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3工作面采后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近期,我们对采掘工作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验收工作,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在这次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发现在采掘工作面的支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支护设施的安装不够牢固,存在安全隐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支护工作,确保每一处支护设施都能够承受住工作面的压力,保障工作面的安全。
其次,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设备运行不正常的情况。
这些设备的故障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对工作面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这次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总的来说,这次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让我们意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严格地执行规范,加强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在煤矿生产中,采掘工作面验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
近期,我们对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我们发现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
验收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工作面的安全状况和生产情况。
同时,验收工作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不能有任何疏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验收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的情况,这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其次,我们认为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充分重视现场的安全环境和生产秩序。
验收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工作面的地质情况、支护设施的完好程度、通风、排水等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情况。
只有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才能够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验收工作需要与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及时交流信息,共同解决工作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最后,我们认为在进行采掘工作面验收时,需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
通过对验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验收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提高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严格的操作、全面的检查、多方合作和不断改进,才能够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年***月****工作面一切眼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层,其上分层现已回采,下分层2#煤层平均厚度2.2米,其稳定可采煤层。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南为****工作面采空区,东为****工作面,北为****,西为****。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材运两巷均直接与六采皮带联通,并分别经联络巷与七采轨道相通。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所有巷道全部采用金属工字钢单棚支护,棚距800㎜,采用矿11#工字钢梁*腿=3300*2600㎜,柱窝深度193㎜,净高2.35米,“四·八”盘帮构顶。
二、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20点班)和一班检修(14点班)组成。
每天检修6h。
三、停采情况分析:1、****工作面上分层已采,共确定两方案(1)、第一种方案:考虑到上分层停采的特殊性,确定2#煤停采位置为上分层停采线后5米。
(2)、第二种方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通过上分层停采线,进入实体,对顶板管理以及回收工作有很大的优势。
2、停采末回工作主要分二个部分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队积极成立了末采工序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末采工序,为综采支架回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底,我队开始着手末采回收准备,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及两巷压力大。
我队积极调整组织方案: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奖罚力度,重点抓好职工保勤和安全工作,制定了工作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行队领导跟班制度,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类问题,广大干部职工出满勤、干满点,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地质不利因素,排除种种困难,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顺利移交****工作面。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1、井上、下位置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西南方向150m处,地面标高为+940m~+955m。
井下:******综放面位于二采区东北部,走向东北至西南方向,是二采区第七个工作面,东南邻二采区2505工作面,西南至设计停采线;井下标高为+690~+730m。
2、煤层情况:采5号煤层,黑色,以半暗煤为主,暗淡煤、半亮煤次之,含极少量的光亮煤,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平均煤厚5.27m,煤层倾角6°~8°。
3、顶底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砂纸泥岩,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厚0~3.64m;老顶为砂岩厚约15.3~26.8m。
4、构造情况据工作面揭露资料分析,该工作面未发现构造,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局部底板有起伏变化且煤层有变薄现象,但整体煤层较稳定。
5、水文情况工作面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之上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煤层下伏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因为这些含水层的水可以通过冒裂带和底鼓等途径直接进入矿井。
