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想北平 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1(新)
《想北平》有人曾经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这几句话微言大义。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杨晓瑜:“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做背景,我不至于害怕。
”老舍先生以北平做背景的小说《正红旗下》、《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还有“捡”说明信手拈来,极其简单,正好与后面“爱北平却说不出”对比。
“躲开”一词也用得形象生动。
师:嗯,很好,杨晓瑜同学抓住小说和散文的不同来比较。
小说来自虚构,北平只是背景,那是“他们的”北平,作者信手就可以拈来。
而散文来自生活的真实,来自自己的血肉体验,是“我的”北平,是最挚爱的北平,所以觉得困难。
潘开心:我有个疑问,既然题目是《想北平》,为什么第一段要反复强调我的北平只能等于牛之一毛?师:发现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潘开心提的问题很好。
谁能够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刘昕怡:作者反复强调“我的北平”,这是全文的关键,为后文所写的北平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范围。
点明我的北平,不是区域上的,而是我感情上的。
而这和上文所说的“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所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也是一种呼应关系。
蒋一帆:“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一个是我了解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还有就是我自身大概也等于牛的一毛,微不足道,在浩大的北平之中。
这与后文,我的北平是平民眼里的北平,而北平生活中的我是一个穷苦人,也是一种关联。
师:点评得不错,同学们之间形成对话了,这正是学习之道。
还有谁来继续点评。
冷雯璐:第二段多处写自己说不出来,显得朴素而感人,作者没有华丽的排比和优美的词句大力来说,自己有多爱北平,只是直白地说“我真爱北平!”为什么要这样?北平是作者的根,是作者心里最宁静的一个地方,表达的语言越是简单,就越真诚,文中写到母亲,其实就是写北平,作者把对北平的爱类比为对母亲的爱,更加细腻感人。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解析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解析第一篇: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想北平》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解析《想北平》有人曾经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这几句话微言大义。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杨晓瑜:“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做背景,我不至于害怕。
”老舍先生以北平做背景的小说《正红旗下》、《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还有“捡”说明信手拈来,极其简单,正好与后面“爱北平却说不出”对比。
“躲开”一词也用得形象生动。
师:嗯,很好,杨晓瑜同学抓住小说和散文的不同来比较。
小说来自虚构,北平只是背景,那是“他们的”北平,作者信手就可以拈来。
而散文来自生活的真实,来自自己的血肉体验,是“我的”北平,是最挚爱的北平,所以觉得困难。
潘开心:我有个疑问,既然题目是《想北平》,为什么第一段要反复强调我的北平只能等于牛之一毛?师:发现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潘开心提的问题很好。
谁能够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刘昕怡:作者反复强调“我的北平”,这是全文的关键,为后文所写的北平划定了一个明确的范围。
点明我的北平,不是区域上的,而是我感情上的。
而这和上文所说的“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所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也是一种呼应关系。
蒋一帆:“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一个是我了解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还有就是我自身大概也等于牛的一毛,微不足道,在浩大的北平之中。
这与后文,我的北平是平民眼里的北平,而北平生活中的我是一个穷苦人,也是一种关联。
师:点评得不错,同学们之间形成对话了,这正是学习之道。
还有谁来继续点评。
冷雯璐:第二段多处写自己说不出来,显得朴素而感人,作者没有华丽的排比和优美的词句大力来说,自己有多爱北平,只是直白地说“我真爱北平!”为什么要这样?北平是作者的根,是作者心里最宁静的一个地方,表达的语言越是简单,就越真诚,文中写到母亲,其实就是写北平,作者把对北平的爱类比为对母亲的爱,更加细腻感人。
(苏教版)语文学科《想北平》教学实录资料
《想北平》教学实录师:同学们,结束了第三专题的第一板块“古典的乡愁”后,我们进入了第二板块的学习。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
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请你谈谈你了解的老舍。
生:老舍是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师:还有谁能补充?生: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师:读老舍的文章,读出声来是必要的,最好用北京话,而且是跟老舍差不多的北京话,那你就进入了一个音乐的世界。
那是美,是享受,是艺术。
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的诵读,注意体会。
(学生听课文录音)师:好,同学们回味一下录音的诵读,想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师: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生:这“说不出”三个字,在前两段文字中共四次重复出现,这是“反复”的写法,强调了作者对北平强烈的爱.师:有点太笼统了,哪位同学能具体地阐述一下?生1: 作者解释是因为他“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京的爱.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生2: 这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京爱得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他将北京喻自己的母亲,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因此,他对北京表达的爱心,也颇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生3: 老舍说: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北京的“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它所表现的,是“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物我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京,而是在“想”北京.师:我们现在研读4—6节,讨论一下,这几小节主要写了北平的那些特点?生: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师:在这一部分里老舍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创作手法?生:对比手法. “巴黎热闹”与“北京安静”对比,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美国的橘子”与“北京的玉李”对比.师: 老舍对北京的爱不是盲目的,这爱中有理性,有认知.写出一个地方的特点,包括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来.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具体地进行对比的?生:在文章中,老舍声言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想北平》课堂实录
男1 : 都与 故 乡有关 。 师: 很好 , 找 得 很 准确 。 大家 再看 一 看 , 这 个 专
题 和 前面 的 两 个 专题 以 及 后面 一 个 专 题 之 间 有 没 有什 么 不同 呢? 谁 能发 现 ? 男2 : 这个 专题 都是 记叙 文 师: 那 前面 有什 文体 呢? 男 2: 前面 有 的是 诗歌 . 有 的是议 论 文 。 师: 同 学们还 有 什么发 现 ?
