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精细小抄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岩石组成的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大气圈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二、岩石学基础1.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当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火山岩),如玄武岩;当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云母(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全晶质结构(矿物全部结晶)、半晶质结构(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玻璃质结构(未结晶);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近)、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差异明显)等。
地质学重点
《地质学》知识点(采矿083班内部使用)✧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地球,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1)物质组成;(2)结构构造;(3)形成和演化历史;(4)地质学应用✧地球极近似旋转椭球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化✧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
深度<20km平均地温梯度为3℃✧地热增温级:指温度每增加1 ℃,所需增大的深度数值。
平均地热增温级为33m✧地热异常凡一地区实际地热增温率大于平均地热增温率。
地热异常区蕴藏着丰富的热水和蒸汽资源,但对采矿不利,特别是采矿深度较大时,应充分考虑地热因素,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加强通风措施。
✧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元素是构成地壳物质的基本单元✧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岩石圈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的方式以水平运动为主伴随着垂直升降运动✧岩浆作用:在地壳运动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岩浆作用的方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处上升到地壳上部的活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变质作用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的加入。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震源振动的发源点,能量的发源点。
✧震中震源在地表投影点✧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震级: 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的强烈程度✧按成因可将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将风化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着岩石的面貌,这种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地质学总结考试
地质学总结1.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2.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3.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4.晶质体:固态物质按质点的有规律排列。
5.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比重。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解理:很多晶质体矿物在受打击后,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裂开。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沿任意方向发生不规则的断裂,其凹凸不平的断裂面称为断口。
6.主要选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
7.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物化合物;卤化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盐,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
8.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带状构造,气孔状和杏仁状;流纹构造。
9.沉积岩的分类: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10.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胶状结构,生物结构。
构造:层理:(水平,波状,斜层);块状;鲕状。
11.变质岩分类:区域变质岩(板岩,林文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角质岩,矽卡岩);动力变质岩(构造角砾岩,糜橉岩).变质岩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眼球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条带,斑点构造。
12.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两种方法:确定地质的相对地质年代;确定岩石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地质年代.13.地层接触关系法: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5.褶曲分类:弯曲褶曲,隆曲褶曲,剪褶曲,流状褶曲。
16.节理: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有时也称裂隙。
17.节理成因分类:原生节理,风化节理,构造节理:剪节理,张节理。
18.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旋转断层,19.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层位移。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人类利用矿物进行建筑、工艺和能源开发。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以及它们的形成、分类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形成于地球的不同部分和不同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晶体大小和岩石的质地。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力量将碎屑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底形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中保存了动植物的化石,对研究过去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下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有关,它们常常出现在构造带和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地区。
例如片麻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等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表过程的演化规律。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的特征和地形,包括山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板块构造、地震断层和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对于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测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课程笔记
《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学简介1.1 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变历程以及各种地质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地震、火山、地下水等。
1.2 地质学的任务和意义地质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地球的演变历程、探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分析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评估和开发地质资源等。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历史、保护地球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科学方法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
