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青海湖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共19页

合集下载

湖泊沉积考察

湖泊沉积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地质考察报告青海湖概况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泊,面积4635km2,平均水深18.4m,最大水深28.7m,蓄水量854×108m3。

湖区被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所环绕,图1 青海湖区卫照图青海湖湖面海拔3200m以上,人烟稀少,人为改造和污染极少,是研究现代湖泊沉积的理想场所。

青海湖发育着丰富多彩的陆源碎屑沉积类型,湖盆的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水系分布、河流规模、搬运方式和沈积展布。

沿盆地长轴方向,西端发育有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水下河和深湖相沉积体系,东端发育有风成堆积相和泻湖相沉积体系。

湖盆南北短轴方向,北岸较缓,形成山间河道、辫状河、洪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体系,南岸较陡,形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冲积扇裙。

与国内外其它湖泊相比,风成堆积、水下河流相和滨岸砂坝较为发育是青海湖的沉积特点。

2006年6月,应西地所会议邀请,我们研究院18位地质工作者组成青海湖地质考察大港班前往青海进行地质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特征青海湖及其湖畔是沉积学家难得的天然研究室,这里发育着丰富多彩的陆源碎屑沉积类型,湖盆的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系分布、河流规模、搬运方式和沈积展布。

1.河流沉积①青海湖现代河流沉积河流沉积发育有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

图2 沙柳河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分布在布哈河的上流和沙柳河中上流,河道宽浅,水流湍急。

主河道粗砂为主,有时河道干涸。

河床中砾石定向排列呈叠瓦状,最大扁平面指向河流图3 沙柳河河床砾石叠瓦状排列方式上流方向,倾角较大,长轴平行水流分布,这一点为判断古水流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边滩沉积规模较小,发育程度比曲流河差。

心滩发育,呈不对称梭形,滩头为砂和砾较粗沉积物,滩尾为砂和泥较细沉积物,垂向上以加积为特征;心滩下部为砂、砾层,砾石大小不均,可见粗糙斜层理和交错层理,上部为粉砂与泥质互层,粉砂呈透镜状,分布不稳定,发育平行层理、微细交错层理,其上小灌木生长繁茂。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陆相湖盆六大沉积体系及相带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

冲积扇 体系

河流 体系

三角洲 体系

水下扇 体系

湖泊 体系

沼泽 体系
沉积相
亚相
干旱扇 湿地扇
扇根 扇中 扇端
曲流河 辫状河 网状河
河道 河道间
曲流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平原 前缘(内带、外
带) 前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 远岸水下扇 滑塌浊积体(扇)
滑塌透镜体
碎屑岩滩坝 碳酸盐岩滩坝
生物礁
主要沉积作用 泥石流 牵引流
牵引流
牵引流为主 次之重力流
重力流为主 次之牵引流
湖流、波浪 化学、生物
生物
一、冲积扇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冲积扇是陆源碎屑最近 源的沉积。山区(碎屑 物供给源区)河流出山 口进入山麓平原, 由 于坡降突然变小,水流 分散,流速和搬运能力 骤减,将大量碎屑物在 山口堆积下来,形成向 平原发散的扇形沉积体,
即为冲积扇。
疏勒河冲积扇,扇体面积2000平方千米 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北祁连逆冲断裂带的交汇处
一般分布在构造盆地边缘,构造因素起决定作用,其次 是气候、地形和物源;沉积作用牵引流和泥石流交叉发育为 特征。粒度范围很宽,巨砾-泥,岩石组成以砂砾岩为主。
泥石流沉

积副砾岩


片流沉积 砾岩
水道沉积 交错层理
青海湖现代沉积考察
一、考察的意义与目的
考察意义:青海湖是“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发源
地之一. 作为石油工作者,有必要对青海湖的地质 与地理状况进行考察。
考察目的: “将今论古”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

