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修改稿)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重点难点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不同角度,广义、狭义,组成部分)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个方面的内容及其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第一章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三、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五、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六、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和核心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义九、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对社会发展道路认识、选择的意义第二章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认识的本质(反映、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发展的辩证过程(两次飞跃)四、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五、真理的发展(从过程上看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从动力上看与谬误不断斗争)六、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根据七、价值及其评价(价值的特性、正确进行价值评价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八、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统一)第三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内容、过程、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的实质、上层建筑的构成、二者的相互作用、规律的意义)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结合第四章的相关内容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五、人的本质(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变化发展)六、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七、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四章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关系二、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关系三、价值规律的内容、意义四、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构成、地位作用五、资本的本质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的意义七、剩余价值的本质及其生产的两种方法八、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九、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积累的本质、源泉和结果)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意义)第六章一、社会主义的建立(途径、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七章一、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课程内容:涵盖了原公共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另外还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内容。

主要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

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1-3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部分(4-5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部分(6-7章)主要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可概括为六个字:历史、含义、方法。

重点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2、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3、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四.论述普遍联系主要内容。

(分析题)1.联系是指事物内容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讲义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
9.真理的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答:确定性(绝对性):指时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不确定性(相对性):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局限。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讲义
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生物的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

概论课教学要点 (修改)

概论课教学要点 (修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二、重要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点)(P3-5)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重点)(P6-7)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3-39)(重点为科学发展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正确认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深刻领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重要知识点: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P44-47),(P50-5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重点)(P48) (P52-53)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重点)(P50-51)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5、解放思想的涵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P55)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二、重要知识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重点)(P69)\(P74-75)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P76-78)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P79-8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重点)(P82)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二、重要知识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重点)(P90-91)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93)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失误和偏差(P102-105)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重点)(见课件第四章第50页))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什么说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重要知识点:1、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重点)(P118-120)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重点)(P122-125)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P128-129)4、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P126-127)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发展战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要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

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2)、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其具体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唯物史观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其反映在社会各个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通过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来保持经济基础的稳定。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主要动力,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三、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基于雇佣劳动,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其内部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具革命性的社会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组织和斗争,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建设道路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型社会制度,其本质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重点内容

什么事马克思主义 P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P16为什么说“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P2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对物质范畴的理解P2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P28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理解)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理解)P29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理解)P2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理解)P29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

(理解)P3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P30(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识记运用)P32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P32(理解)发展的含义及其实质P3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3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运用P39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 P40(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发展的含义与实质。

(理解)P41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P4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其运用?P45(理解)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理解)P45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的区别。

P46(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理解识记运用)P46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理解识记运用)P47规律及其客观性。

(理解)P5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识记运用) P57认识的本质P5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P61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及其对待真理的态度P65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识记运用) P63-P66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P6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联系。

(理解)P69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是什么?P69(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P73(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表现。

(理解)P74-75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理解运用)P95社会存在的含义 P95(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理解识记运用)P98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的体现,是党的行动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4.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等基本原理,它关注的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教材,共分为十章,下面是每章的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等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以及对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总结及页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总结及页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本考核点绪论一、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p14二、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p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和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P15和理论品质p1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p20-21绪论三、一般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p4,p6、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实践活动发展p11、马克思主义产生意义P1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第一章一、基本概念: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p27、联系、发展、矛盾及其双重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度、质变、量变、肯定与否定p46;哲学概念p27、哲学基本问题(含义p28、具体内容p2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标准p28-292、物质概念(唯一特性p30)运动(概念p32、物质与运动关系p32、运动与静止p32、时空间概念及特性p32)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的决定作用p30-31意识的本质p31及其能动作用p56-57实践内涵p34、形式p35、特征p3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联系观(内涵p40、特点p40)发展观(内涵p41、实质p41、新旧事物概念p4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p41)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内涵?、矛盾属性(内涵p43、关系p43、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内涵p44,p45、关系p45);5、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p46;质变与量变内涵p46、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p46);6、否定之否定规律:辨证否定观内涵p46-477、规律(内涵p54、特点p54)第一章三、一般知识点:物质观创立的意义p31、社会物质性表现p33、矛盾分析方法p45、五对范畴?;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区分p55)、发挥意识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p57第二章1、主体与客体(内涵p63、关系p6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论断p66;认识的辨证运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概念p68、基本形式 p68、辩证关系p69);2、真理观:真理内涵p71、真理客观性p72、真理双重属性p73、真理检验标准p77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基本条件p69,p70认识运动的无限性和反复性p70-p71认识与实践的统真理与谬误p76、真理与价值第三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p95、辩证关系p9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p98)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p100,p101、构成要素p100、两者的辩证关系p10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概念p105、两者的辩证关系p107)国家(实质p106、国体与政体p106)阶级概念p115与实质p115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p11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p130-p13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社会形态(内涵p109及一般规律p108?)阶级斗争p116、社会革命 p119 、改革p121、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作用;群众史观:两种对立的历史观(谁是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制约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因素p131——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四章商品经济p143、商品p144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45、货币P148、劳动力商品P153、剩余价值p157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158、绝对剩余价值p159与相对剩余价值p160、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p165、利润p168?、经济危机商品二因素p144与劳动二重性p145价值规律(内涵p146及作用p147-p148)货币概念p148与职能p148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p149-p150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p153-p154、劳动力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特点p154)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前提p157、特点p157、剩余价值生产方法p159-p160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p158、资本本质p158)资本积累p162、资本的有机构成p163相对过剩人口p164工资p167、社会再生产(核心问题)p16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69与经济危机p170商品经济产生条件p14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四个阶段表现)p14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意义p151;资本主义所有权与所有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p156资本的原始积累p141资本的循环周转规律(流程p165、条件p165)形式?及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p172-p173及本质p172、意识形态p177及本质p177-p178第五章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垄断、垄断组织p183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86、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p182(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生产集中p182、资本集中p182垄断(内涵p183、原因p183、垄断时期竞争特点p184)金融资本p184与金融寡头p185、垄断利润p185与垄断价格p18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形成p187-p188、作用p189、垄断资本主义实质p193)经济全球化表现p194-p195经济全球化表现、动因p196和后果p19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政治经济新变化、原因p202-p203和实质p203-p20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
了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变革的方向。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不断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综合体。

