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液K-ras、P53和P16基因联合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肝门胆管癌诊治中的价值
・
28・ 3
20 9 2年 4月第 8卷第 4斯
( nJHeao iavS 罐 . t2 0 . L8 i p tb] r u Ap 0 Z v0 .No4 i
・
临床经验 ・
肿 瘤 标记 物 联 合检 测 在 肝 门胆 管 癌诊 治 中的价 值
临床 资料
高( <00 )C S 在 Ⅳ期显著升高 ( <O0 ) P .5; A 0 P .5。
其余两 项肿 瘤 标 记 物 在各 期 间 均 无差 异 ( P>
0 O5 . )。
5 .肝 门部 胆 管 癌 I~ Ⅳ 型之 间 4种肿 瘤 标记
4例) Ⅳ型 6例 。按 国际抗 癌 协 会( C 19 , UIC)9 2年 颁布 的恶性肿 瘤 TMN 分类 标 准 , I期 5例 , Ⅱ期 7
3 计学 处理 : .统 利用 单 因素方差分 析进 行统计
学处理 。 结 果
1 门部胆 管癌血 清 C 99 C 4 .肝 A1— 、 A2 2和 C O A5
Hale Waihona Puke 水平 高于 胆囊 息 肉组 ( OO ) C A 水 平 虽 升 P< . 1 E 高 , 显 著性差异 ( 但无 P>O0 ) . 5。 2 .4种肿 瘤 标 记 物 对肝 门部 胆 管癌 诊 断 的 敏 感性 分别 为 7 ,25 ,6 8 和 5.3 , 中 5 6. 7. 8 3 1 其 以 C 99和 C 0敏 感性 最 高 若 四项 中任 伺一 A1— A5 项 高 于 临 界 值 即 为 阳 性 则 敏 感 性 可 上 升 至 8.j 12 以胆囊 息 肉病 人为对 照 , 4种肿 瘤 标 记物 对肝 门部胆 管 癌 诊 断 的特 异 性分 别 为 9 .O O 7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单独遗传因素造成肿瘤的概率低于5%。
肿瘤的发生主要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基因是内因,与人体是否具有肿瘤易感基因有关。
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就是针对人体内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而进行的,它可以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存在肿瘤易感基因或家族聚集性的致癌因素,根据个人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肿瘤易感基因检测特别适合家族中有癌症病例的人群,可以帮助这类人群提前了解自身是否存在肿瘤易感基因。
已知的肿瘤易感性基因有Rb1、WT1、p53、APC、hMSH2、hMLH1和BRCA1等,与其相对应的癌症综合征(附表)。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与易感基因癌症综合征易感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Rb1Wilms瘤WT1LI-Fraumeni综合征p5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瘤(FAP)APC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 hMSH2,hMSH1乳腺癌BRCA1卵巢癌BRCA12、肿瘤相关病毒检测业已证明一部分肿瘤的发生和病毒感染有关,因而检测这些相关病毒不仅可探计肿瘤和病毒的关系,而且可以找出肿瘤的易患人群。
由于病毒太小,且难以培养,一般方法检测病毒效果极差。
而核酸杂交技术与PCR技术用于病毒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
人类某些肿瘤可能与病毒有关病毒相关肿瘤HPV6、11亚型 宫颈尖锐湿疣(乳头状瘤)HPV16、18亚型 宫颈上皮内新生物和癌HSV及CMV宫颈恶性病变HBV原发性肝癌EB病毒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HSV6型 霍奇金病和鼻咽癌微小病毒葡萄胎ATL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肿瘤的早期分子诊断研究发现,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出现在肿瘤发生的最早期,远早于肿瘤临床症状的出现,是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基因突变检测进行早期诊断能够从最根本的基因上寻找肿瘤发生的微小趋势,第一时间作出肿瘤预警,通过针对性的环境或生活方式调整,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形成;在肿瘤发生初期实施针对性治疗,能极大程度增加治愈的概率。
HER-2、p16、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HER-2、p16、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胡爱侠;孙淼淼;陈奎生【摘要】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HER-2, pl6 and p53 protein in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f49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as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ncer and were selected in our study which hospitalized from July in 2008 to December in 20f 0. Then pathologic and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xpressions of HER-2, p16 and p53 protein in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s was detect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HER-2, pf6 and p53 protein in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ncer was 23. 5% , 3f. 5% and 5f. 0% , repectively. Over-expression of HER-2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histological grade ( χ2 =5. 687, χ2 = 5. 924, both P < 0. 05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16 betwee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 χ2 =4. 213 , P <0. 05 ).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53 between different histological grading ( χ2 =6. 378,P < 0. 05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HER-2, pl6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l6 and p53 ( r = 0. 282 , P < 0. 05 ).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s of HER-2, pl6 , and p53 protein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ncer and thus they c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guidingtreatment and predicting prognosis.%目的探讨HER-2、p16、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0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49例,检测HER-2、p16、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过表达,阳性率为23.5%;p16、p53阳性率分别为31.5%和51.0%;HER-2过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χ2=5.687、5.924,P均<0.05);p16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13,P<0.05),p53阳性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378,P<0.05);HER-2、p16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16与p53存在明显相关性(r=0.282,P<0.05).