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学科学三上《22 一周的天气》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经历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能够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处理;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科学知识:通过研究“天气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感悟到研究天气的重要性,认识到天气对人类工作及生活的影响,知道在哪种情况下人们最关心天气。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对天气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天气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天气与人类的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感悟到研究天气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研究与天气有关的问题的欲望,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天气对人类的工作及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上课之前我用信息技术搜索天气与生活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关于天气与生活的图片以及天气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作用了解一些天气与生活视频和天气谚语,让学生了解天气和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1.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视频,让学生对“天气与生活”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积累归纳天气谚语的方法。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的图片,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和探究能力,并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探究中,获取对天气与生活的更丰富更直接的认识。
3.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在活动中,我让学生动手如何做好预防恶劣天气的准备工作,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对天气与生活更为深刻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灾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断是否需要带雨伞,学会以降水这一标准区分天气。
2.经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的过程,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的坚毅品质。
教学重点:自主提出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创设情境,区分天气。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可是有时候阴,有时候晴,还有时候下雨那我们上学都需要带些什么呢?怎样才知道户不会下雨?要带上雨伞吗?说说理由。
(预设回答:需要,可能下雨。
/需要,遮太阳。
/不需要,不下雨,带着重)大家意见也不同意,你们还需要什么信息能够做出判断呢?(预设回答:天气预报)2.出示天气预报图,现在你们觉得需要带雨伞吗?(预设回答1:不需要,没有下雨。
)问:你是从哪里知道不会下雨的?(引出“天气图形符号”)(预设回答2:需要,遮太阳。
)问:大家觉得用雨伞遮太阳好吗?出示雨伞,简单介绍,确定雨伞更适合在下雨天或下雪天使用。
3.回顾天气类型。
那你还知道哪些天气需要使用雨伞,哪些天气不需要呢?板书记录。
4.小结:大家了解的天气知识真不少,看来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二、问一问——整理感兴趣的天气疑问。
1.现在我们整理了这么多天气类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有关天气的知识呢?(问题:1.什么是天气?2.天气发生在哪里?3.同地不同时的天气一样吗?4.同时不同地的天气一样吗?5.什么是灾害天气?)大家列举了这么多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答?请举例说明。
2020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含目录)
2020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案第三单元天气重要。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拓展板块,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
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参考资料:可从中截取1至2分钟),介绍竺可桢的视频(参考资料:,建议从1分钟到1分半左右和11分钟左右截取两段视频进行合并编辑),1张天气日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课件《一周的天气
04
天气变化与生活
衣着与天气
总结词
天气对人们的衣着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通常会选择穿厚实的衣物以保暖;而在炎热的天气里,则会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以保持凉 爽。此外,雨天和晴天也对人们的衣着选择有所影响,例如雨天人们可能会选择携带雨具或穿雨鞋,而晴天则更 倾向于穿防晒衣物或帽子。
02
天气是动态变化的,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洋流 等。
天气的形成
天气的形成是地球大气层中各种物理 和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气中的水汽、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以及太阳辐射能的作用,都会影响天 气的形成。
天气的影响
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农业生产、 交通出行、能源消耗等。
思考题
01
02
03
04
如何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 衣物和活动?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现代科技如何帮助我们 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天气变化?
