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园一区一主业

合集下载

市场一体化解读

市场一体化解读

从成都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政策措施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先后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方面建立了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

(一)城乡规划一体化,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

从城乡一体化改革开始,成都市先后下发了《中共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意见》、《成都市城乡规划监督规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成都市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将广大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范畴,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全域成都”规划体系、城乡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

(二)城乡产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支撑。

为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弊端,成都顺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遵循“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思想,制定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的要求,成都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通过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机制,成都正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城乡一体、梯度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

当前,城市农村发展速度的巨大差异,就在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发挥政府的力量,更要重视市场的力量。

2008年,成都开始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要求,成都市制订了《成都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实施意见》,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和颁证,并在市、县、镇都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

成都经济区的产业分工与布局研究

成都经济区的产业分工与布局研究
子信息, 机械、 重装( 包括汽车)化工、 , 冶金建材、 食品医药、 新能源、 新材料 , 文化旅游等9 大产业集群。
为此 , 要坚持市场化原则、 合理化原则、 专业化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产业链 、 做好 增量调整、 存量调 整、 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转变政府职能五篇文章。
关键词 : 区域分工; 区域合作 ; 产业集群 ; “ 十字型” 经济发展带 作者及单位 : 课题组成 员: 刘华富 、 林德 萍、 邓凡 , 皆系中共成都 市委党校教师。 四川 (
劳动力资源尤以丘陵地区为最 ; 林业资源( 包括植物资源
和动物资源)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 、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 资源) 主要分布在龙门山脉 、 邛崃 山脉和大相岭 ( 泥巴
产业, 形成浓郁的区域特色,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独树一
帜奠定了基础。 2 产业同质化程度低 、 . 互补性强、 关联度高。成都
非均衡性为区域 内各地市的产业分工、 合作及合理布局
提供了广泛和坚实的基础 :1成 、 绵的经济、 ( ) 德、 金融、 科
技 资源 与龙 门山脉 、 崃 山脉 、 邛 大相 岭 等 山区 的林 业 资
以区域合作为契机, 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 在产业合理分 工, 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 提升区
动这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 德、 自身, ( 成、 绵 3 并与乐山、
雅安、 眉山加强合作 , 共同开成都平原及盆周山区的山 水、 历史及文化资源 , 将形成具有全国、 甚至世界级竞争 力的独特文化旅游产业。总之, 成都经济区的资源特点, 赋予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的必然性, 同时, 也为做大做强
来 自成都的川齿和眉山的丹齿。再如德阳的纳米级磷酸 铁锂新动力电池的研发成功及投产 , 无疑将加快成都经

服装座谈会领导发言稿

服装座谈会领导发言稿

各位服装企业家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万贯雅安碧峰峡风景区,下面我将万贯服装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和成都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面向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万贯服装产业园在彭州市濛阳镇首家提出打造“中小服装企业产业园”,发展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服装之都”的宏伟目标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至5亿元之间的为中型企业。

比照以上划分,我们成都的服装企业大多为中、小、微、服装企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德江同志前不久在专题调研中小企业时指出,中小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中小企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并创造了中国80%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万贯集团自身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做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06年以前,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纺织服装加工、批发集散地。

在成都著名的荷花池、蓉北、青年路服装批发市场,在郫县犀浦、安靖、新都的大丰、龙桥、新繁、北湖等西北区域云集了上万家自产、自销的中、小、微服装企业,他们为成都及四川服装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厂房随着政府“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城市的发展,不得不从“一圈层”向“二圈层”、“三圈层”转移。

因为搬迁,他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而当时的成都周边还没有建成具有专业化、规模化、聚集化,真诚为中小服装企业服务的服装产业园。

从1995年成都火车北站“万贯时装城”的成功运作以来,我们一直关注成都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状况。

