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什么是涅盘
什么是涅槃?涅槃指的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即不生不灭。
涅槃意译为圆寂,功德圆满叫做圆,业障灭尽叫做寂。
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为什么要涅槃佛教认为,众生所有的行为、言语和意念都会招致业报,行善就会得善报,行恶就会得恶报。
而得到了善恶报应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造作新的业,导致新的报应。
众生就这样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轮回不息,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具有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众生一切烦恼的根源在于有欲望,而欲望的产生直接源于人的无知,所以人只有摆脱无知,才能从根本去除人的欲望和痛苦,跳出六道轮回,进入一种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不生不灭、永恒寂静的涅槃境界。
对于涅槃含义的解说,一般小乘经论认为有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种,大乘学者认为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本来自性清静涅槃和无住处涅槃,共四种。
涅槃的四种类型一、有余涅檗:指涅槃后仍存有不彻底的心念,是罗汉的境界。
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这时业报之因已尽,但还有身体的存在,要受世间风雨、饥饿等痛苦,故称有余涅槃。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摆脱了烦恼,达到了涅槃的境界,但身体还在,这时也属于有余涅槃。
二、无余涅槃:若肉身已死、断绝一切想念、一切果报也完全不存在了,就得到了无余涅槃。
无余涅槃是佛的境界,释迦牟尼佛虽然早已证得无上菩提,但只有80岁时在娑罗树下入灭后才进入无余涅槃。
三、本来自性清静涅槃:是指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的真如法性,真如是一切现象的本质,故称自性;真如不生不灭,本来寂静,一切有情平等共有,有情虽然有圣凡的分别,但本具的真如法性无异。
真如与一切法相非一非异,但都只能凭圣者的内证,并非语言文字和思想概念所能描述,本性寂静,故称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指虽已断除烦恼障,但尚未能断除所知障,所以仍有法执,不住生死而住涅槃,大智大悲时常并起,由于大智所以超脱烦恼,由于大悲,所以不舍众生,本体虽然寂静,大用却能无边,所以能够利乐众生,尽未来际。
经历过涅盘重生的人特征
经历过涅盘重生的人特征涅盘重生是指一个人在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转变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种经历可以发生在个人层面,也可以发生在社会层面。
涅盘重生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面将详细分析。
首先,涅盘重生的人通常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个人转变。
他们可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困境,比如病痛、失业、离婚等等,这些困境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这个过程可能非常痛苦,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
其次,涅盘重生的人通常在转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探索。
他们会尝试寻找答案,反思过去的行为和选择,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在需求和目标。
这个过程需要勇气和自省能力,但最终会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第三,涅盘重生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他们不会被周围的声音和期待所左右,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为他们实现重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涅盘重生的人具备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并且相信未来会更好。
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也能够看到希望和机会。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第五,涅盘重生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韧性。
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即使失败也能够从中学到经验教训。
他们拥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最后,涅盘重生的人常常具有开放的心态和求知欲。
他们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和观点,不断学习和成长。
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他们愿意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自己。
总之,涅盘重生的人具有深刻的个人转变经历,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探索。
他们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以及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此外,他们还具备自我效能感和韧性,以及开放的心态和求知欲。
这些特征使他们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实现自己的重生。
涅盘重生最厉害诗句
涅槃重生最厉害诗句涅槃重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味着通过修行超越痛苦和纷扰,获得内心的解脱和重生。
涅槃重生的诗句可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希望,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是出自中国古代文人苏轼的《菩提树下的人》。
这句诗意味着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物都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智慧,通过涅槃重生的修行,人们可以超越繁琐和尘世的困扰,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禅悟。
2. "起始终就是尽,禅心无处不深。
"这是出自现代诗人黄燕的《无题》,意味着人生中的起承转合,始终都是有限的,而修行涅槃的心态可以使人的内心深达最深。
3. "不痴不念,脱尘坠地仙智涌;无言无动,悟空观海佛骨净。
"这是出自中国佛学大师宗镇《修行社》中的诗句。
这句诗描绘了涅槃重生后心境的境界,无念无动,意味着超越了尘世中的痴迷与纷扰,达到了心灵的觉悟。
4. "梦醒时分诸佛在,一切法界皆空门。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醒后看佛事》。
这句诗意味着在涅槃重生的境界中,人们能够看透一切都是虚幻的,而无论是善恶、名利、荣辱等世俗束缚,在佛法的指导下都能超越。
5. "常觉妙如理,时见无字名。
"这是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沁园春·杨柳边》。
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在涅槃重生的过程中,常常能够洞悉生命的真谛,却不被文字所束缚,达到了一种无字无形的境界。
6. "卧云开眼望东方,无劫空灵般涅槃。
"这是出自现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句诗形容了修行者通过涅槃重生,拥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超越尘世的力量,如同卧云一般地望向东方。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涅槃重生的境界和修行者的内心变化。
涅槃重生不仅是佛教徒的追求,也是人类对于超越痛苦和纷扰,实现内心平静与禅悟的共同渴望。
经历过涅盘重生的人特征
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人特征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人可能会经历涅槃重生的过程。
这种经历不仅是一次蜕变和重生,也是一次深刻的心灵启示。
那么,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人会有哪些特征呢?
