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周 假设法解题(习题导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1《用“假设”法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假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法的意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假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策略。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假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假设”法,并能够合理选择假设的对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假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问题直接解决困难,需要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从而引出“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假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法的意义和应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假设的基本概念。假设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为了简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能情况。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找到答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通过假设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解释它如何帮助我们清晰地分析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假设策略在实际数学问题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假设”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抓住假设的核心,通过设定合理的条件来简化问题,而有的学生则在如何提出假设上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相当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假设与实际情况的转化: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将假设条件与实际问题的关系进行有效转化,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思维上的一个难点。
-解决问题的多种假设方法: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假设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各种假设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举例:在速度与时间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对速度或时间提出不同的假设,但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哪种假设更便于问题的解决,哪种假设可能导致问题的复杂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假设的概念,掌握假设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假设的定义与作用2. 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假设策略。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假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问题及解题过程。

2. 教学卡片:用于分发练习题和小组讨论。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问题及解题策略,拓展学生视野。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如分析、归纳、推理等。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假设的定义与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假设策略的步骤与方法。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根据假设策略尝试解决给定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假设策略的心得体会。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效果。

二、课后作业评价1. 布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

2. 评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总结假设策略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一、课后阅读材料1. 推荐相关书籍、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假设策略。

假设法巧妙解题教案

假设法巧妙解题教案

假设法巧妙解题教案教案标题:假设法巧妙解题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假设法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2. 学生能够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和逻辑问题;3.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板书:假设法的定义;2. 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和示范使用假设法解题;3. 提前准备的数学和逻辑问题,可与学生一起解决。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引入假设法的概念:通过板书或PPT演示,向学生介绍假设法的定义和基本思想,强调假设法是一种解题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有条理的思考框架。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或逻辑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并尝试解答。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假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二:讲解原理1. 解释假设法的步骤:列出假设、推理分析和验证,解释每个步骤的含义和作用。

2. 示范假设法的应用:选择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或逻辑问题,通过实际演示如何使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重点强调关键步骤和思考方法。

步骤三:合作解决问题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准备好的数学和逻辑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

2. 指导和辅导: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回顾和讨论:鼓励各小组成员分享解题思路和结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步骤四:个人巩固1. 个人解题练习:让学生个人尝试解决一个假设法相关的问题,可以是书本上的练习题或其他类似的问题。

2. 检查和评估:检查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估。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 学生展示:选择几个优秀的解题思路,请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

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价。

2. 总结假设法的应用:与学生一起总结假设法的优点和不足,并讨论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何灵活运用。

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数学和逻辑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奥数第十一周 假设法解题

奥数第十一周 假设法解题
小华:36×16 =6 岁 2、妈妈:(10-10×38 )÷(12 -38 )-10=40 岁
小红:40×38 =15 岁 3、乙:(90-90×57 )÷(45 -57 )-90=210 本
甲:210×57 =150 本 练 4 1、乙:(112-112×47 )÷(45 -47 )=210 本
2. 小红今年的年龄是妈妈的38 ,10 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妈妈的12 ,小红今年多少岁?
3.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57 ,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 90 本后,甲书架上的书
是乙书架上的45 ,甲、乙两各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例题 4。
王芳原有的图书本数是李卫的45 ,两人各捐给“希望工程”10 本后,则王芳的图书
5 2、 某项工程,甲、乙合做 1 天完成全部工程的24 。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独做 2 天,再
13 由乙队独做 3 天,能完成全部工程的24 。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3、 甲、乙两队合做,20 天可完成一项工程。先由甲队独做 8 天,再由乙队独做 12 天,
还剩这项工程的185 。甲、乙两队独做各需几天完成?
甲:210×45 =168 本 2、爸爸:(10-10×49 )÷(161 -49 )=55 岁
小明:55×161 =30 岁 3、乙:(30-30×16 )÷(14 -16 )=300 人
甲:300×14 =75 人 练 5 1、乙:(20+35×25 )÷(79 -25 )=90 人
甲:90×79 =70 人 2、白:(12+18×23 )÷(23 -152 )=96 粒
答:陈刚原来有零花钱 7.44 元。 疯狂操练 2 1. 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 3 倍多 50 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 150 本,则甲书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8——69【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实行了分层确定:1.基础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答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进阶目标面向学优生和中等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用假设的策略使原本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将两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出示第1题小明邀请了好朋友来家中做客,端出了一些水果,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菠萝和几个桃的一样重呢?你是怎么想的?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吃完了水果小明热情地端出了饮料,请同学们默读题并抢答(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容量的小杯里,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说说数量关系(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3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谈话:同样是把720ml的果汁倒入几个杯子里,为什么不用总数除以份数了?生:有两种不同的杯子了,之前只有一种杯子。

