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原创)专题18 环境保护
2012-2020高考地理题选修:环境保护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44.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44.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I【答案】原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
傍晚反之。
解决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放置驱鸟装置等。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44、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44、答: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I43、答: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44.(10分)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20 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20-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图是四个大型工业城市的大气污染企业布局情况,据此回答14—15题。
14.以上城市最有可能分布在印度半岛的是(C)A.甲城B.乙城C.丙城D.丁城【解析】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污染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即西北方和东南方,因此丙城市最有可能分布在印度半岛。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2十阶)C.【选修6—环境保护】资料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中学山鸡、竹鼠等特色珍禽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实核桃、中草药等名优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专业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农业园。
资料二:下图是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读资料二,说出该农业生态园哪些方面形成废物资源化?(8分)(2)分析该农业生态园的好处。
(7分)C【选修6—环境保护】(1)1 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用于生产沼气;2 种植业的秸秆用于生产沼气;3 珍禽养殖、黄粉虫、竹鼠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4 珍禽的皮毛用于制作观赏标本等。
(每点2分)(2)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使用有机肥料,实现绿色优质;使用沼气能源,较少植被破坏;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任写4点得7【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地理)】“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用此法进行实验得出下表数据,阅读下表回答23~24题。
某地冬春季节实验前后资料对比表A.增加地表径流量B.减轻空气污染C.增强土壤透气性D.保持土壤水分24. 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A.三江平原 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答案】23.BD 24.BC(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2024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8环境保护含解析
专题18 环境爱护【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生态环境爱护】44.[地理——选修6:环境爱护](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输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图7示意运输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
但是由于运输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
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生态环境爱护】44.[地理——选修6:环境爱护](10分)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闻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快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复原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复原自然河道,复原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复原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整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削减汽车尾气的排放。
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18 环境保护(学生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18 环境保护(学生版)【2012年高考题】(2012上海卷)(十二)阅读关于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监测浓度26. 要来源。
(4分)27. 一般而言,大气中的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 28. 大气中的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 29. 为降低大气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2012海南卷)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4~15题。
表1图5盐碱地耕地沼泽地建设用地14.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 治理盐碱地B. 退耕还草C. 保护沼泽地D. 植树造林15. 该区域可能位于()A. 云贵高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 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古高原西部(2012广东卷)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2012福建卷)C.[选修6——环境保护]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成因。
(9分)(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6分)(2012四川卷)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3-5题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降水量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012海南卷)26.(10分)环境保护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18讲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课件
(4)领海 领海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生态破坏和海洋污染是海洋环境问题的两 大表现。 以油轮泄漏等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 大表现 。 以油轮泄漏等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 , 考 查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资源、 查海洋环境问题 、 海洋资源 、 洋流等知识是常见 的命题角度。 的命题角度。
方法突破 近几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加剧,赤潮灾害频发。 近几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加剧,赤潮灾害频发。 赤潮是由于污染使海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 快速大量繁殖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生产、 快速大量繁殖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 动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赤潮发生时,使大量鱼 动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赤潮发生时, 虾和其他浮游生物缺氧或受毒素影响死亡, 虾和其他浮游生物缺氧或受毒素影响死亡,赤潮只 是大海发出的一个警示的信号, 是大海发出的一个警示的信号,更大的污染与灾害 还会不断发生。关爱大海,保护海洋环境,全社会 还会不断发生。关爱大海,保护海洋环境, 都应广泛关注。 都应广泛关注。
(1)图中①②③④处,________处常埋藏有石油、 图中①②③④处 处常埋藏有石油、 图中①②③④ 处常埋藏有石油 天然气等矿藏; 处可能分布着锰结核。 天然气等矿藏;________处可能分布着锰结核。 处可能分布着锰结核 (2)如果图中海洋为北太平洋,则该图中大陆部分 如果图中海洋为北太平洋, 如果图中海洋为北太平洋 板块, 为________板块,该板块西部属于 板块 该板块西部属于________火 火 山地震带,该地震带上经济发达,原料、 山地震带,该地震带上经济发达,原料、矿产不 多地震的国家是________。 足,多地震的国家是 。
解析: 解析:第(1)题,熟悉掌握各种资源的空间分布特 题 点解答该题。 点解答该题。第(2)题,北太平洋东部为北美洲; 题 北太平洋东部为北美洲; 西部的日本多地震,矿产较少。 西部的日本多地震,矿产较少。第(3)题,南太平 题 洋东部洋流为秘鲁寒流,属于补偿流。 洋东部洋流为秘鲁寒流,属于补偿流。第(4)题, 题 领海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外延至200海里。第(5) 海里。 领海为 海里,专属经济区外延至 海里 海里 时陆地气温高, 题,考查海陆风的知识,15时陆地气温高,盛行 考查海陆风的知识, 时陆地气温高 上升气流,海洋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 上升气流,海洋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 答 案 : (1)③ ③ (3)补偿流 补偿流 ① (2) 美 洲 (5) 环太平洋 日本
高考地理年经典题精解精析专题环境保护学生版
【备战2013】高考地理6年经典题精解精析 专题18环境保护(学生版)【2012年高考题】(2012上海卷)(十二)阅读关于的资料,回答问题。
( 18分)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 1/20 ,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为每立方米10微克。
与世界能的主 要来源。
(4分)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 14〜15题。
表16 4 2-2 -4 -6-8耕地 草地 建设用地 沙地 盐碱地 沼泽地26. 27.般而言,大气中的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 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28. 大气中的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 4分)29. 为降低大气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4分)(2012海南卷)表1为我国某区域 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 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14.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15.该区域可能位于((2012广东卷)2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9 分)(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6分)(2012四川卷)图2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A.治理盐碱地B. 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 植树造林A.云贵咼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古高原西部CQ浓度进行调节,A.缓解全球变暖•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加快洋流流速(2012福建卷)C.[选修6――环境保护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成因。
2012年高考第二轮-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资源分布的 不均衡性,资 不均衡性 资 源的不合理 利用,人口的 利用 人口的 快速增长
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环境问题产生的共同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共同原因: 人口压力 资源不合理利用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本质: 环境问题的本质: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 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的危害
年新课标全国卷) 2.(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 ( 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湿地总面积 湿地比率 湿地斑块数目(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hm2) (%) )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 阅读资料 , 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 , 说明湿 地变化对环 境的不利影响。 境的不利影响。
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矿产资源 主要问题 面临枯竭 环境污染 耕地减少和 土地退化 水资源紧张 质、量 或次生问题 直接原因 滥采滥用,废 滥采滥用 废 弃物处理不 当 过度利用和 不合理利用 过度开采和 水污染 过度利用 不合理利用 分布 人口 不合理利用 共同成因
高考地理 母题精解精析 专题18 环境保护(教师版)
【备战2013】6年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2012年高考题】(2012上海卷)(十二)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µg/m3)甲学校。
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乙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丙步行街。
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丁居民区。
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戊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26. 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27. 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28.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29. 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答案】26.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7.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28.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29.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2012年高考复习:环境保护专题
