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现代汽车技术

合集下载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背景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8年,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的铝合金制品均可以进行电动加工。

公司通过了相关的ISO和美国的OEM认证,厂房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职工有五百多名,有4条现代化全自动电镀生产线。

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该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时在车间上班的员工261人。

爆炸发生后,当场确认死亡44人,随后在前往医院救治途中和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4人,截至8月4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二、事故分析(一)直接原因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

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

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由于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

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

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88.3%的铝和10.2%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内,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内,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3.引火源集尘桶内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

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8

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8

上一页
返回
8.3

二进制数字
计算机中的计算机参数或物理量通常采用二进制数,因为电子元器件最 容易实现的是电路的通断、电位的高低、电极的正负,在逻辑学中也常 常用到二值逻辑,而且两状态的系统具有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等特性。 另外,采用二进制数可以保证在计算机中进行数据传递时不产生差错同 时减少计算机硬件的成本。二进制数只有“0” 和“1” 两个数码、 而且由低位向高位进位逢二进一。充当继电器作用的晶体管是数字计算 机的基础,当输入信号由断开变为接通时,晶体管输出便从截止变成饱 和。“通”和“断”的输出信号,代表二进制数1和0。计算机将数字 信号转化成二进制码,过程是把高于某定值的电压转换成1而把低于某 定值的电压转换0,再把这数字电压转换成二进制代码,如图8-12 所示。
下一页
返回
8.3

二进制数字
当开关打开并且测得5V电压时,该电压值被转换成1(高电压)。当 开关闭合时,测得的电压值是0V,每个1或0代表一位信息。二进制 系统整个数字从右到左而排列,由于系统只使用两个数字,所以第一部 分必须是1或0。要写数值2,必须用第二位。按二进制数值2就用1 0表示(一个1和一个0)依此类推,数值3就用11表示(一个1和 一个1)。表8-1列出了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例如热敏电阻 检测得到的温度是150℃,那么二进制码便是10010110,如 果温度升到了151℃,二进制码变为1001011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1



② 单片机 如图8-4所示把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装置(I/O) 和存储器全部集成在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机称位单片机。由 于单片机性能好、轻便、体积小、价格便宜,因此被广泛运用。 计算机是存储并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同时还能控制其他设备。本章将 介绍用来控制汽车许多附属装置的数字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 在汽车上,计算机的使用已扩展到包括若干功能的控制和操作,如温度 控制、照明电路、巡行车速控制、制动防抱死、电子悬架系统和电子传 动等,它们中有些是被称为车身计算机模块(BCM) 的功能。

产品设计原理08产品设计的经济性PPT135页

产品设计原理08产品设计的经济性PPT135页

听觉的、触觉的方式向消费者传达尽可能多的产品
的使用、维修等信息,使消费者和产品的信息交流
更加顺畅和准确,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
返回目录
第8章 产品设计的经济性
8.1 概述
8.1.2 产品经济性设计的原则
原则6
6. 美观性设计
产品的形态、色彩、装饰美具有提高产品附加
价值的功能,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促使产品的
返回目录
第8章 产品设计的经济性
8.1 概述 8.1.1 产品经济性设计的含义
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设计 师应尽量采用简洁性的设计原则,避免采用不必要的 附加物和装饰。但是,有时为了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 审美性而增加的成本,在使用者能承受的条件下是可 以考虑的,但是,在市场调查中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 即在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什么样的装饰和附 加物会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审美性,它的成本是多少, 消费者对这些成本的接受程度有多高。
原则5
5. 传达性设计
现代工业产品是一个高科技的综合载体,它包
含着很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功能,为了让消费者能够
更好地使用现代工业产品,产品的功能信息必须通
过它的形态、色彩等因素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让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能够方便、准确、快捷地了
解和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
时,要注意采用各种信息传达的方式,比如视觉的、
返回目录
第8章 产品设计的经济性
8.1 概述
8.1.1 产品经济性设计的含义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产品的设计除了满足消 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外,必须保证消费者在合理的消费成 本上进行消费,尽量让消费者能够得到质量一流、价格合理的产 品,所以,作为设计师在为消费者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消费者 合理的物质需求,尽量不添加过多的无用功能,造成产品功能的 浪费,也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产品设计在满足消费者物质功能的 基础之上,对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要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消费 者正当的审美需求。另外,通过对产品形式美的合理设计,可以 起到培养消费者积极、向上的审美观,提高消费者审美能力的作 用。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汽车构造与维修、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车辆安全管理员考证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4 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依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依据《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交通事故鉴定基础知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性质和方法、转向系统鉴定、行驶系统鉴定、制动系统鉴定、照明信号装置检验鉴定、事故车辆安全防护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安全技术鉴定及检测检验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汽车概述》课程标准

