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将介绍如何使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即将除数、被除数和余数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将除数、被除数和余数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教学课件。
3.学生练习册。
4.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班里有25个学生,老师要把他们平均分成4组,每组都要有完整的学生,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并找出解题方法。
2. 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天学习的除法知识,了解普通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区别。
2.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及运算步骤。
3.老师提供若干有余数的除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
3. 拓展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指定练习题。
2.老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4.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和运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
谢谢!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的内容,请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实际教学操作,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计算等方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的概念。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有余数的除法的案例和问题。
学生准备纸笔,以便记录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学生听取讲解,初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2. 探究活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如果一个水果篮子里有13个苹果,每3个苹果装一袋,能装几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和计算,得出答案。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如“13除以3等于4余1”。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4. 练习与反馈:学生独立解决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如“20除以5等于几?余数是多少?”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教师提出一些复杂的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如“一个班级有35个学生,每6个学生坐一行,能坐几行?一行有几个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延伸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实例引导: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物品、时间规划等,让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2. 数轴模型:利用数轴模型直观展示除法过程,让学生感受余数的概念。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内容,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讲解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相关推荐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资源: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温故而知新1、星期天,红红的妈妈买回来了6个桃子,她请红红把这些桃子放在盘子里,要求是这样的:6个桃子,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
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如果红红的妈妈买回来的桃子不是6个,而是7个,按上面的要求放在盘子里,可以放几盘?有剩余吗?还剩几个呢?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
在小组里说说、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1个是什么数?师小结:7个桃子,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2,剩下1个不够分了,所以余数是1。
你会用竖式把分7个桃子的情况表示出来吗?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一试。
(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
(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1、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讨论:分不完的怎么办?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
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二、解疑合探一(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本的除法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特别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要求学生准确计算出商和余数。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运算方法。
2.应用题: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配物品、计算购物时的找零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或“历史上的除法运算发展”,并撰写研究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拓展知识视野。
6.家长参与题:设计一些需要家长参与的题目,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例如,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份有关有余数除法的调查问卷,了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除法问题。
7.反馈与评价: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3.操练: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4.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规律,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质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有余数的除法优质课教案下面是收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篇有余数的除法优质课教案,供大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它们吗?(逐一出现奥运吉祥物)认识的话就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你”,哇,还有这么多!同学们,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排列下去,紧挨着贝贝的应该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一说?(挨着贝贝的是晶晶)你是怎样想的?(上下顺序一样)那是怎样排列的呢?(是按照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这五个顺序排列的)刚才同学们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贝贝的是晶晶,那么按这个规律第38个应该是哪个福娃呢?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
(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生齐读课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做几道口算题:11÷2= 34÷5= 22÷4=谁能说一下是怎么算的,(四五二十,所以上是五余二)50÷7=二、初识新课看来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1、分小棒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可以分几组?)能刚好分完吗?(不能)所以我们可以说成,可以分几组,还多几根?下面请拿出练习本算一算!(师将其中一位同学的算法写在黑板上!)老师已经将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作业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3除以4这是他列的算式,我们再看一下竖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3表示什么?(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呢?(4表示每4根分一组)3呢?(3表示一共分3组。
)3、4、12、那12表示什么?(12表示4乘3的积,表示4根为一组的木棒,一共有3组,一共有多少木棒,)1表示什么(1表示还多1根)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每4根分一组,改成平均分成4组,那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好!请你说(每组有几根,还多多少根?)好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道题作在练习本上,好!请同学们看黑板,现在我把一个同学的算式列在黑板上,我们一起看一下、13除以4等于3(根)余1根,答每组有四根,还余一根!有意见吗?(没有)好,请同学们看一下,刚才做的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他们的被除数,除数商还有余数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求的问题不一样,第一道题是每组分4根,可以分几组,第二道题是分四组,每组有几根?哦也就是说两道算式是一样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观察的很仔细,我们来看第一道题:4组余1根,4表示什么?(4表示可以分成4组)那第二道题的4表示什么?(每组4根小棒)同学们,看来啊,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的,第一题我们求得是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根?所以单位是组,根!可以分3组还余1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划船情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并用不同的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以及“去尾法”来确定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余数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事例的探讨与探究,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你能试着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吗?10÷4=2……219÷8=2……3 28÷9=3……1 59÷6=9……5 问: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余数小于除数)提醒孩子在计算时,如果口算有困难,可以列竖式帮助我们计算。
(2)1.有2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分几瓶,还剩几瓶?2.一根绳子长39米,做一根长跳绳要用7米,这根绳子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米?师:其实孩子在解决这类问题是都是用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的,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1)( )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
(出示两道除法竖式)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
)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
)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
(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含义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复习导入口算(出卡片,说得数)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
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 师:该怎么解答呢?(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4 2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5表示船的条数,单位写条,2表示剩余两人,单位是人。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板书)22÷4=5(条)??2(人)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解决问题案例
