨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及相关职业能力,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开发《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7门与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标准,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编写校本教材5本。

四、开展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适应社会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我校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多项综合和专业能力,建立了知识——能力培养体系,并将这一体系分解落实到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去。

随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变化,我校开展了“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研究,明确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所应具有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突破点,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将全面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基于能力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二)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走工学、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职业习惯,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三大模块。

(见图1)图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组成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建筑构造实训、建筑电工实训);专项能力训练环节(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建筑CAD实训等);综合能力训练环节(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

课程内容结合“3122”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以核心能力为目标,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着重讲授土建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加以取舍,而且突出针对性,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实际和市场的需求,在《建筑材料》、《房屋识图与改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中,及时将当今建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适度的前瞻性。

在实践教学方面,在传统的实训项目基础上,突出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绘图,工程算量软件等,适应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进一步增强制图与识图能力训练,特别是平法施工图的识读;《建筑材料》、《房屋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加大现场教学的比重,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感性认识。

(三)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对毕业生进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毕业生应当具有的专业技能,从而确定“核心能力”,并确立与之有关的“核心课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视与“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建设7门优质核心课程,具体如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制定相应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

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准确把握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经过两年建设将《建筑测量》、《建筑识图与构造》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课堂与实习或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或实训基地,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依托,以建筑工程施工产品为载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培养建筑施工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

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专业课程;开放各实训室,使学生的实训随时可以进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积极探索评价模式改革。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和完善考试形式、方法、内容,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除笔试外,在部分课程中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实现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加强实作考核:如在《工程测量》、《建筑识图与构造》考试中,实行“卷面考试+实做”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卷面占50%,操作占50% ,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应用技能:如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考试中将传统闭卷改为开卷,以实际工程为例,综合考察学生对土石方、基础、主体、屋面等各分部分项进行工程量计算和取费的技能。

3.考核过程成绩:如在《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实行全过程封闭模拟训练,把学生在实训中的实训态度、操作技能、实训报告纳入考核范围,并按一定比例打分,强调学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培养。

4.推广综合性考试:教师根据实践要求,积极探讨综合性考试方法,如在建筑设备考试中,教师采用设备识图、系统原理、实物认知的方法,内容涵盖面广、接近工程实际、考查范围广,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考查了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