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方药,经验独特,中西汇通,务求效验——《专科专病特色方药丛书》读后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书目
以下是一些中医临床必读的丛书书目,这些书籍综合了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经验,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临床非常有帮助:
1.《中医基础理论丛书》:例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对于理解中医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非常重要。
2.《中医诊断学丛书》:例如《医学四诊类证直诀》、《证候学》、《辨证论治原理》等。
这些书籍系统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3.《中医方剂学丛书》:例如《本草纲目》、《中药学》、《方剂学》等。
这些丛书涵盖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方剂的配伍和应用,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十分重要。
4.《中医内科学丛书》:例如《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等。
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病机、辨证与治疗方法,对于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非常有参考价值。
5.《中医外科学丛书》:例如《千金方》、《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等。
这些书籍系统介绍了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
辨证与治疗方法,对于中医外科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
6.《中医妇科学丛书》:例如《金匮要略》、《丹溪心法》、《妇人良方》等。
这些丛书介绍了中医妇科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对于中医妇科临床实践非常有参考价值。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医临床必读的丛书书目,还有更多的经典著作和专著可供深入学习和研究。
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选择一部系统介绍中医临床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材,并结合经典著作进行学习和实践。
另外,师承传统中医临床医生,亲身实践和经验的传授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包括《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和《汤头歌诀》等。
1.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药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方剂的配方和用法,对后世药方的研究和运用有着重要影响。
2. 《金匮要略》: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所著,收录了一百五十五首各种方剂,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之一。
3.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编写,详细记载了治疗伤寒及其相关疾病的方剂,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4.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
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
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
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此外,《中医方剂大辞典》等现代著作也是学习中医方剂的优秀资料。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中医相关古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中药专业书籍
中药专业书籍
有很多优秀的中药专业书籍,涵盖了中医药学的不同领域,包括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草药鉴定、方剂学等。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中药专业书籍:
1.《本草纲目》(作者:李时中):由明代李时中编写,是一部经典的中药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大量中药的药性、功效等信息。
2.《中药学》(作者:方峰、梅艳):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中草药资源、中药化学等内容的教材。
3.《中草药化学》(作者:唐君毅):介绍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中药化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4.《中药鉴定学》(作者:张金钊):主要介绍了中草药的鉴定方法、技术和标准,对中草药质量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方剂学》(作者:林景生):详细介绍了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分类、应用等内容,是学习中医药方剂的经典之作。
6.《中药学概论》(作者:魏光燮):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味归经等内容,适合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
7.《中药炮制学》(作者:刘凌云、贺红军):介绍了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等内容,对中药炮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帮助。
