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课件

判断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x 3.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
答案
知识归纳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
冷热不均引

热过程
起大气运动


探究重点
TAN JIU ZHONG DIAN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上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上下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答案 白天:A气压低、B气压高;夜间:A气压高、B气压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 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4.比照海陆间白天与夜间风向的差异。 答案 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间,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为陆风。
1.说出白天与夜间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气温上下状况,并解释原因。 答案 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原因是与海 洋相比,陆地吸热速度和散热速度快。 2.在图中画出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答案 绘图略。(白天:B→A、A→A1、A1→B1、B1→B;夜间:A→B、B→B1、 B1→A1、A1→A)
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
04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 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 (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读图完成1~2题。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 天气,日较差较大,如图中B地。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哪些作用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反射
想一想: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几
太阳
类?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想一想,是不是太阳辐射中的能量全被大气吸收了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 紫外线
395/pba

405/pba


395/pba
近地面1000/pba 1005/pba

B
995/pba

A

1005/pba
C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B

A

C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B

A

C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观察图片,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如何呢?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传递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 太阳辐射在经过 大气层时,大气 会对太阳辐射有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4选D,5选B。第4题,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5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地区:②内陆地区:③四川盆地: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答案】(1)B (2)B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 (共20张PPT)

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 (共20张PPT)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温室大棚
烟雾防 冻
果园铺沙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 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太阳能丰富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作用
D.地面削弱作用
(1)B (2)B (3)B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辐 射,①代表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第(1)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 射。第(2)题,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第(3)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 受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 少。]
(短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 气
太 阳
反 短波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
地 面 大气散射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吸收作用特点: 有选择性来自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吸收紫外光波长小于0.175微米
_臭__氧__大量吸收紫外光
(地球“生命保护伞”)
_二__氧__化__碳___、__水__汽__吸收红外光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解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能量来源: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根源)【第一句】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第二句】(3)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并影响温差。

【第三句】(4)温差比较:①晴天的温差比阴天大。

(晴天:白天,天空晴朗少云,反射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里,天空晴朗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降得快。

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里,天空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降得慢。

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

)②陆地的温差比海洋大。

(陆地增温快,降温快,温差大;海洋增温慢,降温慢,温差小。

)二、热力环流【气压大小比较,环流方向】⑴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一般先比较水平方向的气压大小,再比较垂直方向的。

如果等压线上未标明气压,可自己标明(原则,靠近地面的气压值相对较大)。

有利于分析气压的大小关系【方法二:画一条水平(等高)线,等压线凹下去的,水平线中间的气压比两侧低。

等压线凸上去的,中间气压比两侧高。

“凸高凹低”】上图中气压:水平面上:(近地面)B>A (高空)D>E垂直方向上:地面大于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B>A>D>E⑵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原理:图①:冷热不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图②:大气垂直运动(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

图③: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高压指向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可参见地图册18页)【前三点偏向于选择题,(4)(5)两点可考综合题】(一)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同,即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气的受热过程97615知识讲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97615知识讲解
②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 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 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 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 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 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 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
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 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 果的糖分积累等。
四、等温线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1)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南半球;若 增大,则为北半球。 (2)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反 之,为南半球。
2.判断季节、海陆位置 (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 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 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 高)。 (2)夏季相反。
•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 北半球,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海
洋上则向北(高纬度)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出现在北 半球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 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 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 的南极洲大陆上。
3.判断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太阳辐 射或纬度因素。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受热过程(共47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受热过程(共47张PPT)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烟雾防冻
Smoke Antifreeze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铺沙
Orchard sanding
•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没有矛盾。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 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 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 有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
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太太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面面吸吸收收地面地面是是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间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大气吸收少量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量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二大气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反射
散射 0

O3吸收

紫外线


CO2、H2O 吸收红外线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反射 散射
0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O3吸收 紫外线
CO2、H2O 吸收红外线
大 气
辐大 射气
吸 大气 收
逆辐 射
大气上界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大 气





射向地面

1.“太阳暖大地”2.“大地暖大气”3.“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随堂联系:
B •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 •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A B、B C、C D、D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四种辐 射特点
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辐射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点睛]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 受力F 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

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34张PPT)
• 1、高压、低压判读
2、风向、风力大小判断
(1)风力(风速)较大的是 高
____,理由_______。

甲处风向为_____,乙处风向 脊
为________。
3、高压脊、低压槽
课堂练习2:
1、读等压线图,回答A点 近地表风向 V的形成过程:
(1)F1是 水平气压梯度 力, 它垂直于
等压线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活 动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地球:夜间,
地弱辐球了射地部大给温低:到,面 分 气 地 不白达 气辐 热 逆 面 致天地 温射 量 辐 , 降,面 不绝 又 射 使 得大的 会大被还气过气太太削阳高月的射气月气月很球保强温对球面高温烈很:太温:效,低夜阳度白应月间辐升天,面由射得,月温于的很由球度没削于 高表 骤有弱没 ,面 降大作有 气辐 ,气用大 温,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个)
过程1:太阳暖大地(短波辐射)
大部分太阳辐射(短波辐

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增温。


大 气上界
大气
削弱
少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削弱,削
弱的形式包括:选择性吸收、全部反射
和部分散射。
地面增温
“太 阳 暖 大 地”
过程2:大地暖大气(长波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
温的同时,以长波辐射把热量传 射向宇宙空 间 递给近地面大气,大气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上界


前面已述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

吸收较少,因此,地面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梯度
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沿垂直于等压面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在自转的地球上不存在
2.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
风 理想状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1.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由高压到低压与等压线垂直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边,低压在左边。南半球反之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前方。南半球反之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在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部分,因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减少,起到保温作用。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应为-18℃,实际为15℃。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之多。
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 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 无选择性 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