请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你家一 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分析天气
变化趋势。
延伸阅读
《奇妙的自然现象》
一本关于自然界的科普书,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天气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05
总结与思考
学习总结
01
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描述 天气现象,包括温度、 湿度、降水、风向和风 速等。
02
了解了天气变化对人类 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如穿衣、出行、农业和 动物行为等。
03
掌握了简单绘制天气图 的方法,能够记录一周 的天气情况。
04
学会了使用气象预报信 息,关注天气变化,合 理安排日常生活。
学习目标
01
02
22. 一周的天气-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周的天气-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已知的天气变化,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2.能够记录每天的气温和天气现象,并制作简易的天气图表;3.发表学生的观察结果和对未来天气的预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天气预报的基础知识,学习如何记录天气数据和制作天气图表;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天气情况,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三、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2.观察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4.探究教学法四、教学流程与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要学习天气预报的基础知识;2.让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实验教学;3.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记录气温数据和天气现象;4.课堂讨论,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
第二课时1.继续让学生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并帮助学生制作天气折线图;2.让学生分析自己制作的天气图表,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3.学生间交流和分享预测结果。
第三课时1.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探究性学习,分析不同天气现象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3.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获取并整理更多的天气数据。
第四课时1.学生再次观察和记录天气数据,并制作更为复杂的天气图表;2.学生交流预测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天气图表;3.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天气观察和录入数据是否准确,天气图表的制作是否完整;2.学生的预测结果和预测方法是否合理,预测的准确性如何;3.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4.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日期:2022年10月15日教案编写者:XXX教学科目:科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理解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学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重点: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难点:1. 学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2. 分析不同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
3. 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
教学方法:1. 归纳总结: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听说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天气现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3. 观察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
Step 2: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同时,教师讲解每种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常见表现。
Step 3:讨论与实践(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天气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雨天需要带雨具等。
教师安排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观察一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学生可以利用教室窗外的天气、图片等来辅助观察和描述。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讨论的结果,把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它们的特点进行归纳。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忆关键词,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
Step 5: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复习已学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变化。
课堂作业:观察并描述明天的天气现象,用自己的话写一句话表达明天的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学会描述其特点。
《一周的天气导学案》
《一周的天气》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现象和气象符号;3. 能够根据天气预报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导学内容:一周的天气预报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用的信息之一。
通过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提前了解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出行、活动等计划。
本节课将介绍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象符号。
重点内容:1. 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2. 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象符号;3. 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活动。
难点内容:1. 天气现象和气象符号的理解和应用;2. 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做出合理的决策。
进修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对我们平时生活的影响,引出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进修1. 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象符号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并诠释这些天气现象对应的气象符号。
学生通过观察气象符号的形状和含义,掌握不同天气现象的表示方式。
3. 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活动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如何根据天气预报来合理安排活动,比如在下雨天选择室内活动,在晴天选择户外活动等。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掌握根据天气预报做出合理决策的方法。
三、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天气预报的编写,包括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和建议活动安排。
2. 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图、气象预报等实际数据,练习根据天气预报做出合理的活动安排。
四、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天空、温度计等实际工具,练习预计天气变化,进一步提升天气预报的能力。
六、作业1. 完成天气预报的编写,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未来一周的活动;2. 搜集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信息,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观察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观察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天气观察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天气观察表格,每个学生一份;2. 天气图示卡片,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3. 班级或者学校周边的天气情况图片;4. 记录学生观察结果的板书或大纸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天气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辨认不同的天气图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到室外观察当天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天气观察表格上。
学生可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是否有雨水等。
3. 数据整理:学生回到教室后,由学生自行填写天气观察表格,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指导学生运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4. 分析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天气观察表格,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天气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晴天和多云天气出现的频率,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
5. 板书总结:教师在板书上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帮助学生归纳和记忆所学的天气现象和特点。
6. 拓展探究:教师出示班级或学校周边的天气情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复述天气情况,并与之前观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心得体会: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天气观察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渐扩大观察的范围,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对天气的敏感性;2. 学生可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特定的天气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并进行展示;3.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深入了解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整理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2.难点:正确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天气日历、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情况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引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2.回顾天气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习使用天气日历: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天气日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整理天气日历: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天气日历,教师指导。