8.《中草药学》(作者:陈晓红、袁祯、郑天翔):这本书包含了对中草药学基本理论、中草药质量标准、中草药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全面介绍。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药学各个方面,适合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读者,从学生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参考资料。
当然,具体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学科需求和兴趣来定。
中药配方大全最好的书
中药配方大全最好的书1、《国家中药学新实用手册》: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历经20多年,收录药物10837种,系统阐述中药的药理、炮制及临床应用,对中药的使用有着很大的指导性。
2、《中药鉴定》:由中国药学会编写,专门记载了中药鉴别规则,可为测试各种中药原料及其制剂并有助于检验鉴定中药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是中药鉴定实验室必备的理论基础。
3、《中国中药大全》:由著名的中药学家王占群博士编写的一部唯一的巨著,内容包括中药的成分、炮制、处方、临床研究、毒物理论及药理学等,为中医师、药师提供了最新最全的中药知识资料。
4、《中国中药药剂学》:由著名药剂学家柳可礼教授编写,汇编了药剂学中普及和最重要的中药药剂,有力地提高了中药药剂制备技术水平,为中医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5、《中药配方大全》:由郭延春编写,定为一部巨著,收录药物3100余种,学界认为其是近现代最权威的中药配方典籍,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6、《中药配方研究》:由李必有编著,定位于理论性研究,对中药物的质量、计量、炮制等等的详细的研究论述,是研究中药配方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7、《中药配方及配制原理》:由郭家勤博士编著,一书汇编了传统中药治病与防病的药理知识和药物配合原则,既有关药理学研究技术,也有中药配制实用技术,是研究中药配方方面非常好的参考书。
8、《中药医师手册》:由钟建新博士编写,一书收录了经临床实践证明的许多经典的处方组合,涵盖了病理、临床症状及治疗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9、《中药营养療法临床实践》:由廖永祥编著,专门记载了中药与营养治疗的养生方法,突出中药营养疗法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10、《中医处方运用经验》:由章爱农编写,记载了多种中药的治病处方,升华了治病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最权威的中药配方大全。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目录分析
中医经典与古籍:这部分内容收录了一些中医经典著作和古籍,如《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医 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对理解中医理论和提高临床水平有重要意义。
目录分析
中医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各位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 术思想,如针灸大师承淡安、儿科泰斗江育仁等。这些经验和思想体现了中医在 实践中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法
读者
著名
临床
知识
治疗
著名
名著
中医
中医 介绍
分册
丛书
丛书
基本
各种
针灸
疾病
实践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是一部汇集众多著名老中医经验的综合性丛书。本书涵盖了中 医临床、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旨在向读者介绍中医的核心理念和临床实践,帮助读者更好地 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本丛书共分为八册,包括《中医临床精粹》、《中医临证心法》、《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 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方剂学》。每个分册均由在该领域具 有丰富经验的著名老中医撰写,涵盖了中医临床的各个方面。 在《中医临床精粹》分册中,作者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案例,阐述了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独特方 法和优势,同时介绍了中医临床思维和诊疗流程的精髓。而在《中医临证心法》分册中,作者则 详细介绍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法,以及针灸、推拿、 中药煎服等治疗方法。
悦读荐书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妇科方药使用心得
悦读荐书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妇科方药使用心得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精于辨证,崇尚王道,不但擅长治疗脾胃病、心脑血管病,对于妇科常见病的治疗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治疗月经病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
经期感冒善用香苏散经期血脉空虚,故经期感冒的治疗从客观上讲不宜发汗,不宜使用寒凉药物,盖发汗更伤阴血,寒凉阻遏血液运行,造成血瘀。
但是临床常需辨证论治。
对于经期风寒感冒,先生推荐香苏散。
先生认为针对四时感冒的风寒表证来说,香苏散作为一个基本方用于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另外,这个方子中还有香附、陈皮、苏叶等理气健脾宽中药,所以素有胃脘痛、胃气痛、胃寒痛者受了外感,同时感觉胃不适者,可用此方。
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有加味香苏散,即加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前四味辛温而不燥,川芎既祛风解表,又有活血调经的作用。
此方用于经期感冒亦适宜,如若气血不足者,可加适当当归、炒白芍养血,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小柴胡汤的认识关于妇女热人血室的问题,先生认为,见到小柴胡汤证才可用小柴胡汤,若只见外感表证时就提前用小柴胡汤的话,反使少阳门户打开,引邪人内,故不要认为此方缓和,方中表里、寒热、补泻都有,是平稳的方剂就可以随意使用。