2006年,论证多年的成都北新干线成功修建。

2012年四川大邑县沙渠镇项目总体规划_61页_概念布局设计

2012年四川大邑县沙渠镇项目总体规划_61页_概念布局设计
8
三、修编重点
1、落实“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背景下新的规划要求 “九化”要求、“产城一体”要求
2、落实从城镇到小城市职能的转变带来新的规划要求 定位转变、觃模的增加、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形态的塑造
3、解决重大企业入驻带来的重大影响 发展模式、产业类型和结构的调整、空间和功能布局的需求
4、优化现状城镇空间布局
沙渠客运站恢复使用,扩大
本按觃划形成。
为三级客运站;保留现状2座加
设施:沙渠客运站闲置;2座机劢车公共停车场未建。
油站;设置2座机劢车公共停车 场。
【评估结论】镇区内部路网大部分按觃划形成,镇域道路(对外道路)和交通设施按觃划
设施性较差。
16
原规划实施评估
3、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
市政设施
【08版规划】 给水:近期水源来自蔡场自来水厂和新津自来水厂,远期利用大邑新场自来水 厂供给,蔡场自来水厂和新津自来水厂作为备用水源。 排水:觃划在镇区南侧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觃模为1.13万m3/d。 供电:觃划新建35kV沙渠变电站(觃划一台容量为31.5MVA的主变压器)。 消防:在工业大道和觃划24m道路交叉口西北侧觃划一座二级普通消防站。
15
原规划实施评估
2008年现状
2008年觃划
2011年现状
3、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
道路交通
益民街Leabharlann 新鸿路【08版规划】
路网:
雄风路
镇域:觃划形成:“一横” 三安路、“一纵”觃划20m道路。
镇区:道路呈“四横三纵”
布局。“四横”为觃划东西向的
工业集中发展点16m、24m道路、 【实施情况】 城镇区20m道路和三安路24m,
实施情况 2010年,沙渠镇地区生产总值3.5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40美元,超出预期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为26:46:28,非农产业总体比重低亍预期,但服务业比重大亍农业比重,优亍预期。 2010年户籍口径城镇化率为25.3%,2011年常住口径城镇化率为58%,达到预期

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

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

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介绍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立于2003年5月。

2004年被确认为市级工业集中发展区;2005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现代制造业示范区、四川省循环经济示试点园区;200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四川省分布式能源试点园区。

几年来,我们坚持“一区一主业”的发展要求,始终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坚持“招大引强、抓大聚小”,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先后引进了世界500强1家,引进海螺型材、乘风阀门、中国联塑等重大产业化项目31家。

截止目前,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59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

2010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20%;完成入库税金3.18亿元,同比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9%,位列全市前茅;工业集中度达64%,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年实现翻番。

2011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力争实现工业招商和园销售收入“两个翻番”,建成省级经济开发区。

园区配套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于2003年5月28日奠基成立,远期规划28.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7.8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面积达3.52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入驻工业区的企业达61个,初步形成了服装生产、食品加工、机械铸造、电子通讯、医药制造、钢铁精深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是四川省现代制造业示范区和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创建一流的投资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年来,采取以“项目换资金”、“资源换资金”、“道路换资金”、“政策换资金”的“四换”方式,共筹措投入建设资金近3亿元,完成了工业区“三横六纵”的道路网络骨架,配套完善了自来水、电力、天然气、道路、通讯、光纤、排污“七通”建设。

目前,工业区二期基础设施正抓紧设计。

截止2006年底,工业区投产企业达25家。

地理位置位置:大邑位于成都市的西面,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东经102°54'—103°45',北纬30°25'—30°49')。

成都经开区陈痛期过后

成都经开区陈痛期过后

成都经开区:陈痛期过后作者:丁玲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21期成都经开区以汽车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集群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

文 | CEI记者丁玲(发自四川成都)2009年,成都市正式实施“一区一主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明确定位所辖区县的产业。

李桦所在的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经开区)主业被定为汽车产业。

“政策一公布,经开区首当其冲,两个已经定下来的项目被调到其他区了。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时任成都市龙泉驿区副区长李桦摇头说道,甚是无奈。

