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合集下载

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

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

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在工程设计中,载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载荷是指作用在结构物上的外力或内力,它是结构物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结构物时,需要考虑到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的概念和应用。

限制载荷是指结构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也称为安全载荷。

在设计结构物时,需要根据结构物的材料、形状、尺寸等因素来确定限制载荷。

如果超过了限制载荷,结构物就会发生破坏或失稳,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设计结构物时,必须要考虑到限制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极限载荷是指结构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也称为破坏载荷。

在设计结构物时,需要根据结构物的材料、形状、尺寸等因素来确定极限载荷。

如果超过了极限载荷,结构物就会发生破坏或失稳,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设计结构物时,必须要考虑到极限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结构物时,需要根据结构物的用途和环境来确定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

例如,在设计桥梁时,需要考虑到桥梁所能承受的车辆重量和风力等因素,以确定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

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所能承受的地震力和风力等因素,以确定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

除了在设计结构物时需要考虑到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外,在使用结构物时也需要注意这两个概念。

例如,在使用电梯时,需要注意电梯的限制载荷,以避免超载导致电梯失灵。

在使用吊车时,需要注意吊车的极限载荷,以避免超载导致吊车破坏或失稳。

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是结构物设计和使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设计结构物时,需要根据结构物的用途和环境来确定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使用结构物时,也需要注意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的大小和方向,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十七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第十七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1. 先找等面积轴
2. MU S S1 S2
其中:S1为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面积矩) S2为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面积矩)
20 15
20 40
已知: S
求:MU MS
20
80
MU 30000 S
IZ 64 104 M S 16000 S
4R
3
已知:大圆半径为R1 小圆半径为R2
M
U
,
8M l2
U
,
11
.66 l2
M
U
m in
2MU
qu
27.86MU l2
MU 2MU
0.464l
2FP
A
MU
l
l
l2
l2
FP
B
2MU
l
l
l2
l2
FP
C MU
l
2M l
U
, 6MU l
,
MU l
m in
q
A
MMU U
l
3ql
B
M2MU U
C
3ll
3ll
22
22
16 M
l2
U
,
FP
A MU B
C
l
l
2
2
FPU
8MU l
q
A MU
B
l
qU
16M l2
U
FP
A MU B
C
l
l
2
2
FPU
4MU l
FP
FP
A
B MU C
D
l
l
l
3
3
3
5M l

结构力学 结构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图文

结构力学 结构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图文

A
B
D
C
l/3
l/3
l/3
解: AB段极限弯矩为 M u ,BC段极限弯矩为Mu。
塑性铰的可能位置:A、B、D。
A l/3
B
Mu B
l/3
FPu
DC Mu
D
l/3
§11-4 超静定结构的极限荷载计算
1)B、D截面出现塑性
FPu
铰,由弯矩图可知,只 有当 Mu 3Mu 时,此破
A l/3
B
Mu B
分析:(1) 图(a)表示截面处于弹性阶段。
该阶段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截面最外纤维处,
称为屈服极限y,此时的弯矩Ms称为弹性 s a)
极限弯矩,或称为屈服弯矩。即:
s
MS
bh2 6
s
y0
(2)图(b)—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
y0
截面外边缘处成为塑性区,应力为常数, s b)
§11-2 基本概念
=s;在截面内部(|y|y0)则仍为弹性区,称为弹性
2
C l
2 4
B Mu
由We=Wi,可得 所以有1 4q源自l 24M uqu
16M l2
u
三次超静定 三个塑性铰
§11-4 超静定结构的极限荷载计算
例11-4-3 已知梁截面极限弯矩为Mu ,求极限荷载 。 解:塑性铰位置:A截面及梁上最大弯矩截面C。
q
qu
A
l
BA
Mu A
Mu C C B
l-x
x
例11-1-1 设有矩形截面简支梁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 作用(图a),试求极限荷载FPu 。
解:由M图知跨中截面 弯矩最大,在极限荷载作用 下,塑性铰将在跨中截面形 成,弯矩达极限值Mu(图b)。