由于太原组以上各含水层大都是含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威胁。
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探放。
6、工作面情况******工作面走向有效长度725m,面长150m,煤层厚度平均5.27m,于2019年6月份开始初采初放,截止2020年4月份收尾结束。
7、储量工作面动用煤量:836744.25吨工作面回采煤量:778172.15吨工作面损失煤量:58572.1吨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778172.15∕836744.25=93%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58572.1∕836744.25=7%工作面回采率符合指标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一、工作背景及目标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工作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工作过程及方法详细阐述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资料整理与归纳: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现场勘察记录、煤样分析结果、地质构造图等,并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分类和存档。
2. 数据分析与解读: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工作面采后的煤层赋存规律、煤质特征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3. 问题发现与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工作面采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
4. 合理规划与安排:根据采集到的工作面数据,合理规划和安排后续工作的任务和时间,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完成。
三、工作结果及成果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的结果进行描述,并以数据和实际案例为依据来论述工作的成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工作面采后的煤质分析结果: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分析,得出煤质指标,并与前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说明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作面采后的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构造图和勘探记录,进行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揭示不同煤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3. 问题解决成果:在工作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说明问题的解决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体现出工作的实际应用价值。
4. 后续工作建议:根据对工作面采后状况的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后续类似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四、工作心得与体会在此部分,对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团队配合与沟通:强调团队配合和良好的沟通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性,并分享团队之间的合作经验。
2. 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提升:通过此次工作,加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分享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升: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总结其中的经验。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掘,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我的总结:一、工作面设计合理。
在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上,我们严格按照矿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能力、瓦斯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开采效率。
二、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同事们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能够熟练地驾驶采煤机、装车机等大型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面掘进、支护、瓦斯抽放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团队合作力增强。
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大家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迅速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安全意识加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惕。
大家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瓦斯、顶板和支护等方面的检查和监控。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
比如,我们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和稳定性。
我们还加强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面的管理水平。
六、问题和不足。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其次,部分设备设施比较老旧,需要更新和改造。
最后,我们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的考虑还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整个团队在技术、工艺和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析问题和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引言工作面采后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作面采后的总结和改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工作面采后问题分析在工作面采后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采后效果和矿井的生产效率。
•粉尘控制不到位:工作面采后往往伴随着煤尘扬尘问题,而我们在采后过程中的粉尘控制措施并不充分,导致粉尘无法有效控制,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矿井的环境。
•设备故障频繁:我们在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故障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生产的中断和效率的下降。
