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5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近期,我们对采掘工作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验收工作,现在我将对此次验收工
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对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通过对设备运行情况、通风系统、防尘设施等方面的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同时,我们也对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审查,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及时进行改进,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其次,我们对采掘工作面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对煤矿生产计划、煤层走向、煤层质量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生产上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同时,我们也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设备进行了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对采掘工作面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矿井排放情况、
废水处理情况等方面的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同时,我们也对矿井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检查,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加强,以确保矿区的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此次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我们将以此次验收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管理,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共同努力,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201综采工作面采运总结
六、展望与改进计划
继续加强员工培训与激励,打 造更具竞争力与凝聚力的团队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二、采运安全管理总结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加强巡查和检修工 作,有效防范了潜在安全风险。
三、设备维护 与更新总结
三、设备维护与更新总结
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确 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 工作。 持续更新和升级设备,提高生 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和成 本。
三、设备维护与更新总结
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 减少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
一、采矿工作面情况总结
工作面作业效率提升明显,人均产能达 到了{content}吨,优于去年同期 {content}吨。
二、采运安全 管理总结
二、采运安全管理总结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无较大事 故发生,未造成人员伤亡,取 得了安全生产的优异成绩。 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培训机制, 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
四、环境保护 工作总结
四、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合理 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大力开展绿化行动,增加绿化 覆盖率,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四、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做好污水和废气处理工作,减少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
五、员工培训 与激励总结
五、员工培训与激励总结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技能和知 识水平,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 效率。 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先进个人 和团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
五、员工培训与激励总结
关注员工关心的问题,积极解决工作和 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 意度。
六、展望与改 进计划
六、展望与改进计划
继续加大矿藏勘探力度,增强 资源储量,确保长期的可持续 发展。 进一步提升采矿工作面的产能 和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 低成本。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一、工作背景及目标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工作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工作过程及方法详细阐述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资料整理与归纳: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现场勘察记录、煤样分析结果、地质构造图等,并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分类和存档。