1 _ 请 以 下作 品 号 的 同学针 对 “ 也” 字进 行修 改 :
1 、 6 、 7・ - ・ ・ ・ ・
2 . 请 以 下作 品号 的 同学读 读 自 己的 文章 . 参 照
优 秀 范 文的 标 准 .看 看 哪 些地 方还 可 以进 一 步优
化 : 3、 4、 9 … …
立 意方 面 , 点题 句 在 文 中反 复 出现 , 耐 人 寻味 ; 结 构 方面 . 抑 和扬 都 写得很 充 分 , 引人 人胜 。 而 对 7位 本
举l J I I 中 学 语 文 ・ 生 成 课 堂 专 题
《 想北平》 课堂实 录
画 李仁 甫
授课 时 间 : 2 0 1 5年 1 0月 1 6日
师: “ 编 写教科 书 的人 ” . 我们 简称— — ? 男 3 : 编者。
授课 地点 : 江 苏省 盐城 中学 高一 ( 5 ) 班 授 课人 : 李仁甫( 江 苏省 特级 教 师 . 江 苏省 教授
们 把 这 种对 话 的 过程 画 一 个 简 图 ( 板书 : 对话 ) . 第
一
个 是编 者 ( 板书 : 编者) 已经 超 前 与文本 ( 板书 : 文
想北平课堂实录
山东省寿光中学马德彪想北平老舍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精美散文的能力具体的目标:1、体会作者想念北平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质朴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对比研习)教学过程设计一、作者作品简介1、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人。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传统上有“鲁、郭、茅、巴、老、曹”一说。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他的作品以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人们称其作品为“含泪的笑”。
如果说冰心语言的妆饰艳而不浓、朱自清的语言浓淡得宜的话,老舍的语言则是虽经妆饰而不见痕迹,极其自然。
他的作品现已被译成了20余种文字出版。
2、背景:老舍一生中有42年是在北京度过的。
本文写于1936年,当时作家老舍已离开北京在外地居住,在北京生活了27年的他时常涌起北京的思念,于是就写了《想北平》一文,表达出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带问题速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脉络结构问题1: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问题2: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读完后解决问题问题1:三个或四个。
问题2:引出描写的对象,并点出北平的优点太多,自己知道的太少,写出来的“大概等于牛的一毛”,突出北平的吸引人之处,为后文颂北平蓄势。
(分析本题时可联系98年《报秋》一文的第二题,比较分析,注意“分析某一段的作用”与“分析某一段内容的作用”的区别,前者注意“内容+作用“的表述步骤。
文章整体结构对北平的感受与印象(1—3)想动中有静(4)建筑布局(4—5)北颂北平(4—7)人为之中显自然(5)花草果蔬多而美(6)平花草果蔬与景致(6—7)景致美(7)再次表达思念之情(8)三、进一步分析文章问题1:第二段为什么涉及到“我爱我的母亲“?参考答案:这是类比,作者借日常生活中我爱母亲,但说不出怎样爱这一事实而说明“我爱北平,但也说不出怎样爱”这一道理。
《想北平》教学实录
《想北平》教学实录一、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着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生的出发地,也是人的精神归宿。
今天我们就以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开始寻找我们的故乡情结。
[投影资料]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二、作家作品师:有一个人,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朱光潜认为他的小说屈指可数……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在世界文学中自有他的地位。
他是谁呢?(点击出老合的照片)生齐声答:老舍师:同行给与他这么高的评价,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可见老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在人民心中的份量是何等地重啊?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老舍先生。
师:老舍的笔名是怎么取的呢?这里有一段介绍:[投影资料]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
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专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适”。
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合予”二字。
以后他取“合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师:“舍予”这两个字还有讲究,大家看这两个字还有什么意思呢?生:“予”在古代还有“我”的意思,“合我”也有牺牲自己的意思吧!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舍我”就是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
由此可见老合其实也是一位爱国主义作家。
[投影资料]老舍,北京人,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合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第3课《想北平》课堂实录(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3课《想北平》课堂实录(冀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师:我们一起来背诵两句诗,我讲前半句,大伙儿接后半句,露从今夜白——生〔齐答〕:月是故乡明师:举头望明月——生〔齐答〕:低头思故乡。
