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滴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

合集下载

让关爱走进心灵500字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五生”成长]

让关爱走进心灵500字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五生”成长]

让关爱走进心灵500字[走进学生心灵关爱“五生”成长]“五生”是近年来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个特别群体,这些留守生、单亲生、寄宿生、贫困生、残疾生中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学习滞后,习惯偏差,甚至沉迷网吧。

正因为这一特别群体问题众多,因而“关爱五生”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让学生华蜜生活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气氛中进展,进而获得志向的教育效果。

“五生”这一特别群体比同龄人得到的关心少得多,内心较为敏感、脆弱,这就须要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和赏识。

假如班主任对这局部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地开展。

那么,如何让这群学生在充溢民主、同等的人文关爱的气氛中安康成长呢?一、从微小入手,让学生心灵“亮”起来一般而言,这类学生有着剧烈的自尊心,他们不愿轻易承受施舍与怜悯,有时因心灵受到损害,或自卑感剧烈,往往会关闭与同学、教师沟通的窗户。

可以说在他们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

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来判定教师是否真心爱自己,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关怀爱惜自己。

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班主任应赐予他们满腔热忱的关爱,敏捷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努力翻开学生的心灵之门,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去发觉他们的微小处,从而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关爱潜入他们的心田。

笔者班上一位学生梁伟,性格特别内向,父母离异后更不爱和别人玩了,时时一人形只影单地呆坐在窗前。

笔者静静视察一段时间后,感觉到了那孤寂身影背后的孤独。

于是,笔者不仅主动和他讲话,有意制造时机让他帮助做事,还偷偷地交代几个同学主动找他玩。

慢慢的,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一次放学后,笔者意外地发觉他在主动协助值日生扫地,其次天便在班上任命他为劳动小班长,负责教室的保洁工作。

从未受到如此信任的他欣然承受了任务,每天总是最终一个将教室检查干净才回家。

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论文——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让爱温暖孩子的心灵爱,像人的灵魂,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多年以后,自己成为一名教师,和孩子们快乐生活在一起,和他们成为朋友,感受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满怀爱心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爱孩子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和信任学生,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才能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作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既要了解学生表面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以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

只有全面了解和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如今的农村学校里,留守儿童很多,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多数是与自己的祖辈生活在一起,而隔代的爱,很多是对孩子的溺爱和迁就,做得好,什么要求都答应,做得不好,非打则骂,骂实在管不了,就告诉在外的孩子父母,而远水救不了近火,往往使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班里有个学生小昊,机灵乖巧,父母常年在青海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他,小昊平时学生很认真,也很爱动脑筋,深得上课老师的喜爱,但连续几次的测试成绩不理想,他怕爷爷批评,测试卷从不拿回家给爷爷看,而且还冒充大人的笔迹签字,我问他:为什么不给爷爷看呢?他告诉我:要是爷爷奶奶知道他考得不好,告诉远在青海的父母,他的拉竿书包就买不成了,我问他:为什么课堂上问题都能解决,而考试结果却很糟糕呢?他流着眼泪说:每次考试都很想考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让他们高兴,想着想着,做题就不那么仔细了。

听他这样说,我发觉这个孩子是个很有思想的,也很在乎家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对他说,爸爸妈妈既关心你的学习,也关心你的生活,你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是个聪明的孩子,没有考好,不要气馁,想爸爸妈妈了,要在平时多给他们打电话沟通,说说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考试了,就认真复习,爸爸妈妈很爱你,只是隔得很远,对你的爱没有随时表现出来……我多说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少说了他考得不理想的现状,让他从思想上认识到,老师理解他,知道他很想父母,但老师没有迁就他的错误,相信他能成为一个好孩子。

走进学生,走进心灵

走进学生,走进心灵

走进学生,走进心灵作者:万旭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6期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教师却是不平凡的职业。

