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极限荷载
11 结构力学—— 结构的极限荷载
MC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25 / 46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A B C FP D
破坏机构实现的条件:
(1)B、C 点出现塑性铰 则:
M C Mu
M A Mu
M B Mu
3
A
Mu
Mu
Mu FP B
Mu
D
9Mu F l
P1
Mu C Mu
Mu
M A 3Mu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2 / 46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限弯矩。
80 mm
例题: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240MPa,求图示截面的极 解:
A 0.0036 2 m
g
A1 A2 A / 2 0.0018 2 m
A1 形心距离下端0.045m A2 形心距离上端0.01167m A1与A2的形心距离为0.0633m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7 / 46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s
y 弹性阶段 结束的标志是最外纤维某 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应力σs ,此时的弯 矩称屈服弯矩 Ms。 s 2 bh M s dA. y s W s W 弹性抗弯截面系数 6
弹塑性阶段 截面上既有塑性区又 有弹性区(弹性核 y0)。随弯矩 增大,弹性核逐渐减小。
Mu
FP u
6Mu l
20 / 46
哈工大 土木工程学院
17
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q
例题:试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qu 解: 由梁的弯矩图可 A 知:第一个塑性 铰必出现在固定 支座处; 1 2 ql 8 首先求当出现第一 个塑性铰时支座B 的 约束反力FRB
第十七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2. MU S S1 S2
其中:S1为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面积矩) S2为A/2对等面积轴的静矩(面积矩)
20 15
20 40
已知: S
求:MU MS
20
80
MU 30000 S
IZ 64 104 M S 16000 S
4R
3
已知:大圆半径为R1 小圆半径为R2
M
U
,
8M l2
U
,
11
.66 l2
M
U
m in
2MU
qu
27.86MU l2
MU 2MU
0.464l
2FP
A
MU
l
l
l2
l2
FP
B
2MU
l
l
l2
l2
FP
C MU
l
2M l
U
, 6MU l
,
MU l
m in
q
A
MMU U
l
3ql
B
M2MU U
C
3ll
3ll
22
22
16 M
l2
U
,
FP
A MU B
C
l
l
2
2
FPU
8MU l
q
A MU
B
l
qU
16M l2
U
FP
A MU B
C
l
l
2
2
FPU
4MU l
FP
FP
A
B MU C
D
l
l
l
3
3
3
5M l
结构力学专题十五(结构的极限荷载)
Ms W
称为截面形状系数,其值与截面形状有关。
例: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 s 240 MPa ,
求图示截面的极限弯矩。
80mm
Mu s (S1 S2 ) 27.36kN.m
20mm
2、塑性较 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时,在保持弯矩不变的前
提下,截面纤维将无限地伸长和缩短,因此在该小段内, 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发生相对转动,这种情况与带 铰截面相似,称这种截面为“塑性铰”。
A
(1)平衡弯矩法
(2)机动法
(3)增量法
F
B
l/2
l/2
例5:求图示等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已知梁的极限弯矩为Mu。
A
q
B
l
例6: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材料极限弯矩为Mu。
M
AC
B
1m
3m
三、变截面超静定梁
例7: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已知 Mu Mu
A Mu
Mu F
D
BC
l ll
作业:
思考题 16—2 、16—4、16—5; 习题: 16—1。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
(1)普通铰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能承受弯矩Mu。 (2)普通铰是双向铰,而塑性铰是单向铰。
3、弹性极限荷载、极限荷载、破坏机构(极限状态)
(1)对弹于性特阶定段的结构,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
各截面弯矩不超过 “屈服弯矩”Ms ;
(2)弹性阶段终止
当某个截面弯矩首先达到“屈服弯矩”Ms时,弹性阶段终止, 此时的荷载称为“弹性极限荷载”Fps;
加载
E S
S
S
弹性
塑性 s
卸载 E
弹性
s
结构力学 极限荷载讲解
h
ql2/8
b
应 力
s
s
s
应 变
s
塑性区
三、基本假设
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2、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
3、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
y
卸载时有残余变形
第15章