在研究过程中,地质学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即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4 地质学问题的特点地质学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地球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地质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2)长期性:地球的演变历程长达数十亿年,地质学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很长时间尺度的过程。
(3)不确定性:由于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完全可知性,地质学问题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区域性: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质学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第二章:地球的物质组成2.1 地壳中的元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底。
地壳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包括铁、铝、钙、钠、镁等,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硅、氢、碳、氮等。
地壳中元素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2 什么是矿物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无机物质。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也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矿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3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光泽、透明度、断口、比重等。
这些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例如,钻石具有高硬度和强的光泽,而石膏则具有柔软性和特有的颜色。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理化性状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岩石圈。
2、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大陆架(陆棚):是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一般小于0.3度;水深一般小于200米;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
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大可达20度;水深200—3000米;宽度小,平均宽度28千米;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谷。
(3)大陆基: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º,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2、海沟与岛弧:岛弧:延伸距离很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长条形巨型深凹槽,水深大于6000米。
3、洋脊和海岭:海岭:海底的山脉。
洋脊:横贯大洋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底巨型山脉,每个大洋都有,而且联通,全长6万多公里。
4、大洋盆地(洋盆)平均水深4~5Km,盆地内分布有: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山等。
3、地温梯度、地温深度(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2)地温深度:地温每升高1度所增加的深度。
4、地磁三要素: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交角。
(指北针偏地理北方的东侧,叫东偏角,符号“+”,反之为“-”。
我国大部分西偏,甘肃酒泉以西为东偏)磁倾角:磁力线与水平面的交角。
(纬度越高,倾角越大,在磁极上为直角,赤道处为零。
南半球—北针上倾为负,北半球—北针下倾为正)地磁场强度:地球上某一点的磁场强度。
5、莫霍面、古登堡面莫霍面:地表以下平均16公里处的界面。
在莫霍面上下,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 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大陆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7km。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精选3篇)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精选3篇)地质学知识点总结篇11、简述 Tissot 和 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分类采用三角图,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 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所用参数是原油中沸点>210℃馏分的分析数据。
Welte 三角图解分为六种类型:芳香—沥青型,芳香—中间型,芳烃—环烷型,石蜡--环烷型,石蜡型,环烷型。
2、天然气分类按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气、溶解气(溶于油和水中)、吸附气和固体水溶气;按分布特点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按与石油产出的关系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聚集型天然气:游离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
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以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致密地层气和固态气水合物赋存。
3、石油地质学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石油地质学无论在基本理论、勘探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新的进展。
①生油理论上初步揭示了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的本质对陆相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丰度演化阶段、转化效率,源对比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
②油气田形成方面,建立了陆相盆地中油源区控制油气分布的理论。
③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含油气盆地类型及演化,指导了油气勘探。
④地震地层学(区域地震地层学(含层序地震地层学)与储层地震地层学(含开发地震学))的应用。
⑤储层评价技术的系统研究。
⑥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
⑦数学地质和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促使石油地质学发生深刻的革命。
⑧石油地质学原理从静态向动态、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
⑨在勘探方法上,采用了综合勘探方法:重磁、电、地震、参数井等综合勘探。
发展了以前的单纯的构造条件找油。
⑩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生油理论、油气藏形成理论。
特别是有机质的成熟度分析发展很快。
4、在盆地、区带、圈闭三级评价研究中,盆地分析是础,区带评价是手段,圈闭描述是目的(1)盆地分析①内容沉积史:查明各时代层序沉积体系、沉积相,编制沉积环境图,指出有利的生、储、盖相带分布重塑沉积发育史。
构造史:编制各层序等厚图,阐明坳陷隆起发育演化,查明二级构造带类型、特征及分布,为优选区带奠定基础。
地质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地质基础理论的任务、内容与分科地质基础理论就是地质学,它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一) 相关概念:地壳分为上下两层。
1.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称为硅铝层,由于和花岗岩成分相似,所以又叫花岗质层。
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
2. 下层富含硅和镁,称为硅镁层,由于和玄武岩成分相似,所以又叫玄武质层。
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 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也叫地壳中的元素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分布极不均匀。
O占到近一半,Si占到四分之一,前三种元素就占到82%,前八种元素占到98%多.地壳中元素丰度值特征是元素起源、地壳形成及稳定存在这一漫长演化历史的最终体现。
•绝对地质年代——是通过对岩石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并据其蜕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例如铀铅法,就是利用238U不断蜕变为206Pb(1g238U—年可蜕变出7.4×10-9g206Pb),分析岩石中含铀矿物的铀、铅比例。
就可计算出此岩石的绝对年龄。
此外,还有铀钍法、铷锶法、钾氩法、碳同位素等方法。
•地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期•宙、代、纪、世、期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地质年代单位。