结论 HER-2、p16、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指导治疗和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028)009【总页数】4页(P959-962)【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p16;p53;预后【作者】胡爱侠;孙淼淼;陈奎生【作者单位】商丘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商丘,476000;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郑州,450005;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对妇女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是引起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治进展
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治进展方三高;肖华亮【摘要】近年来,壶腹部肿瘤成为临床及病理研究的难点及热点.200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仅在胆囊与肝外胆管肿瘤栏目下列举了Vater壶腹癌的TNM 分期.2010年WHO将壶腹部肿瘤作为一个整体章节单独列举并叙述,由此表明该独特区域的肿瘤已受重视.区域癌化、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出芽及肿瘤干细胞等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逐步被采纳.尽管壶腹部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起源相似,但发病率、生物学特性、生存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进行鉴别诊断及个体化处理.现将Vater壶腹癌及壶腹部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9)009【总页数】3页(P1001-1003)【关键词】壶腹部肿瘤;Vater壶腹癌;病理学;文献综述【作者】方三高;肖华亮【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1 命名1720 年Vater 描述十二指肠乳头内的膨大区,即胆胰壶腹,1742 年Santorini描述副胰管的结构;1887 年Ruggero Oddi 提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sphincterof oddi,SO)的概念;1951 年Mirizzi 描述“Mirizzi 综合征”,后人发现伴该综合征患者易患胆囊癌,尤其胆囊腺鳞癌。
壶腹部癌与Vater 壶腹癌的概念不同,前者是指Vater 壶腹周围2 cm 范围内的恶性肿瘤[1-4],包括Vater 壶腹癌本身、胆总管末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
国内壶腹部癌又称壶腹周围癌,国外[2,5]多将其描述为胰头及壶腹周围区癌。
胰腺癌发病率较高且肿瘤多位于胰头部,容易侵犯胆胰壶腹,导致黄疸而误诊,故广义的壶腹部癌包括胰头癌[3,6]。
尽管笼统称呼其不同来源的肿瘤仍有争议,但在临床实践中正如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7]表述的那样:“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of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 of 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ICD号】C23【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门课题,有关胆道肿瘤的基因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迄今为止已发现和胆道肿瘤有关的癌基因有Ras(K-ras,N-ras)、c-myc、c-erbB-2,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抗癌基因有p53、p16/MTS1、APP、DCC等。
(1)癌基因:Ras基因是一个常见的癌基因家族,由K-ras、N-ras和H-ras 三个成员构成。
细胞中正常Ras基因编码高度相关的分子量为21000的蛋白(p21),正常p21与鸟嘌呤核苷酸(GTP)结合后激活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G),之后GTP被p21降解,第二信使便执行使细胞分化和生长的功能。
若正常的Ras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其所编码的变异p21蛋白仍能与GTP结合,但是失去了降解GTP的功能,从而使磷酸脂酶C持续活化,产生大量IP3和DG,引起细胞过度增殖,最终发生癌变。
Yukama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慢性胆囊炎、早期胆囊癌和进展期胆囊癌中Ras基因和其他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发现早期胆囊癌中Ras基因产物p21阳性表达率高达95%,而胆囊炎为33%。
Watanabe等应用了更为简便的方法检测了20例胆道肿瘤的标本,结果发现55%的胆囊癌,100%的肝外胆管癌均存在K-ras基因改变,总的突变率为95%,表明K-ras基因突变是胆道肿瘤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2)抑癌基因:关于抑癌基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53基因。
正常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的野生型p53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抗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生长分裂,使细胞停止于G1期而不进入S期。
而野生型p53基因失活的细胞经久处于未成熟状态,持续增生,诱使组织癌变。
消化道肿瘤P53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消化道肿瘤P53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P53和Ki-67在消化道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8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消化道肿瘤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87例消化道肿瘤肿块其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42.5%。
P53和Ki-67间有一定的关联性,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