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矿井压力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工作面采后后,矿井的压力异常增大,超过了我们的设计范围。
这导致了矿井的安全隐患和采后效果的下降。
工作面采后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加强粉尘控制•优化通风系统: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确保足够的风量和负压区域的设立,有效控制工作面采后的粉尘扩散。
•提高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保养检修:建立设备保养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
强化矿井压力控制•加强压力监测:采用高精度压力监测设备,对矿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整采后工作过程:根据矿井压力情况,调整采后的支护工序,降低矿井压力,确保矿井的安全。
结论通过对工作面采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编制单位:技术部、机电部、通防部、生产部编制时间: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第二节煤层情况 (1)第三节煤质情况 (1)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2)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 (2)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 (3)第七节其它地质情况 (3)第二章工作面设计优缺点 (5)第一节 3101工作面巷道设计优缺点 (5)第二节通风系统优缺点 (7)第三节管路安装优缺点 (8)第四节监测监控系统 (9)第三章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及整改部分 (10)第四章采煤方法的优缺点及处理方法 (13)第五章矿压显现规律与顶板管理经验 (16)第一节 3101工作面初期矿压规律总结 (16)第二节 3101工作面中期矿压规律总结 (20)第三节 3101工作面末采矿压规律总结 (23)第四节地表移动阶段规律 (24)第六章储量利用情况及提高方法 (27)第七章劳动组织及劳动力配备的合理性 (29)第八章正规循环作业及存在的问题 (31)第九章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32)第十章回采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及处理方法 (38)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地面位置3101工作面位于副井工业广场南,K4-1钻孔北东294.3m,X4-1钻孔南西407.4m。
阿滚沟两支流从切眼附近经过;距切眼81.2~100.9m、268.2~294.1m及2247.4~2310.9m范围,有三处居民房屋;地面标高+1305.2-1380.7m。
二、井下位置3101工作面西南为31采区与32采区分界线,东北为3103工作面回风顺槽,西北为井底车场,东南68m为3103设备列车顺槽运输措施联巷;煤层底板标高+931.569-944.027m。
工作面设计推进长度2503.7375m,宽300.58m,工作面回采面积75.2573万m2;实际推进长度2491.04m。
第二节煤层情况3-1煤层位于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上部,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是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走向165°,倾向255°,倾角为1~3°。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工作总结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工作成为了煤矿生产中的重
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下面就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我们在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工作中,注重了安全生产。
我们严格执行安全
操作规程,加强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避免了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次,我们在工作中注重了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回采设备,提高了采煤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为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了团队的凝聚
力和合作精神,密切配合,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了回采工作。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总结
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回采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
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xx工作面采完地质工作总结XX煤矿编制:XX审核:日期:XX年XX月XX日XX采煤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XX工作面采面位于井田南翼,+1845m水平至+1876m水平,为走向壁式布置。
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工作面上部还有一块9煤未开采,下部也有一块9煤。
本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方法回采,根据松软程度采用爆破落煤或手镐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金属顶梁支护。
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2m,跟底留顶煤。
XX工作面,从202*年9月开始回采到202*年10月结束,共生产了13个月,总计生产煤量为1.9吨。
XX工作面,可采长度125米,切眼长度为35米,煤层倾角缓处有15°,倾角大的有45°,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4米,地质储量2.4万吨。
工作面在回采结束后实际出煤量是1.9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85%,损失率为15%。
120903工作面地质较为复杂,回采中,遇数条大小断层,回采至尾部,由于遇大断层和下出口煤层倾角过大(>50°),所以提前收尾时,导致损失煤量0.5万吨。
XX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在机、风巷掘进过程中未见到顶板有淋水,只有少量的裂隙水,也无积水现象,说明工作面水文条件简单。
问题及建议: 工作面由于采用由北向南回采方式,在综合矿井现状,统筹考虑和设计上,以及生产接续上暴露出不少问题和揭露的断层,在今后的9煤工作面设计施工中应更加周密科学。
扩展阅读:采油队XX年地质工作总结202*年采油站地质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1、概况目前第三采油站有四大主力区块,分别为彩8井区、滴12井区、滴2井区和滴西12井区,至202*年12月全站已接管油水井共有229口,其中采油井总井数163口,开井数132口,注水井总井数66口,开井数59口。
(表1)表1第三采油站生产情况统计表(202*12)区块滴2滴12滴20滴西12合计油水总井数采油总井数采油开井数注水总井数注水开井数(口)(口)(口)(口)(口)3465725822925454845163163745920241366719231059341322、目前生产情况截止202*年12月底,油井开井数132口,井口平均日产液1073t(滴2井区128t,滴12井区307t,滴20井区354t,滴西12井区284t),日产油419t(滴2井区27t,滴12井区74t,滴20井区214t,滴西12井区104t),综合含水61.0%,水井开井数,59口,平均日注水1141m3(表2)。
