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1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含详细答案

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含详细答案

一、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

2.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溶液;(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H中溶质的化学式。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B、C、D、E分别是硫酸铜、氢氧化钠、镁、氧化镁、盐酸中的一种物质。

C物质水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敞放的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要_____________保存。

(2)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共有_____ 个是复分解反应。

(4)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能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反应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答案】D【解析】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收集气体。

故A错误。

B.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煅烧充分反应,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故B错误。

C.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NaOH溶液,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

故C错误。

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D. 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与硝酸银充分反应,生成银,硝酸铜,后过滤。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

2.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C.若甲是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化钡,选项C错误;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 正确。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

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B.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许多物质D.高新科学技术需要各种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要靠化学家来研究开发2.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取粉末状固体药品C.过滤D.用天平称量药品3.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家庭自制冰块B.牛奶变酸C.花生长霉D.糯米酿酒4.铁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具有导电性,能导电B.具有延展性,能拉成丝,也能压成片C.具有导热性,能制成铁锅D.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5.下列是镁带燃烧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其中能作为“镁带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镁带消失③放出大量的热④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④6.用右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7.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共存物 D.矿泉水8.“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铁酸镍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无变化,在该过程中铁酸镍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 D.消毒剂9.某商场庆典活动欲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

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10.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和下列过程无关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B.发展利用氢燃料红磷水。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1)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1)

沪教版(上海)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 CO2CO点燃A.A B.B C.C D.D4.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6.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8.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9g B.30.1g C.32.2g D.36.2g9.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A.A B.B C.C D.D10.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11.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12.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 b 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 b 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 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转化 a 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 分开。故选 A.
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
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
铜,错误;C、由 A 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
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 硝酸钾,正确。故选 D。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FeCl3、 CaCO3、NaOH、Ba(OH)2、 BaCl2、 Na2SO4 中的几 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A 和白色沉淀 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 A,通入适量的 CO2,生成白色沉淀 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 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FeCl3,一定含有 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Ba(OH)2,一定不含有 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 4 种物质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 3 种情况 【答案】C 【解析】
中,加 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
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分类标准A 类别一:硅、氧气、铁类别二: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B 类别一: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类别二:中子、分子、原子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C 类别一:铁、铜、镁类別二:水、二氧化碳、氢气类别三:氯化钠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D 类别一:试管,蒸发皿类别二:集气瓶、量筒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A.A B.B C.C D.D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3.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属活动性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4.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3xB.1-2xC.1-xD.无法计算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1109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精品】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及答案

【精品】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及答案

【精品】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及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为人体胃液中的酸,农业上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与C反应常用于工业上制烧碱,D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

(“—”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B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4)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们中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行者,请你提出一条“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______。

2.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为氯化物。

(1)B的化学式是_____;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

(2)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

3.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1)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_________.4.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分析解答;B. 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安全常识分析解答;C.根据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解答;D.根据各科学家的发现分析解答。

解:A. 甲醛会与海产品中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危害人体健康,故归纳错误;B.天然气泄漏拒绝一切产生火花的行为。

拨打电话可能产生火花,故归纳错误;C. ①塑料在有些方面的使用可以代替金属。

因此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归纳正确;D.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归纳正确;故本题选CD。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BaCl2、NaCl B.FeCl3、HCl、NaCl、NaOHC.H2SO4、NaOH、BaCl2、CuCl2D.NaOH、Ba(NO3)2、NaCl、MgSO4【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组内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三种不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放出气体、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题有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题有答案)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史实不正确的是()A.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B.原子真实存在,我国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硅原子图象C.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炼铜D.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经历从合成材料到天然材料,再到特殊材料的发展过程2、为了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列科学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3、研究化学的发展史是我们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事实不符合事实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中国科学院士张青莲为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D.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4、门捷列夫是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

