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中山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中山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期末考试通知考试时间: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晚上19:00~21:00考试地点:南校区(逸夫艺术中心、文科楼)、东校区公共教学楼(详见考试安排表)考试具体要求如下:1.考生须携带研究生证,进入指定试室。
2.监考教师(另行通知)在18:40到考场;考生18:45进场。
3.未经研究生院培养处批准不参加考试者,成绩以“零”分计。
4.严格执行考场纪律,不得携带笔记本电脑等具有记忆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手机等通讯工具必须关机后放在指定位置,如有违纪行为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5.请同学们务必按此表安排到指定的课室考试(部分学院名称后括号内四位码为学号的末四位)。
考试安排表:校区班别人数课程名称试室任课教师南校区(逸夫艺术中心、文科楼)1120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108李珍7120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109、110、111李珍13120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102、104、105李珍2120 自然辩证法概论艺201陈来成8120 自然辩证法概论艺308陈来成14120 自然辩证法概论艺408陈来成412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艺402吴育林1012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艺401吴育林512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艺501吴育林1112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艺202、203吴育林1712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艺302、303吴育林东校区(公共教学楼)3150自然辩证法概论B101程本学9150自然辩证法概论B104程本学15150自然辩证法概论B403陈来成615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B204吴炜1215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C101吴炜18150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C201吴炜社会科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处2012年5月24日。
自然辩证法概论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
具体科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
1)自然辩证法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并以此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对具体科学技术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无用论;(2)取代论4)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是马哲的组成部分。
2、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增进创造能力。
3、本课程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的确立根源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逻辑起点)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包括三要素:1、主体:人类(人和人类组织、社会);2、客体:自然界;3、主客体中介:科学技术1、从主体或主体活动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人类怎样才能有效地认识和改造自然?这种一般的规律是什么?2、从客体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
自然界存在的方式,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3、从主客体的中介—亦即科学技术方面看自然辨证法研究科技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4、从综合视角看自然辨证法研究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的一般规律。
二、学科内容把客体或研究对象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便成为学科内容。
(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1、自然观2、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二)唯物辨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1、科学观2、科学方法论3、唯物辨证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三)唯物辨证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1、技术观2、技术方法论3、唯物辨证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四)自然、科技与社会互动的观点与方法论第一章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中国哲学开设硕士课程设置
职业规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思路,激发研究生关注自身职业发展,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及早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共分为导论、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经验分享四大版块。导论版块侧重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自我探索版块侧重引导研究生围绕自我性格、职业兴趣、个人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展开探索思考;职业探索版块围绕职场简况、职业分类及要求、职业能力培养等展开讲解;经验分享版块结合我系研究生主要毕业去向邀请相关系友、企业等进行实践指导;考核方式: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一份。
道教道教经典选读
沈文华
转型期课程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为中国哲学的必读经典。“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以象征为基本形式,反映出事物的对立、运动和变化规律,涵概了天、地、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当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周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价值。
本课程从易学基础开始,以老师综述、分节讲授重点,学生自学和课堂汇报、讨论等形式,学习周易中的概念、原则、各卦及其卦爻辞,对周易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以此为起点,为进一步研究周易打好基础。
专题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建构,具体内容为:()新儒学哲学问题引论;()新儒学哲学问题研讨:形上学与知识论;()新儒学社会理论(新外王理论)研讨。
专题、现代新儒学与现代性问题研究,具体内容为:()现代性的一般问题;()新儒学与现代性:拒斥现代性、接受现代性、多元现代性;()新儒学现代性问题反思。
每授课学期选择一个专题授课。注重原始文献的阅读和研讨,文献阅读量大。其中专题要求对作为新儒家哲学建构资源的西方哲学相关流派原著的阅读,跨学科要求高。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学习资料5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概括和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需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一)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698.]科学“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539.]也就是说,科学是生产力的“知识的形态”。
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
2.马克思提到:“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774.]他意识到,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427.]3.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主要内容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 设