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人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在经历了生命的重大转折之后,他们会变得更加坚定和果断,不再畏惧困难和挑战。
他们会学会面对问题和挑战,不再被困扰和困惑所束缚,而是敢于迎接生活的一切。
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人会变得更加谦虚和包容。
在经历了生命的洗礼之后,他们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不再轻视和忽略他人的付出和爱。
他们会学会感恩和珍惜,学会包容和理解,不再计较和争吵,而是懂得宽容和宽恕。
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人会变得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在经历了生命的洗礼之后,他们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不再抱怨和埋怨。
他们会学会感恩和珍惜,学会感恿和珍惜,不再苛求和苛责,而是懂得知足和满足。
还有,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人会变得更加关爱和善良。
在经历了生命的轮回之后,他们会更加懂得关爱和善良,不再冷漠和无情。
他们会学会关心和照顾,学会善良和友爱,不再冷漠和无情,而是懂得温暖和关爱。
总的来说,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人特征鲜明,他们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更加谦虚和包容,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更加关爱和善良。
这种经历不仅是一次蜕变和重生,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启示。
希望每个人都能经历过涅槃重生,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与满足。
佛关于涅盘的描述
佛关于涅槃的描述引言概述:佛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涅槃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涅槃是佛教中对于人生终极目标的描述,它代表着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佛教关于涅槃的描述,包括涅槃的定义、实现涅槃的途径、涅槃的特征、涅槃的意义以及涅槃的实践方法。
正文内容:1. 涅槃的定义1.1 涅槃的字面意义涅槃一词源自梵语"Nirvana",意为熄灭、熄灭欲望、解脱。
它代表了一个人彻底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摆脱了痛苦和尘世的束缚。
1.2 涅槃的内涵在佛教中,涅槃被描述为一种超越个体存在的状态,是对于人生的彻底觉悟和解脱。
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和痛苦的境界,是彻底解脱的境地。
2. 实现涅槃的途径2.1 修行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涅槃的境地。
修行包括观察内心、修正行为、培养慈悲心等方面,通过修行可以逐渐净化心灵,达到超脱的境界。
2.2 禅定禅定是佛教中实现涅槃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静坐冥想,使心灵平静,超越世俗的欲望和烦恼,进而达到涅槃的境地。
2.3 智慧佛教强调智慧的培养,通过对于真实性的洞察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可以逐渐实现涅槃的境地。
3. 涅槃的特征3.1 空性涅槃被描述为一种超越一切有限和具体存在的境界,它代表了一种彻底的空性,超越了一切的界限和限制。
3.2 平静涅槃是一种超越欲望和烦恼的境地,它代表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3.3 无我涅槃是一种超越个体存在的状态,它代表了无我、无我的境界,超越了个体的欲望和执着。
4. 涅槃的意义4.1 解脱痛苦涅槃代表了对于痛苦的彻底解脱,它是超越生死轮回、超越尘世烦恼的境地。
4.2 实现真实自我涅槃是一种超越欲望和执着的境地,它代表了对于真实自我的实现,超越了个体的界限和束缚。
4.3 带来智慧和慈悲涅槃是一种超越个体的境地,它带来了智慧和慈悲,使人能够洞察人生的真谛,培养慈悲心和智慧。
5. 涅槃的实践方法5.1 修行通过修行,包括观察内心、修正行为、培养慈悲心等方面,逐渐净化心灵,实现涅槃的境地。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0-6-20 22:32:52繁體版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一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涅槃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
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槃的意义,对涅槃生出种种的误解。
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著“得大涅槃”,或者听人家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涅槃当作是死亡的意思。
如果涅槃是死亡的话,那么我们辛苦学道,求证涅槃,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岂不是太荒谬可笑了吗?因此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
有一些小乘外道把消灭、消失、虚无当作涅槃。
例如六师外道的苦行派说:“身尽福尽,名为涅槃。
”小乘的经量部说:“诸受阴尽,如打火灭,种种风止,名为涅槃。
”毗世论师:“无和合者即离散,离散即涅槃。
”认为五阴幻灭、形骸坏异就是涅槃。
其实把涅槃当做死亡、消灭、消失、虚无都是错鋘的见解,不但不了解涅槃的真谛,也曲解了佛教精深的教义。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了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
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岁,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槃,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
所以,在涅槃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嗔恨分别的存在。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涅槃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现在我分成四个重点,从涅槃的释名、种类开始谈起,来和各位说明涅槃以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境界。
涅盘最直接的意思
涅槃最直接的意思
涅槃最直接的意思
涅槃一词在佛教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指的是生死轮回的终止、
解脱和成佛的境界。
那么涅槃最直接的意思是什么呢?