师:从古到今,人民对故乡总怀着专门的想念,那么老舍是如何想北平的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约5-——6分钟〕老师板书:想:想念师:通过朗读,我们也许能够发觉本文直截了当点明题意的语句是?生〔一致而又非整齐地〕:〝好,不再讲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师:我们一起来将这一语句细细品味一遍。
师: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呢?我们围绕着黑板上的提示一起来议一议。
品味语言:分析写法抓关键词朗读吟诵联系背景第一我们要注意语句中含有什么写法。
写法含义专门丰富。
比方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有修辞手法;有其他手法。
比如类比、比如用典故等;然后要注意查找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不仅要追实词,还要注意虚词;而朗读吟诵那么要贯穿品味的始终。
注意哪些词语要重读,并注意节奏和语气。
师:我们一起来品味〝好,不再讲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
这句话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与热爱。
想念、挚爱得如何样?哪几个词专门关键呢?师生共同:〝落泪〞。
〝真〞。
师:〝落泪〞讲明这种想念是含泪动情的想念;〝真〞,讲明这种想念程度之深;〝呀〞,这一表感叹的词,增强了抒情意味。
使想念之情,显得亲切动人。
那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一句话朗读出来呢?从节奏上,宜快些,快中有慢,〝真想念北平呀〞读得慢些,〝落泪〞与〝真〞重读。
我们按照刚才的分析来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这次朗读明显注意了重音与停顿,感情表达明显到位了。
师: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品味本文语言特有的情味。
自己挑一处最喜爱的语句进行品味全班同学开始静静地独自阅读查找。
过了一会,教者看到部分学生只看,未作笔录。
师〔提醒〕:为了幸免发言时遗漏交流内容,每个同学要注意在需要评析的地点作记号和笔录。
想北平教学实录
《想北平》教学实录东明一中高君渡[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对课文做预习。
2、板书一些词语或注音,让一位学生爬黑板。
廿(niàn)七nián(黏)合什刹(shíchà)海菜pǔ(圃) 空kuàng(旷) 橘(jú)子 gū(辜)负注: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就近点了一名学生爬黑板,解决得很棒。
[进入课堂]师:我们一起来背诵两句诗,我说前半句,大家接后半句,独在异乡为异客——生(齐答):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举头望明月——生(齐答):低头思故乡。
师:从古到今,人们对故乡总怀着特殊的想念。
故乡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它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是心灵的归宿,是他赖以生存的根。
很多作家习惯于用“热土”和“血地”来形容故乡,可见故乡对一个人的生命意义是多么巨大,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我们今天就品读一下文学大师老舍和他的故乡之间的深厚情感。
我问大家老舍的故乡在什么地方?生(齐答):北平。
师板书:北平师: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从1928年一直到解放前,由于国都不在北京,所以北京一直叫做北平。
同学们,我们对老舍了解多少呢?生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生2:老舍在文革期间受迫害而死。
生3:老舍写过《骆驼祥子》、《龙须沟》和《茶馆》。
生4:老舍的文学作品很有北京的特色。
师:同学们对老舍了解的很多。
有人曾经问老舍的儿子舒乙,能否用几句简短的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凭这几句话把老舍和其他几位大师区分开来。
当时舒乙说出的几句话就是: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的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
舒乙对父亲的第一句评价就是“他是北京人”,可见,故乡北京对老舍的生命意义是非常大的。
我们看一下本文的题目——生(齐答):想北平。
师板书:想(北平)师:同学们,假如现在让我们想自己的故乡,或者干脆就让我们想自己的母亲,很多同学第一次离开家门,到这里求学,想妈妈想得都哭了。
河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想北平》教案+课堂实录+反思
《想北平》--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作者四个“说不出”的研讨把握“说不出”的原因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平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把握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北平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说不出”原因及内涵。
【教学流程】一、由学生质疑导入,引出重点问题:四个“说不出”的原因及内涵究竟是什么?(一)学生初读圈画出四个“说不出”的所在,关注“说不出”表述的异同。
提问:文中作者说自己“真爱北平”,但却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并在文中四次出现“说不出”,请自由朗读第二、第三段,并将这四次“说不出”所在的句子圈画下来,思考“说不出”的内容是否相同?学生在自读、圈画、思考的基础上自主交流发言。
预设:1、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