工作面采后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煤矿工作面采后地质工作总结编制:审核:科长:地测副总:总工程师:防治水科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基本情况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南部,东部为工作面、西部为工作面,南部为铁路保护煤柱,北部为铁路保护煤柱,地表标高880—1020m,煤层底板标高538—610m。
2012年年初,开始施工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及高抽巷,2013年9月形成工作面。
2014年1月开始回采,2015年5月结束。
工作面走向长度830m,倾向长度180m,地质储量104万吨。
实际采出煤量97.6万吨,回采17个月,平均月产量5.74万吨。
劳动组织: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个班作业八小时,三个班轮回生产,每天白班上午8点-11点为检修时间。
二、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本工作面煤系地层为石碳系,上统,太原组,煤层上部局部含一到二层泥岩夹矸,夹矸厚0.2~0.3m。
煤层东高西低,走向南北。
煤层厚度4.2~5.2m,平均厚度4.8m。
煤层倾角4—18°。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工作面标高538~610m。
三、回采工作面地质构造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遇见4个断层,详见断层特征表。
断层特征表1510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遇见11个陷落柱,详见陷落柱特征表。
陷落柱特征表四、工作面水文地质地质(一)、水文地质概况1、15煤顶板砂岩和k2、k3、K4灰岩裂隙。
对开采没有大的影响。
该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系k2、k3、K4灰岩裂隙水,该灰岩富水较弱,没有出现滴水现象。
2、在施工胶带顺槽时,已经在低洼点对15109采空区积水进行了探放,共放出水量1300m3。
3、15105工作面中部有个积水区,在施工轨道顺槽时,在7G18经纬仪点前15m,垂直顺槽方向对15105积水区打钻放水,放出水量6571m3,经确认水量放完后,工作面进行了回采。
4、15107工作面最大涌水量10 m3/h,正常涌水量2—3m3/h,主要是生产用水。
(二)、工作面水害防治措施1、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和高抽巷在掘进施工过程中,都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其方法是扇形布置3个钻孔,胶顺每个钻孔探测100m,掘进80m。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
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总结在煤矿生产中,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总结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验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验收工作需要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工作面的验收流程不够清晰,导致验收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出现了疏漏和错误。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验收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一个验收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
其次,验收工作需要有专业的验收人员。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验收人员对于采掘工作面的要求和规定并不是非常了解,导致了一些问题的漏检和漏验。
因此,我们需要对验收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胜任验收工作。
另外,验收工作需要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验收工作面的验收记录并不完整,甚至有些验收记录存在造假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验收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最后,验收工作需要有及时的反馈和整改。
在过去的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在验收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整改和处理,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及时的反馈和整改机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和处理,确保问题不会再次出现。
总的来说,采掘工作面验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过去验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验收标准和流程,提高验收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验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起一个及时的反馈和整改机制,确保验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综采队203工作面末采工作总结
综采队203综采工作面末采工作总结时间:2016年9月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203工作面贯通任务,综采队于贯通前一个月已开始为末采工作准备,并第一时间成立了末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末采期间的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负责矿领导:生产矿长组长:综采队队长副组长:综采队副队长、技术员成员:检修班、生产班班长、组长一、准备工作1、在进入末采的前一个月,开始对末采贯通所需材料、工器具及设备易损耗件进行统计,并将计划上报物资供应部,在挂网前一周对所有末采材料进行了核对,保证所有材料到位。
2、在距停采线剩余200米时,编制了《203工作面末采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综采队全体人员进行贯彻学习。
3、在距停采线200m位置时,开始加强矿压观测,结合尤洛卡数据及支架工每班对工作面来压、顶板漏矸、片帮等情况进行写实,根据矿压报告以及对最后50m的实时观测,对来压步距、压力持续距离及来压强度等进行分析,得出此期间来压步距为8~12m。
4、在距停采线剩余100m时,由采煤技术员在主回撤通道4条贯通调节巷内距底板2.6m(煤机滚筒2.5m,主回撤通道及探巷沿底掘进)做好标记线,根据探巷顶底板高程以及主回撤通道顶底板高程调整采高。
5、在距停采线剩余100m时,由采煤技术员在主回撤通道内跺式支架中间,每个20m做出顶底板标记点,测量巷高,末采结束后再次测量,以便计算巷道变形量,分析顶底板压力情况;6、在距停采线剩余100m时,由采煤技术员根据工作面实际测量数据绘制《203主回撤通道剖面图》,并在主回撤通道间隔10架做一个标记点,在剖面图上反应每个标记点对应工作面支架号、主回撤通道高程、巷高、顶底煤厚等内容。
7、在距停采线剩余30m时,由采煤技术员在回风顺槽和胶运顺槽正帮处标记间隔1m的剩余进度线,共计13m。
8、在距停采线剩余30m时,工作面沿底推进,根据主回撤通道巷道的高度对工作面采高进行调整,采高不得低于3.8米,贯通时工作面采高和回撤通道平齐。