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1、出示例一,理解题意师:那你觉得添上一个怎样的条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条件)老师给你了这样的一个条件,现在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追问:为什么想到一个大杯换3个小杯?出示例1师: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生: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合起来有720ml.1个大杯等于3个小杯2、思考交流,探究思路谈话:同学们现在能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苏教版第十一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个性化修订第一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导学案)教案设计:朱方兵审核:石绍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学情调查:1.出示“学情调查”内容。

2.请各组组长汇报本组学案完成情况。

3.指名展示学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二、合作探究: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并出示要探究的问题。

(1)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求每个小杯和每个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难?(3)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2.分小组合作探究。

三、展示交流:1.鼓励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2.重点交流第(3)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几个小杯,你会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教师结合例题中的示意图提问:个性化修订(1)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几个小杯?(2)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3)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理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板演整个过程:6+3=9(个)720÷9=80(毫升)……小80×3=240(毫升)……大除上面的这样替换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替换方法?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

人教版五年级奥数教案:假设法解题

人教版五年级奥数教案:假设法解题

人教版五年级奥数教案:假设法解题
专题知识点详解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两种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例题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

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分析假设这14张全是5元的,则总钱数只有5×14=70元,比实际少了100-70=30元。

为什么会少了30元呢?因为这14张人币民币中有的是10元的。

拿一张5元的换一张10元的,就会多出5元,30元里包含有6个5元,所以,要换6次,即有6张是10元的,有14-6=8张是5元的。

第1 页共1 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定义与重要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假设的定义与作用如何运用假设来解决问题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定义、步骤和假设的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策略。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假设的应用。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案例分析。

问题解决工具:提供问题解决模板和假设的例子。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讨论结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入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

3.2 讲解与演示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

演示如何运用假设策略来解决问题。

3.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假设策略。

3.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假设的应用。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评估方法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评价标准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案例分析的展示。

问题解决工具:提供问题解决模板和假设的例子。

5.2 教学材料问题案例:提供实际问题案例供学生分析。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讨论结果。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延伸活动一:问题解决竞赛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假设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6.2 延伸活动二:问题解决分享会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假设策略进行解决,并在分享会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2020-2021学年六年级数学:第11周 假设法解题

2020-2021学年六年级数学:第11周 假设法解题

2020-2021学年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周假设法解题(二)专题简析: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

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

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思路导航】假设第一根用去6×3=18米,那么第一根剩下的长度仍是第二根剩下长度的3倍,而事实上第一根比假设的少用去(6×3-6)=12米,也就多剩下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3)=2倍。

(6×3-3)÷(5-3)+6=12(米)答:第二根原来有12米。

练习1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2.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

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3.两堆煤,第一堆是第二堆的2倍,第一堆用去8吨,第二堆用去11吨,第一堆剩下的重量是第二堆的4倍。