15.2 极限弯矩、塑性铰、破坏机构
一、屈服弯矩与极限弯矩 1、屈服弯矩(Ms): 截面最外侧纤维的应力达到流动极限时对应的弯矩。
结构力学
STRUCTURE MECHANICS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力学教研室
第15章
一、弹性分析
梁和刚架的极限荷载
15.1 概述
材料在比例极限内的结构分析(利用弹性分析计算内力),以许 用应力为依据确定截面或进行验算的方法。 q
A s e p
A
B b h
l
1、设计:
ql2/8
o
s———流动极限(屈服极限) e———弹性极限 p———比例极限
ql 2 12 ql 2 12
ql 2 24
q u1
Mu
q u1 l Mu 12
q u1 l 2 M u 24 2
2
Mu
q u1 l 2 Mu 12
(1)弹性阶段
qs
qs l 2 12 qs l 2 12
qs l 2 24
(3)梁两端出现塑性铰
qu 2 q u1
(2)弹性阶段末
Mu
可得: qu 2 4Mu l2
第15章
例题1 试用机动法求图示结构的极限荷载。 p 1.1 p
解:
2a
a
结构的极限荷载和例题讲解
简化计算: 假设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应变关系下图所示。
§12-2 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破坏机构 静定梁的计算
一、弹塑性阶段工作情况
理想弹塑性材料T形截面梁处于纯弯曲状态时
弹性状态:
图b:截面处于弹性阶段,σ<σs (屈服极限) 图c:截面最外边缘处σ=σs (达到屈服极限) 屈服弯矩(弹性极限弯矩)MS = Wσs(W:弯曲截面系数) 图d: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 靠外部分形成塑性区,其应力为常数,σ=σs , 靠内部分仍为弹性区,称弹性核,其应力直线分布 图e:截面全部达到塑性——极限情形, 这时的弯矩是该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极限弯矩,以Mu 表示。
等截面超静定梁(图a) (各截面Mu相同) 弹性——弹塑性阶段——极限状态过程:
(1)弹性阶段弯矩图:P≤Ps (2首)先弹在塑A性端阶形段成M并图扩:大荷,载然超后过CP截s,面塑也性形区成
塑性性铰区。。A端首先达到Mu并出现第一个塑
(3)极限状态M图:荷载再增加,A端弯矩 增量为零,当荷载增加到使跨中截面的弯矩达 到Mu时,在该截面形成第二个塑性铰,于是梁 即变为机构,而梁的承载力即达到极限值。此 时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Pu——极限状态(e)。
破坏机构——极限状态: 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时 ——结构丧失承载能力
三、静定梁的计算
静定梁由于没有多余联系,因此,出现一个塑性铰时,即 成为破坏机构。
对于等截面梁,在弯矩绝对值最大截面处达到极限弯矩, 该截面形成塑性铰。
由塑性铰处的弯矩等于极限弯矩和平衡条件,就可求出静 定梁的极限荷载。
结构的极限荷载和例题 讲解
§12-1 概述
结构设计方法:
1、容许应力法(弹性分析法):
12结构的极限荷载
第12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12.1 概述结构分析方法 弹性分析 塑性分析结构设计方法 弹性设计 塑性设计结构的弹性分析和设计:基本假定:第一,结构的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第二,结构的变形和位移都是微小的。
内力计算和位移计算都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弹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σ max≤ [σ ]=σyky材料屈服极限偏于保守!容许应力安全系数12.1 概述结构的弹性分析和设计:弹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σ max≤ [σ ]=σyky材料屈服极限偏于保守!容许应力安全系数结构的塑性分析和设计:塑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FP≤ [FP ]=FP u ku结构极限荷载更合理、经济容许荷载安全系数充分估计由弹塑性材料组成的超静定结构在超越材料屈服极限 以后的承载能力。
12.1 概述结构的塑性分析和设计:结构塑性分析 的主要任务塑性设计时的强度条件:FP≤ [FP ]=FP u ku结构极限荷载更合理、经济容许荷载安全系数极限状态与极限荷载: 结构变形随荷载增加而增大。
当荷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不再增加荷载变形也会继续增大,这时结构丧失了进一步的承载能 力,这种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此时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
12.1 概述 弹性阶段:OA段应力与应变成本章塑性分析假定:正比,σ=Eε;变形和位移都是微小的; 塑性阶段:AB段,应力达到屈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服极限σy,应变达εy=σy/E时;AB平行于ε轴,应力σ=σy为常量而应变ε可无限增长。
卸载规律:塑性阶段的某一点C卸载,相应的路径如图中平行于AO的虚线CD所示,即卸载的规律与弹性阶段相同。
残余应变:当应力减至零时,注:材料拉、压状态的 应力应变关系完全相同材料有残余应变,如图中OD。
12.1 概述本章塑性分析假定: 变形和位移都是微小的; 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可见,对于弹塑性材料: 应力和应变并非一一对应; 必须了解加、卸载的全部“历史”,才能确定应力应变注:材料拉、压状态的 应力应变关系完全相同为进一步简化分析:本章还采用比例加载的假定: 所有的荷载均为单调增加,不出现卸载现象; 在加载过程中,所有的荷载均保持固定的比例,因而可以用 同一个参数(荷载因子)的倍数 来表示。