2. 数据分析与解读: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工作面采后的煤层赋存规律、煤质特征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3. 问题发现与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工作面采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
4. 合理规划与安排:根据采集到的工作面数据,合理规划和安排后续工作的任务和时间,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完成。
三、工作结果及成果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的结果进行描述,并以数据和实际案例为依据来论述工作的成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工作面采后的煤质分析结果: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分析,得出煤质指标,并与前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说明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作面采后的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构造图和勘探记录,进行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揭示不同煤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3. 问题解决成果:在工作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说明问题的解决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体现出工作的实际应用价值。
4. 后续工作建议:根据对工作面采后状况的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后续类似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四、工作心得与体会在此部分,对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团队配合与沟通:强调团队配合和良好的沟通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性,并分享团队之间的合作经验。
2. 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提升:通过此次工作,加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分享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升: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总结其中的经验。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掘,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我的总结:一、工作面设计合理。
在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上,我们严格按照矿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能力、瓦斯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开采效率。
二、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同事们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能够熟练地驾驶采煤机、装车机等大型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面掘进、支护、瓦斯抽放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团队合作力增强。
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大家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迅速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安全意识加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惕。
大家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瓦斯、顶板和支护等方面的检查和监控。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
比如,我们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和稳定性。
我们还加强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面的管理水平。
六、问题和不足。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其次,部分设备设施比较老旧,需要更新和改造。
最后,我们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的考虑还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整个团队在技术、工艺和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析问题和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引言工作面采后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作面采后的总结和改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工作面采后问题分析在工作面采后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采后效果和矿井的生产效率。
•粉尘控制不到位:工作面采后往往伴随着煤尘扬尘问题,而我们在采后过程中的粉尘控制措施并不充分,导致粉尘无法有效控制,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矿井的环境。