求第二堆煤原来是多少吨?例题2。

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思路导航】假设仍然保持王明的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则王明要相应地花去4.40×3 =13.20元,但王明只花去了4.40元,比13.20元少13.20-4.40=8.80元,那么王明买书后的钱比陈刚买书后的钱的3倍多6.40+8.80=15.20元,而题中已告诉:买书后王明的钱是陈刚的8倍,所以,15.20元就对应着陈刚花钱后剩下钱的8-3=5倍。

初中假设法教案

初中假设法教案

初中假设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假设法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如何运用假设法进行科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假设法的概念和作用;2. 假设法的运用步骤。

教学难点:1. 假设法的运用步骤;2. 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2. 设计相关科学实验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二、讲解假设法(10分钟)1. 介绍假设法的概念:假设法是一种科学实验方法,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2. 讲解假设法的运用步骤: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假设法的运用过程。

三、分组讨论和设计实验(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题目,运用假设法进行讨论和实验设计;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咨询教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进行实验(10分钟)1.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五、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假设的正确性;2.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科学实验题目,运用假设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分享彼此的实验经验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假设法的运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和操作。

小学数学教案-假设法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假设法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一、导入:1.回顾策略: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画图、列表、倒推、替换2.提出课题:利用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知识讲解考点: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分为以下5种情况: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只?(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数-兔数=鸡数或者(总脚数-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鸡数总数-鸡数=兔数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少(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数-兔数=鸡数(每只兔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数-鸡数=兔数3.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数-兔数=鸡数(每只兔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数-鸡数=兔数4.得失问题(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三、例题精析【例题1】鸡兔同笼共有32只,共有腿100条,有几只鸡?几只兔?【题干】鸡+兔=32只腿一共100条【答案】鸡:18只兔:14只【解析】假设32只全部是兔子,这样就应该有腿4×32=128(条),这比题目已知的100条腿多了128-100=28(条)。

奥数教案-假设法解题

奥数教案-假设法解题

个性化辅导讲义一·教学内容例1. 一批零件,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两人合作这批零件,中途甲因事请假一天,完成这批零件公用多少天?解法探究:解法一:假设甲没有请假,则甲·乙工作时间相同,共能完成这批零件的(1+81)倍。

需要的天数:(1+81)÷(101+81)=5(天)解法二:假设乙也请假一天,则甲·乙工作时间也相同,只能完成这批零件的(1-101)。

(1-101)÷(101+81)+1=5(天)答:完成这篇零件公用5天。

例二:一批零件,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两人合作这批零件,中途甲因事请假,完成这批零件公用了5天。

问甲请假了几天?解法探究:假设甲没有请假,由甲·乙的工作时间相同都是5天。

共同完成这批零件的(85+105)多做了(85+105)-1.因此甲休息的天数 [(85+105)-1]÷81=1.学生姓名鲍奕芸年级:五升六 第 4 次课 上课时间2015.8.18授课讲师 徐老师 辅导课目 奥数教研主管审核确认:课 题假设法解题是否PPT: 否 备课日期:2015.8.17 计划授课时间:2小说授课形式:一对一教育主 要内容 与目标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

通过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题思路。

重点·难点 要找到合适的假设条件,而不能改变原来题目的题意。

考点及考试要求 根据题目通过不同的假设条件解决不同的问题。

以方便解题。

所需教具或其他练习1.一件工作,甲独做1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若干天后甲休息了几天,结果共用了8天才完成。

甲休息了几天?练习2.一件工作,甲独做1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若干天后甲休息了5天,则需要多少天能够完成这件工作?例3.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12天可完成,由于中途甲停工了5天,因此用了15天完成。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

2. 假设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假设策略的定义、作用以及运用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假设策略。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假设策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假设策略的定义、作用及运用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策略。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总结假设策略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小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态度以及对假设策略的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是否能独立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案例问题集:收集一系列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策略。

2. 教学PPT:制作包含假设策略定义、例子和应用步骤的PPT,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结构和问题,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实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假设策略的定义和作用。

2. 第二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假设策略的应用。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实践,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总结假设策略的运用,并进行课后作业布置。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假设法解题教案