结构力学第16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1)基本定理: 可破坏荷载 FP 恒不小于可接受荷载 FP ,即 FP FP
(2)唯一性定理: 极限荷载值是唯一确定的。
(3)上限定理(极小定理):可破坏荷载是极限荷载的上限; 即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值。 FPu FP
qu
6.4
Mu l2
§16-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比例加载: 所有荷载变化时都彼此保持固定的比例,可用一个 参数FP表示; 荷载参数FP只是单调增大,不出现卸载现象。
假设条件: 材料是理想弹塑性的; 截面的正极限弯矩与负极限弯矩的绝对值相等; 忽略轴力和剪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
结构的极限受力状态应满足的条件: (1)平衡条件: 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都能维持平衡; (2)内力局限条件: 任一截面弯矩绝对值都不超过其极限弯矩; (3)单向机构条件: 结构成为机构能够沿荷载方向作单向运动。
11.7
Mu l2
§16-5 刚架的极限荷载
基本假设: (1)当出现塑性铰时,塑性区退化为一个截面(塑性铰处的
截面),其余部分仍为弹性区。 (2)荷载按比例增加,且为结点荷载,塑性铰只出现在结点
处。 (3)每个杆件的极限弯矩为常数,各杆的极限弯矩可不同。 (4)忽略轴力和剪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
1. 增量变刚度法的基本思路: 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分阶段的几
0 0
k
e 1
2
0 EA
l 0
0 0 0
0 0 0
0 EA
l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计算步骤-求刚架极限荷载(比例加载, 荷载用荷载参数FP表示)
极限荷载的名词解释
极限荷载的名词解释极限荷载,简称为极限载荷,是指结构在允许的极限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或压力。
它是设计师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桥梁和机械工程等领域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1. 极限荷载概述极限荷载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建筑物、桥梁、飞机还是汽车,都必须能够在特定的工作负荷下运行,而这些工作负荷不能超过其极限荷载的承载能力。
极限荷载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工程或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在异常负荷情况下的抗击压力和破坏的能力。
2. 极限荷载与结构安全极限荷载的考虑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评估预期荷载以及结构所能承载的极限荷载。
这样的评估通常基于复杂的计算和经验公式,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知识。
通过对各种力学条件的实际测试和模拟分析,设计团队可以确定结构的极限荷载,并相应地进行结构的加强和改进。
3. 极限荷载的影响因素极限荷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物体的重量和形状。
不同形状的结构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应力和压力。
其他因素包括运动速度、温度、湿度、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及使用环境的条件等。
在设计过程中,这些因素必须全面考虑,以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极限荷载的实践应用极限荷载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
在建筑设计中,极限荷载的考虑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自然灾害和外部冲击下的抵御能力。
在航空航天领域,极限荷载的研究应用于飞行器和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
在汽车工程中,极限荷载的概念用来研究汽车零部件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其在各种驾驶条件下的安全性。
5. 极限荷载的意义和挑战极限荷载的考虑对于工程设计师和研究者而言至关重要。
一个可靠的结构需要经过良好的分析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其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和稳定性。
然而,预测和计算极限荷载并非易事,它需要专业知识、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共同运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极限荷载的认识还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中。
结构力学 第12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12-5 计算极限荷载的穷举法和试算法