旅游生态学 青海湖资源

旅游生态学 青海湖资源

资源介绍地脉位置: 青藏高原门户; 青藏铁路的起点景区; 唐蕃古道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节点地形: 青海湖流域是封闭的内陆盆地地貌: 高原出平湖,雪山高原盆地湖泊草原沙地相间分布气候: 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洁净水文: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内陆湖,湖群多样生物: 鸟类资源丰富,有湟鱼普氏羚羊等特有动物; 牧草种类繁多文脉民族文化: 藏蒙汉等多种民族文化有机融合,藏族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 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还保留了建于西汉末年的西海古郡,是青海省内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郡建制古城,另有伏俟城等遗址湖泊文化: 祭海转湖神湖圣湖军事文化: 军事工业遗留景观神秘而富有吸引力,主要包括原子城和鱼雷发射基地昆仑文化: 西王母瑶池的传说资源特性:1、高原圣湖,雪山草原: 寻梦之旅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

四面高山环抱: 北面是雄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这四座大山海拔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风,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

从山下到湖畔,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

这样的天然美景,会使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返璞归真的美妙感觉油然而生,继而将他们带入童年的回忆和遥远的梦境,开始一段难忘的寻梦之旅。

2、鸟翼如云,梦幻灵修: 梦驰山水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鸟类栖息繁育地。

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米。

岛上怪石嶙峋,景色旖旎,古代以产龙驹而闻名,现在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

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紧邻青海湖第一大水源—布哈河入湖口,面积只有0.5平方米。

每年来此筑巢栖息的侯鸟达10万只,届时鸟群遮天蔽日,鸟声喧嚣,声闻数里,是青海湖一大奇观为保护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旅游的主要特点: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消费性和知识性。

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一、旅游地质学的概念--旅游地质学是研究与旅游有关的地质体、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开发地质景观的观赏性、科学性及其旅游价值;提高人们旅游的游览质量和观赏水平的学科。

旅游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科学性的探讨与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

二、旅游地质学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就其客体属性来说,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生息地、特殊地质构造等。

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化遗迹,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赋予的、尚未作其他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及其地域组合,包括水光山色、江河湖泊、阳光海滩、奇石异洞、流泉飞瀑、旅游气候、生物资源等有美学价值的景物。

自然旅游资源大部分是地质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一国或一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旅游文化、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和风味佳肴等。

人文旅游资源则多依附于自然旅游资源。

三、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及与地质体直接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山川河流等,均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址,还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

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1、观赏性地质旅游资源--各类山水风光、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岩溶景观、丹霞景观、峡谷瀑布、河流湖泊、冰川雪山、石窟石雕、海岛沙滩等等。

青海旅游景点简介 ppt课件

青海旅游景点简介  ppt课件

ppt课件
21
• 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 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 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
ppt课件
22
• 到了7月前后,南方的油菜早已扬花结籽收 获入仓,甚至变成清亮的油液。而海拔 3200多米的青海湖一带,此时的油菜花却 正开得喧嚣。浓艳的黄花,紧围着青海湖 大半圈湖岸,足有百万亩,在高原深蓝的 天空下,繁花金黄一片,嵌镶在湛蓝的青 海湖岸上,无际无边。
中国旅游地理 ——青海
ppt课件
1
青海湖 :地球上的一滴泪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青海湖由来
•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 “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 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 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 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 “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 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 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 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
ppt课件
4
青海湖地理位置
•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 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 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 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 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 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

ppt课件
18
• 环青海湖环湖公路是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心目中的 “圣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高级别自行车赛道。 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 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 美,旖旎迷人。

青海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青海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青海名山概览
昆•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 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亚
仑 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 山 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
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 ,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 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 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 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 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格拉丹东冰川
冻土地貌景观
• 在高纬地区及中纬度高山地区,如果处 于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温常处 于0℃以下,降水少,大部又渗入土层 中,不能积水成冰,而土层的上部常发 生周期性的冻融,在冰劈、冻胀、融陷 、融冻泥流(统称冻融作用)的作用下 而产生的特殊地貌,称冻土地貌。基岩 经过剧烈的冻融崩解,产生一大片巨石 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地面,称石海; 若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或 多年冻土层顶发生整体运动,就形成石 河。石河的运动速度很小,通常年运动 速度2~0.2米运动的结果使岩块搬运到 山麓堆积下来。
• 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是具有 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 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 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溶岩 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 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 侵蚀过程。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 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 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 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 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 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青海湖沙岛
黄土地貌景观
•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 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 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 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 运移土体等。其中潜蚀作用造成的陷穴 、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 称为“假喀斯特”。强烈的沟谷侵蚀或 地下水浸泡软化土体,使上方土体随水 向下坡蠕移形成的泥流,只有在黄土区 才易见到。黄土的抗蚀力极低,因而黄 土地貌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黄土丘陵 坡面的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高原 区北部沟头前进速率一般为1~5米/年 ,个别沟头达到30~40米/年,甚至一 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度的侵蚀沟 。

