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创新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小学创新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收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许多农村小学的孩子还是怕写作文,很多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许多农村老师的看法不一,但大同小异,认为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困难。
在创新作文教学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上要善于抓住农村小学的优势,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创出一番新天地。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开拓习作资源。
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长期处于一种环境中,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熟视无睹,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自然风光,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去体验农村的风土人情,如:春暖花开时,让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劳动,拾麦穗,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等。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事,状物的文章,由于写作素材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写起来便会如鱼得水,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并给以指导,在用心潜词造句的同时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标点,使得文章锦上添花。
二、积累写作素材,丰富习作内容
(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1) 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就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再如“白露三朝晚稻齐”,说的是水稻一般在白露前后抽穗。学生通过交流,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一举两得。
(2)体验农村新生活
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的劳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要鼓
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玉米,指导学生观察怎样播种,怎样除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很多同学参加过或看过农忙时节大型的劳动场面,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具体学到了什么?
(3)善于观察农村新变化
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学生可根据身边的变化写作,例如:坚固的钢窗砖瓦房,纯平的彩电,平坦的柏油路,学生们置身于变化的其中,亲身经历,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化肥、农药对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在教学作文时,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也在作文中真切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4)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平日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从教科书中积累精彩的词句和段落,名人名句,做摘记。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坚持写读书笔记,并注重知识积累的反馈,每节课都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知识积累的平台,这样学生有兴趣积累,愿意积累,乐于积累,不仅如此,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同样如此要求自己,与学生同行,并自我展现,学生有了标杆,干劲十足,大有“欲与老师试比高”之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无米之炊”的难堪。
(二)抓住生成性课程资源,寓作文教学于无形中。
抓住生成性课程资源,寓作文教学于无形中,这是我在教学中惯有的做法。教育的最高境界: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作文教学应同样具有这种无形性。
记得那是盛夏时节的一堂课,当我正兴趣盎然讲课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倾盘而下,风势迅猛,雨势浩大,同学们顿时将目光投向窗外,我认为这是一场难得的“现场直播”便放下手中的教科书,与大家一同观雨,说也奇怪,雨来去匆匆,约十几分钟,拨云见日,雨过天晴,同学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回过头来,正三言两语议论着什么,还没等我开口,有的同学便说这是一场及时雨啊!“老师,这真是倾盘大雨。”“老师,大雨像瓢泼一样。”“还像断了线的珠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我继续说:“大家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立刻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写得很到位,形象,生动,虽然打破了我的教学设计,可我觉得“事半功倍”乐在其中。
(三)以“说”为主,表扬与鼓励结合,构建和谐作文。
作文教学并不是孤立独行的,而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中我以扩词展句为训练的基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用词构句能力,除此以外,经常开展游戏形式的“成语接龙”,促使学生日常积累,拓宽学生的识词面。同时我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用词,只要用的正确我便在同学面前表扬,只要有一个句子使用得恰当,我便读给大家听,资源共享。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读写并进,着眼整体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定位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进行片段研读与赏析,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在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要求他们提起笔来写一写,定能言之有物,就这样,随着课堂教学中读写训练结合的增多,学生的习作有了一定的针对性而不泛泛,内容真实具体而不空洞,感情流露真诚而不夸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写作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根据乡土特点,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注意积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情绪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他们形成写作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