1、穷举法:也称机构法或机动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穷举法:也称机构法或机动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求出相应的荷载,取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求出相应的荷载,取其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2、试算法:任选一种破坏机构,求出相应荷载,并作弯矩图, 、试算法:任选一种破坏机构,求出相应荷载,并作弯矩图, 若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则该荷载即为极限荷载; 若满足内力局限条件,则该荷载即为极限荷载; 如 不满足,则另选一机构再试算……,直至满足。 不满足,则另选一机构再试算 ,直至满足。 试求图a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例12-3 试求图 所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 解:此梁出现两个塑性铰即成为破坏 机构。 机构。除最大负弯矩和最大正弯 截面外, 矩所在的A、 截面外 矩所在的 、C截面外,截面突 变处D右侧也可能出现塑性铰 右侧也可能出现塑性铰。 变处 右侧也可能出现塑性铰。
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即成为 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即成为 破坏机构。对等截面梁,塑性铰出现 破坏机构。对等截面梁, 在|M|max处。 所示截面简支梁, 图a所示截面简支梁,跨中截面弯 所示截面简支梁 矩最大, 矩最大,该处出现塑性铰时梁成为机 构如图b。 构如图 。同时该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 矩Mu。 由平衡条件作 图如 。 由平衡条件作M图如 图如c。 由
qu = 11.66Mu l2
§12-4比例加载时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定理
比例加载:作用于结构上的各个荷载增加时, 比例加载:作用于结构上的各个荷载增加时,始终保持它们 之间原有的固定比例关系,且不出现卸载现象。 之间原有的固定比例关系,且不出现卸载现象。 荷载参数F:所有荷载都包含的一个公共参数。 荷载参数 :所有荷载都包含的一个公共参数。确定极限荷 载 实际上就是确定极限状态时的荷载参数Fu。 实际上就是确定极限状态时的荷载参数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 (1)机构条件。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而成为机构。 )机构条件。结构出现足够数目的塑性铰而成为机构。 (2)内力局限条件。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 )内力局限条件。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M|≤ Mu。 (3)平衡条件。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仍维持平衡。 )平衡条件。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仍维持平衡。
结构力学极限荷载
结构力学(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
2)虚功法(作破坏机构图)
FP
红线为变形后的杆件,兰点为塑性铰
A
C
Mu
1
Mu
2
1B1源自l/22l
2
21
4
l
令机构产生虚位移,使C截面竖向
位移和荷载FP同向,大小为δ
外力虚功: We FP
内力虚功:
Wi
M u1
Mu2
2
Mu( l
4
l
)
6Mu
l
由
We=Wi 得: FPu
Fpu
=
(a+b)M ab
u
2Fp Fp
l/2
l/2
7 Fpl 16
5 Fpl 8
M图
5 M max 8 Fpl M u
Fpu
=
8M 5l
u
M max 2Fpl M u
Fpu
=
Mu 2l
结构力学(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
例 求静定梁的比例加载时的极限荷载Fpu
2Fp Fp
弯矩图法
A
3Mu
极限荷载(P266)
结构破坏时所能承担的的荷载。
结构力学(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建学院
§17-2 极限弯矩、塑性铰、极限荷载 、极限状态
基本假设(一般针对钢材料) 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2、材料均匀,各向同性。 3、平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都保持平截面不变。
s A
塑性流动状态
C
o
C Mu
B Mu D
l
l/2
l/2
Fpl
解:作弯矩图
A
结构力学-第17章-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q 2l x 2M u x(l x) l
qu
22 3 24
Mu l2
11.7
Mu l2
极限荷载复习题
1. 极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寻找结构承载能力的极限,充分利用材料。
2. 试说明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异同。 答: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时,这种截面可称为塑性铰; 塑性铰是单向铰,塑性铰只能沿弯矩增大的方向发生有限的 转角;塑性铰可传递弯矩,普通铰不能传递弯矩。
AB跨破坏时
ql
(a) A
B
0.5l 0.5l
q 1.5ql
C
D
l 0.75l 0.75l
1.2M u
(b)
Mu
ql 1.2MuB Mu ( A B )
1.2M
u
0.5l
M
u
( 0.5l
0.5l
)
q1
6.4 l2
M
u
BC跨破坏时
ql
(a) A
B
0.5l 0.5l
q 1.5ql
C
D
l 0.75l 0.75l
A1 A2 A / 2 1800mm2
A2
等面积轴
90mm
A1
A1的面积形心距等面积轴45mm, A2的面积形心距等
M u S (S S ) S [ A A .]
