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课)

合集下载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出音节,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信奉、胆大妄为、固执、惊讶、宣布。

4.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妄、执”等生字,辨析5个多音字“着、的、当、更、为”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并能区分1组形近字“辩、辨、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品读表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语段,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1.课前交流:“赠名言”。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

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

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教师也赠送学生一则名人名言:(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

(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

(要求语言简练)(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

(简表)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2.紧扣“经典”,走进文本。

师: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伽利略能这样说,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

【语文知识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及解析

【语文知识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及解析

【语文知识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及解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伽利略在人们的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实验证实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 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
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 的过程中,他相信吗?
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 果”,“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说明他还 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假 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 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 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 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 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 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
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10磅重,它下 落的速度快;一个是1磅重,它下落的速度 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1磅重的 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10磅重的 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 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你为什么说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而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 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
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 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 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
“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
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跟10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
“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10磅重的
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
得快。
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 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 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 示。
所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 分都在发挥特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了这两个自 然段的烘托,而显出对人类思想进步的巨 大价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 1 讲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张小菲审核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4、检查自读: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经典的物理问题。

如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我们
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重力对两个铁球的影响。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物
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它们
所受的重力是相同的,即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假设两个铁球的质量分别
为m1和m2,重力加速度为g,则两个铁球所受的重力分别为F1=m1g和
F2=m2g。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以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地面对两个铁球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都会对它施加等大反向的力。

所以当铁球着地时,地面会对铁球施加一个大小等于铁球所受重力的反向力。

这个反作用力可以保证铁球在地面上停留,不会无限加速下去。

最后,我们来分析两个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这个力可以使得铁球之间相互推开
或者拉近。

这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铁球之间的距离和接触面积
等因素。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需要考虑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
素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勤学好问的伽利略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éng fè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zé zhé)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bèi bēi)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1.我会选出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责备( ) 信奉( )3.亚里士多德讲的那段话意思是什么?4.“一个事实”指什么?请用“~~~~~”线画出来;两个相反的结论又指什么?请用“ ”线画出来。

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勤学好问的伽利略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

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

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1、了解伽利略师: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示ppt伽利略简介)老师来读读,(读简介)年轻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出示ppt)做了举世闻名的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这个课题中有一个多音字。

大家都读对了,哪个字?生:着(zháo)。

对:对,我们一起读一遍,着(zháo)地。

生:着(zháo)地。

师:有一句话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是这么念的。

2、读懂课题。

师:课题又称为文眼。

我们拿到一个课题时,首先要仔细地去思考一下,好好读一读。

那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候,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你来说一说。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有可能是说明文,说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说明这么一个事实,是吧?生2:我想知道两个铁球的重量是不是相同的,要不然他们不可能同时着地。

师:你对他们的重量产生了兴趣。

还有没有同学(想说)?生3:两个铁球为什么会同时着地呢?师:问得好。

生4:我也有一问题,如果两个铁球不是重量相同的话,怎么会同时着地?师:仍然是抓住重量问题。

生5:我想知道,是谁让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呢?师:(这是)特别的关键。

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法,打开你们的课本120页,小组内读一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确,标出段落,圈出生字。

(ppt出示要求)二、初读课文,点拨疏通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小组内读课文,教师巡视。

)2、小组分段读文,师点拨指导。

(1)第一组读第一自然段师:同学们,大家都读完了,下面老师请6个组分别比赛读一读课文。

我对其他同学有一个要求,要注意倾听别人是怎么读的,是不是跟你读得不一样。

生:(读)“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师:读得非常好。

这段话中有一个词比较特别,注意到没有,哪个词?生:“辩论家”。

师:对了,打了个引号,谁能猜一猜辩论家是什么样的人?生:辩论家应该是在别人说出一句话以后,提出相反的意见跟他辩论。

小学语文说课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小学语文说课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小学语文说课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语文说课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小学语文说课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小学语文说课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1一、说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八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本篇文章讲述了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后,登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说教学理念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点燃的火把。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以学生读、说、议,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典型事情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信奉”、“胆大妄为”的意思,并在对比品读和想象中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在对比品读和想象写话中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五、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简单的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上课开始,我便用亲切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谈:同学们,一位哲人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否对那些既定的事实产生过疑问,并孜孜不倦地寻找答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伽俐略年轻时代的一个实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初读课文1、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我这样鼓励学生,如:这位同学读得好极了!谁能和他读得一样好?你的声音真好听!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边听边用铅笔标记出不明白的地方。

3、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并在文中写出自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一位是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一位 是25岁的数学教授,是哪句话把他们联系 了起来? •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 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
题?
两个铁球 A:伽利略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重的先着地。 着地。
四、第二部分Biblioteka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信奉——怀疑
2、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 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 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 真理吗?”
3、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让伽利略产生 了怀疑?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的 先 着 地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 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 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 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 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 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 做。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 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恩格 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 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 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伽利略 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他把阿基米德的浮 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 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 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 授,年仅25岁。1609年,经过刻苦钻研和实验,成功地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际使者》。人们惊讶地 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一、 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 的什么事情?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 亚里士多德 年轻时代对( )的一句话产生 了( 怀疑 ),并通过 ( 分析 )和 ( 多次试验 ),得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的结论。赞扬 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 精神。
三 、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 1、伽利略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
• 2、伽利略是一个( 善于思考的 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
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
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
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四、第二部分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信奉——怀疑
2、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 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 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 真理吗?”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教授是大学里职务最高的教师。
信奉: 信仰并崇奉。 违背: 违反、不遵照的意思。 违,不依从。 胆大妄为: 妄,不是分内的,胡乱的。
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
宣布: 宣,公开出来。正式告诉大家。
固执:执,掌握。坚持自己的意见, 不肯改变。 磅: 英国和美国用的重量单位,一磅 合453.6克,不足一斤。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自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 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 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 最后……”叙述)
生字学习
lű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shuān

省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 态度变化 会让他丢尽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信奉亚里士多德, 思想变化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联系生活,谈感想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 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 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亚里士多德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 重量(有 )关系,物体越(重 ), 落下的速度越(快) 。
图片演示
4、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画出伽利略怀 疑亚里士多德的句子。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 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 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 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 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一磅 拴住
tuō
shì
xuān

wàng zhí

拖住





解释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固执
生字学习

省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拖住





解释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固执
我会读:
辩论 解释 比萨城 信奉 宣布 违背 固执 拖住 十磅
胆大妄为
理解词语
哲学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 哲学家,是研究人们对世界总 的看法和对各种问题怎样正确 处理的学问的专家。 教授: 授,传授,如授课。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话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批判了 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心说,勇敢地捍 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 欧洲。正因为如 此,布鲁诺引起了 罗马宗教裁判所 的恐惧和仇恨。 1600年2月17日, 布鲁诺被处以火刑。 他向围观的人们 庄严地宣布:“黑 暗即将过去,黎 明即将来临,真理 终将战胜邪恶!”英勇就义!1889年6月9日, 在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广场上,人们为他树 立了一尊铜像,以永远纪念这位为真理而呐喊、 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 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伽利略
1564年2月15 日生于意大利比萨, 卒于 1642年1月8 日。 是伟大的意 大利物理学家和天 文学家,科学革命 的先驱。
亚里士多德 两千多年前 希腊的哲学家, 同时也是科学家。 在生物学、生理 学、医学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贡献。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 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 时,便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 工后,塔顶中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 线2米左右。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 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试验。该 塔名声更大了。目前,斜塔仍在倾斜,科 学家正在采取措施保护这一世界名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