调经善用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对于月经不调,先生擅长使用逍遥散,把握住肝郁、血少、脾虚三个病理环节,孰轻孰重,灵活组方。
如病以肝郁为主,当以柴胡为主药,配制香附加强疏肝理气作用;如为肝郁化热,可用川楝子疏肝泻热;如为肝郁化火,加丹皮、山栀清热泻火;如血虚为主者,先生擅用当归、炒白芍养血,其中当归性温兼具活血作用,其甘味还能健脾;如若血虚明显,加生熟地、麦冬等加强补益阴血作用;如脾虚明显者用炒白术、茯苓、党参健脾益气;如脾虚兼气滞有脘胀等表现者,可以加炒枳壳、广木香理气。
补中益气汤主要针对崩漏而设,先生认为,凡是属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肠胃功能减弱者,甚至是气虚导致的出血,都可用本方。
特别是妇科病的大量出血,用补中益气汤补气而固血,再加上一些收涩止血的药,临床疗效较好。
有关经典的中医方面书籍推荐
有关经典的中医方面书籍推荐1.《明清临证医话精选》本书乃郭博信主编,主要精选了明清医家中切于临床的医话。
医话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智慧的结晶。
医话短小精悍,是著者有感而发,信笔写来,直抒其辩证用药的思路,使人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洞察中医的奥妙,每读医话,仿佛有名师在侧,指点迷津,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获益良多。
这里选取两个医话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赏析,如在(《煎法失度其药不效)》一文中讲到了煎药的法度,“大抵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
有只用头煎不用第二煎者,取其轻扬走上也;有不用头煎只用第二煎者、第三煎者,以煮去头煎,则燥气尽,随成甘淡之味,淡养胃气。
微甘养脾阴,为治虚损之秘诀”,医者不可不知。
又如在(《治泄泻宜加风药)》一文中曰“盖谓风主木,木克土也,宜散风之药,防风、羌活、葛根、薄荷之类”,讲到用风药治疗泄泻,这也是临床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治法,但容易被绝大多数医者所忽略。
2.《东皋草堂医案》本书作者为清代王式钰,字仲坚,为儒学世家,其人“博学善属文,名重词坛久”,曾被诏博学鸿词而未就。
后以医为业,并与当时名医程郊倩和喻嘉言的交往甚密,常师事之,得以请益咨询,加之勤奋聪明,医术由是精进,名燥吴门。
首先说说给这本作序的程郊倩,他在自序中提到“医如仲坚之读书明理,方不为费人之医”,说明王式钰在当时还是非常靠谱的医生。
我心里一直比较疑惑,为啥像老程这种中医大家,又一大老爷们儿,为啥取个女人的名字,哈哈。
程郊倩写过了一本《伤寒论后条辨》,其论每有精辟之语,感兴趣的同道也可以买来读读。
那我接着介绍这本《东皋草堂医案》,作者曾治“一老人向多火症,或咽喉肿痛,或两目肿赤,或口舌生疮,或头疼齿痛”,诊其脉“上盛下虚,两尺脉浮而无力”,辨为“命门火衰,龙火飞腾”,用“附子1钱,肉桂8分,山楂2钱,枳壳7分,熟地2钱,丹皮8分,泽泻6分,山萸1钱,茯苓8分,山药1钱,浓煎浸冷服之,以剂霍然”。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案。
其中,名老中医方药是中医药疗法中的重要一环,它们经过历代名医的不断总结和实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为了将这些宝贵的医疗经验传承下去,推广中医药的精髓,出版社纷纷推出了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
这些丛书以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方药应用为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方药组成和应用要点。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的特点在于严谨性和实用性。
这些丛书的编撰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校和筛选,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同时,这些书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融合,使其更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丛书,了解到名老中医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和经验,并学习到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案。
此外,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的出版也推动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这些丛书的出版为海外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考资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中医药知识。
总之,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的出版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中医医生丰富了临床经验,提高了医疗水平,也为广大读者
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了解中医药的途径。
相信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这些丛书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中医特效处方大全阅读随笔