S
A
[
.]
S
A
.
26.79KN m
塑性铰、极限荷载
1、静定结构只要产生一个塑性铰即发生塑性破坏,n次超 静定结构一定要产生n +1个塑性铰才产生塑性破坏。
答案:错误
2、塑性铰与普通铰不同,它是一种单向铰,只能沿弯矩增 大的方向发生相对转动。
结构力学 第17章 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可见,塑性流动阶段的中性轴应等分截面面积。
由此,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 M u s (S S )
S、S 分别为面积A、A 对等面积轴的静矩。
可见,极限弯矩与外力无关,只与材料、截面几何形状 和尺寸有关。
6
[例]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 s 240MPa ,试求图示截面的
极限弯矩。
80mm
解: A 3600mm2
荷载只是单调增大,不出现卸载现象。
2.结构的极限状态应当满足的条件
1)平衡条件:在极限受力状态下,结构的整体或任一 局部都保持平衡。
2)内力局限条件(屈服条件):在极限受力状态下,
结构任一截面的弯矩绝对值都不大于其极限弯矩,即
︱M︱≤Mu 。 3)单向机构条件:在极限状态,结构中已经出现足够
数量的塑性铰,使结构成为机构,该机构能够沿荷载
FP
FPu
l/2
l/2
Mu
①图中简支梁随着荷载的增大,梁跨中弯矩达到极限弯矩Mu。
②跨中截面达到塑性流动阶段,跨中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产生有
限的相对转角,因此,当某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Mu时,就称该截面
产生了“塑性铰”。
③这时简支梁已成为机构,这种状态称为“极限状态”,此时的荷载
称为“极限荷载”,记作FPu。
35
1、静定结构只要产生一个塑性铰即发生塑性破坏,n次超 静定结构一定要产生n +1个塑性铰才产生塑性破坏。
答案:错误
2、塑性铰与普通铰不同,它是一种单向铰,只能沿弯矩增 大的方向发生相对转动。
答案:正确
3、超静定结构的极限荷载不受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因素 影响。
答案:正确
4、结构极限荷载是结构形成最容易产生的破坏机构时的荷 载。
第十一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详解
强调:
塑性铰——能承受弯矩并能单方向转动的铰。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
1)普通铰不能承受弯矩,塑性铰能承受 M u
2)普通铰为双向铰,塑性铰为单向铰。
破坏机构— 结构由于出现塑性铰而变成
? 若梁的左半瞬部变分或截可面变高时度的增体加系一。倍(变截
面静梁定)梁,,塑塑性性铰铰出出现现在在何弯处矩?(绝对值)最大处。
Ms W
矩形 圆形
=1.5 =1.7
工字形
1.15
薄壁圆环形 1.3
历程: 加载初期 → 弹性极限荷载 →塑性区扩大→ 形成塑性铰(机构)→ 极限荷载
下面介绍一下塑性铰的概念:
第十一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当截面达到塑性流动阶段,在极限弯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 个无限靠近的相邻截面可以产生相对转角,类似带铰的截面, 称此截面为塑性铰。在简化分析中认为塑性区仅集中在塑性铰 截面,杆件的其它区段都是弹性的。
极限弯矩: Fx 0 s A1 s A2 0
S
M0 0
A1
A2
A 2
中性轴等 分截面积
Mu s y dA
(对中性轴的矩 )
或M u
2 S
A 2
h 4
S
bh2 4
2b
h
2
0
s
ydy
1 4
bh2 s
sWs
(Ws 塑性抗弯截面系数)
第十一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截面形状系数: M u Ws
塑性铰只能沿极限弯矩方向发生转动;由理想弹塑性假设知, 一旦截面弯矩减小,截面立即恢复弹塑性或弹性状态,塑性铰
即告消失,因此,塑性铰是单向铰。