结论P53和Ki-67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多项指标联合检测,会更准确地判断消化道肿瘤的预后,同时可以为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Ki-67 in digestive tract tum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 to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digestive tract tumors. Methods 8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Ki-67 in digestive tract tumors was detected b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In the 87 cases of digestive tract tumor masses,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53 and Ki-67 was respectively 51.7% and 42.5%,there w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and Ki-67,and the expression of P53 was positively correlation with the expression of Ki-67,(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Ki-67 in digestive tract tumors was independent and correlated,we can judge the prognosis of digestive tract tumors more accurately by combined detection of multiple indexes,at the same time,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targeted drugs.[Key words] Gastric cancer;Mutant p53 gene;Nucleoprotein antigen Ki-67消化道肿瘤不是一种单一的肿瘤,它包括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Pgp\ki67\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Pgp\ki67\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Pgp、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1例结直肠癌中Pgp、P53蛋白和Ki67表达。
结果:Pgp、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强表达率分别(37.3%,37.3%,47.1%)。
Pgp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强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强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gp、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有关,P53蛋白和Ki67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Pgp的强表达预测进展期大肠癌对化疗的耐药性,尤其是淋巴结出现转移时对化疗的耐药情况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肠癌Pgp Ki67 P53蛋白免疫组化资料与方法2008~2010年收治直肠癌患者51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岁。
依据WHO标准进行分类,术前均未作任何治疗。
方法:全部标本均经4%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分别进修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采用MaxVision即用型染色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Pgp阳性表达部位为细胞质和膜,表达数量>25%为强表达。
Ki67与P53为核表达,表达数量>50%为强表达。
由两位病理医师阅片,得出最终结果。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sup>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Pgp、ki67、P53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Pgp、Ki67与临床分期、肿瘤浸犯深度、肿瘤分级、性别及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而它们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
P53与肿瘤浸犯深度、肿瘤分级、性别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
胆囊良恶性肿瘤中P16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良恶性肿瘤中P16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本文探讨了胆囊良恶性肿瘤中P16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胆囊肿瘤的发病率、P16蛋白的重要性。
正文中分析了P16蛋白在胆囊良性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和预后中的作用。
同时探讨了P16蛋白在胆囊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结论中指出P16蛋白可作为胆囊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进一步研究P16蛋白在胆囊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胆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理,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胆囊良恶性肿瘤、P16蛋白、表达情况、临床特征、预后、诊断、治疗、生物标志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胆囊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胆囊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尽管它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逐渐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胆囊癌是胆囊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
而胆囊结石则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
由于胆囊肿瘤的症状常常不具特异性,很多患者在早期并不容易被发现,导致疾病在晚期被诊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据统计数据显示,胆囊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相对较高,这也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很大关系。
对于胆囊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这类肿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1.2 P16蛋白在胆囊肿瘤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P16蛋白在胆囊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高表达的P16蛋白往往与肿瘤的恶性特征如侵袭性、转移性等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肿瘤的复发和耐药性有关。
针对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可以为胆囊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综合以上,P16蛋白在胆囊肿瘤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恶性程度、预后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检测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检测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本文研究了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通过对乳腺癌的概述和p53蛋白功能特点的介绍,揭示了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进展显示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结果表明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具有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展望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53蛋白、表达、意义、研究进展、重要性、未来研究、临床应用、乳腺癌、肿瘤抑制基因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过去的研究表明,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不同的乳腺癌亚型可能存在不同的p53表达模式。