青海湖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

青海湖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22期 317地质勘察青海湖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张婷婷1.2李小为1.21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7;2 青海省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7摘要:青海省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湖泊水体景观为代表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集湖泊、河流、湿地、沙漠于一体,是一个地质科学内涵丰富、旅游资源多样的地质公园。

基于此,主要研究了青海湖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

关键词:青海湖;地质公园;遗迹类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22-0317-011 青海省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概况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域上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海晏两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

地理坐标:东经99°25′~101°05′,北纬36°28′~37°00′,面积8977.51km 2,其中青海湖水体面积约4300km 2。

Gz25和G315相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环湖交通公路网,青海湖北岸有青藏铁路东西向穿越,成为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2 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 2.1 水体景观地质遗迹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二大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属内陆湖。

整个青海湖呈梨形、水域面积约4300km 2,东西长约106km ,南北宽约63km ,湖岸周长约360km ,湖面高程3194m 。

青海湖是个历史名湖,据传说,西王母是3000多年前生活在青海湖一带的女首领,她宴请周穆王于瑶池,而这瑶池就是美丽的青海湖。

早在汉代以前,羌人在这一带游牧,称青海湖为“鲜卑羌海”,汉文献中称“鲜水”、“仙海”,民间多称“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布”,其意均为“青蓝色的海洋”,魏始更名为“青海”至今,青海省由此得名。

青海湖景色优美壮丽,湖周盛夏日平均气温15℃左右、气候凉爽,站在湖岸望青海湖,烟波浩淼、水天相连、碧浪拍岸、如临大海。

青海湖课件

青海湖课件
$number {01}
青海湖课件
目录
• 青海湖概述 •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 青海湖的文化与旅游 • 青海湖的科研与探索 • 青海湖的保护与管理
01
青海湖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 2
3
地理位置
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境内,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颗明珠 。
气候特点
青海湖地区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寒冷、干燥、多风的 气候特点。
THANKS
生态环境
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 的影响,如过度放牧、开垦等,导致 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同时,气候变 化也对湖泊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湖泊的生态系统与保护
生态系统
青海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湖泊本身、周边植被、水生生物等。 这个生态系统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 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保护措施
水质状况
青海湖的水质总体良好,但近年来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的影响,水体盐度有所上升,影响了湖泊的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多样性
青海湖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 、鱼类等。其中,青海湖的湟鱼是特有的珍稀物种,对湖泊 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湖泊的周边植被与生态环境
周边植被
青海湖周边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包 括草原、湿地、森林等。这些植被为 湖泊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 化功能。
景点介绍
青海湖的主要景点有青海湖景区、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等。其中,青海湖景区是游客 最常去的地方,这里可以欣赏到湖泊的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鸟岛是青海湖上的一处 著名景点,每年都有大量的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海心山是一座美丽的岛屿,上面有著名
的佛教寺院;三块石是一处奇特的地貌景观,由三块巨大的岩石组成。

青海省地质简介

青海省地质简介

青海省地质简介一、地层(一)元古界1、古元古界区内早元古代地层依出露地区不同,曾有北大河群(托莱南山)、湟源群(大坂山、拉脊山)、化隆群、达肯大坂群下亚群(柴达木盆地北缘)、金水口群(东昆仑山)等地方性地层名称,均为遭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的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为主要岩性的云英质、长英质、角闪质等片岩和片麻岩组成,夹石英岩、变粒岩、大理岩等,基本上是一套含有变质侵入岩(正片麻岩)的活动型泥砂质和火山质的变质岩岩石组合;区域上,角闪质岩石主要在上部层位产出,其原岩大都是中基性火山岩,因此,具有早期由泥砂质沉积主导、晚期火山活动频发的环境特点。

该界出露厚度各处不一,最大值达6000余米。

2、中元古界(1)中元古界下部(Pt1)—长城系2该部以中祁连带发育最好,按岩石组合可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灰、灰白、乳白等色石英岩夹千枚岩或板岩,厚164—814米。