1.组成2.垂直分层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总结规律: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近地面大气主要的和直接的热源:----------------------------思考: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三、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

2.热力环流的形成规律: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思考:(1)上图中ABCD 四点气压与气温的比较(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魔卡知识魔卡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大地暖大气”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天气,气知识魔卡一①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保温知识魔卡二①热量②冷热不均③气压④水平知识魔卡三①水平气压梯度②平行③斜交1.B2.C 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

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减轻冻害。

3、答案:(1)甲>乙>丙>丁;(2)图略(逆时针流动,即乙-丙-丁-甲-乙);(3)乙,阴雨,甲。

解析:依据近地面等压面凸出方向可判断甲比乙处气压高,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甲为低温区、气流下沉,则乙处为高温区、气流上升。

4、B 图中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箭头a肯定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互为相反方向的箭头c、d必是风向和摩擦力,与该组箭头垂直的b为地转偏向力;再根据风肯定由高压吹向低压可知,c代表风向,d代表摩擦力。

重难魔卡重难魔卡一常见的热力环流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如图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气压a地低于b地气温a地低于b地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是市区,b是郊区逆温是大气环境发生变化的表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逆温时空气稳定,给人类提供一有利于人类生活和健失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过程如图)(2)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倒置现象。

(3)锋面逆温: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5-6:B C 根据热胀上升、冷缩下沉和水平气流一定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结合图中热力环流方向,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

对城郊热力环流而言,不论哪个季节和时间,城区的温度始终比郊区高,因此b处可能为城区,但海陆间热力环流在不同的季节方向不同,因此在季节不确定时难以确定a、b的海陆位置,若为冬季,则a为陆地,b为海洋,③为陆风。

7、(1)C (2)B 第(1)题,逆温现象发生时,会阻碍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难以扩散和稀释,从而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

第(2)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一般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图中只有b 线符合;图中a曲线在1200~2000米之间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增高,存在逆温现象。

方法魔卡方法魔卡一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方法技巧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

(1)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绝对值最高的是。

(2)A、B两点气温较高的是。

(3)A地是天气,因为此时A地空气处8. 答案:(1)B(2)A(3)阴雨上升(4)B【解析】第(1)题,判断一地的气压绝对值,首先要明确同一气柱的气压分布规律是从地面到高空递减,因此比较四地,实际上是比较A、B两点,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判断出A地受热,B地冷却,故B地为高气压。

第(2)题,承接第(1)题,B为高压,A为低压,由冷高压、热低压知A温度高。

第(3)题,A为低气压,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是阴雨天气。

第(4)题,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伏旱天气是受副高控制的,而此图中近地面高压是B地,B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

母题详解母题一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如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1)—(3)题。

(2007海南地理,6-8,9分)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2)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压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3) 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满分助解】(1)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M→N,北半球向右偏。

若在高空,不受摩擦力影响,形成稳定的风向,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应该是⑦所示方向。

若在近地面,要受到摩擦力作用,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形成稳定风后,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故选图中的⑥。

(2)若在高空,且P M<P N,空气由N流向M。

若是北半球,空气将向右偏转,且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选③;若在南半球,大气应向左偏,用同样方法可选⑦。

(3)在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三个力的合力为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且成180°角。

【满分答案】(1)A (2)C (3)D母题二热力环流原理的判读与应用下图a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示意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3)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乙都是海洋【满分助解】第(1)题,图b中显示乙地气压差较低,说明乙地近地面(②地)为低压、高空(③地)为高压;而甲气压差大,说明甲近地面(①地)为高压、高空(④地)为低压。

第(2)题,③地气压高于④地,d为上升气流。

第(3)题,若该图表示白天,结合海陆风和热力环流原理可判断:温度高的为陆地,则乙为陆地、甲为海洋。

【满分答案】(1)B (2)D (3)C高考真题题组一大气热力作用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2009广东地理,12,2分)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2009广东地理,13,2分)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1、C 图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2 600<甲<2 700,2 600<乙<2 700,1 900<丙<2 000。

2、B 物体释放辐射能力与其温度呈正相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5题。

3.(2010全国文综Ⅰ,6,4分)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 16℃ D. 18℃3、C 图中等值距为2℃,最高温大于21℃、小于23℃,最低温大于5℃、小于7℃,故图示最大温差大于14℃、小于18℃;惟有C选项符合。

4.(2010全国文综Ⅰ,7,4分)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4、B 图中显示9日9时到18时等温线较稠密,说明气温变化大;而8日的白天等温线较9日白天等温线稀疏,说明白天气温的变化,9日要大于8日,而材料中提示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故B选项正确。

5.(2010全国文综Ⅰ,8,4分)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5、B 热岛效应最强时段就是城郊温差最大时段,图中显示8日22时左右,由市中心向北到郊区等温线条数最多,说明温差最大。

6、(2010天津文综,13(1),6分)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6、答案: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解析:从大气温室效应原理回答即可。

题组二逆温现象1、(2009上海总和,18,3分)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逆温现象有关。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

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1、A 据图分析,近地面大气存在逆温现象的为A和D两项,D项气温分布与大气垂直分层的气温变化规律不符,故选择A项。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下题。

2、(2010山东文综,3,4分)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2、A 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

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

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

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是A。

题组三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1.(2009广东地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

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题)A.郊区人口减少 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1.BC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郊区人口也在增加,城市消耗能源增加,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单位面积增发耗热减少,从而导致市区气温升高,即选BC,城乡局地环流增强则有利于条件市区气温,使得市区最高气温降低,与题意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