首先,涅槃意味着从痛苦中解脱。
人们常常为了生存和追求幸福而忙碌,经常沉溺于欲望和贪婪,最终导致了精神和身体的疲惫。
但涅槃
的境界却是完全不同的,它是超越了生死轮回,摆脱了痛苦的束缚,
达到了极度的平和与安宁。
其次,涅槃是真正的觉醒。
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被各种
琐事所拖累,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本质和真实目的。
然而,当
我们达到了涅槃的境界时,就等于是觉醒了,意识到了自己的本质和
人生意义。
涅槃成为了一种最直接的体验,让人们能够真正认清自己,追求内心的安宁。
最后,涅槃是一种智慧的境界。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
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智慧。
涅槃的境界不仅是一
种精神上的解放,更包含了一种超越了世俗束缚的智慧,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探索生命的奥秘和真谛。
总的来说,涅槃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摆脱痛苦、觉醒真实本质和追求智慧的境界。
虽然涅槃是一个高深的概念,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逐渐接近这个境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真正的平和与安宁。
涅盘:无余涅盘是灭尽一切三界有
涅槃:无余涅槃是灭尽一切三界有第一篇声闻涅槃第二章声闻涅槃之闻熏第六节无余涅槃是灭尽一切三界有无余涅槃并非有境界之境界,乃是无境界的非境界;因为二乘圣人证涅槃而在舍寿入涅槃以后,都是“不更受生”的,从此永无任何境界存在,十八界全部灭尽,例如《别译杂阿含经》卷10 记载云:佛告犊子:“如来世尊,于久远来诸有见者,悉皆除舍,都无诸见,虽有所见,心无取着。
所谓见苦圣谛,见苦集谛,见苦灭谛,见至苦灭道谛,我悉明了;知见是已,视一切法皆是贪爱诸烦恼结,是我我所,名见取着,亦名骄慢。
如斯之法,是可患厌,是故皆应当断除之。
既断除已,获得涅槃,寂灭清净,如是正解脱诸比丘等,若更受身于三有者,无有是处。
”1 语译如下:【佛陀告诉犊子说:“如来世尊,于久远劫以来,凡是三界有的种种见解,全部都已经灭除舍弃,都没有任何三界有的种种见解,虽然在三界度化众生之时心中依旧有所明见,但是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执取或贪着。
我所说看见苦圣谛,看见苦集谛,看见苦灭谛,看见能够使学人到达苦灭的正道圣谛,我全部明白了知;了知及看见这些正理以后,看待一切法全都是贪爱等种种烦恼结使,全都是三界我与我所,名之为因见而摄取、执着,也名之为因为自我的存在而生起骄慢。
像这样的三界我等等法,都是求涅槃之人认为的过患而厌恶者,由于这个缘故全部都应当断除掉。
既然已经全部断除之后,便获得涅槃,迥无六尘诸我而寂灭清净,像这样真正解脱的许多比丘等,如果说他们还会再度受身于三有之中的话,是没有一点点正确道理的。
”】又,非想非非想处是众生的最后存在处所,涅槃则是一切众生的边际,非三界境界。
意思是说,到了涅槃非境界中,便不会有任何众生存在的了,所以五阴众生身中的意识心是不可能进入涅槃非境界中存在的,否则涅槃即是众生境界而非出三界有的非境界了,例如《别译杂阿含经》卷15 明文记载:佛告赤马天子曰:“如是!如是!若有不生老死,不出不没众生边际,实无是处。
若欲知者,众生边际即是涅槃,若尽苦际,是即名为得其边际。
解脱成佛的境界是平常心做平凡的人
解脱成佛的境界就是平常心做平凡的人文/仁德上人首先要明白无上的解脱佛道,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得到,什么神通感应、神变、神奇都是修行之中的梦幻泡影,这与解脱成佛没有一点关系,只有自己用最平常的心做一个最平凡的人。
这个平凡的人面对一切的事情,心中空空荡荡没有一点事情,对于一切的事情不动一念的爱憎取舍之妄心,心中只是明明白白的知道而已,在面对一切的事情时,自己明明白白地知道通达这一切的幻境幻相皆是佛性灵知所显现的幻相幻影。
若想求无上的解脱佛道,千万不能执着那些虚妄的梦幻泡影。
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所有的境相没有一点是真实的,只有无相无名无一物的了了常知方是自己的本命元辰,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自己自我、自己的真正活佛。
这眼前的一切幻相皆是自性灵知所显现,知道明白的一切幻相假相是一时的梦幻泡影,千万不能把这些梦幻泡影当成是真实。
千万不要把成佛解脱当成是什么神秘神奇的事情,其实解脱成佛是最最平常又平常、容易又容易,容易到自己也不敢相信,容易到不费吹灰之力,容易到不用费一心一念一点力气。
只要安住当下的现量境,知道明白这眼前的一切幻境幻相皆是灵知佛性所起的作用,唯有这无相的灵知佛性是真实不变的。
由灵知佛性所知道明白幻显的境相是千变万化的,由自己的佛性灵知所随缘妙用的心念是虚妄多变,要在多变无常的虚幻事相之中见到永恒不变无名无相的灵知佛性。
自己的内心面对一切的境界,无论是顺境或者是逆境,都能明明白白地知道,决定不动自己自我的爱憎心。
虽然不动自己自我的爱憎心,但并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还是明明白白地知道,没有一念的心理障碍,更没有一丝一毫地烦恼,决定不会为了虚幻的梦幻泡影动一念的爱憎取舍之妄心。
就这么简单容易的事情,为什么这么难以落实做到呢?原因是自己心中执着的我我我时时在捣乱。
若能万缘放下,自己的心即可得到自在解脱。
法尔歌人在世间两件宝,一是双手二大脑。
双手灵巧能做工,大脑敏锐会思考。
如果用手不用脑,虽然做事干不好。
四种涅槃境界
四种涅槃境界众生无始劫以来长处生死大梦之中,浑浑噩噩,不知觉醒,菩萨明心证悟以后,才有了始觉智,从生死梦中开始慢慢觉醒,但还没有彻底,只有成佛才算从生死大梦中彻底觉醒了,所以佛被称为究竟觉。
菩萨知道这个世间如梦幻泡影,已经有所觉悟,虽然觉悟还不圆满、不彻底,但是再也不像凡夫众生那样完全迷惑颠倒,妄执五阴世间为真实有。
所以菩萨证悟以后,渐渐地就对五蕴世间没有挂碍了。
依靠这个无所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也就没有恐怖,就会远离各种颠倒梦想,最终证得佛地的究竟涅槃。