从儿童生活出发与童心和谐共振——《解决问题》案例(一)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5,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本单元例1~例4的学习,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例5是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的中问题,并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学情分析:在思维水平上,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知识和能力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在课前我对个别学生做了小调查,发现学生对类似例5中同时出现的“最多”“至少”这样一对反义词的理解有困难,特别是它们在题目中彼此制约的关系是不易理解的。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复习引出新知识,为后面例5的学习做好巧妙铺垫;第二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的解决问题。
在情境体验中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最多”、“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让学生自主的尝试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以及直观的课件演示,理解“进一”的道理。
再将租船问题和复习中的买糖果问题进行对比反思,体会用有余数解决问题中商是否加1,应结合具体情境去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建构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三个环节:在实际运用、拓展延伸,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并用进一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并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2题,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灵活判断商是否加1。
2、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和进一法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3)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2. 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些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除法的运算方法;(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法还有一种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吗?有余数的除法又是怎样的呢?2. 探究新知:(1)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2)举例讲解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数学原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他们对有余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跟踪:关注学生在课后生活中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三年级优质课《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优质课《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有32个同学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任务卡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15÷5=33、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6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一)自学、交流,学习例2。
(1)自学、合作探究。
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
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3)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业本。
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自学、交流,学习例3。
(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4、小结:余数<除数(2)看书质疑。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1、基本层:⑴、P52做一做。
(课件示“第一关”)⑵、P53做一做。
(课件示“第二关”)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P51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你是怎样想的?)(3)p51做一做p53.4(课件“第三关”)2、综合层:(课件示“第四关”P53第2题)3、开放层:(给猫送鱼)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66例6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7~68“练习十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
教师带领学生,伸出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起,1、2、3、4、5,当数完小拇指后,再又从大拇指开始数起,6、7、8、9、10,按这样的顺序,一轮一轮地数下去。
师:请同学说任意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一个,你们相信吗?来试一试!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快速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要不要一个一个数数看,验证老师说得对不对?(带领学生验证)你们也可以跟老师比一比,看谁更快找到。
谁再来说一个数?反复进行三次,导入课题。
师:想知道老师的小窍门吗?只要你们认真学好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能知道答案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设计了“猜手指”的游戏,一方面让学生对教师能快速正确地说出数字所在的手指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新课作铺垫,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探索新知,方法交流1.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科书P66例6。
师: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预设1:有12面小旗,是按颜色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
预设2:我知道了小旗是每3面一组,按黄红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需要知道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自主尝试。
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解决问题)汇报人:日期:•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提升目录01复习导入回顾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和概念。
复习整除和余数的性质和特点。
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回顾前两节课的主要内容展示上一节课的练习题,进行回顾和点评展示上一节课的典型练习题,回顾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常见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02探究新知总结前几课时所学内容回顾余数的概念、除法竖式、试商方法等。
展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小明有10颗糖果,他想把糖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人能得到几颗糖果,还剩下几颗糖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展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03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验证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寻找解决方案0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和分享各自的想法。
02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帮助学生把问题用图画和数字表示出来,以便更清晰地理解问题。
让一些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同时强调余数的概念和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余数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03巩固练习针对知识点本身,设计简单的、基础性的题目,如:17÷4=?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基础题在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稍有难度的题目,如:26÷5=?余数是多少?进阶题设计涉及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如:一个物品10元,现在我们有3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这样的物品?剩余的钱是多少?挑战题随机选取几名学生展示答案,让全班同学一起检查和评价。
对于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讲解。
选取部分学生展示答案,进行点评和纠正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学习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有余数除法的解决问题》教案
例如: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将商和余数混淆,算出错误的答案。
-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灵活转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除法模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例如:在处理诸如“每米布料可以做两个窗帘,1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个窗帘?”这样的问题时,学生需要先确定除数和被除数,再进行计算。
4.掌握如何进行除法的估算及检查计算结果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余数除法的解决问题》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律,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2.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1.通过更多具体的实例和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让学生们在有余数除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问题?如何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25 中附小谭常明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8 页例 6 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课标》中指出“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落实‘四能’目标”。
例 6 是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数学上被称为“等余问题”。
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关心的不是所求得的商,而是余数。
例 6 中题目的呈现、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乃至最后对余数含义的说明,都借助了直观的手段。
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借助直观,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以清晰地“看到”数量关系,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发上采用了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纸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游戏导入
1、复习: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爱心和笑脸,照这样摆下去,你知道横线上应画什么吗?为什么?
2、出示一排彩旗,排列规律是:黄、红、红,并在其下面顺次表上序号。
3、师生活动(竞猜游戏,学生问老师答)。
4、质疑揭题: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学生发表)对,今天我们就要来解决与排列规律有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预设三:列式法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回顾整合,检验结果。
(1)结合图示理解。
(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7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第69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1.读题审题。
2.独立解答。
3.质疑:为什么最后确定颜色时看余数,不看商?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1.解决“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
学生独立找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揭秘游戏,课堂总结。
1.揭秘游戏,首尾呼应。
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师竞猜游戏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答:第16面小旗是(黄)颜色。
20÷3=6(组)……2(面)红
27÷3=9(组)红
29÷3=9(组)……2(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