《中医特效处方大全》阅读随笔目录一、导读 (2)1. 本书简介 (3)2. 编写背景与目的 (4)二、中医理论与基本原则 (5)1. 中医的起源与发展 (6)2. 中医的基本理论 (7)3. 阴阳五行与中医治疗 (8)三、中医诊断方法与技巧 (10)1. 望闻问切四诊法 (11)2. 治疗诊断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2)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12)1. 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 (13)2. 名家经验方解析 (14)五、特色疗法与实用技巧 (15)1. 针灸疗法及其应用 (16)2. 推拿按摩与推拿疗法 (17)3. 刮痧、拔罐与艾灸疗法 (19)六、中医饮食调养与辅助治疗 (20)1. 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 (21)2. 常见病症的饮食建议 (22)七、中医养生与保健 (23)1. 时令养生与节气养生 (25)2.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与技巧 (26)八、现代医学与中医的结合与发展 (27)1. 现代医学与中医的相互借鉴 (28)2. 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30)九、结语与展望 (31)1. 中医特效处方的价值与意义 (33)2. 对未来中医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34)一、导读在我手中翻阅这本《中医特效处方大全》时,一种对古老智慧的敬畏与对现代生活的思考交织在一起。
这本书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医学的精髓与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既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一次深度了解,也是一次对自身健康的关怀和自我提升的修行。
作为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书所收录的特效处方,都是历代中医大师智慧的结晶。
我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处方背后都有深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验证,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疗法和绿色医疗,中医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注重预防和调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医名家医案解析书籍
中医名家医案解析书籍
以下是一些中医名家医案解析书籍的推荐:
1. 《扁鹊别传》 - 乔里《扁鹊别传》是一部描写了中国古代伟
大医者扁鹊的医案解析书籍。
这本书以真实的医案为基础,通过对这些医案的解读和分析,展示了扁鹊独到的医术和智慧。
2.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杨继洲《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部汇
集了中西医结合的医案解析书籍。
书中介绍了许多中医名家的医术经验和临床案例,并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理论,对这些医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3. 《名医医案医方解析全集》 - 郭文信《名医医案医方解析
全集》是一部集中医名家医案和方剂解析于一体的书籍。
书中囊括了许多名医的医案和方剂,通过对这些医案和方剂的解析,展示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4. 《古今医案》 - 心源主编《古今医案》是一本汇集了古代和
现代医案的书籍。
书中介绍了许多中医名家的医术和医案,通过对这些医案的分析和解读,展现了中医独特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中医名家医案解析书籍的推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医话四则
开合:义偏于 盡腫,不可開合也。問:“思食 “开”。睁开。 否?”曰:“甚思之,奈為醫者戒
何?”崔曰:“此症何礙於食?”
觔:“斤”的异 遂命之食。飲啖甚健,愈不解。
体字。
久之,視其室中,牀榻桌椅漆
氣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
则:乃。原来是。 矣!”亟命別遷一室,以螃蟹數觔
生搗,徧敷其身。不一二日,腫消
讵:到。
絕矣。又布商周某,偶感微疾,就
心脉:左手寸脉。 余診視。余曰:“今所患勿藥可愈。 惟按心脈獨堅,濕痰阻氣,氣有餘
累累:连贯成串。 即是火,火鬱不散當發癰。”時周
腦後生細瘡,累累若貫珠。余曰: 贯珠:成串的珠子 “君以此無所苦,一旦勃發,為害
如响斯应:如同回 非淺,亟宜慎之。”彼終不為意。 声应和。喻效验迅 及明春,果以腦後毒發而死。據此, 速语。 气响词,。回声,斯,則憑脈决症,似乎如響斯應矣。
一是在於膚浅瞭解。大略翻閱醫書的大致 意思,自恃明膮醫理,不知醫道非常微妙 深奥。前代名家的書籍,阐明其中的道理, 博大精深,不僅意義切合實用,就是文辭 也古雅美盛。如果草率地閱讀,既不能識 别其中精深微妙的内容,並且错误地記憶 领畲,便會產生很大的错失:这是第二個 弊端。
一是在於迷信古人,不知燮通。拘泥於《惕寒 論》、《金匮要略》的說法,没有掌握随時應 付燮化的方法,不去考察古今病情的不同,如 同膠柱鼓瑟般地固執拘泥,认為自己能效法古 人,治瘵疾病不能痊癒,就责怪古人欺瞒自己。 甚至一讀張子和的書就使用大加攻伐的治法, 一讀薛立齋的書便使用大加温補的治法,不知 張、薛兩位先生身處南北不同地區,治療對象 各有區别,並且他们撰書著作的意思,也不過 指示後人有適宜大加攻伐、大加温補的病證, 並非因此就可以概括天下的疾病,閱讀醫書的 人竟然不能深入推求他们的用意,卻胡乱地加 以墨守:这是第三個弊端。
清朝的医学典籍与方剂中药学的经典之作
清朝的医学典籍与方剂中药学的经典之作中国医学历史悠久而丰富,尤其是在清朝时期,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典籍和方剂问世。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清朝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部清朝医学典籍和方剂中药学的经典之作,属于医药类内容的经典之作,探讨它们在中医药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一、《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中所著,清朝名医陈修圃整理出版的医学百科全书。
它汇集了当时三千年来的草药学知识,详细记载了药物的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等内容。
《本草纲目》以草木矿物动物等药物为主,全书分为16卷,收录了1892种药物。
这部医学经典对于研究清朝的中药学和药物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医学入门》《医学入门》是清朝著名医学家伍廷芳所著,是一部系统化的中医医学教材。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基本理论、脉学、中药学、方剂学等方面的知识。
伍廷芳在《医学入门》中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中医理论,并详细介绍了各类常用方剂的配方和应用。