乳腺癌中p53基因的突变频率也较高,进一步影响了蛋白的功能和表达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意义,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靶点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
通过对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角色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乳腺癌病理生理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为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意义。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而浸润性导管癌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
了解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揭示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疾病名】胆管癌 【英文名】carcinoma of bile duct
【疾病名】胆管癌【英文名】carcinoma of bile duct【别名】cholangiocarcinoma;胆管细胞癌【ICD号】C24.9【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细胞动态研究显示,胆管上皮细胞在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及浸润性胆管癌过程中,胆管上皮增殖活力的变化与以下因子有关:(1)IL-6与HGF:IL-6和HGF是潜在的促有丝分裂剂,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与IL-6、HGF以及IL-6/gp130、HGF/Met为基础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控制通路有关。
MAPK级联途径是通过HGF/Met和IL-6/gp130信号通路调节良性及恶性胆管上皮细胞生长的重要信号通路。
胆管癌细胞中的HGF mRNA及Met的表达异常。
在无血清培养基生长的胆管癌细胞能自发地产生HGF,导致Met自磷酸化,预示着胆管癌细胞能通过HGF/Met自分泌途径调节生长。
IL-6蛋白以及mRNA可以在体内肝内胆管癌细胞以及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系中检测到。
IL-6通过IL-6受体复合物亚单位刺激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预示IL-6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事实上,体外培养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胆管癌细胞均表达met 和gp130 mRNA及蛋白,但胆管癌细胞表达水平更高。
外源性HGF或IL-6分别诱导Met或gpl30磷酸化。
90%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可以在血浆中检测到IL-6水平升高。
肿瘤抑制基因的激活或缺失可以引起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IL-6水平的变化。
p53及RB基因均与IL-6抑制位点结合在一起,暗示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可能导致IL-6的合成增强,活性增加。
胆管癌患者中可以经常检测到c-erbB-2的表达缺失,意味着c-erbB-2癌基因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
c-erbB-2可以作为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表型标记物。
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肿瘤形成可能是其基因受损,凋亡激活失败的结果。
(2)Bcl-2:Bcl-2是新的癌基因,由于具有抗凋亡功能,称为细胞死亡调节因子。
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张桂东;宋春丽;周少英;武来兴;尹清臣【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CAN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 of cholangiocarcinoma, so as to search for new target poi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olangiocarcinoma.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 SP ) and RT-PCR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CNA protein and mRNA in cholangiocarcinoma tissue and normal tissu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CNA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patients age, sex, tunor s size, position, 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71. 19% )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PCNA in cholangiocarcinoma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 25% ) in normal bile duct tissue ( P < 0.05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CNA mRNA in carcinoma tissu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bile duct tissue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CNA in carcinoma tissu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bile duct tissue, furthermore, which increase with the malignant degree of tumor, so that PCNA is a valuable tumor marker.