西部石英岩纯度偏低,岩石色调紫色者较多;东部湟源县塔湾—洪河日河一带,近底部时有石英砾岩出现。

上段:灰色或杂色千枚岩或板岩、硅质或砂质千枚岩或板岩、粉砂岩、石英细砂岩的间互层,夹硅质岩、千枚状结晶灰岩;厚453—3000余米。

东昆仑地区(由诺木洪河上游小庙剖面所代表),下段为灰色石英岩与白云石英片岩互层,向上以白云石英片岩为主,夹大理岩、石英岩,厚约370米;上段灰色二云石英片岩,顶部黑云石英片岩、黑云片岩夹大理岩或白云岩,厚322米。

柴北缘带(含阿尔金山的牛鼻子梁地区)出露零星,且底部不全;岩石组合面貌与东昆仑带相似。

本部时代依据匮乏,仅中祁连带西部地区报导有微古植物化石和叠层石产出。

)—蓟县系(2)中元古界上部(Pt22该部仍以中祁连带发育好和分布广,柴北缘带(含区内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带则是分段集中分布。

组成该部的主体岩石是硅、镁质的碳酸盐岩,包括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白云石大理岩及结晶灰岩等,普遍含硅质或硅质条带(局部构成硅质岩层),一般镁质含量以东昆仑带和中祁连带东部的湟源地区相对富集。

青海旅游地理

青海旅游地理
青海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青海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孕育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资源, 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为青海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青海由于其所处 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生态旅 游资源独具魅力,主要包括高原风光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湖泊景 观旅游资源、山体旅游资源、特殊地貌旅游资源、江河旅游资源等
5)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地貌在青海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底,即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 的过渡地带
6)冰川地貌景观
青海省是我国冰川分布的主要省区之一,冰川是青海省巨大的天然“固体水 库”,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东昆仑山地和唐古拉山地区,其中以各拉丹冬冰川最为 著名。
2017/12/12
8
7)冻土地貌景观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高海拔多年冻土面积居世界之首。青海省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带面积 较大的冻土区
• 调整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务的规定见于通用性法 律、法规之中。 • 专门对旅游事业制定法律和法规。分为确定国 家旅游事业发展根本方针的旅游基本法,以及 针对旅游企业经营或旅游发展中某些具体问题 而制定的专门法律法规。
2.2.日本的旅游立法

随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旅游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初创始于 20世纪初的明治年间,1905年成立的日本旅游公司可作为其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旅游业随着经济的恢复逐渐成长起来。首 先是接待外国人到日本旅游,进而发展到日本国民在境内旅游,最后出 现出国旅游。从60 年代末期开始,日本旅游业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其标 志性特点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旅游的商品化。 日本的旅游业分为基础旅游业和辅助旅游业。前者包括旅行社业、旅馆 业,后者包括商业、饮食业、娱乐业以至银行业、邮电业和其他与旅游 相关的行业。

青海湖的地质形成

青海湖的地质形成

青海湖的周边气候
2.青海湖周边的气候 (一)、气候: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 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 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青海湖的历史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 “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 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 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 “青海”
青海属14目35科,总 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 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 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 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 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 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 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 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 势。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 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 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湟鱼的特点,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 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 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 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 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 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 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 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 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 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青海湖茶卡盐湖课件

青海湖茶卡盐湖课件

控制污染源
严格控制茶卡盐湖周边企业的 排污行为,防止污染。
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加强游客环保教育,倡导文明 旅游,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旅游文化
茶卡盐湖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近 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茶卡盐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
03
CATALOGUE
茶卡盐湖的旅游资源
茶卡盐湖的景观特色
天空之镜
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融合
茶卡盐湖以其独特的镜面反射效果, 将天空、云彩和周围的山水完美地倒 映在湖面,形成一幅壮丽的天空之镜 画面。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 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加强导游培训和管理,提高导 游服务水平。
推广茶卡盐湖品牌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茶卡盐湖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茶卡盐湖的未来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生态监测
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实 时监测茶卡盐湖的环境状况。
实施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 治理,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茶卡盐湖周围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如 雪山、草原和沙漠,同时还有人工建 设的观景台、雕塑和盐雕艺术,为游 客提供多样化的观赏体验。
丰富的色彩
茶卡盐湖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 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从深蓝到碧绿, 再到白色结晶,给游客带来丰富的视 觉享受。
茶卡盐湖的旅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游客服务中心
提供旅游咨询、票务服务、导游 讲解等全方位的服务,方便游客 了解茶卡盐湖的旅游信息和相关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中著名的 盐湖之一,是中国的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的地形地貌