“光喝酒就喝了十几、二十回了。

”同时兼任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李桦心里也多少有一些不痛快。

然而两年后,成都经开区的发展令人瞠目。

成都经开区形成了“十车七机”整车整机项目格局。

由此,成都汽车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零散到集群、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正一步步向精细化完善汽车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的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地的目标迈进。

不过,众所周知,成都以“休闲都市”闻名。

“飞机飞在成都的上空,都能听到麻将声”这句流传在当地人中的玩笑话,似乎是对成都最好的注解。

而如今,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成都工业正逐步被认可。

改头换面的阵痛与众多城市经济开发区一样,成都经开区也曾经历了“散、乱、差,主业不突出、效益不高”的发展阶段。

“在一区一主业实施之前,成都市区县主要产业定位不明确,导致招商引资没有明确的定位,不管什么项目,拿到项目就已不易,抓到项目装进去就成,很少考虑产业集群、规模效应。

”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何礼直言不讳地说。

更甚的是,园区定位的模糊使得园区招商工作产生了无序竞争、浪费资源的问题。

为了同一个项目,五六个区县去争抢,为了得到项目,各区县使出浑身解数,这样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成都。

“这导致园区产业集中度很低,就像一堆土豆虽然装在同一个袋子里,但彼此仍是隔离的。

”何礼告诉记者。

对此,已经在经开区工作三年多的经开区整车处处长梁欣深有体会。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园区外工业企业调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园区外工业企业调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园区外工业企业调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9•【字号】成办发[2011]83号•【施行日期】2011.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园区外工业企业调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成办发〔2011〕83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园区外工业企业调迁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成都市园区外工业企业调迁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引导园区外工业企业逐步调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点)(以下简称工业园区)外调迁进入工业园区和成都市与周边市(州)合作园区(以下简称合作园区)的工业企业。

第三条企业调迁要以产业布局规划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有序调迁的基本原则,确保实现“调迁一批、保留一批、淘汰关闭一批”的总体目标。

第二章调迁对象与调迁方向第四条依据园区外企业用地、建设、环境及未来发展综合评估结果,筛选确定调迁企业。

第五条调迁企业须符合产业政策,调迁选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规划要求,并按照“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定位调入相应工业园区。

(一)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足2500万元以及按投资强度标准计算占地不足20亩的调迁企业,应引导其进入工业园区内标准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待企业扩大规模、达到用地标准后再按照相关政策供给土地自建厂房。

(二)对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达不到单独供地条件且不愿意进入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企业,支持其调迁出市域范围,优先推荐落户到合作园区。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2015年5月)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一)总体发展概况。

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

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

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

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

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1-指标园区面积(平方公里)已入园企业(户)销售产值(亿元)上缴税金(亿元)小微企业成长园建设情况园区等级合计规上企业规下企业顺庆工业集中区10 121 65 56 134 4.1 未启动—高坪工业集中区10 130 75 55 248 2.8 未启动省“51025”园区嘉陵工业集中区11 163 63 100 280 2.1 已启动—阆中工业集中区12 95 38 57 120 1.1 已启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南部工业集中区9 78 73 5 280 3.0 建成11万㎡省“51025”园区西充工业集中区 6 28 28 0 65 2.2 未启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仪陇工业集中区 5.5 69 34 35 108 1.8 建成3万㎡—营山工业集中区 5 62 29 33 140 1.6 启动2万㎡主体建设—蓬安工业园区7 62 49 13 210 1.5 已启动省“51025”园区南充经开区14.5 ——————省“51025”园区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合计90 808 454 354 1585 20.2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详解核心提示允许先行先试的九个方面■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健全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都市上报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允许我市在九个方面先行先试。

批复的《方案》将成为指导成都试验区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张婷婷李影【主要目标】《方案》提出了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努力把成都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和推进灾后重建的成功典范,带动四川全面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圆满完成试验区建设任务。

