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文化概论-(第7章)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2024版年度《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2024/2/2
02
理解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 及文化创新的内涵和途 径。
03
04
了解中华文化全球传播 的现状和趋势,以及面 临的挑战和机遇。
5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02
CATALOGUE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024/2/2
6
原始文化
01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 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2024/2/2
1
CATALOGUEBiblioteka 目 录2024/2/2
• 引言 •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 •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 • 中国文化的教育传统 • 中国文化的民俗风情 •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2024/2/2
2024/2/2
3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4
古代文化
古代哲学与思想
阐述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哲学流派的思想体系 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24/2/2
古代文学与艺术
介绍古代诗歌、散文、小 说等文学形式以及书法、 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的 历史发展与艺术成就。
古代科技与发明
探讨古代中国在天文、数 学、医学、农业等方面的 科技发明与贡献,彰显其 世界领先地位。
8
近现代文化
近现代文化变革
阐述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经历的 变革历程,如西学东渐、新文化 运动等,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影
响与挑战。
2024/2/2
近现代文学与艺术
介绍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与艺术的 发展脉络,包括现代诗歌、小说、 戏剧等文学形式以及电影、音乐等 艺术门类的创新与成就。

循道求真一新峰——读《武当文化概论》

循道求真一新峰——读《武当文化概论》
盛当 20(2期 11 3 ) 0・总 3
杨 立志教 授新著 《 当文化 概 武 论 》 近 出版 , 学 界 和 同仁 中引 新 在 发热议 。应 当说 , 是武 当文 化研 这 究 作 为一 种 对本 土 宗 教文 化 研 究 在逐 渐走 向成熟 的时刻 , 能够 为构 建 和谐 社 会 提供 积 极 而 重要 的 民 开始 , 么《 当文 那 武 化概 论 》 问世 , 的 则 是对 以往 武 当文 化 研 究 的 系统 整合 与
概论》 作为第一本专门研究武当山 历史 文化 的学术 著作 , 仅 为武 当 不 文化 研究 提 供 了 坚实 的 理论 基 础 和丰富 的哲 学 内涵 , 为今天 武 当 也 山文物保 护和文 化开 发 , 以及 武 当 文化 的宣传 普及 , 提供 了有益 的参 I 考 。如果 说 《 当道教 史 略 》 武 武 是 " 一 当文化研究 自 传统文化研究 的逻 辑剥 离 , 并使 之具 有地 方独特 性 的
表及里 研究 的基础上 , 对其 价值 意 清宗 教与迷 信 的关 系 , 然而 出于对 义进行反 思与评 价 , 而得 出对人 这 方水 土 的无 限热 爱 , 顶着 巨大 从 他 类社会 有益 的规律性 结论 , 这也 是 的外部 压力 , 一个 人踯躅 于武 当文 他 修 哲学 社会 科 学 的 共 同点 。武 当 文 化 研 究之 中。 曾为 了印证 “ 山 ” 最终发 现 了 化研 究 是基 于道 教 信仰 及 由此衍 的记 载而夜 困九 渡涧 , 生的传 统智慧 , 应该在 价值 观与方 人类 历 史 上最 早 、 规模 最 大 、 存 保 法论上启 发现 代文 明 , 构建 和谐 社 最完 好 的古 代生 态 保 护 遗迹 。他 会 。随 着其 研 究 方式 由 自发 变 为 曾对 前 人 关 于对 武 当 山的种 种 误 为武 当 山历 史遗 迹遭 自觉 , 究领域 由碎 片式变 为系 统 解 予 以澄清 , 研 化和整体 性 , 究重 点 由重 现象 学 到破 坏而大 声疾 呼 , 曾 因为 国外 研 也