•设备故障频繁:我们在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故障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生产的中断和效率的下降。
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矿井压力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工作面采后后,矿井的压力异常增大,超过了我们的设计范围。
这导致了矿井的安全隐患和采后效果的下降。
工作面采后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加强粉尘控制•优化通风系统: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确保足够的风量和负压区域的设立,有效控制工作面采后的粉尘扩散。
•提高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保养检修:建立设备保养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
强化矿井压力控制•加强压力监测:采用高精度压力监测设备,对矿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整采后工作过程:根据矿井压力情况,调整采后的支护工序,降低矿井压力,确保矿井的安全。
结论通过对工作面采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2021年二1-12050工作面采后总结
二1-12050工作面采后总结河南神火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泉店煤矿二1-12050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地测科编写田永晖审核科长总工201*.30一、工作面概况二1-12050综采工作面,位于井田西北部12采区下部,东邻12轨道上山,西邻DF03断层,上邻二1-12030工作面(未开采),下邻-530m西翼皮带大巷,地面标高+124~+1287m,地面无村庄,采面井下标高在-510~-420m之间。
采面可采走向长570m~577m,平均575m,采面倾斜宽150m,采煤面积80698m2,煤层厚度为8~07m,勘探平均厚度为44m,视密度42t/m,计算保有储量634万吨;二112050综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采煤。
二、采掘时间情况简介掘出日期冒顶201*.03投采日期201*.50突水0收尾日期跳采201*.030三、地质构造变化情况根据勘探及已施工的巷道资料分析,二112050综采工作面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工作面下顺槽靠近DF12断层尖灭区域,DF12产状为走向185°~192°,倾角73°落差0~10m。
由于DF12断层距离工作面较近,附近可能发育有小断层,对工作面的回采有一定影响。
西部临近DF03断层,产状为走向290°~310°,倾角70°落差15m,经过钻探验证,本断层不含水也不导水。
在二112050综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及切眼掘进中共揭露4条断层,见下表。
构造编号1234位置上顺槽P15前98米处下顺槽顺11点37米处下顺槽顺5点85米处下顺槽临4点附近走向倾角(度)(度)260212335294~31046555346性质正断层正断层正断层正断层落差(米)6825对回采影响程度对回采有一定影响对回采有一定影响对回采有一定影响对回采影响较大四、煤层厚度、结构及顶底板本工作面所开采的二1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从回采情况来看,煤层赋存稳定,局部地段含一层夹矸,属简单煤层结构;实测煤厚8m~07m,平均05m,局部地段煤厚变化较大,采勘对比煤厚减少了0.39m。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综采(zōnɡ cǎi)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zōnɡ cǎi)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zǒngjié)二年月工作面一切(yīqiè)眼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二叠系山西(shān xī)组2号煤层,其上分层现已回采,下分层2#煤层平均厚度2.2米,其稳定可采煤层。
一、工作面根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南为工作面采空区,东为工作面,北为,西为。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材运两巷均直接与六采皮带联通,并分别经联络巷与七采轨道相通。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所有巷道全部采用金属工字钢单棚支护,棚距800,采用矿11#工字钢梁某腿=3300某2600,柱窝深度193,净高2.35米,“四八〞盘帮构顶。
二、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20点班〕和一班检修〔14点班〕组成。
每天检修6h。
三、停采情况分析:1、工作面上分层已采,共确定两方案〔1〕、第一种方案:考虑到上分层停采的特殊性,确定2#煤停采位置为上分层停采线后5米。
〔2〕、第二种方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通过上分层停采线,进入实体,对顶板管理以及回收工作有很大的优势。
2、停采末回工作主要分二个局部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队积极成立了末采工序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末采工序,为综采支架回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十月底,我队开始着手末采回收准备,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及两巷压力大。
我队积极调整组织方案: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奖罚力度,重点抓好职工保勤和平安工作,制定了工作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行队领导跟班制度,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类问题,广阔干部职工出满勤、干满点,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地质不利因素,排除种种困难,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顺利移交工作面。
最新15102工作面采后总结
