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运用文本细读法理解标点符号的深意。

解决问题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著的《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指出:并列短语间用逗号,并列词语间用顿号;若所举的是同一类,用顿号。

老舍的《想北平》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雨后,韭菜叶子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根据《基本要求》所指出的,老舍在叙写各种蔬菜时应该用顿号,而非逗号。

老舍先生难道用错标点符号了吗?

教学思想

阅读教学,少不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重点环节。细读,是一种重要的文本解读方法,也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品味一句话、一词语乃至一个标点符号的微言大义……如此,庶几能够真正培养起学生良好的的语言感觉和语文素养。

课程设计思路

1、提出问题:老舍用错标点符号了吗?

2、围绕文本细读,设计三大环节:诵读;想象与领会作者用意。

3、诵读,比较逗号和顿号的差异。

4、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如何用镜头将逗号与顿号的效果分别呈现出来。

5、、联系语境领会作者用逗号的用意。

教学特色

1、质疑作者标点符号的运用,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2、设计情境,让学生担任导演,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3、设计多维度活动,使学生全面深入把握标点符号的精髓。

4、以标点符号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容易真切深入地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背景

学生文本解读的现状就是:大多学生只停留在阅读文本的粗浅感受之上。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体味到文本细腻深厚的情感?

老舍先生曾公开声明:“请不要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仔细斟酌,只是你们不懂,不是我的错。”老舍的这番话似乎让我窥见到解读文本的一条路径。在抒情散文中,标点符号其实具有丰富的表情达意的效果。但是许多学生却忽略了对于标点符号的解读。于是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解读标点的课堂学习活动。

教学方法

文本细读、多媒体辅助

教学总结

活动过程中学生既有诵读也有想象,既有感受也有分析,既有内在心理活动也有外在的交流过程。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体验、活动,学生更容易真切深入地把握文本意蕴。以标点符号为切入点,立体化的活动设计,使文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最终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养分。

巩固、拓展练习

1、下列有关标点符号运用的说法,错误的是一项是()

A顿号表示并列的句子之间的停顿。

B并列短语间用号,并列词语间用顿号。

C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D若所举的不是同一类往往用逗号。

2、对于课堂上这句话的解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说明作者对北平事物的印象深刻。

B作者用逗号,能够触发读者无限的想象。

C 词句可看出作者对北平的深厚的感情。

D作者只是随意用了逗号,顿号完全可以替代。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B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

C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D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能留下很深的印象。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引号作用的是()

A 强调

B 特殊含义

C 特殊称谓

D 表话语的断断续续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破折号作用的是()

A 表解释说明

B 表转折

C 表递进

D 表话未说完

标准答案

1、A

2、D

3、C

4、D

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