文化概论第七章-精选文档

文化概论第七章-精选文档

二、中国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 中国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 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第二次文化大交汇的特点有哪些?(P332)
第一,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 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 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 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表 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 火器等科学知识兴趣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 迂回策略。 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以绵延四 个世纪,至尽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 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第七章 中国文Leabharlann 的对外交汇与 现代化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中国文化从来是不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在中 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 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是这两次:一是从汉到唐,南 亚印度佛教的传入;一是明清之际近现代欧洲西 方文化的传入。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经历了“中体西 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合创 新”的文化主张与文化选择的的争论
二、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主要有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有什么优点?对西方国家有什 么影响?(p340)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世界上独具特色,首屈 一指。西周的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的军功爵制、 两汉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以及隋唐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制度,每次都有创 造有调整有发展。文官制度有效保证的社会的稳 定和执行政务的可操作性。 中国古代论政务,首辩君臣大义,次论用人,征 辟除授、选贤任能,则必讲求吏治,吏治清明, 唯善是举,则谨防弊政,弊政若除,就达到“道 洽政治,泽润生民”的理想境界了。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

武当太极拳的文理概述本人俗名成加义,有幸拜在武当三丰派钟云龙道长门下,皈依武当三丰派,受恩师钟云龙赐予道号:师一,下面我简单的向大家阐述一下武当太极拳的源流和它的特殊性。

说到太极拳大家都不陌生,武当太极拳与众多流派太极拳大同小异,当今每个城市中的晨练者都以习练太极拳为主,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是一种艺术瑰宝,如诗、书、画、乐、舞等一样追求高超、高雅和高尚。

其不单只是一个拳种,有包含道家哲学思想,以及生命科学,人体科学,易学,在这里我若讲很深邃的文化内含就显得有点自以为是了,自身对文化末学肤受,因为我打小以习武为主,很少修习文化,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毕竟文武双全且精通的人在少数,无论是习文或是练武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人在小的时候就会接受各种教育,由于我小时受家乡习武风气所影响,然转为弃文从武。

所以对于哲学,易学,各种学说,只是略知皮毛。

我的简历不一一详述。

武当三丰太极拳根于道教文化,源于中华武术。

在这里首先讲下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两字,这也是太极拳的特殊性之一,因为太极拳是以太极学说为指导的拳术,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大极就是太极,吉凶就是阴阳,把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分为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所以说太极拳是以太极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拳术。

太极拳是一门与道教分不开的拳法,我们把道教推展到道家,二者相关,而非同一,前者是宗教,后者是学派,既研究老庄之学。

而今天我们奉张三丰为创造太极拳的始祖,是一种信仰,就如宗教信仰。

所谓天人合一,拳道合一,其方法来源有三,一是经络学说,二是吐纳之法,三是引导之术,所以讲太极拳是养生之道,(行功心解)说:气以直养而无害,又说:气敛入骨,推想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所以太极拳又包含气论,养气说: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

(养生肤语)说:人之雄健者曰有气力,以见力与气,元自相通,力从气而出,凡以力从事者,都会损气,古时会养生的先辈都是呼不出声,行不扬尘,所以太极拳的风格是息力以生气的缓慢柔和,(抱朴子内篇)说: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武当文化概论-(第1章)

武当文化概论-(第1章)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主讲人介绍—杨立志 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武当道教史略》《道教与长江文化》等武当文化概论•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二章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玄天上帝信仰及武当神仙造像•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一节武当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地理➢第二节武当山文化的定义及基本精神一、武当山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武当山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内,位于中国腹地的汉水上游南岸。

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1米,屹立在丹江口市西南部。

其余峰支脉绵亘于十堰市所属各县和襄樊市西南部地区。

从地质结构看,武当山地处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中部,属大巴山脉的北部延支。

武当山系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其西北端起自鄂陕两省交界处,东南端迄于湖北襄樊市南,东西长约260余公里。

•就宏观的空间概念而言,武当山西北部是重峦叠嶂的秦岭山脉支脉,西南部为高大巍峨的大巴山脉东端主峰——大神农架。

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从西向东延伸,武当山正好耸立于其出口处,滔滔汉水蜿蜒流过武当山北麓。

武当山的面积、气候特征•关于武当山所占区域的面积,历代估算有所不同。

今天的武当山风景区位于东经110°57’~110°14’,北纬32°23’~32°33’,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

•武当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从气候看,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区垂直地带性气候明显,并兼有复杂的局部小气候。