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15102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总工程师:防治水副总:科长:编制:提交时间:资料编号: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单位:t、m矿井福达煤业煤层15# 采区一采区工作面编号15102储量情况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支架型号ZY6800/24/50DD 采煤机型号MG400/930-WD 初采日期2015.12 结束日期2017.9 总产量(统计)1493877t最高日产4500t最高月产96927t最高月推进度78米说明书预计资料实际开采资料走向长1336m 1291m工作面实际损失落煤损失29500.2t倾斜长202m 202m面积损失煤厚最小—最大平均3.7m-4.97m4.47m3.7m-4.97m4.47m厚度损失74712t面积269872㎡260782㎡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容重 1.39t/m3 1.39t/m3地质储量1676795t 1620316t损失合计104212t回采率93%93.57%可采储量1559419t 采出量1516104t储量变化主要原因及损失量分析F19、F22断层分别伴随工作面推进669m、200m,且F19断层断距较大,影响工作面范围较长,造成工作面储量损失大,另外煤层夹矸较厚(总厚一般约0.5米),也是储量变化的一个原因。
煤层煤质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煤层结构柱状4.97 3.7 4.47可采性指数(Km)1煤厚变异系数(r)5.4%夹矸煤层含2-4层泥岩夹矸,总厚0.5米。
煤质情况M(水分)A(灰分)V(灰发分)Q(发热量)SF(固定碳)工业牌号0.82%16.4%18.1%26.3 2.65%64.7%贫煤、贫瘦煤对开采的影响情况15102工作面煤层含2-4层泥岩夹矸,结构简单-复杂,矸石硬度较低,总厚约0.5米,对开采产生的影响不大。
顶底板情况岩性厚度破碎情况及管理难易程度老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细砂岩 3.52 构造处破碎严重,较易管理30m直接顶泥岩 3.31 构造处破碎严重,较易管理直接底泥岩0.3铝土质泥岩0.2老底粉砂岩 3.91老顶为细砂岩,厚度3.52米,灰色,中厚层状,泥质胶结;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3.31米,灰黑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顶部含砂质成分,含生物碎屑化石;直接底为泥岩、厚度0.3米,灰黑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含生物化石。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zǒngjié)工作面采后总结(zǒngjié)工作面采后总结(zǒngjié)一.工作面概况(gàikuàng):某某工作面受某断层影响(yǐngxiǎng)分成某综采工作面和某〔短〕炮采工作面两局部回采.某综采工作面是我矿首次南北翼通采方式进行回采,工作面全长1160米,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横跨24区第三亚阶段南北翼,于2022年9月1日开采,历时六个月至2022年3月6日停采。
该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采高平均2.04米、平均煤厚1.79米。
某〔短〕炮采工作面在某综采工作面切眼以北200米处送短切眼,切眼长45米;回顺与某综采工作面回顺同方向;运顺位置受某断层影响沿断层面送斜运顺183米,斜运顺距某断层最近处为15米。
该工作面于2022年2月3日开采至2022年5月8日停采,用时3个月,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平均采高1.78米。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七层煤为中厚煤层,共含稳定夹矸三层,其中K3夹矸厚度大于其下煤分层厚度、岩性为炭质页岩;K1、K2夹矸岩性为高岭石泥岩。
某〔某〕工作面内煤层厚度较为稳定,三层夹矸厚度及间距变化不大。
七层煤顶板伪顶由页岩加煤线和炭质页岩组成,平均厚度0.55米、层节理发育、破碎易脱层,工作面底板直接底岩性为中砂岩,中厚层状、有节理,是矿编Ⅳ砂岩含水层,平均厚度3.99米。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某〔某〕工作面范围内煤岩层为单斜构造,走向41°、倾向北西、倾角平均20°17′,煤岩层沿走向及倾向均有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两条断层分别是f1断层和F2407断层。
f1正断层走向158°、倾向北东倾角36°在本工作面初见于某〔某〕综采工作面运顺4#运机石门处,在综采切眼内揭露时,落差最大为1.55米,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不大。
F2407正断层走向93°、倾向南、倾角43°,在#5工作面有揭露,落差为2.45米,延伸至本工作面,在某〔某〕综采工作面回运顺均有揭露,回顺见于24区南翼1#回风石门以南46米处,落差为1.19米;运顺见于790水平5#运机石门以北237米,落差为2.22米,该断层对某〔某〕综采工作面影响较大,斜跨工作面120米。
5月份施工总结
[2012]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汾河公司三交河煤矿工程名称:515工作面施工总结编制:罗健施工单位:综采二队编写单位:综采二队施工负责人:张永红编写日期: 2012.5.12施工总结5月份,我采二队主要在2-515工作面回采施工,2-515回采工作面设计长度1100m,截止5月31日还剩235m,本月任务为80000t,515工作面推进120m,实际完成任务35m,515工作面正巷断面为矩形,规格为宽4m,高2.7m,515工作面副巷断面为矩形,规格为宽4m,高2.4m,515工作面顶底板岩性为中砂岩。
这个月主要是通过了三条小煤窑空巷,但在过空巷时同时在过断层,工作面推进采用斜交过联巷,先割机头段,后割机尾段。
当断层软时,采用机组直接通过的方式,当断层较硬时,采用放震动炮配合机组截割的方法通过。
过空巷期间顶板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工作面液压系统的管理,保证初撑力达标,支架接顶严实,顶梁无浮矸。
2、工作面正常推进时,要时刻检查空巷内的支护情况,并且及时对联巷内的柱子及超前柱子进行每班补液。
3、工作面支架全部采用少降快拉,带压移架的方式。
即机组割上刀煤后,及时拉架,距前滚筒不得大于3m。
4、过联巷期间,要采用追机作业的形式。
5、工作面过联巷期间,当空巷揭露,支架前梁距单体支柱及木垛0.2m时,及时对空巷内的单体支柱、木垛进行回撤,回撤期间,要两人一组进行搬运,及时进行敲帮问顶。