把成都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震前有明显提高。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进展。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73%,城市化率达到60%(按户籍人口计),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1,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成都)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8-2017年)为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和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成府发〔2008〕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一)产业现状。

1.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高新技术和重点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国内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6928亿元,同比增长25.09%;现代生物医药企业超过500家,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开发机构达200多家,涉足生物工程制药的上市公司共有160多家;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

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注:生物产业包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五大领域;医药产业包含化学药品、中医药、医药器械等制造业。

本《规划》只涉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领域和医药制造业。

2.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生物医药已发展成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8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表1 近年成都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情况简表(1)发展区域日趋集中。

按照成都工业布局发展规划,结合制药企业GMP改造和我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制药企业逐步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形成了成都高新区、双流县、金牛区、温江区、彭州市等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的医药企业数量已占全市6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76.57%,呈现产业聚集雏形。

图1 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数量(单位:个)图2 成都市各区(市)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产值比(2)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渭南考察报告

渭南考察报告

学习借鉴成都经验加快推进渭南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孔繁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三化”同步推进,是新形势下必须着力抓好的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指导和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方略。

按照市委领导指示精神,近期我们专门赴四川省成都市就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考察学习。

通过与成都的“零距离”接触,和干部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对照差距和深入思考,深受感触和启发。

一致认为,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实践和诸多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渭南认真学习借鉴、科学有序推进。

一、统筹城乡发展,成都的主要经验是什么?2003 年以来,成都市立足于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实际,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 ,大力实施“三个集中” 和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着力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 问题顽症,全面加快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有效破解了统筹城乡发展“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等三大难题,促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在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叠加影响的严峻形势下,成都市经济社会连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

2010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08.3 亿元,同比增长14.7% ,财政收入562.9 亿元,同比增长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835 元,同比增长11.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5 元,同比增长15.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 1缩小至2.54 :,是全国唯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的特大城市。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一)推进“三个集中” ,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

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新型工业化。

成都市按照“一区一主业”和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方向,将原有的116 个开发区整合优化为21 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全力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11 个产业集群。

青白江区七个工业园区

青白江区七个工业园区

青白江区七大产业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北)成都市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建立的老工业基地。

地处“成德绵经济走廊”和“成渝经济圈”,是成都冶金建材制造产业的重点区域。

力争创建为省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工业集中发展建成区11平方公里,在建区8平方公里,青新工业连片发展区8平方公里,南连新都工业东区;中远期规划将跨毗河、上丘陵10平方公里,形成40余平方公里的成都北部的工业新城。

2006年3月,区委区政府确立“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建设成都北部新城,构建和谐青白江”战略,全面启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依法有程序、突破有规范、借鉴有创新”的思路,采用政府投资、社会融资、银行信贷、业主投入等多种模式,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7亿元进行工业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路灯、绿化、光纤、通讯、视频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工业区8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建成道路34.5公里;110KV主干电路3.6公里、35KV主干电路16公里、10KV主干电路22公里,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3座;自来水干管40公里、燃气主干管30公里、光纤线路42公里、通讯线路45公里;市级“工业区森林公园”和道路等绿化123万平方米,工业排水渠3条7.3公里,已完全具备承载企业的能力。

按成都“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定位为冶金建材制造业,现已聚集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

建成区有攀成钢、川化集团、台湾玻璃、王牌汽车、玉龙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30余家。

新建区有巨石玻纤、天马轴承、艾切斯钢管、三洲特精核管、天保重装、米高集团、和乐门业、中讯集团、中远特钢等新入驻项目106个,总投资215亿元。

上亿元的项目40个,其中: 1-5亿元32个,5-10亿元5个,10-60亿元3个,已投产项目52个,正在建项目32个。

目前,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是省和谐劳动工业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最新精选】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最新精选】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国际城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楼主5haolou2009 发表于搜房网- 成都业主论坛- 首创·国际城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南部最优。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及双流县成昆铁路以东、货运铁路外绕线以北、成自泸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涉及双流县华阳、西航港、中和、万安、正兴、兴隆及公兴部分区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金融总部商务区。