《汽车概述》课程标准

《汽车概述》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学时:64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 概述:欣赏名车,认识车标,汽车竞赛,识别汽车代码,汽车主要结构参数及性能指标,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认识单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了解汽车新技术,汽车使用,车辆日常检查,认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选车、购车、保险、事故处理。

1.1课程性质:《汽车概论》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

1.2课程设计理念:《汽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发展、汽车技术、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公司和汽车品牌、汽车时尚、汽车与社会、汽车与未来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汽车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汽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1.3课程开发思路:(1)按照四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核心环节和三个转换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程序如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相应课程单元。

(2)校企共同开发双证课程: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标准、订单企业员工技术等级考证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与课程整体设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标准、订单企业员工技术等级考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考证方式与过程融入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与过程。

订单企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

2.课程目标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

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2.1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2素质目标(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实例。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汽车电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汽车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电路的常见符号和标注方法。

2.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开关、保险丝等。

汽车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的闭合和断开、电压和电流的传输。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电路的实际操作和演示。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电路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电路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

第三章:汽车电子元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电子元件的检测和更换方法。

3.2 教学内容汽车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电阻、电容、电感等。

汽车电子元件的功能: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电子元件的检测和更换方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功能的了解。

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电子元件的检测和更换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汽车电路图识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读汽车电路图的基本要素和表示方法。

让学生掌握汽车电路图的解析和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图的基本要素:电源、导线、开关、保险丝等。

汽车电路图的表示方法:符号、标注、颜色等。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理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1.2 教学内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评估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解设计一个简化的汽车电路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其工作原理第二章:汽车电路的基本元件2.1 学习目标熟悉汽车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及其功能理解电路图的表示方法和阅读技巧掌握汽车电路的常见连接方式和特点2.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元件介绍,包括电源、开关、保险丝、电线等电路图的表示方法和阅读技巧讲解汽车电路的常见连接方式和特点分析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来介绍汽车电路的基本元件利用电路图和实际汽车电路来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来熟悉汽车电路的连接方式2.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阅读并解释简单的汽车电路图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汽车电路的基本元件能够分析并说明汽车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特点第三章:汽车电路的基本原理3.1 学习目标理解汽车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定律掌握汽车电路的接地和防干扰措施熟悉汽车电路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3.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定律介绍,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汽车电路的接地和防干扰措施讲解汽车电路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分析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操作来讲解汽车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定律利用实际汽车电路来进行接地和防干扰措施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故障诊断来熟悉汽车电路的故障维修方法3.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定律能够解释和实施汽车电路的接地和防干扰措施能够进行简单的汽车电路故障诊断和维修操作第四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4.1 学习目标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4.2 教学内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重要性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评估学生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解设计一个简化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其工作原理第五章:汽车电路的维护与检修5.1 学习目标掌握汽车电路的维护与检修方法熟悉汽车电路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技巧理解汽车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重要性5.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的维护与检修方法讲解,包括清洁、检查、更换元件等汽车电路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技巧介绍汽车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5.3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操作和实际案例来讲解汽车电路的维护与检修方法利用模拟故障和实际汽车电路来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训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强调汽车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汽车电路的维护与检修操作能够准确诊断和排除汽车电路的故障能够说明汽车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重要性第六章:汽车电动系统6.1 学习目标理解汽车电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汽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汽车电动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方法6.2 教学内容汽车电动系统的概述和组成介绍汽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讲解汽车电动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方法分析6.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操作来讲解汽车电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利用实际汽车电动机来进行工作原理和特性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熟悉汽车电动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方法6.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电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能够解释和应用汽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能够进行汽车电动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操作第七章:汽车照明系统7.1 学习目标掌握汽车照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了解汽车照明灯具的类型和特性熟悉汽车照明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方法7.2 教学内容汽车照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介绍汽车照明灯具的类型和特性讲解汽车照明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方法分析7.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操作来讲解汽车照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利用实际汽车照明灯具来进行类型和特性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熟悉汽车照明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方法7.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照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能够识别和应用不同类型的汽车照明灯具能够进行汽车照明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操作第八章:汽车电器设备8.1 学习目标熟悉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方式和特性了解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8.2 教学内容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介绍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方式和特性讲解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分析8.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操作来讲解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利用实际汽车电器设备来进行工作方式和特性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熟悉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8.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能够解释和应用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方式和特性能够进行汽车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操作第九章:汽车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9.1 学习目标掌握汽车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熟悉汽车电路图的符号和表示方式能够分析和解释复杂的汽车电路图9.2 教学内容汽车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介绍汽车电路图的符号和表示方式讲解复杂汽车电路图的分析方法分析9.3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操作和实际案例来讲解汽车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利用实际汽车电路图来进行符号和表示方式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熟悉复杂汽车电路图的分析方法9.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汽车电路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识别和应用汽车电路图的符号和表示方式能够分析和解释复杂的汽车电路图第十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10.1 学习目标理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问题10.2 教学内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案例介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讲解实际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10.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来讲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利用实际汽车系统和实例来进行不同系统中的作用的训练通过问题解答和实际操作来熟悉实际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10.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汽车中的应用能够解释和应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汽车电工电子技术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涉及汽车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本原理。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概述介绍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解释汽车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系统。