涅槃总共有四种:1、自性清净心涅槃。
这是如来藏本身所具备的涅槃性。
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涅槃。
如来藏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心体,祂不依其他法而出生,本来就在,永远也不灭,本身就是中道涅槃性。
所以第一种涅槃就叫作自性清净涅槃,七住位菩萨明心开悟就证得了。
2、有余依涅槃。
是三果人和四果人所证得的涅槃。
四果阿罗汉断除我执,断除对三界的贪爱,心得解脱,可是有色身在世间活动,仍难免有微小的苦受,这些苦受是依赖着阿罗汉的五蕴而存在的,只要有五蕴就有苦受。
比如天热时,他们仍然会感觉闷热,仍然会躲避阳光的照射,天冷时仍然会感觉寒冷,蚊子叮在身上仍然会感觉痛痒,石头砸在身上仍然会觉得疼痛,色身所领受的这些苦都属于微苦,也叫做余苦,所以四果人所证得的境界叫作有余依涅槃。
虽然如此,他们的心已经得解脱了,没有三界世间的贪爱,命终就有能力灭掉自己不再出生。
心得解脱,未入无余涅槃,有寿命存在时,就是有余依涅槃。
3、无余依涅槃。
四果阿罗汉断除我执,四住地无明都断尽,其中慧解脱阿罗汉必须等到寿命终了,才能灭掉自己的五蕴十八界,只留如来藏独在,这是不留而留;俱解脱阿罗汉可以随时灭掉五蕴十八界,只留如来藏独在。
阿罗汉灭掉五蕴,苦受就没有了,因为没有五蕴,就不会感到苦受。
剩下的如来藏,无受无苦,这种只有如来藏独存的状态,就是无余依涅槃。
辟支佛虽然是中乘圣人,智慧胜于阿罗汉,但舍寿后仍然要入无余涅槃,其五蕴存在时,就处于有余依涅槃境界。
涅盘重生的男人的特点
涅槃重生的男人的特点
涅槃重生的男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坚韧不拔:经历过生死边缘的男人,往往更加珍惜生命,并且拥有超乎寻常的毅力与坚韧。
他们明白人生的短暂和脆弱,因此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内心强大:涅槃重生的男人通常拥有强大的内心,他们能够承受挫折和痛苦,并且从中汲取力量。
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
独立自主:经历过涅槃重生的男人往往更加独立自主,他们学会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他们不再轻易地依赖别人,而是更加自信和自主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积极向上:涅槃重生的男人通常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会被负能量所影响,而是会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豁达宽容:经历过生死边缘的男人,往往更加豁达宽容。
他们明白生活中无法避免一些挫折和痛苦,因此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别人和自己的过去。
他们不会轻易地怨恨和记仇,而是会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总之,涅槃重生的男人通常具有坚韧不拔、内心强大、独立自主、积极向上和豁达宽容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他们更加自信、自主和成熟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境界和条件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境界和条件涅槃真正的意思就是佛教讲的不生不死、不生不灭,所以和尚死的时候大家都不哭,因为这个和尚走了,比方说某某和尚走了,他是上天了,他犹如回到了自己的家。
很多出家人,离开了庙,为什么他们喜欢经常背一个自己的布袋,到处去挂单,他自己知道,他今天离开这里到那里,我到那里我又离开这里,实际上这就是人的一生啊,来来去去一切即空,就像人走的时候最后上天一样,没有什么可以哭泣的,他离开了我们,走掉了,他到另外一个庙里去了;他离开了我们,他到天上去了;他到那个地方去结缘了,所以他就不会把这种生死看得太重。
走的时候,连被子都留下,都不是他的,一生什么都没有,背一个小布袋走了,挂单去了,就是这个道理。
人根本不会死,死的是躯壳,身体的灭度,实际上灭度的是身体,死的是一个身体,但精神永远不会灭度。
你们看佛陀,你们说佛陀走了吗?没有,直到今天,佛陀依然给我们留下来这么多的佛经,我们还学不完呢。
2500多年过去了,佛陀根本没走,他还在指导着我们,他的精神永远在人间,走掉的是什么?只是他的一个肉身、一个法身。
师父跟大家讲,因为人靠精神活着,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他就是一个活死人。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因为精神死亡了,所以他看一切都是灰飞烟灭,他觉得绝望了,他自杀了,人活着一定要有精神。
师父告诉大家,涅槃有八大意味,实际上古时候的经文当中叫“涅槃八昧”,就是说涅槃有八种法味,师父今天只能跟大家简单地讲一讲。
涅槃实际上意味着你常住法、寂灭法、不老、不死、清净、圆通、不动、快乐,八昧。
第一,常住结束了,在这个世界上涅槃,就是你常住在人间,死掉了你的肉身骨头,你的精神还是常住在人间。
第二寂灭,涅槃就是代表着你的身体的结束。
第三,涅槃代表着你不会再老。
第四,涅槃代表你没有死,因为你的精神永远活着。
第五,涅槃代表着你清净了、安静了,身体很干净,因为你不会用身体再造业。
第六,涅槃代表着你圆通,你把人间的一切事情都做好了。
涅盘的寓意和象征
涅槃的寓意和象征
涅槃是佛教词汇,指的是个体生命的彻底灭尽,解除轮回,达到永恒涅槃的状态。
在
佛教中,涅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是一种解脱和超越,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和自由。
一、超脱轮回。
涅槃的基本寓意是要超脱轮回,即生死轮回。
在佛教中,轮回是所有
众生所不可避免的命运,只有通过修行,消除内心的执着,才能达到涅槃。
二、解脱苦难。
佛教认为人的苦难来自于生老病死、烦恼执著、无明愚痴等,只有通
过修行,获得智慧,才能真正解脱苦难,达到涅槃。
三、彻底超越。