站在不平凡的岗位上,用点点光亮,带给孩子们别样的春天。

而我,今年也带着满腔的热忱与希翼接任了09医护班的班主任工作。

职高的学生难教,班主任更是难当,这是我们的共同感受。

作为班主任,我尝尽了酸甜苦辣,也深深的感受到做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光荣与幸福。

在不断的实践摸索、改革反思中,我认为做好班主任的关键是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从而实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的情感交融。

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有主观能动性、有情感、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工作中,曾听到不少班主任抱怨说某某同学太自私,让他做事表现的不情不愿的,支使不动的而学生却说老师不近人情……那么,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没有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是习惯于单纯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说教,指正,没有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所以,做为班主任应善于倾听。

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些理解与宽容,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给学生平等对生活的机会,让学生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采用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需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

把育人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如果动不动就暴风骤雨,劈头盖脸的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保护其自尊心。

和孩子交流的心得体会

和孩子交流的心得体会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心得体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守护。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能力还不成熟,但是有一种内在的力量驱动他们去探寻世界的奥秘和自身存在的原因。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能够给予孩子分享内心世界的机会,帮助他满足这种心灵的渴求。

通过交流,你可以“解读”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在生活点滴中,会形成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去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并聆听他对于周遭世界的看法。

下面就如何与孩子沟通我来浅谈一下个人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认为要尊重和信任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想法。

父母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孩子大了,自然有了他自己的思想,即使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闻所未闻,作为家长父母,理应当相信自己的孩子,让他自己决定该做的事,这样孩子才会成为更有做为的人。

其次,便是懂得赏识孩子。

“真笨,这都不会”“你看看别人,考多少分,你呢。

”这些话无疑是刀,会无情地刺伤孩子的心。

作为家长,要看得到孩子的闪光点,能适当称赞他,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而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让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对人生。

再次,对待孩子需要真诚和耐心。

和孩子在聊天时,当你没有认真倾听或者试图敷衍时,他们会分辨出来。

你必须真心愿意花时间去陪他,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交谈时,请和你的孩子坐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并不断地用点头或微笑给他回应。

要记住,孩子是在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你的。

不要去纠正、说服孩子,或者转变话题。

孩子开始向你吐露内心深处的想法时,如果他们认为你没有在听,那么无论他们可能是多么不成熟,都会关闭心门,不再和你分享。

交谈是双向的,不应只让孩子一个人滔滔不绝,而应该轮流分享。

如果是你发起交谈,你就要先分享心里的真情实感,然后让孩子分享他的想法。

双方都要有机会聆听和倾诉。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儿童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儿童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儿童成长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向阳小学段秀志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

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渠道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所以,要争取家长的了解到这一点,并从生活中发掘他们的点滴优点,加以扩大,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壮成长。

方法:家访前的准备。

想几条学生的优点,并要有具体的事实。

让家长听了高兴,学生听了感激,为以后的教育铺平道路,这样的时代需要的教师,就是能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不仅在学校,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

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我班有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过手,回答过问题。

下课后,他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边玩,看书,玩溜溜球,有时自言自语,真是一个孤僻的孩子。

有一次,学生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看了他的作文,我那么强烈的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那么美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尽情的享受,在尽情的玩耍,这个世界是那样宁静,那样空灵,没有喧嚣,没有吵闹。

他的作文让我震撼,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更加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拉大距离,这样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就这样,我踏进了他家的门。

原来,他的父母在他4岁时就离了婚,他一直跟着父亲,他父亲做生意,常年驻外,平时,他就和爷爷一起生活,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独处的性格.交谈中,他爷爷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六、星期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总是在爷爷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然后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的哭。

倾注一片爱心,走进学生心灵

倾注一片爱心,走进学生心灵

倾注一片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今天利用这个交流的平台,将自己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教。

教师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时不在涌成潮汐,弹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

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就从心中有爱、细处着手和架起信任的桥梁,三方面来说说我的班主任工作情况:一要做到“心中有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的心田中,需要的正是这种春雨式的滋润和慈母般的关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这是人的本能,而爱其他人的孩子你就是神”。