假设法解题教案

假设法解题教案教案标题:假设法解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今天突然发现自行车的链条断了,他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Step 2:引入假设法解题(10分钟)1. 教师解释假设法解题的概念,即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2. 教师通过实例解释假设法解题的应用场景,如:“小明可以假设自行车的链条断了是因为链条老化,然后他可以检查链条是否有锈迹或磨损,进而决定是否更换链条。

”Step 3:假设法解题的步骤(15分钟)1. 教师介绍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a.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b. 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和分析。

c. 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d. 根据验证结果得出结论。

2. 教师通过示例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a. 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学生可以提出可能的原因或解决方案作为假设。

b. 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和分析:学生需要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和分析,找出相关的证据或信息。

c. 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学生需要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或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d. 根据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学生需要根据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

Step 4:练习与应用(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5:拓展与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法解题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实验、历史事件解读等,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比一比,看谁反应快!()个梨重400克,()个苹果重400克。

2.算一算,看谁反应快!(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的小杯,正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倒满。

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思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思考:①和前面刚解决的问题相比,此题难在哪?②题中“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可以怎么理解?③题中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④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中?需要几个小杯?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倒入大杯呢?(2)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①梳理条件和问题②分析数量关系条件①②: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条件③: 小杯的容量=大杯的容量×或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3(3) 用假设的策略解题313131方法一:假设全部倒入小杯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中,则根据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可以把一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把果汁倒入了6+3=9(个)小杯,可以先求出小杯的容量,进而求出大杯的容量。

解答:6+1×3=9(个)小杯:720÷9=80(毫升)大杯:80×3=240(毫升)方法二:假设全部倒入大杯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中,则根据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可以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把果汁倒入了2+1=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大杯的容量,进而求出小杯的容量。

假设法解题教案

假设法解题教案

假设法解题教案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需要进行推理和分析的问题。

下面是一份假设法解题的简单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假设法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掌握运用假设法解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我的手机不能开机?为什么妈妈经常嘱咐不要吃垃圾食品?2.准备一些案例,用于讲解假设法解题的步骤和思路。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你早上经常迟到?2.让学生尝试用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该问题。

步骤二:讲解假设法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简要介绍假设法解题的基本原理:假设法是一种通过假设和倒推的方式,推理出问题的可能原因或答案的方法。

2.具体讲解假设法解题的步骤:a.明确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b.列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列出可能的假设。

c.逐个假设进行验证:按照假设的顺序,逐个验证其正确性。

d.得出结论:根据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

步骤三:分组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练习。

2.让学生根据假设法解题的步骤,逐个验证可能的假设,并得出结论。

3.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合理推理,解决问题。

步骤四:案例分析1.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解题。

2.指导学生按照步骤逐个验证可能的假设,并得出结论。

3.与学生一起讨论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

步骤五:反思和总结1.让学生总结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思路。

2.让学生分享自己解题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3.澄清学生的疑问,对假设法解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辅导。

步骤六:拓展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身边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假设法解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假设法解题,培养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将假设法解题运用到其他科目中。

2.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1周 假设法解题

第11周 假设法解题

第十一周 假设法解题(二)专题简析: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

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

【思路导航】假设第一根用去6×3=18米,那么第一根剩下的长度仍是第二根剩下长度的3倍,而事实上第一根比假设的少用去(6×3-6)=12米,也就多剩下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3)=2倍。

(6×3-3)÷(5-3)+6=12(米)答:第二根原来有12米。

练习11.2.3.例题2。

【思路导航】假设仍然保持王明的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则王明要相应地花去4.40×3=13.20元,但王明只花去了4.40元,比13.20元少13.20-4.40=8.80元,那么王明买书后的钱比陈刚买书后的钱的3倍多6.40+8.80=15.20元,而题中已告诉:买书后王明的钱是陈刚的8倍,所以,15.20元就对应着陈刚花钱后剩下钱的8-3=5倍。