结构的极限荷载-结构力学-课件-12

结构的极限荷载-结构力学-课件-12
A
例: 解:1.
P
C
B
l/2
l/2
求极限弯矩
M u
A
M u
Pu
2. 判断塑性铰的位置 3. 列平衡方程
dq B
C M u
dq
1 l RB = ( P ´ - M u ) u å M A = 0 l 2 u å M C = 0 M u = R B ´ l = P l - M u 2 4 2 4 1 6 P = ( M u + M u ) = M u u l 2 l
M u
A
P
C
B
P = 16M u / 3 l
再增加荷载
l/2
3Pl / 16
l/2
P
C 5Pl / 32
M C = 5 / 32 + DPl / 4 Pl
令 M C = M u
A
B
M u = 5 / 32 + DPl / 4 Pl
将P代入,得
A
D P
结构的极限荷载
12.1 概述 12.1 概述 结构分析 强度条件 弹性分析
s max £ [ ] = s ss
k
塑性分析
P £ [ P = ] W P u k
s
本章计算假 定:
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s s
e
es
12.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破坏机构 12.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破坏机构
解: 极限弯矩为
M u = 19. kM.m 646
梁中最大弯矩为
l/2
l/2
M max = Pl / 4
令 M max = M u ,得

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建筑结构课题中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因为极限状态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能够帮助建筑设计者更好的解决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受力性能问题。

极限状态可以用来描述结构的能力其中包括结构的承载能力,正常使用状态的安全性,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指结构在受力作用下,被挤压或拉伸时能够承受较大荷载而不发生破坏的状态。

正常使用状态极限状态是指结构在受力作用下,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且不会出现破坏的状态。

若要计算结构的极限状态,我们首先需要熟悉影响结构极限状态的主要因素,并且利用合适的计算公式计算极限状态。

在此,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对结构极限状态影响比较大的因素:结构特性,材料类型,外加荷载,地形特性,地震概率,风活动性等。

首先,我们要考虑结构特性,比如结构的几何形状、梁柱梁柱比率、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等;其次,我们还要考虑材料的类型和性质,比如结构的钢筋、木材、砖石等;再次,我们还要考虑外加荷载,比如重物、风力、震动或其他外加的荷载;还要考虑地形特性,以及地震等级和风活动性等。

当计算结构的极限状态时,我们还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结构组合和连接、结构布局、拆改及改造等。

对于不同结构材料的组合,我们还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抗剪力能力,以便计算出其最终的性能。

在计算结构极限状态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解决问题。

目前,用于结构极限状态计算的主要软件类型有静力计算软件、动力计算软件、结构有限元软件等。

它们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的解决复杂的极限状态计算问题,且可以提供可靠的结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极限状态计算时的标准安全系数,它们可以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安全耐久可靠的程度。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极限状态的标准安全系数也不同。

一般来说,标准安全系数越大,结构的受力性能越高,就越能满足设计要求。

总之,极限状态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以帮助设计者解决结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受力性能等问题。

结构力学 极限荷载讲解

结构力学 极限荷载讲解
q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qu 2
Mu Mu
M u Wu s
Mu
Mu
2、不同结构,只要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塑性弯矩一定相同。
3、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的不同结构,qu不一定相同。
q u1
qu 2
Mu1
M u1 M u 2 qu1 qu 2
Mu2 Mu2
第15章
四、如何确定单跨梁的极限荷载 1、机理 q
s
y
第15章
3、截面形状系数:极限弯矩与屈服弯矩之比
M u Wu M s Ws

矩 形 截 面 : 1.5 16 圆形截面: 3 工 字 形 截 面 : 1.15
4、截面达到极限弯矩时的特点
极限状态时,无论截面形状如何,中性轴两侧的拉压面积相等。依 据这一特点可确定极限弯矩。
D
M u2
B A C
p
D
B
p
机构(一)A C M u2 D
M u2 M u1
M u2
B 情况(1)
M u1
C A B
p
D B
p
C D
机构(二)A
M u2
情况(2)
M u2
p
M u1
M u1
B C A
p
D
机构(三)A
C
M u2
D
B
M u2
不可能出现,为什么? 情况(3)
第15章
试确定图示单跨梁的极限荷载
第15章
例题2 试用试算法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p 解 法2 : 1.1 p
A D B E
C
试取机构( 2) p2 a M u M u 2 Mu a 绘 出 与机 构 ( 2) 相应的 M图 , p2 3