3.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和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决定了
社会的发展方向。

4. 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继资本主义之后的必然发展阶段,是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建立自己的专政,实现对资产阶级的领导,并逐步消灭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

6.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以科学的态度研究社会问题,提出科学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和指导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理论的正确性。

8. 全球视野: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性和普遍性,要以全球的视野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世界社会主义
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以下是该概论的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的斗争推动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5.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主观意识和主观臆断。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援,同
时积极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国际劳动者的联合斗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导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哪些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水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6.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统一性8.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②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②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③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看,世界仍处于马克思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阶段②人类的未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上②从意识的起源来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实践活动,尤其是劳动,对一时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③从意识的本质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意识反作用与物质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能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③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④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⑤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实践是基本途径,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手段④从社会历史领域说,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体现在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内容与形式是反映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①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②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合适的形式…不合适的…(2)本质与现象是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的一堆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四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课程,它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方向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论、革命论、革命策略与手段、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

5.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取解放和幸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不断运用它们指导我们的实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第一章的重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3.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指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有哪些鲜明的特征?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4.事物发展之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原理、)5.质变量变规律6.否定之否定规律7.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9.真理的客观性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原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原理10.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1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12.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原理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5.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科学技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辩证关系原理;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主义所有制;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理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周转→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5.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包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以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马原教学重点

马原教学重点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如何看待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 见 2、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能否实现 3、“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十九大报告的内容
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20个题,每题1分,共20分 2多选题:15个题,每题2分,共30分 3简答题:3个题,每题5分,共25分 4材料分析题 :1道题,15分 5论述题:1道题,10分 卷面成绩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50%,平时 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 期末考试时间: 第18周周五(1月2日)上午8:30-11:00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4,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5,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 7,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9,资本积累与循环周转; 10,工资和剩余价值分配;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12,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1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2,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4,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5,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 6,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7,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手段和形式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问题 4、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
祝大家:
复习顺利! 考试成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
各位老师:你们好!
临近期末,现将有关考试的事宜通知大家。

考试范围:从绪论到第5章。

考试题型:选择题 40分,简答题5题 30分,材料题1题 15分,论述题1题 15分。

为了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体现我们在学期初发给大家的教学重点(在附件中),考试前不专门给学生划分重点,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是考试重点。

红线黑体部分为教学重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四、实践的含义、特点以及基本形式
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内涵及其表现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普遍性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二、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一个过程
三、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异同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表现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主体与客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五、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以及客观性的含义
二、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三、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及其意义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唯物论与辩证法)
五、价值的含义、特征、价值评价的特点、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四、社会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及其意义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则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辩证思考
四、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二、价值规律及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双重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一、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五、资本有机构成的原因、含义、结果及其意义
六、个别资本的运动,即个别资本循环与周转及其条件
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的含义、原因以及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双重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原因以及双重影响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实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被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建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精辟论述)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及其意义第三节工人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