2、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3、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4、可是我说不出来!(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质疑,关注学生阅读障碍,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圈画、思考“说不出”内容是否相同,明确研读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二)研读作者“说不出”的原因及内涵提问:“说不出”的到底是什么,四次都相同吗?提示追问:根据第一、二处的说不出,从字面意思上看,作者说不出的是什么?预设:第一处说不出的是“爱北平”;第二处说不出的是“爱北平,怎样爱”;根据一、二处可以明确,作者“说不出”的是“爱北平,怎样爱”。
提示追问:那么第三处作者说不出的又是什么?提示追问:“这”就是说不出的内容,那么“这”指代的是什么呢?预设:学生很可能会找到前面的句子“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重点关注:“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积凑”、“每一……每一”)追问:如果让你在这句话前面加一个关联词,在“这只有说不出而已”前加个关联词,你会加什么?预设:“因为……所以……”也就是说,前面的是作者说不出的原因。
《想北平》课堂实录
《想北平》课堂实录作者:李仁甫来源:《中国储运》 2016年第12期授课时间:2015年10月16日授课地点: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5)班授课人:李仁甫(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整个第三专题,看看所有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看看谁找得快。
(众翻书)好,谁来说一说。
男1:都与故乡有关。
师:很好,找得很准确。
大家再看一看,这个专题和前面的两个专题以及后面一个专题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谁能发现?男2:这个专题都是记叙文。
师:那前面有什文体呢?男2:前面有的是诗歌,有的是议论文。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男3:这个专题所有文章都有对话栏。
师:这是一大发现!那你能否说说这个对话栏的作用?男3:对话栏里有编写教科书的人的一些见解。
师:“编写教科书的人”,我们简称——?男3:编者。
师:编者和谁对话?男3:我们。
师:仅仅是我们?男3:还有文章。
师:文章,我们可以用一个更为专业的术语——文本,也就是与文本对话。
其实,你刚才说的,“与我们对话”,我觉得也在理,因为有些话确实是对着我们同学说的。
也就是说,编者已经先行于我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并且还假想与我们进行着对话。
我们把这种对话的过程画一个简图(板书:对话),第一个是编者(板书:编者)已经超前与文本(板书:文本)进行对话(板书:箭头),而且他也已经超前与我们(板书:读者)对话(板书:箭头)。
今天我们学习老舍的《想北平》,不妨就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一场特殊的对话。
那么,我们首先跟谁对话?(众嘀咕“文本”。
)谁举手来说?说错不要紧,我们可以相互补充,谁先来?男4:我们可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师:与作者对话,因为作者隐藏在文本背后。
这是深层次的对话(板书:箭头)。
除了文本和作者呢?男4:还有编者。
师:既然编者早就与我们进行对话了,那我们不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来回应他。
好的,请坐。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对话,从我们的这张图(指着板书)来看,我们可以和文本、作者对话,可以和编者对话,当然,我们内部之间也可以对话,我们是谁?是你,是他,是我。
《想北平》的课堂实录
导入:北平是个令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帝王之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看看令他如此挂念的北平是个什么样子。
师:首先由我和一位同学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
(电教手段: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感受到北平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渗透到文章德望每一个角落。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了。
(举手)生:我感到了老舍对北平的真挚的爱。
师: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说明。
生:“可是,我真爱北平”,“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师:你找的很准,还有谁来谈谈。
师:也就是表现了北平的与众不同,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它的与众不同?生:第四节到第六节第四节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的动中有静。
师:“动中有静”!很好,这个词被你找到了。
生:第五节也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在布置上的匀调。
第六节到第七节讲到了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师:花多菜多果子多,也就是说生活在北平有何感受,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吗?生:“这就使人更接近自然了”师:对,就是接近自然。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的质朴自然,接近生活。
比如:第六节中“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师:讲的很有道理(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1---3段:我对北平的印象与感情。