结构力学 结构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图文

结构力学 结构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图文
干扰消失,不能恢复原位。
§11-2 基本概念
2、两类不同形式的失稳 结构失稳现象分为:第一类失稳现象、第二类失稳现象。
图a所示理想中心受压直杆。当F值达到 某一特定数值时,由于干扰压杆发生微小弯 曲,取消干扰后,压杆将停留在弯曲位置上, 不能回到原来的直线位置,如图b。
此时压杆既具有原来只有轴力的直线平衡形 式,也具有新的同时受压和受弯的弯曲平衡形式 —这种现象为压杆丧失了第一类稳定性。
例11-1-1 设有矩形截面简支梁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 作用(图a),试求极限荷载FPu 。
解:由M图知跨中截面 弯矩最大,在极限荷载作用 下,塑性铰将在跨中截面形 成,弯矩达极限值Mu(图b)。
§11-2 基本概念
由静力条件,有:
由此得出极限荷载FPu,即有
最后指出:这几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讨论矩 形截面梁在纯弯曲状态下所获得的结果,利用其它 形式的截面形状,也有类似的结果。
§11-3 比例加载一般规律
二、可破坏荷载和可接受荷载
⑴结构处于极限受力状态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即所求极 限荷载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①平衡条件: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结构的整体或任 一局部都能维持平衡。
②内力局限条件(屈服条件):在极限状态下,结构任 一截面的内力都不超过其极限值。任一截面弯矩绝对 值都不超过其极限弯矩 ③单向机构条件:在极限状态下,结构已有足够数量 的截面内力达到极限值而使结构转化为机构,能够沿 荷载作正功的方向作单向运动。
工程结构实际上均属于第二类稳 定问题。可将其简化为一类稳定问题 来处理。
极值点失稳
§11-3 比例加载一般规律
一、比例加载的含义及相关假设
⑴比例加载的含义 所有荷载变化时都彼此保持固定的比例,
可用一个参数FP表示;荷载参数FP只是单调增大, 不出现卸载现象。 ⑵假设条件

结构力学 第17章 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结构力学 第17章 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可见,塑性流动阶段的中性轴应等分截面面积。
由此,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 M u s (S S )
S、S 分别为面积A、A 对等面积轴的静矩。
可见,极限弯矩与外力无关,只与材料、截面几何形状 和尺寸有关。
6
[例]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 s 240MPa ,试求图示截面的
极限弯矩。
80mm
解: A 3600mm2
荷载只是单调增大,不出现卸载现象。
2.结构的极限状态应当满足的条件
1)平衡条件:在极限受力状态下,结构的整体或任一 局部都保持平衡。
2)内力局限条件(屈服条件):在极限受力状态下,
结构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都不大于其极限弯矩,即
︱M︱≤Mu 。 3)单向机构条件:在极限状态,结构中已经出现足够
数量的塑性铰,使结构成为机构,该机构能够沿荷载
FP
FPu
l/2
l/2
Mu
①图中简支梁随着荷载的增大,梁跨中弯矩达到极限弯矩Mu。
②跨中截面达到塑性流动阶段,跨中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产生有
限的相对转角,因此,当某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Mu时,就称该截面
产生了“塑性铰”。
③这时简支梁已成为机构,这种状态称为“极限状态”,此时的荷载
称为“极限荷载”,记作FPu。
35
1、静定结构只要产生一个塑性铰即发生塑性破坏,n次超 静定结构一定要产生n +1个塑性铰才产生塑性破坏。
答案:错误
2、塑性铰与普通铰不同,它是一种单向铰,只能沿弯矩增 大的方向发生相对转动。
答案:正确
3、超静定结构的极限荷载不受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因素 影响。
答案:正确
4、结构极限荷载是结构形成最容易产生的破坏机构时的荷 载。

17结构的极限荷载

17结构的极限荷载
30
结构的极限受力状态应满足的条件: ⒈ 平衡条件:整体、局部皆平衡; ⒉ 内力局限:各截面弯矩不大于其极限弯矩; ⒊ 单向机构:机构沿荷载方向做单向运动。 两个定义: 1.可破坏荷载 FP ,由单向机构求得的荷载;
FP ,内力皆不超过极限弯矩的荷载. 2.可接受荷载 FP 满足1,3条件; FP 满足1,2条件。 所以
33
例题:求图示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解:用穷举法求解 共有三种可能的破坏机构
Mu

l/3
FP
Mu
l/3
FP
l/3
FP
Mu
FP
δ
Mu
δ
FP
FP
M u 2δ
Mu
A
FPs < FP < FPu C
Mu
B A
FP = FPu
Mu C
B
18
逐渐加载法(增量法) A 截面先出现塑性铰,这时
3FP l MA Mu 16 16 M u FP 3l
再增加荷载使C 截面出现塑性铰
5FP l FP l MC Mu 32 4
将FP代入,得
5 16 FP l M u l Mu 32 3l 4
A
0
ql M u 2 l