【6.40+(4.40×3-4.40】÷(8-3)+4.40=7.44(元)答:陈刚原来有零花钱7.44元。

疯狂操练21.2.3.例题3。

【思路导航】假设小刚买了5枝后,小红的彩笔仍为小刚的12 ,则小红只需买(5×12 )=212 枝,但实际上小红买了5枝,多买了5-212 =212 枝。

将小刚买了5枝后的枝数看作“1”,小红多买了212 ,相当于(23 -12 )=16 。

小刚原来:(5-5×12 )÷(23 -12)-5=10(枝) 小红原来:10×12 =5(枝)答:小刚原来有彩笔10枝,小红原来有彩笔5枝。

第16讲-假设法解题(教)(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第16讲-假设法解题(教)(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4、有40分、20分、16分、10分的邮票共40枚,共计7.58元,已知40分和20分的邮票枚数相等,16分和10分的邮票枚数相等,求四种邮票各多少枚?
【解析】因为四种邮票的数量两两相等,所以把相等的两种面值相加产生一种新的面值,40+20=60分,16+10=26分;这样邮票总数量相当于只有20枚了。假设20枚都是60分面值的,总值比实际多60×20-758=442分,每次把26分面值代换成60分面值,多60-26=34分,所以可换442÷34=13次,说明各有13枚16分和10分的邮票,40分和20分的邮票各有(40-13×2)÷2=7枚
假设是甲机先挖了14小时,又挖了10小时,则一共可以挖土:
600+10×6=660(立方米)。
所以甲机每小时挖土:660÷(4+10+10)=27.5(立方米)。
所以甲前4个小时和后10个小时一共比乙机多挖土:27.5×4+10×6=170(立方米)。
例6、张会计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零钱,求两种票面额的零钱各有多少张?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五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16讲——假设法解题
授课类型
T同步课堂
P实战演练
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能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例如假设未知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一未知条件为一合理数,但不影响解题结果;还可以把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假设出来等。从而对已知条件适当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再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推算,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周假设法解题(二)
专题简析: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

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

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思路导航】假设第一根用去6×3=18米,那么第一根剩下的长度仍是第二根剩下长度的3倍,而事实上第一根比假设的少用去(6×3-6)=12米,也就多剩下第二
根剩下的长度的(5-3)=2倍。

(6×3-3)÷(5-3)+6=12(米)
答:第二根原来有12米。

练习1
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
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
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

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3.两堆煤,第一堆是第二堆的2倍,第一堆用去8吨,第二堆用去11吨,第一堆剩下的
重量是第二堆的4倍。

求第二堆煤原来是多少吨?
例题2。

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思路导航】假设仍然保持王明的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则王明要相应地花去4.40×3 =13.20元,但王明只花去了4.40元,比13.20元少13.20-4.40=8.80元,那
么王明买书后的钱比陈刚买书后的钱的3倍多6.40+8.80=15.20元,而题中已
告诉:买书后王明的钱是陈刚的8倍,所以,15.20元就对应着陈刚花钱后剩
下钱的8-3=5倍。

【6.40+(4.40×3-4.40】÷(8-3)+4.40=7.44(元)
答:陈刚原来有零花钱7.44元。

疯狂操练2
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3.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比白球的3倍多2粒,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粒白球和15粒红球,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粒白球和53粒红球,那么,箱子里白球原有
多少粒?
例题3。

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12 ,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23
,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
【思路导航】假设小刚买了5枝后,小红的彩笔仍为小刚的12 ,则小红只需买(5×12
)=212 枝,但实际上小红买了5枝,多买了5-212 =212
枝。