6、过联巷期间,回柱工在回柱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回柱时,三人协同作业,一人观察顶板,一人扶π梁,一人回柱,回柱时回柱工和扶π梁的操作人员要配合好,防止柱子倾倒和π梁滑脱。
严禁单人作业。
7、每班由当班的班组长派专人负责补液,由安质副队长进行落实,支撑力达不到26Mpa的支架,在其前梁下支设1根单体支柱,在左右立柱侧支设2根单体支柱,以加强支架支撑力;支撑力达不到26MPa的支架必须及时补液,供不上液的单体支柱必须更换,确保初撑力达标。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在煤矿生产中,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总结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验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验收工作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工作面的验收流程不够清晰,导致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出现了疏漏和错误。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验收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一个验收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
其次,验收工作需要有专业的验收人员。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验收人员对于采掘工作面的要求和规定并不是非常了解,导致了一些问题的漏检和漏验。
因此,我们需要对验收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胜任验收工作。
另外,验收工作需要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验收工作面的验收记录并不完整,甚至有些验收记录存在造假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验收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最后,验收工作需要有及时的反馈和整改。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在验收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整改和处理,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及时的反馈和整改机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和处理,确保问题不会再次出现。
总的来说,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过去验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验收标准和流程,提高验收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验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起一个及时的反馈和整改机制,确保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在煤矿生产中,采掘工作面验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
近期,我们对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我们发现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
验收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工作面的安全状况和生产情况。
同时,验收工作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不能有任何疏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验收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这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其次,我们认为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充分重视现场的安全环境和生产秩序。
验收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工作面的地质情况、支护设施的完好程度、通风、排水等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情况。
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才能够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验收工作需要与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及时交流信息,共同解决工作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最后,我们认为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验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验收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提高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全面的检查、多方合作和不断改进,才能够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采煤工作面心得体会
采煤工作面心得体会第1篇:采煤工作面心得体会---一般顶帮围岩变形处较多,巷道内浮煤矸较多,积水、杂物较多,而xx煤矿的集中运输巷采用机轨合一的布置方式,巷道内轨道侧全部铺道硬化,杜绝了淤泥、积水的产生。
该矿所有集中运输巷距采用机轨合一,混凝土硬化底板。
集运的皮带架全部为槽钢制作,皮带宽为1000mm,皮带铺设质量较高,整个皮带运行平稳,无跑偏现象。
管线吊挂整齐、规范,特别是电缆线吊挂采用在顶板打眼施工φ18*500的螺纹钢,锚固深度为200mm,配合带有挂钩的螺母,其下为有上下两道钢绞线的电缆钩,为避免巷道起伏造成的影响,在上钢绞线与电缆钩之间加有调节花蓝螺丝进行微调。
整个集中运输巷无论是设备管理还是文明生产、管线吊挂,我们矿与其有太大差距,有太多需要学习的方面。