因此,我想,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班主任,就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其实一个教师要做到爱学生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包括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

工作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偏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老师的关爱!对待“后进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

对待“优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一定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风。

二、从细处着手陶行知说过:“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

”因此,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乃至教师,要善于利用细节感染教育和管理学生。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如何捕捉细节,这要求班主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一个细心人。

以心育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花园

以心育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花园

以心育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花园作者:王珈佳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12期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真心,以心育心,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用心铺路,以心育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进步,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应承担的责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第一时间记熟每个孩子的名字;并要求孩子们给自己做一个名牌卡,让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所有的孩子;同时,在每节课或课间与孩子接触中,将孩子的特点用简单的两三个词语归纳总结记录在班务工作手册名录上,有了这些先期工作,我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孩子。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点滴的琐碎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的细心、耐心、爱心,一段时间后,我的身边总会围绕着一些“叽叽喳喳”的“小百灵”。

他们经常来找我聊天,家庭趣事、班级新闻……让我能够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并利用晨会、班会,有针对性地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

建立交流平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师生对话栏”这一无声交流平台的建立,在倾听学生的心声的同时,尊重学生的意见,维持好师生间的平等交流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相互尊重、自我教育,促进了班风、学风建设。

在学校组织的素质教育竞赛、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中,学生能以此平台相互推荐、自荐参赛选手,有些选手的产生还在我预料之外,从发掘学生特长和鼓励学生出发,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这种种活动中,得奖学生中常有出乎我的意料。

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总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弥补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利用交流平台,我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使犯错的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抛弃不良品行,也使其他的同学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用爱去感染教育学生

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用爱去感染教育学生

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用爱去感染教育学生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更要规范个体行为。

人是有情感的,一个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师生情感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那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用爱去感染教育学生呢。

笔者认为,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欣赏学生;讲究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1.用一颗“金爱心”去接纳孩子。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用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

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教师会议,当我知道自己要做班主任,第一时间拿到学生花名册一看,得知学生多数来自石角,众所周知,石角的孩子多数是无心上学,是出了名的难教。

面对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难教的学生这两方面的挑战,我并没有退缩。

记得校长说过,身体好,就能好好地为教育服务,所以我注意调养身体的同时还加强锻炼。

因此在上第一节班会课时,我特意向学生作了两点说明:第一,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班集体,认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我们要以崭新的一面呈现在同学和老师眼中。

现在每一位同学相当于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在这张纸上,是画上绚丽多彩的初中生活,还是把它涂鸦抹黑。

第二,告诉学生我的身体状况。

当时有老师认为告诉学生实际情况,那些“坏学生”会千方百计的气你。

后来证明,“爱心”就是以理解信任为前提,实际上学生更会敬重你,当他们犯错时,更觉得对不起你。

一直以来,我都真心对待学生,在言行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关心和爱护,学生都很喜欢我。

1.用一颗“金爱心”去滋润孩子。

学生犹如生长的禾苗,不仅需要阳光的照耀,更需要雨露的滋润。

而能使学生茁壮成长的恰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用“爱心”治愈心灵创伤,做好差生转化,是班主任的一项艰巨工作。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耐心地倾听,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倾听孩子,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能力,开始倾听他急于摆脱的紧张和其他情绪。

父母的耐心倾听会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给孩子挑战自我的信心。

然而,儿童良好的天性有时会被不良情绪掩盖,当孩子感到悲伤、惊恐、害羞、孤独或者不被赞赏时,不安的情绪会使孩子的行为“出轨”,甚至出现情绪“海啸”———大哭大闹,乱发脾气。

专家介绍,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能充分裸露并甩掉它们,就可以重新恢复有爱心的、与人合作的本性。

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作为家长,每一次耐心倾听之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也会加强。

倾听孩子,让我们找到了爱的最佳途径。

倾听哭泣的孩子。

孩子放声大哭总不是无缘无故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

听到孩子哭时,父母应当停下手边的事情去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声,允许孩子畅快地哭,或者轻轻地搂住他,看着孩子的眼睛,和蔼地请孩子把烦恼告诉你。