5.记录天气情况: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情况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气情况数据。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继续记录天气情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之前学习的天气知识,学会使用天气日历记录天气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理、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气温计》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气温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材,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认识气温计》。
内容主要包括气温计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气温计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能够准确读取气温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温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气温计,理解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温计、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记录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气温下人们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气温计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气温计的组成。
(2)讲解气温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气温计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2)演示如何读取气温值,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气温测量,记录数据,并讨论气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日常生活中气温的变化,记录一周的气温数据,分析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气温计》2. 板书内容:(1)气温计的结构:玻璃泡、毛细管、刻度尺等。
(2)气温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3)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放置在通风、遮阴处,避免阳光直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的气温变化,分析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环节三、研讨、拓展 1.提问: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应注意什么? 2.提问:利用气温计描述气温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3. 谈话:了解了这么多种温度计,今天就请你把家里的温度计都拿出来,找找它们在结构、量程、 分度值上有什么区别,好吗? 4.布置任务:坚持每天根据天气预报记录气温数据,完善天气日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七、说板书设计
2.认识气温计 结构: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0C)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当中有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孩子们自己读气温计示数的时候可以把固定的读数模式给 同学们,让同学们反复练习。零下气温读数可以多设计几个。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孩子自己上来 读气温时出现了一位同学认为一小格2摄氏度,这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认为一小格是两摄氏 度,抓住课堂生成资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进行教学。实践环节只是把一个任务布置给同学们,孩子 回去之后是否真的会去做不一定,可以给同学们准备一张活动记录单,下节课带回进行交流。最后在 教学过程中提问时要给孩子一定思考的时间,通过互动提问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环节二、探索 (一)认识气温计 1.播放视频:认识气温计 2.讲解:认识刻度。温度计是不是什么样的温度都能测呢?其实啊,每个温度计都有一个测量范围 ,叫量程,这支气温计的量程是多少呢?没错,是零下20到零上50摄氏度。超过这个范围的温度 ,气温计是无法测量的;而相邻两条刻度线表示的温度值称为分度值,又叫最小刻度值。不同种类 的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也会有所不同。 (二)怎样读数? 1.播放视频:怎样读数 2.提问:你能读出这些温度计的读数吗? 3.谈话:读取气温数据时需要注意什么? 4.播放视频:比较气温计和水温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素材(新版)教科版版
《天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概述《天气》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 2 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这 2 个主要概念分别是“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天气》单元共8课。
第1课,单元起始课,明确学习的主题,测查学生前感念;第2~6课,转入对某一项天气特征的观测研究;第7课,分析和总结近一个月来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单元学习以来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第8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2.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3.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构成部分。
2.能正确讲述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小朋友浇树的场景。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围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了解它们的特点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卜和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6.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7.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
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4.教师出示灌溉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猜想。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天气》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天气》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天气是指大气现象的变化。
2. 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天气的现象和特征。
3. 掌握一定的天气常识,如晴、阴、雨、雪等。
教学准备
1. 教材《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气》课本和练册。
2. 天气预报图片和标志物。
3.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杯、冰块、干净布。
4. 教具:PPT、黑板、彩色粉笔、白色粉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天气预报图片和标志物,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当
天的天气。
2. 研究:通过展示PPT和讲解,教授天气的概念及常见的天气
现象和特征。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操练: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分享各自所了解的天气特征。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复天气的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6. 练: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册相关题,检查理解和掌握情况。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份与天气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准确理解天气的概念,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天气的现象和特征,初步掌握天气常识。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练册的答案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参考资料
1. 《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及练册。
2. 天气预报图片和标志物。
《一周的天气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周的天气》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掌握查看天气预报的方法。
2.进修天气词汇,能够描述不同天气情况。
3.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
二、导学内容:
1.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2.天气预报的查看方法
3.天气词汇的进修
4.根据天气预报做出计划安排
三、导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出门时的天气情况,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关注天气预报?
2.进修天气预报的查看方法:讲解如何通过电视、手机App、互联网等渠道查看天气预报,同时介绍如何解读天气预报中的图表和数据。
3.进修天气词汇: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词汇,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多云等,让学生学会描述不同天气情况。
4.根据天气预报做出计划安排:通过实际案例演练,让学生根据天气预报制定出行计划、穿衣计划等,培养他们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掌握了查看天气预报的方法,进修了天气词汇,并且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有备无患。
科学三年级天气变化教案
科学三年级天气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天气的概念,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的概念和分类;2. 不同气象现象的观察和记录;3. 天气变化的规律与季节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回忆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并与季节联系起来,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常见天气。
2. 概念讲解简单介绍天气的概念和分类,如晴、阴、雨、雪、风等,并与学生实际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进行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3. 天气观察记录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记录的内容包括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风向等,并绘制相应的图表或图示。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记录能力。
4. 天气变化规律探究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和图表,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并与季节的关系进行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天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并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发现。