这部医学经典对于推动清朝医学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名方释要》《名方释要》是清朝医学家张锡纯所编撰的一本方剂集成书。
该书搜集了当时广泛使用的中药方剂,总计收录了800余种方剂,并对每个方剂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
《名方释要》所包含的方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方剂,对于研究清朝时期的中药学发展和具体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四、《医学案牍》《医学案牍》是清朝末年医学家钱昌照所著的一本临床案例集。
该书是根据钱昌照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将病例与治疗方法结合起来,详细记录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医学案牍》由于紧密结合了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千金要方》《千金要方》由明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是一部总结医疗经验的重要著作。
清朝医学家补充了许多有关方剂和临床实践的内容,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物学典籍之一。
常用中药饮片 书籍
常用中药饮片书籍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由草药经过炮制加工而成。
为了方便学习和研究中药饮片,许多书籍被编写出来。
这些书籍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中药的鉴别、功效、制备方法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饮片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药饮片。
一、《中药材鉴定图谱》作为一本较为权威的中药材鉴定书籍,《中药材鉴定图谱》详细介绍了中药材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便于读者进行实地鉴别。
这本书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以及中药材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指南》《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指南》是一本系统整理了常用中药临床应用的书籍。
它详细介绍了中药饮片的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以及常见病症对应的中药处理方法。
该书还提供了中药配伍规则和禁忌事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
三、《中草药绿皮书》《中草药绿皮书》是一本对中草药及其饮片进行标准化评定的书籍。
它详细列举了各种中草药的命名、采制、贮存、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以及饮片的制备标准等信息。
该书依据中国药典等权威文献,对中草药饮片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四、《常用中草药汇编》《常用中草药汇编》是一本将近千种中草药进行了整理和汇编的书籍。
它对中草药进行了分类整理,包括了中药饮片的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等内容。
该书还提供了不同中草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帮助读者了解中草药的合理搭配和应用。
五、《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2020年度报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2020年度报告》是一本关于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权威报告。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中药新药的研究进展、成果以及市场前景。
读者通过该书可以了解到中药饮片研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六、《中药学导论》《中药学导论》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知识的教材。
该书详细讲解了中药饮片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理论,同时还包括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等方面内容。
每周一缕书香|药性琐谈穷医理本草精研本自心
每周一缕书香|药性琐谈穷医理本草精研本自心自古谈草说药者,多逐条解析其性味功用,所辑成书多为案头参考工具,读之很是枯燥乏味。
但是,有这样一本书却把药给说“活”了,没有教条的中药讲解,没有抄书般的人云亦云,有的只是精研与深思的结晶、实践与感悟的碰撞,展卷细细读来,让人感受到每一味中药背后丰富的生命信息,以及所演绎的性情和灵性,不禁令人惊觉:中药原来如此动人!本期中医家《每周一缕书香》向大家隆重推荐的这本别具一格的本草佳作就是江海涛老师所著的《药性琐谈——本草习性精研笔记》。
对于书中的每一味药,我并非都有丰富的运用经验,而且许多是经推理得出的结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所有的结论都是在文献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并不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
中医学是一门世代承继的学问,我们所有的努力都要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
离开前人的成果,我们不会走得太远,甚至会迷失方向。
《药性琐谈》便是这样一本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记录个人心得的中医漫谈小书,它没什么神奇的地方,之所以拿出来分享只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或许值得朋友们借鉴。
《药性琐谈——本草习性精研笔记》独辟蹊径,以独特的陈述手法,夹叙夹议,不同于教材的逐条分析,而是以笔记形式对一百多味本草习性进行考察和探究,深入药性的生命成长探究方剂的奇妙组合,清新的文风为沉闷的本草类图书注入了一股清流。