随着孩子的哭声,他的情绪会随之放松,他在宣泄委屈和悲伤的过程中,能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反应,你温柔的触摸、轻抚他的面颊、把他搂在怀里轻摇,都会把你的关怀直接送入他的心田,他会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委屈就会渐渐消失。

倾听过孩子充分哭泣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领悟力、热情、创造力会明显增长。

倾听恐惧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或受到冷落时,他就容易感到恐惧。

当孩子受到惊吓时,父母要动作轻柔地拥抱他,并表现出确信一切都好的样子,心平气和地允许他挣扎、哭泣和发抖,温和地鼓励他,告诉他你就在他的身边,并随时准备帮助他战胜曾经吓倒过他的某件事物,让孩子知道现在他是安全的。

孩子在排除恐惧时需要父母作为他的可靠的支持。

班主任经验交流:走进孩子触及心灵

班主任经验交流:走进孩子触及心灵

班主任经验交流:走进孩子触及心灵尊重的列位领导,老师:大家好!超级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说实话,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后,我头脑里一直在考虑要说些什么,同时我感觉压力超级大。

因为,我在咱们长青小学,有很多优秀的、经验丰硕的班主任,和他们相较,自己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因此,今天我的发言就是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

如有不妥的地方恳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我在16年接手咱们班级,在方才接手几礼拜的一天早自习前,我班的一个较固执、不肯吃亏的李兆阳同窗见到在家被称为“小皇帝”的齐永浩同窗未做完作业就把作业本交给组长便拿起作业本命令其取回,齐永浩可火了,“我交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给我滚蛋!”“我偏要管,作业不合要求,就要退回。

”因为这样他们竟打起架来,你一拳,我一掌,结果“小皇帝”摔倒磕到了课角上,鼻孔流血,头也磕破了,校服上尽是斑斑点点的血迹,而不肯吃亏的李兆阳这次也吃亏了,脖子上被划出了深深的几道指甲痕印。

这时,由于学生的“禀告”,身为这班班主任的我也“闻讯”直奔教室,我不气不怒,不指责,不追问,而是用左手轻轻地托起正淌鼻血的“小皇帝”的头,右手用纸巾塞住鼻孔,并亲切地问:“疼吗?”可能是取得老师温情的安抚吧,他那被人欺负而不服的憋气消除很多。

随后,我给两位家长打,幸亏,李兆阳家长比较明理,知道自己的孩子平时的牛脾气,愿意补偿医药费,还说自己正在商场卖热水器,叫我先把这学生带到医院就医。

我马上送这位学生到医院,挂号、候诊、注射,足足周折了两个多小时,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皇帝”竟害怕打针,而他打的仍是破伤风针,更疼。

试针后,我俩在注射室外等候,他竟哭了,向我真情告白:“老师,我错了。

我没有完成作业,是我的错,李兆阳指出我是应该的。

若是我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就不至于挨这一针了;若是我不冲动,就不会延误老师的课了;若是我听从老师的教诲,能团结友爱同窗,李兆阳同窗就不会有伤痕,集体荣誉就不会受损了。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我班有一位名叫高毅洋的小男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调皮,而且与众不同。

他的不同之处是不管老师说什么他都置之不理,不管发生什么事好像都与他无关似的,而且我行我素。

渐渐地时间一长,他给我的印象正如他自己的特点: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中午午睡别的孩子都能很快入睡,他却很难入睡,还自言自语或咬着被角;集体活动时满教室乱跑。

看见他的这些举止,我就和他讲道理可是过了一会又是如此。

有时真是火冒三丈不知如何是好。

和家长交流时。

全家人都很宠他,在家什么事都由着他才导致他这样。

有一次,集体活动,我让幼儿把自己的妈妈用笔画出来,小朋友都在那慢慢地画,高毅洋一下画完了,说:“老师我画完了”我想他可能又在那瞎画,我不经意一看,咦!他不但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而且线条流畅还完成的很好。