他的重要发现到今年整整 150 周年,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他的重要发现是()A.原子学说B.分子论C.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周期律5、下列科学家与他的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A.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B.波义耳--从紫罗兰花变色的现象中发现了酸碱指示剂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据此发明了电动机D.托里拆利--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6、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衣:棉布是用棉花纺织而成,棉花属于天然纤维B.食:我们吃蔬菜、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C.住:住房修材料挥发出的甲醛等物质对人体没有危害D.行:修建高速公路所用的沥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8、绿色化学又称“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反应原料应符合“5R”原则,其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实现原料原子的“零排放”。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6.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溶液的pH,pH= 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x=5.6g,y=9.8g
则生成FexOy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FexOy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B.26.6g
C.26. 0g
D.25. 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作为生活燃料。

以下实验流程是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焦炉煤气可能含有 CO B.X、Y 都是碳酸钙C.上述流程中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 CO2和 CH4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3.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4.气体由CH4、C2H4、C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气体可能含有CH4B.该气体可能是由C2H4和C2H2组成C.该气体- -定含有C2H4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25.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B.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D.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单质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8.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

第一、二章复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A.水的电解B.水的浮力C.水的分子结构D.水的元素组成2.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3.2013年6月至8月“神舟十号”飞船将择机发射。

下列对“神舟十号”研究的领域不侧重于化学学科的是()A.“神舟十号”运行的轨道B.发射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C.“神舟十号”所用材料D.发射时火箭燃烧需要的燃料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玻璃片上出现水珠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 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5.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A. 干冰升华B. 过滤法净化水C. 蒸发水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6.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气味B.硬度C.沸点D.可燃性7.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B.氮气用作食品袋内的保护气C.二氧化碳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或作钻石8.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9.关于过滤操作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C.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置于烧杯的中间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11.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B.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变化C.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二氧化锰还可以作为其他反应的催化剂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雾13.关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A.有剧毒B.越少越好C.含量剧增导致温室效应D.植树造林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升高14.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用于验证水的组成B.b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C.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 氧气D.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15.认识水,爱护水资源是我们的职责!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B.硬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C.冰块与水混合形成混合物D.利用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0分)16.(3分)请将下列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用字母表示):a.腐蚀标签b.试管炸裂c.沾污试剂(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反应停止后,只有物质C剩余。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B.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B的质量比是3:2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 的质量为50gD.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C的质量比是5:3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3.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4.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5.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W X Y Z反应前质量g222340反应后质量g240待测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 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6.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小练习三套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小练习三套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小练习三套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小练习(一)1.氮气可以用于食品的保护气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3.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用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试回答:(1)仪器名称;A B(2)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乙中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4)甲中红磷自动熄灭的说明了,乙与甲相比具有优点。

(5)甲中测得氧气体积比实际偏小,可能原因是;若锥形瓶和注射器的容积均为100mL,则实验结束后注射器水面到达mL 刻度处静止。

4.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火焰包括、、三部分。

的温度最高,的温度最低。

在加热时要利用酒精灯的。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也绝对禁止,熄灭酒精灯必须用。

以免发生火灾。

5.镁的性质和用途。

镁是一种色的金属,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利用此性质镁粉可制作礼花、照明弹。

6.下列是纯净物的有混合物的有。

①氧气②空气③氧化镁④稀有气体⑤碳酸氢铵⑥河水⑦蒸馏水⑧石灰水7. 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或吸收)热量。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如燃烧)和氧化(如金属生锈、食物腐烂等)。

氧气用途主要是支持可燃物燃烧和供给生物呼吸。

8.根据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是。

(2)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火柴梗的作用是。

(3)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入;其目的是。

(4)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反应(“能”或“不能”)进行,其原因是:。

9.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一般采用的方法获得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氧气:(1)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2)主要仪器(如图):、、、、、。

(3)操作步骤:(填化学物质名称或化学仪器名称)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试管,注意:应在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防止,④加热,⑤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⑥把移出水面,⑦撤去,停止加热。