1.2 汽车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

讨论各种汽车的特点和用途。

1.3 汽车型号和品牌介绍常见汽车品牌和它们的特点。

讨论汽车型号的命名规则和含义。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2.1 发动机概述解释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气缸、活塞、曲轴等。

2.2 发动机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火花塞发动机、压燃发动机等。

讨论各种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2.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过程。

通过示例图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概述解释传动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2 传动系统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等。

讨论各种传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3.3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换挡过程等。

通过示例图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概述解释制动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刹车盘、刹车鼓、刹车片等。

4.2 制动系统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如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

讨论各种制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4.3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动踏板的传递过程、制动力的产生等。

通过示例图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电气系统概述解释电气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电池、发电机、点火系统等。

5.2 电气系统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电气系统,如传统电气系统、混合动力车电气系统等。

讨论各种电气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5.3 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成汽车的工作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教师演示汽车的工作原理。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汽车构成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短文。

第二章:汽车的类型与品牌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学生观看各大汽车品牌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起源和发展。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汽车销售员向顾客介绍汽车品牌。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类型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的短文。

第三章:汽车的设计与制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设计的创新点。

教师演示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设计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制造工艺的短文。

第四章:汽车的使用与维护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4.2 教学内容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看汽车维护的视频,了解维护的基本知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汽车维护的经验。

4.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使用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维护的短文。

第五章:汽车的安全与环境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

简述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优点。

简述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优点。

缸内直喷燃烧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发动机燃烧技术,相比传统的多点喷射系统,它具有许多优点。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优点:一、燃烧效率高1.1 多次喷射技术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可以实现多次喷射技术,通过多次喷射燃油,可以更好地控制燃油的燃烧过程,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油的浪费。

1.2 高压喷射技术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可以实现高压喷射技术,通过高压喷射,可以更好地将燃油喷入燃烧室,使燃油能够充分雾化,更好地与空气混合,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1.3 空燃比控制技术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空燃比控制技术,通过精准地控制空燃比,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使燃烧更加充分、高效。

二、动力性能优异2.1 燃油更充分燃烧由于燃油可以更充分地燃烧,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的发动机可以产生更大的马力,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

2.2 提升加速响应燃油更充分地燃烧也意味着更快的燃烧速度,这将使发动机在踩油门后更快地响应,提升加速性能。

三、环保节能3.1 燃油经济性由于燃油可以更充分地燃烧,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

3.2 低排放技术通过精确的空燃比控制技术和多次喷射技术,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从而降低尾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四、减少油泥积碳由于燃油可以更充分地燃烧,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可以减少发动机内部的油泥积碳,延长发动机寿命。

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具有燃烧效率高、动力性能优异、环保节能和减少油泥积碳等诸多优点,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相信缸内直喷燃烧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汽车提供更加高效、环保、节能的动力系统。