%目的探讨PCNA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胆管癌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PCNA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管癌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19%和25.00%,胆管癌组织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胆管癌组织的PCNA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胆管组织,且PCNA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即肿瘤的病理学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了PCNA 是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1【总页数】3页(P3213-3215)【关键词】PCNA;胆管癌;RT-PCR;免疫组化【作者】张桂东;宋春丽;周少英;武来兴;尹清臣【作者单位】056000,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056000,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妇一科;056000,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056000,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056000,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近些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虽然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测方法的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特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均较困难,导致许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且胆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给普通外科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王丽强(综述);玄延花(审校)【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1380-1383)【作者】王丽强(综述);玄延花(审校)【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0;延边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吉林延吉 133002【正文语种】中文大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大肠癌预后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若早期发现,多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据文献报道,大肠癌如果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有转移的进展期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低于10%[1,2]。
早期大肠癌指癌浸润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者,无论大小或淋巴结转移,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
提高大肠癌早期检出率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下面对大肠癌早期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1 高危人群筛查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由于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处于疾病的中晚期,疗效差、预后不良,加强大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
根据国内外研究,大肠癌高危因素主要包括:50岁以上,有肠道症状如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不明原因贫血、腹部包块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一级血缘亲属中有大肠癌者,大肠癌术后,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下腹部放疗史等,筛查方法如下。
1.1 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一项操作简单、无创、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约75%-80%的直肠癌发生在距肛缘7 cm范围内,均在手指可触及范围,故强调指诊的重要性。
1.2 粪便隐血试验(FOBT)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筛查方法之一,可有效检出大肠癌,甚至部分早期癌,粪便隐血试验中比较常用的是化学法、免疫法,我国推荐两步序贯筛查,即先用化学法初筛,阳性者再用免疫法复查,再阳性者结肠镜检查,“序贯隐血大肠癌初筛方案”具有效/价比最高的优点,适合我们国家使用。
p15、p16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15、p16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殷自振【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05(17)4【摘要】目的研究p15、p1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胆管癌和8例胆总管囊肿中p15、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5、p16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63% 和57.89%,均低于在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阳性率1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p15、p16蛋白阳性率在胆管癌I~Ⅲ级逐级下降,I级的阳性率高于Ⅲ级(P<0.05); 在I~Ⅳ期阳性率逐期下降,I+Ⅱ期的阳性率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5.00%和31.25%,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2.73%,77.27%(P<0.05).结论 p15、p16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检测p15、p16蛋白的表达对评估胆管癌的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4-6)【作者】殷自振【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R735.8【相关文献】1.p15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殷自振;张庆忠2.p16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殷自振3.原发胃癌中p15、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高云升4.P16和P15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陈铨栩; 陈湾湾; 张普; 罗晓智; 赵志光5.p15和SOCS1基因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邓春阳;陈双;江明;陈蓉;尼罗帕尔.吐尔逊;王欢;郝建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癌基因P16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抑癌基因P16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青;吴金生;赖大年;马庆久;潘伯荣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1999(7)12
【摘要】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大肠癌,1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结果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33-8%)低于正常对照结肠组织中的阳性率(73-3%),差异非常显著(P<0-01).P1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相关(P<0-05).结论P16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和肿瘤进展情况.