21
FR B
ql M u 2 l

Mu
第二个塑性铰位置待定,由弯矩图知道,应在梁中某 处,设距支座A为x 处。 q 梁x 处的弯矩应最大,达到 极限弯矩,对应剪力为零。
1 FRB ( l x ) q( l x )2 M u 2
A
x
② ③
22
17 结构的极限荷载
1

结构的极限荷载

结构的极限荷载

第11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前面各章所讨论的结构计算均是以线弹性结构为基础的,即限定结构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当结构的最大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应力n σ时,结构将会破坏,故强度条件为[]max nKσσσ=≤ 式中,max σ为结构的最大工作应力;[]σ为材料的许用应力;n σ为材料的极限应力,对于脆性材料为其强度极限b σ,对于塑性材料为其屈服极限s σ;K 为安全系数。

基于这种假定的结构分析称为弹性分析。

从结构强度角度来看,弹性分析具有一定的缺点。

对于塑性材料的结构,尤其是超静定结构,在某一截面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应力,某一局部已进入塑性阶段时,结构并不破坏,还能承受更大的荷载继续工作,因此按弹性分析设计是不够经济合理的。

另外,弹性分析无法考虑材料超过屈服极限以后,结构的这一部分的承载能力。

塑性分析方法就是为了弥补弹性分析的不足而提出和发展起来的。

它充分地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以结构完全丧失承载能力时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破坏的标志。

此时的荷载是结构所能承受荷载的极限,称为极限荷载,记为u F 。

结构的强度条件可表示为u F F K≤ 式中F 为结构工作荷载,K 为安全系数。

显然,塑性分析的强度条件比弹性分析更切合实际。

塑性分析方法只适用于延展性较好的塑性材料的结构,对于脆性材料的结构或对变形有较大限制的结构应慎用这种方法。

对结构进行塑性分析时,平衡条件和几何条件与弹性分析时相同,如平截面假设仍然成立,所不同的是物理条件。

为了简化计算,对于所用的材料,常用如图11.1所示的应力—应变曲线。

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以前,材料处于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s σ时,材料开始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保持不变,应变可无限增加;卸载时,材料恢复弹性但存在残余变形。

凡符合这种应力—应变关系的材料,称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实际钢结构一般可视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对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混凝土受拉区出现裂缝后,拉力完全由钢筋承受,故也可采用这种简化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塑性分析。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

结构稳定与极限荷载
对于矩形截面,极限弯矩为弹性屈服弯矩的1.5倍。
截面形状系数:
M u Wu M S WS
几种常用截面,α 值: 矩形:α =1.5 圆形:α =1.7 薄壁园环形:α ≈1.27~1.4(一般取1.3) 工字形:α ≈1.1~1.2(一般取1.15)
破坏机构——极限状态: 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时 ——结构丧失承载能力
二、极限弯矩Mu
极限状态,根据平衡条件, 截面法向应力之和应等于零,由此得 s A1 s A2 0
A A1 A2 2
A1和A2分别为受拉区和受压区的面积。 塑性流动阶段中的中性轴应平分截面面积。 此时可求得极限弯矩如下:
M u s A1a1 s A2 a2 s (S1 S2 ) WS S1 S2 M u sWS
比例加载 —— 各荷载按同一比例增加
§12-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梁的计算
一、弹塑性阶段工作情况 理想弹塑性材料 T形截面梁 (图12—2a) 纯弯曲状态 ——基本概念。
图b:截面处于弹性阶段,σ<σs (屈服极限) 图c:截面最外边缘处σ=σs (达到屈服极限) 屈服弯矩(弹性极限弯矩)MS = Wσs(W:弯曲截面系数) 图d: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 靠外部分形成塑性区,其应力为常数,σ=σs , 靠内部分仍为弹性区,称弹性核,其应力直线分布 图e:截面全部达到塑性——极限情形, 这时的弯矩是该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极限弯矩,以Mu 表示。
显然,
M u1 Pu1 4 l Mu2 Pu 2 8 l
(2)当截面D出现塑性铰时的破坏机构,求得极限荷载:
Pu Pu1 , Pu 2 min 4 M u1 8 M u 2 即, , l min l M u1 M u 2 M u1 M u 2 , , Pl Pl M C M D min 8 min 4