涅槃不仅是超越轮回,还是彻底超越世间的梦幻。
佛教认为,世间所
有的一切,包括众生、境界、法性,都是虚幻不实的幻象,只有觉者能够超越其中的执著
和痛苦。
一、火焰。
佛经中常用火焰来比喻涅槃,这是因为火能够彻底燃烧一切,消除一切执著。
火焰还代表智慧的火焰,只有通过智慧的启迪,才能达到涅槃。
二、莲花。
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在涅槃前,曾经给弟子们讲过一篇莲花经,因此莲
花也成为涅槃的象征之一。
莲花不仅代表着纯洁和美好,还代表着至上无上的境地。
三、鹤。
在佛教中,鹤是长寿和祥瑞的象征,也代表着智慧和清净。
因此,鹤也被用
来比喻已经达到涅槃的众生。
总之,涅槃是佛教最高境界之一,是人类追求内心至高无上之境的目标,它有着深刻
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生死、达到永恒自由的精神追求。
三界六道是指什么
三界六道是指什么三界六道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人类的生死轮回和转世的过程。
它是佛教对于人生苦难和解脱的理论体系,并对人类行为和修行提供了指导和教诲。
本文将对三界六道的含义、起源以及与佛教修行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三界的含义在佛教中,三界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是指人类追求感官享受和满足欲望的境界,其中包括六欲天、人间、地狱等。
色界是指修行者通过净化心念和追求冥想境地所达到的境界,其中包括四禅天和四空虚天。
而无色界是指修行者通过达到超脱欲望和物质的境地所达到的境界,其中包括四无量空、二、六道的含义六道是指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间道和天道。
道是指圣人和菩萨所处的境界,拥有智慧和解脱的能力。
饿鬼道是指贪婪和渴望的境界,饿鬼因为贪婪而陷入无尽的渴望和痛苦之中。
畜生道是指愚昧和无智的境界,畜生追求的是短暂的快乐,但往往被欲望所束缚而无法解脱。
阿修罗道是指嫉妒和争斗的境界,阿修罗为了争夺权力和资源而陷入恶性的竞争和纷争。
人间道是指凡人所处的境界,人们通过种种因果关系来经历各种善恶和苦乐。
天道是指位于欲界上部的六欲天,其中分为天界、亚天界、夜摩天、那儿律天、轻柔天和无欲天。
天道是修行者最高的目标之一,只有通过累积功德和修行才能够达到天界。
三、三界六道的起源三界六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阿含经》和《法华经》等佛教经典中。
佛教认为,生死轮回是因为众生的贪婪、愚昧和恶行所导致的。
众生在因果律的作用下不断转世,经历各种善恶和苦乐,直到修行人通过悟道和修行,脱离六道的束缚,达到解脱、涅槃的境地。
三界六道描述了修行人从欲界陷入各种境界的感受和境遇,旨在提醒众生要追求善行、修行和智慧,以便最终能够从苦苦相生的轮回中解脱。
四、三界六道与佛教修行的关系三界六道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指导着修行者如何选择善行、回避恶行以及如何修行和修正自己的心念。
佛教强调人们要追求智慧、慈悲和内心的平静,通过冥想和正知等修行实践来净化心念,超脱欲望的束缚,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境地。
吉藏:涅槃不是死后的虚无,涅槃是中道
吉藏:涅槃不是死后的虚无,涅槃是中道龙树实相涅槃理论,是从否定的角度理解涅槃。
而《涅槃经》却是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肯定了涅槃是“常(恒常)、乐(快乐)、我(自在)、净(清净)”的境界。
可见两派对涅槃的看法截然不同。
吉藏继承了前人的道非邪正、无所得中道的传统,对涅槃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吉藏明确提出涅槃是中道。
吉藏说《中论》中的《因缘品》到《涅槃品》是诸法实相,也是中道,也是涅槃。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强说涅槃呢?吉藏说是鉴于人们没有能力体悟中道涅槃,如果不说涅槃,就无法度化众生凡夫,所以勉强设立一个叫“涅槃”的名称来说教众生。
吉藏提出名有二种:一因缘名,二无因缘名。
因缘名就如同佛弟子舍利弗,他为什么叫舍利弗呢?这是有真实原因和根据的,因为他的母亲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出生时以眼似舍利鸟,乃命名为舍利。
因此舍利弗这个名字,意思是“舍利之子”。
所谓无因缘名,意思是没有真实原因和根据的。
如坻罗婆夷,它是燕雀,被称为食油燕雀,事实上它并不食油,只是勉强称它为食油燕雀。
涅槃也如此,无有因缘强名涅槃。
在涅槃无名非无名的无所得中道精神的指导下,吉藏对当时其他学派争议的凡圣、常无常、隐显、半满予以破斥,认为它们之间没有截然不同的分别,一切言教都是佛的方便教化,不能执着于涅槃的凡圣、常无常、隐显、半满。
凡圣这是就凡夫与圣者来说明涅槃的含义。
当时有学派提出佛陀在讲《涅槃经》之前,他所显现的身是不究竟的凡夫身,此后是达到了究竟涅槃的圣贤身。
在涅槃之前,佛陀的圣贤身是被生死烦恼所覆盖着的。
涅槃之后才显现圣贤之身,没有生死烦恼。
吉藏认为涅槃是中道,它本来非凡非圣,没有凡夫、圣贤之分。
但佛陀最后之所以涅槃,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有时化身凡夫,做凡间之事,有时化为圣贤。
所谓化为凡夫,做凡间之事,就是佛陀初出世间时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做事,乃至学习骑马、射箭等各种技艺,这就是以凡夫的化身覆盖了圣贤的实质。
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涅槃寂静是说不论世间如何动乱,最后终归于寂静;不论万法如何差别,最后终归于平等。动乱归于寂静,差别归于平等,寂静、平等,这就是涅槃的境界。依佛法来说,达到涅槃的境界,已寂灭了一切烦恼和生死,而到了离苦得乐的境地,亦即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的果位。一般人以为涅槃是死后的世界,如某某法师去世,便说得大涅槃了。其实涅槃的定义是不生不死,即"灭度"的意思。什么是灭度?