缸内直喷燃烧系统作为汽车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其优点不仅仅局限于燃烧效率高、动力性能优异、环保节能和减少油泥积碳等方面,更多的优点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五、降低噪音5.1 燃油喷射技术缸内直喷燃烧系统采用燃油喷射技术,使得燃油更加均匀地混合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平稳,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噪音。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学时/学分: 48/3课程类型:理论+实践(B类)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普高统招、普高分类招生)课程所属系部:汽车工程系批准日期:2017年10月一、制定依据与课程定位(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标准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普高统招、普高分类招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方面的实际问题;掌握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基本能力课程。

是《汽车电子与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空调》等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以及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基本特性。

2、熟悉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及磁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定理。

3、掌握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掌握三级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基本数字部件。

5、掌握汽车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二)能力目标1、基础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2、具备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汽车中的典型实际问题;3、基本电子电路图的识读能力;4、简单的分析、判断、处理电路故障的能力。

5、具有识别元器件和检测器件的能力;(三)素质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设计(一)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内容性质选择附表1或附表2 格式进行设计。

四、教学方法建议1.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开展“翻转课堂”。

2.逐步试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倡导运用参与式、案例式、探究式、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8章 发动机增压

现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8章 发动机增压

1915 瑞士 Alfred Buchi 排气涡轮增压发动机 1921年,装有压气机的汽油机第一次使用 年 现代内燃机增压技术: 现代内燃机增压技术: 增压压力、温度、 增压压力、温度、流量 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涡轮转速 增压器电子控制技术
8.2 废气涡轮增压器 组成:涡轮和压气机。 工作过程:废气经排气管进入涡轮,对涡轮 做功,涡轮叶轮与压气机叶轮同轮,从而带 动压气机吸入外界空气并压缩后送至发动机 进气管。增压中冷发动机在压气机出口和发 动机进气管入口之间增设中间冷却器。 分为两大类:径流式涡轮增压器和轴流式涡 轮增压器。一般大型柴油机多采用轴流式; 而车用发动机多采用径流式,以适应高转速 及较高响应性能的要求。
机械增压器 (COMPRESSOR)
Roots supercharger
Twin-screw supercharger
机械增压器( 机械增压器 COMPRESSOR)
Sliding Vane Compressor
Spiral Supercharger
机械增压器( 机械增压器 COMPRESSOR)
机械负荷及热负荷增加 加速响应性能变差 对低速转矩有不利的影响 增压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 优化, 优化,受到增压器及中冷 器的限制 。
8.1.3增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907 美国 Louis Renault 机械增压发动机 1910 Murray Wi11at 二冲程旋转式汽油机, 二冲程旋转式汽油机,
废气涡轮增压(turbocharging) 废气涡轮增压(turbocharging)
TURBOCHARGOR) 废气涡轮增压器 (TURBOCHARGOR)
8.2.1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CENTRIFUGAL COMPRESSOR PEFORMANCE

3《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曲柄连杆机构

3《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曲柄连杆机构

3《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曲柄连杆机构第一章:曲柄连杆机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在发动机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原理。

1.2 教学内容曲柄连杆机构的定义和作用。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轴、连杆、活塞、气缸等。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曲柄连杆机构的图片和动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过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曲柄连杆机构的理解。

第二章:曲轴的设计与制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曲轴的设计和制造要求。

让学生掌握曲轴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让学生了解曲轴的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2.2 教学内容曲轴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曲轴的设计要求:强度、刚度、耐磨性等。

曲轴的制造方法: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曲轴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曲轴的设计要求。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曲轴的制造方法。

第三章:连杆的设计与制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连杆的设计和制造要求。

让学生掌握连杆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让学生了解连杆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3.2 教学内容连杆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连杆的设计要求:强度、刚度、耐磨性等。

连杆的制造方法: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连杆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连杆的设计要求。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连杆的制造方法。

第四章:活塞的设计与制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活塞的设计和制造要求。

让学生掌握活塞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让学生了解活塞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4.2 教学内容活塞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活塞的设计要求:强度、刚度、耐磨性等。

活塞的制造方法: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活塞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活塞的设计要求。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活塞的制造方法。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大革命,其中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底盘电控技术主要包括: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刹车系统等。

本章将介绍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理解底盘电控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2.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

3.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1.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特定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电子控制悬挂系统2.1 课程背景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汽车的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电子控制悬挂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等实现悬挂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提高汽车的性能和乘坐舒适度。

本章将介绍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2.2 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3. 理解电子控制悬挂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2.3 教学内容1. 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2. 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基本原理。