4—7段: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
三,师:请大家再读文章,读完以后我还要请你们谈感受。
关于感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1)你感到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得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那么请提出(2)请划出文中能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请对文章的一些手法作出评注(学生大声朗读)师:同学们可以就任何一点谈谈你们的感受生:第四节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也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想北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从哪些角度描述自己对北平的思念之情?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语师:(生:课前读过了)好!这篇文章写的是北京。
我想问一下,去过北京的同学请举手。
好,有一位。
那么,熟悉北京的人,或者对北京有一定了解的人请举手。
(对一位没举手的学生)你对北京一点不了解?师:假如你要去北京。
你准备去哪些地方?……【板书: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二)精读课文(景物——比较景物&感情——视角)1)浏览课文,划出老舍写的景物。
引导学生描述“详细”。
2)对景物进行分类,哪些有意义,合不合适。
学生:……【板书: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的城墙、温和的香片茶、胡同、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这里面提到了蜻蜓,还有**,还有***,有意义吗?我这么期待你们,总是有点意义咯。
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师:哦,也就是这些个花、菜、水果。
那么这些黑枣啊柿子啊,都是些什么?生:具体的东西。
师:哪一类东西?生:身边的小东西。
师:对。
……只有当你们进入非常具体的沉默,比如具体景和物的沉默,你的感触才会明晰起来。
单单说“水果”与说“带着白霜的柿子”感觉就是不一样。
3)比较学生所列景物与老舍景物。
师:好,我们做了上面的这些梳理。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边一样吗?有没有一样的?几乎没有。
不妨假设我们都知道什刹海,想去,我们的关键词是什么?老舍的是什么?生:蜻蜓。
师:我们的北平和老舍的北平区别在哪里啊?【板书:老舍、我们】生:……【板书:生活化、参观一样】【板书:景点】师:我们再明晰一点,北平有些什么景点?生:有历史意义的景点。
【板书: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古都】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现在我们经过调整,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呀?北京对于在做的大家来讲,是一个古都,是一个见证中国历史轨迹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个历史名城、文化名城。
郑桂华作文课堂实录 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
《郑桂华作文课堂实录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摘要:板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板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城墙、温和香片茶、胡、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我们北平和老舍北平区别哪里啊?想北平这课主要讲述是什么容?作者从哪些角描述己对北平思念情?下面是由编整理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下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课()导语师(生课前了)!这写是北京我想问下北京学请举手有位那么熟悉北京人或者对北京有定了人请举手(对位没举手学生)你对北京不了?师假如你要北京你准备哪些地方?【板故宫、香山、什刹海、长城、天安门、烤鸭、天坛】(二)精课(景物比较景物感情视角))浏览课划出老舍写景物引导学生描述详细)对景物进行分类哪些有义合不合适学生【板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城墙、温和香片茶、胡、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师这里面提到了蜻蜓还有还有有义吗?我这么期待你们总是有义咯哪些是合适哪些是不合适?师哦也就是这些花、菜、水那么这些黑枣啊柿子啊都是些什么?生具体东西师哪类东西?生身边东西师对只有当你们进入非常具体沉默比如具体景和物沉默你感触才会明晰起单单说水与说带着白霜柿子感觉就是不样3)比较学生所列景物与老舍景物师我们做了上面这些梳理现我们观察下这两边样吗?有没有样?几乎没有不妨假设我们都知道什刹海想我们关键词是什么?老舍是什么?生蜻蜓师我们北平和老舍北平区别哪里啊?【板老舍、我们】生【板生活化、参观样】【板景】师我们再明晰北平有些什么景?生有历史义景【板有历史义名胜古迹古都】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二课师现我们调整结论是什么呀?北京对做讲是古都是见证国历史轨迹地方或者说是历史名城、化名城而对老舍讲它则是生活化是是什么呢?我们再给它说法生(齐声说))组讨论老舍对北平感情师何以见得?他是什么样?他对是什么感情?师我提醒下很多人都得出结论是爱我看了两组听了那组发现了这情况爱是很词定要明晰吗?什么样爱?哪里看出?他又是以种什么身份、什么样视角看北平?生师(指出比喻句是关键进步分析)生像我这样贫寒人或者只有北平能享受清福了师他视角是什么视角?是贫寒人深爱着北平贫寒北平人所以他看到是什么?是蜻蜓、蝌蚪如是梁实秋写北平师【板梁实秋】梁实秋出身上层社会庭生活优越他回这么写吗?(郁达夫、老舍)师(系写作背景)写936年6月6日发表《宇宙风》杂志老舍当青岛教936年是战乱前夕生存艰难生我欲落泪师(比较我们与老舍对北平不感情)5)对松江印象师关松江你们能讲什么景、什么物呢?(开火车回答)(三)结尾这就是我们学习容我们不要仅仅理老舍先生北平还要从他里感受老舍先生对生活态他是贫寒普通北平人他关了投入了那些蜻蜓、蝌蚪就变得很亲切很有人情味这才是老舍北平而如我们这学习生活了年你只能告诉操场我觉得有些遗憾地方如能够成幸福泉能够成笔人生财富就要我们投入看想北平郑桂华课堂实录人还看了想北平段落划分想北平练习及答案3八年级下册语想北平教案关老舍抒情散欣赏5西安高语必修课想北平步练习及答案析。