《补图》(二)地质学的任务1.研究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2.查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3.查明和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以及生物大量灭绝等地质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和规模;4.评价地质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三)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划分成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①究地壳物质组成:有地球化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②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演化规律: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③研究构造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物理学④研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矿床学⑤研究地下资源的找寻和勘探方法:有找矿勘探地质学、探矿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学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⑦研究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工程地质学;⑧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遥感地质学、数学地质学;⑨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有环境地质学,还有某些专门学科:海洋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火山地质学、月球地质学等。
地质学笔记
6. 常温层——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深度为常温层。
7. 地热增温级——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m/℃。
8.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9.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一级不连续面。深度:33km
(38)萤石(氟石):绿紫白鲜明颜色,标准硬度(4),多向完全解理(相交常呈三角形)。
(39)石盐和钾石盐:石盐和钾石盐性质相似,但前者味咸,后者味苦咸且涩;必要时可做焰色试验,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紫色。
49.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的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5)辰砂:颜色及条痕朱红色,硬度低,比重大。
(6)辉锑矿:柱状,针状集合体,铅灰色,硬度低,单向完全解理,极易熔化。
(7)辉钼矿:铅灰色,最完全解理,可分离出薄片,能在纸上划出条痕,有滑腻感。
(8)黄铁矿:完好结晶,淡黄色,条痕黑色,较大的硬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黄铜矿:金黄色,条痕近黑色,硬度中等。
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48.主要矿物的鉴定特征:(主要判断)
(1)石墨: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2)金刚石:最大硬度和强金属光泽。
(3)方铅矿:铅灰色,硬度低,比重大,可以碎成立方小块。
(4)闪锌矿:颜色不固定,但条痕经常比颜色浅(浅黄褐色),稍具松脂光泽,棱角或碎块透光。
1 地质学笔记
地质学复习参考
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和地球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
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深入了解地质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博士生地质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分为地表岩石和地壳底部的地幔岩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球内部的结构决定了地球的地震、火山、板块构造等现象。
二、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划分成若干个板块,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地震、火山、大陆漂移等现象,揭示了地球表面变动的机制。
三、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变动和形成。
包括断层、褶皱、蚀变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研究地壳的构造变形,探索地球构造演化的规律。
四、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成因和演化的学科。
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三个分支学科。
通过岩石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壳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五、矿床学矿床学研究矿产资源的产生、富集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不同矿床类型的研究,可以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勘探开发的途径。
六、沉积学沉积学研究沉积作用和沉积岩的形成。
通过对沉积环境、沉积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层的演化和地质历史。
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对地球主要元素、同位素和矿物元素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化学过程和地球化学循环。
八、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灭绝。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其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九、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场。
包括重力、地磁、地震、地电、地热等物理现象的研究,通过对地球物理现象的观测和解释,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演化。
十、地球动力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形。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结构、成分、演变和动力学等内容的科学学科。
地质学常常被描述为一门“古老的科学”,但是地质学却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因为地球上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问题都需要地质学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
本文将对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演化史、地球的结构、地质时代、地震与火山、矿产资源以及地球环境等内容。
地球的演化史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诞生于约46亿年前。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其表面是一颗炽热的火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冷却下来并形成了固体地壳。
地球的演化史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原始地球演化、前寒武纪演化、后寒武纪演化以及人类文明出现之后的演化。
原始地球演化阶段是指地球表面温度高达数千度,大气中充满了水蒸气和其他的气体,火山活动频繁,地壳表面是一片岩浆海洋。
后寒武纪演化以前的地球是一个原始的,丰富的生命在地球上展露,这一时期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可追溯至大约38亿年前。
人类文明出现之后的地球演化主要是指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包括环境变化和资源开发等。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壳。
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壳层,是地球最厚的一层,地幔的物质是半固态的,主要是含有铁和镁的硅酸盐矿物。
地幔是地球的大部分体积,是地球的热源,地幔中的埋藏的岩浆会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成火山。
外核是地幔与内核之间介于地幔与外核之间的液态外核,外核主要是铁和镍的合金,其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的合金组成。
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它们是由地质学家根据化石、岩石和地层的性质对地球历史进行分类而得出的。
地质时代的划分是根据地球上特定时期的生物群和地质事件来判定的。
地质时代的划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包括元古宙、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不同的时期。
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包括地震与火山。
地震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地震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释放方式之一。
地质学笔记-期末考试-考研复习通用重点笔记