沪教版初三精选化学复习习题集

沪教版初三精选化学复习习题集

沪教版初三精选化学复习习题集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是无机物的是()。

A. 纯净水B. 乙醇溶液C. 醋D. 二氧化碳2. 化学符号O的含义是()。

A. 铁B. 氧C. 碳D. 锌3.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B. 铝与铁矾反应生成铝矾石C. 铁生锈是一种氧化反应D. 木炭燃烧是一种还原反应4. 化学科学的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

A. 微观世界B. 分子C. 原子D. 物质变化过程5. 在化学方程式中,下列符号a, s, l, g分别表示()。

A.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B. 固体、液体、气体、溶液C. 反应物、生成物、观察物、保留物D. 物理量二、填空题1. 电子结构1s2 2s2 2p6 3s2 3p3是哪个元素的电子结构?答:磷(P)2. 任何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 1.①原子的 2.②电子的3.③_________)决定的。

答:3.(原子核中的)质子3. 元素A与元素B反应生成AB2,元素B必定是(单选)。

答:金属4.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改变。

答:组成5. 氯化钠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答:NaCl三、解答题1. 看图回答问题。

(图略)(1)根据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产生气体的反应。

(2)根据图中实验现象,你能判断此反应是酸与碱反应吗?为什么?答:是酸与碱反应。

观察到气体的产生,可以判断出反应中产生了水,很可能是酸与碱反应。

2. 简答题:请解释酸溶液和红、蓝、绿石蕊试液的变化。

答:酸溶液和红、蓝、绿石蕊试液的变化是因为酸溶液中存在氢离子(H+)。

红、蓝、绿石蕊试液都是酸碱指示剂,其颜色会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时,试液的颜色会发生变红,当氢离子浓度减少时,试液的颜色会发生变蓝,而绿石蕊试液则会变绿。

这是因为酸性溶液具有较高的氢离子浓度,而碱性溶液则质子浓度较低,导致颜色的变化。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1)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1)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1)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2.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3.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4.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5.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6.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3个C.4个D.5个7.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62.3% B.63.2% C.36.8% D.37.7%8.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精品】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

【精品】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

【精品】沪教版初三考试化学复习试卷一、化学推断题1.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或其溶液)俨然是滑冰赛道上参加接力比赛的“运动员”,相邻“运动员”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已知:五种物质分别是 Fe、HCl、NaOH、CaCO3和 CuCl2,中的一种,其中,甲是单质,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

(1)甲能分别与另四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反应(写化学式)。

(2)丁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丙与丁的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把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无机物 X 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 X 替换戊,它也能与丁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液态灭火剂,X 是________(写一种)。

2.将锌粉加入到一定质量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溶液和固体。

(1)写出会导致溶液质量变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若所得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请分析所得固体的成分_____________。

3.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

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E 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

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请回答:(1)操作a的名称:_____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_____.(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3)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6.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沪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综合复习

沪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综合复习

沪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综合复习一.选择题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豆浆 B.矿泉水 C.牛奶 D.咖啡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两个碳原子:C 2 B.两个氢分子:2HC.一个钙离子:Ca 2+D.+5价氮元素形成的氧化物:NO 5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 ) A.蒸馏水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硫酸溶液4.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钛酸亚铁(FeTiO 3)中钛元素为 +3 价 C.①中反应为:2FeTiO 3 + 6C + 7Cl 2== 2X+ 2TiCl 4+ 6CO ,则 X 为 FeCl 2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 CO和 H 2 投料的质量比为 1:2 5.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物质M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之比为17:2 C.通过计算可得x 的值为16D.此反应中甲与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6.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丁的化学式为H 2O 2C.丙物质中碳原子的质量分数为37.5%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7.2019-nCoV 肆虐全球,据全球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一种名叫remdesivir(瑞德西韦)的药物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瑞德西韦化学式为:C 27H 35N 6O 8P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瑞德西韦由碳、氢、氧、氮、磷5种原子构成 B .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瑞德西韦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7:35:6:8:1D .瑞德西韦是一种有机化合物8.下列有关CO 2实验的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常用锻烧石灰石来制取CO 2气体 B.CO 2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以检验CO 2是否收集满D.将CO 2气体通入CaCl 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9.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 .甲醛危害人体健康但可保存动物标本 B .一氧化碳有毒但可灭火物质的构成微粒 甲 乙 M 丙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t 时刻的质量/g 24 x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C.浓硫酸有腐蚀性但可作干燥剂 D.农药有毒但能保护农作物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 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Fe2O 3B 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有酸性C 把浓硫酸滴到蔗糖上蔗糖炭化浓硫酸有吸水性D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碳酸钠溶液呈碱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可补充钙元素C.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D.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12.将50 g含杂质2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 ( )A. 32.4 gB. 22.4 gC.12.7gD.40 g13.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下)第六章溶解现象一、溶解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K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CaO、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二、溶液的形成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3、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4、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错误!链接无效。