3. 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2. 实物演示法:展示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特定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电子控制转向系统3.1 课程背景电子控制转向系统(EPS)是一种新型的转向系统,与传统的机械转向和液压助力转向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概述1.2 汽车的发明与发展1.3 汽车的基本构造1.4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2.2 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2.3 汽车历史的演变2.4 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第三章:汽车驾驶技术与安全3.1 驾驶基本操作3.2 交通规则与法规3.3 驾驶技巧与礼仪3.4 汽车安全知识第四章:汽车维修与保养4.1 汽车维修基本知识4.2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4.3 定期保养项目与周期4.4 汽车维修工具与设备第五章:汽车时尚与流行5.1 汽车设计潮流5.2 汽车改装文化5.3 汽车用品市场5.4 汽车时尚杂志与媒体第六章: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未来6.1 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6.2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6.3 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6.4 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第七章:汽车环保技术7.1 汽车尾气排放与控制7.2 汽车节能技术7.3 新能源汽车与环保7.4 汽车环保政策的演变与影响第八章:新能源汽车8.1 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与特点8.2 电动汽车的技术与发展8.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8.4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与挑战第九章:汽车营销策略9.1 汽车市场营销概述9.2 汽车销售与服务策略9.3 汽车网络营销与数字化营销9.4 汽车品牌形象与忠诚度建设第十章:汽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0.1 汽车文化的社会影响10.2 汽车赛事与文化活动10.3 汽车媒体与传播渠道10.4 汽车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融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汽车的基本构造解析:汽车的基本构造是理解整个汽车文化的基础,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系统等四大组成部分,需要重点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重点环节2:汽车品牌与历史解析:汽车品牌与历史紧密相连,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需要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及汽车历史的演变。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案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案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1.2 课程性质:专业课1.3 课时安排:本学期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1.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2.2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2.3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2.4 制动系统电子控制技术2.5 车身电子控制技术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

3.2 演示法: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过程。

3.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材。

4.2 教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模型、实际操作车辆。

4.3 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介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5.2 讲解:讲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

5.3 演示: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过程。

5.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技能。

5.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6.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表现,占比30%。

6.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比20%。

6.4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理论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占比30%。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7.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八、教学拓展8.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企业,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8.2 邀请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

8.3 开展课后讨论小组,让学生针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8.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

8.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

8.2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摘抄如下: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奋力谱写雪域高原发展新篇章。

近日,吉林省和西藏自治区分别举行主题为“中国的十年”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建设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吉林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振兴进入“上升期”和“快车道”。

该省全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深加工、冰雪和夏季休闲生态旅游等三大万亿级产业和几个千亿级产业。

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十年来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030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全省建设消费、输电、储氢三个10兆瓦新能源基地。

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草原、湿地等。

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

努力谱写雪域高原发展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在新时代的治藏方略,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奋力谱写了雪域高原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来,西藏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57公里。

深入实施强边兴边富民行动,建成624个沿边小康村,一线城镇和行政村全部通公路,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到92%以上。

生态红线面积60.8万平方公里,全区50.6%纳入最严格保护范围。

目前,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2.晚稻80%种植后,播种质量提高。

目前,南方稻区的“双抢”即将结束。

今年主产省补齐农机装备、农田基础设施等短板,提高播种质量。

今年,江西南昌210万亩晚稻的种植移栽已进入收尾阶段。

为了弥补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不足,当地政府增加了对水稻插秧机、育秧机和旋耕机三种机型的补贴,以促进水稻的稳定增产。

“双抢”期间,新建区农机大户张恒伟接到了插秧3700亩晚稻的订单,他的16台高速插秧机正好派上了用场。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3.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3.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汽车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3. 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2 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视觉检测、仪器检测、无损检测。

3. 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维护。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检测技术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实践: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让学生参与操作。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3. 学会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

3.2 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台架试验、道路试验。

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测功机、排放分析仪等。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8.2现代汽车技术一、引言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中广泛应用使汽车‘的控制正在快速地向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从而出现了许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特别是像ABS、TCS和ESP这些技术十分成熟,功效显著,成本低廉的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中的安装率逐年上升。

汽车技术不仅代表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而且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近40年来汽车发展的事实证明,提高汽车性能、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主要取决于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信、导航等方面。