地质学复习笔记一、矿物岩石学部分:(一)、主要造岩矿物1. 主要造岩矿物包括哪些?A、硅酸盐矿物(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B、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C、氧化物矿物(石英)2. 举例说明如何对一种矿物进行鉴定?例如方解石:主要是由CaCO3溶液沉淀或生物遗体沉积形成的。
晶体菱形乳白色,完全解理,锤击成菱形碎块(因此得名方解石),硬度3,与盐酸强烈冒泡。
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学材料。
3.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类?(二)、岩浆岩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A、硅铝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浅色矿物。
B、铁镁矿物(橄榄石、辉石、角山石、黑云母),深色矿物。
2. 按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变化,将岩浆岩分为哪几种岩石?A、超基性岩(SiO2<45%)——金佰利岩B、基性岩(SiO2 45%~53%)——玄武岩、辉长岩C、中性岩(SiO2 53%~66%)——安山岩、闪长岩D、酸性岩(SiO2>66%)——流纹岩、花岗岩3. 何谓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A、结构: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B、构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4.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A、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的比例划分)B、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依据肉眼能否分辨出矿物颗粒)C、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依据颗粒的相对大小)D、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依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E、交生结构——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包含结构、1。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精简版).doc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1.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
8.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
13.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6.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千米深度。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3、地热流所带出的热能是很分散的,目前只有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富集起来的地热能,才能当作资源看待。在这样的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4、地球内部结构
第二章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一)结晶程度
指岩石中矿物是全部结晶或部分结晶而言(图3-25)。据此可以分为:
1.全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全部结晶,如花岗岩。
2.半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如流纹岩。
3.玻璃质(非晶质)结构组成岩石的成分全未结晶,即全部为玻璃质,如黑曜岩。
(二)晶粒大小
按照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分为:
矿物色分类:
自色矿物本身的颜色
他色矿物中混入物引起的颜色
假色光的干涉引起的颜色
(2)条痕是指矿物粉未的颜色。条痕色是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条痕能突出自色,减弱它色,消除假色,是鉴定不透明矿物的重要依据。条痕色是在白色素瓷板上磨划而得到的。在白色釉瓷板上磨划得到的则称为研磨条痕。
(3)在矿物学中,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薄片在厚度为0.003mm时的透光程度为标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4)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称为光泽
矿物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颜色
非金属色
金属颜色
条痕色
无色、白色
彩色
暗彩色
灰黑色、黑色
光泽
玻璃光泽
金刚光泽
半金属光泽
5、矿物的力学性质
(1)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的固有性质,称为解理。
极完全解理极易裂成薄片如云母
地质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2、地球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
内部圈层构成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1、研究特点: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地质现象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2、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
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
A、野外调查B、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C、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四、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为人类服务是最终目的第二节地质学的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二、奠基时期(1450—1750)欧洲的文艺复兴三、形成时期(1750—1840)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四、发展时期(1840—1910)五、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1970)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六、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地质学观察与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日益扩大2、研究的精度与深度随着多学科的合作不断提升3、实验与模拟成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4、全球构造理论不断补充完善5、资源与环境是地质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6、国际合作成为地质学研究的必然趋势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地球概况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旋转椭球体大地水准体2、赤道半径:6378137M极半径:6356752M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40075.24KM赤道上点的线速度:465米每秒地球沿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29.78千米每秒二、地球的物理性质1、密度和重力2、地磁3、地热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地质学基础考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必考知识点总结1.地质学是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的学科。
它是地学(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3)历史比较法——P43.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题),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称理论重力值。
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重力值,称为重力异常。
——P164.地面上没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磁偏角和磁偏角与理论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
——P19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常说的地热。
——P205.在年常温层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此增温规律可以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所谓地热增温级是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C是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C。
地热增温级的平均数值时33m/°C.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叫地热梯度。
——P20-216.地球的圈层结构:外三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三圈:地壳、地幔、地核——P247.研究地球内部构造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