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49509工作面釆后地质总结总工程师: 科 审 编编制单位: 回采结束时间:提交时间:概况长: 核:制:1、该面上覆8#煤已回釆,东邻 49507丄作面,西邻48511工作面均已回 采,掘进中已对上部8#煤采空区及相邻 49507采空区积水进行了探放。
预计•在8# 煤采空区局部低洼地段仍会有少量残留积 水存在,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2、工作面北部切眼附近有小窑破坏区, 可能有积水存在。
1、该面上覆8#煤已回采,掘进中虽 S对上部8#煤釆空区及相邻49507釆 空区积水进行了探放。
但回采至向斜 轴部附近轨道巷测仍有淋水,水量约 5m3/ho工作面开采前情况 工作面采后情况走向长(m) 489 实采走向长(in) 494. 4 倾斜长(m) 144 实采倾斜长(m) 144 面积(ni2) 70416 实采面积(ni2) 71094.7 煤厚(m) 2. 30〜 3. 50/2. 86实釆煤耳(m) 2. 80 容重(t/m3)1. 36 实采容重(t/m3) 1.36 小窑破坏面积 (m2) 无 实际动用量(t) 280397.5 工业储量(t) 273890.1实际采出量(t)270583. 6小窑破坏储量(t)呆滞量(t)可采储量(t)260195.6落煤损失9059. 3厚度损失面积损失 754 小计9813.9 回采率(%)95.0实际回采率(%)96.5无 无储 量ir算工作面实际动用储量280397. 5吨,采出量270583. 6吨。
回采率96.5% ,造成 损失主要为落煤8985.9吨,丢底煤828吨。
工作面回采揭露陷落柱4个,减少面积191・2・in2,减少储量754吨。
附 图。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工作面受*断层影响分成*综采工作面和*(短)炮采工作面两部分回采.*综采工作面是我矿首次南北翼通采方式进行回采,工作面全长1160米,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横跨24区第三亚阶段南北翼,于202*年9月1日开采,历时六个月至202*年3月6日停采。
该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采高平均2.04米、平均煤厚1.79米。
*(短)炮采工作面在*综采工作面切眼以北200米处送短切眼,切眼长45米;回顺与*综采工作面回顺同方向;运顺位置受*断层影响沿断层面送斜运顺183米,斜运顺距*断层最近处为15米。
该工作面于202*年2月3日开采至202*年5月8日停采,用时3个月,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平均采高1.78米。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七层煤为中厚煤层,共含稳定夹矸三层,其中K3夹矸厚度大于其下煤分层厚度、岩性为炭质页岩;K1、K2夹矸岩性为高岭石泥岩。
*(*)工作面内煤层厚度较为稳定,三层夹矸厚度及间距变化不大。
七层煤顶板伪顶由页岩加煤线和炭质页岩组成,平均厚度0.55米、层节理发育、破碎易脱层,工作面底板直接底岩性为中砂岩,中厚层状、有节理,是矿编Ⅳ砂岩含水层,平均厚度3.99米。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范围内煤岩层为单斜构造,走向41°、倾向北西、倾角平均20°17′,煤岩层沿走向及倾向均有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两条断层分别是f1断层和F2407断层。
f1正断层走向158°、倾向北东倾角36°在本工作面初见于*(*)综采工作面运顺4#运机石门处,在综采切眼内揭露时,落差最大为1.55米,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不大。
F2407正断层走向93°、倾向南、倾角43°,在#5工作面有揭露,落差为2.45米,延伸至本工作面,在*(*)综采工作面回运顺均有揭露,回顺见于24区南翼1#回风石门以南46米处,落差为1.19米;运顺见于790水平5#运机石门以北237米,落差为2.22米,该断层对*(*)综采工作面影响较大,斜跨工作面120米。
2023年采矿工作总结(2篇)
2023年采矿工作总结(采矿)一、____年完成情况1、露采(1)目标任务____年露采计划采矿____万吨,其中南露天计划采矿____万吨,北露天计划采矿____万吨,东露天计划采矿____万吨。
(2)完成情况(1)、南露天:利用平硐回收17#、18#剩余矿体,采出原矿17、____万吨,完成年初计划的____%,于____月____号闭坑,利用东露天、北露天的围岩回填采空区,回填工作有序进行。
(2)、北露天:回收3#矿体的剩余矿体,采出原矿13、____万吨,完成年初计划的____%,与____月____日停止施工,通过核实剩余储量,____年计划采出矿量____万吨,剥岩____万m³。
(3)、东露天:沙子覆盖层到____m标高,已全部剥离在____线北边,3#矿体已出露,完毕,永久出入沟已施工完毕,目前已采到1286水平,出矿1、____万吨。
2、井工____年计划掘进____米,其中开拓工程____米,采准工程____米,实际完成掘进进尺____米,其中开拓工程____米,采准工程____米。
(1)、技改工程:粉矿回收斜井绞车已____完毕,掘进____米;1030中段西主巷车场与____号井1030中段顺利贯通,精度达到测量规范要求;西主巷由于围岩破碎,变更____车场断面,由小断面掘进,围岩稳定后,在重新设计____车场;避险硐室设计在1030中段,目前正在施工。
(2)采准工程3#矿体采矿结构参数,中段高度____米,分层高度15米,进路间距____米,采准工程施工____米,东采区铲运机斜坡道(____线)工程从1150中段已施工到____分层,____分层铲运机斜坡道正在施工,通过由上而下施工分层的探矿进路,部分分层的矿体规模已基本控制,12 线以东的采矿方法确定分层溜矿法,____线以西的采矿方法确定无底柱分层崩落法,____分层的矿石、废石溜井已经开始运行,具备出矿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06工作面采后总结
1、井上、下位置
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杨树岭西部300m处,地面标高为+690m~+710m。
井下:2506综放面位于二采区西北部,是二采西翼区第一个工作面。
2、煤层情况:
采5号煤层,黑色,以半暗煤为主,暗淡煤、半亮煤次之,含极少量的光亮煤,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平均煤厚5.27m,煤层倾角6°~8°。
3、顶底板岩性:
工作面直接顶为砂纸泥岩,深灰色含植物化石,厚0~3.64m;
老顶为砂岩厚约15.3~26.8m。
4、构造情况
据工作面揭露资料分析,该工作面未发现构造,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局部底板有起伏变化且煤层有变薄现象,但整体煤层较稳定。
5、水文情况
工作面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之上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和煤层下伏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因为这些含水层的
水可以通过冒裂带和底鼓等途径直接进入矿井。
由于太原组以上各含水层大都是含水性较弱,一般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威胁。
工作面上部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探放。
6、工作面情况
2506工作面走向有效长度960m,面长150m,煤层厚度平均5.27m,于2012年7月份开始初采初放,截止2013年11月份收尾结束。
7、储量
工作面回采率符合指标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层有0.2米的夹矸及煤矸互叠层,致使煤层厚度变薄,也会造成煤量损失。
3、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底部留有底煤,造成损失。
为此在今后的回采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在不影响煤质的情况下,把煤放净,提高回采率,降低损失率。
2、杜绝工作面丢底煤现象。
3、综采工区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放顶煤,杜绝顶煤放不透,严禁随意放煤、丢煤现象发生。
4、生产技术人员在制定和审批作业规程过程中,要保证采区及工作面回收率达标的技术措施和办法,并在回采过程中监督和检查生产区队措施、规程的执行情况。
水害防治中心
2013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