三、采煤工作面。
走进工作面运输巷,通过xx煤矿李矿的介绍得知该工作面早班为检修班,皮带巷的早班作业人员正在前移桥式转载机、支设超前支护,2---部采用菱形网可以减少撕网的可能。
四、地面工区。
参观该矿掘进二区办公区域,其会议室面积布置紧凑,特别是座椅的安设,节约了空间,同时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可供学习、记录的环境,每个椅子均贴有编号和姓名,做到对号入座,并根据本人从事工作的不同,贴有现场操作中的安全提示。
另外,会议室还设有一些本单位职工的一些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的实物展示,并对这些发明、创造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通过这种展示,既是对发明、创造者的一种褒奖与鼓励,又是对其他广大职工的示范、激发,使全工区职工都在生产能投身到小改小革的环境中去,通过这些小改小革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保证安全。
总的来说一上午的时间地面、井下,走走看看,由于现场还要作业,在很多具体环节、具体问题上没能更深入的了解、学习,但就是这样,仍感觉我们4---井下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我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赵固二矿大采高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为我矿今后全力推行综合机械化,实现高产高效提供了宝贵经验。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1、井上、下位置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西南方向150m处,地面标高为+940m~+955m。
井下:******综放面位于二采区东北部,走向东北至西南方向,是二采区第七个工作面,东南邻二采区2505工作面,西南至设计停采线;井下标高为+690~+730m。
2、煤层情况:采5号煤层,黑色,以半暗煤为主,暗淡煤、半亮煤次之,含极少量的光亮煤,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平均煤厚5.27m,煤层倾角6°~8°。
3、顶底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砂纸泥岩,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厚0~3.64m;老顶为砂岩厚约15.3~26.8m。
4、构造情况据工作面揭露资料分析,该工作面未发现构造,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局部底板有起伏变化且煤层有变薄现象,但整体煤层较稳定。
5、水文情况工作面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之上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煤层下伏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因为这些含水层的水可以通过冒裂带和底鼓等途径直接进入矿井。
由于太原组以上各含水层大都是含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威胁。
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探放。
6、工作面情况******工作面走向有效长度725m,面长150m,煤层厚度平均5.27m,于2019年6月份开始初采初放,截止2020年4月份收尾结束。
7、储量工作面动用煤量:836744.25吨工作面回采煤量:778172.15吨工作面损失煤量:58572.1吨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778172.15∕836744.25=93%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58572.1∕836744.25=7%工作面回采率符合指标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XX煤矿编制日期: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一、采煤工作面概况(一)、XX采煤工作面位置关系XX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XXm皮带机运输大巷三部皮带机巷左侧,水平名称为+XXm水平,XX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下表1所示。
工作面位置图见附图1表XX工作面井上下关系对照表(二)、煤层赋存特征XX采煤工作面所采煤层为XX煤层煤层赋存情况为:厚度为XX 之间,平均厚度为XX米,煤层倾角在XX°之间,属于缓倾斜中厚煤层,煤层具体赋存情况如下表2所示。
(三)、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XX采煤工作面煤层属于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4~8°。
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揭露情况以及工作面回采情况看,工作面地质结构简单,煤层基本稳定,且煤层厚度、倾角等无较大变化。
工作面无较大的断层,在回风巷XX米左右有地质构造,煤层变薄,但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主要以节理裂隙为主,根据地质资料和已揭露的煤层显示,涌水量极小,局部地方有少量裂隙淋水,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太大。
(四)、工作面储量及可采期工作面设计长走向长度(面长)为XXm,倾向长度(运输巷)为XXm,面积为XX0m2;平均可采煤层厚度为1.5m,容重为1.46t/m3 。
工业储量=47340×1.5×1.46=10.4万吨可采储量=10.4万吨×0.95=9.88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95%)工作面日产量=2.4×90×1.5×1.46=473.04可采期=98800÷473.04÷25=8.3月(每月生产25天)二、工作面采后总结(一)、顶板管理方面的总结XX采煤工作面采用倾向壁式采煤方法,顶板岩层为细砂岩,岩体较为完整,容易支护,底板为粉砂泥质岩,岩体较差较软。
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XX米的铰接顶梁采用“见四回一”的方式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11205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11205综采工作面于2016年9月26日开始初采,于2017年8月18日末采结束。