佛在世时的诸大阿罗汉,也都是现证涅槃而后游化说法、托钵乞食。由此可知,涅槃并非离一切法之外,别有一物可以证得。法法本来即是涅槃,只因众生无明覆心,妄想执着,视一切我、法皆有实体可得,所以处处都成为障碍系缚。若是圣者,知一切缘起法,虽有而自性空,无所系着,则能即物而得解脱,解脱即是涅槃。
灭是除灭执着,灭除我执、法执,灭除烦恼障、所知障。度是度生死,度凡夫的分段生死,度圣贤的变易生死。涅槃是解脱,烦恼是系缚。离系缚处,即是解脱;断烦恼处,即是涅槃。譬如一个犯人,为杻械枷锁系缚时,无自在可言,一旦卸除了,便得解脱。众生为贪瞋痴等烦恼所系缚,若修习佛法,断除烦恼,即得解脱,解脱即是涅槃。除此以外,若想再觅一涅槃,实在不可得。
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法增比丘涅槃是什么呢?它是四究竟法之一(其它是二十八色法、五十二心所与八十九心),它是无为法。
它是与世间向背而行,它是出世间,亦即是熄灭了世间的火,三毒或三垢之火,它是渴爱的熄灭。
只要人们还被渴爱所纠缠着,他们还未达到出世间,还陷在生死的轮回苦海里,他是不会明白涅槃的真理的。
涅槃(巴Nibbāna梵Nirvāna)的同义字在《杂部经》中有卅二种这么多,包括断爱,无为、止贪、寂灭、清净、宁静、安全、洲、皈依、彼岸、和平、吉祥、善、护、不生、解脱等等,但它不是用文字能给予充分解答的。
巴厘圣典对涅槃的解释如下:涅槃是彻底断绝贪爱;放弃它,摒弃它,远离它,从它得解脱。
(《初转*轮经》)佛对罗陀说:「罗陀,爱尽实是涅槃。
」(《相应部》卷三)佛对舍利弗这么说:「此五取蕴根除与舍弃欲贪,即是苦灭。
」(《中部》第廿八经)「比丘们!一切有为无为法中,无贪最上。
就是说:远离憍慢,断绝渴想,根除执着,续者令断,熄灭贪爱,离欲,寂灭,涅槃。
」(《增支部》卷二)涅槃有两种: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有余是指阿那含果已断五下分结,但未断五上分结,死后生到净居天(阿那含天),在那里修习圆满,不还来人间,在那里般涅槃。
这在《增一阿含》的火灭品中曾提到:「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五下分结(已尽),即(生于)彼(净居天)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有余涅槃界。
彼云何名为无余涅槃界?如是比丘,尽有漏(断色爱、无色爱),意解脱(断掉举、我慢),慧解脱(断无明),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如之,是谓无余涅槃界.」同相应部阎浮车相应.经中阎浮车问舍利弗:「云何为涅槃者?舍利弗言: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贪瞋痴等的烦恼的灭尽无余,就是涅槃。
在《小部。
感兴语》及《长部》卷一中指出:「此中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种,长、宽、粗、细、善、恶、名、色、等等观念也一样摧破无遗,无此世间亦无他世间,无来无去亦无停留,不死不生亦无根尘。
形容大难后重生的成语
形容大难后重生的成语
形容大难后重生的成语:涅槃重生。
正文:
涅槃重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形容大难后重生的成语。
涅槃,意为烦恼的彻底消除,心灵的彻底解脱,是佛教所追求的最终境界。
而重生,则代表从死亡或痛苦中再次获得生命或喜乐。
涅槃重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面临巨大困难或挫折后,经过努力与奋斗,重新站起来,迎接新的生活与希望。
这个成语中的“涅槃”强调了一个人在困境中的彻底改变和提升,而“重生”则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和转变。
大难后重生的成语“涅槃重生”意味着一个人在面对巨大挫折、逆境或困境后,不仅能够重新站起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洗礼与重塑。
这个人从困境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与成长,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与意义。
涅槃重生也可以指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在经历了重大灾难、战争或危机之后的复兴与崛起。
这个组织或国家在经历了重大挫折后,通过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努力,重塑了自己的形象与命运,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希望。
总之,涅槃重生这个成语形容了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经历大难后的蜕变与重生。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能够从灾难中走出,重新迎接新的生活与机遇。
类似红莲业火的词语
类似红莲业火的词语
以下是五个类似红莲业火的词语赏析:
1. 涅槃之火:涅槃是佛教中最高的境界,涅槃之火则象征着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常用来形容历经磨难后获得重生的力量。
2. 幽冥鬼火:幽冥意为地狱,鬼火则是指人死后的灵魂所化的火焰。
幽冥鬼火常出现在恐怖、诡异的场景中,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
3. 三昧真火:三昧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真火则代表着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后所产生的火焰。
三昧真火常用来形容修行者的功力高深。
4. 紫薇天火:紫薇是星相学中的名词,代表帝王之星;天火则意为天降之火。
紫薇天火常用来形容尊贵、神秘、强大的力量。
5. 太阴真火:太阴指的是月亮,太阴真火则是一种阴柔的火焰。
太阴真火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柔美和刚烈,也可以用来形容夜晚的阴森和寒冷。
这些词语都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它们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0-6-20 22:32:52繁體版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一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涅槃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
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槃的意义,对涅槃生出种种的误解。