【总页数】2页(P1047-1048)
【关键词】肿瘤抑制基因;大肠肿瘤;免疫组化;P16
【作者】王青;吴金生;赖大年;马庆久;潘伯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通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0.2
【相关文献】
1.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抑癌基因P16表达及其意义 [J], 米建强;沈铭昌
2.p16和PTEN抑癌基因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张莘;吴晓华;
周文阔;李高岩;郑文有;金为诚
3.大肠癌组织中p16抑癌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J], 姚璇;聂绍发
4.p16、Ki-67蛋白在大肠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吴红霞
5.p16和PTEN抑癌基因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吴晓华;张莘;周文阔;易喜贤;吴涛;徐惠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检测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检测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恶化有关,同时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影响p53蛋白表达的因素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
p53蛋白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意义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p53蛋白的功能机制,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p53蛋白、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意义、预后、治疗、影响因素、临床意义、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次研究旨在探讨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通过对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与癌症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以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p53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蛋白,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备受关注。
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ERK1/2和P-ERK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
意义的开题报告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近年来,学者们对胆管癌的病理学、生物学、分
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ERK1/2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可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其中P-ERK1/2是ERK1/2的磷酸
化状态,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ERK1/2和P-ERK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以胆管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医学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和P-ERK1/2的表达水平。
然后,将检测
结果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ERK1/2和P-ERK1/2
的表达与胆管癌的相关性和临床预后的关系。
研究结果有望发现ERK1/2和P-ERK1/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且与胆管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情密切相关。
此外,
本研究还将为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对于
提高生物医学研究水平和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管癌由于其解剖部位隐匿,早期诊断极为困难,临床病例多为中晚期患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因此发展新的筛选和诊断手段,提高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改善胆管癌不良预后的关键。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胆管癌患者胆汁和十二指肠液中的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P53、P16的突变状况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或筛查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为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住院病人,其中包括:①胆管癌组共30例,男/·临床试验·十二指肠液K⁃ras、P53和P16基因联合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薛平郑强卢海武胡以则【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液标本中K⁃ras、P53和P16基因联合检测对胆管癌诊断的价值。
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法和PCR⁃RFLP法检测30例胆管癌患者和10例良性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及十二指肠液标本中上清液及沉渣的K⁃ras、P53及P16基因突变状况。
结果胆管癌组胆汁标本的上清中K⁃ras、P53和P16基因突变及三基因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6.7%、50%、33%和80%;相应的十二指肠液标本阳性率为43%、36%、20%和70%。
良性胆道疾病组仅胆汁标本检出K⁃ras基因突变1例,良恶性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胆管癌3种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在上清组中明显高于沉渣组(P<0.001),对于胆管刷检阴性的胆管癌患者,联合检测胆汁中3种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仍高达66.67%。
结论十二指肠液K⁃ras、P53和P16基因联合检测有助于胆管癌的诊断。