规划范围北起繁雄大道及石胜路,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及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站华路),东临成仁快速路,涉及高新区站南组团部分区域及锦江区柳江片区部分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北至香城大道、西至成彭路及斑竹园镇区西侧,南至三环路,东至川陕路凤凰山段及宝成铁路,涉及成华区凤凰山片区、新都区大丰、斑竹园部分区域以及金牛区天回部分区域,以“198”地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杨柳河,南至规划建设用地及老成温路,东至三环路,北至成温高速路及南熏大道,涉及青羊区光华新区、文家片区及温江新城区,以“198”地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成都市各个工业区概况_1

成都市各个工业区概况_1

成都市各个工业区概况_1成都市公司目标工业区概况高新区:电子信息(含软件)及生物医药产业成都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现有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南部园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科技园区;西部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产业聚集为目的、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园区。

两个园区内各建有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建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体制创新、成果孵化、对外开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通信、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五大产业集群。

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25,以上,在科技部的历次综合评比中,成都高新区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7年列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的第4位、中西部第1位,是全国首批6家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园区之一。

区内现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68家,外资企业674家。

到2010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实现三个“翻一番”的目标:即在2007年的基础上,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翻一番,为成都试验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经开区:以汽车整车(含工程机械)及配套零部件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锦江区:以创意设计及电子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总部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前身为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为四川省省级开发区。

园区位于成都市东南,东起新成仁路,西至锦江,北起三环路,南至石胜路,已建成面积1.29平方公里,是以现代生活居住、商务、科研为主的综合性城区。

依托南心片区,定位为城市南部副中心片区东部组团,总部经济扩展区和锦江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9月,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重点发展设计、创意、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产业,联动打造现代总部新城。

青羊区:以航空模具产业为主的企业总部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于2004年3月成立,是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位于日月大道以北,成飞机场两侧,三环路与外环路之间,规划占地面积2.99平方公里。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国际城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楼主5haolou2009 发表于搜房网 - 成都业主论坛 - 首创?国际城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南部最优。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及双流县成昆铁路以东、货运铁路外绕线以北、成自泸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涉及双流县华阳、西航港、中和、万安、正兴、兴隆及公兴部分区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金融总部商务区。

规划范围北起繁雄大道及石胜路,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及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站华路),东临成仁快速路,涉及高新区站南组团部分区域及锦江区柳江片区部分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北至香城大道、西至成彭路及斑竹园镇区西侧,南至三环路,东至川陕路凤凰山段及宝成铁路,涉及成华区凤凰山片区、新都区大丰、斑竹园部分区域以及金牛区天回部分区域,以“198”地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杨柳河,南至规划建设用地及老成温路,东至三环路,北至成温高速路及南熏大道,涉及青羊区光华新区、文家片区及温江新城区,以“198”地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园区服务的“成都模式”

园区服务的“成都模式”

园区服务的“成都模式”作者:潘奕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9年第10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园区及企业越来越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聚集之地、越来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之地、越来越成为科协组织的服务之地。

全国有70%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在企业,为此,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科技工作者等科协四个服务职能,成都率先在全国开展园区科协建设工作,目前已实现全市20个区(市)县园区科协组织全覆盖,园区科协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事业不断深化、服务成效愈发显著。

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已形成了由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成的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其中地方科协由同級学会和下一级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行业学会、协会系统则横向跨越了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产业部门,科协组织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大部分民营经济集中在工业园区,普遍对科协不是很了解和清楚,对专业学术性的基层科协组织的了解也就更少了。

为此,成都市科协大胆探索,努力创新,突破了现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限制,将园区科协注册为独立非盈利法人组织,将园区科协组织建设成为既有公益组织特点,又有市场活力的科协组织,并深入到科技创新主体最为集中的工业园区,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好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帮助解决企业创新“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2014年,成都市按照“一区一主业”产业布局,在21个区(市)县建立了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并对其中的18个园区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到这些园区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少的几百家,多的上千家。