《想北平》课堂实录_1406
《想北平》课堂实录潍坊二中高中语文组董艳丽教学目标:体悟老舍平实的文字中积蕴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选择平凡的素材体现深挚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辅手段:多媒体投影、印发类文教学过程:[导语 ]师:有这样一个城市,她热闹但动中有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众生:不知道,猜不出。
生:北平。
师:如果不知道今天要学习《想北平》,你会猜出这是北平吗?生:不会。
师:这就是老舍笔下的北平。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北京的文章,你会怎样写?生:写她的宏伟壮阔,写她作为皇城的豪气,写长城,写故宫。
生:写她的悠久历史,博大的文明,还有名胜古迹。
生:写她的特色,王府井,北京的小吃。
(众生笑)师:对饮食情有独鈡。
生:写她的胡同,北京有八大胡同。
师:很好,有一位作家汪增祺写过一篇关于胡同的,叫《胡同文化》。
师:刚才你们都说,要写她的宏伟,名胜,特色,为什么写这些?这是因为你们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今天咱们看看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北平的?老舍眼中的北平有哪些特点?(众生读课文。
读完同位之间小声交流。
)师:谁起来说说?生: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
师:很好,这段文字突出了北平的复杂而有边际,有没有细节化的句子,里面沉积了怎样的一种情绪?生:第四节中“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我喜欢这句的描写,它表现了北平生活环境的快乐舒适,让人很容易平静下来享受这份宁静。
生:看小蝌蚪和嫩蜻蜓,说明老舍很有情趣,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这些句子也是为了说明北平的静谧。
生:老舍很喜欢北平,“安适和安睡”说明他有在家的感觉。
师:你们生长在潍坊,经常去白浪河畔吗?有没有在那里一坐一天,只为看蝌蚪,看嫩蜻蜓,而且特别“安适”?众生笑:没有。
师:一个小时也不曾有吗?众生笑:没有。
《想北平》课堂实录
新课标指导下的一节诵读课——《想北平》课堂实录北京昌平三中姚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同学们先看题目,北平是哪儿?生(齐):北京。
师:对,北京在1928年至1937年期间被国民政府称为北平。
如何理解这个“想”字?生(七嘴八舌):思念、牵挂、眷恋、回忆……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老舍先生为何会想念北平呢?(生沉默,思考中……)师:课前我们做了充分的预习,联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
生1:老舍一生中在北平生活了42年,对北平感情深厚。
生2:老舍此时不在北平,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北平。
师:对,老舍此时身在青岛,我们可以把这个“想”字理解为一个离乡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可是,单单就只是对家乡的思念吗?(生思考中……)师: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有更好的答案。
这节课我们的重点是读书,在读书中体会老舍对北平的浓浓的深情。
下面,请同学们合上书、抬起头,我们边看投影边听一遍名家诵读,让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中体会老舍对北平的那种“说不出”的深情。
(全体学生边观看与课文相呼应的幻灯短片,边听专家诵读全文。
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得很投入,听得也很认真,他们被美丽的画面和动情地声音吸引住了)全体学生:(听完诵读,沉默,全场一片静寂……)师:听完名家诵读,你们有什么感受?生1:感动。
生2:老舍对平的感情太深厚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真爱北平,但我说不出来”。
生3:老舍用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来和北平做对比,突出北平的特点,抒发心中对北平的热爱。
师:同学们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道出了老舍的心声,相信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会有更深的感悟。
师:那么,在文中老舍对北平想念到什么程度?生:“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师:老舍为何想北平想到了“落泪”的程度,北平到底给了老舍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段,要求读得准确、响亮。
生:(大声朗读第一段)师:在本段中,老舍给了北平一个称谓,他把北平称为……生(齐):“我的北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课堂实录师:思乡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余光中的《乡愁》,都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沉的思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的名作《想北平》。
师:同学们昨天已经通过学案完成了对课文的预习。
首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你所了解的老舍。