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以“结构的极限状态”为标题,本文将讨论结构的极限状态,以及其对生活中的不同方面的影响。

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指的是构造物的负荷,如果负荷过大,就会发生破坏。

这种极限状态取决于结构和环境的物理性质,也受构造物的结构形式的影响。

要判断结构的极限状态,首先要考虑它的结构形式,如果其结构形式复杂,它的极限状态就更高。

结构的极限状态可以通过力学计算和实验计算来测定。

计算其结构极限状态可以通过考虑结构中的各种材料、结构形式,以及环境中的各种负荷来完成。

为了给出更精确的结果,一般都还要考虑不同构造物的实验测量结果。

结构的极限状态不仅会影响构造物的安全,而且还会影响构造物的起重效果和使用性能。

如果结构处于极限状态,那么构造物就会受到更大的负荷,当构造物经受到超过它能承受的负荷时,它就会受到破坏,甚至会失去其功能。

超出结构极限状态还可能产生社会上的影响。

如果结构处于极限状态,而构造物没有受到有效的维护,那么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和事故,例如建筑物的坍塌,机械设备的故障。

另外,超出结构的极限状态也会对环境带来危害,从而引起公众对环境污染的担忧。

结构的极限状态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研究和教学的重要课题。

结构的极限状态可以为科学家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构造物的极限状态下结构的行为,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出安全可靠的构造物。

此外,结构的极限状态有助于科学家们在生活中维护构造物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然而,结构的极限状态也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外界负荷等。

构造物的结构形式、材料的性能也会影响结构的极限状态,因此,科学家们要不断研究结构的极限状态,以更好地保护构造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结构的极限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构造物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形式,而且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构造物的极限状态,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出安全可靠的构造物,避免在生活中发生意外。

2013第十七章结构极限载荷解读

2013第十七章结构极限载荷解读

载荷。
7

§17-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超静定梁的破坏过程和极限荷载的特点
超静定梁必须出现足够多个塑性铰,才变成机构,从而丧失承载能力以至破坏。
•弹性阶段(P≤Pe) Pe为弹性极限载荷
•弹塑性阶段(Pe<P<Pu)
A
A截面形成塑性区→扩大 →C截面形成塑性区 → A截面形成第一个塑性铰.
•塑性阶段
•弹塑性阶段(c) 中性轴的位置随弯矩的大小而变。 性轴平
•塑性流动阶段(d)中性轴平分截面面积
截面轴力为零: y A1
y A2

0
A1

A2

A 2
M u y (S1 S2 ) yWy
分截面 面积即 等分截 轴。
S1、S2 分别为拉、压区面积对中性轴(等面积轴)的静矩。
两种载荷下都需满足平衡条件,但一个肯定破坏,一个最多是破坏。
极限荷载既是可接受荷载,又是可破坏荷载。 12
二、一般定理及其证明
1)基本定理:可破坏载荷恒不小于可接受载荷,P+≥P- 2)唯一性定理: 极限荷载Pu的值是唯一确定的。 3)上限定理(极小定理):可破坏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上限。 4)下限定理(极大定理):可接受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下限。
极限状态时应有: MC Mu
Mu

( qul 2

Mu l
)x

1 2
qu x2
联立求解可得: x2 2lx l 2 0 x (1 2)l
x ( 2 1)l 0.4142 l
11.66 qu l 2 M u
14
例:求图示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已知梁的极限弯矩为Mu。 q