•古人称其“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4]。

这是武当山地区气候特征之一。

•该地气候特征之二是湿润多雨。

•武当山的土壤和物产•武当山地区的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土壤结构较好,自然肥力较高,加上光照充足,湿润多雨等条件,使本地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

1 探秘隐士(1)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胡玮哲道长探秘道人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武当,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

武当道人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

武当山中道人修炼,修心、修身,具超然慧力,得武当清静之所。

先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

(2)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武当山全真观隐士——琴剑逍人,隐于山野之外,处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岭,弹琴、练剑岁月悠然自在。

武当隐士在中国数量繁多的武侠电视剧里都是以闲云野鹤、清净苦修的形象出现。

2014年1月,有媒体曝光了在湖北五朵峰自然保护区内,有几间废弃土屋隐居着一群武当“隐士”。

据了解,从曝光的照片看出,武当隐士们穿着中国古代传统服装,披头散发。

其中不乏美女弹琴诵经。

这群“隐士”两年前悄然落户全真观附近,他们属于武当松溪派,是武当文化虔诚的追随者。

他们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诵读经文、打坐修炼、谈琴练曲。

隐士们给他们的居所命名为“琴人谷”、制琴偏偶修葺后命名为“斫琴坊”。

2 武当武术(配武当大兴600年武术表演视频)武当武功作为一种文化,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

武当武功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辉结晶。

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术流派。

武当三丰派也叫隐山派,其创始人为元明之际的武当真人张三丰,因张三丰的道行和其内丹思想的深刻影响,三丰派远播海内外。

武当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拳种门派,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武当丹士张三丰。

他在武当山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

“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

武当文化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灵活运用一、引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无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语录,它的意思是:实施行动要本着自然顺畅的原则;执行事物要本着不造作生事的原则;体味人生要能够味出冲淡平和的滋味。

大的事件要当作小的问题来处理,多的财物要当作少的彩头来对待,就不会失却平常心了。

用道德仁爱去对待仇恨怨咎。

解决问题应该从最容易处入手,处理大事件必须从最细微的角度去分析。

这是因为天下困难的事情总是起源于简单的小事,而任何艰巨繁复的工程往往都只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组合而成。

所以上乘的智者从不固步自封,才能成就他真正的伟大。

随意的许诺往往会因为难于实现而使自己丧失信用,总是玩世不恭、游戏生活的人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挠。

因而智者总是认真地对待所有的问题,所以就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他,终其一生不会有任何困难。

二、概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

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武当文化的形成乃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同时也正如马克思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因而,武当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武当山最终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海内外产生深远与广泛的影响已为世人所共知,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三、武当文化的内涵武当文化是反映武当山不同时代产生的具有典型武当山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包括了武当山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道家道教、文学、建筑、地理、风俗、人物、武术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人类文化传统的一种情感认同。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源于中国武当山及其所在地湖北的武当山地区,是中国武术、道教和自然观念的结合体。

武当文化的核心是武当山,它被誉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武当山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古老的道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武当文化中,道教的影响非常深远,道教的思想和教义贯穿于武当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太极、阴阳、五行等。

武当山地区还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以武当派为代表,武当派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重要一派,强调内功修炼、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的特点。

武当武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武当文化还注重自然观念的传承和弘扬。

在武当山地区,山水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人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种自然观念也渗透进武当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景区规划和庙宇结构等。

同时,武当文化也与中国的养生文化密切相关,强调保持身心健康、养生养性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武当山为核心,融合了武术、道教和自然观念等多种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武当叶氏太极拳》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武当叶氏太极拳》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6 第六章 拳术传薪录
目录
07 第七章 太极拳学习之 道
08 附录
09 题词
010 合影
011 跋
本书内容包括武当叶氏太极拳创始人叶大密先生生平,叶大密谈太极拳和推手,叶大密论太极拳拳(剑、刀) 谱,叶家拳节拳架及何基洪谈武当叶氏太极拳的练法,武当对剑节及叶绍东谈武当对剑的练法,叶氏无极桩等。
3
行功走架要义
4
拳理探微
5
拳论感悟
第七章 太极拳学习之道
如何做学生 如何当老师
论师生关系
浅述太极拳阴阳的锻 炼
太极拳要领锻炼的 感悟
太极拳锻炼的三个 层次
略论太极拳普及和 提高
附录
武当叶氏太极 拳门规
纪念叶大密活 动纪实
题词
合影