1.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核心 问题: (1)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强调“树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理念”。 (2)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的思想 。 (3)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3. 观点和特征 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 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2) 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 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3)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学科性质
1.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一门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 特点。 3.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 门具体学科。 4.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 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 会学等。
三、历史发展
1、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 社会条件: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自然学科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
最新成果。 哲学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
2. 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 学的形式,达到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义和 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 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 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 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然其本质 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 学的特征。
最新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含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3世纪西欧宇宙学者威啥姆(最早)把科学定义为“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强调科学研究以物质为对象,与思辨的哲学和信仰的神学区别开来,从而有了神学、哲学和科学三中获取知识的学问。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之前,关于自然、社会等的知识都被包括在哲学和神学之中。
•科学——实证、求真(主观和客观一致)物质世界•哲学——思辨,求合理(反思:对思的思。
诉诸于理性的批判)思想观念的世界•神学——信仰,求与宗主保持一致。
(身后世界)•科学、哲学和神学是人类的三种知识形态。
在没有科学的古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主要靠思辨的哲学和信仰的神学。
(神学及宗教,以非理性的方式接受前人的知识)。
• 18世纪90年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提出“社会科学“概念。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社会科学逐渐从哲学和人文科学中分离出来。
•社会科学:用可获得的证据(在经验或实践中获得的、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人的行为、精神产品和文化等)的研究和系统解释(概括、界定、分类、解释、理论、定律和模型等)以揭示社会(事物、现象或社会总体)存在、变化的原因或规律性•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一)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观点)一个认识是不是科学的,不依主观,而依客观的社会实践而定;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反之是非科学,实践是检验的标准;【评价】这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科学。
但它具有不可操作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四)范式性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史学家库恩)范式是科学的标志。
范式存在标志科学称其为科学,范式不存在标志科学尚未形成【评价】范式指社会上的科学家集团所接受的一套人工的假说、定律、工作准则、方法等。
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判定带有主观成分,和人为因素。
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10次课)
2、《自然辩证法概论》试卷满分为60分,其 中选择题和问答题各占30分。 3、教学内容:绪论,前两编和第四编的第一 章第二节。 4、教学纪律。 5、本课程的意义。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自然观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 古希腊自然观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第三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第四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五节 当代自然观
第五章 科学究竟是什么?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科学的效应 第三节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绪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 ?
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和立场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理论或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 学观 。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
1、朴素性、猜测性、直观性。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数理自然观:对自然的数学化理解——毕 达哥拉斯主义。
4、有机自然观:“自然”的含义:生成或成 长;所由生长的种子;自然物生长的源泉;自 然物的基质;自然物的本质或形式;一般的本 质或形式(亚里士多德)。
5、思辨性(Speculation) :从概念推出存在。
1、学科性质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哲学、交叉学科或综合学科。
2、组成部分 :三大块
①自然观(view of nature)。 ②科学方法论(scientific methodology)。 ③科学观(view of science)。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Dialectical Materialism)——之体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山大学等重点大学期末考试试题详细解答-考试必过-(4)
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其中的我师是一一柏拉图,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
2 .“自然说哲学语言”,角、圆、直线一.伽利略3 .万物本源是水一一泰勒斯5 .近代科学之交一一伽利略6 .划分科学真伪的基本标准一可检验性7 .解决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论的矛盾的理论是一一普罗定律的耗散理论8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亚里士多德9 .天体运行论一一哥白尼1543年其中提出了日心说10 .自然哲学的哲学原理--牛顿11 .“上帝从来不掷骰子”一一爱因斯担“决定论者”12 .“电子有自由意志”■一不遵守决定论式规律13 .科学数字化先驱一一毕达哥拉斯14 .中世纪自然观的特点一抬高上代15 .形而上学的科学基础一一牛顿力学16 .量子力学冲击最大哲学学说一机械决定17 .星云假说是证明一一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18 .地球地层渐变假说证明了一自然界逐渐发展和演化19 .人工合成尿素一一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相互转化20 .机械运动的物质承担者--宏观物体21 .唯能论实质是一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22 .恩格斯伟大的运动的基本规律--能量守恒23 .风吹幡动的实质否定了一一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24 .“自然界对我们报复恩格斯25 .自然界对我们报复一一恩格斯提出26 .热力学一时间之矢27 .“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一一远离平衡态系统才能进化28 .