普通铰和塑性铰的异同:都可产生绕铰的相对转动;普通铰在 转动过程中不能传递、承受弯矩,而塑性铰能承受对应截面的 极限弯矩;普通铰为双向铰,塑性铰为单向铰。 破坏机构:当结构出现若干塑性铰而成为几何可变或瞬变体系
结构的极限荷载
第11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前面各章所讨论的结构计算均是以线弹性结构为基础的,即限定结构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当结构的最大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应力n σ时,结构将会破坏,故强度条件为[]max nKσσσ=≤ 式中,max σ为结构的最大工作应力;[]σ为材料的许用应力;n σ为材料的极限应力,对于脆性材料为其强度极限b σ,对于塑性材料为其屈服极限s σ;K 为安全系数。
基于这种假定的结构分析称为弹性分析。
从结构强度角度来看,弹性分析具有一定的缺点。
对于塑性材料的结构,尤其是超静定结构,在某一截面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应力,某一局部已进入塑性阶段时,结构并不破坏,还能承受更大的荷载继续工作,因此按弹性分析设计是不够经济合理的。
另外,弹性分析无法考虑材料超过屈服极限以后,结构的这一部分的承载能力。
塑性分析方法就是为了弥补弹性分析的不足而提出和发展起来的。
它充分地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以结构完全丧失承载能力时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破坏的标志。
此时的荷载是结构所能承受荷载的极限,称为极限荷载,记为u F 。
结构的强度条件可表示为u F F K≤ 式中F 为结构工作荷载,K 为安全系数。
显然,塑性分析的强度条件比弹性分析更切合实际。
塑性分析方法只适用于延展性较好的塑性材料的结构,对于脆性材料的结构或对变形有较大限制的结构应慎用这种方法。
对结构进行塑性分析时,平衡条件和几何条件与弹性分析时相同,如平截面假设仍然成立,所不同的是物理条件。
为了简化计算,对于所用的材料,常用如图11.1所示的应力—应变曲线。
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以前,材料处于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s σ时,材料开始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保持不变,应变可无限增加;卸载时,材料恢复弹性但存在残余变形。
凡符合这种应力—应变关系的材料,称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实际钢结构一般可视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对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混凝土受拉区出现裂缝后,拉力完全由钢筋承受,故也可采用这种简化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塑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求图示连续梁的极限荷载。各跨分别是等截面的,AB、BC跨的极限 求图示连续梁的极限荷载。各跨分别是等截面的,AB、BC跨的极限 ,AB 弯矩为M CD跨的极限弯矩为 跨的极限弯矩为3 弯矩为 u ,CD跨的极限弯矩为3Mu 。 0.8P 解:先分别求出各跨独自破坏时的 q=P/ =P/a =P/ P P 破坏荷载. 破坏荷载. A D B C E F AB跨破坏时 (1)AB跨破坏时 a
(3)CD跨破坏时 CD跨破坏时
0.8P
q=P/ =P/a =P/
P
δθ
2δθ
P
P+ × aδθ + P+ ⋅ 2aδθ = Mu ⋅ δθ + 3Mu ⋅ 3δθ
2δθ
3δθ
P + = 3.33M u / a P = 3.33Mu / a u
§ 16-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161616-4-1 几个基本概念