我连忙问他画的什么。

他说:“妈妈在房子里做饭。

”我看他画的人和房子栩栩如生,而且房子上还有个烟囱,问他:“这是什么?”他说:“妈妈做饭炉子要冒烟。

”虽然回答的很简单,可已经让我感动不已。

在以后的绘画练习中我发现他在绘画方面确实表现出他独特的天分。

而且每次让他说画的内容,他都能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以后我经常观察他,和他聊天,我发现他对一些新的事物很感兴趣,而且观察力特强,特别重感情。

只要他感兴趣的事他的注意力都很集中。

有时老师没听见,他都要连续说几遍,直到老师听见为止。

表现出他对一些事物的执著。

这以后我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午睡时一般的情况他都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不睡觉,后来中午轮到我值班的时候,我每次都要要拍他的小屁股,或者摸着他胖乎乎的脑袋,很耐心温柔的抚摸着,他就会很快安静下来,然后趴着就睡着了……他每次早上一来都主动叫老师早。

有时为了表达他对老师的爱他就会拉着老师的手亲吻一下。

说实话,他确实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

懒懒散散、满不在乎是我这些天来对他的了解和评价。

每天一来他就来到活动区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飞,特别喜欢钻到桌子底下或趴到地上玩,这时如果老师处于强制的态度,幼儿一定会产生抵抗的心理。

走进孩子的心里

走进孩子的心里

走进孩子的心里三年前我接手了我们学校一个很棘手的班级七(6)班,这个班是个频频换班主任的班级,学生还没熟悉这位老师,又换了下一位,造成师生之间存在无形的距离,很难沟通,这个班男生多,女生少,班级纪律差,有个别“称王称霸”的学生成了班级的刺头。

以往几任班主任对他们都没办法,很是头痛。

学校领导找到了刚刚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我,让我出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感到义不容辞。

就在我准备上任之际,许多老师劝我别接这个班,并讲了这个班的种种缺点,如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习惯不好,对老师没礼貌等等,可见,这是一个由于师生冲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班级。

听到其他老师对七(6)班的议论,我犹豫过,经过认真考虑,我还是决定接下这个班。

学校里出钱让自己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绝不能在学校需要自己的时候打退堂鼓,要用自己的特长,把这个班带好。

一、查找原因为了真正了解这个特殊的班级,我找了几个曾经给这个班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了解情况,令我吃惊的是这几个老师都建议我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

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下马威”的做法是许多老师管理学生的手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很多老师的思想,认为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老师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结果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使学生变得听话,反而使他们越来越难管,气走了一个又一个班主任。

很多老师都认为这个班无药可救了。

我认为这个班由于频繁地换班主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更谈不上感情的建立和密切的接触,他们心中一定渴望有一位能理解谈们、能信任他们的班主任来分享他们的欢乐和悲伤、来见证他们的成功与挫折、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但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绷着脸的新班主任的时候,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怎么会建立起来呢?我决定尽自己所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二、采取措施(一)赏识学生,发现“闪光点”走进孩子的世界,你才能感受孩子的心灵。

一接手这个班级,我就想办法主动接近他们,课下一有空我就到班里转转,发现地面上有垃圾,我不是大声地批评值日生,而是悄悄地将垃圾捡起,丢到垃圾桶里。

走进孩子心灵 关注孩子成长

走进孩子心灵 关注孩子成长

走进孩子心灵关注孩子成长——浅谈新课标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形式和内涵。

在封建社会,视师如父,认生为子,所以称曰:“师父”、“弟子”,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师训父命都是不可违抗的,学生时老师只有敬畏没有亲近,更不会有心心相通的交流。

这种畸形的师生关系造成了学生心理受压抑,创新思维受限,潜力得不到开发。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里氛围。

从我多年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作业中的心灵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良好的心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我尝试着一种新的批改作业的形式__“师生对话交流”,它为我和学生之间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