宇宙热寂说的科学理论一一热力学第二定律29 .自然系统的退化一一热力学第二定律30 .耗散理论--- ds=dis+des31 .将数学、逻辑和实验相结合一一伽利略32 .生态伦理学一一人与自然的关系33 .古希腊最博学•一亚里士多德34 .与“形而上学”一词产生有关的是一一亚里士多德35 .打破牛顿绝对时空观--相对论36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D NA的发现37 .为原子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38 .地心说的创立者一一托勒密39 .相对论一关于时空与物质运动的相互关系40 .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是一一伦琴41 .下列各项是物质主义者是一一列宁42 .理性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一笛卡儿43 .耗散结构理论中,dis的含义是一一系统内部的罐产生44 .尼采“上帝死了”--非理性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45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一《论动体的电动力学》46 .中世纪是一个(信仰)的时代47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48 .系统最基本特征是一一整体性49 .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朴素性,猜测性,直观性;神秘性;思辩性;整体性;50 .哲学史上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米利都学派51 .米利都三杰指: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52 .西方哲学史上最著名的师徒关系:苏格拉底一柏拉图(理想主义者)一亚里士多德53 .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无穷小悖论一无穷小是零还是非零54 .第三次危机:集合论悖论55 .赫拉克立特:火是万物的本源56 .德莫克立特:原子论57 .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一水,土,火,气多项1. 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是一一能量守恒、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2 .自然科学理论中表明时空的性质与物质及其运动有关的是(辨证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3 .系统进入有序状态4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论;还原论;机械决定论;自然界是物质的)5 .星云假说(康德;拉普拉斯)6 .能量转化(证明了唯物主义运动不灭;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7 .生物进化论的意义(打破了“神造的”“偶然的“不变的观点;有历史的自然界的发展;表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8 .电磁场理论意义(理论大综合;场的存在;物质可定义为客观实在)9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自然界的统一性;质量互变;量变质变)10 .物质(自然界;社会;实物;场;生产力)11 .为自然观奠定基础(全选)12 .1905年三大重大发现(光量子学说;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13 .非欧几何哲学意义(时空观;多种空间形式存在;D)14 .相对论的哲学意义(时空观;时空与物质运动;否定行而上学)15 .“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表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对微观测量是微观客体与仪器的相互作用;决定论失效测不准原理)16 .构成系统因素(ABCD)(要素、结构、环境、功能)17 .系统的哲学意义(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丰富了自然观;系统的思维方式)18 .C幡动心动D唯能论D唯心主义运动观19 .行而上学(与辩证法对立;超经验;玄学)20 .测不准原理(不可能把握微观的本来面目;决定论失效代之非决定论;主体客体人和自然不可分离)21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是基础;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22 .“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划分表明(文明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23 .物理学革命的三大标志(电子的发现;X射线;天然放射现象)24 .唯能论(超越唯物和唯心的对立;运动不需要物质承担者)25 .能量转化A非欧几何C相对论26 .四大丰碑(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耗散理论)27 .广义相对论(同时性的相对性、种慢、尺缩、质量增加、质能关系)28 .广义相对论(时空弯曲;时间变慢;水星运动;光线弯曲;光谱线的移动)29 .诡辩论和相对主义的是(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方生方死方死方生)30 .陷入悖论(“X班的同学都说谎;理发师;写字)32 .微积分(牛顿;魏尔克拉斯;来布尼茨;柯西)33 .数学史上三大危机(无理数;无穷小;集合论悖论)科学方法论1 .鸭兔图说明一一观察渗透理论,(认识是主客体的统一,否定“经验论)2 .近化化学的奠基者是一一波义耳,他提出元素的概念3 .下列哲学家中属于唯理论者的是一一笛卡儿(经验论有一一培根、洛克、休谟(英))4 .经验主义者推崇(认识论)的主要逻辑方法是一归纳法5 .古典经验与现代经验不同的是一一观察对科学既是检验也是理论的基础,而后者认为观察仅是检验而不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全日制研究生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 技术观,培养辩证思维能 力和创新精神。
掌握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 和规律,增强对科学技术 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 感。
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 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自然观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系统性
科学技术方法论
观察与实验方法
要点一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收集数据和信息,揭示 自然规律的方法。
要点二
实验法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 测因变量,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方法
归纳法
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包括简单枚举归纳、 科学归纳等。
演绎法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和指导,为科学方法论提供了正确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原则。
科学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研究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构、 形式、方法和程序,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进步。
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03 推动经济全球化
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信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 的跨国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科学技术对政治变革的推动
改变信息传播方式
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 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交媒体、网 络等新媒体的兴起为公民参与政 治提供了新的平台。
促进政府治理现代
化