求图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已知AB段的极限弯矩为2 AB段的极限弯矩为 例:求图示变截面梁的极限荷载.已知AB段的极限弯矩为2Mu,BC 段为M 段为 u 。 解:确定塑性铰的位置 确定塑性铰的位置 P A B C 1.若 出现塑性铰, 1.若B、D出现塑性铰,则B、D两截面的弯 D l/3 l/3 l/3 矩为M 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矩为Mu,M A = 3M u 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2.若A出现塑性铰,再加荷载时,B截面 2.若 出现塑性铰,再加荷载时, Mu 3M u 弯矩减少D截面弯矩增加, 弯矩减少D截面弯矩增加,故另一塑性 铰出现于D截面。 铰出现于D截面。 Mu
A = σ y × × 0.0633 = 27.36kN.m 2
20mm
1616-2-2 塑性铰
1、塑性铰的概念 、 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 A 截面可发生有限转动, 时 , 截面可发生有限转动 , 这种截面可称为塑性铰 塑性铰。 这种截面可称为塑性铰。 2、塑性铰的特点(与机械铰的区别) 、塑性铰的特点(与机械铰的区别)
A δθ A
2M u
δθ C
C
δy
δθ D
1616-3-2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连续梁的破坏机构
两个假定: 两个假定: (1)各跨均为等截面杆; 各跨均为等截面杆; 各跨均为等截面杆 (2)梁所受的荷载方向相同, 梁所受的荷载方向相同, 梁所受的荷载方向相同 并按比例增加
一跨单独破坏
在各跨等截面、 在各跨等截面、荷 载方向相同条件下, 载方向相同条件下, 破坏机构只能在各 跨内独立形成。 跨内独立形成。
(3)CD跨破坏时 CD跨破坏时 有三种情况: 有三种情况:
例:求图示连续梁的极限荷载。各跨分别是等截面的,AB、BC跨的极限 求图示连续梁的极限荷载。各跨分别是等截面的,AB、BC跨的极限 ,AB 弯矩为M CD跨的极限弯矩为 跨的极限弯矩为3 弯矩为 u ,CD跨的极限弯矩为3Mu 。 0.8P 解:先分别求出各跨独自破坏时的 q=P/ =P/a =P/ P P 可破坏荷载. 可破坏荷载. A D B C E F AB跨破坏时 (1)AB跨破坏时 a a 0.8P 2a q=P/ =P/a =P/ a
4M u Fpu = l
δθ
C
2δθ
Fpu/2
本例中,截面上有剪力, 本例中,截面上有剪力,剪力 会使极限弯矩值降低, 会使极限弯矩值降低,但一般 影响较小,可略去不计。 影响较小,可略去不计。
§ 16-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6-
超静定梁有多余约束,出现 一个塑性铰后仍是几何不变 体系。
1616-3-1 超静定梁的破坏过程和极限荷载的特点
σs σs
σs
σs
弹塑性状态
弹性状态
横截面上受压和受拉的面积分别为 A1 和 A2 ,当截面上无轴力作用时
σ s A1 − σ s A2 = 0
A1 = A2 = A / 2
中性轴亦为等分截面轴。 中性轴亦为等分截面轴。 由此可得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
2 bh h bh h bh M u = σ s A1a1 + σ s A2 a2 = σ s ( S1 + S2 ) = σ s ⋅ + ⋅ = σs 4 2 4 2 4
σ = Eyκ
σ max = σ s
---弯矩与曲率关系 M = ∫ σydA = EIκ ---弯矩与曲率关系
A
bh2 Ms = σs 6
---弹性极限弯矩(屈服弯矩) ---弹性极限弯矩(屈服弯矩) 弹性极限弯矩
② 弹塑性阶段
M M
极限状态
σs
h
σs
y0 y0
σs σs
b
σs
σs
弹塑性状态
弹性状态
80mm
A = 0.0036m 2 A1 = A2 = A / 2 = 0.0018m 2
形心距下端0.045m, 形心距上端0.01167m, A1形心距下端0.045m, A2形心距上端0.01167m, 的形心距为0.0633m. A1与A2的形心距为0.0633m.