▲ 结构的极限荷载小结

▲ 结构的极限荷载小结

3.超静定结构极限荷载计算的特点 (1)先判断出超静定梁的破坏机构,即可直接利用机构的平衡 条件求FPu,不必考虑弹塑性变形过程。 (2)只需考虑平衡条件,不需考虑变形协调条件。因而计算比 弹性计算简单。 (3)超静定结构极限荷载,不受温度改变、支座移动等因素的 影响。(按最终的破坏机构计算,温度改变、支座移动等因素不再
2)第二跨破坏
ql q 1.5ql
ql ql l 17.6 1.2Mu 1.2Mu Mu 2 q2 2 Mu 2 2 2 l 3)第三跨破坏 q ql 1.5ql θ
1.2Mu θ M Δ u
θ
1.2Mu
1.2Mu
3ql 3ql 3l 1.2M u 2.4M u 2M u 2 2 2 4 6.4 M u 7.6Mu 8 Mu q3 2 6.756 2 破坏荷载为: qu 9 l l l2 (第一跨)
l
2.4Mu
ql 2 4
1.2Mu
1.2Mu
Mu
Mu
2Mu
ql 2 4
1.2Mu
ql 2 8
1.2Mu
9ql 2 16
2.4Mu
Mu
Mu
2Mu
第一跨单独破坏时: 第二跨单独破坏时: 第三跨单独破坏时:
q1l 2 M u 0.6M u 4
6.4M u q1 l2
17.6M u q2l 2 M u 1.2M u q2 8 l2 9q3l 2 6.76M u 2M u 1.8M u q3 16 l2
6 Mu FPu l
[例2] 图示各跨等截面连续梁,第一、二跨正极限弯矩为Mu, 第三跨正极限弯矩为2Mu,各跨负极限弯矩为正极限弯 矩的1.2倍,求qu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 4.下限定理(极大定理): PU P
小结
1.静定梁(单跨和多跨)
内容:求极限荷载
2.单跨超静定等截面梁 3.单跨超静定变截面梁 4.连续梁(超静定多跨梁)
注意:1.变截面处的MU为小值 2.多跨梁需分清静定还是超静定
拓展部分
简单刚架的极限荷载
2MU MU 2MU
27.86 M U qu 2 l
0.464l
2FP
A
l l2
FP
B
2MU
l l2 l l2
FP
MU
l l2
C
l
MU
2M U 6M U M U , , l l min l
q
A
U MM U
3ql
B
3 l l 2 2
M U 2M U
C
3l l 2 2
l
16M U 10M U 2 , 2 9l min l
q
A
MU
l
B
11.66 M U qU 2 l
要求作为结论直接应用
FP
A
MU B l 2
C
l 2
பைடு நூலகம்FPU
8M U l
q
A
MU
l
16 M U qU 2 l
B
FP
A
MU B l 2
C
l 2
FPU
4M U l
FP
FP D
l 3
A
l 3
B MU C
l 3
5M U 4M U 9M U , , l l min l
MU
l
FP
A
MU
l
B
MU
l
C
FP
A
1.5MU M U
B
1.5MU M U
C
MU
D
l
l
l
FP
A
1.5MU
B
1.5MU
C
MU
D
l
l
l
2ql
2
q
B
1.5MU
ql
C
MU
A
1.5MU
D
l
l
l
P
P
MU
l 3 l 3 l 3
高等数学知识回顾:
vu u v v 2 u u
' '
'
理想弹塑性材料
低碳钢
σs ε
σs
ε
理想弹塑性材料
1.弹性阶段OA,塑性阶段AB 2. 拉压性能相同 3.加载与卸载性能不同, 加载为弹塑性,卸载为弹性 4.同一应变对应不同应力 同一应力对应不同应变 o
S
A
ε
§17.2 极限弯矩 塑性铰 极限状态
单杆、纯弯曲、矩形截面、理性弹塑性材料 M M h b
塑性铰为单向铰,只能沿着MU增大的方向,若向
相反方向转动,则塑性铰消失,重新变为刚结点。
四、破坏机构:
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形成足够多的塑性铰时, 结构变为几何可变体系,即为破坏机构。
此时为极限状态,荷载为极限荷载。 若有n个极限荷载,则最小者为整个体系的极限荷载
五、比例加载:
1.所有荷载保持比例不变。 2.单调加载。
塑性极限弯矩MU
1. 先找等面积轴 2.
MU S S1 S2
其中:S1为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面积矩) S2为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面积矩)
20
40 已知:
S
求:MU MS 20 15 80
20
MU 30000 S
4
I Z 6410
M S 16000 S
4R 3
已知:大圆半径为R1
小圆半径为R2
屈服强度为σS
求:MU MS
4 3 3 M U S R1 R2 3