现将11205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工作面地处工业广场北,羊路沟安全煤柱以南黄土梁峁区;地面标高+1258.00~+1300.00m;2-2煤层底板标高:+1227.86~+1237.51m。
11205综采工作面位于一盘区北翼,其北部为羊路沟保安煤柱;南邻一盘区回风大巷保安煤柱、东邻11203工作面(已回采完毕);西为11207备用工作面。
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44.5m。
工作面倾向回采长为:1378m,总面积为:199121m2。
2、地质和水文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一般为1.69~2.27m,平均厚度2.01;煤层倾角小于4°;煤层结构简单;地质类型简单。
工作面直接充水因素主要为顶板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层,富水性不均匀,补给源不充分;水文地质类型简单。
本工作面煤层为延安组2-2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小,结构较简单,煤的灰份、硫份变化小,属稳定性煤层,2-2煤层中部分含菱铁质或钙泥质结核,煤层以中、细条带状结构为主;煤层容重1.31t/m3,煤质主要为不粘煤。
属于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无地热异常、岩浆侵入和陷落柱。
3、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11205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为倾斜长臂后退式回采,顶板管理为全部挎落法。
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切眼均沿2-2煤顶板布置,运输、回风顺槽相互平行;运输顺槽、运输大巷与主井胶带运输机相连构成工作面的运煤系统;辅助巷道为11205工作面的进料、行人巷道。
(1)、运输顺槽(净宽×净高=5.0×2.3m),南北布置;承担着运煤、进风、行人任务,转载机、顺槽皮带机、开关列车、移变、电览车及液压泵站等设备布置在运输顺槽。
(2)、铺运顺槽(净宽×净高=4.0×2.3m),南北向布置;承担着进风、材料、码放材料、回收物件和行人任务。
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
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XX煤矿编制:XX审核:日期:XX年XX月XX日XX采煤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XX工作面采面位于井田南翼,+1845m水平至+1876m水平,为走向壁式布置。
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工作面上部还有一块9煤未开采,下部也有一块9煤。
本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方法回采,根据松软程度采用爆破落煤或手镐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金属顶梁支护。
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2m,跟底留顶煤。
XX工作面,从202*年9月开始回采到202*年10月结束,共生产了13个月,总计生产煤量为1.9吨。
XX工作面,可采长度125米,切眼长度为35米,煤层倾角缓处有15°,倾角大的有45°,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4米,地质储量2.4万吨。
工作面在回采结束后实际出煤量是1.9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85%,损失率为15%。
120903工作面地质较为复杂,回采中,遇数条大小断层,回采至尾部,由于遇大断层和下出口煤层倾角过大(>50°),所以提前收尾时,导致损失煤量0.5万吨。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在机、风巷掘进过程中未见到顶板有淋水,只有少量的裂隙水,也无积水现象,说明工作面水文条件简单。
问题及建议: 工作面由于采用由北向南回采方式,在综合矿井现状,统筹考虑和设计上,以及生产接续上暴露出不少问题和揭露的断层,在今后的9煤工作面设计施工中应更加周密科学。
扩展阅读:采油队XX年地质工作总结202*年采油站地质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1、概况目前第三采油站有四大主力区块,分别为彩8井区、滴12井区、滴2井区和滴西12井区,至202*年12月全站已接管油水井共有229口,其中采油井总井数163口,开井数132口,注水井总井数66口,开井数59口。
(表1)表1第三采油站生产情况统计表(202*12)区块滴2滴12滴20滴西12合计油水总井数采油总井数采油开井数注水总井数注水开井数(口)(口)(口)(口)(口)3465725822925454845163163745920241366719231059341322、目前生产情况截止202*年12月底,油井开井数132口,井口平均日产液1073t(滴2井区128t,滴12井区307t,滴20井区354t,滴西12井区284t),日产油419t(滴2井区27t,滴12井区74t,滴20井区214t,滴西12井区104t),综合含水61.0%,水井开井数,59口,平均日注水1141m3(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物探成果利用情况 根据对2-515工作面的坑透,测出两处坑透异常区,其位置和范围 在回采图显示(见附图:2-515工作面回采图)。 Ⅰ号坑透异常区内,有F2断层在工作面内延伸,坑透起到了一定作 用,不过异常区范围偏大。 Ⅱ号坑透异常区内,有三条断层和两条小窑巷道,而且异常附件的 工作面还有一条断层,此坑透结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异常区范围偏 小。 5、 煤层特征 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2#上号煤,属稳定可采厚煤层,煤层结构简 单。煤质类型为1/3焦煤,煤层最大厚度2.29米,最小1.80米,平均厚 度2.2米。 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情况: 煤厚 煤厚 煤厚 平均 煤厚 煤厚 煤厚 平均 日期 日期 1 2 3 煤厚 1 2 3 煤厚 201111-20 201111-30 201112-10 201112-20 201112-31 20121-10 20121-20 20121-31 20122-10 2.20 2.20 2.18 2.18 2.20 2.20 2.22 2.21 2.20 2.21 2.22 2.20 2.20 2.22 2.22 2.20 2.21 2.20 2.20 2.23 2.22 2.24 2.23 2.22 2.22 2.23 2.23 2.21 2.20 2.21 2.20 2.20 2.22 2.23 2.22 2.22 20123-31 20124-10 20124-20 20124-30 20125-10 20125-20 20125-31 20126-10 20126-20 2.22 2.22 2.22 2.22 2.20 2.21 2.20 2.20 2.20 2.20 2.20 2.20 1.80 1.90 1.80 1.83 1.80 1.90 1.88 1.86 1.90 1.90 1.93 1.91 2.15 2.12 2.12 2.13 2.24 2.23 2.24 2.24 2.25 2.24 2.25 2.25