【关键词】胆管癌;K⁃ras;P53;P16;十二指肠液Clinical singnificance in diagnosis of biliary tract carcinoma by detection of K⁃ras、P53and P16 gene mutations in duodenal juice Xue Ping,Zheng Qiang,LuHaiiwu,et al.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26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K⁃ras,P53,and P16gene of duodenal juice detection in diagnosis of biliary tract carcinoma(BTC).Methods The K⁃ras,P53and P16gene mutations in the bile and duodenal juice from30cases with BTC and10cases with benign choledocholithiasis were detected by PCR⁃SSCP⁃AgNO3staining or PCR⁃RFLP.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K⁃ras,P53and P16gene mutations and combination assay with them in bile supernatant of patients with BTC were56%,50%,33%and83.3%,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m in duodenal juice were43%,36%,20%and70%,respectively.However,K⁃ras gene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only one case with benign choledochlithiasis.Statistic analysis show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ose gene mutations between BTC group and benign group(P<0.001).Positive rates of K⁃ras,P53and P16gene mut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supernatant than that in the sediment(P< 0.001).For the negative of blie duct brushing in BTC,positive rate of combination assay with these gene mutations was still high(66.67%).Conclusions Combined assay of K⁃ras,P53and P16gene mutations in duodenal juice might be useful for diagnosis of BTC.【Key words】Biliary tract carcinoma;K⁃ras;P53;P16;duodenal juice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3C3011)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女为19/11,年龄30~89岁,平均(62±14)岁;②其他良性胆道疾病组(作对照组)共10例,男/女为6/4,年龄28~78岁,平均(54±15)岁,均为胆石症患者。
上述病例均经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
胆管癌组的病例按照Bismuth分型,Ⅰ型13例,Ⅱ型7例,Ⅲ型A2例,Ⅲ型B3例,Ⅳ型5例。
二、方法1.标本来源:所有病例的十二指肠液标本均通过十二指肠引流管处获取。
胆管癌组的胆汁标本通过ERCP胆管插管后抽取,良性胆道疾病组的胆汁标本则通过术后“T”管引流处获取。
所有标本迅速于常温下2000r/min离心20min,分上清液或沉渣,冻存于-80℃以备DNA提取。
胆管癌组患者行ERCP检查同时行胆道刷检术作细胞学检查。
2.标本DNA提取:由⁃80℃取出标本,室温下溶解后,取1ml标本,按DNAzolR Reagent(Cat. No:10503⁃027,CAS.No:593⁃84⁃0,InvitrogenTM, US)说明书步骤提取DNA。
所有引物均由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根据Pubmed的Genome数据库自行设计,并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3.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的检测:采用突变富集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法,可以检测出第一外显子第12密码子的突变。
引物序列K R⁃F:5′⁃actgaatataaacttgtggtagttggacct⁃3′;K R31⁃R:5′⁃tcaaagaatggtcctggacc⁃3′;K R32⁃R:5′⁃tgcaccagtaatatg catat⁃3′。
经2次PCR及2次酶切反应,酶切产物行3%琼脂糖凝胶电泳,凡出现143bp突变带者,则认为存在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否则认为其是野生型。
实验过程中以灭菌去离了水为PCR反应模板作阴性对照,每份标本均至少重复实验2次。
4.P⁃53基因突变检测: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银染法,分别检测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区域的突变。
引物序列:P53⁃5F:5′⁃tactcccctgccctcaac⁃3′;P53⁃5R:5′⁃ctgctcaccatcgctatct⁃3′;P53⁃6F:5′⁃ctgatttcctcactgattgctct⁃3′;P53⁃6R:5′⁃ctcaggcggctcataggg⁃3′;P53⁃7F:5′⁃cctcatcttggcctgtg⁃3′; P53⁃7R:5′⁃caagtggctcctgacctg⁃3′;P53⁃8F:5′⁃taatctacfggg⁃actgaaca⁃3′;P53⁃8R:5′⁃ttacctcgcttagtgctcc⁃3′。
主要步骤:①PCR扩增:根据上述引物,针对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区域分别进行PCR扩增;②制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第5,6,7,8外显子区域PCR扩增产物所需的电泳凝胶浓度分别为8%、10%、15%、8%;③电泳:PCR产物经变性处理后行垂直电泳,恒定电压80V,恒温15℃电泳8h;④硝酸银染色: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按常规流程行硝酸银染色,显示电泳条带。
在同一次电泳,与正常标本条带位置相同则认为正常,与正常标本条带位置异常则认为存在变异。
4个外显子均为正常者判断为野生型,4个外显子中有一个存在异常则判断为突变型。
5.P16基因突变的检测:采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P16第一外显子的突变。
引物序列:P16⁃1:5′⁃tggaaactggaagcaaatgt⁃3′;P16⁃2:5′⁃tgagctga⁃ggcaagaccg⁃3′。
方法同上。
6.统计学处理:2组异常率的比较用四格表2检验,3组异常率的比较用行列表2检验,以孕<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一、胆管癌组和良性胆道疾病组的检出率比较组别胆汁标本胆管癌组良性胆道疾病组十二指肠液标本胆管癌组良性胆道疾病组例数30103010K-ras56.7%(17/30)∗10%(1/10)43%(13/30)∗P5350%(15/30)∗36%(11/30)∗P1638%(10/30)∗20%(6/30)﹡三基因联合检测83.3%(25/30)∗∗10%(1/10)70%(21/30)∗∗注:与良性胆道疾病组比较∗<0.005,∗∗<0.001表1胆管癌和良性胆道疾病胆汁、十二指肠液中上消化液标本3种基因突变率(%)胆管癌组和良性胆道疾病组的胆汁标本和十二指肠液标本上清液中K ⁃ras、P53及P16基因突变相比较,不论是胆汁标本还是十二指肠液标本,单基因检测或三基因联合检测,其突变率均有显著差异(P <0.05);胆汁标本或十二指肠液标本相比各基因突变率相似,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表1)。
二、胆管癌组的胆汁标本和十二指肠液标本中上清液组与沉渣组K ⁃ras、P53及P16基因突变的检出率的比较胆管癌组3种基因突变率在胆汁及十二指肠液中上清液组明显高于沉渣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