生: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生: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家庭,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
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
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写于青岛。
生: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全是写北京的。
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生: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师:我们同学的预习工作都做得很充分。
我们了解到了老舍的原名及笔名的来历、他的生活经历、代表作、创作风格等重要信息。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名作《想北平》。
师:请同学们散读课文1-3节,找一找1-3节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学生散读课文1-3节。
生:出现最多的词语是“爱、说不出”。
(板书:说不出的爱)师:作者很爱北平,但是这种爱却是说不出的,这是为什么呢?结合课文1—3节的具体内容,我们分四个小组进行讨论,两分钟以后进行交流。
生1:“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我说不出。
”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说爱北平就像爱自己的母亲,老舍写这篇文章,不像是在描写,而像面对自己的母亲倾诉,这种爱是不用说的,是与生俱来的。
师:能提炼一下吗?用更简洁的语言,这是一种_____之爱。
生2:天性之爱。
师:很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天生的,老舍对北平的爱也是天生,没有任何条件的,无需表白的。
而且老舍所生活的年代清王朝统治已经被推翻了,老舍三岁时父亲去世了,他自己曾说“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所以把北平比喻成自己的母亲,其中的分量,超出常人,作者对北平的深情也就不同一般。
生:“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刻骨铭心的,这种爱已经超出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所有的言语都不能表达出他的心情。
师:那这又是一种______之爱呢?生:无言的爱吧。
师:同意,情到深处(师生齐声说)无声胜有声,这是一个赤子无法用言语表达对母亲的爱。
(板书:赤子)生1:“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与浓烈。
但是这种爱是说不完全的,就像第1节中老舍写到的“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他恐怕自己写不全北平的好,把心中的北平给写坏了。
他对北平爱得很深,爱北平很多很多的地方,恐怕自己写了这个漏了那个。
生2:作者无意写全面完整的一个北平,其实是从作者的感觉角度出发,写他所看见看熟的北平,这样写出来的北平与作者紧密捆绑起来,作者牢牢扣住了“我的北平”,其感情浓郁深厚可见一斑。
师:老舍爱北平很多很多的地方,说不出是因为不知从何说起,一篇文章是说不完的,他对北平的爱是_______。
生(集体说):无尽的,是一种无尽之爱。
生:“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平的爱已经溶入到他的血液中,这是因为他实在太爱北平,爱到骨子里去了,以至于爱得说不出。
师:哪位同学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从以上句子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爱北平而说不出是因为:生:这是一种深切之爱。
生:“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老舍说他不是诗人,所以他不能象诗人那样善于言辞,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辞藻抒发出他这种浓浓的爱,他的语言很质朴,所以他觉得他的语言无法完全表达出对北平的爱。
师:“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你能解释为什么这种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吗?生:音乐图画给人的是直观形象生动的印象,那种美也是很直接的很强烈的。
作者想说他对北平的爱也是很强烈、很生动的爱,就像看到了一副名画,听到一首名曲,就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喜爱之情。
师:那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作者爱北平说不出是因为这是一种__________之爱。
生1、2、3:强烈、直观、质朴之爱。
师:我能不能这样理解:这种爱意是老舍一提到北平就油然而生的,这种情感的产生是远远先于语言产生的速度,是作者的第一反应?生们:可以(师生会心地笑)。
生: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独一无二,他爱北平,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孩,如果他看中一个棒棒糖,他就会认为这个棒棒糖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你拿其它任何东西他也不会与你交换。
在作者心目中,北平就是那颗最好的棒棒糖,纵使真的有城市比北平好,老舍也不会同意的(其余学生笑)。
师:我们同学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同时很贴切。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作者对北平说不出的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
生1:蛮不讲理的、无条件的。
师:这种爱是拿什么都不能交换的。
生2:不可替代的爱。
生3:纯真的爱、真切的爱。