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药性感悟》虽谈药物,但并非全面记载主治功效的药物使用手册,而是以药物为载体进一步探讨医理,试图通过琢磨每一味药物的生长习性捋出一条主线,让读者朋友们可以顺着这条线推论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下篇《医话札记》是作者临证学习思考的一些随笔集结,内容旁涉较多,如对教育方法的讨论、对经方时方的定位等,虽没有直接讨论药物,但和上篇文章风格一致,都力图以通俗的语言或比喻来表达比较深奥的医理。
全书在形式上是科普的,内容上却是专业的,深入浅出的说理分析读之不厌、思之有源,适合各类中医人士阅读。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之欧阳主创编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
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
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
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
最实用的验方书
最实用的验方书最实用的验方书验方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工具,它记录了中药的配方、用量、制法等信息,是中医药学的基础。
在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中,验方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实用的验方书。
1.《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由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中所著。
该书收录了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详细信息,是中药学的基础。
《本草纲目》的内容丰富、系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书。
2.《中华本草》《中华本草》是中国现代最权威的本草学著作之一,由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写。
该书收录了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详细信息,是中药学的重要参考书。
《中华本草》的内容丰富、系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书。
3.《本草汇言》《本草汇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由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中所著。
该书收录了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详细信息,是中药学的基础。
《本草汇言》的内容丰富、系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书。
4.《本草拾遗》《本草拾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由唐代著名药学家苏恭所著。
该书收录了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详细信息,是中药学的基础。
《本草拾遗》的内容丰富、系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书。
5.《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由明代著名药学家陈藏器所著。
该书收录了中药材的名称、性味、功效、用法等详细信息,是中药学的基础。
《本草纲目拾遗》的内容丰富、系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书。
总之,验方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记录了中药的配方、用量、制法等信息,是中医药学的基础。
以上介绍的五本验方书都是中医药学中最实用的参考书之一,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方药求真》评析
《方药求真》评析
俞宜年;林慧光
【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4
【摘要】医籍文献浩如烟海,而常苦于雷同者多创新者少;传世方剂何止万千,而常苦于“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近读“《方药求真》,虽非字字珠玑,却也如同倾听前辈面授,似与名家对晤一堂。
大有“必为前人所未言,而为后人所必需”(顾亭林语)之感。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俞宜年;林慧光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傅青主女科·种子》方药特色评析 [J], 庞保珍;庞清洋;庞慧卿
2.尊重学生尚本求真r——"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教学设计与评析 [J], 谭大坤
3.求真求新求斯文——关于一次考场作文的评析与反思 [J], 隋子厚
4.躬耕杏林,探颐求真——胡国俊先生临证心诀及方药特色 [J], 朱慧志;胡国俊
5.问津求真彰显科学探究起承转合再现实验本质——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第23题评析 [J], 伏森泉;徐捷;陈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处方最好的书籍
中医处方最好的书籍中医处方是中医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是中医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医处方,中医学者和爱好者们需要一本好的中医处方书籍来进行学习和参考。
在众多的中医处方书籍中,哪一本才是最好的呢?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 书籍的编撰者中医处方书籍的编撰者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一本好的中医处方书籍必须由这样的专业人士来编撰。
例如,《金匮要略》是由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所编撰,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众多的方剂,这使得《金匮要略》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2. 书籍的系统性一本好的中医处方书籍应该具备较好的系统性,将各种病证的方剂整合在一起。