P 可以通过固体和流体,速度较快;S只能通过固体,速度较慢。
——P278.莫霍面(33km)【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P、S速度都增加;古登堡面(2900km)【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P突然速度降低,S则完全消失。
——P289.地壳化学元素有O、Si、Al、Fe、Ca、Na、K、Mg 8种主要元素。
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P3010.地壳的结构:上层地壳(硅铝Sial层、沉积质层)【特点:非常薄,在海洋地区变薄甚至完全缺失】,是个不连续圈层】和下层地壳(硅镁Sima层、玄武质层)【厚度可达30km,是个连续圈层】——P3211.地壳的类型:陆壳【厚度较大,具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上有花岗质层(表面的大部分地区有沉积岩层)】、洋壳【厚度较小,一般只有单层结构,即玄武质层,其表层为海洋沉积层所覆盖】、过渡型地壳。
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散逸层)、水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35km)、地幔(厚度地壳往下至2900km)、地核(厚度2900km以下至地心)。
3、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4、内力地质作用: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5、外力地质作用:由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的定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所指的为狭义)即指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矿物。
2、结晶质:组成它们的物质的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有规律地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物质。
3、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
(形成条件:互相替换的离子,其半径大小要相近;对周围其他离子的作用力性质必须相近;其电价总和必须相等;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矿物结晶时所处的温度、压力和介质的化学组成等条件,特别是温度)4、同质异像:在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5、矿物化学式表示:表示式、结构式、构造式、实验式(画了重点,P26)6、单体:单独的晶体7、双晶:有规则的连生体8、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用矿物的尖端在无釉瓷板上刻画所留下的粉痕来进行观察,故名条痕。
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表面的颜色更固定,它能清除假色,减弱他色而显示自色,因而具有鉴定意义。
综合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综合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构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涉及到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性质、地球表面的地貌、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构造、形态、材料与变化过程,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
下面将对地质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地壳则是岩石和土壤的结合物。
地幔是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地壳,它的物质主要是惰性气体。
地球是由地幔和地壳组成的,地核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温度高、压力大,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是地球形成和地球物理过程的基础,其认识对于了解地球内部过程和地球表面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46亿年前,原始地球凝聚成形,这是地球所属太阳系的初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形成过程中,铁、镍、石质物质逐渐在地球内部上倾,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大部分。
然后随着地球内部温度、压强、地球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释放出的能量等地球内部的变化,和各大地板块的漂移、地壳的改变等,在这长期的过程中,地球表面形成各种地貌,有孕育了丰富的生命。
三、地震和地震学地震是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在地壳中,地下岩石是在地壳内部发生的地震。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学科,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活动、地震预测等方面。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现象,是由地球的内部能量释放所引起的。
地震活动使得地面上发生振动、摇晃等现象,给人类社会生活、建筑、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地震和地震学对于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震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理环境地球表面的地貌是由地表的地理环境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变化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岩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构造:矿物在岩石中的组成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绝对年代:组成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相对年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
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行迹。
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体,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构造。
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形变,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
坡积土: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刷、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洪积土:由暴雨或融雪聚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洪积土体。
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较平缓的地段堆积而成的软土:软土泛指淤泥和淤泥质土,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泊和冲积洪积沼泽相等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淀,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红粘土: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夹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膨胀土:含有大量的强亲水性粘性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膨胀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填土: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人类活动而推填的土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水相当数量重力的岩层或土层,称为含水层隔水层:不能够给出并透过水相当数量重力的岩层或土层或者给出与透过水的量是微不足道的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风化: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滑坡: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的某些滑动面做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陡峻或极陡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快岩块,突然的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过程叫崩塌泥石流:在山区某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所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所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岩溶:又称喀斯特,它是由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地震波:地震时,地震源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波成为地震波体波:地震波在地壳内部传播的波面波:地震波达到地表的时候,使地面发生波动持力层:地基中直接支持建筑物荷载的岩土层二、试卷题目阶地:阶地是使河谷谷坡上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台阶状地形。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倾向。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称为岩层的倾角。