感谢观看




《武当叶氏太极拳》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太极
拳架
武当
动作
微拳论

何基洪
太极拳
叶大密
剑 创始人

叶氏
内容
要义
叶绍东
身法
浅述
指南
目录
01 第一章 柔克斋太极传 心录
02
第二章 武当叶氏太极 拳拳架
03 第三章 武当对剑
04 第四章 武当太极刀
05
第五章 武当叶氏太极 拳内功
第一章 柔克斋太极传心录
叶大密谈太极拳功 法及轶事
武当叶氏太极拳创 始人叶大密传记
叶大密论太极拳 (剑)和推手
第二章 武当叶氏太极拳拳架
武当叶氏太极 拳拳架动作图

关于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文章 -回复

关于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文章 -回复

关于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文章-回复标题:武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言: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而独特魅力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武当文化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哲学理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武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代表性的武当功夫、武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一步一步回答关于武当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主题,全面探讨武当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独特魅力。

一、武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的丹江口市,素有“融天地之正气、集人间之神仙”的美誉。

据史书记载,武当山自秦朝开始即成为道教圣地,道家思想与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融合。

武当的道家文化与武术的融合,使得武当文化独具特色,并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武当文化。

二、代表性的武当功夫武当功夫源远流长,代表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顶峰之一。

武当功夫的特点在于兼顾内外养生和自卫技巧,强调以柔克刚、轻灵自然的身法和精密准确的拳法。

著名的武当八法、太极拳等都是武当功夫的代表作,它们不仅注重了武术技艺的强盛,更是武当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

三、武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武当文化弘扬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心无所住、放弃欲望等。

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身体与自然界的和谐,提倡养生保健以达到心身合一的境界。

道法自然则主张顺应自然的自然法则而生活,倡导人们顺应自然的规律来提升自己的修为。

心无所住的信念则教人要超越外在物质追求,以心灵的平静为根本,舍弃欲望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四、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以武当功夫为代表的武当文化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武当文化的养生理念与健身方法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崇和研究。

其次,武当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广大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促进了个人品格修养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最后,武当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武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持着独特的武术精神和哲学理念,通过功夫表演与文化内涵的推动,使得武当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

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

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

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武当文化概论》首次界定了武当文化的概念,阐释了武当文化的基本精神,探讨了道教玄天上帝信仰与武当山宫观建筑、神仙造像、朝山进香等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武当文化概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千峰并让一峰尊,鸟道垂萝手费扪。

壁立半空鹤缥缈,根盘万里自昆仑。

上真台殿金银结,下界烟霞紫翠屯。

宇宙大观奇怪甚,不知五岳可同伦。

——沈钟武当山,位于中国腹地的汉水上游南岸,在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横亘于鄂陕两省交界处,周回八百余里,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

1米。

它山势峭峻,峰峦连绵,盘回曲折,水碧山青,林深谷幽。

《继修大岳太和山志》为此写到:“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坐镇西南,礼诚尊矣。

”仙山武当,名甲天下,今古皆然。

“。

太和山,高且奇,宫观伟丽,皆天下所无。

”。

历史迈入新世纪,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春分紫气。

2008年,杨立志老师的《武当文化概论》的发表,使武当山这块古老的风水宝地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武当山水自然风光迷人,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的武当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道人的筚路蓝缕,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成为中华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湖北,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宝贵的文化宝库。

武当文化根植于秦巴山和汉水,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

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武当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特别是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深入发掘,武当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陆续在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成果。

这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

中国固有的传统道教,历经两千年而经久于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历代都有一批学养堪道的高道,这是道教传衍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即所谓“人能弘道,道亦载人”。