例如,王叔和的《妇人良方》是一本集成了妇科疾病各种方剂的书籍,将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整合在了一起,为中医治疗妇科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3. 书籍的临床应用性一本好的中医处方书籍应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性,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生治疗疾病。
例如,《丹溪心法》是一部十分著名的中医临床基础著作,其中收录的方剂能够对临床治疗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指导。
4. 书籍的实用性一本好的中医处方书籍应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解决医生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方源》是一本收录了各种中医方剂的书籍,对于中医医生在方剂选择上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5. 书籍的适用性一本好的中医处方书籍应该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例如,《医林改错》收录了各种常见的中医处方的治疗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医医生,也适用于中医学生和爱好者。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书籍最好的一本应该具有编撰者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功底,具备系统性、临床应用性、实用性和适用性,能够对解决临床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因此,在选择中医处方书籍时,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的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名医方剂总结汇报材料
名医方剂总结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的汇报主题是有关名医方剂的总结。
名医方剂是我国古代中医医学宝库中的珍品,是古代名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
通过对名医方剂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疗法,提高临床诊疗的水平。
下面,我将从方剂分类、功效与应用、临床案例等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名医方剂可以根据组成药物的性能和功效,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分类有清热解毒类、祛风除湿类、化痰止咳类、活血化瘀类、益气养阴类等。
每个类别的方剂都有其独特的治疗理论和应用范围,非常适合在临床上针对具体病症的治疗。
其次,名医方剂的功效和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清热解毒类方剂可以用于治疗火热内陷、热毒痈疡等疾病,如解毒清热汤,防风通圣散等;祛风除湿类方剂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病症,如四神汤,桂枝茯苓丸等;化痰止咳类方剂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等病症,如平喘散,川贝止咳丸等;活血化瘀类方剂可以用于治疗淤血症、血瘀证等病症,如当归四逆汤,桃红四物汤等;益气养阴类方剂可以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失眠等病症,如六味地黄丸,甘露飞鸟汤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方剂,实际上还有很多方剂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治疗需要。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临床应用名医方剂的具体案例。
例如,一个患有湿热病症的患者,可以使用黄连解毒汤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一位罹患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用桂枝附子汤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对于咳嗽病症,可以使用川贝意气丸来化痰止咳、润肺;需要治疗淤血病症的患者可以使用活血化瘀方剂桃红四物汤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来益气养阴、滋阴润燥。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名医方剂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和治疗效果,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名医方剂的独特疗效和价值。
总而言之,名医方剂作为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名医方剂的总结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学,提高医学疗效,并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付出 了辛勤的劳动 , 在古籍 、 现代文献 中博采方 药, 披沙拣金 , 整理精选 了大量的实用有效信息。 如 《 肝胆病特色方药分册》 既有治疗肝胆疾病千年不 , 衰之名方如张仲景茵陈蒿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逍遥散 、 张景岳柴胡疏肝散 、 俞根初蒿芩清胆汤 、 李 和名方 、 名药 , 单药物篇 就介绍 了专病用药5 种。 4 《 书》 丛 充分反 映 了专科 专病方药 的新成就 、 新进
: ’
1- =
.
评
博 采方药 , 经验独特 , 中西汇通 , 务求效验
— —
专科专病特色方药丛书 读后
旷 惠桃
( 湖南 中医药 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 院 , 湖南
[ 词】 《 关键 专科专病特 色方药丛 书》 评介 ;
长沙
4 00 107)
[ 图分 类 号 】 R 4 . [ 献标 识 码 】 B 【 编 号 】 17 — 5 X(0 0 0 — 0 3 0 中 2 98 文 文章 6 2 9 1 2 1 )6 0 1 — 1
1 , 5 鸡血藤 1 , g 0 杜仲 1 , g 2 五加皮5 , g 炒桑枝 1 , g 5 g
第 1 卷 第 6 6 期
V0 .6 11 No6 .