回采率 95.1% 95.2% 95.1% 95.3% 95.2% 95.1% 95% 95.2% 95%
本工作面动用储量72.5万吨,实际采出69万吨,实际损失3.5万 吨。 回采前后对比: 动用储量为72.5万吨小于工业储量73.6万吨,由工作面过断层、 过小窑、初末采时顶底煤的损失等所致。工业储量-可采储量为3.7万吨 大于实际损失储量3.5万吨与回采率部分月份大于95%相符合。 损失原因为 1)、工作面与两巷过渡段三角煤量损失 2)、初采、末采时顶底煤的损失 3)、放顶煤的损失 4)、因断层影响的损失。 5)、因过小窑巷道影响的损失
20122-20 20122-29 20123-10 20123-20
2.19 2.17 2.18 2.20
2.23 2.21 2.18 2.18 2.19 1.20 2.21 2.22
2.21 2.18 2.19 2.21
20126-30 20127-10 20127-20 20127-31
2.30 2.28 2.29 2.29 2.28 2.28 2.28 2.28 2.26 2.25 2.25 2.25 2.25 2.25 2.24 2.25
、2-515工作面回采图
日期 2011.11 2011.12 2012.1 2012.2 2012.3 2012.4 2012.5 2012.6 2012.7
动用储量 (t) 46203 74273 91411 126406 124976 67746 32235 106954 55269
采出量 (t) 43939 70708 86932 120465 118977 64426 30623 101820 52506
2-515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地质测量科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
签 字 名 单 (签字) 总工程师: (日期)
地质副总:
地测科长:
审
核:
编
7
2-515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1、 工作面的基本情况 2-515综采工作面所采煤层为2#上煤,位于978水平,五采区, 工作面标高1108~1150米,地面标高1300~1400米。开采范围:东 侧为2-513工作面,南至五采区回风巷,西至井田边界,北至小窑 采空破坏区。地面位置在蒲县界内。于2011年11月15日开采,2012 年7月31日结束。 2、 地质构造情况 采前揭露构造: 根据工作面回采揭露本工作面主要地质构造为断 层。揭露的构造回采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详细内容如下: F1断层 走向S30°W,倾向N60°W,倾角40°,落差1米,实见 位置2-515副巷8#测点前41米处,向面内延伸90米,其中8#测点前 55米至110米范围,走向S5°W,倾向N85°W,落差1米。对回采有 一定的影响。 F2断层 走向S55°E,倾向N35°E,倾角55°落差1.8米,实见 位置2-515副巷26#测点前6米,向面内延伸25米。对回采影响小。 F3断层 走向S80°E,倾向S45°W,倾角45°,落差2.0米,实 见位置11#测点前89米处,向面内延伸30米。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F4断层 不在回采范围内,对回采无影响。 回采过程中揭露的构造:回采过程中主要新揭露了两条断层其 中一条断层F5断层对回采影响特别大 F5断层 走向S70°W,倾向S20°E,倾角70°,落差1.8米, 实见位置为13#测点前30米,距正巷30米的工作面上揭露,延伸至 13#测点前20米时,走向为S75°W,倾向S15°E,倾角70°,落差 为2.0米,继续延伸至13#测点前7米时,走向为S85°W,倾向 S5°E,倾角70°,落差为2.2米,至13#测点后3.5米结束。 F6断层 走向S89°W,倾向N1°W,倾角45°,落差1.4米,实 见位置为8#测点前57米,距2-515副巷73米,延伸至8#测点前29米 结束。 3、 过小窑情况 回采过小窑时,受小窑的影响特别大,因为这两条小窑是横穿工 作面,而且同时受三条断层影响。在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矿领导、各 科长及调度室轮流跟班的情况下,队组积极的对小窑、断层处提前维 护,加强顶板和煤璧的管理,才顺利通过该区域,且没有任何人员伤 亡,回采非常成功。
六、煤层顶底板情况 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和砂质泥岩,灰黑色,厚度为2-7米,其上为K8中 砂质,其上为K8中砂质,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为主,致密坚硬,裂 隙发育,厚度为3-13米。直接底为泥岩砂质泥岩,灰黑色,局部相变为 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半坚硬,厚度为0.6-3.0米。其下为2#下煤,泥 岩、砂质泥岩,中砂岩,2#下煤厚度不稳定,煤层结构为0.9(0-1.0) 0.2-0.6,泥岩、砂质泥岩厚度2-5米,中砂岩厚度8米左右。 7、 水文地质情况 2-515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位于2号煤层上部约2-7米为K8砂 岩含水层,含水层富水性弱,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未受其影响。 在2-515工作面整个回采过程中,未见顶、底板明显出水现象,目 前该区无涌水。 8、 工作面采出情况 在回采前储量情况: 工作面停采线为五采区回风巷边界前35m位置,2-515工作面回采范 围内面积为242152m²,以掘进期间收集的2#上煤层平均厚度2.2 m,煤 层倾角4°。 计算工作面工业储量Q=S·MD S-2-515回采范围面积(m²) M-2-515工作面2#煤层平均厚(m) D-2#上煤层容重(t/m³) Q=242152×2.25×1.35=735537t 按国家标准中厚煤层回采率不小于95%,计算出2-515工作面 Q可采=735537×0.95=698760t 实际回采过程中储量采出情况: 从2011年11月份工作面开始回采至2012年7月末工作面结束 开采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