师:从上文对1—3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对北平的爱是天性之爱、无言之爱、无尽之爱、深切之爱、直观之爱、质朴之爱、纯真之爱、不可替代之爱,是一种情到深处无法用言语表白的体验。
因为体会到其中深切的真情而无法用言语来说出,试试用我们学过的诗句进行总结。
学生回忆:是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对,反应很快,非常好。
作者对北平的感情太深,北平的一切都已浸渍到他的血液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
所以,难以言说,难以形诸笔墨。
师:老舍对北平爱到深处无法言说,那么纵观全文,老舍究竟有没有说出对北平的爱?生集体回答:说出来了。
师:那是文章哪些段落呢?生:文章第4—7节。
师:很好,很准确。
(板书:说出来的爱)请同学们速读课文4-7节,思考:作者在这一部分“说出了”爱北平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何特点?学生发言,师生交流:生:“巴黎,据我看……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段话将巴黎与北平作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师: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吗?生:可以从这一段话中看出,“既有热闹的地方又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写出北京的整体结构有闹有静,老城墙给老舍以依靠,老舍感觉到很安全很舒适。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给了我一个启发,老舍在北平感觉到安全舒适,这是什么地方才能给的感觉?用一个字来概括。
学生们:家。
师:对,课文的题目虽是《想北平》,其实是在(师生齐说)“想家”。
师:同学能不能在第4节中再找到一些词句来证实老舍是在“想家”了?生1:“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作者坐在城墙处感到心中“安适、快乐、无所求、无可怕”,内心很平静安宁、安全温暖,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是只有家才能给予一个人的感觉。
生2:我来补充一点,这句话中提到“积水潭”,大家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吗?其余学生(疑惑地摇头):不知道。
生2:课前我们在预习中都了解到老舍是在文革中去世的,他是投北京的太平湖自杀的,据说,当时太平湖就极有可能是积水潭这个位置。
老舍投湖前在湖边坐了一天一夜,因为他小时候就经常在这里玩耍,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所以,老舍面对积水潭,他就像个婴儿,找到了安全感,一种依赖感,最终他把生命也托付在那儿了。
师:很好,我们这位同学很善于搜集资料并进行整合分析归纳。
从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北平在老舍的心中是家,也是他心甘情愿选择的最后的归宿,也是他魂牵梦绕的灵魂最后的栖息地,是他的精神家园。
师:作者老舍完全地把北平这个城市当作了自己的“家”,说出来的首先就是对家的思念。
让我们带着“想家”的感情来朗读同学们刚刚分析的这两句话。
师生带着感情集体朗读:“巴黎,据我看……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生:“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
”从这段话中可以总结出北平的布置很匀调,因为它的建筑既不挤,又不僻静。
师: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概括出北平布置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生:人为中显出自然。
师: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老舍说出的北平的第2个特点:布置在人为中显出自然。
生1:“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北平的物产丰富。
师:这是老舍说出来的北平的第3个特点。
这段中还有哪些描写北平物产特别精彩的句子?生2: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句话通过与美国的橘子进行对比,写出了北平水果的新鲜,也写出了作者很喜爱北平的感情。
师:这句话中让你找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是哪一个?生2:是“哼”这个字。
师:为什么?生2:这个字让人感觉到老舍对北平水果由衷的喜爱,觉得外来的水果根本就无法与北平当地的物产相比,对北平发自内心的喜欢。
这个字让人想象到老舍的神态,有点蛮横,不讲道理,只钟情北平的一切。
师:我们同学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这也说明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
一个语气词“哼”让读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这就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让我们想象作者的心情,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师生共读这句话。
教师表扬:大家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哼”字,读得很有表现力。
生1:“北平是个都城……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这句话中可以得出北平的第4个特点:接近自然。
生2:采菊东篱下,……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作者在北平享受到悠闲的乐趣,这也是北平的一个特点:生活悠闲。
师:从这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老舍想念北平,就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在想念自己生活的家乡的点点滴滴,所以作者会说“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