这些企业既面临了对政府的各类扶持政策了解不及时、掌握不全面、了解不透彻等共性问题,也面临对创新要素服务的需求千差万别等个性问题,很难有某个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统筹协调、完整深入地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市科协按照“帮忙不添乱”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园区科协组织,帮助园区管委会更好地服务企业和企业科技人员,发挥科协科技智力资源丰富的禀赋,做好面向园区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知识产权巡讲、行业前沿技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面向园区企业的创新创业与政府面对面、博士专家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方法培训等公益性活动。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22•【字号】成办发[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10〕16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提高工业集中集约化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杜绝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镇工业点(以下简称工业园区)外擅自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含我市与周边市州合办工业园区)调迁,现就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成府发〔2009〕25号)精神,严禁工业园区外擅自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快工业园区外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促进我市工业企业提档升级;引导工业园区外现有工业企业按规划有序调迁进工业园区集中集约发展,制定5年调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我市工业集中集约发展水平。

二、工作内容(一)锁定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基数,严禁在工业园区外违规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

1.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成府发〔2009〕25号文规定和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锁定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户数,严格把好注册登记、项目核准、排污许可、规划审批、安全生产许可及供地、供能关,严格禁止在工业园区外违规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含个体工商户)。

2.对成府发〔2009〕25号文允许在工业园区外新建的资源型、农副产品初加工、手工业、无污染的轻工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由各区(市)县工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审核认定,在办理完各项手续后方可动工。

市场一体化解读

市场一体化解读
的主要政策措施
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先后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方面建立了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一)城乡规划一体化,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础。从城乡一体化改革开始,成都市先后下发了《中共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意见》、《成都市城乡规划监督规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成都市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将广大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范畴,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全域成都”规划体系、城乡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二)城乡产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支撑。为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弊端,成都顺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遵循“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思想,制定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根据《意见》的要求,成都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通过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机制,成都正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城乡一体、梯度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三)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当前,城市农村发展速度的巨大差异,就在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发挥政府的力量,更要重视市场的力量。2008年,成都开始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要求,成都市制订了《成都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实施意见》,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和颁证,并在市、县、镇都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成都建立了对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一体推进的机制,先后制订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实施了网络化城乡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向农村覆盖、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和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城市自来水和天然气覆盖农村、村(社区)垃圾集中处置、村村通固定电话和广播电视、移动信号覆盖率100%。(五)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最能体现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制度安排。先后制订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健全完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的意见》、《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文件,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市公共优势资源向农村覆盖,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为城乡统筹提供了制度保障。成都先后对30多个部门进行了职能整合和归并,建立起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大部门管理体制,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和延伸。制订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公安局关于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管理的意见》等文件,推进了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很多村、组自发诞生了“监事会”、“公共资源管理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农民在参与经济发展和民主管理中当家作主,发挥了主体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布局优化方案
(征求意见稿)
— 1 —
— 2 —
注:1、各工业集中发展区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主要用于指导新引进项目的布点布局。

2、支持集中区内已存在的行业优势企业在原有用地或指定区域内技改扩张,或引进为原有企业直接配套的关联企业。

3、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主业基础上,可围绕主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及配套产品制造。

— 3 —
附件2
重点镇工业点主导产业布局优化方案
(征求意见稿)
注:1、各工业点主导产业,主要用于指导新引进项目的布点布局。

2、支持点内已存在的行业优势企业在原有用地或指定区域内技改扩张,或引进为原有企业直接配套的关联企业。

3、工业点在主业基础上,可围绕主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品及配套产品制造。

— 4 —
附件3
工业集中发展区(点)主导产业聚集情况表
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盖章)填表人:联系电话: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纳入集中度统计的企业数
2、在建项目含已建成但暂未纳入集中度统计项目
3、如提出新的主导产业方案,按征求意见稿中主导产业和新主导产业方案分别填报
4、统计数据为截止2009年6月数据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