历代道教中人在学道修道的历程中,以道为教,以德为经,不断积累,不断传扬,建筑了道教,发展了道教,丰富了道教文化,使道教作为传统家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人们的信奉和世人的重视。

武当山文化

武当山文化

武当山文化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

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

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历史沿革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

敕建“五龙祠”。

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武当文化概论

武当文化概论

1、武当文化:是人们在以道教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域内,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2、旅游资源评价:按照某些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也就是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和开发利用价值。

3、宗教旅游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宗教事物与因素,主要包括宗教建筑、宗教文物、宗教绘画、宗教武术等。

三、简答题(28’)1、答案要点: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规定其至少应具有以下一种特质,并同时符合真实性标准:(1)代表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2)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技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3)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并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杰出范例,尤其是处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容易损毁的地点;(6)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

2、答案要点:明成祖敕建的宫观岩庙大小共33处,其中九宫指的是玉虚宫、紫霄宫、五龙宫、南岩宫、静乐宫、太和宫、遇真宫、清微宫、朝天宫,八观指的是元和观、回龙观、太玄观、复真观、仁威观、龙泉观、威烈观、八仙观。

3、答案要点:一日游(老营——琼台——金顶——琼台——南岩宫——紫霄宫);武当二日游(第一天:老营——乌鸦岭——榔梅祠——黄龙洞——金顶,第二天:南岩宫——紫霄宫——逍遥谷——太子坡)武当三日游(第一天:老营——中观——金顶——天门——古神道——金顶第二天:南岩宫——紫霄宫——逍遥谷——太子坡第三天:老营——玉虚宫——元和观——玄岳门)4、答案要点:武当山古建筑群可谓独树一帜,规模大、档次高。

武当功夫——习武论

武当功夫——习武论

一、武术发展的基本动力大凡习武,皆有动因。

正如道家所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中华武术,置身于华夏千百年史承的文化沃土,根深叶茂,代代衍传,是什么力量在驱使着中华儿女练武不辍,生生不息?从武术的起源看,中华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中。

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与兽斗,人与人争,促进了武术的萌生。

从武术的形成看,进入奴隶社会后,武术开始成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武术开始作为军备内容,同时产生了诸如:“赢股肱”“决射御”等比赛运动形式,促使武术向健身性、娱乐性方面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刺激了武术的发展。

从武术的发展来看,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武术得到全面的完善。

武术不仅具有适应战争需要的实用性,而且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综合特征。

逐渐演化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武当武术就是武功与道家文化充分揉合并兼收释、儒、兵等诸子合理内核的精华结晶。

从武术的现状来看,在当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神州大地尚武之风劲吹。

武术不仅在国内热潮不止,在国外也时兴“功夫”热。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已从武术特性的多元化方面,深究细摩,形成不同重心研究内容的不同风格体系,促进了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一种纽带,激励了武术的发展。

尤其是武当武术顺应了世界人民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需要,正呈大兴之势。

二、习练武当武术的十大好处武当武术是流派性武功,除了具备武术的共性特征外,更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综合归纳,习练武当武术至少具有十大好处:(一)是环保功能武当武术不受场地限制,方丈之内,随处可以开展。

学习一、二套武当拳功,不受器械限制,不受劳累之苦,不污染环境,受到社会认同和政府鼓励。

武当武术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和效能,能够在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是人类追求健康的高级“营养大餐”,具有其它任何物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武当道教文化

武当道教文化

武当道教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先秦—西汉
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武当道教文化发展的准备阶段。 在东汉前道教尚未出现之时,武当山就已经是求仙学道者
的栖隐之地,如春秋的尹喜,历代武当山志都记有他在武 当山活动的踪迹。勿庸质疑,尹喜成为第一位来武当山实 践,传播道家思想的历史人物。老子授其道德经并约定 “后会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归栖 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公元五世纪,南朝人郭仲产《南 雍卅记》载:“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 地”。武当山大顶之北有“狮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 一名仙岩。其下有涧名牛槽涧、青羊涧。留传有老子会访 尹喜的神话故事。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尹喜 岩“古有铜床玉案,今无”。元代罗霆震呤《尹仙岩》诗 曰:
气候、植被与特产
武当山区大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 润﹐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 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 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 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 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 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 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 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 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 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 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 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 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 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 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 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 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 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 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 严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 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 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武术_中华传统文化(慕课版)_[共2页]