M u = σ y ( S1 + S 2 )
Mu1
Mu2
例 16-1 如图所示设有矩形截面简支梁在跨中承受集 16中荷载作用,试求极限荷载FPu。 解:由静力条件
即
静定结构无多余约束, 出现一个塑性铰即成为 破坏机构。这时结构上 的荷载即为极限荷载。 的荷载即为极限荷载。Biblioteka 也可列虚功方程Fpu
A
δθ B
Mu
l We = Fpu × δθ × − M u × 2δθ = 0 2
第十六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The Ultimate Load of Structure)
目 录 (contents)
---------------------------------------------------------§ 16-1 概述 § 16-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 § 16-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 16-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 ----------------------------------------------------------
中性轴附近处于弹性状态,处于弹性的部分称为弹性核。 中性轴附近处于弹性状态,处于弹性的部分称为弹性核。 弹性核 Ms κs 2 非线性关系 ---弯矩与曲率关系 ---弯矩与曲率关系 M= [3 − ( ) ] 2 k
或
κs M = 3− 2 κ Ms
③ 塑性流动阶段
M M
极限状态
σs
h
b
σs
y0 y0
qu
C Mu C
B
1616-2-3 破坏机构
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形成足够数目的塑性铰时, 结构(整体或局部)就变成了几何可变体系。称这一 可变体系为破坏机构 破坏机构,简称机构 机构。 破坏机构 机构
破坏机构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 破坏机构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
注意事项:
1、不同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成为机构,所需塑性铰的数目 、不同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成为机构, 不同。 不同。 qu 2 qu1 Mu Mu
求极限荷载相当于求P的极限值。 求极限荷载相当于求P的极限值。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结构处于极限状态时,应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单向机构条件; 弯矩极限( 内力局限)条件; 平衡条件。 1.单向机构条件; 弯矩极限( 内力局限)条件; 平衡条件。 单向机构条件 2. 3.平衡条件 2.弯矩极限 3.
§ 16-1 概述 161616-1-1 弹性设计
根据弹性计算结果,以许用应力为依据确定截面 的尺寸或进行强度验算。 是否合理?
σ
q A
σs σ σp e
h b l ql2/8
M σ O ε W ≥ max 其中[σ ] = s 1、设计: 、设计: σs———流动极限(屈服极限) 流动极限(屈服极限) 流动极限 [σ ] k σe———弹性极限 弹性极限 Mmax Mmax y = ≤ [σ ] σp———比例极限 比例极限 2、验算: σ = 、验算:
σs
σ ε
εs
§ 16-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 16- 极限弯矩、 1616-2-1 极限弯矩和极限状态
M M
h
b
① 弹性阶段
M M
σs
h
b
σs
σ max < σ s
σ = Eε ε = yκ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关系 ---应变与曲率关系 ---应变与曲率关系 ---应力与曲率关系 ---应力与曲率关系 线性关系
Mu Mu 2、不同结构,只要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极限弯 、不同结构,只要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 矩一定相同。 矩一定相同。 M u = Wu ⋅ σ s 3、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的不同结构,qu不一定相 、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的不同结构, 同。 qu2 q u1
M u1 = M u 2 Mu2 q u1 ≠ q u 2
2δθ
a P
3δθ
a P
δθ
0.8P + × aδθ = M u ⋅ 2δθ + M u ⋅ δθ P + = 3.75M u / a
(2)BC跨破坏时 BC跨破坏时
D
0.8P
q=P/ =P/a =P/
δθ
P
P
δθ
P+ 1 × ⋅ 2a ⋅ aδθ = Mu ⋅δθ + Mu ⋅ 2δθ + Muδθ a 2 P + = 4M u / a
W I
1616-1-2 塑性设计
是为了消除弹性设计方法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 在塑性设计中,首先要确定结构破坏时所能承担的荷 载(即极限荷载 极限荷载),然后将极限荷载乘以荷载系数得 极限荷载 出容许荷载,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