2012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教学目标】识读图表解读某一具体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原因、影响、防御措施。
一、自然资源问题1.表现: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尤其是耕地)、矿产资源问题2.以水资源问题为例,请思考问题表现:代表地区:产生原因:应对措施:【例1】读“太湖流域某年10月某一周的水质量周报”,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三个断面(检测点)中,水质最差的是,理由主要有。
(2)表中四项检测项目中,各断面均比较理想的是,三个断面(检测点)中,有机污染物最少的是。
(3)从周报中可以看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与氨、氮含量两项指标呈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4)简要回答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生态破坏1.主要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与草场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2.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例,请思考产生原因:应对措施:【例2】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例3】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三、环境污染1.主要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以大气污染为例,请思考:主要类型:产生原因:产生危害:应对措施【例4】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和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最新-2018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环境保护 (教师版) 精品
专题18 环境保护【高考预测定位】环境保护是选修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部分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第三部分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部分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二部分主要考查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四部分主要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从考查内容上,主要考查了重大环境问题,如:水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
从考查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
从考查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
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备考复习应注意:①注意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②注意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③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问题;④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核心知识精讲】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同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2.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环境观的比较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后果方面截然不同,其比较如下表:我们要从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解,具体表解如下: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概括起来是对立统一的,该关系可用下面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来表示,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以下含义: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 专题18 环境保护 选修
【备战】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专题18 环境保护选修【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体的途径有▲和▲。
(4分)(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
(2分)①②③(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其主要来源是▲。
(2分)(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2分)【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从环境摄取摄食(2)③(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汽车尾气(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2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44)环境保护(10分)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1976 2 251 88 893 42.991986 3 721 39 639 19.172005 1 973 19 230 9.30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对比表中不同年份的数据的变化,可知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导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结合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可知湿地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晌有: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8 环境保护【高考预测定位】环境保护是选修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部分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第三部分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部分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二部分主要考查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四部分主要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从考查内容上,主要考查了重大环境问题,如:水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侧重于考查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
从考查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问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生活。
从考查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
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备考复习应注意:①注意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②注意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③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问题;④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核心知识精讲】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同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2.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环境观的比较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后果方面截然不同,其比较如下表:我们要从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解,具体表解如下: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概括起来是对立统一的,该关系可用下面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来表示,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以下含义: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1.水体污染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
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恶性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3.常见大气污染类型(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
关于酸雨的有关问题,见下表: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是:(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化石燃料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1)化石燃料的分布不均衡以煤和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衡的,具体如下表所示:(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2.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均为土地退化现象。
其中,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当前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
耕地的土壤侵蚀现象更为严重,受不同程度侵蚀的耕地占1/4以上。
我国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侵蚀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分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入手。
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文原因入手加以分析的。
内容如下:1.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原因(1)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草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
其联系如下:(2)草地的保护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3.湿地减少的原因4.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自然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有些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恢复比较困难,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破坏而形成生态环境问题。
(2)人为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
归纳生态问题的产生:五、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1.中国政府有一整套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国家行动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保证。
3.列表解读保护环境中的个人行为准则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公众参与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现具体分析在保护环境中的一些个人的行为准则:【2011年高考题】(2011年高考上海卷)(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考查臭氧对地球“保护伞”的作用原理,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16.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考查南极目前臭氧空洞地理事实,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南极附近上空。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4.(10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数量)减少等(2011年高考北京卷)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森林的这些生态效应在图表资料中都有体现,考生通过对图表资料阅读后,进行分析概括就可以得出结论。
根据森林对“大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得出“增加碳储量”的结论,根据“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得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结论,根据对“水文”的作用“蒸腾水汽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可得出“增加降水的结论,根据对“土壤”的作用“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水量”可得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结论,根据对“生物”的作用“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论。
(2011年高考山东卷)32.【地理-环境保护】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图例耕地水库河流图13(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草,禁止上游乱砍乱伐,倡导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和排放(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受损,引发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加剧校友的洪涝灾害,造成下游水资源紧张。
(2011年高考福建卷)C.【选修6——环境保护】图21 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6分)【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解析】(1)读图21可知,从1986到2002年,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是我国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2)根据上问的原因,可知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可知减弱地面沉降。
(2011年高考江苏卷)D.【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0分)(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分)(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2分)(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根据第(3)问,可知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就是要减少汽车尾气中重金属的含量,因而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是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