武当武术_中华传统文化(慕课版)_[共2页]
在历次抗倭的战争中,少林武僧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并屡立战功,功绩卓 著,《吴淞甲乙倭变志》《日知录》《江南经略》等书中均有记载。
《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开篇即说道:“国家承平日久,民不习兵。东南文 物之地,武备犹弛。嘉靖癸丑春,倭人滑夏,我祖宗之制,非奏请不得擅动军旅。 有司仓皇不及以闻,权起民兵御之。”这里的民兵即是指少林僧兵。显然少林僧兵 是作为一支民兵开赴战场的。僧兵的参战,亦属军情紧急,不得已而为之。
201
《吴淞甲乙倭变志》和顾炎武《日知录》中也都记载了僧兵抗倭的事迹,其中 一次战役在两本书中均有所记载。一次,少林派武僧月空带领少林僧兵与倭寇战于 南汇,当时,都司韩玺也率领各路官兵与僧兵共同抗敌,斩杀倭寇百余人。这时, 倭寇中突然一人身穿红衣舞刀杀来。月空和尚遍视诸僧,皆茫然失色。独有一僧名 智囊,神色不动,于是月空和尚即命其迎敌。刚一交手,智囊便提一铁棍,一跃而 至红衣倭寇左侧,只见其手起棍落,倭寇应声而毙。原来此人为倭寇首领,倭寇见 首领已死,纷纷跪倒求饶,余者皆四散而逃。
(三)少林武僧的抗倭历史
少林武术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高超的武技外,还与少林武僧曾在民族危难之 时挺身而出、奋勇杀敌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朝特别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盛行,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 海一带的人民深受其害。为此,朝廷曾多次派兵征讨。但由于倭寇大多武功较高, 所使用的倭刀也十分锋利,再加上火器的配合,战斗力很强,致使朝廷的军队屡战 屡败。直到抗倭名将戚继光组织了精锐的戚家军,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明代从洪武到崇祯年间,少林武僧曾多次参与抗倭战争,这些实战经验使少林 武术的技击性与实用性得到了提高。另外,这些实战经验也在少林武术的理论化、 系统化和套路化的完善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少林武术在全国范围广泛 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
主讲人介绍—杨立志基本信息
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
社会任职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个人荣誉
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
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
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学术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
主要科研成果
《武当道教史略》
《道教与长江文化》等
武当文化概论
•第五章武当道教斋醮科仪与音乐艺术•第六章武当武术文化概述
•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
•第八章武当山道教文学与山水文学
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
➢第一节武当进香的历史沿革及主要习俗➢第二节武当进香民俗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香会组织与进香仪式
第七章武当山进香民俗与文化教是以中华民族为本位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深深扎根于中国普通民众心里,形成风俗习惯,演化为文化潜意识,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道教在形成过程中揉合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信仰,这使它同种种的民间观、风俗习惯产生和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当道教崇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

第一节武当进香的历史沿革及主要习俗以朝拜玄武——真武神为主要特征的武当山进香民俗已传承了上千年,至今香火不衰。

据史料记载,该民俗兴起于宋代,展开于元代,明清二代香火鼎盛。

近百年来,朝山活动曾因政治军事等原因一度沉寂,但自1978年以来,朝武当民俗又得以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

一、宋元时期武当民俗的兴起和发展
•朝武当的信仰民俗最开始受到三个方面传统的影响。

•一是从上古时期业已出现的望祭山川的祭祀传统。

•二是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民俗传统
•三是道教兴起后所推崇的归隐于山、长生成仙的传统。