科技手段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 度,推动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根据一般原理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方法,包括三段论、假言 推理等。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高教版课后答案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最新中山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5)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5)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5)5、混沌理论的定义 (6)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6)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出辨析题) (6)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 (6)9、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 (6)10、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是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注意辨析)(P104) (6)11、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区别) (6)12、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7)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7)14、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4种)此题与第九题问题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一样 (7)15、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7)16、科学研究的方法(3种,注意区分) (8)17、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8)1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8)19、技术价值定义,其是否来源于技术本身属性?(辨析) (8)20、技术创新的机制。
(P243——P244) (8)21、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8)22、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题目,并简述选题过程及注意事项 (9)1、自然观 (12)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 (13)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 (13)4、系统自然观产生的两个原因 (13)5、系统自然观的内涵和思想(特征): (13)6、系统的定义: (13)7、系统的特点: (13)8、古代的自然观 (13)9、近代自然观 (13)10、现代自然观 (13)11、机械自然观 (14)12、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 (14)1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14)14、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14)15、科学观 (14)16、科学的基本特点: (14)17、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14)18、技术、技术观的基本定义 (15)19、技术的特征 (15)20、技术的性质 (15)21、技术的双重属性 (15)22、价值、技术价值定义 (15)23、技术价值的二重属性 (15)24、技术价值的特点 (16)25、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6)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27、科学与技术的整合 (16)28、科学本质属性 (16)29、科学技术一体化 (17)30、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17)31、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17)1、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 (17)2、生态危机及其表现 (17)3、人与自然和谐 (17)4、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 (18)5、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 (18)6、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科研选题有何重要意义,基本原则 (18)7、科学选题 (18)9、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18)10、科学事实及其作用 (19)11、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19)12、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19)13、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 (19)14、科学问题的意义 (19)16、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观察中渗透理论) (20)17、科学实验的特点 (20)18、如何理解观察试验中的机遇? (20)19、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20)20、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又叫抽象思维)关系(了解) (20)21、科学假说特征与作用 (20)2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20)23、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20)24、一般技术方法特点(了解) (21)25、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 (21)26、科学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 (21)2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价值观反思) (21)28、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21)29、技术的高度发展引发技术工程 (21)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23)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硕自然辩证法相关
一: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容,意义与局限。
并指出这种自然观形成的认识论根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试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答:(一)基本内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
在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处于搜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形成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局限性:它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不是看作活的,而是看作死的。
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
所以,恩格斯指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古希腊,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古希腊。
”(三)进步性: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则又可以看到形而上学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1、形而上学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神学、解放人类思想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认,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从细节上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自然界内部,取得了一大批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它所倡导的实践、观察、实验、归纳、分析、演绎等方法以及数学、力学的方法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创立提供了准备和前提。
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过程)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说,作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含义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实用的、有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方法论课期末考试通知
考试时间: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晚上19:00~21:00
考试地点:南校区(逸夫艺术中心、文科楼)、东校区公共教学楼(详见考试安排表)
考试具体要求如下:
1.考生须携带研究生证,进入指定试室。
2.监考教师(另行通知)在18:40到考场;考生18:45进场。
3.未经研究生院培养处批准不参加考试者,成绩以“零”分计。
4.严格执行考场纪律,不得携带笔记本电脑等具有记忆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手机等通讯工具必须关机后放在指定位置,如有违纪行为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5.请同学们务必按此表安排到指定的课室考试(部分学院名称后括号内四位码为学号的末四位)。
2012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