在一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班上的“马虎大王”一改往日的马虎潦草,交上来的作业写得非常的工整。

惊喜中,我不禁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真不敢相信,一夜间你的字竞有这么大的进步,你不会是得到了马良的神笔吧?”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中,“马虎大王”附上了一句:“我没有得到马良的神笔,这些作业是我自己写的,真的。

”而后面的的字也似乎是为了证明他所说的话是真的,写得更为工整了。

看着眼前的作业,我分明感觉到不管什么学生,他们渴望的是老师的重视和关注,即使是缺点和错误也企盼着在老师关注的目光中得到改正。

于是,我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再次写道:“就像你的字一样,昕安同学是越来越可爱了,相信你能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送你一张笑脸,这便是你给老师带来的快乐。

”在话后我画上了一张笑脸。

像这样的语言交流,每一次作业中我都要写上好几本,如“你真棒!”“对你老师可要刮目相看了!”“老师可要给你画哭脸了。

”等等。

虽只是短短的一两句话甚至是几个字的交流,却大大地促进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融教育于学生的点滴生活

融教育于学生的点滴生活

融教育于学生的点滴生活惠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张玮薛菊芬【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这一理论对于当下的特殊孩子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融入生活点滴教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特校的孩子亦是如此,他们的学习和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点展开。

与这些孩子相处久了,我慢慢发现教育时刻都存在于孩子们的点滴生活之中。

如果你错过了,那么你将永远错过。

一、学生给我机会有一次晨会课上,学生们在看着视频跟读古诗《悯农》。

读完后,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说这个种地的人到底有多辛苦?”我当时听完他的问题后,第一反应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我给他解释了古诗的大意,讲述了农民的辛苦,学生稀里糊涂地听完后坐下了。

回到办公室后,我思前想后总感觉不对。

如何才能体现这个多辛苦,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

我想不能光靠自己的一番解释就把学生给应付了。

归根到底,那就是我给学生的答案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规律。

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有这样3句话。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几句话。

于是,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种地的人到底有多辛苦,”将答案留给他们自己。

这是一个在晨会课上学生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这些孩子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对于了解新事物的渴望。

然而这个问题却又穿插在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之中,是那样的不起眼,容易被人忽视。

幸运的是,我抓住了学生给我在生活中教育的机会。

二、学生给我答案下午午休结束后,第一节是生活适应课。

我从生活老师那里借来了锄头、水壶、瓢和水桶等工具,带着学生们来到了学校旁边的苗苗菜圃,让学生都自己来亲身体会下劳动是什么样的感觉。

苗苗菜圃里种着小番茄、茄子和丝瓜。

学生们来到苗苗菜圃看到这些蔬菜都很兴奋,每个人都很开心。

点滴教育范文

点滴教育范文

点滴教育范文点滴教育。

点滴教育,是一种温柔而有力的教育方式。

它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沟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塑造性格。

点滴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无处不在”,即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更多的发生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点滴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自律等。

比如,父母可以在孩子犯错时,不是一味地斥责和惩罚,而是耐心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从中汲取教训。

又如,在孩子做出善举时,父母可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明白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是点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日常的点滴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说明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点滴的关怀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点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另一所学校,孩子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学会承担责任等。

在社会教育中,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

比如,社会可以举办文艺演出、科技比赛、志愿者活动等,让孩子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点滴教育是一种温柔而有力的教育方式,它注重细节、注重积累,通过点滴的沟通和引导,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意志、塑造性格。

点滴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点滴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幼儿园中班心得感悟:陪伴孩子的点滴收获

幼儿园中班心得感悟:陪伴孩子的点滴收获

幼儿园中班心得感悟:陪伴孩子的点滴收获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让我深感欣喜。

回首过去的几年,我陪伴着孩子们走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心得。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幼儿园中班工作中的点滴收获。

1.孩子的世界充满想象在中班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充满了创意。

有时,他们会把一块普通的石头想象成神秘的宝石,也会把一盆植物想象成他们的小朋友。

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们的想象,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2.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在中班阶段,孩子们的自主能力开始逐渐显现。