•到南宋时期,武当山紫霄宫、五龙观等处供奉的真武神像在民间影响更大,地方官员到武当山烧香的事也见于载记。

•到元代,随着武当山道教的发展,民间信士到武当山祭祀真武神的朝山进香活动也日益兴盛。

二、明代朝武当民俗的鼎盛
•有明一代,朝武当的进香活动是全国影响最大的道教信仰民俗,武当山香火极盛。

•明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述武当进香风俗的诗文
•三、清代武当山进香民俗的继续发展•明末清初,武当山及周围地区战乱频仍,朝武当的民俗一度受到限止,但当战乱平息、百姓安居乐业之后,朝武进香的传统很快得以恢复。

•清朝官府仿照明代收受香钱的惯例,在武当山金顶设官收取香税。

四、二十世纪武当山进香民俗的沉寂和复兴
•清朝后期至民国年间,由于社会各阶层矛盾加剧,地方上颇多匪患,所以有组织的香会进香活动较为盛行。

•1949年以后,朝山进香活动一度沉寂。

1978年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各地民间的朝山进香民俗得以恢复,进香信士逐年递增,武当香火又趋于兴旺。

第二节武当进香民俗的地域分布
一、北方诸省的武当进香民俗
•从宋代以来,朝武当的香客信士主要来自湖广、河南、江苏、四川、福建等省
•为了对历史上各地朝武当的民俗有所了解,我们根据武当山现存的金石铭文、地方志、功德薄等文献资料,对明清以来全国各地到武当山进香的典型事例略作叙述。

•1、北京
•2、山西
•3、陕西
•4、河南
二、南方诸省的武当进香民俗•1、南京
•2、安徽
•3、江西
•4、湖南
•5、广西
•6、广东
•7、云南
•8、四川
•9、浙江
•10、福建
三、港台地区的武当进香民俗
台湾:
•自1988年以来,到武当山朝圣谒祖的台湾玄帝宫观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共有500多个台湾朝圣谒祖团来武当山进香,朝圣台胞达6万余人。

有些朝圣团坚持每年到武当山进香一次。

第三节香会组织与进香仪式
一、香会组织与进香程式
香会又叫香社,它是居住在同一区域内的善男信女为了朝山进香而聚集合成的民间宗教组织。

朝山香会的主要组织者及参与管理者的职名有以下几种:•1、香首
•2、副香
•3、纠首
•4、道官
•5、响手
•6、厨子
•7、运香
•8、信女
香会朝山进香的程序仪式各地并不一致,各有特点。

•1、准备
•2、起程
•3、沿途
•4、进山
•5、朝顶
•6、建醮
•7、游宫
•8、返程
二、许愿还愿与苦行进香
•对于香客来说,朝武当是一件重大而神圣的事情,必须遵守一定规矩习惯和程序习惯,保持一份虔敬神明的诚心。

•一般香客在进香前都要斋戒沐浴,祈祷神灵保佑沿途平安。

•许愿,又称许赛,意思是“祈福于神,许以物报”。

即指信神者对神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

民间信士祈求武当山真武神保佑的主要事项有
以下几个方面:
•1、祈求真武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祈祷真武神保佑全家长寿,吉祥平安。

•3、祈祷真武神保佑家人病体康复,灾障消除。

•4、恳求真武神保佑家人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5、祈求真武神保佑家庭发财致富,生意兴旺。

•6、希望真武神保佑自己或家人升学顺遂,功名显达
•7、祈求真武神平息风浪,拯救海难船只。

•8、恳求真武神驱邪治魔,保佑家人亡灵超生净界。

还愿,指信士所许的愿望实现后,实践对神灵许下的报酬。

•常用的还愿方式有以下几种:
•1、供献物品还愿
•2、重修神殿还愿
•3、定期进香还愿
•4、长期吃斋还愿
•此外,修桥补路、与穷恤孤、植树放生、延道建醮等等行为都是还愿方式
苦行进香是指虔诚的信士为了自己或父母亲人大病痊愈、老年安康等缘故,许下宏誓大愿,采用苦行进香的方式而还愿。

所谓苦行,指拒绝物质利益和感官享受,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以求得神的怜悯和保佑。

在文献记载和口碑传说中,朝武当山香客的苦行进香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嗑头进香。

•2、自残进香。

•3、贡米进香。

•4、龙首进香,俗称“烧龙头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