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

②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3)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通常都把水视为溶剂。

②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③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

注意: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5)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②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不再溶解,为则饱和溶液。

注:①Ca(OH)2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6)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100%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 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四、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用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的固体溶质)降低温度(冷却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用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的固体溶质)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酸、碱、盐的组成SO4)、盐酸(HCl)、硝酸(HNO3)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2、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3、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酸→盐+ 氢气Fe+2HCl=FeCl2+H2↑Mg+H2SO4=MgSO4+H2↑(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CuO+ H2SO4= CuSO4+H2O Fe2O3+6HCl=2FeCl3+3H2O (4)酸+碱→盐+水HCl+NaOH=NaCl+H2O Ca(OH)2+ H2SO4= CaSO4+2 H2O(5)酸+盐→新酸+新盐HCl+AgNO3=HNO3+AgCl↓H2SO4+BaCl2=BaSO4↓+2HCl5、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 Ca(OH)2= CaCO3↓+ H2O SO2+2NaOH=Na2SO3+H2O (3)碱+酸→盐+水2HNO3+Mg(OH)2=Mg(NO3)2+ 2H2O Al(OH)3+3HCl=AlCl3+3H2O (4)碱+盐→新碱+新盐2NaOH+CuSO4= Cu(OH)2↓+ Na2SO4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ΔCuO+H2O 2Fe(OH)3 ΔFe2O3+3H2O;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Fe(OH)3Al(OH)3 Mg(OH)2BaCO3CaCO3,注:AgCl↓和BaSO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8、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应用: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②处理工厂的废水③用于医药(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①②pH的测定: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③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CO2+H2O=H2CO3),pH<5.6的雨水为酸雨。

+10、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①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②实验仪器11、盐的化学性质①金属1+盐1(可溶)→金属2 +盐2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NO3)2②酸1+盐1→酸2 +盐2HCl+ AgNO3=HNO3+AgCl↓H2SO4+BaCl2=2HCl +BaSO4↓③盐1+碱1→盐2+碱 2 CuSO4+2NaOH=Na2SO4+Cu(OH)2↓Na2CO3+Ca(OH)2=CaCO3↓+2NaOH④盐1+盐2→盐3+盐4NaCl+ AgNO3= AgCl↓+NaNO3Na2SO4+ BaCl2= BaSO4↓+2NaCl12、酸、碱、盐的溶解性①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②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③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4↓、AgCl↓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3、化学肥料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a、常用氮肥b、NH4的检验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4NO3 + NaOH=NaNO3 +NH3↑+H2O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常用钾肥KCl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Ca(H2PO4)2 如草木灰、熟石灰(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KNO3NH4H2PO4(NH4)2H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14、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2)、大气污染:N20、NH3 、H2S(3)、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15、合理使用化肥(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白色固体粉末检验顺序: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其它物质;除杂顺序:先除其它物质,后干燥水蒸气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酒精)、CH 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 有机物 小分子 如:CH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4、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直接吸收)二、蛋白质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