他们开始学会自己穿衣、吃饭,甚至开始尝试自己整理书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孩子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主能力的成就感。

同时,我们也要适时地引导孩子们学会分担责任,让他们明白自主能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

3.孩子的情感需要关爱中班的孩子们开始进入一个情感丰富的发展阶段。

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伤心难过。

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当我们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时,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在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让他们在关爱中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

4.孩子的成长需要榜样5.孩子的教育需要耐心和细心在中班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孩子们需要耐心和细心。

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我们不能期望他们一蹴而就。

我们需要耐心地引导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直到他们理解为止。

同时,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6.孩子的快乐源于成长孩子们的快乐很简单,一次成功的尝试、一次表扬、一个拥抱都能让他们笑逐颜开。

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家访故事 走进孩子 走近心灵(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

家访故事  走进孩子 走近心灵(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

家访故事走进孩子走近心灵小庆,女孩,5岁,长得胖乎乎挺可爱的,但是从脸的下半部分到脖子有一块较大的棕色胎记。

看到家里有陌生人来了,小庆就躲在爸爸妈妈身后。

当老师和她交流的时候,小庆的眼神里都是闪躲和紧张。

从孩子的身上看不出一个5岁孩子的天真活泼。

7月5日,我和小庆父母约好后,来到了她的家中。

一进门,小庆就躲到了妈妈的身后,爷爷一个劲的说:“快过来,老师来家访了。

”可庆还是躲着不肯出来。

我主动走过去说:“庆,我是你的新老师,我发现你的衣服颜色和老师的一样都是粉色啊,好漂亮,来让我仔细看看好吗?”这时小庆才松开妈妈,我把她抱在腿上坐着。

但是孩子一直低着头问她话也是很小声的回答,我问她喜欢老师吗?她害羞的说了声“喜欢”,就从我腿上跳下来逃到了房间里。

当时和我交谈的是爷爷,爸爸妈妈也在边上但是却很少说话。

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我和他们这样说:首先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平时在交流时切忌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多用正面引导。

对待孩子要多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进行激励,特别是原本特殊的幼儿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鼓励来增强自信心。

多用些“我知道你可以、你行的、加油”等来鼓励孩子,看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用积极的语言进行鼓励表扬,这样她才会慢慢的改变。

其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发现小庆的父母也是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其实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少这也是原因之一。

爷爷奶奶虽然疼爱孙女,但是都代替不了父母的关心,爸爸妈妈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多和孩子交流多陪伴孩子。

家长要先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之处,鼓励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还可以家庭活动中多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比如:让她表演自己最喜欢的节目等等,看到孩子的点滴成绩都要给予最大的鼓励。

在我们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小庆从房间里出来了,她轻声的说:“老师再见”。

在她的主动里我好像看到了小庆的进步,于是蹲下来对她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能说的更大声点吗?老师很喜欢。

”她笑眯眯的大声说:“老师,我会唱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点滴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提起小孩,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我们联想到的词语肯定是“天真、可爱”,眼前浮现的一定是孩子活泼乱跳的情景。

可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做大人的是否曾认认真真的去思考过呢?一个孩子的转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班学生洋洋,今年七岁,长得虎头虎脑,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那副机灵样。

上个学期,他还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虽说上课时有点爱搞小动作,但处处都能够表现出他机灵、淘气、可爱的一面。

但从这学期开始,他与以前判若两人,表现出了一系列反常的行为:上课时目光呆滞,不知所云;下课也不和同伴玩耍、说话,总爱发呆;性格也变得古怪,孤僻,经常动不动就与同学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架。

我试图找他谈心,但他每次都默不做声,只是以点头、摇头来回应,少了以前的灵性。

我想,在他身上已无法找到答案,只能进行家访。

到洋洋家后,我见到了他年老的奶奶,向她表明我的来意后,与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