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6.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或使用互联网资源了解气象仪器和气象观测方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天气知识。
7. 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图表和总结归纳,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2. 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等(可选);3. 其他资源:教学PPT、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对天气的观察和记录为主线,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规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天气这一章节的第7课,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天气日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观察天气,并学会记录天气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概念,了解不同天气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天气情况,并用简单的方式记录天气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天气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天气现象和特征,对于观察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记录能力,但可能还不够熟练。
他们对于天气的变化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天气特征,你们还记得吗?请举手回答一下,晴天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很蓝,太阳很亮。
老师:非常好!那阴天呢?有什么特征?学生:(举手回答)天空有云,不太亮。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通过记录天气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你们对天气日历有什么了解吗?第二环节:介绍天气日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天气日历的样本)这是一份天气日历,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请大家看一下,这里有日期和天气的记录栏。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周中有几天是晴天、阴天或者雨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所在的地方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第三环节:观察和记录天气老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份天气观察表格。
请仔细观察今天的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
你们可以用简单的图标或符号表示天气的特征,例如太阳、云朵、雨滴等。
(学生分组观察天气并记录在表格上)第四环节:分享观察结果老师:现在,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来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人类无时无刻不处于天气环境中,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对天气有一定的观察和理解,但这些知识只基于对生活零碎的观察,尚未成系统。
本节课,教师将从天气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讲述,以问答为主要形式展开。
制作天气日历是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每日的天气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促成学生对天气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和记录天气;2.了解天气是会变化的。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学习对天气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制作天气日历,学习运用感官对天气变化进行观察记录。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问答激趣新课导入】L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师:说说你们最喜欢的天气吧!(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按云量、降水量、气温、风等不同方面板书记录学生描述天气时用到的词语)师:大家在描述天气时用到了哪些词语?例如:冷、热、暖和、凉快、晴天、多云、阴天、刮风、下雨、下雪……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建立在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上展开问答互动,教师将学生用到的词语进行分类,并以板书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这些词语加以区分。
第二板块【生活聚焦新知初探】第一部分:学习从不同方面描述天气。
1.师:我们通常会从四个方面对天气进行描述。
师:云量是指各种云对天空的遮蔽程度,可以用多云、阴天、晴天等词语描述。
(教师在记录的词语上对应板书:云量)师:降水量是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在地面积聚的深度,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
可以用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等词语描述。
(教师在记录的词语上对应板书:降水量)师: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可以用凉爽、寒冷、炎热等词语描述。
(教师在记录的词语上对应板书:气温)师: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包括风向和风速,即风的方向和大小。
可以用微风、清风、大风、狂风等词语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周的天气
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观测及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的基础上,对一周的天气情况进行汇总,主要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导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2.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竞足的汇报时间。
3.谈话: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4.学生:可能很难看明白。
5.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
6.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7.谈话:这个主意不错。
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 (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地进行活动。
)
二、学习新课:
探究活动:
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整理资料的方法。
2.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厂"会创造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
3.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4.学生交流。
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
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水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的形式(出示例子)等等。
(教师边讲边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表,以加深或规范学生的方案。
)
例一:风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风向日期
西风
西北风
南风
??????
例二: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整理:
气温(ºC)
20ºC
10ºC
0ºC
-10ºC
-20ºC
例三.降水量可采取图表的形式整理:
10毫升 5.5毫升
降水量(毫米)3日 24日日期
1.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时,一定要在表的上面或下方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2.学生整理资料。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整理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恰当进行评价。
3?学生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以小组为单元讨论分析数据。
教师参与学生的分析。
"
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后所获得的结论,尽量让每个小组
都上台展示交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
教师将学生整理的天气情况表有针对性地展示于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祷,健学生获得
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并从申获得一周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能力。
)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结: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时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
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
3.提问:谁愿意像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耙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作一个总结汇报?
4.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
播放一周的天气情况录像。
?
(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恰当表述综合现象的能力,
待学生表述之后再播放录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课堂评价。
)
1.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
2.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3.讲述:同学们说的对。
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规律。
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自由活动:
1.谈语: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先来预测-一下:下一周的天气情况会是怎样的?我校要在11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希望同学们能预测出11 月份的天气情况;通知学校做好准备
2. 学生预测,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不否定学生的预测。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附推理想象能力。
)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l.认为哪个小组整理资料的方法合理?为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有哪些方面?
3.这节课你有哪些发规?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讲述:今天,我们只是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了一个统计。
实际上同学们已经观察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同时每周或每月做一次表格形式的统计,相信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板书设计:
一周的天气
天气预测
风力.风向
云量
气温
课后札记:
在教学“自由活动”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大胆的进行预测,一周后,再对预测的结果进行评议,比一比究竟哪些同学预测得准确。
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长期观察.记录.测量天气数据的重要性和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