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分类根据汽车总体结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可分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综合控制系统四大类。

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可分为动力性、经济与排放性、安全性、舒适性、操纵性、通过性、娱乐与信息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功用是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操纵性、通过性以及排放性能等,还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虽然汽车车型不同、档次不同,采用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多少也不尽相同,但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都是由传感器(传感元件)与开关信号、电控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和执行器(执行元件)三部分组成,这是电子控制系统的共同特点。

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介绍(一)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爆震控制系统(Engine DetonationControl System)简称EDCS。

汽油发动机获得最大功率和最佳燃油经济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增大点火提前角,但是点火提前角过大又会引起发动机爆震。

尤其在发动机大负荷状态下工作时,这种可能性更大。

消除爆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迟点火提前角。

实践证明:剧烈的爆震会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严重恶化,而当发动机工作在爆震的临界点或有轻微的爆震时,发动机热效率最高,动力性和经济性最好。

发动机爆震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工作在爆震的临界状态。

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Exhaust GasRecirculation Control)简称EGRC ECU。

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节气门开度)、温度、进气流量、排气温度控制电磁阀适时地打开,进气管真空度经电磁阀进入EGR阀真空膜室,膜片拉杆将EGR阀门打开,排气中的少部分废气经EGR阀进入进气系统,与混合气混合后进入气缸参与燃烧。

少部分废气进入气缸参与混合气的燃烧,降低了燃烧时气缸中的温度,因NOX是在高温富氧的条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从而降低了废气中的NOx的含量。

但过度的废气参与再循环,将会影响混合气的着火、性能,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特别是在发动机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再循环的废气会明显地影响发动机性能。

所以,当发动机在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ECU控制废气不参与再循环,避免发动机性能受到影响;当发动机超过一定的转速、负荷及达到一定的温.度时,ECU控制小部分废气参与再循环,而且,参与再循环的废气量.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温度及废气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以达到废气中的NOX最低。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Microcomputer ControlIgnition System)简称MCIS。

汽油发动机采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MCIS)能将点火提前角控制在最佳.状态,使可燃混合气燃烧后产生的温度和压力达到最大值,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同时还能降低燃油消耗量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主要由凸轮轴位置(上止点位置)传感器(CIS)、曲轴位置(曲轴转速与转角)传感器(CPS)、空气流量(负荷)传感器(AFS)、节气门位置(负荷)传感器(TPS)、冷却液温度传感器(CTS)、进气温度传感器(IATS)、车速传感器(VSS)、爆震传感器(EDS)、各种控制开关、电控单元(ECU)、点火控制器、点火线圈以及火花塞等组成。

电子控制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Engine FuelInjection System)简称EH。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是借鉴飞机发动机汽油喷射技术而诞生的,汽车发动机采用燃油喷射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燃油消耗量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EFI)是由空气供给系统(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供油系统)和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二)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制动差速器(Anti-lock BrakingDifferential)简称ABD。

自动制动差速器是制动力系统的一个新产品,它的主要作用是缩短制动距离,和ABS、EBD等配合适用。

当紧急制动时,车会向下点头,车的重量前移,而相应的车的后轮所承担的重量就会减少,严重时可以使后轮失去附着力,这时相当于只有前轮在制动,会造成制动距离过长。

而ABD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它可以通过检测全部车轮的转速发现这一情况,相应的减少后轮制动力,以使其与地面保持有效的摩擦力,同时将前轮制动力加至最大,以达到缩短制动距离的目的。

ABD与ABS的区别在于,ABS是保证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被抱死,以达到安全操控的目的,并不能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

而ABD则是通过EBD在保证车辆不发生侧滑的情况下,允许将制动力加至最大,以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

电子控制制动辅助系统(ElectronicBrake Assist System)简称EBA。

这个系统可以感应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作动需求程度,当电脑从制动踏板所侦测到的制动动作来判断驾驶员此次刹车的意图。

如果是属于非常紧急、急迫的刹车,EBA此时将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而使制动力更快的产生减少制动距离。

电子控制制动辅助系统尤其是对于脚力较差的妇女以及高龄驾驶者在避免紧急危险的制动时有很大的帮助。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Electronic ControlledSuspension System)简称ECSS。

ECSS又称为电子调节悬架系统(EMS,Electronic ModulatedSuspension System)。

在汽车行驶路面、行驶速度和载荷变化时,该系统自动调节车身高度、悬架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的大小,从而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即乘坐舒适性)。