将小刚买了5枝后的枝数看作“1”,小红多买了212 ,相当于(23 -12 )=16。

小刚原来:(5-5×12 )÷(23 -12
)-5=10(枝) 小红原来:10×12
=5(枝) 答:小刚原来有彩笔10枝,小红原来有彩笔5枝。

练习3 1. 小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16 ,四年后小华的年龄是爸爸的14
,求小华和爸爸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2. 小红今年的年龄是妈妈的38 ,10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妈妈的12
,小红今年多少岁? 3.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57 ,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90本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5
,甲、乙两各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例题4。

王芳原有的图书本数是李卫的5
,两人各捐给“希望工程”10本后,则王芳的图书的本数是李卫的710
,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思路导航】假设李卫捐了10本后,王芳的图书仍是李卫的45 ,则王芳只需捐10×45
=8本,实际王芳捐了10本,多捐了10-8=2本,将李卫捐书后剩下
的图书看作“1”,着2本书相当于45 -710 =110。

(10-10×45 )÷(45 -710
)=30(本) 30×45
=24(本) 答:李卫原有图书30本,王芳原有图书24本。

练习4 1. 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5
,从这两个书架上各借出112本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7
,原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有多少本书? 2. 小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的611 ,10年前小明的年龄是爸爸的49
,小明和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3. 甲车间的工人是乙车间的14
,从甲、乙两个车间各抽出30人后,甲车间的工人只占乙车间的16
,甲、乙两个车间原来各有多少名工人?
例题5。

某校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
,后来转进2名男生,转走3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4
,现在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假设转走3名女生后,男生人数仍是女生的23 ,则男生应转走3×23
=2人,实际上男生却转进2人,与应转走2人相差2+2=4人。

将转走3名女生
后的女生人数看作“1”,则相差的4人相当于现在女生的34 -23。

(2+3×23 )÷(34 -23
)=48(人) 48×34
=36(人) 答:现在男生有36人,女生有48人。

练习5
1. 甲车间的工人是乙车间的25
,后来甲车间增加20人,乙车间减少35人,这样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79
,现在甲、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2. 有一堆棋子,黑子是白子的23 ,现在取走12粒黑子,添上18粒白子后,黑子是白子的512
,现在白子、黑子各有多少粒? 3. 爱华小学和曙光小学的同学参加小学数学竞赛,去年的比赛中,爱华小学得一等奖的人数是曙光小学的2.5倍。

今年的比赛中,爱华小学得一等奖的人数减少了1人,曙光小学增加了6人,这时曙光小学得一等奖的人数是爱华小学的2倍。

两校去年的一等奖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答案:
练1 1、 王阳:(5×5-5)÷(10-5)+5=9本
丁晓: 9× 5=45本
2、 小学:(400×3-450)÷(3-2)-400=350棵 中学:350×3=1050棵
3、 第二堆:(11×2-8)÷(4-2)+11=18吨 第一堆:18×2=36吨
练2 1、乙:(150×3-150-50)÷(3-2)-150=100本 甲:100×3+50=350本
2、 牛庄小学:(54+20+8×2+26)÷(4-2)+8=66人 马村中学:66×2+54=186人
3、 【53-(3×3+2)】÷(7×3-15)=7次 原有的白球:7×7+3=52个
练3 1、爸爸:(4-4×16 )÷(14 -16
)-4=36岁 小华:36×16
=6岁 2、妈妈:(10-10×38 )÷(12 -38
)-10=40岁 小红:40×38
=15岁 3、乙:(90-90×57 )÷(45 -57
)-90=210本 甲:210×57 =150本
练4 1、乙:(112-112×47 )÷(45 -47
)=210本 甲:210×45
=168本 2、爸爸:(10-10×49 )÷(611 -49
)=55岁 小明:55×611
=30岁 3、乙:(30-30×16 )÷(14 -16
)=300人 甲:300×14
=75人 练5 1、乙:(20+35×25 )÷(79 -25
)=90人 甲:90×79
=70人 2、白:(12+18×23 )÷(23 -512
)=96粒 黑:96×512
=40粒 3、曙光:(1+6×2.5)÷(2.5-12
)-6=2人 爱华:2×2.5=5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