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挽联上写著“得大涅槃”,或者听人家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涅槃当作是死亡的意思。
如果涅槃是死亡的话,那么我们辛苦学道,求证涅槃,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岂不是太荒谬可笑了吗?因此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
有一些小乘外道把消灭、消失、虚无当作涅槃。
例如六师外道的苦行派说:“身尽福尽,名为涅槃。
”小乘的经量部说:“诸受阴尽,如打火灭,种种风止,名为涅槃。
”毗世论师:“无和合者即离散,离散即涅槃。
”认为五阴幻灭、形骸坏异就是涅槃。
其实把涅槃当做死亡、消灭、消失、虚无都是错鋘的见解,不但不了解涅槃的真谛,也曲解了佛教精深的教义。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真理,成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证悟了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
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因为人的生命在时间上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岁,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在空间上也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槃,就等于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于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
所以,在涅槃的境界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物我相应,人我一如,无须嫉妒计较,更没有嗔恨分别的存在。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涅槃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时空障碍和物量对待的一种无上光明境界,涅槃就是我们大家清净的本性,真实的自我!现在我分成四个重点,从涅槃的释名、种类开始谈起,来和各位说明涅槃以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境界。
一.涅槃的种类和意义“涅槃”,就是佛教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
“灭”并不是一般观念里消灭、幻灭的“灭”;涅槃的“灭”,应该包括动词的灭和名词的灭。
动词的灭是指灭除了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障碍等种种无明;灭除之后的灭,就是名词的灭,代表寂灭无染的世界,那便是充满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世界。
对于“涅槃”的解释,我们又可以从四方面来说它:(一)从涅槃同义异名的诠释来解说1、从否定意义来诠释涅槃:像《法蕴足论》对涅槃的解释就有“无为、无边、无漏、无生、无住、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等四十三种说法;《四谛论》则有“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忧……”等六十六种解释,这些都是从否定层面的观点来诠释涅槃的意蕴。
2、从肯定意义来诠释涅槃:《法蕴足论》有“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五十种解释;《四谛论》则有“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态度……”等四十六种解法,这些都是从肯定的观点直接对涅槃作广义的诠释。
3、各种经典的说法-则各具经义上的不同风貌:《大涅槃经》说:“佛性”就是涅槃。
《华严经》上讲: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
《法华经》里面说:最上的一乘道就是涅槃。
在《般若经》里,“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
《楞严经》则说:证显了“理绝动静”即是涅槃。
《维摩经》中的“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槃。
《胜鬘经》里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也是涅槃。
另外,禅宗的证得“本来面目”就是涅槃。
各家经典对于涅槃的诠释,虽然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是指这个“清净自性、真实本体”。
我们学佛法,主要的是要净化自己,找回自己真实的涅槃。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找到自己真实的涅槃呢?我且提出四个题目来考考大家,从《杂阿含经》中对涅槃的四个定义,来看看自己印证了多少涅槃:第一:贪欲的心扫除净尽就是涅槃。
第二:嗔恨的心清除涤尽就是涅槃。
第三:愚痴、无明、邪见之心去除荡尽即是涅槃。
第四:烦恼、是非之心破除泯尽即是涅槃。
四题一百分,请问大家得了多少?及不及格呢?如果对涅槃的境界把握得还不够,那就要多多努力加紧修持了。
(二)从涅槃本身的意义来解说《杂阿含经》中说:“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可见涅槃首在破除贪嗔痴,断灭一切烦恼。
《大毗婆娑论》说涅槃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三相寂,离诸趣。
”因此,一切烦恼灭尽,贪嗔痴三毒火止息;解脱相、离相、灭相三相寂然,也就是无生死相、无涅槃相,无相亦无无相;并且远离五趣六道轮回受生之苦,这种灾患永尽的境地就是涅槃的境地。
玄奘大师将涅槃译为“圆寂”。
圆,指圆满,应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指泯寂,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都泯除了,这便是涅槃的真谛。
我们常说“人生无常”,可是,在这个无常里面有一个恒常的涅槃。
人生是苦,而涅槃却是绝对的快乐。
人生无我,因为这个“我”不究竟,而涅槃有我,因为涅槃里的“我”是真我;人生很污秽、烦恼,而涅槃是我们最究竟、最清净的本性乐土。
我们用最平易的话来说明: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理想。
涅槃是佛陀追求真理的目的。
涅槃是人类思想最深究的探讨。
涅槃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
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
涅槃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