三、塑性铰:
某截面的M达到MU时,其M不能进一步增
加,该截面两侧沿MU的方向发生相对转动,
相当于铰结点,称为塑性铰。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
1.普通铰不能承担M 塑性铰能承担M,且为常数,大小为MU。 2.普通铰为双向铰;
§17.3 梁的极限荷载
一、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塑性铰的个数: 只要有一个,结构即坏 2.塑性铰的位置: M的最大值处
求极限荷载的方法:
1.静力法
2.机动法(虚功法) 静定结构:静力法更好。
1.静力法步骤:
1)画弹性状态的M图 2)令Mmax=MU ,求出FPU
2.机动法(虚功法)
1)确定塑性铰位置 2)画虚位移图和受力图 3)列虚功方程
q
A
MU
3ql
B
3 l l 2 2
MU
C
3l l 2 2
l
16 M U qU 2 l
3ql
A
l 2
q
B
l 2
MU U 2M
MU
C
l
14M U 11.66M U 2 , 2 l 3l min
思考题:
n次超静定是否需要出现 (n+1)个塑性铰才能变为机构?
§16-4 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材料力学回顾:
1.矩形梁的最大正应力: max
M Wz

M bh2 6
2.空心圆截面梁的最大正应力:
max
M Wz

M ymax Iz
M (D ) 2 (D4 d 4 ) 64
第十七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本章思路:
刚结点达到极限时不是断裂而是发生定向转动 (沿着M增大的方向)——塑性铰 刚结点 承担着极限弯矩MU的单向铰
l 2
q
C
l 2
2MU
MU
D
l
l
16M U 12M U 11.66M U 2 , 2 , 2 l l l min
q
A
MU 2M
ql B
l 2
U
q
C M MU U l D
2MU M U
l
l 2
27.86M U 8M U 11.66M U , 2 , 2 2 l l l min
本书只讨论下列情况的连梁:
1.每一跨内为等截面,不同跨截面可不同
2.所有荷载作用方向均相同,且比例加载 结论:只在某一跨内形成破坏机构, 不会形成联合破坏机构.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求解方法:
分别求出每一跨的极限荷载,整个体系 的极限荷载即为所有跨中的 最小值
q
A
MU
ql B
FP
FP D
l 3
A
l 3
B MU C
l 3
12M U 6M U , l min l
三、变截面梁
2MU
P
MU
A
l 3
B
l 3
C
l 3
D
21M U 7.5M U 9M U , , l l min l
P
2MU
MU
A
l 3
B
l 3
C
l 3
D
21M U 2l
四、连续梁
二、单跨超静定梁
1.塑性铰的个数:不止一个,应从结构本身来看
2.塑性铰的位置:固定端,集中荷载作用处,均布 荷载的最大值处,变截面处
FP
A
MU B
l 2 l 2
C
应有2个铰,分别在A、B处
FPU
6M U l
PS
6M U P U l
单跨超静定梁FPU的计算特点:
1.无需考虑中间过程,只考虑最后破坏机构。 2.无需考虑变形条件,只考虑静力平衡条件。 3.不受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的影响。
一、弹性极限弯矩MS
S
bh2 MS S 6
max
M Wz

M bh
2
6
S
二、塑性极限弯矩MU
S
S
bh2 MU S 4
S
S
S
弹性
S
S
S
塑性
弹塑性
不对称截面的MU
形心轴
等面积轴
弹性
弹塑性
全塑性
S S
塑性极限
S A1 S A2
M U S A1h1 S A2 h2 S S1 S 2
一.极限状态条件: 静定结构 1.平衡条件 单向机构
2.内力局限条件
3.单向机构条件
M max MU
1.可破坏荷载
2.可接受荷载
F F
P P
3.极限荷载
FPU F F
P
P
二.定理:
1.基本定理:F F
P P
2.唯一性定理:极限荷载是唯一的(试算法)
F F P 3.上限定理(极小定理): PU
本章工作:
求极限荷载与MU的关系
一个截面的极限弯矩MU是一个常数
仅与材料和截面形状有关,
是一个已知量
极限荷载: 原来的结构刚变为机构时的荷载值
(该值与塑性铰的位置和个数有关)
§17-1
概述
1.弹性设计法:弯矩图上的最大值达到极限,则整 个结构认为达到极限。材料为弹性。
2.塑性设计法:整个结构变为机构后才认为达到极 限。材料为理想弹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