从洋洋奶奶那里我了解到:洋洋的爸爸妈妈刚离婚,妈妈带着年幼的弟弟离开了,他判给了爸爸抚养。

前段时间,他寄宿到姑姑家,而姑姑的孩子不能与他和睦相处,两个孩子经常打架、斗气,姑姑对他很不满意,于是又把他送回奶奶家。

而奶奶年岁已高,与洋洋的一些想法差之甚远。

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更觉得不能放弃这个孩子,一定要把原来那个活泼开朗的他找回来。

于是,我给予了他更大的关注,用大姐姐般的亲情去温暖他、开导他、帮助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感受到他并不是一个被抛来抛去的没人要的孩子。

经常找他聊天、谈心;经常鼓励他自立、自强;经常让他参加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他与同学友好相处。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引导,慢慢地我看到了洋洋的脸上重新洋溢起灿烂的笑靥。

他又与伙伴们一起玩耍了,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响亮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特别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每当见到我,都会面带微笑地主动给我打招呼,亲热的叫声:“老师好”。

分析:
一、学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是我们教师在新教育观念下的必走之路。

孩子的心灵世界和我们大人的心灵世界一样吗?其实,孩子的心灵世界比我们大人的心灵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你没发现是因为你没有想象过,没有接触过,没有感受过,没有走进过。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心灵世界,是永远也看不懂的。

正如上例,表面看来洋洋只是父母离婚而已,像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很多,我们好像也没有发现孩子有那么多的问题。

我们想到的是,孩子的世界里天空是平静的,可从洋洋的身上,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我们错了。

孩子心灵的一片天空并不平静,他们的世界也有烦恼。

如果我们也能从洋洋的角度去想一想,走进他的心灵世界,他的那片天空是不会出现乌云的。

他有美好的心灵,他有无限的学习潜能,就看我们成人给孩子营造怎样的环境了。

后来他所取得的成绩可足够说明。

二、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
坐在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听到“xxx同学骂人了”、“xxx同学打架了”、“xxx同学欺负人了”……本来下课应该好好的休息,但一听到这些“投诉”的声音,再好的心情也会被破坏,晴转多云,一定会大发雷霆,学生也免不了的会遭到一阵批评。

其实,孩子也有他们的想法,上例中,洋洋上课不听讲,不回答问题,不与同学玩等等这些现象,我们做老师就应该看在眼里,想在心中。

静下心来,认真地分析,仔细地思考。

、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沟通,去倾听孩子内心的一些想法。

只有你学会倾听,孩子才能学会倾诉,师生之间才会架起沟通的桥梁。

三、学会关注孩子的成长历程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关注,尤其是心灵上的成长更需要你的肯定,肯定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动力。

根据上例我们知道,洋洋在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倾诉的情况下性格变得古怪、孤僻,而一旦老师、家长给予其关注,给予其关怀,孩子的心扉便会打开,他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迷茫。

因此,我们要学会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掌握孩子心灵成长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感受到你的真诚,感受到你的爱心。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相信你,才会信服你,才会亲近你。

四、学会给予孩子充足的爱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爱,孩子的成长需要朋友的爱,孩子的成长更需要老师的爱。

我以前对洋洋在课堂教育要求是很严格的,对
其他小朋友也必须举手被允许才能发言,必须坐得挺直,必须不允许管其他小朋友的事情……后来我想,小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全身心的体验过程,在体验中,孩子获得快乐、满足和成长,如果按照这样上课形式教育孩子,是一种对生命的压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坏的或绝对不好的孩子!试着去发现孩子的好的一面吧。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学会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创造分享爱及制造快乐的机会。

我相信,洋洋是一只刚刚展翅的雄鹰,他只是在飞翔的过程中遇到了迷雾,在风雨的黑夜里迷失了方向。

就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张开温暖的怀抱,去点燃他心中的那盏明灯,照亮他前进的路。

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应从了解孩子的心开始;心灵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肯定孩子的成绩,给孩子以自信,尊重孩子的梦想,用我们的爱心去善待孩子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