中 莲 药导般
Gudn o r a fTrdt n l h n s d cn a d P am a y iig J un lo a io a C ie e Me iie n h r c i
特色方药丛书》 以下 简称《 ( 丛书》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专药 , 博采古今名方效方 , 以西医病名为分 目, 以中
医辨 证 论 治 为 主 体 , 证 结 合 , 药书。 丛书》 《 立足 于专病专方 东 垣 龙胆 泻 肝 汤 等 , 搜集 了近 现 代大 批 著名 医 家 又
中医 I 之要 , 于辨 证 论 治 。 证 之要 , 临证 在 辨 一辨 病位 , 二辨 病 性 ; 治 之 法 , 是 因证 选 方 , 论 则 因方 遣
1 广 征博 采 , 今 结合 古
《 丛书》 共有《 心脑血管病特色方药》 《 胃病 、脾 《 肿瘤特色方药》 《 、皮肤病特色方药》 《 、妇科病特色 方药 》 糖尿病 特色方药 》 个分册 , 和《 8 每本分册病
以健 脾 和 胃, 香 助 化 , 以木炭 烧 红淬 水 煎 药 , 芳 更 使
白术 1 , 0g 土茯 苓 1 , 甘 草5g苍 术 1 , 蚕砂 5g炙 , 0g 晚 1 , 明砂 6g蝉 衣 5g 白芍 1 , 2g夜 , , 2g 附片 3g夜 交藤 ,
其肠 内增加 活性炭 吸收作用 , 促使药 物直达病所 。
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主, 胃气旺则五脏受荫。 故善后 2 剂。 0 服后四肢 已温, 视力恢复、 身痛痊愈 , 予六君子 六君子汤加黄芪 、 淮山药 、 生北 山楂 , 仍是健脾 胃致 汤加黄 芪 、 山药 、 淮 生北 山楂 以 善其 后 。年 后 复 查 , 津液 , 3 以根治其受病之源。 患者愈后赠 以“ 仁心仁术” 疗效 巩 固 。 的匾额 。 ( 稿 日期 : 0 9 1 2 编 辑 : 铁 如 ) 收 2 0 —1 — 5 蔡 本 例 久患 糖 尿病 ,中西 治 疗 未 获满 意 疗效 , 初
读本 草 , 知药 性 ? 泥 药性 , 不 识 病 ; 饶 识 病 , 焉 专 决 假 未 必得 法 ; 病 得 法 , 中之 甲 ” 均 强 调 了 谙 熟 中 识 工 ,
医方药理论与应用之重要性 。古人云 :济世之道 , “ 莫先于医” 而欲为 良医 , ; 当精其术也 ; 欲精其术 , 当 多读书 、 读好书 , 以其指导临床。 故多读 书 , 临证 , 勤I
脉 弦小 。 以健 脾 、 肝 、 络 散血 之 剂 : 参 1 , 治 养 通 条 2g
诊时“ 三多一少” 症状虽然明显 , 但形寒肢冷 , 腹胀肠 鸣 , 派脾 胃虚弱 、 一 运化 失 司 症 征相 继存 在 , 此所 谓 “ 传 热 中 , 传 寒 中”刘 老 根 据机 能 减退 情 况 , 始 未 。 予
《 书》 丛 立足 于 中医 专科 专 病建 设 , 出 中医专 突 科专 病方 药 的应用 经验 。 分册 均 分 ( 每 下转 第 1页 ) 6
渴 , 形寒 , 仍 四肢 末 梢 冷感 , 眼底 出血 , 飞 蚊状 , 呈 视 物模糊 , 皮肤 易 出现 疮 疖 , 质 淡 红 而苔 润 有 白沫 , 舌
证 、 治 和 方 药信 息量 都 特 别 大 , 列 方 药 皆其 源 辨 所 有 自, 非 独撰 。 源 于 古 籍 , 源 于 现代 文献 。 并 或 或 作
药。 喻嘉言《 寓意草 ・ 先议病后议药》 “ 日:治病必先 特色方药》 《 、肝胆病特色方药》 《 、肾病特 色方药》 、 识病 , 识病然后议药” 张子和《 , 儒门事亲》 又日:不 “
第 1卷 第6 6 期
Vo .6 11 No. 6
中莲为导般
Gu dn o r a o r dt n l i ee i ig J u l fT a ii a Chn s Me ii e n h r c n o dcn a d P ama y
21 0 0年 6月
J n .0 9 u e2 0
合, 古今结合 , 中西 医结合 , 可为专科专病工作者提 展 , 学 验俱 丰 者不 可 为 。 非 高临证水平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 对于专科专病学 2 专 方专药 , 验独 特 经
术 发展 也 有 很 大 的推 动 作 用 。 将 读 后 所 得 , 加 今 略 评介 , 以飨 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