涅槃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涅槃是常乐我净最美满的境界。
(三)从涅槃的特性来解说我们知道涅槃是什么之后,再从各种的经典中,选取证悟涅槃的圣者对涅槃的描绘,来说明涅槃的特性。
从前人的圣言量里,我们知道涅槃有十大特性:1、涅槃如莲花-莲花在佛教里被视为最洁净的花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最足以代表君子的特质,不能离开淤泥而生长,但是却不被淤泥所染。
涅槃也和莲花一般,不为一切烦恼所污染,涅槃不能远离生死而证得。
2、涅槃如水-涅槃具有水的清凉性,能熄灭一切烦恼热苦;涅槃更具有水的止渴性,犹如雨浇旱土,能解除我们对爱欲的渴望。
3、涅槃如解毒药-涅槃是一切被烦恼毒物所苦的众生安养生息之处,犹如袪除百病的甘露灵药,能灭除世间一切苦恼病症。
4、涅槃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念,涅槃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无所挂碍,这就是涅槃的“无爱憎”;大海浩瀚无际,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槃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
大海澄清,是芸芸众生的生长之地;涅槃无垢,能灭尽烦恼染污,也是证得大自在、拥有大神力的大阿罗汉的安住处。
大海无法斗量,泛起朵朵浪花;涅槃也无法计度,丛丛绽生妙华,盛开出种种广大、清净、智慧的解脱之花。
5、涅槃如食物-食物能维持我们的生命,使身体强壮康健;能证得涅槃的人也没有老死,能享无量寿,使生命的光辉臻于永恒。
涵摄食物能增加体力,证得涅槃者,亦能增长神通力。
食物可以养颜滋容,使我们容光焕发,涅槃则能美化我们的道德容颜。
食物能解除饥饿衰弱,涅槃也能去除一切痛苦的饥饿、衰弱,镇静众生的烦恼和忧虑。
6、涅槃如虚空-涅槃就像虚空,不生、不死、不老、不去,不被征服也不为盗贼所夺,更不被任何东西挂碍。
所以涅槃的境界无边无际,不住一处而遍于一切处,不依一物而为一切物所依,足以让圣者自由自在行于其中的。
7、涅槃如摩尼宝珠-涅槃就像摩尼宝珠,能放出美丽的光辉,使人人欢喜,满足众人的一切欲求。
8、涅槃如赤栴檀-赤栴檀是最希有难得的奇树,涅槃也如赤栴檀,拥有无与伦比的芬芳,能让圣者也为之赞叹。
9、涅槃如醍醐-涅槃的味道如何呢?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口的滋味。
10、涅槃如山峰顶-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之中也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
峰顶上土质坚实,所有烦恼、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污染的境界。
(四)从涅槃的种类和层次来解说在佛经里面,涅槃是有层次等级之分的,如同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学习阶段的境界也都各不相同。
我现在就把涅槃的种类,按照深浅的层次一一向各位说明:1、庸俗的涅槃-印度有一位外道,吃饱饭后,就志得意满的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生病的人病好了之后享受安乐,就说他涅槃了;穷苦的人捡到七宝财物,生活舒适起来,也说进入涅槃境了;胆小的人本来畏惧外缘,后来有所皈依而不怕了,也说是证得涅槃。
像这种偏重饱食、健康、财富、依靠之类的涅槃,都是以满足物欲享乐为主,谈不上精神的不朽,是世俗境界的涅槃。
世俗的涅槃因为建立在变化不定的外缘上,所以随时会消失,会有反效果,享有的时间也很短暂,以前面提到的涅槃十大特性来看,勉强只具备十分之一二而已,这种庸俗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
2、有余依涅槃-庸俗的涅槃只是小学程度,有余依涅槃就是中学水准的涅槃。
在有余依涅槃的境界里,虽然还有肉体存在,仍有饥寒苦乐,可是,心性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受饥寒苦乐的影响,平静安然面对人生世事,这就是有余依涅槃。
有余依涅槃虽已破除我执、断尽烦恼,但还不能真正进入无苦的天地,因为还有一个身体在,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会疲劳、会辛苦,易老、易病,还不是完全究竟的涅槃。
但是能证入有余依境界,就不会因身苦而引起忧愁烦恼等心苦,在证入法性时,也能即身体验到不生不灭的法味。
在世界各地,包括西藏甚至我们台湾,证得有余依涅槃的人还是有的。
我现在举出两位已证得涅槃的人介绍给大家:一个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大迦叶尊者,他虽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物,但身体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大迦叶尊者奉了佛陀的慈命,捧着佛陀的袈裟衣钵,要等到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龙华三会时,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交给弥勒菩萨;几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在鸡足山大迦叶尊者涅槃的地方还见过尊者,并且皈依在他的座下。
另外一位是十八罗汉中的长眉罗汉,也就是阿弥陀经中的宾卢颇罗堕尊者,他奉了佛陀慈命,要在末法时期度化痴迷众生;我在中国的佛教高僧历史里,曾经三次翻到有关长眉罗汉的记载,如东晋时候的道安法师就曾经与长眉罗汉对答过,这两位尊者至今还住世接引大众,真是希有微妙的事。
3、无余依涅槃-这种涅槃的境界是大学的阶段了,这时候,业报已尽,身体亦无,身与心的组合都离散了,不再引发新的身体、新的苦果,而能将自己的真如本性流露于造化之间,与万事万物合而为一,无迹可寻,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就是说明这种通天人、合内外的无余依涅槃。
在《增一阿含经》中,曾经记载通天梵志尊者证得神通,能一眼看出各人的宿命和造化,如果有人指着一堆死人的骸骨请他辨认,他只稍略看一眼,就立刻可以断知这是某人某人的,死于某年某月,丝毫没有差错。
有一次,佛陀指着一堆骷髅要他辨认,梵志凝神看了很久,天上地下三世十方都辨认过了,就是看不出是谁,也不知死因及往生处所,佛陀才开示他:“这是已经证悟涅槃的人,他的精神已经提升到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的光明世界,能够无生无死,契理契机,横遍十方,贯通法界;所以,你无法从他遗留下来的骨灰中辨识出来,因为他就是东方世界普香山的南优陀延比丘!”可见证得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是无法从肉身灭处来指认的,因为他早就业尽报息,完全不受凡身牵系挂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