河漫滩: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滩地,就是河漫滩。
1.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对比法)四种3.按解理面发育的完全程度,可解理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四种6.构造裂隙可将其分为(张性裂隙和扭性裂隙)12.工程地质钻探可根据岩土破碎的方式,钻进方法有(冲击钻进,回转钻进,综合钻进)三种1.根据变质因素和变质变质方式不同,分为(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作用。
12工程地质实地测绘的方法(路线法,布点法,追索法)13 岩体结构面按成因分为(原生结构面,次生结构面)14 波速实验的实验方法分为(跨孔法,单孔法,面波法)如图为静力荷载试验测得的压力P与土体沉降量S之间的关系曲线,请写出三个阶段的名称,P0,Pu名称,通过对静力荷载试验资料通常可求得哪些参数?答:(1)第一阶段:直线变形阶段第二阶段:局部剪切阶段第三阶段:破坏阶段P0:临塑压力 Pu:极限压力可求得:1、确定地基承载力 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 4、估算地基土基床反力系数Ks地壳运动对地球的改造?地壳运动使得地壳地貌发生了变化,才会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山川丘陵,褶皱,峡谷等等地理景象。
2、地壳运动使得地壳趋于起伏不平,才有了山和河流,才有了“水往低处流”。
如果地壳停止了运动,若干年后,地球将成为平坦的沙漠。
3、地壳运动影响地球的气候。
4、地壳运动(板块运动)使得地球内部的元素得以富集形成矿产资源。
5、板块运动使得整个地球各个圈层都活跃起来,否则地球将像火星或月球一样死去。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答案笼统,自己解决)1岩体:必须有可溶于水而且是透水的岩石,2水质:水在其中是流动的、有侵蚀力的。
3水在岩体中活动方面:水在可溶性岩石中是不断流动的。
岩石是形成喀斯特的内因,有蚀能力的水是喀斯特发育的外因。
4岩溶的垂直分带简答题:一、工程地质学条件:地形地貌、底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构造、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
四、褶曲要素?褶曲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褶曲要素为:核部、翼、轴面、轴、枢纽。
五、褶曲类型?背斜褶曲,向斜褶曲。
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按照枢纽产状:水平和倾状褶曲。
六、断层要素及其基本类型?要素:断层面和破碎带、断层线、上盘和下盘、断距。
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七、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岩体结构基本类型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方式。
基本类型: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
八、根据土的成因,土可以分为几类土?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土及冰水沉积土、风积土。
十、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影响? 1,降低地下水位会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沉降。
2,不合理的地下水流会诱发某些土层出现流砂现象和机械潜蚀。
3,地下水对于水位以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地基产生浮托作用。
4,某些地下水对钢筋混泥土地基产生腐蚀。
十三、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详细勘察阶段应密切结合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要的沿途技术参数,对建筑物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结论和建议。
详细勘察的具体内容应视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而定。
问答题:(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是地下深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岩浆,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沿着地壳的软弱带或深大断裂,向压力较小的地方移动,侵入到地壳的不同部位,其至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同时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岩浆以不同的速度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各种岩石。
结构: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
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温度不高和压力不大的条件下形成的。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构造:层理构造。
变质岩:是由原来的岩石(三大岩)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结构: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2)地层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的区别?1在地壳上升的隆起区域发生剥蚀,在地壳下降的凹陷区域产生沉积。
当沉积区相对稳定阶段是,则沉积区连续不断的进行着堆积,这样,堆积物的沉积次序是衔接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在形成的年代上也是顺次连续的,岩层的这种接触关系,叫做整合接触。
2在沉积过程中,如果地壳发生上升运动,沉积区隆起,则沉积作用即为剥落作用所替代,发生沉积间断。
其后若地壳有发生下降运动,则在剥落的基础上接受新的沉积。
由于沉积过程发生间断,所以岩层在形成年代上是不连续的,中间缺失沉积间短期的岩层,岩层之间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3)风化、河流地址作用、滑坡及崩塌、泥石流、岩溶与土洞的形成、影响因素与防治?一、风化作用: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大气温度的变化,空隙中的水的冻融作用,以及盐类而产生的机械破坏。
化学风化:氧、水溶液对岩石和矿物的破坏作用,包括水化、氧化、水解、溶解。
生物风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中,对岩石、矿物的破坏。
风化防治: 1、挖除方法:挖除一部分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风化厉害的岩层。
2、防治方法:a、防治风化侵入,覆盖防治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b、胶结和防水,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c、排水、整平地区、加强排水等二、河流作用:河水具有一定的流速,在流动中动能主要消耗与两个方面:一是克服流动中的各种摩擦力,二是搬运水流中所携带的泥沙。
当流水有流量剩余时,多余的能量会对河床产生侵蚀作用。
包括溶蚀和机械侵蚀两种方式。
溶蚀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显著,溶解岩石中的一些可溶性矿物,使岩石结构逐渐松散,加速机械侵蚀作用。
防治: a、直接防护边岸不受冲蚀作用的措施。
b、调节径流以改变水流方向、流速和措施三、滑坡及崩塌滑坡: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带做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发育形成分为三个阶段:a、蠕动变形阶段:从斜坡的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坡面出现裂缝,到斜坡开始整体滑动这段时间。
b、滑动破坏阶段:滑坡后缘迅速下陷,滑坡体分裂,形成滑坡台阶,醉汉林,滑坡上建筑物严重变形。
C、渐趋稳定阶段:在自重下,岩土逐渐压密,裂缝被充填,滑坡稳定性增加,出现马刀树影响因素:A、斜坡外形:一般深切的峡谷,陡峭的崖坡地形比较容易发生边坡变形和破坏。
B、岩性:主要发生在易亲水弱化的土层和一些软岩中。
C、构造:地址构造复杂,褶皱强烈、断层发育、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边区稳定差。
D、水:1、增加了岩土体的水下容重,增加了下滑力2、水的软化和泥化作用会使岩石抗剪强度大为降低3、水流的冲刷作用影响边坡的稳定性4、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
静水压力降低抗滑力,动水也可使边坡岩体下滑 E地震 F、人文因素:a、修建土建工程破坏原来的斜坡稳定条件b、破坏了地表植被c、水的渗入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整治为辅1、防渗和排水2、修建支档物3、削坡、减重、反压4、改善滑动面(带)的岩土性质,此外还可以针对滑动因素进行整治。
滑坡分类:按主要组成物质,地址构造关系可分为:覆盖层滑坡、基岩滑坡、特殊滑坡按滑坡的厚度分类: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超深层滑坡按滑坡规模大小分小、中、大、巨按形成年代分:新、古按力学条件分: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崩塌:在陡峭的边坡上和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块,突然地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碰击破碎,最后堆积山坡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