青海的旅游资源

青海的旅游资源

青海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

一、地理位置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青海省,简称青,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经89°35′至103°04′,北纬31°40′至39°19′。

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因域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

青海山脉纵横,峰峦重叠,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

祁连山、巴颜克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境内,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柴达木盆地以“聚宝盆”著称于世。

全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

东部多山,海拔较低,西部为高原和盆地。

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3%;3000—5000米的地区占67%;5000米以上的地区占5%。

境内的山脉,有东西向、南北向两组,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

地形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三区。

二、气候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缺氧、寒冷,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年平均气温-5.6℃—8.6℃,降水量15—750毫米。

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

三、人文青海历史悠久,地处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的源头。

最新《青海湖》图文介绍

最新《青海湖》图文介绍

《青海湖》图文介绍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

从古到今,人们向往它的浩瀚、神奇、博大,为它的雄伟、秀丽而赞叹不矣,把它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

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

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

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

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

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账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

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最诱人的奇观是驰名中外的鸟岛。

它在湖的西北部,面积仅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是观光鸟儿王国盛况的最好时期。

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鸬鹚和黑颈颈鹤等10多种候鸟,春天后成群结队返回故乡,营巢产卵,孵幼育雏,栖息在这个小岛上,最多可达10万只以上。

踏上鸟岛,使人眼花缭乱,群鸟惊飞,或翱翔于蓝天之间,或嬉游于碧波之中,或栖息于沙滩之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鸟儿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声,仿佛进入了音乐的大千世界。

岛上遍地都是各式各样的鸟巢和五光十色的鸟蛋,几乎没有游人插足之地。

青海湖

青海湖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变化及预测第二节研究区的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一个在新构造运动中形成的断陷湖泊;青海湖形成初期,曾是个外流淡水湖,亦在早-中更新世有过河湖共存阶段。

尔后,在晚更新世纪初的大构造运动中,湖区东部抬升强烈,于中更新世纪青海湖出口闭塞,不断演变形成今天的地貌。

青海湖及湖周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从高山到湖面分别为高山、山前冲击平原、湖积平原等;湖体东西长106km,南北宽63km,周长约360km;湖水最深25m,平均深度17m,水域面积4283.3km2,湖水容量742.9×108m3,湖面海拔3194m;湖体西岸、北岸坡较缓斜,南岸、东岸坡陡峭。

湖中有5处岛屿,即三块石、海心山、海西山、沙岛和鸟岛(蛋岛),其中鸟岛和海西山因湖水下降与风沙堆积已变成半岛或湖岸。

2.河流湖泊青海湖流域及流域地貌以冲积洪积扇平原为主,湖周有大小河流40余条注入,属于内陆封闭水系,大部分河流是间歇河,干流短,雨季流量较大。

水系分布明显不对称,西面和西北面河流多,东面和东南面河流少;主要河流有7条,布哈河、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里根河、甘子河、倒淌河及黑马河,一年四季长流不断地注入湖体,其流量约占入湖总径流量的90%以上。

地下径流除古地层中的裂隙水、层间裂隙水外,主要是第四纪沙砾层中的潜水。

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河水,其次是湖周及湖底泉水,泉水在尕日拉、泉湾和鸟岛区域多发育。

流域内湖泊较多,面积大于0.3km2的湖泊有20多个;大于1km2的湖泊有12个,分布于布哈河河塬地区的湖滨地带。

此外,还有流域沼泽湿地发育,主要由湖滨沼泽湿地、河源沼泽湿地和冰川湿地三种类型(陈桂琛,1995),其中湖滨沼泽湿地分布于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倒淌河下游形成的冲击、洪积三角洲和大小泉湾、洱海、尕海、鸟岛等湖滨;流域河源沼泽湿地分布于湖西北部与北部的河源地区,主要是河流的源头区,如阳康区、希格尔曲、夏日哈曲、吉尔孟曲、沙柳河等,这些河源湿地多呈块状与沼泽草甸交错镶嵌,海拔高度一般为3800-4200m;流域冰川湿地分布于布哈河源头的沙果林那穆积木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