当汽车急转弯、急加速或紧急制动时,乘坐人员能够感到悬架较为坚硬,而在正常行驶时能够感到悬架比较柔软,电控悬架还能平衡地面反力,使其对车身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开关、电子调节悬架电控单元(EMS ECU)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和控制开关向EMS ECU输入车身以及汽车行驶的状态信息,EMS ECU接收传感器和控制开关输入的电信号,并向执行元件发出控制指令,执行元件产生一定的机械动作,从而改变车身高度、空气弹簧的刚度或减振器的阻尼。

可调减震系统(Adaptive Damping System)简称ADS。

此套系统可依据各人的喜好,路面的状况及使用的条件,由驾驶员来调整减震器的软硬度,以适合不同的需求,例如驾驶者想享受驾驭的乐趣时,可选择较硬的模式享受跑车式的驾驶乐趣,当然也可以选择较软的模式,享受舒适的乘坐感觉。

ADS系统由变化减震器的阻尼减震力来达到较硬模式有较大的阻尼减震力,加强激烈驾驶的减震力,较软的模式则提供较低的阻尼减震力,提供较柔合的乘坐感。

先进的可调避震系统采用电子式无级可调减震系统,更可根据不同的路况以及操作条件主动自动的调整最适合减震阻尼力,由于此套系统由于价格较昂贵,通常只在高级豪华房车上才会配备,可调减震系统除可提高舒适性外也有助于行车操控安全性。

(三)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主动控制系统(Active Body Control)简称ABC。

车身主动控制系统使汽车对侧倾、俯仰、横摆、跳动和车身高度的控制都能更加迅速、精确。

车身的侧倾小,车轮外倾角度变化也小,轮胎就能较好地保持与地面垂直接触,使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提高,以充分发挥轮胎的驱动制动作用。

而ABC的出现克服了悬挂设定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者对车辆在这两方面的要求。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ynamic StabilityControl System)简称DSC。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是为加速防滑控制或循迹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延伸,能确保车子在转弯时仍能拥有最佳的循迹性,以确保行车的稳定性。

DSC系统为了要:使车子在转弯时仍有好的循迹性,配有更先进的侦测及控制配备,如有能侦测车轮转速外,还有侦测方向盘转动的幅度、车速、以及车子的侧向加速度,根据以上所侦测到的信息来判断车轮在转弯过程中是否有打滑的危险,如果会有打滑的危险或已经打滑,则电脑马上会通过制动油压控制系统将打滑的车轮进行适当的制动作用,或者是通过减少喷油量、延迟点火的方式来降低引擎的输出,达到了轮胎在各种行驶条件下防止打滑的现象,从而使车辆无论在起动加速、超车加速、转弯等过程都能获得好的循迹性。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 Vehicle StabilityControl)简称VSC。

这个系统是以ABS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它利用左右两侧制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偶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如在弯道行驶中因前轴侧滑而失去路径跟踪能力的驶出现象以及后轴侧滑甩尾而失去稳定性的急转现象等危险工况。

ABS制动系统是用来确保紧急刹车的稳定性,TCS则是控制车辆急加速时之循迹性,而VSC则是控制车辆转弯过程的循迹稳定性。

VSC系统能快速的将车辆转弯过程中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现象修正到原有正常路径的循迹行驶,此套系统是由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车身偏摆角速度传感器、刹车油压传感器以及轮速传感器所组成的系统,可控制当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当车辆处于转向过度的情形下,会降低引擎的输出力外,而且执行前面外侧轮的刹车作用来产生一向外的力量使车身行驶的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轨迹,而当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处于转向不足的情形下,除了仍会降低引擎的动力输出外,而且后两轮会根据转向不足的程度施与不同的刹车力,其目的也是要产生回复至正常行驶路径的力量,而使车辆在转弯的行驶过程中有好的行驶方向稳定性。

安全带张紧控制系统(Seat-Belt TensionerRoll Bar Triggering System)简称STTS。

座椅安全带控制系统是在安全气囊系统的基础上,增设防护传感器和左、右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组成。

其中,前碰撞传感器、电控单元SRS ECU与安全气囊系统共用。

安全带收紧器为座椅安全带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防护传感器设在SRS ECU内部,用于接通安全带收紧器的电源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